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割不了包皮,那他們又是如何避免給伴侶帶來難言之隱的?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

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

等閒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古代人割不了包皮,那他們又是如何避免給伴侶帶來難言之隱的?

這首由歐陽修早年創作的《南歌子·鳳髻金泥帶》,採用口語和白描手法描繪了一位在蜜月期間與丈夫舉案齊眉的新婚少婦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宋代女性13歲就可以結婚,所以在這首宋詞中的女性即使經歷了愛情的雨露滋潤後,仍然不失溫柔嬌憨、活潑可愛的少女氣息。

然而大家都知道,13歲的女孩子絕大多數身體都未發育完全,如果過早有了性經歷很容易就會出現婦科炎症。

古代人割不了包皮,那他們又是如何避免給伴侶帶來難言之隱的?

況且古代沒有包皮環切手術,如果遇到一個包皮過長的丈夫,患上陰道炎的幾率更會大大增加,那麼古人又是如何防治這種疾病的呢?

男人定期有沐休,經常洗洗更健康

原來早在西漢之前,3天洗一次頭、5天洗一次澡就已經成了法律規定,並稱之為沐浴。

古代人割不了包皮,那他們又是如何避免給伴侶帶來難言之隱的?

之所以規定5天洗一次澡,主要是由於古代條件有限,人們在洗澡之後很容易感冒,所以古人認為傷元氣才提倡少洗澡。

不過在古代洗澡可是一件很莊重的事,遇到大事時必須要洗澡,比如極重禮法的孔子在每次上朝都必需沐浴。漢唐時期的皇宮中甚至出現了專門管理洗澡的官職。

到了後來,官員定期放假也被稱為沐休。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說,這針對的只是官宦人家,平民百姓根本就沒有可能做到定期洗浴,其實大錯特錯。

其實我國古代的公共浴池起源很早,大名鼎鼎的華清池就不必說了,秦漢時就已經有了稱作“湢”的專門浴室。

古代人割不了包皮,那他們又是如何避免給伴侶帶來難言之隱的?

即使是在宋元時期,通過《馬可波羅行紀》和朝鮮人的《樸通事諺解》記載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澡堂的價格一般市民都承受得起,並且還提供搓背、梳頭、剃頭

及修腳等個性化服務。

當然,雖然到現在也沒有發現古代有女性公共浴池,可不管是豪門貴族之後抑或是貧賤之家,古代女性在出嫁前都會再洗一次澡。

既然古人這麼講衛生,洗去一身泥垢的他們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女性患上“蜜月病”的幾率。

得了婦科病也不愁,皆因古代早有“帶下”醫

雖然在古代女性看婦科病並不像今天這樣方便,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專門看陰道炎等婦科疾病的帶下醫,扁鵲就是當時名氣最大的一位。

古代人割不了包皮,那他們又是如何避免給伴侶帶來難言之隱的?

陰道炎在古代被稱為陰癢、陰蝕或陰䘌。

當時的中醫認為女性患上陰道炎的原因多與肝腎陰虛、精血虧損及外陰失養有關,或因肝經溼熱下注、帶下浸漬陰部,溼熱生蟲、蟲蝕陰中所致。

治療時多采用口服藥物、外用洗劑及栓劑等方法。

古代人割不了包皮,那他們又是如何避免給伴侶帶來難言之隱的?

七劍下天山中的傅青主實際上也是一位婦科名醫

其實當時的醫生對於房事不潔可導致婦科炎症的也許並非一無所知,在唐代藥王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房中補益》中就有“婦人月事未絕而與交合,令人成病”的說法。

只是由於古代屬於男權社會,當時的醫生即使發現了多數女性的陰道炎與男性不講衛生有關,也只能避而不談。

就像被稱作旋螺風、陰頭癰的包皮龜頭炎,古代中醫多認為與風熱溼毒鬱結有關,而不認為是包皮垢等原因所致一樣。

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轉發、收藏!您還想了解哪方面的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或給我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