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故事中,假如武松和秦明对决,胜负会如何?

薛学铭


马上对决,秦明胜,马下步战,武松胜。但是,这两人都没打过,即便是找都打过的第三方记录,秦明与武松也没有形成连环套的关系,真的还不好比。不过,既然题主提出这个问题,还是尽量的从文本中找找这两人的武功特点,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玉环步、鸳鸯脚,媲美“李宁正吊”

施耐庵可能也是一个练家子,对拳脚功夫很是熟悉,对于民间的拳脚较量写得比较细。马上对决则相对粗略一点,一般都以回合来见高低,很少讲到招式。而且,武松的几场打斗,施耐庵给予了特别的写法,把他的招式都命了名。

醉打蒋门神这回书,武松与蒋门神打架时,施耐庵不厌其详,做了很细致的描写。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这场打斗与景阳冈打虎时一样,施耐庵写得很细,简直就是现场手记了。不仅写得详细,施耐庵还很内行的对武松的招式做了拆解和解说: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

书中如此解说武功招式,还给取了一个很美妙的名字,很有点像体操比赛的动作命名,比如“李宁正吊”、“杨波跳”之类。这是很大荣誉,也是运动员实力的体现,施耐庵把这样一份荣誉送给了武松,说明武二郎的拳脚梁山无人能敌。

既然梁山无人能敌,秦明自然也就干不过武松了,比试拳脚,秦明将被武松殴至吐血。

雪花镔铁戒刀反倒降低了武二郎的武功

武松血溅鸳鸯楼,逃亡途中被孙二娘把他打扮成头陀,从此,武松手中多了一样器械:一对雪花镔铁戒刀。在张青夫妇的指引下,武松前往二龙山投奔鲁智深与杨志。在前往二龙山途中,这对刚刚到手的戒刀便开了杀戒。

这便是蜈蚣岭斗杀飞天蜈蚣王道人。这场打斗,与最打蒋门神相比,便显得极简单了。但是,这也说明武松身手敏捷,刀法飞快,只用了数十回合便“只一戒刀,那先生的头,滚落在一边。”

不过,奇怪的是,自这场战斗后,《水浒传》中再无武松与对手单挑的记录。到了《征四寇》中,武松闪电般的击杀方腊部将贝应夔,才是武松仅有的一次面对面对决斩杀将领的一场战斗,也是最能体现武松战场上步战能力的一次战斗。而斩断耶律得重马头然后将其击杀,砍断马脚一刀取下方貌头颅等战绩,虽然证实了武二郎的战斗力,但却远不及力斩贝应夔这一次一对一的正面交手。

武松这回依然是施展了拳脚绝学,以极快的身形、天生的神力,连人带枪把贝应夔拽下战马,然后一刀斩杀。

这场战斗要特别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当贝应夔挺长枪从城门里冲出来,武松则挥戒刀往城里冲,两人在吊桥上狭路相逢。端的是说时迟,那时快,武松果断弃了双刀,闪过马头,双手抓住贝应夔的长枪,一把将敌将拽下马来。然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地上拾起一把戒刀,将贝应夔斩首。

这也是一场描写极其详细的一场打斗,最要命的时刻,武松舍了器械,发挥赤手空拳的绝学,展示了当时天下第一的拳脚功夫。

斗杀西门庆也是一样,武松提着腰刀要杀西门庆。西门庆虚晃一招,踢掉了武松的腰刀。没了器械的武松更是厉害,只一招就把西门庆倒提着扔到街心。

所以,戒刀只是行者的身份道具,并非武松的武功专长。尽管武松的刀术也是精妙,但却因为这对戒刀而降低了武松的武力指数。因而,若是以单纯以器械对决,秦明可以占得一点上风。

马上作战,霹雳火要强于武行者

秦明是五虎大将第三名,与呼延灼、花荣等一流战将不相上下。此人祖上便是军官出身,实打实的马上战将。

武松自打上了二龙山,便很少出阵与敌手单挑。原因很简单,施耐庵的笔墨主要集中在马战,步战场面很少呈现。诸如鲁智深这样的超一流战将,也很善于马战,却被施耐庵划入步军行列,《水浒传》中只有一场与呼延灼的马战记录。武松素不骑马打架,而且,器械又不是专长,所以,武松很少在两军阵前单挑。曾头市之战,鲁智深、武松攻打东寨门,也是步战,没有象吕方、郭盛、秦明那样出阵厮杀。

如果让武松骑马持刀进行对决,则秦明要优于武松。武松不善此道,等于用自己的弱项对战秦明的强项,可能就要吃亏了。

各展所长,武二郎有机会擒杀秦明

秦明骑马挥舞狼牙棒,武松马下挥一对雪花戒刀,双方各展所长,则胜者极有可能是武二郎。

倘若武松与秦明是敌对双方,狭路相逢的时候,要命对决,秦明也不一定能够取胜。武松身手异常敏捷,与山中猛兽对决,在半醉半醒的情况下都能施展迅捷的闪转腾挪,然后伺机抓住对方的弱点,反劣势为优势,打死白兽之王。

斩杀贝应夔,也是证明了这一点。武松弃了器械,马下夺枪,一击成功,如此迅速的连续发力,估计贝应夔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倘若秦明与武松一个马上,一个马下,武松如斩杀方貌那样,砍断秦明的马脚,则霹雳火被武松的擒杀就大有可能了。以武松的身手,做到这一点是大有机会的,砍马头、剁马脚,武二郎又不是没干过。


绿野萍踪01


我知道题主怎么想的,题主无非就是想让武松把秦明撕碎了?好,那逻辑文史姨就告诉你,无论比什么功夫,武松都丝毫没有战胜秦明的可能!

光去臆想谁强谁弱意义不大(虽然我一说秦明赢估计已经有一大堆人在骂我了),我们从原著的角度去分多个层面对二人进行比较。首先,二人对决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就是马战、步战、兵器战,马战和兵器战这个没什么悬念,因为武松不是马军头领,且对于兵器的使用也是外行。这样一来武松想战胜秦明的唯一可能就是搏击战了,可武松的搏击水平很高吗?好像施公在原著中为我们展现的更多的是他身上的正义感和纠结心,对于武松武力的描述,都给人一种“爱答不理”的感觉。但武松的拳脚那是相当的华丽,对付一些市井恶霸,武松的拳头从未留过情,但武松的劣势在于绿林出身的他没受过什么正规训练,所以格斗技巧再华丽,遇到科班出身有着扎实基本功的朝廷将领,他的功夫就很难有施展的空间了。

在呼延灼攻打二龙山时,呼延灼分别与鲁智深和杨志交手,本来他觉得占据二龙山的就是一群山野毛贼,但与二人交手过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怎的那里走出这两个来?好生了得!不是绿林中手段!

那么此时武松在哪?武松虽随军出征,但一直没有上场的机会,可别说是因为施公不想让武松砍了呼延灼,真正原因是武松压根就没有和呼延灼一战的能力。虽然武松在后期的突袭战和收割战中有过砍杀马军的记录,但他为什么不去迎战呼延灼呢。

所以,武松的自知之明间接的为三山聚义创造了可能。而呼延灼的一句话也把绿林野路子与正规科班出身的差距拉得很大。

或许还有人认为,秦明是马军,步战一定不行。我且问你,如果想很好的习得马术,难倒不应该有扎实的地面功夫吗。所以秦明的地面功夫不会比他的马上功夫差多少,既然武松没有打呼延灼的能力,自然也没有挑战秦明的可能。

当然,武松在外貌描述以及戏份安排还是完胜秦明的。武松神似天人,一身正气,而秦明都没有外貌描写,穷的只剩一个“万夫不当”的勇名了。


别总觉得案犯能厉害过特警,真当人民的守护神不能打啊?


逻辑文史游


武松厉害,武松是老江湖,一旦触动他的利益跟底线的话都是不要命的打法,实战经验相当丰富,真要动起真格来、那可是杀人机器。大家看到电视剧最后抓方腊的时候,武松被方腊用三叉戟订在柱子上的时候、那股狠劲看得冒冷汗😰一点不犹豫就提起刀把自己手臂砍断、手臂砍断还要继续打方腊,而且没了一支手臂还这么勇猛,还活捉方腊、纵观整个水浒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有武松这股狠劲。虽然武松武艺在水浒里面算不上顶尖、但是在殊死搏斗上武松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展翅高飞63145997


武松有着强大的步战优势,而秦明从未展示过步战水平,说不定步战不行,很容易被步战高手秒杀。

就算秦明步战可以,但是武松绝不是没有智慧的人,而秦明是一个无脑的匹夫之勇。就算单挑不能取胜,武松动点脑筋骗秦明一下还是很容易搞定秦明的。

不要看秦明是五虎将,就很厉害,武功厉害,其他方面是短板。其实秦明很好对付。只要抓住秦明急躁无脑的性格,就算实力不济,杀死秦明还是很轻松的。五虎将中最好对付的就是秦明了。


泠朔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施耐庵为什么没有把武松的武力值纳入常规武力对比体系。


梁山其他的一流战将,或通过直接对抗,或间接对比,武力强弱都能有个大概的定位。比如卢俊义与五虎,五虎八骠之间,鲁智深与五虎八骠之间等等。唯独找不到武松与这些人的对比,是武松太弱了,还是太强了呢?卢俊义被设定为枪棒武艺第一,武松应该没有他强,却是机警第一。武松醉打蒋门神在喝了40碗酒的状态下使出连环步鸳鸯腿,说明他是真正练武的,就是说很专业。武松打过虎,有人说不过是他抓住老虎的脑花皮,猛挥拳头而已,却忽略了他躲闪老虎扑、掀、剪三绝技和进身抓住老虎脑花皮的身手,这种辗转腾挪的矫健才是他打虎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对他长期刻苦练武的一次宣示。还有一个问题是武松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武松在天王堂前单手把一个三五百斤的石墩扔起一丈多高,又双手轻松接住,骇人吧!有人说太夸张,小说不可能不适度夸张,但是现代大力士蹲举的重量是多少?将近一千一百斤(547公斤),普通人不一样要咋舌头,看来施老爷子描写武松的力量并没有完全脱离人类真实。武松与鲁智深是水浒中唯二的两个大力士,书中多次说武松有千百斤的力量,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时,书中说他有千万斤的力量,基本就是起重机的模式了,这就有了相当的夸张,总之鲁智深力量比武松大。武松的身手却更敏捷、更快,且快得多。武松还有独占鳌头的机警,这一点在景阳冈、在十字坡、在飞云浦、在蜈蚣岭、在与鲁智深一起攻打青州和东昌府的战场上都刻画的淋漓尽致。这种机警在肉搏中、在战场上是有巨大作用的,看看武松的战斗经历就知道。除了第一次打虎打折了梢棒,第一次与人生死相搏被西门庆踢掉了单刀,第一次用双刀被王道人硬挺了十二个回合以外,全部都是秒杀,且看十字坡一招压住孙二娘,客店里一招擒住孔亮,征辽时,武松一戒刀掠断耶律得重马头,使其倒撞下马,揪住头发,一刀取了首级。征方腊,乌鹊桥下,武松赶上方貌,一刀略断了马脚,方貌倒颠将下来,被武松再复一刀砍了。最后是贝应夔,拍马冲出,面对武松,举枪就刺,武松拿手抓枪,拉下马来,干净利落一刀结果了贝应夔。这些战斗都体现出了武松强大的心理素质,敏锐的洞察力, 敏捷灵活的身手 ,超强的力量和高超的武艺。其中的孔亮的哥哥孔明是跟呼延灼大战过二十回合的,跟贝应夔同级的邓元觉可是跟鲁智深大战了五十回合的。

为什么施耐庵不安排武松与所谓的一流战将过招呢?且不说耶律得重、方貌和贝应夔就是一流战将,我考虑施耐庵一是因为太爱惜武松的形象,二是武松具有反抗精神的形象与宋江的招安策略有冲突,自上梁山起,如果还继续描写武松的神勇,那反抗与招安的冲突就会越来越激烈,怎么收场呢?难道让武松妥协,让他同流合污、随波逐流?所以就只好让武松隐身了。三是尽管武松是很早认识宋江的人,但武松后来却不怎么待见宋江的为人,矛盾还公开化了,自然会被宋江边缘化,武松也不太积极为宋江卖命,所以选择消极怠工。

施耐庵用了整整十回的篇幅对武松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对惜字如金的施老爷子是不容易的,施老爷子舍得让这么一个勇毅神武的打虎英雄形象尽毁,或者泯灭于众人吗?我想他也肯定不想让武松成为秦明、董平之流陪衬的。


东水西原


话说当年108将座次排名,前几名关胜、秦明、呼延灼斗士朝廷命官,宋江为了诏安大计,把这些人俸为五虎将,二龙山过来的武松、鲁智深、杨志颇为不服,定要与那些五虎将比个高低。

水浒传里,那些一流的英雄好汉,基本上都会有战平的时候,比如杨志、鲁智深就跟好多人平手过。

但是武松,他从来没有过平手的战绩,纵观武松一生,几乎全是在横推,但是你会发现,他横推的这些人,几乎都是功夫很差的人。西门庆、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蜈蚣岭道士、孔亮(梁山)、耶律得重(大辽)、方貌(方腊部下)等人,而这些人,不巧的是,居然从来没跟一流高手较量过。

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本是青州指挥司统制,攻打清风山时,因中宋江的计策,被俘后无家可归,只得归顺。自上梁山后,秦明凭手中狼牙棒,在一系列战斗中屡立战功。大聚义排座次时,在梁山排行第7位,上应“天猛星”。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第3位。



武松学的是少林功夫,加上在江湖上多年闯荡,博采众长,已经不拘泥于某种形式,灵活多变,虽然在梁山的名次不是很靠前,但是实力确实不弱。梁山的五虎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有过朝庭命官背景和富豪(卢俊义),武松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江湖人士,肯定不会被势利的宋江奉为上宾。


整部小说秦明打败有名有姓将领二十多人,秦明唯一败绩,是二十合输给史文恭,史文恭实在太强大,梁山除卢俊义打败史文恭,关胜可能有微弱优势,其他人包括林冲鲁智深,与史文恭战,基本上输。至于秦明被方杰所杀,属对方助手偷袭,不在讨论范围。史文恭与宋江的队伍相遇,没说到鲁智深武松有欲与史文恭交锋行为。宋江也没有指挥步军头领战史文恭的命令,这很好理解,步战与马战比较无优势。




如果兵器交锋,武松根本无法秒杀秦明,相反,无论马步战,除非武松跑得快过刘翔,否则,秦明狼牙棒对武松戒刀,十多合就砸破武松脑袋。如果大家徒手战到底,武松赢的概率大,但如果不血战,秦明可自保。

至于武松打死老虎,也不能肯定武松是梁山徒手第一,鲁智深力大,也厉害,燕青相扑也不错。况且,武松打虎开始也用木棍,只是棍碰树枝断了,才被逼用拳头。如果三个月后武松再遇成年猛虎,武松大概率被咬死。


成都生活30年


我觉着武松会赢,秦明太不是人了,老婆家人因为宋江他们的计谋被杀了,刚开始要死要活的,等宋江说把花荣妹子许配给他,又TM生龙活虎了,还上了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