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明知道吕后阴狠毒辣不会放过戚姬,为什么不让吕后陪葬呢?

觅夜店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邦死后,戚姬的人生就进入了黑暗时代,被吕雉整的形神俱灭,实在是凄惨。

想来题主一定是觉得戚姬实在可怜,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而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这个问题。

刘邦希望吕雉去死吗

刘邦希望吕雉去死吗?

我想聪明的刘邦死之前一定知道吕雉和戚姬水火不相容,他更清楚他的正妻的性格和行事手段。

但刘邦就为了让戚姬不死,就要杀掉吕雉吗?

或者说,为了戚姬,刘邦宁可要吕雉去死吗?

我看不见得吧。

刘邦是宠幸戚姬,但不代表他对吕雉就没有感情。

在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本来就是很正常,这和现代社会不同。

现代社会,我们遵从一妻一妾,人们往往在对另一半失去感情后,才会选择离婚或者出轨。

但在三妻四妾社会里,男人同时喜欢多个女人,是很正常的。

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可以说屁都不算一个。

从后来吕雉一直伺候刘邦父亲,坚守在家庭来看,吕雉是一个对家庭很有责任感的女人,由此可见,对于一家之主刘邦,吕雉是有感情的,那么,就不用再去探究到底为什么吕雉会嫁给刘邦了,这两个人婚后肯定是有感情的。

刘邦出去干大事去了,吕雉留在家中,伺候一家老小,入过狱,也做过人质,一直在忍受吃苦,这份付出,刘邦是有所亏欠的。

吕雉很好的履行了自己作为妻子和媳妇的角色。

刘邦在戚姬的枕边风下,确实几次想要废了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但刘邦从来没有动过废掉吕雉皇后之位的念头。

所以,让吕雉去给刘邦陪葬,以保全戚姬,是不现实的,刘邦对吕雉没有那么狠毒。

再者言,陪葬都是选择死者生前最喜爱的物品,人物。如果刘邦要人陪葬,也该是他最宠幸的戚姬才对。

吕雉随便能动吗

在刘邦临死前,吕雉是说动就能动的吗?想让吕雉陪葬,办的到吗?

答案是办不到。

因为吕雉早就培植了一套自己的亲信班底。

吕雉有一个独到的优势,那就是吕雉和辅佐刘邦起事的沛县集团非常熟悉,双方关系非常融洽。

沛县集团是刘邦的原始政治资本,后来同时也成了吕雉的政治资本。

这股势力很大,在朝堂上盘根错节。

吕雉本身也是个具有强硬性格和灵活手腕的政治型人才,她目光长远,不纠结于宫闱,而是聚焦于权力。

刘邦临死前,命令陈平去杀樊哙,但是陈平却留了一手,改为押解樊哙回京。走到半路上,就听到刘邦驾崩了,马上跑到宫里,明里哭丧,暗地里其实向吕雉陈述了自己并未杀樊哙的消息,这樊哙正是吕雉的妹夫,从此陈平也得以在吕雉一朝立足。

这陈平是刘邦手下最玲珑八面的人物,这样精明的人正是看出了吕雉的威势已经不可动摇,才事前做好规划,以应对这种事态突变的。

吕雉的实力由此可见。

而反观戚姬,则一个典型的小女人,以色侍人,善长吹枕边风,女人那点小心思她全有,却没有一点点的政治觉悟。

刘邦死后,便可看出戚姬是在政治权力中裸泳,连个救生圈都没有。情势已经这么急迫,戚姬却仍然看不到危险所在,吕雉最初只是惩罚戚姬穿囚衣做苦力,戚姬不知自保却还要惹是生非,最终落得凄惨下场,儿子刘如意也被吕雉杀掉。

刘邦想动就能动的人,恰恰是戚姬,而不是吕雉。

综上,让吕雉去给刘邦陪葬,是没可能的事。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吕后的狠辣虽然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但是,那时候的吕后,也都是对外人下的狠手。比如说能威胁到他们大汉江山安稳的功臣韩信和彭岳,就是吕后给弄死的。

不过刘邦知道,吕后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做了刘邦想做,但是,没有敢做的事情。

可以说,这样的吕后,在刘邦活着的时候,正好是刘邦的政治合作伙伴。

刘邦怎么可能杀吕后呢?

刘邦不愿意做的事情,吕后可以去做。刘邦怕杀功臣留下骂名,吕后不怕,因为吕后考虑的没有那么长远,对于她来说,眼下能把儿子的江山守住就行了。

至于身后骂名,她可是不在乎的。

正是因为吕后有政治上的才能,再加上她的狠辣,刘邦才没有杀害她的。

毕竟刘邦和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是一个什么货色,刘邦还是知道的,说白了刘邦就没有看上过刘盈过。

本来刘邦是想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的,但是,因为商山四皓的辅佐,让刘邦放弃了废掉刘盈的想法。

既然选择了刘盈当皇帝,那就把她的母亲吕后,也留着给他辅佐他吧。毕竟这个世界上,也只有自己的母亲才不会坑自己的儿子。当然了这也仅仅是刘邦这样想的。

这也许就是刘邦不杀吕后的原因。

刘邦生前也考虑到,自己百年之后,吕后肯定会对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下手的。

为此,刘邦还头疼了好长时间,他头疼的是,在自己去世之后,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儿子刘如意。

但是,对于戚夫人,那就不是他要管的了,毕竟戚夫人就是他的一个宠妃。他都死了,留着这个宠妃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所以说吕后愿意怎么杀戚夫人,就怎么杀戚夫人吧。这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了。

但是,至于刘如意,他必须要保护。

因为刘如意是他的儿子,身上是流的他的血液,他不想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吕后残忍地杀掉。

可惜的是,刘邦万万没有想当,他所托付的那个周昌,并不是最佳人选。

刘邦以为周昌是个十分耿直的人,把刘如意交给周昌,吕后就不敢去为难刘如意去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周昌只是对他耿直,对他不怕,对吕后那就是怕的简直要命了。

所以,刘邦去世之后,吕后就把周昌大骂了一顿,周昌羞愤难当,直接辞职不干了。

就这样吕后顺手把刘盈给杀了。

刘邦肯定能想得到吕后不会放过戚夫人母子的。但是,他没想到吕后会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他们。尤其是戚夫人,吕后把人家给制成了人彘,还丢到了厕所里,杀人的手段真的是亘古未有的。

也正是因为刘邦没有想到吕后会如此的狠辣。所以,她才会把吕后留下来,帮助儿子刘盈守护大汉江山的。

但是,刘邦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刘盈会死在吕后的前面。正是因为刘盈的死,导致了吕后的心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儿子刘盈死了,吕后感觉不到安全了,自己的后台要倒了,所以,她就大肆的提拔吕姓的侄子称王称霸,极力的打击刘邦的儿子,而且差点把刘邦的儿子杀个精光。

刘邦若是想到吕后是一个这样的人的话,恐怕他早就把吕后给杀死了。

所以说后来吕后的性情大变,以及刘盈的早死,全部都是刘邦没有想到的事情。

所以,刘邦去世前,也就不可能杀吕后了。


史学达人


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最喜欢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刘邦常说:“刘盈为人仁弱,不像我,只有如意像我。”刘邦几次废立太子,公卿大臣竭力反对。


有一天,刘邦与太子一起饮宴,他见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后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谢罪道:“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礼贤下士,我们就一齐来作太子的宾客。”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了哭泣起来,皇上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皇上唱道:“天鹅高飞,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短箭,何处施用!”皇上唱了几遍,戚夫人抽泣流泪,皇上起身离去,酒宴结束。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

当看见太子身后跟随商山四皓,让刘邦顿悟众望所归,民心所向,自己不能再一意孤行。刘邦在几次废立太子的事情后,心神不定,寝食难安 。刘邦明知吕雉心狠手辣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什么不让吕雉陪葬?

吕雉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吕雉不到20岁就嫁给年长她15岁的中年亭长刘邦时,刘邦不但家里很穷,还有个非婚生的儿子刘肥,吕雉不但没有嫌弃,反而孝顺公婆,照顾孩子,勤俭持家。患难夫妻,就算没有爱情也有亲情。让吕雉陪葬于情于理都难堵悠悠众口,反而会激起众怒。

经历各种苦难的吕雉原以为能和刘邦一起共度美好生活,谁知刘邦身边又多了许多莺莺燕燕的美人,特别是戚夫人深得刘邦的宠爱,她的儿子刘如意也深得刘邦宠爱,刘邦一度想废掉吕雉的儿子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为了母子的将来,吕雉性格刚毅,隐忍吃醋争宠,拉拢朝臣,她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开始杀人立威。她趁刘邦在外征战时,与萧何用计杀掉了韩信,从而成功震慑了其他功臣。


梁王彭越被刘邦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途中遇叫吕雉,彭越向吕雉诉说无罪,吕雉满口答应为他说情,将他带回咸阳。她对刘邦说:“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遂将其处死,杀掉并剁成肉酱分赐与其他诸侯王。

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并为她日后掌权作了充分准备。

废立太子事件让刘邦感到吕雉的势力强大得自己都无法掌控。更不可能会拉吕雉陪葬了。从刘邦派陈平去杀樊哙,吩咐将樊哙就地正法,陈平怕吕后事后追究,只好把樊哙押回让刘邦自己处置,由此可以看出吕雉的势力是很大的。


刘邦为戚夫人母子安危还是做了些防备工作的。比如派陈平去杀樊哙。派周昌去赵王封地做丞相辅佐刘如意。

不过刘邦去世后,吕雉就封锁后宫,布置调度,四天秘不发丧。吕雉想杀掉辅佐刘邦的诸将。郦商、审食其反对,晓以利害,这才作罢。太子刘盈即位,吕雉尊为皇太后,裁决正事,戚夫人母子也落得最悲惨的结局。


心恬澹


我是历史小玩家!我认为此时的刘邦即使有贼心也没贼胆!让我们一起分析下,吕雉是刘邦的结发夫妻,早期还是很贤惠的,和刘邦育有一子即后来的惠帝刘盈及鲁元公主,按理说刘邦中年得子,应该很宠爱孩子和娇妻的,但刘邦与亲情相比明显更爱江山!


有一次与项羽争锋时大败,刘邦落荒而逃,车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夏侯婴,刘邦的两个孩子也在车里,刘邦看到车子里那么多人,怎能更好的溜走呢?一狠心,将一对儿女踹下车去,夏侯婴赶紧下来将他们抱起来放回车中,这样反复几次,刘邦虽然没有再踢儿女下车了,但不停的对夏侯婴大骂!

刘邦称帝后期很宠爱戚夫人,戚夫人为刘邦生育刘如意,并想让刘邦立如意为王储,以继大统,刘邦也动了这个念头,当时吕雉对此非常担心。虽然此时的吕雉已展示出她的政治才能,能让萧何将韩信诱骗至宫内,残忍的杀害之已让刘邦领教过她的厉害。但废嫡长子立幼,刘邦还是有咬过牙下决心的,但吕雉在张良的建议下将商山四皓请来,一次刘邦宴会时发现在刘盈身边有四位白胡子老头,就问是谁?当得知是商山四皓时大吃一惊,说自己都请来的,太子竟然可以请来,也明白了,吕雉的势力已不可撼动。你看连不问政事,追求黄老之术的张良都出来为吕雉出谋划策,可见当时的政治形势是何等的严峻!此时的刘邦只好安慰戚夫人,不要在妄想此事了!当时的朝臣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来,刘邦想在临死前命令处死樊哙,而樊哙被认为是吕雉的人(樊哙娶的吕雉的亲妹妹),而接到命令的周勃和陈平并没有执行王令,而是静观其变,怕的就是得罪吕雉!


所以,想让吕雉来陪葬根本就是知心妄想,不可能的事,这是根据政治势力来决定的!

我是历史小玩家,在手机上码字不容易,如果觉得好就随手点个赞鼓励下呗!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罗西小南多


且不说刘邦提出陪葬,吕后是否答应。但我们可以头脑大开地假设一下,吕后答应陪葬了!然后呢?

谁当皇帝?刘盈!

刘盈性情仁弱,能控制得了下面那些文臣武将么?那么最低程度是权力被架空,其次是其它刘姓诸王夺取帝王之位,天下大乱。最为严重的是那些水平明显高于刘氏诸王的权臣们取而代之,大汉不再!

所以,这是一个死结!

吕后不陪葬,好歹有吕后牵制诸多权臣,有白马之盟在,顶多让吕后得意后半生,到最后还是刘氏子弟称帝。只不过拐了一个弯而已。

皇帝生活在宫里,宫里是吕后的天下。刘邦杀不了吕后,但吕后可以轻易地Catch掉老公!

刘邦在后期,已经身不由已了!


亦有所思


刘邦为人是卑鄙无耻的小人,是伪君子。当初,刘邦和地痞流氓没什么差别。刘邦已有了老婆了,还想年轻税貌美的吕雉。刘邦是穷小子,吕雉是大户人家的大小姐,也是千金小姐。刘邦脸皮厚,死皮赖脸地去看吕雉美人。吕雉美人嫁给他刘邦,真是鲜花插在牛粪上呀!刘邦因娶到一个十里八乡的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吕锥,就有骄傲的资本,才会信心十足地在外面打拼事业。吕雉任劳任怨,顾全大局,不和刘邦争长论短,一般见识。吕雉有文化,有谋略,有计谋,有胆有识,是刘邦军师和贤内助,才有刘邦事业上伟大成功。吕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况,吕锥立下天大之功。刘邦的一切成就,就有吕雉很大功劳。刘邦的戚夫人,美丽纯洁,真的比仙女还美。戚夫人涉世未深,不知江湖险恶,不知朝廷为官之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戚夫人凭借自己美貌,横刀夺爱,和吕皇后抢男人,抢丈夫。她太不懂事了,太不给吕雉面子,脸面了,太自不量力,借有刘邦皇帝撑腰,有意无意去挑战吕雉皇后的权威和底线,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不死找死。刘邦贪恋戚夫人美色,更看重吕后的才能,他爱吕后,胜过戚夫人。刘邦一死,戚夫人跟着去见阎王爷。刘邦死时,要戚夫人到她自己儿子封国去躲避吕后的迫害,以免被吕后下毒手。可戚夫人和她的儿子比猪还愚蠢,不明白刘邦说话的意思。当然,刘邦也不敢明说,怕得罪吕后,怕激怒吕后,怕吕后做出疯狂的举动。戚夫人,死不认错,还牵怒吕后,后被吕后手下做成人渣。刘邦在病重中,吕后专权执政。刘邦手上没有大权,也下不了命令。刘邦如果下令吕后陪葬,吕后也要戚夫人陪葬。


中国美6220


刘邦与吕后就像两个公司的合伙人,两个合伙人都死了,那整个公司随之破产清算,最后其他人来接手这个公司,改名换姓。你认为刘邦他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自然想着传承百年,世界闻名的企业。

一、刘邦与吕后的为人与两人的关系

1.刘邦在小小街道办主任的时候,吕后不嫌弃嫁给他,最后给他生儿育女,愿意做他的糟糠之妻,结发夫妻,正房太太。如果没有秦二世时期,天下大乱,那就是一切平淡的生活结束一生。

2.刘邦与吕后在创业期间,吕后可是稳定大后方,抚恤群臣的能手,把整个刘邦团队牢牢攥在一起,一起向前冲,即使吕后被项羽关押的时候,刘邦宠幸小三戚夫人的时候,仍然有那么多的开国功臣为她说话。

3.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吕后作为正房太太成功升级到后宫一把手的位置,但对于韩信等异性诸侯王进行猎杀的时候,刘邦肯定是赞同的。刘邦在历史的形象只是无赖好色的成分居多,并没有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大肆屠杀开国功臣的狡兔死走狗烹的形象,即使镇压与杀害的只是当时天下未定封赏的七个异性诸侯王而已。吕后在临朝称制之后,所灭杀的是戚夫人及小三生下的儿子而已,对于外放封地上的刘姓诸侯王并没有大开杀戒。这证明刘邦与吕后两个合伙人的意见是统一的。那时候的他们并没有爱情,而只是为了大汉王朝延续性的战略,达成相互共识。

4.戚夫人此人并没有政治意识与手腕,只是纯粹的争风吃醋而邀功请赏,刘邦,他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作为这个皇族的领头人,他首先会想到的是戚夫人与吕后两个女人在自己死后,这个王朝国祚的延续性,而不会仅仅是安排自己小三的身后事,凡事没有两全其美,他也没有能力重新构造另一个围绕戚夫人的权力中心了。最终吕后胜出,戚夫人作为“人彘”惨死去世,不知道九泉之下刘邦如何去想象这样的场面。

二、汉初政治格局决定吕后才能把大汉王朝国祚延顺下去的最终人选。

西汉初年,汉朝的政治格局是外戚专权,功臣利益集团,地方刘姓皇族王权三者处于博弈阶段,哪一方失控就会造成大汉王朝动荡,那么谁可以玩转这三大利益集团的高手,那只有吕后。

吕后临朝称制时代,扶持吕氏家族作为外戚利益集团与开国功臣利益集团,地方刘姓皇族集团三者之间不断地碰撞与博弈。刘邦在“刘姓不得封王”的诏令中,表明汉朝刘姓的正统地位,那么吕后作为联合创始人,他肯定会遵从大汉王朝公司创建时期的章程,肯定是维护大汉刘姓王朝的正统地位与延续性。

吕氏家族可以封侯封王都行,但想取代刘姓王朝,吕后肯定是不允许,功臣集团与地方皇族集团也是不可能允许。

功臣利益集团为什么不敢拥兵反抗,因为有强大的外戚与地方皇族作为后盾,根本不敢动,一动就是灭族的下场。

地方皇族面对不断地削藩局面,为什么不敢反,因为有着强大的外戚与功臣利益集团在看守着,根本不敢。

吕后为什么不敢废汉惠帝,自己称帝,像武则天那样,因为有地方刘姓皇族与功臣利益集团在防护着,不敢像脱缰的野马狂跑。

当初刘邦的分封制的优越性就在这里,很好保持汉初的政治格局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三、为什么吕后死后,吕氏被灭族呢?

吕氏这样的强悍的多面手存在,整个博弈格局被打破,功臣利益集团与地方皇族集团一起联合把吕氏给消灭了,把这个外戚集团消灭了。最后迎接刘姓地方诸侯王刘恒为汉文帝。汉文帝时期,功臣利益集团一直在把控着中央朝廷,地方政府继续由刘姓诸侯王把控着,取得一定平衡性。

但汉景帝时期,刘姓诸侯王耐不住,而且功臣利益集团已经死的死,老的老,被杀的杀已经拆分的四零八落。最后刘姓诸侯王联合一起“七国之乱”争天下正统地位的结局。

个人意见,如有不同请关注并回复。谢谢!


历史伴读小二


这个主意好,为什么不穿越回去和刘邦说?刘邦讨伐英布回来之后,再次受到箭伤,自知来日无多,他多想给自己深爱的戚姬和最像自己的刘如意一个交代,因为他知道吕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死后,戚姬和刘如意又是什么样的结局。然而,他最后一次让戚姬给自己跳了一支舞,安慰她说:“吕雉的地位已经无法撼动,好好生活。”刘邦有自己的无奈。


杀了吕后,新皇帝是谁?刘盈,刘盈生性懦弱,能不能震得住他这帮出生入死的弟兄?肯定不能,戚姬能震得住吗?震不住。而吕雉行。刘邦起兵造反时,一无所有,吕老太公出钱资助刘邦闹革命,吕雉的哥哥吕泽、吕释之跟随刘邦南征北战,自己的妹夫樊哙多次救刘邦于危难之中,萧何很早就与吕家有交情,曹参是吕雉的老乡。拥有如此势力的女人完全能够独掌一面。

事实上,吕雉确实能够独掌一面,刘邦在前线挣扎,吕雉把后方治理的井井有条。在随着刘邦流浪之际,辛辛苦苦照顾刘家老小。在帝国初创时期,利用和萧何的关系,巧妙的除掉了韩信。在刘邦晚年,执意要换掉太子刘盈,吕雉搬出了张良,张良出主意让刘盈三顾茅庐,四顾茅庐请来了商山四皓。问题不在于刘盈请来的商山的四个老头有多么厉害,而在于商山四皓背后代表的朝臣的意见有多么重要。毕竟,刘邦的很多弟兄是和吕雉一块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熟悉的感觉依然存在。刘邦换个太子都这么难,更别说让吕雉陪葬了。玩政治,刘邦第一,吕雉第二。



只要有吕雉在,江山就有姓刘的可能,假如吕雉死,朝臣叛乱,匈奴进攻,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很可能就得该名换姓了。有吕雉在,还有刘邦的半壁江山,没了吕雉,戚姬和刘如意更保不住。在当初想动吕雉的时候,于心有愧,现在想动了,却发现已经再也动不了了。


在戚姬和江山之间,到底该选谁?肯定是江山。真爱也罢,玩物也罢,戚姬的分量远远不够,远远没有达到让刘邦下定决心的那种孤注一掷。感情是一回事,江山是一回事,刘邦虽然好色,但是他关键时刻分的很清,就像当初他抛弃曹氏一样,他用一种无奈的方式抛弃了戚姬,抛弃了刘如意,哪怕刘如意有多么像小时候的自己!


品读春秋001


刘邦一向以善于识人闻名,应该知道自己的身边人吕后阴险毒辣,不会放过自己最爱的女人戚姬,可是为什么在生前没有选择让吕后陪葬以绝后患呢?结合当时刘邦所处的环境,不让吕后陪葬的原因有以下三个原因:

1.吕后有强大的政治势力,杀不了

刘邦不选择让吕后陪葬,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杀不了吕后,吕雉地位已经无法撼动,吕后有政治基础和政治能力,刘邦真正信任依靠的那几个臣子,比如萧何、樊哙这些人和吕后也同样是旧相识,况且樊哙还是吕后的亲妹夫,这些人都不会同意刘邦随便让吕后陪葬的。

吕后作为堂堂一国之母,刘邦的原配结发妻子,一旦强行让吕后陪葬,没有人牵制权臣,也会导致朝野动荡,和江山比起来,吕后在自己死后清算报复自己生前宠爱的嫔妃戚姬也就算不了什么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稳固考虑,这种情况下,废后都很难,更别说让吕后陪葬,刘邦既不敢,也没有能力让吕后陪葬。

2.吕后是刘邦安排的托孤之人

刘邦死前相当于把汉惠帝刘盈托付了给了吕后,刘盈也是吕后的亲儿子,是嫡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刘邦对其他大臣都不大信赖,相比而言,更信任自己老婆吕后,吕后当年趁刘邦不在杀了韩信,刘邦都没有怪她,可见还是默许她参政的,觉得自己老婆还是有点政治才干和魄力的,刘盈当时才16岁,而且性格软弱无能,一定要有手段狠辣的吕后坐镇,才能镇得住那些大臣们,因此刘邦是万万不可能让吕后陪葬的。

3.刘邦不忍心让吕后陪葬

吕后毕竟是刘邦的原配结发妻子,从他是个混混的时候,就对他不离不弃的跟随着他,吃了不少苦,不仅受苦受难,还要忍受刘邦的见异思迁,而且他自己领兵在外,吕后一直是自己最坚定的大后方,照顾一家老小,对吕后更像亲人,充满了依赖和感激,因此也不会忍心让吕后陪葬。

综上所述,即使刘邦知道吕后心狠手辣,可是吕后地位已成定局,动摇不得,因此不可能有让吕后陪葬的举动,刘邦不敢也不能。


小聪历史客栈


吕雉虽然在刘邦死后掌控了大汉的天下,但是吕雉所做的可以说对汉朝来说还是有功的。吕雉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推翻刘氏的江山。

刘邦虽然知道吕雉的野心,但是刘邦也是从来对吕雉下过手。

首先来说刘邦对吕雉还是有感激之情的,可以 刘邦能够成功,吕雉也是功不可没的。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毫无疑问刘邦背后的女人就是吕雉,一开始刘邦起事,吕雉就帮忙照顾刘氏家人。刘邦虽然知道吕雉是有野心的,但是吕雉为他做的确实很多。他们两个专之间不光是夫妻之情。刘邦是很难杀吕雉的。

其次就是吕雉真的不能杀。如果刘邦在世的时候,这个时候杀了吕雉,大汉真的有可能就会乱。当时跟随刘邦起事的人有哪个和吕雉没有关系呢?吕雉这个人其实有时候比刘邦更聪明。萧何,张良等人每次给刘邦的计策,刘邦如果不采纳或者听不进去了,他们就去找吕雉,从萧何,张良等人的心里还是知道吕雉是一个聪明人不然不会每次都是找吕雉去给刘邦带话。当时还有樊哙,樊哙就是吕雉的妹夫,樊哙当时可以说除了一开始的韩信的兵权比他大,还有谁的兵权比他的大呢?樊哙一开始就跟随刘邦,也是刘邦最信任的一个人。所以说当时刘邦的手下有哪些和吕雉没有关系呢?这些人也都看见吕雉对刘邦的江山做出的贡献。只要刘邦有动吕雉的想法,那么萧何,张良这些人不会跳出来反对吗?

刘邦死后到汉文帝继位这段的时间,可以说如果没有吕雉大汉真的能够稳定下来吗?当时北方的匈奴虎视眈眈,国内各个诸侯王也是蠢蠢欲动。就凭刘盈这些人能够稳住大汉的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