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巖的經商祕訣

精明的生意人從不在第一筆生意上賺取別人錢財,而是巧用魚餌,通過讓利、促銷等手段來引導消費、刺激消費。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巖的經商秘訣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做什麼生意,都應遵循這個經商之道。以小賺大,以少斂多,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牌子後,再靠貨真價實的產品去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這才是商家的明智之舉。

杭州城被朝廷由太平軍手裡奪回之後,左宗棠把戰後處理工作交給了胡雪巖。正當胡雪巖忙於此事之際,杭州城裡來了一位洋人,並且指定要見胡雪巖。胡雪巖暗自驚訝,迎出來一看,原來是駐紮在寧波的“常捷軍”法軍軍官讓內。在收復杭州城的時候,常捷軍曾立下了汗馬功勞。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巖的經商秘訣

那個時候,胡雪巖受左宗棠之託,負責聯繫洋人,儘可能地從他們那裡弄到開花炮,因為杭州城高牆堅,如果硬衝,枉耗人力。胡雪巖因為有錢莊在寧波,和那裡的洋人有一定的交情,所以能說得上話。

胡雪巖領命後,輾轉來到寧波,找到法國人讓內,只要中國出錢,洋人沒有不答應的,況且胡雪巖向他保證,杭州城的太平軍早已成了驚弓之鳥,只需借重他的洋槍洋炮一嚇,自然土崩瓦解。於是讓內領頭,帶著一支約二百人的洋槍隊,各國人都有,號稱“常捷軍”,直開杭州城下。果不其然,這支洋槍隊沒有任何傷亡,只是多耗十幾箱炸藥子彈,便把杭州城拿下。讓內歡天喜地,回到寧波,在胡雪巖的錢莊裡支取了全部佣金。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巖的經商秘訣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寧波在緊接著的日子裡流行起瘟疫,讓內也沒幸免於難,一連幾日,高燒不止。因為胡雪巖有囑在先,讓內為光復杭州有功,只要他在中國一日,在寧波的錢莊就要盡力幫助他。寧波錢莊的檔手,聽說讓內感染了瘟疫,就帶了“諸葛行軍散”等散丸藥去看望他,讓內服藥一日,居然能下床走動。

到了第二日中午,讓內坐不住了,精神十足地跑到阜康賬號,問檔手送他的是什麼神藥,檔手說是胡雪巖自開藥鋪炮製的中醫藥方,由老中醫主持,一般都是祖傳秘方。讓內一定要檔手再給他一些,好拿回去給其他同胞。檔手打開抽屜,讓內歡天喜地,把店裡所存的藥全部擄去,洋人服了藥,個個精神抖擻,於是派讓內到杭州來,讓他向胡雪巖多要一些這種散丸藥。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巖的經商秘訣

外國人看中了此藥,胡雪巖這一得意非同小可,就實實惠惠地送了他兩大箱,讓內一定要留下錢。胡雪巖說是我送你的,不要錢,讓內不解,追問胡雪巖,你不收錢豈不是賠本?

胡雪巖沒有回答,只是笑了笑。其實,在胡雪巖的心中已經有了更遠的想法—利用讓內為胡慶餘堂做一個活廣告。果然讓內回去一宣傳,加上用藥人相互轉告,胡慶餘堂還沒正式掛牌,名聲早已在外了。胡雪巖剛到上海,便有洋人找了來,說在寧波服過胡慶餘堂的藥,藥效奇佳,現在他要隨船回國,希望胡雪巖賣他一批成藥,他還留下定金,說下次再來中國,還要採購。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巖的經商秘訣

中國有句古話說:要想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巖利用這個外國人為自己的藥店造聲勢,就是用的這一招。將來胡慶餘堂的藥物不僅中國人知道,而且外國人也知道。這樣,胡雪巖的生意才能做大做遠

在國內,每年的盛夏,都有一批舉人要上京趕考。於是,胡雪巖考慮到盛夏時節學子們的住宿與食水都成問題,極易造成痢疾等流行病,以往每年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這些問題。於是,胡雪巖決定給每位考生奉送兩枚藥丸,如有不夠者到北京藥房分號去領,地址寫得清清楚楚,藥房號更是顯眼易記。果然,有胡雪巖的神藥相助,問題比往年大大減少,胡慶餘堂的名聲在北京也越來越大了。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胡雪巖的經商秘訣

等這些學子們趕考完,回到各自家鄉,每逢遇到諸類疾病,都向人推薦胡慶餘堂的藥,漸漸地,胡慶餘堂的名號就全國聞名了。雖說不敢與歷史悠久的“同仁堂”相比,但在整個南方,胡慶餘堂確實聲名不菲,兩堂一南一北,儼然又是“北票南莊”的格局。

用今天的商業眼光看,胡雪巖的送藥給洋人和學子們的舉措,其實也就是一種特殊的廣告宣傳方式。“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其實是一種一箭雙鵰甚至一箭幾雕的絕招。第一,為自己掙得了仗義慷慨的好名聲;第二,利用洋人和四方百姓為自己做了大規模的“活”廣告,創下了自己的品牌,立定了腳跟;第三,又進一步為自己打通了和洋人之間的通商之路。

胡慶餘堂開業之初,胡雪巖在做名氣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要想取之,必先予之”這八個字的精髓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