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們該追的“星”

當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大家極度恐慌之際,鍾南山披甲上陣,讓我們逐漸穩定下來。一個國家,因為有了他這樣的英雄,才逐步強大,以致堅不可摧。

當大家還在狂熱的追星;當一些孩子放棄讀書,想去做直播、玩抖音;當有些人一度宣傳讀書無用論時,我希望您能將下面大家熟知的幾位名人故事講給他們聽,希望他們能引以為傲,引以為星,一直向著正能量前進!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錢學森


當下,我們該追的“星”

智慧之囊

他曾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便想回國效力,但遭到迫害和拘留,後來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

回國後,在他的努力帶領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相繼空爆試驗成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他的回國,讓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兩彈元勳”——鄧稼先


當下,我們該追的“星”

置自身於不顧

他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畢業後,毅然回國。回國後,他始終奮戰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成功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被稱為"兩彈元勳"。由於長期核輻射,他最終因直腸癌而去世。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當下,我們該追的“星”

最厲害的農民

他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在試驗田裡,發現了一棵天然雜交水稻,面對當時嚴重饑荒,他立志用農業科學技術擊敗飢餓威脅,紮根雜交水稻研究。期間,除了承受日常的苦、累、熬夜、被人惡意拔除毀壞實驗苗之外,他還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衝擊。但他依然堅持,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讓飽受飢餓之苦的中國人吃上了飽飯。

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


當下,我們該追的“星”

受得了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2011年9月,屠呦呦獲得拉斯克獎時,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被當時的媒體報道稱為"三無"科學家。雖是"三無"人員,但她埋頭苦幹、潛心鑽研,去掉浮躁、淡泊名利,始終圍繞科學目標腳踏實地勤奮工作,最終達到了人生頂峰。 2019年5月,入選福布斯中國科技50女性榜單。

我們的定海神針——鍾南山


當下,我們該追的“星”

抗擊病毒的定海神針

他是2003年抗擊"非典"的第一功臣,他研究的治療方法,使中國人擺脫了死亡陰影。現在,當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大家都極度恐慌之際,84歲高齡齡的他披甲上陣,成為抑制病毒的"定海神針"。有他在,便心安。

他們,學識淵博;他們,歷經磨難;他們,非常人也;他們,推動國家進步;他們,值得我們永生難忘!


當下,我們該追的“星”

最亮的星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