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悍匪杜立三自称“马上皇帝”,是如何被张作霖击毙的?

薄荷味汽水


杜立三的确是一个悍匪,清政府称他为“辽西巨匪”。张作霖想杀他也并不容易,花了好大心思才把他诱入瓮中。

杜立三如何成为东北悍匪的呢?张作霖又是如何将他击毙?下文中我们一一分解:

一 子承父业,声名鹊起

杜立三12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在外闯荡。15岁那年,族叔杜宝兴将他父亲告发。父亲刚被官府砍头不久,杜宝兴便开始对这对孤儿寡母下手,准备将他母亲卖掉。

只是杜宝兴没想到年纪轻轻的杜立三是个狠人。

杜立三知悉后,连夜带人将杜宝兴和其儿子抓至今台安县黄沙坨镇处决,亲手报了杀父之仇。

从这之后,杜立三正式在道上打出了名堂,继续走起父亲的老路。1900年,杜立三已经是个要小弟有小弟,要地盘有地盘的绿林豪强。

在他烧杀抢掠的同时,也会做一些行侠仗义的济民好事,因此被人冠上好汉的称号。之后在跟沙俄的对决中,使他彻底扬名当世。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随着杜立三的势力逐步壮大,注定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比如地主、乡绅、官府。正因如此,有人对他暗暗磨起了屠刀。

二 第一次诱杀失败

这个磨刀人就是东北总督许世昌。

他下定了决心要剿灭杜立三,并且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张作霖。

当时的张作霖还没有成为东北王,刚刚被招抚不久,他也正需要一份功劳来得到政府的封赏跟信任,便欣然领命。

只是他没有采取强攻。因为张作霖是个聪明人,如果选择硬碰硬,纵然打败了杜立三,自己的部队必然损失惨重。

诚然,对张作霖而言,杜立三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一再商议后,决定诱杀。

张作霖先是派人过去祝贺,谎称奉天总督府要招安杜立三,并许以高官,请他速来新民筹备晋升事宜。

杜立三行走江湖多年,经验丰富,对潜在的危险有着敏锐的嗅觉,直接拒绝了张作霖。

三 打感情牌 成功得手

张作霖第一次诱杀计划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没有气馁,很快又想出了一个主意:打感情牌。

这一次张作霖没有直接去找杜立三,而是找到了杜立三的同宗叔父杜泮林。跟着便是一顿花言巧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洗脑。

他告诉杜泮林,自己都是为了杜立三着想,几次替他在奉天政府那边说好话,才给他求来了官位,只为拉他上正道。可杜老弟误会了我,一再推辞,实在是冤枉。

我作为哥哥自然不会跟他计较,这次请您老人家过来就是帮立三想想办法。他不肯信我,可是继续在道上混下去,实在不是长久之事。

稀里哗啦说了一大堆,让杜泮林感动万分,庆幸自己的侄子找了个好兄弟,跟着便给杜立三写了一封信,让他速来招安。

四 杜立三赴宴,鸿门宴杀机四伏

杜立三收到叔叔的信后,不得不去,但他对张作霖还是半信半疑。于是赴宴之前,做了两个救急准备:

1通知附近匪帮和留守的亲近匪众二百多人,准备发生意外时,随时驰援。

2由青麻坎到新民二百里途中,安置四个哨所,每所有十名骑匪,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快马传报。

准备就绪后,杜立三亲自挑选了十三个身手矫健的土匪作为护卫,一同去新民府会见张作霖。

尽管杜立三做了充足的准备,但从他启程的那一刻,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朝着鬼门关进发。因为志在必得的张作霖,为了这次鸿门宴做了更充足的准备,就等他入网来。

宴会刚开始时,一切都是风平浪静,寒暄的寒暄,问候的问候,根本没有杜立三想象中剑拔弩张的气氛,他也逐渐放松了警惕,把随行的护卫也打发走了。

宴会结束后,杜立三准备打道回府。或许还还在想今天的准备都多虑了,谁知刚出门口,迎面冲过来几个大汉,将他按到在地。

手起刀落,杜立三人头落地,一代悍匪殒命在此。

他的准备并没有多虑,只是到他临死的那刻,他的那些精心准备都没有用上。

远水难解近火。

Ad说

杜立三栽在了张作霖身上,并不是输在他的外部实力上。而是他的心机跟谨慎,和张作霖相比终是差了一筹。

所以他最终还是赴了鸿门宴,最终还是将自己的随时护卫支开了,最终还是被张作霖拿了脑袋去请赏。


Ad哥哥


杜立三在奉天横行霸道的时候,张作霖还排不上号,甚至还曾被这个土匪头子追着打。不过,江湖上都说不打不相识,杜立三和张作霖打了一场糊涂仗,随后还拜了把兄弟。只可惜,已经“洗白”的张作霖,最终还是奉命剿了杜立三。

悍匪遇上保险队,张作霖一败涂地,在大地主的调停下,和杜立三拜了把子。

年轻时的张作霖,娶了个好老婆,在岳父的支持下拉起了支队伍,建立了“保险队”。起初,作为队长的张作霖,手底下有二十多人,负责保护附近七八个村子,而地方上则负责筹措这支队伍的开销。

在乱世中,张作霖的这支保险队,也算是比较厚道的了。与那些胡匪和散兵游勇相比,张作霖“不吃窝边草”,也确实维护了周边百姓的安全。时间久了,张作霖的声名也就日渐传开了。

当时,辽中地区有一伙悍匪,其头目就是杜立三。杜立三(1880-1907),原名国清,乳名小立子。杜家是闯关东时来到辽中县于家房镇的,可惜做起了“祖传”的胡子。

杜立三的势力很大,结果有一次派人到张作霖管辖的地方抢劫,被张作霖的保险队给收拾了。就这样,杜立三带着队伍来寻仇。起初,杜立三和张作霖在辽阳相遇,随后开战,可惜张作霖的保险队不是杜立三的对手,只好狼狈逃窜。

张作霖逃到镇安县时,躲到了一个大财主家。这户人家,就是汤玉麟的本家叔叔,在当地挺有声望,大家都称其为“汤二爷”。结果,在汤二爷的调停下,杜立三和张作霖冰释前嫌,两人还拜了把子。

张作霖加入官军后,接到了一个命令:剿灭巨匪杜立三。

领导过一段时间保险队后,张作霖被政府给收编了。1903年,张作霖的队伍和当地的巡捕合并,成立了新民府巡警中营游击马队,这支队伍后来又扩编,由张作霖出任管带。

张作霖加入官军,成了清朝的军官,自然也就受清政府的差遣了。而随着杜立三的横行霸道,清廷也决定对其进行围剿,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张作霖身上。为此,盛京将军衙门给张作霖下达了一份命令:

“查辽西巨匪杜立三四处骚扰,日益猖獗,近且掠及官吏,灾及洋人。巨匪不除,后患无穷。署命游击马队三营管带张作霖率马、步队往剿之,不得贻误。”

经过反复斟酌,张作霖决定给杜立三上演一桩“鸿门宴”,并编造了盛京将军招抚杜立三的谎言,企图在新民县宴请杜立三,并乘机将其擒获。

编造两次谎言,终将杜立三诓入死局,完成了剿匪任务。

张作霖深知,杜立三不仅枪法精准,而且兵强马壮,自己的队伍虽然也不断壮大,可终究还是难以同其硬碰。所以,张作霖还是决定智取。

由于当时盛京将军经常对一些地方武装进行招抚,所以张作霖就诓骗杜立三,说他领导的队伍,已经被招抚,而且杜立三本人也被委以重任。

不过,杜立三也不是个笨蛋,他自知自己作恶多端,也了解张作霖绝非是个善茬,所以最终还是没有理会。一计不成,另行一计,张作霖又想到了杜立三的同族叔叔杜泮林。

杜泮林是个老实人,但在当地挺有威望,深受杜立三尊敬。值得一提的是,张作霖还曾认杜泮林做义父。为了诓骗杜立三,张作霖跑去杜泮林那里,拿出了伪造的招抚文书,令杜老爷子十分高兴。

杜泮林得知侄子被招抚,做了清朝的官员,十分高兴,也修书一封,请他来新民。就这样,杜立三还是被张作霖诓入了死局。

由于新民是张作霖的地方,尽管杜立三十分谨慎,让几百人在城外埋伏,自己还带着几个亲信进城,可终究还是让早有准备的张作霖给擒获了。杜立三被擒后,经过审判,随即枪决。据说,直至杜立三上刑场,还是骂声不绝。


史海烂柯人


张作霖有东北王之称,而杜立三则有土匪王之称,子承父业,最终也成为一代悍匪,但是却不偏不倚的撞上了张作霖,中等身材的他,却有着不一样的忠肝义胆,只不过生错了时代,注定只能成为一界枭雄,从12岁开始闯荡天涯,命里就不带怕的,正是由于父亲的死亡,也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

家族悲剧的发生,让忍无可忍的杜立三,终究是对自己的叔叔下了手

其实他叔叔之所以这么招人忌恨,不仅仅是因为告发了自己的父亲,而且毫无羞耻之心的他居然对杜立三的母亲也有了觊觎之心,打算转手将其卖掉,换一笔银子花,如此无耻之举,才导致了杜立三最终忍无可忍的爆发。

当年正月十三,杜立三为了报复自己的叔叔,于是就率领自己的同伙,直接将叔叔和他的儿子给绑了起来,最终也算是顺利报了杀父之仇,也正是基于此一举成名,而且由于他本来的江湖义气,更加招人喜欢,但是要想加入杜立三的团队,也是有一个极其严格的要求,那就是当杜立三试枪的活把子,头顶鸡蛋,站在几十米距离开外,只要足够的不怕死就可以录用,但其实杜立三的枪法也绝非百发百中。

随着势力范围的逐渐膨胀,杜立三也开始在自己的家乡,开辟了自己的一片领地

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保卫周边居民的安危,但是同样居民也要付给他们保护费,是这对于土匪世家的杜立三而言,也算是手到擒来,毕竟老爸就是干这个的,但是他贪婪的内心,对当地百姓一再压迫,税收甚至达到了居民无法承受的地步,但是好在没有丧了良心,最终还是办了点好事儿的,成功治理了一条多年来无人问津的辽河河道,随之也获得了几十公里的沃野良田。

尽管杜立三越来越不招人喜欢,但是他时时刻刻都忘不了行侠仗义,有一次在路上看到地痞流氓欺负卖艺的女子与叔叔二人,此时侠肝义胆爆发的他,看到深受重伤的卖艺女子,上去就是给地痞流氓一段教训,当然故事并未结束,好心的他将这位女子和她的叔叔接回家养伤,伤势养好之后,还自费花钱送他们回家。

对于杜立三而言,其实是好坏参半的,尽管他有土匪的一面,但也不愧为一个有血性,有家国情怀的汉子

当时我国与沙俄有领土纠纷,事发地正是辽东半岛,但在当时洋人却动了杜立三的利益,这下可好,土匪遇上洋人,最终留下了“包打洋人”的故事,尽管沙俄的军队想要将杜立三歼灭,但是杜立三却与他们打起了游击战,硬生生把沙俄军队人给打怕了。

正是由于此前教训洋人的故事,才让杜立三再一次成名,但是这一切,其实也有日本人从中作梗的缘故,毕竟当时关于领土的纠纷,主要矛盾还是日本与沙俄之间,吃了亏的日本自然不肯善罢甘休,所以就利用了杜立三,为他提供枪支弹药,后续杜立三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贪心也越来越大,毕竟还是土匪出身,所以周边的乡绅百姓都不得不为之惧怕。

后来这才有了张作霖,诱杀杜立三一说,张作霖一看就是聪明人

他知道现在的杜立三今非昔比,枪法其中无名,而且有日本人暗中撑腰,明刀明枪干不过,所以就决定暗中使坏,后来张作霖也是受东北总督徐世昌的命令,才决定除掉杜立三,后续也好邀功请赏赐。

假借和杜立三拜把子的名义,成功取得了杜立三的信任,顺便拿上当官为幌子,随即就让杜立三放松了警惕,但是杜立三也不肯上钩,还是觉得其中有诈,暂时就搁置了张作霖的请求,好在不死心的张作霖又撬动了杜立三同宗的叔父,好说歹说最终劝杜立三及时改邪归正。

1907年6月6号当天,张作霖设下层层埋伏,等待杜立三前来,而杜立三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同样也设下层层保障,就是为了出了意外,能够全身而退

但是还是张作霖技高一筹,不仅大摆鸿门宴,而且一步步诱敌深入,最终借着商量招安事宜的由头,成功将杜立三骗到了后院中,宴席结束,酒醉正酣,此时放松了警惕的杜立三,随即就被几个彪形大汉按倒,其中一人一刀结束了杜立三的性命。


历史红尘


张作霖号称“东北王”,但有人认为,如果杜立三没死,那么“东北王”的称号,就轮不到张作霖了。

(杜立三剧照)

那么,杜立三是谁,他究竟有多厉害,又是怎么死掉的呢?

杜立三出生在1880年。尽管他的年纪,比起同时期的绿林人物要小,但他的出道时间,却比大部分人都要早得多。杜立三的父亲杜宝增本身就是一名土匪,杜立三子承父业,在12岁的年纪,就开始了绿林生涯。

在他16岁那年,杜宝增遭到族叔杜宝兴出卖,被官府抓去砍了头。杜宝兴一不做二不休,他甚至还打算把杜立三的母亲也抓去卖掉。

杜立三知道真相后,当即伙同数十人,把族叔杜宝兴和他的儿子抓起来处死。年纪轻轻便得报杀父大仇,杜立三很快就在绿林中有了一定的名气。

杜立三行事狠辣,这是当时人们对他的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比如,当有人想要入伙时,杜立三总是会让他们头顶鸡蛋,站到几十米开外去。他会淡定地站在远处开枪射蛋,以此观察测试者的一举一动。

一般来说,只要测试者不流露出畏惧的情绪,杜立三就会让他入伙。但前提是,这个人还得活着。通常每十个人里,杜立三会因为失手而打死一两个人。而他这样的枪法,实际上已经非常厉害了。

20岁那年,杜立三圈定了台安县和辽中县一大批地区为根据地,并开始向当地的百姓收取“保护费”。杜立三规定,每10亩地,每年需要交2块大洋。这税率,甚至比清政府的还要高。杜立三还在河边设卡,要求辽河的过往船只,每船每趟必须交5块大洋。

(徐世昌剧照)

尽管杜立三非常贪婪,但仍有一部分老百姓将他称作“好汉”。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当时的辽河常常洪水泛滥,百姓受灾严重,而清政府又不管。杜立三下令拿钱出来维修河道,并将其中一条支流截断。这一举动,不仅解决了水灾问题,同时还让截流后的区域,成了一片低洼的沃土。这些事至今在当地的县志中仍有记载。

其二,杜立三有一个外号,叫做“包打洋人”。当时沙俄不停向东北南部扩张,杜立三的利益遭到了严重的侵害。为了击退俄国人,杜立三多次带队突袭俄军营地,迫使沙俄不停地向后撤退。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中,杜立三也曾配合日军,多次向沙俄军队进攻。杜立三因为抗击侵略者,被当时的百姓们冠以了“英雄好汉”的名头。

有人认为,杜立三打击沙俄,主要是利益原因。其民族气节的成分,其实是很少的,他不配被称作好汉。但不管怎么说,杜立三确实是多次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成功保卫了国土。至于真实动机,那便是见仁见智了。

1907年,杜立三的势力越来越大,东北总督徐世昌开始感到不安。为了除掉心腹大患,徐世昌决定让张作霖前去剿灭杜立三。

(张作霖剧照)

考虑到杜立三势力强大,张作霖决定避免硬碰硬,用计将杜立三除掉。

张作霖先派人向杜立三贺喜,佯称奉天总督派人来向他招安,他请杜立三火速来新民会见招安委员。杜立三在和家人商量后,觉得前往新民的风险太大,很可能是张作霖的圈套,随即回绝了张作霖。

张作霖见计划失败,又把杜立三的叔父杜泮林请了出来。他对杜泮林说:“我和立三是朋友,怎么可能加害他?前几天,徐总督带了一师的人马来了奉天,说是要剿灭立三。我多次上禀,请求徐总督暂缓,让我疏通疏通,这才暂时压了下来。现在我请您来,就是要替立三想想办法。”

杜泮林听完之后非常感动,当即写信给杜立三,让他赶紧到新民来,商谈招安事宜。杜立三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还是决定前往新民。为了自身的安全,杜立三做了多项周密的布置。但可惜的是,在听说杜立三要来后,张作霖也进行了严密的布置。而他的布置,却让杜立三插翅难飞。

杜立三抵达新民后,张作霖只带了两个护卫,与杜立三共进午餐。到了晚上,张作霖正式摆宴,要与杜立三洽谈招安之事。杜立三见张作霖热情,便也只带了两个护卫前往。结果在晚宴结束后,杜立三刚走出门口,就被几个大汉按在地上,当场就被杀死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清代末年局势混乱,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不少人上山为匪。东北亦不例外。自从清末日俄战争在东北大地开打之后,东北的土匪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东北的土匪不是为日本做事,就是为俄罗斯做事。其中就有后来著名的悍匪,自称“马上皇帝”的杜立三。

杜立三其人

杜立三子承父业,自从12岁就为土匪开始了闯荡江湖。16岁那年的杜立三的父亲被杜立三的族叔杜宝兴设计杀害,并还要将杜立三的母亲卖掉。

杜立三立刻纠集自己的伙伴将族叔和其儿子抓住后杀死,自此杜立三扬名立万,在东北土匪中算是立了山门。自此之后杜立三以“压地面”等行为搜去百姓的保护费,或者在辽河上收取船只的保护费,用来发展自己的势力。

连日抗俄

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日本的利益需求没得到满足。与此同时俄罗斯大肆发展自己在东北的势力,以期独占东北的利益,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免损坏了杜立三的利益。

于是杜立三开始袭击小股俄罗斯的军队,多次成功后俄军对其恨其入骨。日本得到消息后支援给杜立三枪械、子弹,后来在日俄战争中配合日军袭扰俄军补给线等,并由此发展壮大。

张作霖的鸿门宴

杜立三在势力在日日战争后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地主、豪绅甚至官府的安全,时任东北总督的徐世昌决定杀掉杜立三。徐世昌经过考虑后准备派刚被招安的张作霖完成任务。

张作霖,此时为了迎合徐世昌,消灭竞争对手,求得自己的发展,决定遵守命令杀掉杜立三。

但杜立三多年为匪,武力强大,硬打硬杀即为不智。于是张作霖放出风去,说官府有意诏安杜立三,并授予比张作霖本人还高的官职,并说动杜立三的叔父作保,将杜立三诱出老巢。

1906年6月6日,张作霖与杜立三在新民府会晤,商讨招安的事宜,谁知张作霖早已派张景惠率领骑兵包围了杜立三的老巢,还有其他的骑兵马队封锁了道路。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杜立三被张作霖的手下用刀杀死,一代巨匪就此丧命。


一史千金


杜立三是清朝末年盘踞在辽河下游一股势力庞大的土匪头目,因势力范围位于辽宁西部,被清政府称为“辽西巨匪”。杜立三与张作霖都是土匪出身,两人还曾经结拜为兄弟。不同之处在于,张作霖为了洗白上岸,接受了清廷招安,被任命为新民马队管带。

替父报仇声名鹊起

1880年(光绪六年),杜立三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其父杜宝增和几个弟弟杜宝兴、杜宝善、杜宝旺拉帮结伙,称霸乡里,是当地有名的土匪。杜宝兴为了升官发财,不惜出卖兄弟向官府告密,导致杜宝增被官府捕杀。此后不久,杜宝兴又动起了卖掉寡嫂的念头,当时只有16岁的杜立三从母亲口中获悉详情,召集一批少年同伴把叔父杜宝兴抓住并当场处决,报了杀父之仇。

此后,杜立三声名鹊起,附近很多人前来投奔他。对于前来入伙之人,杜立三用“开枪试胆”的招术来甄别良莠。凡是前来入伙之人,必须头顶鸡蛋,杜立三在几十米开外开枪射蛋,凡是站得稳,不胆怯,不怕死的一律录用。一些心理素质不过关或者一时失手的人都成了杜立三的枪下之鬼,但他枪法之精准在当时已经算是凤毛麟角。

马上皇帝包打洋人

很快,杜立三的队伍发展到数千人的规模,成为纵横辽河一带的巨匪。他经常骑着一匹名叫“青燕子”的宝马,驰骋在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自称“马上皇帝”,俨然有与光绪皇帝分庭抗礼的架势。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沙俄趁机派出17万人的军队,以镇压东北义和团为名,大举入侵东北地区,意图吞并东北三省。《辛丑条约》签订后,沙俄被迫于1902年签署退兵协议,然而实际上却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姑意挑衅制造战端。这就与同样觊觎东北的日本发生冲突,从而爆发了著名的日俄战争。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为了抗击沙俄,用武器装备笼络杜立三。老毛子在东北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在势力扩张中涉及到了杜立三的根据地。为此杜立三接受了日本人的资助,采用游击战术袭击沙俄军队,多次歼灭小股俄军。沙俄军队曾多次围捕杜立三,可他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每次都让俄军无功而返,反倒处处落入预先设下的陷阱之中。

有一次,沙俄军队在台安县境内张荒地大桥附近驻扎。这里是杜立三的势力范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杜立三立即组织人马发起进攻,先后打死俄军三十多人,打伤上百人,把沙俄军队逼回辽阳,这场战斗替杜立三赢得了“包打洋人”的称号。

以毒攻毒遭到诱杀

杜立三的势力越来越大,甚至威胁到士绅及官府的安全。1907年,东北改省制,任命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上任后决定剿灭“辽西巨匪”杜立三。徐世昌采用“以毒攻毒”的策略,把这个艰难又棘手的任务交给了受抚不久的张作霖。

张作霖认为除掉杜立三既可以消灭威胁自己的一大势力,又是一个邀功请赏,飞黄腾达的好机会,于是召来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几位拜把子兄弟一起谋划。他们一致认为杜立三枪法精准,势力又大,如带兵直接征剿,恐难以奏效,于是决定诱杀。

张作霖以结义兄弟的名义送信给杜立三,称朝廷派人前来招抚,给的官位比自己还高,请他速来新民拜见特使,商议受抚事宜。杜立三对于无事献殷勤的张作霖不太信任,认为前往新民风险太大,极有可能是张作霖设的圈套,因此没有答应这场邀请。一计不成便生二计,张作霖见杜立三不信任自己,于是请来黑山秀才杜泮林。杜泮林是杜立三的同宗叔父,也是张作霖的义父。张作霖非常诚恳的对杜泮林说:“我和立三既是绿林朋友也是结义兄弟,现在我归附官府,有了一条出路。但贫贱之交不可忘,想劝立三也洗手不干了,凭他的才干和力量何愁不青云直上,可他却认准了,要一条路走到黑,我劝了几次都不听。”

见杜泮林已经相信了这套说辞,张作霖又趁热打铁的说道:“前些天徐总督调来一支兵勇,要去剿灭立三的人马,我一听很着急,多次禀报徐总督,请他暂缓用兵,好让我先疏通疏通。我让部下摆了几桌酒席,请立三前来叙一叙,可惜他误会了,还说了好些闲话。现在立三的处境不好,我也不计较这些了。这次请您老人家来,就是替立三想想办法。”杜泮林听完以后大受感动,认为张作霖很讲义气,为了侄儿的前途考虑,决定亲自去请侄儿到新民来受抚。杜立三对叔父很信任,所讲得也颇有道理,于是决定前往受抚。为了稳妥起见,他精选了13名身手矫健的土匪作为随身护卫,一同来会张作霖。同时从老巢到新民的途中,安置了四个哨所,每所有十名骑匪,如有风吹草动,立即快马传报。张作霖也没闲着,派张景惠带骑兵五百人绕道八角台暂住,等杜立三动身后,准备进剿匪巢;派张作相带领一队骑兵埋伏在路上,防止杜立三回窜并消灭有可能通风报信的骑哨。

张作霖派人在新民府郊外迎接杜立三一行,并安置在招待处。不多时,张作霖前来拜会,随身只带了两名护卫。双方寒暄过后,张作霖招呼上酒菜,席间频频举杯,恭贺杜立三此番受抚一帆风顺,光耀门楣。散席后,张作霖请杜立三到新民府大院面见特使,筹商受抚事宜。杜立三见张作霖只带了两名护卫,为了面子上好看,便也只带两名护卫,把其它人都留在了招待处。杜立三和张作霖来到新民府大院,张作霖已在后院摆了一场鸿门宴。宴席结束后,兴高采烈的杜立三刚踏出门口,就被从门后突然冲出的几名大汉按倒,其中一名大汉手起刀落,将杜立三当场杀死,“辽西巨匪”就此殒命。不久,张作霖因剿灭杜立三有功升任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此后逐渐成为称霸东三省十余年之久的“东北王”。


历史茶坊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清末民国初年,东北地区秩序混乱,各地纷纷出现自立山头马匪,纵观近代中国,马匪

最为盛行的当属东北。杜立三,出身天津,正逢闯关东,便随着家人来到了东北,其实

杜立三的父亲本就是土匪一名,杜立三长大成人之后,继承了父亲的“家业”,成为了

又一名悍匪。

杜立三占山为王,其势力确实不小,比之当时的张作霖可是不逞多让,当时沙俄打算在

东北地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恰好与杜立三产生了冲突,杜立三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带

人跟沙俄打了不少次仗。

徐世昌被任命为东北三省总督,新官上任,便想杀了杜立三,于是让刚被招安的张作霖

去做这个事,以匪治匪,张作霖知道这个事不好办,但是为求上进,想讨好徐世昌,便

接下了任务。

张作霖与杜立三是拜过把子的江湖兄弟,知道杜立三的强悍,以张作霖手中的兵力,若

要硬拼是打不下来的。

张作霖先以把兄弟的交情派人问候杜立三,并告诉杜立三要升官了。朝廷赏识杜立三的

才能,要招安他。让杜立三赶紧到自己这里来,朝中的大官要对他进行正式任命可是

杜立三觉得风险太大没去。

张作霖又找到了杜立三的族叔杜泮林。杜泮林在当地很有威望,很受杜立三敬重。此

外,张作霖也拜杜泮林做了义父,于是张作霖先诓骗杜泮林,让杜泮林相信朝廷确实要招安杜立三,并让他写信劝说杜立三。

这次杜立三来了,可是一到便被张作霖抓起来杀了。

因为张作霖耍了个阴招,先把他骗了过来,然后在自己的地盘上,去对他下手,轻而易

举就把他拿下了。其实这一仗,并不是什么很值得吹嘘的,毕竟张作霖是用谈合作的方

式,把人先骗了过来,再在自己的地盘上下手,所以最后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他击毙了。


江水趣谈


张作霖和杜立三早就有过节,曾经杜立三的手下人到张作霖的地盘上敲诈勒索,被张作霖的手下给打跑了。杜立三咽不下这口气,就带着自己的全部人马,去找张作霖算账,那时张作霖的势力比不上杜立三,因此被打的很惨,只得逃亡,杜立三仍不肯罢休,一直追击到了十七户屯。在那里有个人称“汤二爷”的地主,与杜、张二人都有点交情。在他的说和下,杜立三与张作霖才尽释前嫌,还结拜了并且二人都拜汤二爷为义父。可以山终究容不下二虎,这二人可都想做东北王,翻脸是迟早的事。

张作霖接到铲除杜立三的命令后,立刻就找来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等人商量计策,因为杜立三的势力太大,不能跟他硬碰硬,只能智取,于是张作霖摆下鸿门宴准备诱杀杜立三。张作霖先是派人向杜立三道贺,说清政府想要招安他,而且许诺他高官厚禄,请杜立三到新民接受招安。杜立三也不傻,怀疑这是张作霖设下的诡计,便拒绝了。

张作霖见此计行不通,心中又生一计,将杜立三的叔叔杜泮林请到了新民,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一番。张作霖用自己花言巧语让杜泮林相信了政府是真的要招安杜立三,于是杜泮林就给杜立三写了封信,劝说杜立三来新民接受招安。

杜立三接到叔叔的信后,就觉得招安的事可能是真的,于是他便决定到新民走一趟。当然他临走前也做出了周密的安排,而且挑选了十好几个功夫较好的弟兄一起随他去见张作霖。张作霖得知杜立三要来新民立马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杜立三到达新民的招待处后,张作霖只来了两个随从来拜访他,请他到新民政府商谈招安的相关事宜。杜立三也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兄弟都带上,于是也只带了两个。到了新民府衙后,张作霖摆下好酒好菜招待杜立三,一个劲的给杜立三灌酒,把杜立三给灌醉了,吃饱喝足后,杜立三就打算回去休息了,哪知刚走到门口,就被人一刀给刺死了。

威名赫赫的杜立三就这样轻易的被杀,死时还不到三十岁,假如杜立三没有这么早死亡的话,张作霖估计就成不了东北王了,可惜杜立三没有张作霖的智谋,就注定了死亡。


谈历史儿


有道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在中国的湘西和东北,那都是土匪辈出之地。

在清朝末年时期,因为日俄的介入,东北地区秩序混乱,各地纷纷出现自立山头马匪,比较出名的有张作霖,座山雕,还有辽西巨匪杜立三。

这杜立三出自土匪世家,他的父亲就是有名的土匪,杜立三自小跟随父亲闯荡江湖。但后来因为族叔的出卖,他的父亲被官府砍了头,这位族叔还准备把杜立三的母亲给卖掉,结果杜立三直接率领同伙,将这位族叔满门诛杀,由此杜立三在绿林中也名声大振。这一年,杜立三16岁。

此后,杜立三越做越大,麾下汇集了近千人的部队。据说,杜立三曾规定,凡意欲入伙者,都要经过杜立三的开枪试胆。被试者头顶鸡蛋一个,杜立三站在几十米开外,开枪射蛋,站得稳、不胆怯、不怕死者一律录用。

在这种考核之下,杜立三麾下的小弟,那个个都是不怕死且能征善战之辈,因此也让他的实力在东北众多马匪之中排名前列,再加上杜立三不仅骑术精湛,而且枪法了得,因此自诩为“马上皇帝”。



在杜立三最鼎盛时,他先后占据今辽宁台安县黄沙坨镇和辽中县朱家房镇一带,并强迫百姓每十亩地征收两块银元,比清政府税还重,而清政府对此却也无可奈何,因而它又被人被清称之为“辽西巨匪”。

后来,沙俄势力涉足辽西,与杜立三的利益发生冲突,于是杜立三便开始带人频繁骚扰俄军,在几次对战之中,杜立三先后打死三十多沙俄兵,打伤上百人,迫使沙俄军队退回辽阳。

后来,日俄战争中,杜立三还曾配合日军,攻打沙俄军队,骚扰沙俄的后方补给线,为日本的最后胜利出力。 因此,沙俄兵十分惧怕杜立三,他们之间常以“出门遇上杜立三”来诅咒对方,杜立三本日还由此获得了一个“包打洋人”的绰称。

再后来,杜立三势力越来越大,不仅欺压平民百姓,还威胁到地主、豪绅和官府的安全。

于是在公元1907年,徐世昌被任命为东北三省总督。新官上任,势必要做出点成绩来,他自然就瞄上了杜立三。不过,徐世昌也知道杜立三是一块硬骨头,所以他权衡再三,决定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派刚被招安不久的张作霖前去剿灭杜立三。



张作霖接到命令后,认为除掉杜立三可以向徐世昌邀功请赏,所以便欣然接下这个任务。随后,张作霖把结义兄弟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找来,一起谋划,他们均认为杜立三枪法好,势力又大,如带兵直接前往征剿,恐怕有失,最后一致决定诱杀。

张作霖先以把兄弟的交情派人问候杜立三,并告诉杜立三:天降喜讯,杜三哥你要升官了。总而言之,奉天总督赏识你的才能,决定招安你,给你的官位比我还高,所以你现在赶快过来,朝中的大官正急着接见你,对你进行正式任命。机不可失,速来,速来!

但是,杜立三同他母亲和弟弟商量后,都认为此去风险太大,凶多吉少,很可能是张作霖设的圈套,因而没有答应张作霖的邀请。

张作霖见杜立三不来,便又生一计,张作霖又找到了杜立三的族叔杜泮林。这杜泮林是杜立三的族叔,在当地有威望,很受杜立三敬重。张作霖先用花言巧语将杜泮林接到新民府,重情相托,并引见徐世昌派来的委员,证明确是招安。

接着,张作霖又告诉杜泮林,如果此番杜立三不接受招安,朝廷将要派重兵围剿,到时你们都要跟着受灾受难。最后,为表示自己的诚意,张作霖还拜杜泮林做了义父,表示自己和杜立三情同兄弟,决计不会害他。

在张作霖的威逼利诱之下,杜泮林遂慨然挥笔写了一封信给杜立三:“游侠非终身之事,梁山岂久居之区;一经招安,不仅出人头地,亦且耀祖荣家”。杜立三叔叔亲笔信,感到讲得有道理,替他想的也很周到,于是他在与母亲商量后,决定前往接受招安。



不过为安全起见,杜立三也是做足了准备工作,他先是通知附近匪帮和留守的亲近匪众二百多人,让他们高度戒备,随时驰援;接着他又在由青麻坎到新民的这二百里途中,安置四个哨所,每所有十名骑匪,如有风吹草动,立即快马传报。最后,他自己精选十三名身手不错的土匪作为贴身护卫,一同赴新民府来会张作霖。

然而,杜立三却并不知道,张作霖的准备工作更加充分,在杜立三动身之前,张作霖就密令张景惠带骑兵五百人到杜立三的老巢附近,只能杜立三离开后,就直接对杜立三的老巢进行清剿,以防止消息走漏后外匪增援。

同时,张作霖还另遣一部分骑兵分散在这二百里途中,目的就是消灭杜立三设置的这四个哨所,并防止杜立三回窜。最后,张作霖在新民府街上的兴和店为杜立三设招待处,店内伏下便衣队伍。新民府后大院做为会谈场所,已布好伏兵,专等杜立三入网。

等到杜立三来到张作霖特意给他安排的招待处后,张作霖便招呼上酒席,与杜立三共进午餐。张作霖频频举杯,庆贺杜立三此次进省一帆风顺,升官耀祖。宴后,张作霖同杜立三到新民府大院共商招安事宜,杜立三见张作霖只带两名警卫,便也只带两名保镖,其余人都留在了招待处。

然而,等到杜立三刚走新民府大院内,就被突然从外面冲来的几个大汉按倒,其中一名大汉手起刀落,将杜立三杀死。他的两名保镖也很快被杀死,至于留在招待处的十一人也被早已埋伏好的便衣队伍给杀死。这就是张作霖诱杀杜立三的经过,此时正是1907年6月6日。

最后提一点,杜立三被张作霖诱杀后,其部下吴三胜收集杜立三残部,918事变后成立了“抗日救国军”,后被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收编,吴成为第三十八路司令,后来对日作战多有战绩,但最后受诱降被杀。


我是赵帅锅


在清朝统治末期,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土匪势力,其中以冯德麟、杜立三、张作霖三人最为知名。冯德麟和张作霖是拜把子兄弟,杜立三和张作霖也有不错的交情。


由于清朝军力有限,为了解决东北地区的匪患,清朝采用了“以匪剿匪”的方式,招安了势力强大的张作霖和冯德麟,并且借助张作霖的力量剿灭了悍匪杜立三。


杜立三和张作霖是两种不同的土匪,张作霖曾经在清朝军队中服过役,退伍回乡后组织了保险队。保险队是一种靠收取大户保护费为生的土匪,危害性比较的小,张作霖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被清朝招安的大土匪。


杜立三属于打家劫舍的悍匪,在杜立三落草之前,杜立三的父亲就是一名土匪。后来杜立三的父亲被族弟告发,被官府逮捕后斩首示众,杜立三杀死了仇人全家,落草成为了一名土匪。

杜立三的枪法精准,性格凶狠好斗,在土匪中很有名气,张作霖受到招安之前,同杜立三有过一段时间的交情。日俄战争爆发后,杜立三帮助日本人攻打俄国人,被不明真相的百姓传颂为“包打洋人”。


由于杜立三经常打家劫舍,在当地收取巨额的保护费,当地官府曾经多次围剿杜立三。然而杜立三的手下都是由悍匪组成,官府军队根本不是杜立三的对手。在日俄战争结束后,清朝将杜立三列为“一号通缉犯”,称他是“辽西巨匪”。

徐世昌担任东三省总督后,下定决心要消灭杜立三匪帮。狡猾的徐世昌想到了“以匪剿匪”的方式,将剿灭杜立三的任务交给了张作霖。张作霖接受招安后,一直想要找机会立下功劳,以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


在徐世昌下达剿灭杜立三的任务后,张作霖立刻给杜立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作霖劝告杜立三投降清朝,并且许诺了高官厚禄。杜立三知道土匪不是长久之计,看着张作霖和冯德麟都被招安,杜立三也想要混个一官半职当当。于是杜立三当场就答应了张作霖,并且约定好时间去张作霖的地盘上谈判招安的具体事项。

杜立三认为自己的实力强大,投降清朝肯定能够获得比张作霖更高的官职。然而清朝并没有招安杜立三的打算,张作霖提出的招安,只是诱杀杜立三的计谋。为了防止出现变故,杜立三在谈判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杜立三在张作霖驻地到匪帮之间布置了多个哨所,以便于在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统治匪帮中的大队人马前来驰援。同时杜立三还带了十三个深受高强的保镖,一旦发生意外也能掩护自己撤退。

在见到张作霖后,杜立三看到张作霖只有两个贴身保镖,就让自己手下的大部分保镖留在招待所,只带了两个亲信和张作霖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张作霖的手下忽然动手,将杜立三擒拿后杀死。在杜立三和张作霖谈判的同时,张作霖的手下已经偷袭了杜立三的老巢和杜立三设立在各处的哨卡,“辽西巨匪”杜立三就这样丢掉了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