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波兰明明拥有百万雄师,为何二十几天就被德国人攻陷了?

夜缘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从后来的法兰西战役来看,即便远比波兰强大的法国军队和英国远征军,被德国1个国家打的满头包。法国投降,英国靠丢弃全部武器辎重,仓皇从诺曼底逃回国。

如果连英法也是这种下场,何谈波兰。

其实,波兰并不是被德国一家打垮的,而是德国和苏联联手进攻。

在150万德军从西线猛攻时,东线还有约50万苏军从东线夹击。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被德军和苏军两线夹击,也是很难抵抗的。

所以波兰亡国几乎是必然的。

波兰的领土都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易攻难守的地区。他有5,600公里的漫长国界,想要固守难度极大。

而波兰是个小国,经济也不发达。它的军队名义上有100万,但其实常规部队20多万。战争爆发前紧急扩充到70万,其余还有30万属于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很差。

依靠区区70万波兰军队去对抗总数高达200万多德军苏联,又是在大平原上作战,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

而且波兰军队的武器装备比较落后,空军实力薄弱,军队作战模式老旧。

与波军相比,德军在武器数量上占了相当大的优势,例如其一个步兵师就配有735挺轻机枪,比波军的326挺还要多出一倍。

德军拥有6个装甲师、4个轻装师和4个摩托化步兵师,共约有2,900辆坦克。

德军一共将2,695架飞机用于德波战争中,包括771架战斗机、408架驱逐机,336架俯冲轰炸机和1,180轰炸机。

以上三种部队,可以说德军都是当时欧洲最强的。

波兰则不行。

波军的装甲部队包括2个装甲旅、4个坦克营和配属到步兵师和骑兵旅、总计30个连的轻型坦克(仅装备机枪或口径仅有20毫米的火炮),总数约800多辆,还不到德军三分之一。

波兰空军共约有1,900架飞机,数量似乎不少。但有650架是训练机,另外700架是各式过时淘汰的飞机,不能作战。

真正的前线战机仅仅392架,还不到德军的六分之一。其中战斗机仅有185架。

在德军闪电战下,在乌克兰大平原一战就能吃掉70多万苏军(基辅会战),波兰实力远远不如苏军,自然是招架不了的。

具体作战中,波兰军队还像一战时期一样,固守一个个坚固的防御阵地。

然而,德军通过闪电战,直接绕过这些阵地,攻击波兰军队后方的补给线、通讯中心、指挥中心。波兰军队根本无法对付,很多部队没有和德军交手就因为失去指挥,断粮断水最终崩溃。

所以波兰军队崩溃是必然,迅速崩溃也是必然。

现代战争不是人多就可以打赢的!


萨沙


方便记忆6666。

欧洲国家中领土面积第六。

欧洲国家中人口数量第六。

欧洲国家中军队数量第六。

世界国家中坦克数量第六。

领土面积上来说,波兰和德国相差不多。

先说部队数量,波兰常规军超过100万,这不是一个小国能养得起的,如果再加上预备役,部队数量就达到了令人震惊的250万人,即便这样,部队数量也没有超过总人口的1/10,兵源方面尚有潜力可挖。

再说装备方面,当时波兰的坦克拥有量是700+,直追美国+日本的坦克数量总和。保有骑兵部队20万,这在现代战争中比较少见,难道是马匹象澳洲野兔一般泛滥?

当然不是,波兰骑兵是曾经荣耀的象征。骑兵的傲人战绩-击败瑞典骑兵和俄罗斯骑兵,而伤亡率却非常之低,所以闻名遐迩。

风闻~“波兰骑兵冲击德国坦克”?假的!波兰骑兵不是唐吉坷德!

飞机600+,但仅仅这些并不足以让雷兹·斯米格维元帅发出“波兰要与德国战争,德国将无法避免,一旦发生战争,波兰人将在三天内占领德国”的豪迈宣言。

波兰当时的软实力同样惊人,当时的波兰无论工业还是农业都足以排入世界前十。

最为关键的是,无论飞机还是坦克,波兰都有批量制造能力,这得益于其发达的工业体系。

波兰的同盟:

英国

法国

已被干掉的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

这都属于波兰的软实力,有协约在手,波兰自认妥妥的,早想一次性了结自己与德国的千年恩怨。

万万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时德国的军力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神功初成,用捷克斯洛伐克练手以后,直接放大招搞定了波兰,用时不到30天,盟友们谨慎的表达了同情,在心里,而英法瞬间踪迹全无。


古今通史


1939年9月5日,仅仅是作战后第五天德国的高层指挥官就一致认为波兰已经被打垮了。其空军包括500架第一线的飞机大部分没有来得及起飞就在机场上被炸毁。

不到一个星期,陆军基本被击溃,其所来得及动员的35个师绝大部分不是被击溃就是在包抄华沙的攻势下陷入重围,德国人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缩小包围圈,围歼残余波兰部队,同时在东面100英里处完成另一个更大的钳形攻势,包围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布格河以西的波兰残部。



第一个原因,德军实在太强了,强到连斯大林都不愿意正面抗其锋芒,而宁可戴上面具和希特勒签订一个彼此心里都清楚的”互不侵犯条约”借机扩大军备。而与此同时波兰的军事装备和战术思想都远远落入于德军,波兰国防军的装备基本是一战时的旧货。就如同古德里安所认为的那样,波兰战局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微小的代价取得胜利,毫无疑问应归功于装甲兵在其中做出的决定性贡献。



而曼施坦因对波兰战场的思考倒是体现了其战略大师的特点。他觉得战前影响战局结果的三个因素中除了第一点德国军队的优势之外,还包括第二点,地理状况——使得德国有可能从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以及从西里西亚——斯洛伐克对波兰军队实施钳形攻击,第三点就是苏联从一开始就在波兰背后构成一个潜在威胁,就像如果法军一开始就利用优势兵力主动出击,德军在波兰进展必然会受牵制和影响。


同时对波兰的兵力部署和指挥思想,曼施坦因也做出了反思。

其认为,波兰兵力部署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一切,死守每一个战略据点,不懂得灵活地实践面对强敌时“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战术。即便是劣势情况下,波兰人依旧梦想着进攻德国,波兰的兵力部署,尽管从总体上看是防御性的,但他们的最终意图还是等待一旦法国提供支援随即转入反攻。

此外,波兰总参谋部还不具备建筑在丰富经验基础上,属于自己的指挥传统。波兰人喜欢攻击甚于防守,一种对过去辉煌的骑兵时代充满浪漫色彩的想象,可能还存在于波兰军人的下意识中。




而他们的军队是由法国人培训出来的,自然更加不懂快速机动的作战方式,毕竟连法国这个老师自己战术思想都是过时的。

因此,其最终总结——波兰的兵力部署除了是一种“不放弃一切”的愿望之外,并没有明确的作战思想作为其基础,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面对优势之敌时被迫实施防御与旧日进攻野心两者的折中。

曼施坦因认为,1939年波兰的部署,是想保护包括波兰走廊和波森省在内的所有地区,而面对德国的优势以及被合围的可能,必然导致失败。

他认为,波兰军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争取时间为主要目的,决定性的防御只能在布布尔河——纳雷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后面实施,军队部署不应该集中在边界,而应该集中在远离边界但能及时察觉德军主突方向的地方,在防线南北翼纵深确保阻止德军的合围行动,凭此在波兰西部实施迟滞作战,最终逼迫英法盟国提前出手。


普鲁士之魂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波兰这个国家一直以来都很被欧洲厌恶。二战时期波兰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让苏德双方放下恩怨的国家。当然了,苏德双方对于波兰的回报就是联手吞并了波兰……

与其说是德国在段时间内吞并了波兰。还不如说是波兰被德国和苏联联手进攻从而被瓜分。其实早在苏德崛起之前,波兰才是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苏德两国也没少受波兰欺负。为什么二战初期苏联第一个下手目标就是波兰。就因为波兰把苏德两国得罪的太深了。1939年8月23日晚,苏德双方签订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然而《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并非仅有保证两国安全的效用,其中还附加了一项秘密协定:两国共同瓜分东欧,包括波兰、波罗的海诸国、罗马尼亚等国家,以波兰来说,他将被德苏两国共同瓜分,前者取得49%的领土,剩余则划给苏联,两国不但将共同攻击波军,在德国因进攻波兰而遭英法宣战时,苏联将会中立,波兰这样将面对历史上德国与俄罗斯的第四次瓜分。



波兰虽然当时拥有着为数众多的军队,但是相比起更加强大的德国和苏联。波兰就好像是被两个壮汉包围的小鸡仔,是那么的弱不经风。波兰也算是第一个品尝闪电战滋味的国家了。德军突袭波兰共投入了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步师,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共计88.6万人,如果算上预备队则兵力为62个师,160万人。而针对于德国的进攻波兰也制定了“西方计划”但由于在人数和装备上与德军差距过大,波兰为抵抗侵略只能出动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近80个民防营。计有轻型坦克220辆、超轻型坦克650辆、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900余架飞机。波兰海军编有16艘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总兵力为约100万人。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而当时英国方面也有人表示,相对于德军,波兰的战略战术起码落后德国80年。整个波兰战役下来,波军6.63万人阵亡,13.37万人受伤,91.1万人被俘(其中,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军俘虏21.7万人),10万人逃至邻国,而德军仅阵亡10600人,受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而波兰并没有投降,而是组建了流亡政府逃亡英国。而波兰也被苏德双方瓜分。这也是一战后波兰复国不久后又一次被苏德吞并。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小小小百科全书


“波兰战役” 也称为德国、苏联与斯洛伐克对波兰进行的战争,可以说颇有德国和苏联两个国家为第一次大战找回尊严的意思。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且被迫放弃原本是波兰的大片领土,而苏联方面想趁机吞并波兰,在波兰的奋起反抗下吞并未果。1939年8月,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波兰明明拥有百万雄师,为何二十几天就被德国人攻陷了?面对两个军事大国,不失败那只能是开挂了。

首先,在参战兵力方面,德国较波兰有绝对的优势:德军方面,共投入44个师,其中包括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 4个摩托化师,另外还有1,939架飞机,2,800辆坦克, 总兵力达到88.7万人。波兰方面:共投入7个集团军、4个战役集群、870辆轻型坦克和装甲车、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900余架飞机,共30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旅,总兵力约100万人。

其次,在军事部署方面,德军为掩护其攻打波兰的企图,预先在两个进攻方向上展开了部队。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数量庞大但装备陈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轰炸机呼啸而去,轰炸德军的军火库、车站、码头、桥梁和机场,让波兰军队猝不提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德军突破波兰军队的防线后,机械化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腹地挺进。德军这种闪电式的进攻方式是波兰军队指挥者所没有料到的,波兰军队落后的指挥系统和思想观念使其完全的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1939年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已于1939年9月16日越过边界逃往罗马尼亚。1939年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

以上解答来自军事快讯!关注我,每天让你好看~


军武快讯


话说波兰当时确实有百万士兵,但是要说是雄师,老夫就不同意了,德波开战,波兰战败在所难免,但是诚如问题所言,怎么这么短时间波兰就完了?咋就不能拖上个几年呢?最主要原因还是德国军力完全碾压波兰,同时波兰国际形象大坏,背后苏联也插了一刀,三因素合体,使得波兰短时间内溃亡。

首先,德国和波兰当时军队人数差不多,德国甚至稍微少点,但是人类发展越到后来,人数多少已经不那么重要(我不是说不重要,如果人数差距过大,那显然也很重要),德军坦克、飞机、大炮各方面都完全碾压波兰,最关键,德国还有先进的战术思想,充分利用机动优势的闪击作战,一出手,就迅速撕破波兰防线,然后横冲直撞。波兰也完全没料到德国会这么搞自己,根本没啥准备,一被闪击,整个作战系统就被砸晕,还不了手,那离失败就不远了。

其次,我们都以悲情心态看波兰历史航被三次瓜分,但是其实波兰侵略性一点不比德国和沙俄差,单单是一战之后,波兰也是四面出击,跟苏联干仗,跟立陶宛干仗,跟捷克不对付,跟德国还耍横,总之,周围国家基本都被得罪了,地区形象十分糟糕,所以德国入侵波兰,边上国家不是谴责德国,而是明里暗里叫好:该!

那位说了,也不全不搭理波兰呀,还有英法呢,这俩可是波兰盟邦,是的,不过有句话叫远水不解近渴,这俩国家离着波兰好远好远,而且,这俩国也就口头强硬,尤其法国,就在德国背后,当盟友波兰被暴走时,却脑洞大开的与德国打起来“静坐战”,德法两国又不是佛教徒,比哪门子打坐啊~德国才不跟法国玩打坐,你坐你的,我打我的,你法国等着,打完波兰就削你~

第三,都说德国位置比较倒霉,总是腹背受敌两线作战,嗯,波兰也是啊,一战后,发动与苏联战争,割了苏联的地,苏联那是没有办法,忍了,但是忍了不等于真没事儿了。那是等着时机,有机会肯定暴揍波兰。德国一战后很多地方也属于了波兰,心里也看波兰不爽,这样,在对波兰问题上,德苏显然是一拍即合,暗约瓜分波兰。于是,德国一出兵,苏联不几天也端着刀切波兰这块大蛋糕。波兰那装备不佳的一百万人,除了要挨德国揍,还有一部分分出去要被苏联虐。这无疑也加速了波兰的灭亡。

就这么着,看似可怜的波兰就被德国秒了,嗯,还是那句话,也就看似可怜吧。


北玄武


一句话:动员不够。

动员起来的部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终究兵力不足。

百万军队里的大多数,还在愣神中就被德军攻破了。

此役,波兰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联红军俘虏21.7万人(含投降数),10万人逃至邻国。你加一加总数多少。

要是他们全都抄起家伙干到底,光德军那几个装甲师怎么覆盖得了那么大一片战场。


瞎搞学教授


波兰这个国家很多人并不了解,但是现在很多资料显示波兰反华情节严重这个,然后就对波兰进行口诛笔伐,这个是不正确的,国与国之间讲究的是利益,即使波兰真的做过那些反华的举动又能说明什么呢?反正我们和波兰的联系并不大。

跟波兰相邻的两个国家,一个是德国一个苏联,看起来波兰的处境很艰难,生存不易,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不了解波兰了,波兰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就凭一点,德国侵占捷克的时候英法置之不理,然而德国闪击波兰后,便对德宣战,至少在英法看来,波兰能够成为让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艰难困境。

为什么英法会有这样的错觉,就是波兰的兵力以及过往战绩,在二战爆发前,波兰一共有30个常备师,10个预备师,还有12个骑兵旅,如果算上预备役和民兵的话,说波兰有百万人也不夸张,但是要说雄狮就有点过分了。

大家可能对这个人数没有概念,实际德国在发动战争的时候动员了98个师,常备师只有52个,还仅有一部分能够用于作战,实际上在入侵波兰的时候,也就上了40多个师,因为战争结束的太快,这40个师也没有来得及展开。

也就是说,波兰兵力在和德国相差无几的人数下,不堪一击?波兰在西线战场溃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过于自信的情况下导致的战术落后!而随后苏联从东线入侵,致使波兰无法抵抗。

为什么波兰会有过度的自信呢?这就要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波兰算是战争过,仗着有英法的支持开始打压德国,而苏联也刚刚经历过十月革命,所以波兰也挑衅了苏联一波,在波兰的眼里,德国和苏联都是可以一战的,这就是波兰的自信,在德国入侵之初,波兰开展的架势不是要打一场防御战,而是要打一场进攻战,波兰的军队构成中还有大量的骑兵旅,这种狂妄的想法与自信最终让波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波兰对德国作战的失败,也是其战术落后导致的,波兰的领导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德国装甲部队的利害,所有的战术思想都遗留在一战时期,最终结果就是德国用二战时期的思维跟波兰一战时期的思维打。

当然,波兰迅速的失败,跟苏联也有一定的关系,在1939年9月1号德国开始进攻后,9月17日苏联也开始入侵波兰,到10月6号波兰大部分领土都沦陷,闪击波兰也就完成了。

对于波兰的快速失败,归纳起来就三点,过度的自信、军事思想的落后、苏德的联合夹击!


史论纵横


德国入侵波兰,在世界历史上,都视为二战爆发的标志,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的。

波兰的地理位置,恰巧处于俄罗斯和德国两个欧洲大国之间,历史上其国土多次成为大国的角力场,并多次被灭国。

一战后,德国战败,并被肢解和制裁,波兰得以复国。为防止再次被入侵,波兰在一战后,加强国防军事力量,建立起了庞大的陆军,加上其民兵系统,说拥有百万大军并不过份。在二战前,其拥有的兵力,在德国受限制的情况下,仍次于英、法、俄,号称欧洲第四军事强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战后也得到英法的巨大支持,作为遏制德国和抵抗红色苏联的一线桥头堡。特别是1920年的波苏战争,刚复国的波兰居然抗住了苏联的进攻,取得了胜利,令波兰更加自信起来。

一战后形成的军事理念,是大炮、重机枪和战壕、铁丝网。为此,法国还投巨资修建了著名的马其顿防线。波兰的军队也延用这个理念,还特别从苏军那里学会了重视骑兵,有十二个旅的建制,大量军费用去养了马。而二战前,德国依靠其强大的工业能力,在武器上重点发展了没受英、法条约严格限制的坦克及机械化部队,由古德里安等发展出集中使用坦克作为先锋突击,并做大纵深迂回夹击的钳型攻势等更先进的战术战法。这使得从武器装备到战术思想都己领先于波兰,同时领先于法、英、苏。

德军入侵波兰时,打得并不顺利,德军伤亡也很大,但古德里安的装甲师却表现异常良好,特别当坦克部队遇上波兰视为主力和骄傲的骑兵部队时,波兰骑兵表现的十分英勇,但一批批拿着马刀去砍坦克的士兵,被坦克内机枪单方面屠杀,满战场的人尸马尸,用惨烈的结果宣布了装甲时代的来临。德国坦克战的理论,是通过波兰战场得到希特勒及其军队认可的,这种信心才有了突袭阿登森林闪击法国的计划,从这点看,波兰战役也是改变世界军事史的。

打成这样,加上苏联出兵复仇,波兰虽有一百万以上可战之兵,但意义已不大了。战争形态,早己不是靠人数取胜的时代啦!





净月暖阳


波兰迅速失败的原因既有对手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

首先,德国装备充分,突然发动袭击打了波兰措手不及

第二,波兰军队无论是在装备还是军事素养方面都远不及德国军队

第三,波兰在防御部署方面存在各种问题,比如防御整个国境线导致没有防御纵深,防线迅速崩溃

第四,波兰在德国进攻捷克时曾出兵配合德国夹击捷克,导致英法虽已对德选择但并未查收援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