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學校勸退,38歲卻被錢學森點名擔負國家重任

仰望夜空,

那把閃耀的“大勺”

——北斗七星,

曾是古人判定四季的依據,

為迷途的人們

指引前行的方向。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如今說到“北斗”,

人們更容易聯想到的是

中國自主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而說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我們就不得不提中國的第一任“造星師”

——孫家棟!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總設計師,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被譽為中國的“衛星之父”。

中國航天的許多“第一”都與他有關,

第一顆人造衛星

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

第一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

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

第一顆探月衛星

……

少年勤奮,青年擔當

1929年,孫家棟出生於遼寧

一個普通的教師之家。

因為是左撇子,

上小學兩週後,

他就被退學。

然而憑藉頑強的毅力,

他只用了一年的時間,

就學會了熟練地使用右手,

並且每一科成績都十分優異。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1951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

讀書的孫家棟應召入伍,

去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

學習飛機制造。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1951年孫家棟留學蘇聯前夕,時任空軍俄文翻譯

在俄國求學的7年時間裡,

他門門學科都是滿分,

也因此獲得了純金“斯大林獎章”。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1951年孫家棟留學蘇聯前夕,時任空軍俄文翻譯

學成歸來,

孫家棟被抽調進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參與了9年的導彈研製工作。

當時世界上已經開始爭奪太空資源,

蘇聯、美國相繼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

如果沒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

中國只能任人宰割……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孫家棟(最上排中)與中國的22位同學在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

中蘇關係破裂後,

蘇聯撤走了所有支援專家,

中國的航天事業陷入了黑暗困境。

1967年,他被錢學森親自點將,

擔任第一顆人造衛星總體設計師。

這對於38歲的孫家棟來說,

這無疑是一個重擔。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

國內沒有一個人知道怎麼研製衛星,

也沒有先進的工具,

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為了儘早實現目標,他提出了

“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見、看得見”

的12字方針。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1969年,隨著衛星的研製從設計圖紙,

變成了一個個零部件實物,

而每一個部件上都掛滿了毛主席像章。

這在材質和重量上,

都會對衛星產生一定的影響。

當時沒有人敢提出這個問題。

但是孫家棟在同年10月,

在人民大會堂向周總理直接提出了這一

“難以啟齒”的問題。

聽到周總理說“搞衛星一定要講科學”,

孫家棟忐忑的心才落了下來。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1970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方紅一號”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

第五個獨立研製併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消息放出後,

舉國歡慶,萬人歡騰!

錢學森表揚孫家棟時說到:

“他真是敢幹事,會幹事。”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群眾仰望當晚飛過北京上空的“東方紅一號”衛星

在他肩負重任、堅守崗位的背後,

離不開家人的默默支持。

提及妻子,孫家棟說:

“軍功章有她的一半。”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由於工作的保密性質需要,

他和家人聚少離多。

妻子的腦血栓的那年,

他卻要立即趕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現場指揮。

“一根導線”的教訓

1974年11月5日,

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的

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準備發射,

當所有人員都在靜等火箭點火時,

人們聽到孫家棟的一聲大喊:

“停止發射!”

在當時,發佈“停止發射程序”的命令,

需要一級一級申報批准,

按正常情況絕不該由孫家棟發佈。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而如果孫家棟沒有很高的威望,

指揮員也是不會執行他的命令。

發射程序雖然終止了

可孫家棟卻由於神經高度緊張,

昏了過去。

幾分鐘後當他醒來,

立即下令檢查問題,

重新整理好之後,

衛星再次被點火發射。

20秒後,衛星在空中爆炸,

墜毀在茫茫戈壁中,

炸出一個直徑30米的大坑。

所有科研人員都驚慌失措……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孫家棟跑出地下室,

看見沙漠裡一片火海,

他整個腦子一片空白,

悲痛不已,失聲痛哭……

隨後他馬上冷靜下來,

發動團隊全體工作人員

到沙漠發射場中頂著風雪查找問題,

花費了三天三夜,

終於找到了一段外套完整,

但內部導線已經損壞的導線。

正是這截短短的導線,

導致了運載火箭的爆炸。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質量就是航天的一切!”

孫家棟從這個典型事例中,

汲取了深刻的教訓。

在後來的研製工作中,

建立起一套完整嚴格的質量管理系統,

寧可慢一點,也要確保安全。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他總結中國航天的成熟經驗時,

氣勢磅礴地說:

“既要有雄心壯志,

又要實事求是地、踏踏實實地,

一步一步往前走。”

正是因為有了一顆顆衛星的成功發射,

我們可以自由地使用手機通訊、收聽廣播;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可以在電視上收看到大洋彼岸的事發現場;

也可以通過查看天氣預報,

再決定今天穿什麼衣服;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當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時,

可以第一時間勘測現場情況,

及時派出救援……

75歲遇“嫦娥”

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並沒有就此停下,

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

已是75歲高齡的孫家棟,

再次頂著巨大風險,

擔起工程總設計師的重任。

面對他人的不解,孫家棟只說:

“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孫家棟(左一)在指揮台

他提出了我國月球探測工程

“繞、落、回”三步走的實施方案。

“嫦娥一號”——繞月飛行,

“嫦娥二號”——著陸探測,

“嫦娥三號”——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2007年10月24日,

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當繞月成功的信號

傳回指揮中心,

人們激動地歡呼雀躍、擁抱慶祝,

孫家棟激動地哭了,

他默默轉過身,

走到角落,掏出手絹,

擦拭著喜悅的淚水……

他曾被学校劝退,38岁却被钱学森点名担负国家重任

“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

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

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

標誌著中國人實現“奔月”的夢想將成為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們哦,每天都有新鮮的資訊給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