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雍正、康熙和乾隆三位皇帝有哪些区别?

阿斌的生活VLOG


很多历史不太好的朋友总是搞不清楚这三位皇帝之间的关系,咱们先大概说一下,从血缘关系上说,康熙皇帝是雍正皇帝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爷爷。历史上有一个称谓叫做“康乾盛世”说的就是他们爷孙三代的执政时间段,由于大清朝在他们三位的领导下出现了经济,军事,艺术,人口等各方面的增长,所以他们算是大清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了。下面咱们分开说说他们三位:

第一位,康熙皇帝,本名爱新觉罗玄烨。由于父亲顺治皇帝染天花而亡,他八岁便接过了皇帝的接力棒,坐上了大清朝的龙椅,几年后,少年康熙亲政后便把权臣鳌拜智擒于紫禁城中,而后又开始在政治上大展宏图,平三藩,收台湾,在东北和老毛子进行了领土战争并且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在蒙古和新疆打败了葛尔丹,同时又利用宗教掌控了西藏地区,完成了对国家边陲的统一,稳定了大清疆域,对后世领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所以说康熙是一个实打实的创业者,一个强有力的大boss。


第二位,雍正皇帝,本名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由于其有长期的从政经验,把朝廷的户部和钱粮都管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协助康熙治理国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康熙死后,他接过大清朝的交椅,在次投入到了全国性的改革之中,在他短短13年的任期内,他几乎靠着一己之力,完成了整顿财政,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多项举措,并且把康熙朝末期的吏治彻底整顿,在皇位的继承上他破天荒的发明处密折传位制度,位清朝的大繁荣打下了坚定的基础。所以说雍正皇帝是一个改革者,一个实干家。

第三位,乾隆皇帝,本名爱新觉罗弘历。正是由于他头顶上有两位牛逼闪闪的爷爷和爸爸,在他25岁即位之时,大清朝已经是鼎盛时代,经济文化军事都已经是世界前列,乾隆不用费力就可以享受胜利果实了,所以乾隆自然的把日常转向了艺术领域,他觉得自己是一位诗人(一生中写了40000多首诗)一个旅行家(不是在下江南,就是在下江南的路上),最后他在自我膨胀的路上越走越远,开始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大梦中,到了老年,他竟然称自己为“十全老人”,让人贻笑大方,所以说乾隆皇帝是一个享受者,一个让盛世走向衰亡的始作俑者。


老猪的碎碎念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成就了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后的一个盛世,中国人称为康乾盛世,而史书中则称为康雍乾盛世。下面我来说说三位皇帝的区别。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8岁继位,在位61年,康熙皇帝8岁丧父,9岁丧母,唯一的亲人就是奶奶孝庄文皇后,继位时国家并未完全统一,汉族人民反清斗争不断发生。对于年幼的康熙而言,早年丧失双亲,而唯一的亲人奶奶对其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在政治上的循循善诱,让康熙的性格较为温厚,极为看重家庭亲情,他的几个儿子,通过九龙夺嫡,居然一个都没死,可见他对儿子们的爱护。同时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他也摈弃了一部分满汉等级划分制度,重用汉族人才,缓和满汉矛盾,在位时也引进了部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因为康熙时期国家刚刚统一,战事频仍,加上康熙后期奢靡的生活作风和八旗的腐化,国家濒临破产。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第四子,继位之前主管清朝户部和工部,九龙夺嫡的胜利者,经历过残酷的皇室内部权力斗争的雍正,铸就了其超一流的工作能力以及六亲不认的冷酷性格,生活作风非常节俭,不近女色。从管理户部的工作经验中,雍正清楚的认识到清朝财政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提出了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三大改革政策,将官员和知识分子全部纳入国家税收体系,因此,后世被知识分子给黑粗翔来,雍正在位时国家税收大幅度增加,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700万两增加至5000万两。在位期间较为注重民生,为了鼓励生产,废除了中国从汉朝以来的贱籍制度。但是对外较为保守,拒绝与世界交流,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25岁继位,继位前为宝亲王,在位60年,算是运气很好的皇帝,国内该打的仗爷爷帮他打完了,想搞事情的钱,他爸爸帮他攒够了,为人好大喜功,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自夸的十全武功,除了平大小和卓是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其余皆为不必要的战争。同时又是个极度自大,漠视民生的皇帝,英国使者马嘎尼来协商通商事宜,认为对方是蛮夷,只予恩赐,不谈通商,拒绝学习西方先进事物,马嘎尼对其治下中国评价为饥饿的盛世,评价人民生活是仅过了150年,人民生活习惯退化至半野蛮状态。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迫害汉族文人,在位中后期为弥补国库亏空,卖官鬻爵,官僚极度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清朝在乾隆治下走向衰败。

后人曾对清朝的评价为,除了雍正还像个皇帝,其他的,更像是草原上的酋长


喝茶的小喽喽


康熙、雍正、乾隆是清朝第2位至第4为皇帝,可以说是清朝各方实力最强的阶段,康熙在位62年,雍正在位13年,乾隆在位60年,三位统治大清共计135年,占据整个清朝统治时间的一半(清朝自1636-1912年),可以看出几位皇帝在整个清朝中的重要地位,大清也是在这几位皇帝手中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史上史称“康乾盛世”。

要说三位皇帝有什么不同,我认为他们的成绩不用多说,反映清朝的电视剧太多,已经说烂了,我就从他们那对于整个清朝的作用来区分一下,康熙是创业者、雍正是守业者、乾隆是败业者,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以下理由:

影视剧中的康熙

1. 康熙是创业者。康熙时期清朝整个国家还处于整个清朝发展的初期,其社稷还没有牢牢稳固,压在年轻小皇帝身上的担子还很重,但是年轻的小皇帝康熙没有辜负父亲的重托,以他的雄才伟略进一步将大清王朝的根基实现了稳固,

首先就是挫败多尔衮将皇权夺回,之后撤“三藩”、对俄战争,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就如毛主席所评价的: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当然,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手段,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定。

影视剧中的雍正帝

2. 雍正是守业者。在父亲康熙辉煌的创业之后,雍正为了确保来之不易的江山稳固,其作了很多加强中央集权的事情,进一步增强皇权。如对吏治进行了大幅度的整治,在中央设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同时对国家政府机构进行重组优化,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使得康熙延续下来的发展态势得以延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守业者当然是最勤奋的,雍正被称为最勤奋的皇帝。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共有41600余件,他在位12年零8个月,实际约4247天,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多在夜间,亲笔朱批,不假手于他人,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1000多字。

影视剧中的乾隆

3.乾隆是败业者。虽然乾隆前期也能够励精图治,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经济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康乾盛世”就是对其前期功绩的肯定。但是其后期奢靡享乐,忘记了祖宗打下江山的不易,官员队伍贪污腐化,尤其是重用大贪官和珅,其富可敌国,实施最严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大清被世界其他国家拉开距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下江南,让原本丰盈的国库亏空,大兴文字狱,乾隆朝文字狱是康熙、雍正朝以来最多的,严重束缚文人的笔墨等等。其所做的事情多数对于清朝发展无益,最终导致大清王朝在其手中开始走向衰败,埋下了“康乾盛世”转向“道咸衰世”的祸患的种子。

以上就是我对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不同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妥请留言讨论。



题主的提问已经透露了题主心中过的答案:从时间上,一般都是康熙、雍正、乾隆,二题主却说雍正、康熙和乾隆,可见题主对雍正有非同一般的感觉。

要说区别也就是不同点,那首先得说共同点。

这三位得共同点就是:男性、清王朝、有作为得帝王,这里就不一一来论证了。

评价历史上的帝王,上至权贵下至百姓数千年来,乐此不疲。但就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有统一的范式,普遍规则采用以结果论英雄。但要注意一点,帝王不是神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也有童年阴影、原生家庭影响和人格障碍。合适的历史观应该是放弃现代的结论和影响,带着人文主义观念和大历史观视角,沉浸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看待。

正式回答题主得问题: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大清财阀的创始人。和流传于世各种励志的家族式企业创始人一样,作为创始人首先必须是年少苦难、中年奋发图强,老年头昏脑胀。年少登基但没权力,对于一个有野心、有信心、有决心有一番作为的三有青年而言,对于一个皇帝,这绝对是不可容忍的,北方草原民在生存压力之下迸发的强硬生命力开始体现在玄烨身上,隐身不发,充楞装萌降低风险,以求生存;协调各方关系,创建自己班底,大胆采用斩首行动,一击必杀。春天来临,初掌权力但又凛冬来临,虽然对手强大所幸对手猪队友较多,互坑之下侥幸获胜。

控制局面、理清内部之后,对于一个创始人而言下一步绝对是开疆扩土。对外:康熙与俄签订雅克萨条约,巩固外东北领土,经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两场战役,清彻底征服了漠北,平定西藏,将准部势力驱逐出西藏。内政:康熙六十年户部库存量为实在银三千四百五十三万四百八十五万两白银,人口一亿两千万,仅这两项数据就可以吊打绝大部分帝王。

和其他家族式企业一样,获得成功的创始人上了年龄想要享受生活,这无可厚非;怠政偷懒一下,人之常情。但在挑选继承人上面,虽然想要采用CPI和KPI双考核系统作为评判,但候选人没有一个是善茬,九王夺嫡一番闹腾下来朝堂混乱、吏治败坏,收不回来了。

从结果论来看,无论内政数据还是对外征伐,虽然晚年玩脱了,瑕不掩瑜。康熙不到一定是千古帝王,但绝对是一名优秀的帝王,一名优秀的创始人。

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脾气古怪的背锅侠。自古最怜接盘侠,最悲背锅侠,创始人扔下烂摊子闪了,面临被强制退市风险的企业终于迎来了背锅侠。九王没有一个善茬,就算失败也要拉一个垫背的,生命无法毁灭就弄人设;好不容易脱颖而出,压抑多年终于可以一展雄姿,结果位子还没坐热就被几个兄弟(死敌)拍闷砖,谁都无法忍。千万别小看一个为成大事不断压抑自己欲望、人设演绎刀极致的人一旦将内心中的阴郁爆发出来的杀伤力,杀人什么的根本不心上。赤膊上阵来一波《大义觉迷录》,老子是光明正大的,结果没多大用;既然说没用那就去做,干些事情来让人逼嘴。二愣子的性格如果放在做事上,绝对值得期望,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帝王中的劳动模范,非雍正莫属。

在各部历练过的它对官场各种潜规则很了解,对官僚集团的臭毛病一清二楚,于是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得罪官僚集团什么的无所谓,得罪读书人可能坏名声的更无所谓,因为他知道就算不得罪也不会有什么好名声。不好色并勤勉到极致的他不仅创造了大清996制度,还率先垂范,结果最后过劳死。

这里不得不提雍正推出的摊丁入亩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免除了实行2000多年的人头税。豪强地主由隐瞒人口转为隐瞒田地,虽然土地兼并的问题,但终清一朝田亩面积账面数据从未超过明代巅峰,还是起到了为清朝续命的作用。

数据:雍正十三年户部实在银:三千四百五十三万四百八十五两。人口比六十一年多800万,但因为在位时间短,政策效应还没显现出来,雍正的政策效应要等到乾隆时代才得到惊人的体现。

从结果论来看,对外征伐不明显,但终于把烂摊子理顺了;人设崩塌背锅无数,虽然脾气古怪、二愣子气质明显,但就凭其不好色和勤勉程度就可以排到前十。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一名优秀的背锅侠和劳模。

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历史上运气最好、寿命最长的皇帝。

雍正在位时间短,只有十三年。兄弟几个都是坑货,玩脱死的,玩脱废的,只剩下一个还算聪慧的和一个小P孩,聪慧的不做皇帝谁做。没有经历争夺皇位的生死考验,老爹留下的辅佐大臣互相制衡、就算又野心也没实力,乾隆的登基之路可以说是运气爆棚,顺利到令人发指。再看国库,雍正没像康熙那样又大笔亏空,实打实的盈利,国库一把银子放着,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么多钱怎么花才利己利民还可以刷声望,绝对是大兴水利啊。

安抚百姓、大兴水利、免除税收,几个组合拳打下来,收割一大波声望。乾隆的赚钱本领不差,这边大笔花着银子那边努力赚钱,乾隆三十年时国库已经和雍正十三年持平充分证明了乾隆的赚钱能力。

有钱腰杆子一定硬,腰杆子硬了就得出拳,怎么出拳,像偶像祖父学习啊,改土归流、剑指四方。搞定西北、西南和北方之后,从帝国疆域来看,这对是历史上空前的大。

乾隆的寿命还长,其寿命也可以排名历史帝王前列。有钱、有地盘、有运气、有寿命,作为新四有享受生活什么的一定要有,生活品质怎么奢华怎么来,至于鉴赏品味嘛,无力吐槽。

可惜,盛极必衰。每个朝代的盛世都因为开创者的系列政策影响,而朝代的衰落也都因为盛世时的连续政策失误造就,十九世纪的风起云涌被乾隆赶上了,然而这位历史上封建集权最高者此时失去了对世界变化的敏锐性,爆棚的运气在乾隆晚年离他而去,嗷嗷待哺的三亿庞大人口不再时功绩,而是对农业社会的生死考验,在这场大考前,乾隆的后代们纷纷倒下。

数据:实在银七千三百九十五万五千六百一十两。人口:乾隆60年人口为2亿9696万。在位60年人口增长1亿五千万,峰值:乾隆59年人口3亿1329万。

从结果论来看,十全老人太过夸张,中央集权到历史最高点,人口爆炸、国库有钱,但吏治腐败也到了极致,是一名合格的皇帝。



一滴看似与众不同的水


康熙,稳定统治,雍正,勤俭持家,乾隆,奢华糜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