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的水果卖不掉,市民却吃不起水果,这其中有哪些原因?

虞诗l毕


现在水果价格一路上涨,给消费者造成的感觉是,果农的水果“卖不掉”,市场消费者却“吃不起”,其实这个现象,长期以来就存在,其根本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信息不对称。按照正常情况来看,果农生产的水果进入市场后,价格应该回落到的一定的价位才对,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点击关注【乡村关中】,共同学习更多“三农”资讯。

其实,我们注意到,如果真正出现果农水果卖不掉,那市场供货体系就出现问题,应该是市场货源走俏,价格再度上涨,造成市民吃不起水果。但现实情况是,因为消费市场一直很旺,才造成水果价格上涨。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某种水果消费者都不买,那么不管它投放市场的量有多少,也卖不出高价。就这个问题,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除去客观原因,这当然还有现实的原因,我们对此分析如下:

第一,供需两端信息不对对称。

果农作为水果的主要生产者,他们根本无法预测未来果子的价格,再说,果树种植后,需要两三年后才能挂果,等幼树长成挂果树后,水果价格忽高忽低,或者一直处于低位,即使这样的价位,也卖不出去,说明消费市场不受欢迎,果商用最低的价格收购,投放市场也带不来利润,他们当然不会跑冤枉路;而作为市民的消费主体来说,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水果,果农怎么能知道呢?从总体来说,出现这样的市场状况,是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第二,果商为了谋求利益两边“施法”。

作为果农生产的水果,他们很少直接把水果投放市场,而是直接从果树上卖给了收购商,这些收购商看到果子成熟后,大致稳定了果子价格,他们为了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就一直待定收购,但作为果农来说,果子熟了,如果不卖,遇到阴雨天气,那损失就更加大了,即使价格跌入低谷,也要出售。卖总比不卖好,拿到钱总比没拿钱好;而作为市场消费主体的市民,他们当然希望价格低,但是果商投放市场的数量一般稳定,不可能出现大面积收购,大面积投放市场,而造成果农无法卖出,市民吃不起的现象。

第三,现在各项费用不断增加。

作为果农管理果树,现在投资成本越来越大,化肥农药机耕费,疏花疏果套袋,修剪采收运转等各项费用不断增中;而果商所使用包装费,雇工费,运输费,摊位费,差旅费冷库存放费等等,这些费用也是很大的;水果再次进入市场的摊位费,搬运费,装卸费等等,这些费用也不少……这些中间环间产生的费用,都要摊入到果品中。这样一来一往,你看果农能卖多少钱,而市场需要多少钱购买?这些中间流通环节产生的费用,可以说大于果子的价格,因此,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第四,流通环节的利润使然。

水果从果园到冷库,到投放市场,中间经历了无数环节,这些环节产生的费用很大,这只是其次,还有在这些环节中,果商的利润价格,超市的利润价格,还有小商贩的利润价格,这些都要从中获取利润。没有利润,谁来操作呢?但最后,都要把这些费用嫁接到消费者身上,从而出现了市民买不起水果的现象。

第五,果农卖水果往往都是低价卖出。

果农在果园的果子成熟后,而没有果商前来收购,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那真是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宁,寝食难安。作务过果树的朋友都知道,果子成熟后,如果不及时采摘,就会自动掉落,掉落后就没有价值了。而且秋天天气情况难以预测,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那损失更惨重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不管哪个果农,见到有客商收购,都纷纷出售,大价格问题上没有大的问题,都愿意卖给果商。

总之,果农水果卖不掉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也并不是卖不掉,而是卖不上好价钱,而市民吃不起不水果,也并不是真吃不起,而是水果价格太贵,面对这样的问题,根本上就是中间供应方面出了问题,这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解决中间商问题,只能靠市场调节了,其他办法好像也不大好使。

乡村关中


中间商与农户都有问题,一个是想卖上好价钱,一个是想把利润放到最大化,我的外婆是在四都,那里以橘子出名,那里的人,靠橘子卫生,那漫山遍野,全部都是橘子树,秋天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那满山果子,以及辛苦采摘的景象。

橘子采摘完后,那就是包装之类的问题了,有人农户的家里,有好几万斤的橘子,所以在打包上都会雇人,而一个雇人的成本,肯定是打在橘子的价格上了,还有,有些采摘也是雇人的哦,我们这边一天大概是80元到100元这样子吧。

接下来就是等商户上门采购了,采购的话,他肯定是要对半赚的,为什么有些街边的水果那么便宜,有些是农户自己开车出来卖的。

至于到最后水果卖不掉的,多半是认为收购的价格不合理,所以没有舍得卖掉,我外婆家也出现这种情况,刚开始不舍得卖,再中间没人来收购,到最后,剥皮去卖,价格也比原来的少一半多,最后倒掉,听说我舅舅家,今年就2万多斤的橘子,最后全部倒倒掉。


情癫七七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一个农产品销售的怪圈,始终没有办法破解。

导致这种原因主要是市场供销售信息不对称,且中间运输成本太贵等问题形成的,使得农民没有办法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实现有效销售,而运输成本太高又让中间经销商利润降低,进货减少,导致市场供不应求。

我农村老家弟弟今年柑桔丰收,采摘了2万元冰糖柑和2万元椪柑,2万斤冰糖柑春节之前卖掉了,价格只有每公斤1.8元,而我所在的市内市场价格却高达线公斤6元;现在还有2万元椪柑没有卖掉,放在家里,今年气温较低,如果气温高的话可能早就坏了很多了。最近几天我到家里,看到还没有卖掉,心里为弟弟着急,但没有办法,帮不上忙。椪柑已经开始烂了不少,如果到了3月份气温回升了,可能就会有一大半烂掉。

也有外地客商来收购,但他们出的价格只有每公斤6角或8角,我弟弟嫌价格低不肯卖。现在的椪柑特别甜,且果大,农民不仅卖难,而城里居民卖也难。我所在市里市场的椪柑价格每公斤达到了4元或6元,而农民则只能卖每公斤6角或8角,实在让人心痛。


开伟观察


我记得那天我去买草莓没问多少钱一斤,就拿了8个草莓花了我11块钱,可能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这还不算什么,可我是学生,生活费限制了我对想吃草莓的想法。

其实这样的现象很多见的,刚才我说的只是一个缩影。商贩从农户那里收购的价格确实不高,但是一旦它们的各个成本加起来那就很高了,因为每一层都要利润而且各个领域的包括包装成本,人工成本,冷藏的成本,最厉害的就是一个运输的成本,而且在运输的过程中又有水果的坏掉。这又是要增加了成本的投入,等等的这一系列的成本最终会导致在果农那里便宜的水果,但却在城市里面吃不起的现象!


Geek28053


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流通环节不畅!

就跟下水道塞住了一样,水流不畅!

是谁堵的?

果商,商场!

果商和商场就是果农与最终消费者市民之间的中间人!

果农的水果卖不掉,那是因为果商的收购价太低,果农情愿水果烂掉也不卖,卖了会亏本。亏本的生意谁也不会做!而果商卖给商场,肯定也不会亏本卖,我必须要有利润才会卖给商场。商场再卖给最终消费者,同样也不会亏本卖,价格必须高过我的买入价,我也必须有足够的利润才会卖给最终消费者。这样层层加价,再加上运输过程中的费用,以及其它方面的费用也要算进去,如此一来,价格肯定是居高不下!

假设一斤苹果从果农手里收来是5毛钱,果商卖给商场就得加上运输费,人工费从及损耗,算起来得3块多一斤,商场卖出去还要加价,卖给最终消费者大概是4~5块一斤。1斤苹果从果农到果商,再从果商到最终消费者,价格涨了大概十倍!

十倍!

这个涨幅是很惊人的!

若是砍掉果商和商场这两个中间环节,由果农直接卖给消费者,那价格致少要降一大半!

但现实中又不大可能。要果农自己去卖,一个原因是没那时间,忙不开。另一个原因是,要果农自己去城里卖,就得租房子开商店,那租金和其它费用算下来,果农承受不起。要在城里做流动商贩,城管首先就不会答应,此路不通!

第二个原因,信息不对称!

果农平时不注意各种信息,只顾着种水果,结果水果产量太大,导致价格跌落,果商无法提升收购价格,大量水果就卖不出去。而城里人就只能买高价水果,因为果农的水果进不了城,“物以稀为贵”,水果的价格肯定只升不降,要吃到便宜水果很难!


踏浪寻欢


我分析的原因不知到大家认不认可?那就是房价上涨造成的。

1,上个星期六,我回乡下老家干农活,途经我乡凤翔村时,金黄的枇杷挂满枝头,却无人采摘。我驻车观望,恰巧嫁到该村的堂姑姑在枇杷林里采摘枇杷。我问姑姑为啥熟透了的枇杷无人来摘?这么多挂在树上就烂了。姑姑告诉我,没人来回收的。起先来了几个老板,出的价格太低了。现在每家只是挑点大的,口感好的,摘一点回家吃吃,其它的就不打算要了。

2,不要啦?我表示惊讶。姑姑说,摘来干什么呀?摘下来又卖不掉,人工费都不够。我同姑姑说,县城的黄枇杷都要七八块一斤呢,白枇杷已经是十五块一斤了,贵的很!我们都不舍得买来吃。

3,回去的路上,我就纳闷了。这么多枇杷,挂在树上没人要,滞销了。城里的枇杷,却又贵得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呢?我就拿这一季的枇杷来说说。

一,果农的枇杷为什么卖不掉?

1,就拿姑姑村的枇杷为例来说说。枇杷在我县本身就是数量很大的果种。按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产大于求的。现在已经是买方市场了,质量好的品种,价高不愁卖,大量的常规品种却很难出手。

2,我们县城边上的屏湖村是个专业的枇杷种植大村,家家户户种植枇杷。他们能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来更换品种。现在他们种植了一个叫“宁海白”的新品种枇杷,已经盛产三年。客商听闻纷纷跑去收购了,价格是普通黄枇杷的两倍之多,根本不愁卖。

3,我姑姑村子的枇杷果农,不思改进,守着那几个老品种不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按照市场要求更换特、新的品种,而且种植管理十分粗放,不精细。许多枇杷树都已经“返古”了。不懂科学种植,种出的枇杷质量会很差。他们村的这些果农,在销售上看不清市场形势,不懂得互利互惠,认死理开始要高价,没有按照市场形势做到顺价销售。当回收老板,看到无利可图时,都选择放弃离开,果农的枇杷就这样烂在了树上。


二,那么市民又为什么吃不起枇杷呢?

1,黄枇杷七八元一斤,白枇杷十五元一斤,有的甚至是二十元一斤。有的大人只是为了解解小孩的馋,买几个吃吃。就那么十几个东西,就要十几块钱,都快要划到一元一个了。市民觉得,本来是如此低贱的水果,如今却身价高贵。价格太高了,真是吃不起啊。

2,果农种植出枇杷,卖给回收老板,这是最基础的第一个环节。接下来回收老板,会对拉回城里的枇杷进行分拣,剔除孬货。接着包裹、装箱、搬运,再到仓库存放,各个环节都需要人工,都需要费用,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损耗。然后,再批发给水果店、超市、水果摊贩。这些来拉水果的商人又要搬运拉回去,还是要存放,费用不小啊!回收老板要利润,二道贩子要利润,超市、水果店要利润,小摊小贩要利润,反正七七八八各个环节加起来,枇杷的价格就这样飞涨上去了。


3,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房价的升高,房租的增长造成的,这是一块最大的费用。为什么流动的小摊小贩卖的枇杷就比店铺里的要便宜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租金,没有税收,没有管理费等开支。据我了解,一斤白枇杷从果农手里收来五元一斤,最后到超市开卖,已经涨到二十元一斤了。这其中的十五元钱,就要强加在消费者头上。所以说市民总是说水果太贵,吃不起。

4,我们知道,枇杷的保质期很短。如果一旦运输距离比较长的话,到达批发市场,枇杷已经不新鲜了,损耗会很大,就会很难卖出去。我通过观察发现,市场上一些很新鲜的水果,大多数都是掐着时间,在完全成熟时,提前一两天就采摘下来了。其实这样的枇杷口感不一定好。不然的话就是用了药物保鲜技术,这样又存在了食品安全问题。


5,所以,在运费、保鲜费、损耗费、店面费等等各种费用的促使下,城里的枇杷价格普遍都很高,除非是那些不新鲜的,或者是有瑕疵的,价格稍许会低一些。

6,姑姑村里的枇杷卖不出去,是因为回收老板的价格打压。我听姑姑说,那些老板只出到一元一斤的价格。一个人一天用剪刀剪好一百斤枇杷,已经十分困难。还不如出门打工挣钱还能得个一百五十块呢。

水果中间商的参与也是城市水果价格变高的主要原因。由于他们的利欲熏心,打压着果农,瞎加价,抬高了城市水果的价格。

这能完全怪他们吗?不能!望尘莫及的房价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胡凸凸


别说现在确实很多这样的现象,果农的果实卖不掉,市民却吃不起水果。就好比拿我们经常吃的桃子来说,我们那边的桃子在超市里普遍的三四块钱一斤,在那些好的颜值高的桃子都七八块钱一斤。就算是最差的桃子都要两块多钱。但是一旦到桃农那里去,基本上都是五六毛钱,就算最好的桃子也就一块。虽然这样但还是卖不出去,有的就干脆烂在地里。


其实这样的现象很多见的,刚才我说的只是大众视野里的一个很普遍的一个缩影。商贩从农户那里收购的价格确实不高,但是一旦它们的各个成本加起来那就很高了,因为每一层都要利润而且各个领域的包括包装成本,人工成本,冷藏的成本,最厉害的就是一个运输的成本,而且在运输的过程中又有水果的坏掉。这又是要增加了成本的投入,等等的这一系列的成本最终会导致在果农那里便宜的水果,但却在城市里面吃不起的现象!

那就有的人要说了,你可以用电商啊,现在电商那么发达,什么淘宝京直接买到那里多好啊,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还是运输的成本,现在一公斤的快递费都是六元以上,就算我们进的水果价格很低,但这样一加上去也是很高的,再说淘宝这上面也是要赚钱的,也要利润。

那怎么解决这样的情况呢,建议果农首先要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价格意识不要在坐地等价。最后还是希望通过现在强大的网络营销推广,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力量整合果农手上的资源,然后再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交流让水果的价格大众化透明化,从而让果农的水果卖出去,我们这些消费者也能收到优惠,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归心所愿


我的家乡位于中原省份某地级市,也有许多老乡承包土地种植果树,然后自己到集市上去售卖,收益甚微。当然,我本人现在也在城市里生活,也经常在商超里看到价格令人咂舌的水果,所以对“果农水果卖不掉,人们抱怨水果吃不起”这种现象深有感触。 我觉得原因有以下方面:

首先,果农种植方式过于分散,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

我的家乡甚至全国来看,许多果农都是自己承包一片土地就开始种植水果。虽然很多情况下收成并不错,但是他们缺少销路,一般只能通过零售消化库存,连商超都进不去。那么为什么商超、批发商不愿意要他们的果子呢?因为量太少。商超或者批发商采购水果时,需要考虑自己的成本,包括人员、运输等各项费用。试想一下,如果你十亩地的果子,连一辆大车都装不满,商超和批发上会到这里来收货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每家每户手里的果子太少,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商超和批发商能不能收他们的货要看运气,这就增加了果农出货的风险,也就变相的加大了果农滞销的可能性。

其次,果农的果子没有标准化生产,无形增加了采购成本

果农以个体种植为主,很少有规模化的生产,生产出来的果子自然也就没能够进行标准化分级。而批发商和大型的商超,喜欢的是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其次,在大型的种植基地附近,通常会有配套的服务,比如便利的交通,比如包装厂、运输队等,方便采购商快速地将果子运出去。这些优势,都是个体种植户不能够相比的。

最后,水果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而果农对市场反应迟钝

我们都知道,果农在种植水果的时候,通常会有“跟风”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盲目性”。大家都是看到别人种植某种水果挣到钱了,才跟着种的,缺乏计划性与预见性。导致的结果就是,来年水果量大,市场上供大于求,自然地价格就低了,继而大家都赚不到钱。而在有些年份,水果减产,价格会卖的高一些,但是产量比较少,所以大家也很难挣到钱,同时城市里的消费者也会感觉到水果价格高。

成立合作社,增强话语权

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好方法呢?

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一个地区的果农能够成立合作社。这样的话,既方便信息交流,提高水果的产量,避免同质化竞争;又可以联合起来增强自己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市场上供需最大程度地接近平衡,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也不至于觉得水果价格过分的高。


瓜果江湖


果农的水果卖不掉,市民却吃不起水果,这其中有哪些原因?

你发现了吗?

到底是我们太穷了,还是物价太高?

开始发现蔬菜价格上涨,现在连水果都吃不起了,我在想以后还能吃起什么!

枇杷20元/斤、山竹25元/斤、车厘子50元/斤……在一家超市,一颗车厘子的价格竟然和一个鸡蛋相差无几,这情景能想到吗?

有网友表示:荔枝现在很贵,樱桃都不敢问,吃菠菜吧

听网友这样说,有网友表示不服,提出解决建议:那些支持人口增长的人来为大家拿点水果钱。

终于有网友按耐不住说出大实话:今年的蔬菜和水果都很贵

不仅社会人觉得贵,就连无忧无虑的的大学生也开始吐槽:在校学生也表示水果确实很贵,香蕉是最便宜的4块一斤。平时路过水果店看看就走了

网友看了水果的价格,纷纷晒出自己的经历——

网友1:昨天买了5个苹果25块钱,肉疼

网友2:苹果也吃不起了,伤心

网友3:苹果9/10/12一斤。。。我都目瞪狗呆

网友3:批发价格6.5每公斤,我们这边一斤八块!

网友4:我以为是学校里的水果贵……结果是都贵,那我就好受多了……

网友5:昨天买了两个小小的白玉瓜,6块一斤,两个35块钱,称了之后有点心疼,又不好意思放回去。

网友6:多数水果价格很高,消费不起,收入不高是根源

网友7:年份越来越不好,要么重干旱,要么暴雨,要么暴晒,空气污染严重,四季变化无常,这三四年开始,啥都不好种,病虫害严重,干旱水淹不均匀,所以农产品价格上升

网友8:因为房价涨不动了,所以物价要涨,跟上房价

网友9:如果你是果农和菜农你就知道贵不费了,农民是最可怜的。

网友10:昨天刚在超市秒的甜瓜,10块钱3斤,很甜 。要知道我们这里随便一个水果摊位的甜瓜都5,6块一斤,感觉自己占了好大的便宜

网友11:萝卜黄瓜西红柿红薯胡萝卜都可以生吃

网友12:我都是回婆家才买水果,平时从不买,买不起

网友13:今年确实很奇怪,工资没涨,工厂现在快停工了,饭都快吃不上了,房价就不说了反正也买不起,然而物价节节高升,谁能解释一下怎么回事?

网友14:确实吃不起了,我现在只能买黄瓜,西红柿当水果吃

网友15:我就想说:水果那么贵,但是果农为什么这么穷!

看完那么多网友的评论,才知道整个大家都一样啊,自己并不孤单!

最后调侃一句:水果是啥东东?能吃吗?


雪林君


果农的水果卖不掉,而人们却抱怨水果吃不起,这中间的问题出在哪里?我想就出在下面的两个关键问题上:

一,信息不对称:卖家找不到买家,买家找不到卖家,或者中间经过很多环节才找到,每一个环节都要有钱赚,到买家嘴上就吃不起了。所以要建一个信息对称的平台,可以快速准确识别的平台。现在有的果农只管种,不会在网上主动销售。要建立自己果农协会互通信息。

二,流通不顺畅:现在水果流通环节不顺畅,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种水果的偏僻山区。道路还是土路,土路坑坑洼洼,不是柏油路。要人工担到大路上在装车,水果运费增加了。到卖家嘴上就吃不起了。有的果农附近没有快递寄送点,要到百十里的城市去寄,现在寄快递,水果包装成本很高,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只要有果农自己的发布信息平台,建立自己的果农组织,流通环节打通顺畅了,水果的价格就会降下来,果农就赚到钱,大家都吃得起水果了。果农要主动销售,这两年陕西果农就做的很好。陕西省果农利用社交平台,网站平台,电商平台,自媒体平台大量销售猕猴桃,冬枣,苹果,石榴等水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