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家族身世神祕,雖為滿洲正白旗,有可能是大宋王室後裔

順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病逝,順治皇帝悲傷不已、萬念俱灰。亦有民間傳言,順治為情所困,為董鄂妃舉行葬禮之後,削髮為僧,法號“行痴”。


董鄂妃家族身世神秘,雖為滿洲正白旗,有可能是大宋王室後裔


董鄂妃是內大臣董鄂·鄂碩的女兒,清朝名將,滿洲正白旗人,順治帝皇貴妃,追諡孝獻皇后。

董鄂妃的榮光褪去一百多年後,董鄂氏家族又出現了一位顯赫的人物——董鄂·鐵保,正一品封疆大臣,總管江蘇(含今天的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據鐵保考證,董鄂氏家族是大宋王室後裔。


董鄂妃家族身世神秘,雖為滿洲正白旗,有可能是大宋王室後裔


《清史稿》中記載:“鐵保,字冶亭,董鄂氏,滿洲正黃旗人。先世姓覺羅,稱為趙宋之裔,後改今氏。”

嘉慶年間襲封禮親王的皇族宗室愛新覺羅·昭槤在他的《嘯亭雜錄》記錄:“近日董鄂冶亭制府考其宗譜,乃知其先為宋英宗越王之裔。後為金人所遷處,居董鄂,以地為氏。”


董鄂妃家族身世神秘,雖為滿洲正白旗,有可能是大宋王室後裔


兩段文字都指向了董鄂氏是趙宋王室後裔,但《嘯亭雜錄》中所講“宋英宗越王”,疑點頗多。宋英宗趙曙在位只有四年,史料中沒有記錄過宋英宗曾封哪位宗親為“越王”。而北宋歷史上只有宋神宗的十四子,宋英宗的孫子趙偲被封為“越王”,而趙偲出生時宋英宗已經過世。

又據史料記載,禮親王昭槤治學嚴謹,精通清朝典章制度和滿洲民俗,不至於出現這種低級錯誤。只能解釋為“宋英宗子嗣越王”,而禮親王簡化了稱謂。


董鄂妃家族身世神秘,雖為滿洲正白旗,有可能是大宋王室後裔


靖康之難時,越王趙偲及妻妾和女兒一同被金兵北擄至北方。趙偲的女兒趙檀香後來成為了金熙宗完顏亶的妃子。憑藉金熙宗的庇護,趙偲家族得以保存和繁衍生息完全是有可能的。


董鄂妃家族身世神秘,雖為滿洲正白旗,有可能是大宋王室後裔


二、

《嘯亭雜錄》所講:“後為金人所遷處,居董鄂,以地為氏。”

“董鄂”地名在史料中並未記載,據考證應該源於冬古河之名,後來發展為女真部落名,最後成為姓氏。

冬古河,就是今天的大雅河上游支流黛龍江,位於遼寧本溪桓仁滿族自治縣境內。


董鄂妃家族身世神秘,雖為滿洲正白旗,有可能是大宋王室後裔


由於史料所限,董鄂氏為“趙宋之裔”之說還有待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