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的祖先是谁?

半岛深度


青岛这个地方以及整个胶东地区,在唐朝以前属于渤辽国,渤海也因此而得名。渤辽国的范围包括胶东地区,滨州一带,天津以及大连辽宁地区,后称契丹和辽国,统治范围也有所改变。明朝永乐年间,山东下了一场红雪,饮用水源被破坏,导致了一场瘟疫,大部分人在这场瘟疫中丧生。有一路过至此的先生,将大蒜捣烂,投入已变为红水的泉中,此水便可饮用,众人得知纷纷效仿,因而,部分原居民得以存活。为增加人口,朝廷从云南、河南等地大批迁入人口,即墨、青岛地区有相当一批是从河南安阳来的,比较可靠的人员用于戍边,他们刁惯的口头语也是安阳来。青岛在清朝以前的确属于即墨的一些荒山秃岭,除了戍边的,基本上没人居住,偶尔有些流浪逃难人员,搭了一些窝棚在此居住。清朝末年德国人占领青岛,建立了港口,开展了国际贸易活动,山东西部的淄博、济南等地的商人大批来青岛经商,这样青岛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繁华的贸易城市。因此,青岛人的祖先,有明朝迁徙过来的戍边人员,有流浪至此的逃难人员,有经商到此的山东西部商人。


072700山鹰


现在说起青岛,也有几千年历史可谈,毕竟青岛在历史上曾是即墨辖区,但归根结底这是即墨历史,不是“青岛”历史。而即墨人的祖源和如今的青岛人也并非一脉。

青岛是一座移民城市,“建城”不过一百来年,设市之前,青岛就是几个前海小渔村组成,主要分布于团岛-太平山-浮山前沿线,即便是这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在德占期之前加起来也不过千户而已,这其中还包括很多是清末时期的迁移人口。

1900年之后,青岛的商业逐步繁荣,以中山路为核心的德占区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商贾和移民,人口密集度快速上升。从青岛直辖(当时叫院辖市)开始,城市地位和基础设施配置快速提升,人口发展进入井喷期,北向如今的四方、李沧也开始出现大量人口聚集区。这些近一百年来的移民及其后人,是如今青岛市区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大概有户籍人口的9成还多。

由于元末明初山东一带战乱纷争,导致人口规模急剧减少,兵马易至之处,人烟所剩无几。此后山东的较早期居民多来自“洪洞大槐树”,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之说,即青等地也是如此。但是千万别因此认为祖先就是山西人。

洪洞大槐树是那次全国人口大迁移的“报到处”。由于当时战火遍地,唯独山西歌舞升平,所以四面八方的大量移民迁址于此,导致山西人口急剧上升,而战乱之地人口急剧减少。为了疏散人口到其他地区,以保证繁衍生息,所以把这些外来人口以及部分山西人聚集在此,进行统一安排和疏散。所以“洪洞大槐树”只是一个报到处,是当时几乎每个移民都“签到”过的地方,然而在此签到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甘陕、有中原、有江南、有八闽……具体这些人来自哪里,去向哪里,已无具体史料可查。只是因为很多人的族谱之源只能追溯到这里,所以就把这里当成了祖源。

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大槐树下的人们因为难舍故乡(另一说为“报道”依据),就在小拇脚指甲上用刀割一道,以牢记故乡情(另一说为“迁移证明”)。于是华夏大地之上普遍认为小母脚趾是两瓣的,祖先就来自洪洞大槐树……包括青岛在内的整个山东,也都有以小母脚趾论祖源的说法。


城市发展报告


青岛人的祖先是那一支先民呢?有书籍记载:青岛人的祖先是东夷人。

在“五帝”时期,东南西北四方生活的氏族分别有“东夷”、“南蛮”、“北狄”、“西戎”。其中生活在东方的东夷人高大强健,勇猛善战,尤其善于射箭。图腾时每个氏族都有的。东夷族以鸟为图腾,崇拜太阳,崇尚英雄精神。神话中的射落九日的英雄后羿,就出自于东夷人氏族,他以“有穷”为国号,领导部落走向强盛,并被尊为东夷之神。东夷人随着发展繁衍,衍生出许多原始部落,统称“九夷”,青岛地界的远古居民属于“九夷”中的莱夷。

这些都是有考古资料证明的。2007年上半年,山东大学考古系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在墨市金口镇北阡村后一处麦地里,发掘出了5500—7000年前东夷人的历史文化。北阡遗址出土了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各种文物。那时的青岛人的生活用品是陶器、石器和骨器,还有用于装饰打扮的贝壳。当时新闻媒体还做了报道。

有趣的是,北阡遗址出土了一个巨大的海蛎子(牡蛎)壳。掩埋几千年后,不但可以辨认,而且形状保存完整,其体型惊人。当时记者还亲眼见过。对比现在青岛人餐桌上的海蛎子看来,尽管原始东夷人的生活条件上可能有方方面面的不如意,至少对于吃货而言,他们当时吃的海鲜还是很过瘾的,只是不知道当时是如何烹制。

虽然咱现在也能享受海蛎子名吃“粉丝带子”,但是原始人的美食,肯定比咱在饭店吃的更新鲜。祖先嘛,总有很多方面比咱现在优越!


半岛都市报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界定“青岛人”的范围和标准。也就是说,什么人才算青岛人?是建埠前还是建埠后,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是民国前还是原土著?包括不包括郊县郊区?含不含新市民?

所以说,这是个伪命题,不值一答。

当然,如果按官方口径,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琴岛牧风


青岛以前就是即墨的一个小渔村,藉藉无名。不过地理位置十分厉害,港口条件好,只是满清并不重视海洋,后来被德国人看上了,打了个基础,走向现代化城市之路。后来又被日本人占领。青岛作为一个小渔村居民并不多,发展到现在几百万人口,肯定靠的是移民,而不是生育。所以哪里人都有。很杂很乱。比如周边很多县市都有移民进去的,都是近百年的事,和深圳还不一样。你再要追究一下青岛过百年的历史。那就看看即墨区的历史行了。因为他一直在即墨管辖之内。即墨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和齐国首都临淄齐名的富庶之地,当然那时的即墨城在现在青岛平度市,再追远点,就是即墨区金口镇那些考古发现了,能推到5000年到7000多年前。再远点我只能告诉你都是猿人进化来的(达尔文进化论不被推翻情况下)你还觉得不够远,,也不排除外星人移民后代。


军宇钢板


青岛是一八九八年三月开埠,以前是莱州府即墨县之下的一个渔村,一开始的所谓部分原住民应该是从即墨,胶州那片迁过去的,明初战乱,永乐帝调民戍边,很多从云南过来的,这个不少家族族谱都有记载,也有从山西来的,大部分家族都有族谱,记载的比较清楚。至于现在很多青岛人都是现代搬过来的,还有解放军驻扎的,来了十几年,尤其第二代说话变成青岛味儿,出去自然也说自己是青岛人,跟新北京人是一个理儿,社会在发展,城市需要扩张就需要外来人口来注入力量!


局气满满


首先,山东为丘陵之地,并不适合平原地区的住民居住,既然丘陵,就有海拔落差,结合历史,西元纪年之前应该是从大西南,巴蜀之南地区几经波折来到此地,形成原住民,其次,封建历史上几次重大的瘟疫,灾荒,战乱,使得黄淮以北的地区居民变成难民,向东逃难,形成比较大的难民潮,背井离乡,并和胶县(胶州旧称)当地居民长期杂居,形成现在青岛人的杂居雏形,再次,民国末期的闯关东,和20多年前的东北人回移山东,使得胶辽半岛的人口构成趋于同质化,导致现在青岛市区的东北人占比非常高,几乎全是东北人


昨夜狂花824


看到这个问题的回答,忍禁不住闲着蛋疼不请自答:

青岛人祖先是谁?应该说这个问题问者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试问:北京人祖先是谁?上海人祖先是谁?广州人祖先又是谁?

目前在所有城市中居留的祖先是谁你能确定吗?

可别告诉我广州小黑兄弟的祖先是包拯,而包拯的祖先是墨翟(虽然包拯面黑且身具墨家精神;

也别告诉我刘翔、姚明的祖先是上海;

更别告诉我居留在北京的政治家们祖先是燕国……

有人说青岛人祖先是东夷之莱夷;有人说青岛人祖先是即墨;也有人说青岛人祖先是山西洪垌大槐树(也就是苏三起解的地方);更有人说青岛人祖是来自云南…………可谓众说纷纷

那青岛人祖先到底是那?本人不反对青岛人的祖先有来自山西洪垌大槐树之说,也不反对对青岛人的祖先有来自云南之说,更不反对现居留在青岛的人的祖先来自大江南北

但如果从青岛的原居民(土著)是即墨的说法,本人仅仅认同一段不到1500年的历史,因为青岛毕竟是德国鬼子强硬地从即墨妈妈身上挣过去的,青岛应该叫即墨妈妈,但史上堂堂有名的即墨之称的城邑不是现在官商狼狈为奸拆了重造的山寨版古城,而是现平度境内的古蚬镇朱毛村,换句话说即墨又是朱毛的儿子,再往前推,齐国没有灭莱之前,这朱毛村属于莱国的,东莱之都在现龙口市的归城,按回答这问题的某些同仁的说法,朱毛(即墨故城)叫龙口的归城为妈妈了,按此逻辑大致可推(中间省略):

归城生了朱毛,朱毛生了即墨,即墨生了青岛……

但这样说即墨金口人不高兴了:我们都出土了7000年人类的古迹,青岛人的祖先凭什么不是金口?

胶州人听了更恼火:我们三里河古迹早就证明了一切,更别提青岛人的祖先是谁了昂?

莱西人听了不高兴了,其中有个名为宋武的人大笑:哈哈哈哈哈,一群无知之辈,告诉你们去看看俺近年来冒天下而不韪的嫌疑,为了让莱西、甚至青岛的历史提前再提前,不得不昧着良心不认莱阳妈妈,从莱阳旧县志里断章取义并剥离出来,将莱西的文明推到8000年甚1万年,青岛人的祖先当然是莱西的了,以考为证:莱西西贤都古遗址,疑极可能地下埋有古城;西沙埠古城(长广古城),经近年考证,其域邑好象应该年限再往前推千年,疑这里极有可能是莱国之都甚至更远的莱夷年代……

按莱西宋武的说法,只能结论:莱西生了归城,归城生了朱毛,朱毛生了即墨,即墨生了青岛


布衣蓝衫2


云南乌撒卫的军户多,当地人墓碑都是朝西南,死后回交趾的,有个别的是山西移民。


四眼观天


凡卫所军户来自云南的可能性大,凡民户则是来自于山西。我们家来自于临汾侯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