高铁时代,郑州、西安、武汉、重庆和合肥,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槟榔峡谷


答案是合肥。

合肥以前是非常尴尬的省会城市。


现在不但成了高铁枢纽,还成功的通过高铁,融入了长三角,成为了长三角城市之一。

请看我以前的分析:


《高铁就是廉价航空 之 合肥崛起的关键》
合肥算不算长三角都市圈中的一员?这个话题,以前和人讨论过,之前我们觉得很合肥尴尬,但现在,当合肥到上海的高铁开通之后,我们认为合肥算长三角城市圈中的一员了。
为什么?
上海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毋庸置疑。和上海的沟通交流能力,算一个关键指标。
合肥现在到上海,高铁2-3个小时,每天66趟车。和上海的联系紧密起来了。
早上坐高铁出差到上海办事,晚饭后还能坐车回家,实在是太方便了。比如,中科大的毕业生去上海面试,不要太方便哦。
以前觉得尴尬,查查数据就知道了,现在保留了三趟K车,数据是8-9个小时,差距太大了。
当然,以前的T字头,肯定要快一些,但去上海办事,一天一个来回,不太可能。
其实查查规划,你会发现,在高铁时代,合肥崛起了。
以前京九不经过合肥的,但现在京九高铁,合肥是重要的中间站。
合肥本来只是和南京接近,但商合杭高铁让合肥直接杭州拉近了关系。
更关键的是上海-苏州南-湖州的高铁修通后,合肥还多一条走南边的,直接和上海联系的通道。
往西连接郑州和武汉就不用说了,如果将来真的能修通合肥到信阳-襄阳的高铁,西北-西安和四川盆地通向长三角的客流,大致就走这边了。

爱编程的魏校长


高铁时代,郑州、西安、武汉、重庆和合肥,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如果按照城市地位来说,重庆、西安、武汉是副省级以上城市,政治地位更高,国家给的定位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位置也更重要;其次就是郑州,虽然是地级市,但是国家给郑州的定位也很高,定位也是国家中心城市;最后,就只能是合肥了,合肥不是副省级城市,也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只能算是二线中的省会城市;但是要说到,高铁时代,谁是真正的赢家,反而合肥是真正的第一赢家,第二位是西安,第三是郑州,第四是重庆,第五是武汉。


为什么说合肥会是第一赢家?合肥现在是国家米字型高铁,最为齐全的城市,这样说,应该不为过。合肥南站高铁,北面直达天津北京,东北面直达青岛,西北面直达郑州西安,南面直达广州香港,西南面直达重庆成都,东南面直达福建厦门,西面直达兰州乌鲁木齐,南面直达南京上海,这样的四通八达,处处都是“条条大道通罗马”的大好局面,是一般副省级省会城市,都没有达到的梦想,而在合肥,现在已经成为现实,连隔壁的副省级省会城市南京都向合肥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因此说合肥是第一赢家,是事实胜于雄辩。


第二赢家为什么是西安?西安做副省级城市经济实力最弱的城市,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用天翻地覆来进行形容,现在的西安,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给人惊喜,西安发展的太快了,城市漂亮大气,夜景让人流连忘返,市民素养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目前的西安,不仅在坐稳做强了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的经济条件,更是做好做实了市民道德文明素养的典范。而国家对于这样的重要城市,一样没有亏待,西安北站,作为全国最大的高铁站,雄伟壮观,为西安未来的大发展,大建设,大流通打下了最扎实的基础条件。


当然,高铁时代,谁是最大的赢家?这个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大家心中,各有自己心中的第一赢家,欢迎大家探讨补充。


合肥哪些事儿


郑州地位下降、最大输家!

武汉地位下降,第二大输家!

西安承接全国各地资源输送西部的地位被严重削弱、地位下降、第三大输家!

重庆通过兰渝铁路实现弯道超车,投机成功,绕开了西安和秦岭的制约、成为赢家之一。

合肥从一个无人知晓、在省内外地位远远逊色于蚌埠、芜湖、安庆的三等小站,跃升为上海局的铁路枢纽,建成米字形高铁网。仅仅只是用了三五年时间,后来居上,成为高铁投资热中最大的赢家!!


宏理哥的小道理


表面上看,最大赢家该是郑州、武汉或者西安。

其实在所有提出建设“米字型”的城市中,郑州无疑是占据先机,也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目前郑州已经形成以京广和徐兰为主的十字型高铁架构,郑渝高铁已经2016年12月23日已经开工建设,渝万段已经通车, 2019年河南湖北段也将基本建成运营。郑合高铁2015年开通建设,预计2020年左右投入使用。郑太高铁已经与2016年开始建设,郑州到焦作段已经通车,预计2020年底全线通车。郑济高铁河南段2016年11月1日开工,预计2020年通车。

高铁,给沿线城市带来最直接的改变是时空转换,同时车轮转动间也意味着“黄金万两”。但高铁的虹吸效应和涓流效应,意味着资源不一定会向沿线城市集聚,反而可能沿着这条高速线流走,也意味着有效作用可能得慢慢才能展现出来。

所以,题主所说的最大赢家,如果仅仅指的是枢纽地位的话。那郑州可能不是最大赢家,因为在普铁时代,郑州就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全国交通枢纽。而在普铁时代不那么出彩的合肥等城市却凭借着高铁的东风,有望成为高铁时代的新交通枢纽。这就好比,郑州武汉这样的城市原来普铁时代有88分,现在高铁时代变成了95分,而合肥、重庆等新贵原来成绩是70分,现在变成了85分,你说谁是最大赢家呢?(xc)


河南商报


这个问题,几乎可以肯定地认为:最大的赢家是西安

毋庸置疑,高速铁路带动了全国人口的流动;高速铁路枢纽成为显而易见的地区中心城市。但是,对于哪个城市来说,影响才是最大的呢?我之所以认为是西安,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第一:高铁拉近了西安与全国的距离

陕西拥有着全国最多的邻居(和内蒙同为8个),但陕西省会——西安是除乌鲁木齐之外,与相邻的大城市距离最远的城市。我们不妨以各省会(除乌鲁木齐外)为中心画圆,接触到第二个大城市为止,那么

西安的圆一定是最大的。尽管我国大地原点、卫星测控中心、国家授时中心都在西安附近,但事实上,西安就像是被孤立在这个原点一样。如图所示。

这其实意味着一个问题:西安与周边兄弟城市的交流过少。拿“成渝经济圈”来说,成都和重庆相距较近,两座超大城市的互动往来要频繁地多;游客来旅游,上午在卧龙看熊猫,下午在洪崖洞吃火锅。但西安没有。离西安最近的,是郑州,相距却达480公里

。但是,高铁时代到来了,这种距离感消失了。

如图所示,西安(镐)是全国最标准的高铁“米”字型城市。西安“米”字的8个触角,分别伸向陕西的8个邻居。这个时候,西安到郑州的480公里,变成了2个小时车程;西安到成都变成3个小时;西安到北京变成了5个小时,西安到上海变成6个小时。西安到全国各地,都拉近了一半的车程。这种“突然拉近距离”的作用,远比其他城市距离本来就近的作用要大得多。

西成高铁的开通,让西安—成都变成3个小时,之前的“重庆-成都一日游”变成了“重庆-成都-西安一日游”,当年的部分网友在悲观地讨论西安被“虹吸效应”时,数以千万计的成渝朋友沿着西成高铁来到西安旅游,打破了“虹吸效应”的悲观。

如上图所示,西成高铁开通一年余,西安和成都的互动往来指数增长;西安和成都的游客往来均翻了2倍多。而现阶段,西安—武汉,西安—重庆,西安—银川等高铁线路已经开始施工,在不久的未来,西安同这些兄弟城市的往来将会和成都一样密切。

同时,沿着成都、重庆的线路,将会和昆明、贵州、广州的关系密切;沿着郑州、武汉的线路将会和上海、南京、杭州的关系更加密切。而这样的巨大影响,是要比其他城市的影响更强烈的。


第二:高铁加速了西安的人口流动和流入

上文已经指出,高铁加速了西安与兄弟城市的互动往来。反映在全国层面上,其实就是“对西安的态度”。西安,不再是被误认为“黄土高原”上的落后城市,也不再仅仅只是举世瞩目的千年古都,而更是如今妇孺老少皆知的“网红城市”。西安能够成为网红城市,不是永康书记凭空构想的,而是凭着“十三朝古都”的英雄本色,借着“西成高铁”带来的“虹吸效应”,顺势量身定做的。因此,高铁极大地加速了人口的流动和流入。

拿刚刚过去的春节来说,西安接待游客1652万人次,排名第四。但是排名前三的重庆、成都、广州本身的人口就很多;而西安的游客接待人数则远远超过本地的人口。


同时,在这样的基础上,西安流入及落户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尽管西安市三番五次连续出台政策,吸引人口落户,但实质上可以认为,新的落户政策,是这样“落户行为”的催化剂,加强剂。在过去的10年里,西安户籍人数未有多大变动;但是在西安的流动人口远远大于户籍人数。

这些流动人口多数来自外地,除陕西本省之外,包括了甘肃、四川、山西、河南、湖北、重庆、安徽、山东等等。高铁时代,让这些外地朋友的家乡从“遥不可及”变得“转瞬即到”,那么这时候,在西安工作的外地有人就意愿留到西安。加上政府的“落户政策”,催化这这种意愿,落户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

譬如说,陕西关中东部的“大荔”,随着高铁的开通,40分钟即到的车程,让大荔成了西安的“周末之家”;之前在西安工作的大荔朋友不再思虑到别的城市,而在外地工作的大荔朋友却会一心想回到西安,因为周末之家,随时可回。


第三:高铁促进了西安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

千年古都的属性,让西安无法开展大规模工业建设。例如曾经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曾计划落户西安汉城遗址,但因为遗址保护被拒绝。作为华夏首屈一指的古都,西安只能发展第三产业。凭借众多的名胜古迹、文化遗存,西安大力发展旅游业。

普铁时代,从北京到西安需要12个小时,从上海到西安需要24个小时,从广州到西安要28个小时,这么长的旅途时间,让成千上万的游客朋友望而生畏。但是高铁时代到来了,西安的机会才开始到来。

高铁时代,让那些爱好旅游的朋友们开始关注西安。他们开始在自己的旅游规划中写下“西安”的名字。在以前,西安仅仅一个“国庆黄金周”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是不敢想象的。

还是我上文所说的那一句话,类似“西安年,最中国”的口号,并不是永康书记凭空构想的,而是借着高铁时代为西安带来的巨大机遇顺势而为的



第四:高铁进一步增加了西安的首位度。(教育、医疗)

我上文拿陕西的大荔县来举例,其实对于整个关中城市群而言,都将是同样的效果。兄弟省份甘肃的天水、庆阳、平凉,山西的运城、临汾、吕梁,河南的三门峡,四川的广元、巴中,湖北的十堰等地,以及陕西本省的汉中、安康、榆林、延安等地,都将随着高铁的发展,拉近与西安的距离。这样一来,西安的首位度就将急速增长。


而就以上四个特征而言,高铁对郑州、武汉、合肥、重庆的影响,远不如对西安的影响。高铁对于这几个城市本身影响力的绝对增量来看,西安影响力的增量要高于其他城市。正因为西安因地理位置的原因几乎被孤立的太久,而其他城市则不存在这样的孤立;而当高铁时代带来时,高铁用速度兑换距离,用时间置换空间,让西安不再独自发展。


安若凡


我国高铁格局大致按照八纵八横的格局分布,其中武汉、郑州、成都、重庆西安是老牌城市,合肥、南昌、济南市铁路新贵。

其中最大的赢家是合肥,因为合肥只是地级市的级别,即使在安徽省之前的存在感也不是那么强。但是在高铁的格局中,合肥一跃而成为京九线和沿江高铁的交汇点,又成为和北京、上海齐名的国家科学中心,整个存在感一下子就强起来。南昌虽然在中部竞争中渐渐落后,但是在铁路枢纽的竞争中一下子崛起。还有济南,之前老牌的工业城市,在合并莱芜之后,又崛起为互联网审核之都,未来前景看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合肥的交通实力就强于这些老牌城市,在这些老牌城市中,郑州和武汉的枢纽性最强;在大西南中,成都是航空中心,重庆是铁路中心;西安则是西北的交通中心。郑州得益于郑州的空港经济区、国家中心城市、富士康产业转移、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目前成为中国航空物流中心。而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紧随其后,也有超越的潜力,前景普遍看好。


青年史学家


合肥应该是高铁时代最大的赢家。

对于其他城市来说,例如郑州和武汉,高铁时代不过是将他们的铁路枢纽巩固了而已。

而对于西安来说,高铁时代,西安成为了陕西以及西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

原本山西省进入四川与甘肃,必须绕道宝鸡,而在高铁时代,西安显然将宝鸡的交通优势干掉了。

重庆是高铁时代的受益者,重庆人一直抱怨成都铁路局打压重庆,但是,在升为直辖市之后,重庆的高铁建设,也越来越猛。

不过,合肥,显然是高铁时代的赢家。

在普速铁路时代,合肥虽然是安徽省的省会,但是GDP总量太低,且经济发展也不够,使得中国的干线铁路,直接跨过了合肥。

京九铁路途径亳州与阜阳。

京沪铁路经过宿州与蚌埠。

而合肥,虽然地处安徽省的中心,且是安徽省的省会,却丝毫没有沾到中国铁路建设的光。

不过,在高铁时代,合肥的交通困境,终于被打破。

2017年,合肥的GDP远超第二名的芜湖,已经成为安徽省毫无疑问的中心城市。

安徽省将资源倾斜给合肥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显然,在普速铁路时代,合肥的铁路建设远远逊色于西安、重庆,更不要说郑州与武汉这样的铁路中心了。

但是,高铁时代,在安徽受到了重视的合肥,也受到了中国铁路建设的重视。

沪汉蓉高铁,成为合肥最重要的一横,而即将建设的京港台高铁,将成为合肥最重要的一竖。

而从规划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合肥的目标不仅仅限于这一横一竖。

合肥目前已经有了合福客专以及合肥到蚌埠的高铁,合肥立志于将蚌埠与徐州连接,一定程度上,这是要冲击南京的铁路交通优势地位吗?

而对于合肥来说,已经开工的郑合高铁和即将修建的商合杭高铁无疑将使合肥成为一个米字型高铁枢纽。

从普速铁路时代没有一条干线铁路经过。

到高铁时代拥有京港台高铁、沪汉蓉高铁、商合杭高铁、郑合高铁以及筹谋的合徐高铁,毫无疑问,省会的优势,以及安徽省的力捧,让合肥在高铁时代,好好地打了一场决胜的战争。


林一行


没有高铁是郑州的天下,有高铁5年后,武汉第一,普铁时代合肥阿三,再过几年枢纽第三。



三一二木公1


郑州本身就是铁路的领头羊,高铁時代郑州发展更有浅力,米字高铁更上一层楼,我们的大郑州更有发前途。



心语114212036


过去的几十年间一直都是铁路的天下,那么近几年随着高铁的发展,可以说高铁的修建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助推作用非常的大,而今天的一些中心省会城市也都在想着打造高铁枢纽中心,像今天的西安、武汉、郑州、重庆和合肥都想着打造米字形高铁,那么未来哪个城市的高铁枢纽更有含金量呢?



西安在普铁时代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好,但是高铁时代的西安一直在尽量争取,西安的米字形高铁已经开通的郑西高铁和西宝高铁,建设之中的有大西客运专线,不过目前的大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只有250km,算不上真正的高铁,而未来的规划有西成、宝兰和西银高铁。


合肥未来的高铁线路也是非常的多,像境内的沪汉蓉高铁,合福高铁,京九高铁,商合杭高铁,合郑高铁,合蚌高铁都要建成通车,但是合肥线路中的京九高铁其实和商合杭是一条线路,而且其他的线路都是通往一些地级市,合肥这些线路还是影响力不大。

西南城市重庆也规划了八条高铁线路,形成了米字形高铁枢纽,分别有重庆至兰州,郑州,成都,西安,武汉,长沙,贵阳,昆明八个方向的高速铁路,目前重庆的米字形高铁也是能够和武汉米字形高铁以及郑州米字形高铁相提并论的城市。



武汉也有自己规划的高铁线路,据说武汉规划了12个方向的高铁线路,我们今天只讲一些直达省会的一些高铁线路,未来的武汉将开通武汉~北京,广州,天津,上海,福州,南宁,重庆,西安八个方向的高铁,但是武汉当年扩大武汉都市圈,修建了不少时速250的高铁,所以说时速350的高铁线路很少。


郑州普铁时代也是我国的铁路枢纽城市,而普铁时代的辉煌已经过去,今天的郑州也规划了自己的高铁线路,目前郑州的高铁线路已经开通的有郑西高铁、郑徐高铁,京广高铁南北线路,运营速度都是350km,郑州至合肥方向的郑合高铁于2019年底通车。

目前郑州除了郑合高铁以外,剩下通往济南的郑济高铁,通往重庆的郑万高铁,通往太原的郑太高铁都将于2020年之前通车,除了郑州至太原的郑太高铁设计时速250,剩下的所有线路都是350km,而且都是直达省会城市,所以说像目前西安,武汉,合肥,重庆和郑州几个米字形高铁城市中,最早通车和含金量最好的还是要数郑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