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五帝本紀- 講述你不曾知道的黃帝

大部分人讀《史記》,上來就是五帝本紀。這也是很多人看不下去的原因。所以讀歷史,不能先讀本紀,應該先讀列傳,各種列傳讀完了,在回頭讀本紀才能讀懂。因為本紀寫的相當於流水賬。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他一生下來,就很有靈性,在襁褓中就會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以後見聞廣博,對事物看得透徹。

一出生與眾不同,寫成功者的一貫手法。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徵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譯文:軒轅時代,神農氏的統治逐漸衰弱,諸侯之間互相侵伐,禍害百姓,而神農氏無力征討。於是軒轅就動用武力去討伐那些不守紀律,不來朝拜神農氏的人,因而諸侯都對他表示臣服與追隨。而蚩尤最兇暴,沒有人能夠制服他。炎帝也好欺凌他人,因此諸侯們都擁護軒轅。於是軒轅修行德業,整頓軍旅,研究四時節氣變化,種植五穀,安撫民眾,丈量四方的土地,訓練熊、羆(pí,皮)、貔(pí,皮)貅(xiū,休)、軀(chū,初)、虎等猛獸,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戰,先後打了三仗,才征服炎帝,如願得勝。蚩尤發動叛亂,不聽從黃帝之命。於是黃帝徵調諸侯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終於擒獲並殺死了他。這樣,諸侯都尊奉軒轅做天子,取代了神農氏,這就是黃帝。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就前去征討,平定一個地方之後就離去,一路上劈山開道,從來沒有在哪兒安寧地居住過。

這段讀完,如果熟悉三國,你就會覺得黃帝就是曹操,歷史都是不斷演變的。當時天下是神農氏的,但他弱了控制不住局面了。軒轅氏就起兵了,你不來朝拜神農氏,我就對你不客氣。最後他把神農氏廢了,自己成了皇帝。跟三國如出一轍。

這就需要腦補了,當神農氏弱的時候,為什麼神農氏無法控制下面諸侯,黃帝卻能打一遍?原因是啥?

揭曉答案:最大的原因就是,神農氏之所以丟失政權就是因為黃帝做大了。他能打炎帝,打蚩尤,說明他比他們能量都大。方向說明神農氏丟失的權力就是被他搞走了。他在內部線架空神農氏。別的諸侯不來朝拜他就去打人家,說明炎帝、蚩尤都不在皇帝身邊,而黃帝就在神農氏身邊,神農氏已被架空。

接著再來談,炎帝、蚩尤為何不來朝拜?引用三國裡的一句話“實為漢相名為漢賊”。神農氏都被架空了,我去給你送禮麼?不可能,所以就不去。不去,那就征伐你。藉助神農的名聲把所有人收拾完。之後,神農氏也就沒存在必要了。為何翻臉這麼快?曹操都有這道德壓力。其實黃帝還不如曹操呢,曹操最終沒把漢獻帝廢了,是他兒子廢的。但皇帝“。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黃帝成了帝王,他征討別人理由還存在麼?這不是打自己臉麼?

但問題來了,為何黃帝沒被黑名聲比曹操好?

第一,那時候沒文字,沒史官。成王敗寇他把那些失敗的人都咔嚓了。少得可憐的檔案一消除,歷史全憑自己編,口頭傳播。也沒人指責他,後人怎麼討論他?只能憑想象。

第二,後面人繼承他的權力,黑的話就沒合法性了。

第三,都是他的兒子,誰會黑自己的老爹?所以他就是光明偉大。

那麼,當年曹操為何不能廢漢獻帝?不是因為他說過的話,而是因為當時沒統一天下。如果當時把漢獻帝廢了,他的合法性就沒了。但如果把蜀吳滅了,就沒異議聲音了,也沒任何人能黑他了,一代雄主。但曹丕為何能這麼幹?

因為,他如果不繼位,他政治威望不足以控制整個局面。他也沒歷史包裹,不上位就沒合法性,沒威望。

《史記》五帝本紀- 講述你不曾知道的黃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