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明知道呂后陰狠毒辣不會放過戚姬,為什麼不讓呂后陪葬呢?

覓夜店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邦死後,戚姬的人生就進入了黑暗時代,被呂雉整的形神俱滅,實在是悽慘。

想來題主一定是覺得戚姬實在可憐,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而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

劉邦希望呂雉去死嗎

劉邦希望呂雉去死嗎?

我想聰明的劉邦死之前一定知道呂雉和戚姬水火不相容,他更清楚他的正妻的性格和行事手段。

但劉邦就為了讓戚姬不死,就要殺掉呂雉嗎?

或者說,為了戚姬,劉邦寧可要呂雉去死嗎?

我看不見得吧。

劉邦是寵幸戚姬,但不代表他對呂雉就沒有感情。

在那個年代,男人三妻四妾本來就是很正常,這和現代社會不同。

現代社會,我們遵從一妻一妾,人們往往在對另一半失去感情後,才會選擇離婚或者出軌。

但在三妻四妾社會里,男人同時喜歡多個女人,是很正常的。

呂雉嫁給劉邦的時候,劉邦可以說屁都不算一個。

從後來呂雉一直伺候劉邦父親,堅守在家庭來看,呂雉是一個對家庭很有責任感的女人,由此可見,對於一家之主劉邦,呂雉是有感情的,那麼,就不用再去探究到底為什麼呂雉會嫁給劉邦了,這兩個人婚後肯定是有感情的。

劉邦出去幹大事去了,呂雉留在家中,伺候一家老小,入過獄,也做過人質,一直在忍受吃苦,這份付出,劉邦是有所虧欠的。

呂雉很好的履行了自己作為妻子和媳婦的角色。

劉邦在戚姬的枕邊風下,確實幾次想要廢了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但劉邦從來沒有動過廢掉呂雉皇后之位的念頭。

所以,讓呂雉去給劉邦陪葬,以保全戚姬,是不現實的,劉邦對呂雉沒有那麼狠毒。

再者言,陪葬都是選擇死者生前最喜愛的物品,人物。如果劉邦要人陪葬,也該是他最寵幸的戚姬才對。

呂雉隨便能動嗎

在劉邦臨死前,呂雉是說動就能動的嗎?想讓呂雉陪葬,辦的到嗎?

答案是辦不到。

因為呂雉早就培植了一套自己的親信班底。

呂雉有一個獨到的優勢,那就是呂雉和輔佐劉邦起事的沛縣集團非常熟悉,雙方關係非常融洽。

沛縣集團是劉邦的原始政治資本,後來同時也成了呂雉的政治資本。

這股勢力很大,在朝堂上盤根錯節。

呂雉本身也是個具有強硬性格和靈活手腕的政治型人才,她目光長遠,不糾結於宮闈,而是聚焦於權力。

劉邦臨死前,命令陳平去殺樊噲,但是陳平卻留了一手,改為押解樊噲回京。走到半路上,就聽到劉邦駕崩了,馬上跑到宮裡,明裡哭喪,暗地裡其實向呂雉陳述了自己並未殺樊噲的消息,這樊噲正是呂雉的妹夫,從此陳平也得以在呂雉一朝立足。

這陳平是劉邦手下最玲瓏八面的人物,這樣精明的人正是看出了呂雉的威勢已經不可動搖,才事前做好規劃,以應對這種事態突變的。

呂雉的實力由此可見。

而反觀戚姬,則一個典型的小女人,以色侍人,善長吹枕邊風,女人那點小心思她全有,卻沒有一點點的政治覺悟。

劉邦死後,便可看出戚姬是在政治權力中裸泳,連個救生圈都沒有。情勢已經這麼急迫,戚姬卻仍然看不到危險所在,呂雉最初只是懲罰戚姬穿囚衣做苦力,戚姬不知自保卻還要惹是生非,最終落得悽慘下場,兒子劉如意也被呂雉殺掉。

劉邦想動就能動的人,恰恰是戚姬,而不是呂雉。

綜上,讓呂雉去給劉邦陪葬,是沒可能的事。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呂后的狠辣雖然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了。

但是,那時候的呂后,也都是對外人下的狠手。比如說能威脅到他們大漢江山安穩的功臣韓信和彭嶽,就是呂后給弄死的。

不過劉邦知道,呂后之所以這樣做,只是做了劉邦想做,但是,沒有敢做的事情。

可以說,這樣的呂后,在劉邦活著的時候,正好是劉邦的政治合作伙伴。

劉邦怎麼可能殺呂后呢?

劉邦不願意做的事情,呂后可以去做。劉邦怕殺功臣留下罵名,呂后不怕,因為呂后考慮的沒有那麼長遠,對於她來說,眼下能把兒子的江山守住就行了。

至於身後罵名,她可是不在乎的。

正是因為呂后有政治上的才能,再加上她的狠辣,劉邦才沒有殺害她的。

畢竟劉邦和呂后的兒子,漢惠帝劉盈是一個什麼貨色,劉邦還是知道的,說白了劉邦就沒有看上過劉盈過。

本來劉邦是想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的,但是,因為商山四皓的輔佐,讓劉邦放棄了廢掉劉盈的想法。

既然選擇了劉盈當皇帝,那就把她的母親呂后,也留著給他輔佐他吧。畢竟這個世界上,也只有自己的母親才不會坑自己的兒子。當然了這也僅僅是劉邦這樣想的。

這也許就是劉邦不殺呂后的原因。

劉邦生前也考慮到,自己百年之後,呂后肯定會對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劉如意下手的。

為此,劉邦還頭疼了好長時間,他頭疼的是,在自己去世之後,如何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兒子劉如意。

但是,對於戚夫人,那就不是他要管的了,畢竟戚夫人就是他的一個寵妃。他都死了,留著這個寵妃已經沒有什麼用了。

所以說呂后願意怎麼殺戚夫人,就怎麼殺戚夫人吧。這不是他要考慮的事情了。

但是,至於劉如意,他必須要保護。

因為劉如意是他的兒子,身上是流的他的血液,他不想看著自己的兒子,被呂后殘忍地殺掉。

可惜的是,劉邦萬萬沒有想當,他所託付的那個周昌,並不是最佳人選。

劉邦以為周昌是個十分耿直的人,把劉如意交給周昌,呂后就不敢去為難劉如意去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周昌只是對他耿直,對他不怕,對呂后那就是怕的簡直要命了。

所以,劉邦去世之後,呂后就把周昌大罵了一頓,周昌羞憤難當,直接辭職不幹了。

就這樣呂后順手把劉盈給殺了。

劉邦肯定能想得到呂后不會放過戚夫人母子的。但是,他沒想到呂后會用如此殘忍的手段殺害他們。尤其是戚夫人,呂后把人家給製成了人彘,還丟到了廁所裡,殺人的手段真的是亙古未有的。

也正是因為劉邦沒有想到呂后會如此的狠辣。所以,她才會把呂后留下來,幫助兒子劉盈守護大漢江山的。

但是,劉邦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劉盈會死在呂后的前面。正是因為劉盈的死,導致了呂后的心思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因為兒子劉盈死了,呂后感覺不到安全了,自己的後臺要倒了,所以,她就大肆的提拔呂姓的侄子稱王稱霸,極力的打擊劉邦的兒子,而且差點把劉邦的兒子殺個精光。

劉邦若是想到呂后是一個這樣的人的話,恐怕他早就把呂后給殺死了。

所以說後來呂后的性情大變,以及劉盈的早死,全部都是劉邦沒有想到的事情。

所以,劉邦去世前,也就不可能殺呂后了。


史學達人


劉邦晚年寵愛戚夫人,最喜歡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劉邦常說:“劉盈為人仁弱,不像我,只有如意像我。”劉邦幾次廢立太子,公卿大臣竭力反對。


有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後有四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謝罪道:“我們聽說太子是個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皇上目送他們,召喚戚夫人過來,指著那四個人給她看,說道:“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動了。呂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了哭泣起來,皇上說:“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皇上唱道:“天鵝高飛,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短箭,何處施用!”皇上唱了幾遍,戚夫人抽泣流淚,皇上起身離去,酒宴結束。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黃老之學的博士: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lù)裡先生周術。他們是秦始皇時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別職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職。後來他們隱居於商山,曾經向漢高祖劉邦諷諫不可廢去太子劉盈。

當看見太子身後跟隨商山四皓,讓劉邦頓悟眾望所歸,民心所向,自己不能再一意孤行。劉邦在幾次廢立太子的事情後,心神不定,寢食難安 。劉邦明知呂雉心狠手辣不會放過戚夫人,為什麼不讓呂雉陪葬?

呂雉本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呂雉不到20歲就嫁給年長她15歲的中年亭長劉邦時,劉邦不但家裡很窮,還有個非婚生的兒子劉肥,呂雉不但沒有嫌棄,反而孝順公婆,照顧孩子,勤儉持家。患難夫妻,就算沒有愛情也有親情。讓呂雉陪葬於情於理都難堵悠悠眾口,反而會激起眾怒。

經歷各種苦難的呂雉原以為能和劉邦一起共度美好生活,誰知劉邦身邊又多了許多鶯鶯燕燕的美人,特別是戚夫人深得劉邦的寵愛,她的兒子劉如意也深得劉邦寵愛,劉邦一度想廢掉呂雉的兒子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為了母子的將來,呂雉性格剛毅,隱忍吃醋爭寵,拉攏朝臣,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開始殺人立威。她趁劉邦在外征戰時,與蕭何用計殺掉了韓信,從而成功震懾了其他功臣。


梁王彭越被劉邦廢為庶人、削職流放蜀地。途中遇叫呂雉,彭越向呂雉訴說無罪,呂雉滿口答應為他說情,將他帶回咸陽。她對劉邦說:“你把彭越放走,等於放虎歸山。”劉邦遂將其處死,殺掉並剁成肉醬分賜與其他諸侯王。

劉邦稱帝八年間,呂后協助劉邦,鎮壓叛逆、打擊割據勢力,對鞏固漢朝統一政權起了重要作。併為她日後掌權作了充分準備。

廢立太子事件讓劉邦感到呂雉的勢力強大得自己都無法掌控。更不可能會拉呂雉陪葬了。從劉邦派陳平去殺樊噲,吩咐將樊噲就地正法,陳平怕呂后事後追究,只好把樊噲押回讓劉邦自己處置,由此可以看出呂雉的勢力是很大的。


劉邦為戚夫人母子安危還是做了些防備工作的。比如派陳平去殺樊噲。派周昌去趙王封地做丞相輔佐劉如意。

不過劉邦去世後,呂雉就封鎖後宮,佈置調度,四天秘不發喪。呂雉想殺掉輔佐劉邦的諸將。酈商、審食其反對,曉以利害,這才作罷。太子劉盈即位,呂雉尊為皇太后,裁決正事,戚夫人母子也落得最悲慘的結局。


心恬澹


我是歷史小玩家!我認為此時的劉邦即使有賊心也沒賊膽!讓我們一起分析下,呂雉是劉邦的結髮夫妻,早期還是很賢惠的,和劉邦育有一子即後來的惠帝劉盈及魯元公主,按理說劉邦中年得子,應該很寵愛孩子和嬌妻的,但劉邦與親情相比明顯更愛江山!


有一次與項羽爭鋒時大敗,劉邦落荒而逃,車伕就是大名鼎鼎的夏侯嬰,劉邦的兩個孩子也在車裡,劉邦看到車子裡那麼多人,怎能更好的溜走呢?一狠心,將一對兒女踹下車去,夏侯嬰趕緊下來將他們抱起來放回車中,這樣反覆幾次,劉邦雖然沒有再踢兒女下車了,但不停的對夏侯嬰大罵!

劉邦稱帝后期很寵愛戚夫人,戚夫人為劉邦生育劉如意,並想讓劉邦立如意為王儲,以繼大統,劉邦也動了這個念頭,當時呂雉對此非常擔心。雖然此時的呂雉已展示出她的政治才能,能讓蕭何將韓信誘騙至宮內,殘忍的殺害之已讓劉邦領教過她的厲害。但廢嫡長子立幼,劉邦還是有咬過牙下決心的,但呂雉在張良的建議下將商山四皓請來,一次劉邦宴會時發現在劉盈身邊有四位白鬍子老頭,就問是誰?當得知是商山四皓時大吃一驚,說自己都請來的,太子竟然可以請來,也明白了,呂雉的勢力已不可撼動。你看連不問政事,追求黃老之術的張良都出來為呂雉出謀劃策,可見當時的政治形勢是何等的嚴峻!此時的劉邦只好安慰戚夫人,不要在妄想此事了!當時的朝臣的態度也可以看出來,劉邦想在臨死前命令處死樊噲,而樊噲被認為是呂雉的人(樊噲娶的呂雉的親妹妹),而接到命令的周勃和陳平並沒有執行王令,而是靜觀其變,怕的就是得罪呂雉!


所以,想讓呂雉來陪葬根本就是知心妄想,不可能的事,這是根據政治勢力來決定的!

我是歷史小玩家,在手機上碼字不容易,如果覺得好就隨手點個贊鼓勵下唄!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侵權速刪。謝謝!


羅西小南多


且不說劉邦提出陪葬,呂后是否答應。但我們可以頭腦大開地假設一下,呂后答應陪葬了!然後呢?

誰當皇帝?劉盈!

劉盈性情仁弱,能控制得了下面那些文臣武將麼?那麼最低程度是權力被架空,其次是其它劉姓諸王奪取帝王之位,天下大亂。最為嚴重的是那些水平明顯高於劉氏諸王的權臣們取而代之,大漢不再!

所以,這是一個死結!

呂后不陪葬,好歹有呂后牽制諸多權臣,有白馬之盟在,頂多讓呂后得意後半生,到最後還是劉氏子弟稱帝。只不過拐了一個彎而已。

皇帝生活在宮裡,宮裡是呂后的天下。劉邦殺不了呂后,但呂后可以輕易地Catch掉老公!

劉邦在後期,已經身不由已了!


亦有所思


劉邦為人是卑鄙無恥的小人,是偽君子。當初,劉邦和地痞流氓沒什麼差別。劉邦已有了老婆了,還想年輕稅貌美的呂雉。劉邦是窮小子,呂雉是大戶人家的大小姐,也是千金小姐。劉邦臉皮厚,死皮賴臉地去看呂雉美人。呂雉美人嫁給他劉邦,真是鮮花插在牛糞上呀!劉邦因娶到一個十里八鄉的遠近聞名的大美人呂錐,就有驕傲的資本,才會信心十足地在外面打拼事業。呂雉任勞任怨,顧全大局,不和劉邦爭長論短,一般見識。呂雉有文化,有謀略,有計謀,有膽有識,是劉邦軍師和賢內助,才有劉邦事業上偉大成功。呂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何況,呂錐立下天大之功。劉邦的一切成就,就有呂雉很大功勞。劉邦的戚夫人,美麗純潔,真的比仙女還美。戚夫人涉世未深,不知江湖險惡,不知朝廷為官之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戚夫人憑藉自己美貌,橫刀奪愛,和呂皇后搶男人,搶丈夫。她太不懂事了,太不給呂雉面子,臉面了,太自不量力,借有劉邦皇帝撐腰,有意無意去挑戰呂雉皇后的權威和底線,真是活得不耐煩了,不死找死。劉邦貪戀戚夫人美色,更看重呂后的才能,他愛呂后,勝過戚夫人。劉邦一死,戚夫人跟著去見閻王爺。劉邦死時,要戚夫人到她自己兒子封國去躲避呂后的迫害,以免被呂后下毒手。可戚夫人和她的兒子比豬還愚蠢,不明白劉邦說話的意思。當然,劉邦也不敢明說,怕得罪呂后,怕激怒呂后,怕呂后做出瘋狂的舉動。戚夫人,死不認錯,還牽怒呂后,後被呂后手下做成人渣。劉邦在病重中,呂后專權執政。劉邦手上沒有大權,也下不了命令。劉邦如果下令呂后陪葬,呂后也要戚夫人陪葬。


中國美6220


劉邦與呂后就像兩個公司的合夥人,兩個合夥人都死了,那整個公司隨之破產清算,最後其他人來接手這個公司,改名換姓。你認為劉邦他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自然想著傳承百年,世界聞名的企業。

一、劉邦與呂后的為人與兩人的關係

1.劉邦在小小街道辦主任的時候,呂后不嫌棄嫁給他,最後給他生兒育女,願意做他的糟糠之妻,結髮夫妻,正房太太。如果沒有秦二世時期,天下大亂,那就是一切平淡的生活結束一生。

2.劉邦與呂后在創業期間,呂后可是穩定大後方,撫卹群臣的能手,把整個劉邦團隊牢牢攥在一起,一起向前衝,即使呂后被項羽關押的時候,劉邦寵幸小三戚夫人的時候,仍然有那麼多的開國功臣為她說話。

3.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後,呂后作為正房太太成功升級到後宮一把手的位置,但對於韓信等異性諸侯王進行獵殺的時候,劉邦肯定是贊同的。劉邦在歷史的形象只是無賴好色的成分居多,並沒有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樣大肆屠殺開國功臣的狡兔死走狗烹的形象,即使鎮壓與殺害的只是當時天下未定封賞的七個異性諸侯王而已。呂后在臨朝稱制之後,所滅殺的是戚夫人及小三生下的兒子而已,對於外放封地上的劉姓諸侯王並沒有大開殺戒。這證明劉邦與呂后兩個合夥人的意見是統一的。那時候的他們並沒有愛情,而只是為了大漢王朝延續性的戰略,達成相互共識。

4.戚夫人此人並沒有政治意識與手腕,只是純粹的爭風吃醋而邀功請賞,劉邦,他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他作為這個皇族的領頭人,他首先會想到的是戚夫人與呂后兩個女人在自己死後,這個王朝國祚的延續性,而不會僅僅是安排自己小三的身後事,凡事沒有兩全其美,他也沒有能力重新構造另一個圍繞戚夫人的權力中心了。最終呂后勝出,戚夫人作為“人彘”慘死去世,不知道九泉之下劉邦如何去想象這樣的場面。

二、漢初政治格局決定呂后才能把大漢王朝國祚延順下去的最終人選。

西漢初年,漢朝的政治格局是外戚專權,功臣利益集團,地方劉姓皇族王權三者處於博弈階段,哪一方失控就會造成大漢王朝動盪,那麼誰可以玩轉這三大利益集團的高手,那只有呂后。

呂后臨朝稱制時代,扶持呂氏家族作為外戚利益集團與開國功臣利益集團,地方劉姓皇族集團三者之間不斷地碰撞與博弈。劉邦在“劉姓不得封王”的詔令中,表明漢朝劉姓的正統地位,那麼呂后作為聯合創始人,他肯定會遵從大漢王朝公司創建時期的章程,肯定是維護大漢劉姓王朝的正統地位與延續性。

呂氏家族可以封侯封王都行,但想取代劉姓王朝,呂后肯定是不允許,功臣集團與地方皇族集團也是不可能允許。

功臣利益集團為什麼不敢擁兵反抗,因為有強大的外戚與地方皇族作為後盾,根本不敢動,一動就是滅族的下場。

地方皇族面對不斷地削藩局面,為什麼不敢反,因為有著強大的外戚與功臣利益集團在看守著,根本不敢。

呂后為什麼不敢廢漢惠帝,自己稱帝,像武則天那樣,因為有地方劉姓皇族與功臣利益集團在防護著,不敢像脫韁的野馬狂跑。

當初劉邦的分封制的優越性就在這裡,很好保持漢初的政治格局的穩定性與延續性。

三、為什麼呂后死後,呂氏被滅族呢?

呂氏這樣的強悍的多面手存在,整個博弈格局被打破,功臣利益集團與地方皇族集團一起聯合把呂氏給消滅了,把這個外戚集團消滅了。最後迎接劉姓地方諸侯王劉恆為漢文帝。漢文帝時期,功臣利益集團一直在把控著中央朝廷,地方政府繼續由劉姓諸侯王把控著,取得一定平衡性。

但漢景帝時期,劉姓諸侯王耐不住,而且功臣利益集團已經死的死,老的老,被殺的殺已經拆分的四零八落。最後劉姓諸侯王聯合一起“七國之亂”爭天下正統地位的結局。

個人意見,如有不同請關注並回復。謝謝!


歷史伴讀小二


這個主意好,為什麼不穿越回去和劉邦說?劉邦討伐英布回來之後,再次受到箭傷,自知來日無多,他多想給自己深愛的戚姬和最像自己的劉如意一個交代,因為他知道呂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死後,戚姬和劉如意又是什麼樣的結局。然而,他最後一次讓戚姬給自己跳了一支舞,安慰她說:“呂雉的地位已經無法撼動,好好生活。”劉邦有自己的無奈。


殺了呂后,新皇帝是誰?劉盈,劉盈生性懦弱,能不能震得住他這幫出生入死的弟兄?肯定不能,戚姬能震得住嗎?震不住。而呂雉行。劉邦起兵造反時,一無所有,呂老太公出錢資助劉邦鬧革命,呂雉的哥哥呂澤、呂釋之跟隨劉邦南征北戰,自己的妹夫樊噲多次救劉邦於危難之中,蕭何很早就與呂家有交情,曹參是呂雉的老鄉。擁有如此勢力的女人完全能夠獨掌一面。

事實上,呂雉確實能夠獨掌一面,劉邦在前線掙扎,呂雉把後方治理的井井有條。在隨著劉邦流浪之際,辛辛苦苦照顧劉家老小。在帝國初創時期,利用和蕭何的關係,巧妙的除掉了韓信。在劉邦晚年,執意要換掉太子劉盈,呂雉搬出了張良,張良出主意讓劉盈三顧茅廬,四顧茅廬請來了商山四皓。問題不在於劉盈請來的商山的四個老頭有多麼厲害,而在於商山四皓背後代表的朝臣的意見有多麼重要。畢竟,劉邦的很多弟兄是和呂雉一塊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熟悉的感覺依然存在。劉邦換個太子都這麼難,更別說讓呂雉陪葬了。玩政治,劉邦第一,呂雉第二。



只要有呂雉在,江山就有姓劉的可能,假如呂雉死,朝臣叛亂,匈奴進攻,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很可能就得該名換姓了。有呂雉在,還有劉邦的半壁江山,沒了呂雉,戚姬和劉如意更保不住。在當初想動呂雉的時候,於心有愧,現在想動了,卻發現已經再也動不了了。


在戚姬和江山之間,到底該選誰?肯定是江山。真愛也罷,玩物也罷,戚姬的分量遠遠不夠,遠遠沒有達到讓劉邦下定決心的那種孤注一擲。感情是一回事,江山是一回事,劉邦雖然好色,但是他關鍵時刻分的很清,就像當初他拋棄曹氏一樣,他用一種無奈的方式拋棄了戚姬,拋棄了劉如意,哪怕劉如意有多麼像小時候的自己!


品讀春秋001


劉邦一向以善於識人聞名,應該知道自己的身邊人呂后陰險毒辣,不會放過自己最愛的女人戚姬,可是為什麼在生前沒有選擇讓呂后陪葬以絕後患呢?結合當時劉邦所處的環境,不讓呂后陪葬的原因有以下三個原因:

1.呂后有強大的政治勢力,殺不了

劉邦不選擇讓呂后陪葬,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殺不了呂后,呂雉地位已經無法撼動,呂后有政治基礎和政治能力,劉邦真正信任依靠的那幾個臣子,比如蕭何、樊噲這些人和呂后也同樣是舊相識,況且樊噲還是呂后的親妹夫,這些人都不會同意劉邦隨便讓呂后陪葬的。

呂后作為堂堂一國之母,劉邦的原配結髮妻子,一旦強行讓呂后陪葬,沒有人牽制權臣,也會導致朝野動盪,和江山比起來,呂后在自己死後清算報復自己生前寵愛的嬪妃戚姬也就算不了什麼了,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江山穩固考慮,這種情況下,廢后都很難,更別說讓呂后陪葬,劉邦既不敢,也沒有能力讓呂后陪葬。

2.呂后是劉邦安排的託孤之人

劉邦死前相當於把漢惠帝劉盈託付了給了呂后,劉盈也是呂后的親兒子,是嫡子,繼承皇位名正言順,劉邦對其他大臣都不大信賴,相比而言,更信任自己老婆呂后,呂后當年趁劉邦不在殺了韓信,劉邦都沒有怪她,可見還是默許她參政的,覺得自己老婆還是有點政治才幹和魄力的,劉盈當時才16歲,而且性格軟弱無能,一定要有手段狠辣的呂后坐鎮,才能鎮得住那些大臣們,因此劉邦是萬萬不可能讓呂后陪葬的。

3.劉邦不忍心讓呂后陪葬

呂后畢竟是劉邦的原配結髮妻子,從他是個混混的時候,就對他不離不棄的跟隨著他,吃了不少苦,不僅受苦受難,還要忍受劉邦的見異思遷,而且他自己領兵在外,呂后一直是自己最堅定的大後方,照顧一家老小,對呂后更像親人,充滿了依賴和感激,因此也不會忍心讓呂后陪葬。

綜上所述,即使劉邦知道呂后心狠手辣,可是呂后地位已成定局,動搖不得,因此不可能有讓呂后陪葬的舉動,劉邦不敢也不能。


小聰歷史客棧


呂雉雖然在劉邦死後掌控了大漢的天下,但是呂雉所做的可以說對漢朝來說還是有功的。呂雉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推翻劉氏的江山。

劉邦雖然知道呂雉的野心,但是劉邦也是從來對呂雉下過手。

首先來說劉邦對呂雉還是有感激之情的,可以 劉邦能夠成功,呂雉也是功不可沒的。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毫無疑問劉邦背後的女人就是呂雉,一開始劉邦起事,呂雉就幫忙照顧劉氏家人。劉邦雖然知道呂雉是有野心的,但是呂雉為他做的確實很多。他們兩個專之間不光是夫妻之情。劉邦是很難殺呂雉的。

其次就是呂雉真的不能殺。如果劉邦在世的時候,這個時候殺了呂雉,大漢真的有可能就會亂。當時跟隨劉邦起事的人有哪個和呂雉沒有關係呢?呂雉這個人其實有時候比劉邦更聰明。蕭何,張良等人每次給劉邦的計策,劉邦如果不採納或者聽不進去了,他們就去找呂雉,從蕭何,張良等人的心裡還是知道呂雉是一個聰明人不然不會每次都是找呂雉去給劉邦帶話。當時還有樊噲,樊噲就是呂雉的妹夫,樊噲當時可以說除了一開始的韓信的兵權比他大,還有誰的兵權比他的大呢?樊噲一開始就跟隨劉邦,也是劉邦最信任的一個人。所以說當時劉邦的手下有哪些和呂雉沒有關係呢?這些人也都看見呂雉對劉邦的江山做出的貢獻。只要劉邦有動呂雉的想法,那麼蕭何,張良這些人不會跳出來反對嗎?

劉邦死後到漢文帝繼位這段的時間,可以說如果沒有呂雉大漢真的能夠穩定下來嗎?當時北方的匈奴虎視眈眈,國內各個諸侯王也是蠢蠢欲動。就憑劉盈這些人能夠穩住大漢的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