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处的?

黎珑


现代男人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如果有几个老婆该怎么办?因为在现代社会,一个老婆就已经很让人头疼了,更别说古代社会之中的一个丈夫,几个老婆了,但还是有许多人对于这种制度抱着羡慕的心理的,他们认为同拥有几个美女老婆简直就是人间极乐,却不知道家庭矛盾的尖锐性,那古代男子拥有多个老婆的时候,这些女性是如何相处的呢?

出身地位决定了融洽程度。

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句话一点都没说错。

  1. 在那个时代里面,对于上中下大致划分的十分清楚,你身为老百姓就只能被剥削,连皇帝的忌讳什么的都不能沾边,有时候就是因为皇帝的名字中的一个字,全天下就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要改姓,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每个家庭之中的女性小心翼翼的维持关系。


  2. 一般做为丈夫的第一个妻子,按道理来说,她的地位是最高的,因为古代对于妻子必须要求门当户对,哪些长的漂亮,但是家庭条件不好,出身低微的就只能做个妾室。妾室的的出身决定了她和主妻关系的好坏。

每个女性多的家庭都是以部宫斗剧。 ,

看过这些年大火的清宫剧的人一定会知道后宫之中的斗争有多么残酷,为了争夺那个唯一男人的宠爱,几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1. 而下面的贵族家庭也是这样,为什么只说贵族家庭不说普通百姓,因为古代百姓自己都养不活,能娶一个老婆都是好事了,更别说几个老婆了。


  2. 哪些贵族家庭女性的斗争虽然不至于这么残酷,但是也算得上是一部小型宫斗。 妃子们围绕皇帝争宠实际上争夺的是对于下一任皇帝的继承权,而一个家庭之中多个女性的争夺也不外乎是为了钱和权,这些女人为了保住自己在男主人心中的地位,使得男主人死后不遭到其他女性亲算只能这么做。

女性之间是真的很难做到交心相处的,她们太复杂了,一个个心思细密如针,但是在古代富人家庭之中的争夺与相处都只是为了生存下去,这一点是没有错的。


无根树花正孤


在我小的时候,应该是60年代末期吧,我跟着大人们到一个村里做客,那家的主人就是两个老婆。他的两个老婆当然是从旧社会带过来的,也算是封建制度下遗留的产物。两个老婆相处的都很好,他们睡觉的床我见了,应该是男人睡在中间,大老婆和小老婆分别睡在男人的左右。

但是通过书本记载,旧社会或者说古代时候,一夫多妻制的家庭,那些大户人家,都是一个老婆一间房子,到了晚上男人想去谁那儿就去谁那儿,有点像清宫戏里面皇帝翻牌子,想到哪个妃子了,就去哪个妃子的宫中。没有条件的人家,只能大家挤大通铺了,至于说相处的怎么样,这要看什么样性格人碰到了一块儿。但是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三个女人一台戏,老婆多了也够男人受的,想想并不是好滋味儿,不如就一个老婆,爱有所专,又不麻烦,多好!


把阳光熬成汤


一夫多妻也可以理解为一夫一妻多妾,正房是妻,侧房就是妾,妾可以有很多个,而妻只能有一个。

在古代男人享有着一夫多妻的权力,只要有钱,有能力去担负,想娶几个就娶几个。

然而,老婆娶多了,就会出现麻烦,因为没有人想和别人共享一个丈夫。

先不说心理上的问题,先来看比较现实的,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丈夫和谁睡呢?总不能好几个老婆一张床上睡觉吧,所以这时候就会有分歧,总会伤到一个人的心。

再比如给老婆买礼物的时候,给其中一个老婆买的贵重,另一个又比较贫贱,这样就难免让两个老婆之间产生矛盾。

而且正房和侧房之间,正房的地位是高贵的,侧房则是卑微的,只能委曲求全。就像皇帝的后宫一样,皇后最大,别的嫔妃只能以皇后为首。

如今很多国家仍在实行着一夫多妻的制度,比如乌干达、伊拉克、索马里、摩洛哥、阿联酋等国家。

虽说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有很多人反对一夫多妻制,但仍不能将这一陋习摒弃掉。

一夫多妻危害有很大,最大的危害便是病毒传染很快。在2003年时,联合国曾做了一个报告,说斯威士兰艾滋病患者多的原因就是因为一夫多妻制。

但是有人却反对,这个反对的人竟然是斯威士兰的国王,他是一夫多妻制的拥护者,已经有了9个老婆,而他的父亲索忽扎更离谱,在索忽扎当国王期间总共娶了120个妻子。

有人就会产生疑问了,娶那么多老婆,她们之间该如何去相处?

在我看来,索忽扎的120个妻子可能都不能把名字准确念出来,甚至一年中都不能见妻子几面,就算是每天换一个人同房,一年也才见三面。

如果是一个正常的一夫多妻家庭呢?比如一个妻子,五个妾,就拿张作霖来说,他就是一夫多妻制的经典,一个男人,6个老婆。

张作霖大夫人去世的早,还剩下5个。这5个相处的很融洽,而张作霖偏宠其中的一个,就是五夫人。对于这一点,可能其余夫人的心里会有一些难受,但是表面上并不发作,只是背后默默悲伤。

一夫多妻制中的女性,绝大多数是有矛盾的,遇见强势的就互不谦让,勾心斗角。当然,在丈夫面前,她们还是很本分的,因为毕竟是一个家庭,闹翻可就不好了。

如果是比较温柔谦让的妻子,就不会出现勾心斗角的事情,她们懂得如何维护一个家庭,让这个家庭充满幸福。

所以在古代一夫多妻制度下的家庭,女性相处也是一种学问,好的相处能够让整个家庭洋溢着温和幸福,而坏的相处则会让整个家庭死气沉沉,丈夫也会整日愁眉苦脸。


理科男读历史


古代的男人比较享福,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可以同时合法的拥有多个女人。他们的女人构成大致为:一个妻子,多个妾和通房丫头,这些都是与他们有实质关系的女人。

要看她们如何相处,首先要看她们各自的地位如何。

妻、妾、通房丫头的地位

古人常讲:“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这是古代男人猎奇猎艳的心态。实际上要按家庭的地位来分,正好相反。

妻:正妻是家庭地位最高的女性,是主母,生的孩子地位也高,是嫡子。一般这类女性,娘家都比较有钱或者是比较有势力。

妾:妾是妻以外另娶的女人,地位低于妻,生的孩子地位也比较低,是庶子。自己的孩子也不称其为母,称姨娘,反而称正妻为母。这类女子往往家境一般,没有背景。她们地位很低,可以被拿来交易,或者送人。

通房丫头:地位名义上低于妾,实际上要比妾的地位高。因为通房丫头是随女主人一同陪嫁到男方家的婢女,实际是起到姬妾作用的人。她们一般和女主人关系密切,仗着女主人的撑腰,实际地位要高于妾,最不济也和妾差不多。如《红楼梦》中的平儿,名义上比赵姨娘地位低,实际上地位和权利都比赵姨娘大得多。

所谓通房丫头,就是她们的卧室是与主人的卧室是相通的,以便夜间服侍主子。通房丫头最容易看见闺房之乐,容易早熟。由于耳濡目染的缘故,所以她们一点即燃。主子们行房时,她们在旁伺候着,她们也是允许和主子们一起行房的,所以她们因此和女主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她们之间秘密很少,毕竟经常一起上战场。

她是如何相处的

正妻比较尊贵,妾和通房丫头一般都要低眉顺眼、小心服侍,毕竟“妾大不如妻”!

妾和妾之间之间的关系,一般在家规的规范下,团结有爱,和睦共处,所以找事儿的很少。

妾与通房丫头之间,稍通情理的通房丫头一般也不会找妾的麻烦,妾对通房丫头也是礼敬有加,谨慎言行。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蛮横无理的妻,也有持宠而娇的妾。蛮横无理的妻一般情况下是没什么事情的,但是持宠而娇的妾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如,唐代中期的郑国公严武就曾打死过他父亲严挺的宠妾。

据《全唐书》记载,严武小的时候,他父亲严挺对他母亲不好,很宠爱侍妾英,侍妾英持宠而娇,严武问母亲为什么会这样,他母亲就如实说了。严武很气愤,拿着铁锤就到侍妾英睡觉的地方,把她的头砸烂了,当时严武才8岁。严挺的手下们替严武求情说:“严武不是有意的。”严武辩解说:“

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严挺不但不生气,还为他的行为惊叹,自豪的说:“真严挺之子!”

从这个史实我们可以看出,妾的地位是很低的,就是宠妾也不行,就连八岁的孩子都有这个概念,都知道妾大不如妻的道理,男主人也不是特别的重视,因为她们只是他们玩乐的工具,所以说,持宠而娇的妾往往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结语

因为在古代是男权社会,女人是男人们的附属品,他们有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妻妾们也是尊卑有序,一般都能和睦相处的,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问礼历史


【新锐历史】为你深入解读:

古代实行一夫多妻,事实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妻四妾”,但是这个也仅限于地位高的人,像平民老百姓大多数都是一夫一妻。

一夫多妻中的多妻,我们也可以简单的分为:正妻、平妻、妾、通房丫头。那么,这么多妻子在一起,他们是怎么相处的呢?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去分析,那就是:

一、妻妾之间的相处。

二、妾与妾之间的相处

三、妻(妾)与通房丫头的相处。

要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相处的,就得先明白他们在一个家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地位。

一、古人的一夫多妻。

1、正妻

正妻往往是一个人明媒正娶的第一个妻子,一般指的是最先结婚的妻子。

正妻一般是家庭地位最高的女性,是主母,生的孩子地位也高,是嫡子。一般这类女性,娘家都比较有钱或者是比较有势力。

举个例子:

汉高祖刘邦在与吕雉结婚之前,就与村妇曹氏有染,并生有一子,名刘肥,由刘邦抚养。

当时的史家称曹氏为汉高祖之庶妻或外妇。而吕雉因是刘邦明媒正娶的第一个妻子,故称正妻。

2、平妻

平妻,是一夫多妻制度下的一种亲属称谓,一名以上的正妻称为平妻,即两个都是大老婆,又有对房之称,即与正房对等。

与妾不同的是平妻不需向元配行妾礼,但实际上的地位仍然不及元配,平妻仍然要称元配为大姊。

除了中国古代之外,六世纪前的日本与伊斯兰教的一夫多妻也是平妻制。

3、妾

妾是妻以外另娶的女人,地位低于妻,生的孩子地位也比较低,是庶子。自己的孩子也不称其为母,称姨娘,反而称正妻为母。

当然妾的来源也有多种,由高到低排列为:名门所出的庶女、 平民白丁的女儿、通房丫鬟抬的妾、赤贫之家卖的女儿、戏子妾、妓女妾等等。

前两种是良妾,是在官府里登记了妾书的,是有一定地位的家庭附属成员,算半个主子,相当于平妻,但是在法律上还是妾。后面几种,是妾婢,非常低贱,类似于奴婢。

4、通房丫头

通房丫头,说到底也还是丫头,但是从“通房”二字上可以看出其是地位最高的丫鬟,她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夜间或则特殊的时刻伺候主人。

当然了为了便于夜间伺候主人,所以往往他们的卧室是与主人的卧室是联通的(就像现在的总统套房)。

说白了就是男主人发泄的工具,地位高于普通丫头,但有时候还不如普通丫头。碰到好的主人,有可能纳为妾,假如碰到冷血的,那就可怜一生,无名无份最后年老色衰而死。

二、妻(平妻)、妾、通房丫头家庭地位。

在我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一个家里只能有一个女主人,那就是妻。

古人娶妻,不仅要求门当户对、八字相合,而且还得三媒六聘,八台大轿从正门抬进门,所谓“明媒正娶”是也。

妻在家里地位尊贵,与丈夫平起平坐,她负责管理家务,统领姬妾婢女,拥有她们的惩罚和管理权。

古人纳妾,就相对简单得多,作为主人的小妾,虽然不是家主人原配妻子,但是,也是经过明媒正娶,办了手续的。

其子嗣虽然是庶子,但也是被家主人承认的子孙后代,她们死后,也是要进祖宗牌坊的。

通房丫头就没有小妾的这些待遇了,她们的存在,只是为了伺候主人,一般通房丫头分婚前和婚后丫头,大部分是很难转正的,所以下场惨的比较多。

比如红楼梦里的平儿妾的身份地位比妻低,虽然算半个女主人,但也就比通房丫头高那么一点点,比如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平儿就根本不甩她。

三、妻(平妻)、妾、通房丫头是如何相处的?

1、妻妾之间的相处,妻说了算。

古代人大户人家娶妻是用八抬大轿从正门迎进家的,并且妻子也都是门当户对的大户小姐,而妾却是被人从小门给送进去的。

从进门的方式就能看出来妾的地位是无法与妻子相比的。而进了门的妾若是被家主喜欢还好,起码有家主护着,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里去。

而那些不被家主喜欢的妾就不同了,一家之主都不喜欢,那么当家主母更不会把她当人看了,欺辱打压这种事就是日常最寻常的了。

举个例子:

刘邦因为宠妾而忽略与他一起奋斗的吕后,甚至在戚夫人的吹捧下想要换掉太子,就是这一做法彻底激怒了吕后,也将戚夫人彻底送上了地狱。在刘邦死后,吕后就成为了天下最高贵的女子,而戚夫人就是她立下威信的第一个刀下魂。吕后将戚夫人生生做成了人彘,并且弄死了戚夫人的儿子。

2、妾与妾之间只有表面和谐。

一般情况下,妻妾之间关系表面上还是和谐的,私底下怎么互相敌视是不会暴露在人前的。妻子是女主人,妾自然是不敢惹妻子,而妾与妾之间可不会因为有共同的敌人就同心协力。

妾与妾之间,没有谁的地位天生比谁高,再加上一个女人绝不可能愿意与别的女人共享自己的丈夫,因此妾之间也是不会有和谐的,争风吃醋是常态。

3、妻(妾)与通房丫头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

通房丫头可以是随女主人陪嫁过来的,也可以是男主人家里的。她们实质上和妾差不多,但是没有妾的名分,所以她们的地位比妾低。

通房丫头的地位很低,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里。一般有几种结局:在男主子大婚前被发卖,失去了作用;男主子成亲后,顺利转正,成为妾,生下一儿半女的,就是庶子庶女。

所以,大体上妻、妾对侍通房丫头不用花心思,她们之间属于主仆关系,要打要杀一句话的事儿。

总结

综上所述,古代的一夫多妻中,这么多女性如何相处,我们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1、正妻是一家中的女主人,不论是平妻,还是妾或者通房丫头,在封建礼仪制度下,他们都是被管理的对象。

2、妾与妾之间,他们在地位上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样就决定了他们一般意义上是不可能和平相处的,大多是表面笑嘻嘻,背后里是掐的死去活来。

3、通房丫头,是这么多女性中地位最低的,他的本质还是一个仆人,这就决定了,她在其他女性面前永远都是仰望的,要打要杀随心所欲。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新锐历史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来回答!

和朋友聊天,谈及古代男子三妻四妾,一哥们突然正经起来,仰天长叹:古代男人实在是太爽了吧,为什么,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中华传统没有保留下来,为什么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现代社会却不可以,我恨!

所谓存在即合理,古代一夫一妻多小妾制度,之所以能够存在数千年,那必定是有合理之处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男性地位远远高于女性。在古代社会,女子在某些方面,被看做是男子的财产,那么,每个男的自然希望自己的财产越多越好了;其次,古代经常发生战争,胜利者通常以霸占对方的女人作为荣耀的事情,把这看做是真正的胜利;还有便是欲望在作祟了,比如说虚荣心,大户人家来说,谁的妻妾多,谁就感觉比较牛逼的样子;最后便是生理的欲望了,很多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当他们有钱有地位的时候,他们便会想要得到更多的女人,体现最好的便是皇帝了,后宫三千佳丽,有的时候还不一定满足呢,实在是贪得无厌!

先来看看皇帝吧,古代封建社会中权利最大的人。那么,他的后宫是如何相处的呢?纵观历史,当然其中必然少不了勾心斗角,但是竞争激烈程度也绝非如同《甄嬛传》那样无所不用其极。在表面上,当然她们都是和和气气的,但是在背地里就不好说了,如何夺得皇帝的心,才是她们一直要思考的问题。如若能够得到皇帝宠爱,为其生下一男半女,在宫里的日子就更好过了,保不准皇帝一高兴,能够封为皇后,那更是母仪天下了。所以,这些妃子并不会过多地加害对方,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皇上来到自己所在的地方。当然,历史上面也有后宫一片祥和的,比如说在朱元璋原配妻子马皇后的治理之下,后宫那是一点事情都没有。马皇后这人实在太善良,太聪明,太好了,有了她,老朱完全不用担心后宫的事情,马皇后给治理的好好的。

再来看看一般的大户人家。一般有钱的大户人家,那是三妻四妾很正常。但是对于争宠的情况,一般来说是存在与他的那些小妾里面的,小妾是不敢和正妻争宠的,根本不够格啊。娶妻那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迎娶过门的,而小妾则要简单多了,可以直接买过来,有的小妾则是伺候自己妻子的丫鬟!小妾见到正妻,一般来说还要请安呢!

但是,一般来说,不同的小妾会在争宠上面下一番功夫,耍些小心机,这是毫无疑问的。小妾有时候也是非常的惨,要是自己的丈夫不喜欢了,完全有权利将其送给另外的人,就像送一件衣服一样随便!小妾之间争宠,也实属正常。所以,大户人家的小妾之间会斗争,但是也掀不起多大的火花,否则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

总的来说,表明风平浪静,背地却各怀轨胎吧!


徐聊


古代不是一夫多妻,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妻只有一个,而妾则可以有很多。妾的数量是根据男人的实力决定的,有钱有势的男人,如富商或者达官显贵,当然可以有很多妾,而普通百姓则只有一两个妾,或者干脆没有妾。

妻的地位比妾高得多,妻是女主人,管理妾的。

妾是男主人的生育工具,毫无地位可言,妻可以随意使唤妾,打骂妾,而妾不能以同样的手段对付妻。当然妻如果杀了妾,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妾还是商品,可以随意买卖或者转让。如北宋文豪苏轼有个朋友,看中了苏轼的一个小妾,就提出用一匹马交换,苏轼当即同意,但小妾却不同意,撞树而亡。弄得苏轼颇为伤感。

妻妾之间的关系,有点像皇后和嫔妃的关系。所以当然要博得丈夫的欢心,彼此之间勾心斗角是难免的,但身份地位决定了,妾是很难斗得过妻的。所以妾一般会尊重妻的地位,不会主动挑衅妻。

妻妾之间虽然不能做得和睦相处,但是一般不会闹得太僵,维持着一直若即若离的关系。历史上也有妻妾的感情情同姐妹,不过非常少见。

东晋大司马桓温第二次北伐过程中,顺手灭掉了巴蜀地区的成汉帝国,还俘虏了成汉皇帝的妹妹李氏,桓温见李氏年轻貌美,遂纳李氏为妾。后来桓温带着李氏回到建康,桓温的正妻-南康公主就提着刀,找到了李氏,兴师问罪。李氏见到南康公主,没有丝毫畏惧,非常淡定,她一边梳头一边说,“国破家亡,生无可恋,只求一死。谢谢你来成全我”。南康公主见状,就扔下刀,一把抱住李氏,说“我见犹怜,何况老奴。”遂和李氏和平相处,情同姐妹。

像南康公主和李氏这样能和平相处,情同姐妹的妻和妾,是不多见的。

如果男主人过分宠爱妾,导致妻失宠,妻会疯狂报复妾,这时候妾就要倒霉了。出现妻妾争宠的情况,妻一定会出手教训妾。这个时候妾就很危险了。

所以,妾为了自身安全,不会和男主人过分热络,同时注意和妻搞好关系。


袁卫宇


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处的?

这个问题还真是不知道。只知道男人有三妻四妾。至于家庭中的生活细节,和妻妾之间的相处问题,都不知道。

不过,女性在出嫁时,肯定知道嫁的这家男人有几房太太,也许在生活中会产生矛盾。所以,既然嫁出去了,就必须遵守其家庭规矩,恪守妇道,相夫教子的道德观了。

女性如何相处,我认为这要看男人是怎样对待这多妻之家的几个妻妾了。

因为在这样的家庭中有几种现象或者是原因吧。有的女人长得漂亮点,有点文化,而且很能干,并且又生了儿子。在那个时代就是母以子贵。所以男人就更喜欢这样的女人。

有的女人长得丑,而且没文化,不仅没生儿子,还不能生育,像这样的女人在家庭中就没有地位了。说不定有一天被男人休掉了。

所以说女人相处得好坏,取决于男人要哪个女人当家,其它的女人都要听这个当家的女人。不然的话,女人争吵争宠起来,家庭是不会安宁的。

这就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如果在家庭中生活,不论是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只要是和睦相处的相亲相爱,家庭就会幸福快乐的生存下来。否则就会支离破碎,都分道扬镳了。


小满577828


是时候让大伙知道一下古代男人爽的多么伤心病狂啦,首先还是明确观点,很多人说我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度,没错,但是不准确,确切点说是从汉代到清朝乾隆年间一直是这个制度。

兼祧制度下的多正妻相处

汉代以前就是一夫多妻制,《礼记》中有各等级的人能娶几个媳妇的准确标准;而清乾隆年间则默许了兼祧制度,形成了事实上的一夫多妻制,那么什么是兼祧呢?学术描述很难说清楚,我举个例子大伙就清楚了。

话说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有个老兄叫王某,他是家中独子,他老爹王二就这么一个儿子。还好家境不错,成年后娶了一个正妻,日子过得不错。可是王二的哥哥王大就不行了,死活没生出儿子,眼看着就要成绝户了。

于是只好把侄子半过继到自己家顶门户,王某就算一身托两门,这时候王某可以再娶一个媳妇,和这个媳妇生的孩子未来会继承大伯这份家产。他后娶的媳妇不会住亲爹王二的院子,而是安排在大伯的院子,享有一切正妻的权力,这就是兼祧。

在这种制度下,两个妻子其实该算妯娌的,她们见面的次数不多,基本不会有太多相处的机会。在祭祖等极特殊的情况下见面,后娶的需要给先娶的施平礼,因为在法律意义上她还是妾,但先进门的受礼后也得回礼,因为人家身份不比自己低。

妾字的来历

说完特殊情况咱们在扯淡下通常情况,就是纳妾的问题,妾是一个会意字,上从辛,下从女,在甲骨文中上面是刑刀,下面还是女,刑刀通常引申为有罪,故此妾最初是代表有罪的女子,也就是女奴。

在奴隶社会里男主人不免也会有颜控的现象发生,逮着一个好看的女奴往死里爽,时间长了妾字就成了专有名词。表示固定和男主人保持啪啪关系的女子,逐渐含义发生改变,成了现在的意思。

现代很多人认为妾是没有任何家庭地位的,可以被随便转赠、贩卖,甚至打死了都没人管,即使生了孩子也可能被过继给正妻抚养。这个想法其实也不对,妾同样是有等级的。

妾的等级划分

从出身上讲妾分贵、良、贱三个等级,所谓贵妾就是出身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之家的,不要以为这样人家出身的女子不当妾,后面我会具体说原因。良妾就是寻常百姓家出身的女子,贱妾就是戏子、妓女、乞丐和童养媳出身的女子。

在三个等级中贱妾自然是随便折磨的,转赠、贩卖、打死之类的事情多出在这个等级,但贵妾就不同,你敢动她们,别说后边的娘家,就是正妻都跟你玩命。良妾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看丈夫的实力决定。

如果我们把等级分的再细一点,就得明白古代纳妾原则,那不是说你随便带回家里个姑娘就是小妾的。通常普通人家纳的都是正妻的亲属,也正因为是正妻的亲属,才在纳妾这个事情上有许多咬文嚼字,大抵上可以这么分:

  1. 侧室:通常是正妻的亲姐妹或者堂姐妹,而且必须与正妻同时出嫁,用红身蓝顶的轿子从娘家抬出来。除了进婆家门需要走侧门外,几乎拥有一切正妻的权力,包括入族谱、立牌位等。除了孩子不是嫡子外,其他全都等同于正妻,若正妻无子,她的孩子就是嫡子,正妻故去后侧室直接自动成为正妻。所以正妻基本上是拿侧室当姐妹相处的,其实这是废话,本来就是姐妹。

  2. 副室:正妻的表姐妹,可以和正妻同时出嫁,多数是单独出嫁,如没能生儿育女则不享受族谱、牌位的权力,反之则等同侧室。一般享有独立房间,有下人使唤。正妻对她们相对友善,和正常表姐妹一样相处,偶尔可能会争宠。

  3. 偏室:正妻的姑表或者姨表姐妹,无直接血缘关系。可以理解成副室的替补,如果不生儿子,完全没资格进族谱,即使生了也得看族规决定进不进。也享有独立房间,有下人使唤,正妻对他们和对副室差不多。

  4. 偏房:和正妻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女子,贵、良、贱三种出身都有,只有和上面三种妾一起上桌和丈夫正妻吃饭的权力。生了儿子也不一定进族谱,不生肯定进不了,有独立房间住,有下人使唤。见到正妻必须行礼。正妻对他们的态度就得看心情和她们自己的出身了,反正不会太好就是了。

  5. 陪房:正妻和侧室的陪嫁侍女,注意!是陪嫁,后来的不行,多是贴心人或者管家。唯一的权力是正妻故去后允许被扶正,或者上面所有的妻妾全都没儿子,她的儿子有继承权。没独立房间,不能上桌吃饭,不进族谱。正妻拿来使唤的,要什么态度?最多就是亲近点。

  6. 侍妾:侍女被主人欺负过了随便给的名分,没任何权利,上面所有妻妾死绝了也不能扶正,房间下人什么的都不要想。正妻也不需要和她们相处,掉价,除了有儿子后容易被打死,基本就是个大型娃娃。

  7. 婢妾:这种更惨,所谓婢其实就是古代男犯人家中受牵连的女眷,官府通常会罚她们去大户人家做工,工钱直接被官府拿走赎罪。但男主人可以把她们收房,收房之后可以免罪出狱。基本上就是附庸的玩物,没有任何权利,一般互相转赠的就是这种妾。连怀孕了都不能幸免,苏东坡就曾经把两个怀孕的婢妾送人。

  8. 通房:这是很多人都弄错的一个概念,所谓通房其实还不如婢妾,她们多是本身犯罪的女子,男主人需要向官府缴大笔罚款才能赎买,其他来源就是赎身妓女或者乞丐之类的。就是生了孩子都不是自己的,还是会被发卖或者转让。

  9. 外室:不在自己家收的妾,原则上可以是上面的任何一种。

  10. 外妇:就是包养的情妇,没名没分没任何权利,唯一的好处是自由,没有被转让的危险。

她们是如何相处的

大体上正妻、侧室、副室对侍妾以下的不用花心思,她们之间属于主仆关系,要打要杀一句话的事儿。别相信宫斗戏里那些小女子上位,明说吧,不可能,内宅就是正妻说了算,丈夫轻易都不得干涉,否则官府上门的。

也就偏房容易和上几个阶级发生矛盾,其实事实上大部分古代家庭没有内宅斗争,原因很简单,她们接触的比想象少。偏房只有同桌吃饭的权力,很多人忽略古代食不言寝不语的惯例,吃饭就是吃饭,没话说的。

上面那几房又全都沾亲带故,大多会互相留点面子,更不太可能斗争。通常还会到主母屋子里聊聊天,做做女红,互相帮衬着照顾下孩子。基本上古代后宅也就是这么个相处模式,其实大抵还是挺枯燥的。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当初看一部《鹿鼎记》,里面的韦小宝娶了七个老婆,七个人还可以同处一室,没有争风吃醋一说,着实羡慕的很,不仅羡慕韦小宝的艳福,还羡慕古代的三妻四妾制度。后来我发现,国家一夫一妻制真的是在保护我们,现在娶一个媳妇都难的很,如果真的还是多妻制,那我们就只能望妻生叹了。



其实三妻四妾这种说法不准确,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一个家里正妻只有一位,其他的只能是小妾。不过一人娶多个女人只能是有钱人做到的事情,古代的穷人跟我们现在的穷人一样惨,只是我们现在起码吃饱了饭,那个时候的穷人终日劳作,连饭都吃不饱饭,但是穷人的理想是一样的,那就是娶个女人传宗接代,注意是一个女人,多了娶不起也养不起。



有钱人家就不存在养不起的问题了,娶她个十个八个的放在家里,但是还是那句话,只有一个是正妻,负责管理家内的日常事务,小妾也属于被管理范围。都说女人心海底针,这么多女人聚在一起肯定会出矛盾的,但是小妾地位很低,即使受宠一般也是不敢得罪正室的,有的只是小妾间的争风吃醋。只要正室够强势和公正,可以压住小妾并且处理矛盾,那大家就可以安稳的相处下去,除非家主色迷了心窍。



古人娶这么多老婆,有的纯粹是因为好色,喜欢漂亮年轻的女孩子,有的真的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正妻不能生育,那不用老公操心,她自己就会去物色看上去好生养的女子,然后娶回家做妾,一起给老公生孩子,既然革命目标都一致,哪还会有什么矛盾呢?大家都憋着生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