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五帝本纪- 讲述你不曾知道的黄帝

大部分人读《史记》,上来就是五帝本纪。这也是很多人看不下去的原因。所以读历史,不能先读本纪,应该先读列传,各种列传读完了,在回头读本纪才能读懂。因为本纪写的相当于流水账。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透彻。

一出生与众不同,写成功者的一贯手法。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译文:轩辕时代,神农氏的统治逐渐衰弱,诸侯之间互相侵伐,祸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就动用武力去讨伐那些不守纪律,不来朝拜神农氏的人,因而诸侯都对他表示臣服与追随。而蚩尤最凶暴,没有人能够制服他。炎帝也好欺凌他人,因此诸侯们都拥护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pí,皮)、貔(pí,皮)貅(xiū,休)、躯(chū,初)、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三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这段读完,如果熟悉三国,你就会觉得黄帝就是曹操,历史都是不断演变的。当时天下是神农氏的,但他弱了控制不住局面了。轩辕氏就起兵了,你不来朝拜神农氏,我就对你不客气。最后他把神农氏废了,自己成了皇帝。跟三国如出一辙。

这就需要脑补了,当神农氏弱的时候,为什么神农氏无法控制下面诸侯,黄帝却能打一遍?原因是啥?

揭晓答案:最大的原因就是,神农氏之所以丢失政权就是因为黄帝做大了。他能打炎帝,打蚩尤,说明他比他们能量都大。方向说明神农氏丢失的权力就是被他搞走了。他在内部线架空神农氏。别的诸侯不来朝拜他就去打人家,说明炎帝、蚩尤都不在皇帝身边,而黄帝就在神农氏身边,神农氏已被架空。

接着再来谈,炎帝、蚩尤为何不来朝拜?引用三国里的一句话“实为汉相名为汉贼”。神农氏都被架空了,我去给你送礼么?不可能,所以就不去。不去,那就征伐你。借助神农的名声把所有人收拾完。之后,神农氏也就没存在必要了。为何翻脸这么快?曹操都有这道德压力。其实黄帝还不如曹操呢,曹操最终没把汉献帝废了,是他儿子废的。但皇帝“。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黄帝成了帝王,他征讨别人理由还存在么?这不是打自己脸么?

但问题来了,为何黄帝没被黑名声比曹操好?

第一,那时候没文字,没史官。成王败寇他把那些失败的人都咔嚓了。少得可怜的档案一消除,历史全凭自己编,口头传播。也没人指责他,后人怎么讨论他?只能凭想象。

第二,后面人继承他的权力,黑的话就没合法性了。

第三,都是他的儿子,谁会黑自己的老爹?所以他就是光明伟大。

那么,当年曹操为何不能废汉献帝?不是因为他说过的话,而是因为当时没统一天下。如果当时把汉献帝废了,他的合法性就没了。但如果把蜀吴灭了,就没异议声音了,也没任何人能黑他了,一代雄主。但曹丕为何能这么干?

因为,他如果不继位,他政治威望不足以控制整个局面。他也没历史包裹,不上位就没合法性,没威望。

《史记》五帝本纪- 讲述你不曾知道的黄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