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死后,下嫁给和珅儿子的固伦公主结局如何?

ee-超Lz


丰绅殷德是满洲正红旗钮祜禄.和珅的老来子,从小是备受宠爱,就连婚后也是童心未泯,经常像孩子一般嬉笑打闹。而固伦公主是乾隆爷的第十个女儿,从小聪明伶俐,知书达理被封为和硕公主,后来乾隆为笼络和珅破例提升为“固伦公主”并下嫁给丰绅殷德。

婚后,也也非常关心丈夫的前途,因为她知道,那字必须有事业才能有依靠,他不希望丈夫整日因为他爹而产生依赖性,后来公主主持家务发现和珅贪赃枉法,知道和珅不会有好下场;

据《啸亭续录》记载:"公主尝对丰绅殷德言:"汝翁爱皇父厚德,毫无报称,惟有见有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

公主固然高瞻远瞩,没过几年和珅就被赐死,当时嘉庆皇帝看着丰绅殷德难受,便免去了他的一切职务,贬为庶民。1806年,皇帝下令,将丰绅殷德升官,升到哪儿啊,升到如今的蒙古的乌里雅苏台,当一个小官。丰绅殷德在北京还有房子,还有住宅,总得有人给你看房子,你妻子在这儿看房子,你自己走,结果丰绅殷德在那儿待四年就死了,年仅36岁,固伦和孝公主给丰绅殷德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女儿嫁给别人,就不是和珅家的后代。

所以丰绅殷德和珅家没有直系后代,但是固伦和孝公主也觉得对不起人家,后来抱养了一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叫福恩,还是嘉庆、道光对他还很不错,但是后来的历史书就没有记载福恩的下落。


酒骑风


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的幺女,自然是乾隆的贴心小棉袄。出于对这个最小的女儿的宠爱,尽管不是嫡出,在和孝公主13岁时,乾隆还是破格封其为固伦和孝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的驸马是乾隆钦定的,乾隆在她16岁时,把她嫁给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作为驸马,丰绅殷德名字也是皇帝取的,足见乾隆对这个女儿的爱护与关心。



乾隆的愿望是美好的,早先,下嫁给和珅儿子的固伦公主开始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婆家是大清首富。嫁到和府后,公主生活富足,也能经常进皇宫见父皇,上有细腻的公公和珅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有品学兼优的夫君的陪伴疼爱,她能继续着娘家的富贵荣华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嘉庆四年,乾隆驾崩,新上位的嘉庆皇帝运筹帷幄:下令在乾隆灵柩前逮住了巨贪和坤,并且,随后抄了和珅的家。


公主本着“生是和家的人,死是和家的鬼”的念头。处心积虑,求哥哥嘉庆保全和家。但圣意已决:自古君前无戏言,和珅被赐白绫自尽,看在妹妹的份上,留下也全尸。

丈夫丰绅殷德被贬职降级,和府的钱财尽数充公。和府房产被一分为二,公主和额附居一半,皇帝的亲弟弟占有了另一半,公主无言,岁月无声。

丰绅殷德的人生以前是一帆风顺的。经此挫折后,倍感生活凄凉,现实残酷。他开始堕落了,天天用酒精麻醉自己,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以此体现自己的无所作为,妄图逃避官方对自己进一步的陷害,公主心知肚明,但她能如何呢?


高贵的公主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少有精神准备,现实让她苦不堪言。常常,她孤灯独坐、暗自垂泪。显然,早先,夫妻间的琴瑟和鸣以及在和府的养尊处优生活将一去不返了,纵使冰雪聪明,她也不能力挽狂澜。

妹妹的日趋憔悴,嘉庆自然看在眼里。他也想改变妹妹的处境,然而,公主府官员奎福控告丰绅殷德的罪名是:“图谋不轨,欲害公主,国服内生女",这严重违犯了大清法律,皇帝也不能 明目张胆地随意庇护国戚啊。

乾隆国丧期间丰绅殷德与侧室生下了女儿,是事实,擦律将重处!嘉庆为照顾公主颜面,下旨命妹夫在家闭门思过,再不允许他灯依翠拥红、灯红酒绿了。

沉寂了一段日子,丰绅殷德头丝毫转变。嘉庆特地外派他到乌里雅苏台任职,这是明升暗降。打发他到偏僻的山区任职,有眼不见、心不烦的意思。

些后,情深义重的公主对月叹息,对花流泪,红颜守空枕,日夜思念远在边塞的丈夫。

由于早年生的儿子已经夭折,空荡的心境更加旷寂、凄凉。无数个漫漫长夜,公主都是孤灯相陪,这样的日子无异于守活寡。


边塞偶有鸿雁飞来,一阵欣喜后,又增加了担忧。丰绅殷德是富家公子,到了苦寒之地,难以抵抗恶劣气候的摧残,再加上他精神困顿,有自暴自弃有念头,不久便犯下重症,且每况愈下。

公主不忍丈夫重病缠身依冬在苦寒之地工作、受苦、受累。好委婉求全,又在哥哥面前梨花带雨,苦求放夫君回京养病,以结束她们二人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嘉庆耐不住妹妹的长期纠缠,只媚允诺丰绅殷德回京涌病。接到消息,丰绅殷德欢欣鼓舞,匆忙回京,但与公主相聚不到三个月,便撒手人寰了!当时只有36岁。

丰绅殷德,这位曾经的彬彬有礼、玉树临风的少年,被皇帝看好的年轻学者,永远地走了。公主以后的生活是多么地乏味,孤单与无聊啊!

真是可怜,笔者设身处地,为她哭了三、四回。亲爱的读者,你能换位思考一下吗?这位曾经光彩照人的公主,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遇个殷德是多么在易!失却他有怎样人心境呢?


大清发源于游牧部落,进关后效仿与遵从汉家文化与制度。有这样的规定:女子从一而终,夫君死了,自己是不能再嫁的。

公主是安分守己的人,额附丰绅殷德去世后,固伦和孝公主的后半生更加凄凉。她身边没有亲生的骨肉,只有额附侧室所生下的两个女儿,这两个庶生的女儿,本来就忌惮公主的高贵身份。

纵使,言不由衷的公主想视如己出,她俩的母亲有怎样的顾虑与教诲?公主聪明,不敢深究!为顾全大局,她有原则、有界限地亲近这两个晚辈。但这两位庶出的女孩成家后,也与公主少有来往。

曾经的万众瞩目、光彩照人的公主就成为了寡妇。后来,为了夫君的情意,她领养了一个儿子。企图为和家传宗接代、开枝散叶。

公主是善良的,公主用心良苦。但却无济于事:她没有真正的亲骨肉可以寄托情怀,又无夫家出类拔萃的人物认可。这样的境地下,她的努力谁来认可?心里的话儿向谁诉说呢?


孤苦无依的公主在万般无奈与无尽的寂寞中忧郁成疾。道光皇帝派太医频繁医治,还拜人多次来探望。但,年轻的皇帝怎么知道姑妈的病根呢?她是深明大义、勇于为正统观念献身的人。她纵有千言万语,怎么向侄子辈表达心中的苦楚呢?

父皇为她的选择的丈夫就是自己终身的唯一依靠,尊重夫家的意愿就是自己的使命,道光皇帝当然不懂很这一点。公主只有把所有的话都带到棺材里,向父亲向公公向丈夫倾诉!她要说:在和府,自己循规蹈矩、洁身自好、忠贞不渝!

活着的人,谁能懂得这份情怀呢?就算是到现在,理解公主的心境的人恐怕寥寥无几!何况,在当时的背景下:有几个人愿意主动理解清朝最大贪官儿媳的苦楚呢?最终太医也拉不住公主,道光三年,公主薨逝,终年49岁。

光绪帝率群臣前往悼念,公主的后事,都按官家礼制办理,还特意派朝廷重臣广泰在和府驻扎协理。显然,慈禧与光绪都有让固伦和孝公主生荣死哀的意思。实事求是地讲,也值得这样做!

曾经:那个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聪明伶俐、会骑马射箭的窈窕女子,乾隆皇帝曾戏说想立之为太子的大清公主,就这样香消玉殒了!结局如此孤独、终老如此凄凉,让后人怜悯与同情之意潜滋暗长!写完,我已泪流满面、伏案不起!


希望星晨58298869


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的幺女,父母爱幺儿,乾隆皇帝也十分宠爱这个最小的女儿,在和孝公主十三岁时便破格封为固伦和孝公主(这是皇后嫡出的女儿才有的殊荣)。

十六岁下嫁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这名字也是乾隆赐的,意为福禄兴旺),其实乾隆的目的是想让这个最疼爱的女儿嫁一个能让他一辈子幸福的郎君。

那么乾隆的美好愿望实现了吗?和珅死后,下嫁给和珅儿子的固伦公主结局如何?

乾隆为女儿着想当时嫁给权倾朝野的和珅家,确实能过上富足的生活,隔三差五还能进皇宫见父皇,而且乾隆在世时固伦和孝公主的日子过得也十分舒心,上有公公和珅的关怀,下有夫君的疼爱陪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幸福去得太突然了。

有书君不得不说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乾隆皇帝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这场政治联姻,终因他的驾崩,他儿子嘉庆清算和珅而受到牵连和影响。

一、公公被杀,丈夫被贬,美好生活终折翅

嘉庆四年,嘉庆皇帝在父皇驾崩后一周,便在乾隆灵柩前动手逮住了和坤,一并抄了家。

虽然固伦和孝公主尽最大努力,求皇帝哥哥嘉庆保全和家,但朕意已决,和珅被赐白绫,保以全尸,丰绅殷德降职降级,不被重用,和珅贪来的钱财尽数充实了嘉庆国库。和府一分为二,固伦和孝公主和额附居一半,皇帝的亲弟弟占了半。

从此固伦和孝公主便因和家失势生活质量急转直下。

丰绅殷德过惯了富二代生活,突然间靠山父亲处死,失去至亲的同时富贵荣华皆远去,倍感生活凄凉,逐渐颓废,开始以酒为友,麻醉自己,纵情声色,放纵自己,希望用无所作为而逃避官方对自己的陷害。

固伦和孝公主常常一个人面对孤灯垂泪,想想昔日鼓励丈夫醉心功名,一同学文习武。

闲暇时奴仆前簇后拥着,她陪丈夫一同猎场围猎,有说有笑,现在丈夫却如此颓废,夜不归府,固伦和孝公主与额附失去了往日琴瑟和谐的生活。

都说男人是女人的天。

更何况封建社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即便贵为公主,当夫家失势,丈夫被贬谪,纵情声色,不再唯公主马首是瞻,固伦和孝美好的生活被无情折翅。

二、聚少离多,独守空房,牛郎织女般生活

嘉庆虽疼妹妹,但更需权衡利弊。

当公主府长史奎福控告丰绅殷德“图谋不轨,欲害公主,国服内生女""等有违清律之事时。

虽查明只犯有国服期间妾室生下女儿,虽然顾全固伦和孝公主颜面,网开一面,可也不能不闻不问,只得下旨命丰绅殷德在家闭门思过,连天天卖醉,声色犬马的自由也剥夺了。

后来嘉庆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外派丰绅殷德到乌里雅苏台任职,明升暗降,打发打到了边远山区,从此以后固伦公主夜对月色,独守空房,思念远在边塞的丈夫。

早年生的儿子又已经夭折,心里除了凄凉,便是孤独,漫漫长夜,只有孤灯相陪,守活寡般的数着日子的过去,但只要边塞书信一来,又得替夫君的处境担忧。

而此时的过惯了少爷生活的丰绅殷德突然来到苦寒之地,身体本就难以抵抗自然界的摧残,再加上他自暴自弃,纵情声色,身体严重透支,不久便犯下严重的病症,而且每况愈下。

固伦和孝公主不忍丈夫重病缠身还在苦寒之地受苦,又进宫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嘉庆苦求,放夫君回京养病,让他们早点结束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嘉庆皇帝耐不住妹妹的苦苦哀求,心一软,便让丰绅殷德回京。

然而固伦和孝公主有心救丰绅殷德,但无力把他从死神那儿拉回来,丰绅殷德回京不到三月,便到死神那儿报到去了,死时才36岁。

两人聚少离多,但是至少还有书信的往来,还有一份希望在,还有一丝念想,然而这份牛郎织女的生活,别被现实打破,磕磕绊绊陪伴了固伦和孝公主20年的丈夫丰绅殷德永远走了,固伦和孝公主的生活更孤单了。

三、额附去世,单身一人13年,后半生凄凉令人怜。

清朝的律法,女子夫君死了,不能再嫁。额附丰绅殷德去世后,固伦和孝公主的后半生更加凄凉。

没有自己亲生的骨血,只有额附小妾生下的两个女儿,本就害怕她的身份高贵,不和她怎么亲近,成家后就更少和她来往。

于是身世显赫的固伦和孝公主在和府便成了寡妇一个,虽然后来过继了一个儿子为和家续香火,传世袭。

但对于固伦和孝公主并没有多大帮助,她既无儿女可寄托为人母之情,又无夫君可依靠,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活在和府,白天,沉思往事立残阳,可怜无尽思;入夜,薄衾孤枕,梦回人静泪双流。

孤苦无依的固伦和孝公主在寂寞中忧郁中生病,那时道光帝派太医医治,还多次拜人去探望,最终太医也拉不住固伦和孝公主,道光三年,公主去世,终年49岁。

死后光绪帝还亲自前往祭拜,而且一切按官家礼制办理,派广泰在和府协理,这也算是固伦和孝公主又一殊荣。

曾经那个爱骑马爱射箭,乾隆皇帝曾戏说想立为储君的传奇女儿,终究难逃孤独终老的凄凉结局,未能如乾隆皇帝所愿。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乾隆皇帝是极爱这个宝贝幼女十公主的,他曾经感叹过:“你要是我的儿子就好了,长大了,你来做皇帝!”

固伦和孝公主中的“固伦”是一种专有称号,在清朝,只有皇后的嫡女才可以被称为“固伦公主”,而固伦和孝公主的生母并非皇后,而是惇妃汪氏,乾隆打破惯例,足见对这个最小的女儿的心爱程度。

乾隆四十年,惇嫔生下了乾隆最小的女儿,乾隆之所以喜欢这个孩子,据说是因为她长得跟父亲很像,也正是因为这个,惇嫔得以升到妃位。

固伦和孝公主打小就有英武之气,不爱红装爱武装,算是个男装女大佬,骑马射箭打猎样样精通,乾隆非常宠爱这个老闺女。宫人犯错误挨板子,只要小公主在旁边说句好话,乾隆就会放过一马,就连她母亲惇妃也是因为犯错误(失手打死宫女)被乾隆贬为嫔,也正是看在固伦和孝公主的面子上,后来没多久又原谅了惇妃。

固伦和孝公主在十五岁时被乾隆赐婚,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与她同龄的丰绅殷德,由此可见,乾隆对和珅的宠信也是真情谊,此举对和珅也是一种保护作用,无论如何,乾隆也不会舍得让他的十公主将来受气。

嫁人的公主与丰绅殷德两口子也算恩爱,丰绅殷德对她也很敬重(不敢不敬重,老丈人势力太大),还生下过一个宝贝儿子,可惜幼子早殇,公主十分痛惜。

眼睁睁看着和珅家族要断根,公主多次规劝丰绅殷德另纳妾室,站在皇家公主的角度上来讲,这也算是给足了夫婿面子。

固伦和孝公主在和府住的时间久了,也对公公和珅的惊人家产和创富手法有所耳闻,并表达了她的担心,她跟丰绅殷德说,“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

”。事实证明,她的担心并非多余,乾隆死后,她的哥哥嘉庆就对和珅下了狠手。

在这种时候,固伦和孝公主也曾露面去求嘉庆,放过和氏父子,嘉庆帝倒是也很喜欢这个小妹子,许诺可以放过丰绅殷德,至于和珅嘛,可以给他留个全尸。

嘉庆帝的确是做到了,他没有为难丰绅殷德,但和府面积太大,嘉庆已经答应了弟弟庆郡王永璘赏赐给他,最后折中了一下,给固伦和孝公主和弟弟永璘一人划了一半。

和珅死后,丰绅殷德虽然表面上待遇没变,但内心深处明明白白,这辈子别想再混前程了,也就剩下个吃喝等死了,于是就有些放送对自己的要求,纵情于声色。但他的小辫子后来被别人捅到嘉庆那里,说他在乾隆死后的国丧期间,与妾室同房生了个女儿,嘉庆干脆就把他软禁在府内,连声色犬马的机会都不给他了。

嘉庆十一年,也不知道嘉庆帝是想起了丰绅殷德哪点坏处,决定干脆把他派到外地做官,这外地的确也够远,一竿子支到了乌里雅苏台,说是提拔,其实更像是流放,丰绅殷德的小身子骨哪里承受的来,没过几年,身子就扛不住了。

固伦和孝公主虽然和丈夫的感情退化严重,但也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死在外头,只好又去找皇帝哥哥求情,把丰绅殷德从边疆调了回来,丰绅殷德回京之后没两个月就病逝了,总算是没死在外头。死时只有三十六岁,前文说了,夫妻俩是同龄人,公主刚过三十岁,先是守了几年活寡,现在倒好,直接成了标准的寡妇。

别人可以改嫁,但按照清朝的规矩,公主是不可以改嫁的,固伦和孝公主又熬了十三年,幸亏丰绅殷德还有两个年幼的女儿(妾室所生)还可以陪伴她,她还过继了一个叫福恩的养子,承袭了丰绅殷德的轻车都尉。

道光三年,孤单的十公主以49岁的年龄走到了人生的终点。道光帝对这位姑姑的一生境遇也十分同情,曾经亲自来到她的墓前祭奠。

固伦和孝公主死后,所居住的半座和府也就都归了庆王府。咸丰年间,这座园子又转赐给了恭亲王
奕訢,从此才成了现在的“恭王府”。


历来现实


乾隆皇帝的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十公主),曾深得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两代皇帝的喜爱,甚至后来的道光皇帝也对她颇为尊敬,在她去世的时候,不但隆重安葬她,还亲自到她陵前祭奠。

然而这样一个备受宠爱的人,却一生命运多舛。本来一个生在蜜罐子里的人,为什么会过得很凄惨呢?

(固伦和孝公主剧照)

我们先来看看乾隆皇帝有多么喜爱她,我们举几个事例来讲讲。

《李朝实录》记载,乾隆皇帝晚年性情大变,易暴易怒,动不动就要杀人。但是,每次乾隆要生气的时候,大家就想办法把十公主带到他面前。那样一来,乾隆立刻就会转怒为喜。

十公主的母亲惇妃曾把一个丫环打死了。乾隆勃然大怒,要严厉处置惇妃。但是最终看在十公主的面子上,只是把她降了一级,最后又很快恢复她的爵位。

乾隆皇帝曾对十公主说,你要是皇子,我就把你立为太子。

十公主出嫁的时候,乾隆皇帝给她的嫁妆,是同类公主的十倍。

只说这几个事例,便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十公主的喜爱。

嘉庆皇帝对妹妹十公主也是非常喜爱的。虽然这个十公主只是他的异母妹妹,但是这个十公主非常聪明、活泼,同时还没有那那种作为公主的刁蛮之气,因此,嘉庆还是永琰的时候,就把她当自己的同胞妹妹那样喜爱。当他听说乾隆准备把十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的时候,气得痛哭流涕。

十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的头几年,日子还是蛮不错的。她在婆家受到和珅极大的尊重,也得到了丰绅殷德极大的喜爱。而且丰绅殷德还有些敬畏他。

丰绅殷德比十公主小一点,有点贪玩好耍。有一次他玩雪,被十公主阻止。十公主说,你也不小了,不能太贪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丰绅殷德剧照)

《啸亭续录》曾记载,十公主对丰绅殷德说:“翁受皇父厚德,毫无报称,惟贿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必遭汝累矣!”由此可见,十公主是一个十分清醒的人,知道和珅那样贪赃枉法,将来一定会倒霉。她让丰绅殷德劝劝他爹,及时收手。可是和珅不听。结果,乾隆一死,嘉庆一上台,立刻抓捕和珅。而抓捕和珅,便意味着十公主的悲惨命运也开启了。

依靠古代历史上一般的剧情,皇帝的公主(女儿或姐妹)嫁给某个大臣,当皇帝要整治这个大臣的时候,都会先把公主接回来,免得受连累。有些公主,甚至会主动跑回来,就比如吕后把吕家女儿嫁给刘邦的儿子刘友一样,当吕后想整治刘友的时候,就把吕家的女儿提前接了回来。再比如武则天要处置女婿薛家,也是先让女儿太平公主与薛绍离婚,再行动。

不过,嘉庆并没有让十公主与丰绅殷德离婚。当然了,十公主肯定也不会和丰绅殷德离婚,她不愿意在和家倒霉的时候,撒手不管。她跑去向嘉庆跪着磕头,请求嘉庆不要杀和珅。嘉庆虽然不会答应,但见十公主情深义重,最终还是赏了和珅一个全尸,让他自缢而死。同时,在十公主的求情下,嘉庆虽然把丰绅殷德的爵位给他夺了,后来又给他恢复了一些。不过很快又把他的爵位再给夺了。嘉庆看见和家人就不舒服,因此对丰绅殷德不断地揉来捏去。

在乾隆没死之前,十公主与丰绅殷德育有一子,可惜早夭了。十公主见再也生不出孩子,为了让和家有后,于是劝丰绅殷德纳几房妾。丰绅殷德哪里敢呢?后来见十公主是认真的,也才纳了几房小妾。

(和珅剧照)

和珅倒霉后,四面八方的人都在状告和珅,真所谓是“墙倒众人推”。

嘉庆八年,十公主家的长史状告丰绅殷德,说他偷偷在操演武艺,是想图谋不轨,而且对十公主也不好。还有在大丧期间与妾鬼混,居然还生了女儿。

嘉庆经过调查,发现其它不实,不过生女是事实。虽然说这个妾是十公主劝丰绅殷德纳的,但是在大丧期间,与她生女,对于十公主来说,也是极大的伤害。

而且据史料记载,在这段时间了,丰绅殷德因为备受打击,因此“饮醇酒,近妇人”,整天哀叹“功名事业俱泡影,埋骨何须墓志铭”,完全成了一个颓废的人。这样一个驸马,当然是让十公主不高兴的。不过,十公主依然又再次向嘉庆求情,让他饶过丰绅殷德。

后来,嘉庆把丰绅殷德发配到乌里雅苏台任职。丰绅殷德身体本来就被酒色淘垮了,又到边寒的地方,因此很快得病。又是十公主再向嘉庆求情,把丰绅殷德接回来。接回来没几个月,丰绅殷德就死了。

从此,十公主只能一个人生活,虽然过继了一个儿子,但也免不了晚年凄凉。后来在道光三年的时候,十公主撒手人寰,终年49岁。

(参考资料:《清史稿》《啸亭续录》《李朝实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固伦公主全称为“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乾隆皇帝将她嫁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和珅做儿媳妇,所以固伦和孝公主在和珅死后的命运就紧紧的与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联系在一起了。

那么,固伦和孝公主在和珅死后的命运与结局到底如何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公主求情留全家

嘉庆四年的正月初三,活了八十多岁的老怪物乾隆皇帝终于挂了。此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当然是嘉庆皇帝,他再也不用束手束脚的做事情,可以当上名副其实的皇帝了;愁的当然是和珅了,因为他的后台乾隆皇帝挂了,他面临的将是政敌的攻击与嘉庆皇帝的打压。

果不其然,乾隆皇帝挂了没几天,嘉庆皇帝就向和珅动手了。乾隆刚刚死了七天,也就是正月初十的时候,嘉庆在通过一系列手段之后,就将和珅给下狱了。此时的和珅已经一败涂地,面对他的将是身败名裂甚至全家抄斩。但是他有着一个很厉害的儿媳妇,她就是固伦和孝公主,乾隆皇帝的女儿,嘉庆皇帝的妹妹。在她的苦苦哀求下,嘉庆皇帝答应她只杀和珅一人,保留丰绅殷德一家人及其相关爵位。


丈夫早逝晚景凄凉

虽然因为固伦和孝公主的原因,嘉庆皇帝放过了自己的妹夫丰绅殷德,而且对他的爵位以及以前的权势并没有过分的剥夺,丰绅殷德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但是因为丰绅殷德是和珅的儿子,嘉庆皇帝对他十分的厌恶,并不怎么亲近他。有一次,嘉庆皇帝还剥夺了丰绅殷德的所有爵位,后来看到自己的妹妹太可怜,又恢复了。

丰绅殷德经过起大落,所以变得十分的消极,他看透了名利和权势,所以便沉湎于酒色之中。后来由于丰绅殷德在乾隆丧期期间行房事被告发,嘉庆皇帝为了惩罚他,就把他派到了边疆做官。丰绅殷德本来身子就弱,边疆环境恶劣,因此没过多久就挂了,只有36岁。

和珅死后,由于各种原因,固伦和孝公主本来就与丰绅殷德聚少离多,感情越来越淡薄。后来丰绅殷德英年早逝,固伦和孝公主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不能再嫁,更是开始了长期的守活寡生活,嘉庆皇帝和后来的道光皇帝也都对此无能为力。直到固伦和孝公主49岁的时候,她才在郁闷和幽怨中死去,结束了她凄凉的一生。


我的结语

乾隆本来是因为给自己的女儿找到了一个好归宿,却没有想到这完全是害了她,这大概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吧。


各位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


史话漫漫


固伦和孝公主,乾隆皇帝最疼爱的十公主,按照清朝惯例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十公主母亲为妃能够得封固伦公主,可见乾隆对这位女儿是多么喜爱。当年乾隆甚至这样对十公主说:“汝若为皇子,吾必定立汝为储君”,如此可见乾隆对这位十公主的疼爱。但是最终十公主还是成为了政治联姻的筹码,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乾隆五十四年,固伦和孝公主出嫁,当时乾隆送的嫁妆仅绫罗绸缎就达2000匹。婚后固伦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的感情生活还是合合满满的,但乾隆驾崩以后,皇十五子继位,年号嘉庆。嘉庆皇帝一登基,就朝和珅动手,固伦公主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最后向嘉庆皇帝求饶,希望能够放过自己的丈夫。

但是丰绅殷德太让固伦公主失望了。几年后,丰绅殷德被人揭发在乾隆驾崩的时候,趁着和公主分房睡的机会,宠信了一位侍女,并且生下了一个女儿,而这是真实的。嘉庆皇帝一怒之下将丰绅殷德除去所有官职,丰绅殷德病倒了,固伦公主也深受打击。

嘉庆十五年,丰绅殷德死去,当时固伦公主只有35岁,她的几个姐姐和父母亲都已经去世,只有嘉庆帝可以依靠,而且清朝祖制,丧夫的公主是不能再嫁的。就这样固伦公主的后半生极为冷清,道光三年去世,也只有49岁,道光皇帝亲临她的坟墓祭奠。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围知历史


乾隆皇帝有一个十分疼爱的女儿,她是在乾隆皇帝六十五岁时生下来的,这位小公主十分可爱,虽然她的生母在宫中地位不高,但毕竟算是老年得子,所以乾隆皇帝很疼爱她。据说这个小公主和乾隆皇帝长得很像,乾隆还说过,如果这不是一个女儿而是儿子,乾隆一定会将他立为太子,可见这个小公主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后来乾隆将她破格封为了固伦公主,还将她指婚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

丰绅殷德这个名字还是乾隆皇帝亲赐的,而且还特意将他们二人的八字合了一下,相士说固伦公主和丰绅殷德很适合婚配,所以乾隆皇帝就下旨将固伦公主指给了丰绅殷德。这对于和珅一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固伦公主在嫁给丰绅殷德后也确实度过了一段恩爱的日子,而且公主在嫁给丰绅殷德后也得到了夫家上下的关照。只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固伦公主和丰绅殷德生下的儿子夭折了,让固伦公主十分难过,后来丰绅殷德为了传宗接代就娶了好几个妾室,虽然固伦公主很不高兴,但是因为自己没有生养,所以她也不好说什么。

后来乾隆皇帝离世,和珅一家就被嘉庆皇帝彻底清查了,和珅作为巨贪犯罪证据属实,皇帝赐给他一条白绫让他自尽,随后和珅倒台,全家上下也风光不再,丰绅殷德因为娶了公主,所以嘉庆皇帝看在妹妹的面子上没有牵连他,可是丰绅殷德却因为父亲的死而顺带记恨了固伦公主,夫妻二人的关系已经不复从前。后来丰绅殷德还经常招蜂引蝶,他还被发配到边境,还是固伦公主心疼自己的丈夫,向皇帝求情才让丰绅殷德回到了京城,但是因为他在外期间生活比较波折,早已身患重病,所以回家后没过多少时日就过世了,丰绅殷德的离世对固伦公主的打击很大,丈夫离世后她只能终日独守空门。

固伦公主虽然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身份十分尊贵,但是她和丰绅殷德的这段婚姻并不能说是幸福的,给她带来的更多的是痛苦和揪心,而且她也没能给丰绅殷德生下孩子,所以在丈夫离世后生活十分孤寂,固伦公主虽然在宫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心中的哀伤始终无法消散,她在四十九岁那年也早早过世了。


历史课课代表


嫁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的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同岁,都是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丰绅殷德满语为Fengšenyinde,其意根据语言专家的意见可能就是『福禄兴旺』,而和孝公主曾经得到六世班禅奉旨赐给法名索朗班吉卓玛,意为『吉祥度母』,可以说这两个孩子的名字都寄托了父母的深切期望。

而实际上两人也都是含着金汤匙长大,待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一月二十七日公主下嫁(两人结婚)之时,其所受宠爱被放大到了极致——她的嫁妆价值号称十倍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下嫁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的乾隆帝第四女和嘉公主,达到数百万两银子,乾隆帝还特为自己这个最钟爱的幼女特批帑银300000两——一句话,唯恐女儿受了委屈……

然而,待到和珅跌倒,虽然嘉庆帝看在妹妹的份上没有株连丰绅殷德,但是嘉庆帝对所有和珅的亲人,心中不免有芥蒂,按捺不住要敲打丰绅殷德。

于是,爵位一会儿削除一会儿赏还,一会儿又被派到乌里雅苏台(位于今蒙古国的扎布汗省)办事,和孝公主不免有很多独守空床的日子,再加上丰绅殷德在36岁郁郁而终,而和孝公主活到了49岁,4年的守活寡岁月,13年的守寡岁月,心情肯定是不咋的。

和孝公主去世的时候已经是道光年间,道光帝对自己这位姑姑一生的遭际备感哀伤,于是亲临她的墓前致奠。

和孝公主算是最后风光了一把,但是,这和幸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谈古论金


“如果你是皇子,我一定立你为太子”,这句话是败家子乾隆说的,被说的对象就是这位“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乾隆最宠爱的女儿,没有之一。




后来,乾隆便把她下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嫁妆十分豪华,婚礼非常风光,一个是皇家,一个是股肱之臣,可以说是喜结良缘,亲上加亲。

婚后,固伦和孝公主并没什么“公主病”,也没有仗着乾隆的宠爱而嚣张跋扈,反而她竭心尽力事事关心丰绅殷德,让他自力更生,不要过多活在父亲的阴影下,要懂得“努力,奋斗”。而且她还发现和珅的秘密—贪污,高瞻远瞩为丰绅殷德忧心。

二人有一个儿子,可惜无缘无故夭折,并且固伦和孝公主还不育,和珅难过,夫妇二人更难过,她还劝阻丰绅殷德讨小妾,延绵子嗣,何等的胸大!



结局果然如公主所想,乾隆前脚走,和珅后脚被抄家,和家家道中落,幸好有固伦和孝公主,丰绅殷德才得以保全。

此时的丰绅殷德已不在是当年的二世祖,之后的生活更是颠沛流离,凄凄惨惨戚戚,夫妻二人也是聚少离多,最后丰绅殷德更是被贬到边疆,在固伦和孝公主向嘉庆的祈求下才准许回京养病,无奈中途逝世。

之后的生活,嘉庆对这个妹妹十分关心,又是宠爱,又是赐钱,又是赐各种东西。固伦和孝公主心里有愧,不能为丰绅殷德家留下一个儿子,替和家延绵子嗣。之后,收养了一个儿子,过继到和家。下一任皇帝道光对这个姑姑还挺照顾,最后她在道光年间去世,享年49岁。

也不知道她是幸还是不幸?从她的角度来说,我想她不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