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日本政府是如何被北洋政府骗走一亿四千万的?

用户68736147


段祺瑞:凭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还给你?

1916年,袁世凯一死,段祺瑞成为了北洋军阀中实力最强的一系,所以他也很快撇开了黎元洪,实际掌控了北京政府。

当时,日本国内也发生了权力的变动,因为袁世凯帝制的破产,以“二十一条”胁迫袁世凯的大隈内阁也随之垮台,寺内正毅继任总理大臣并组建了新内阁,以寺内正毅为首的内阁抛开了大隈内阁强硬的对华政策,采用了更温和的手段和政策。

段祺瑞之所以能够轻松地拿到“西原借款”,也是得益于寺内内阁的上台。

袁世凯活着的时候,日本支持的是袁世凯,如今袁世凯死了,他们自然会重新选择一个人,显然,段祺瑞对他们来说,是继袁世凯之后最适合支持的人选。

对于像段祺瑞这样的军阀而言,最好的支持莫过于给钱了,只是日本人会白白送钱给他吗?显然也不会,说白了,他们支持段祺瑞,就是为了通过段祺瑞从中国捞取更多的利益,所以段祺瑞想拿到这笔钱,也必须给日本人“承诺”,或者说担保。

段祺瑞答应了吗?答应了,可是能不能拿得到可得看日本人自己的本事了。

段祺瑞从日本人手里拿了多少钱呢?西原龟三代表寺内内阁前前后后给了段祺瑞八次钱,加起来有1.45亿日元:

1917年1月20日,交通银行借款500万日元;

1918年9月28日,交通银行借款2000万日元;

1918年4月30日,有线电报借款2000万日元;

1918年6月18日,吉会铁路筹备借款1000万日元;

1918年8月2日,吉黑两省金矿及森林借款3000万日元;

1918年9月28日,满蒙四铁路筹备借款2000万日元;

1918年9月28日,高徐、济顺铁路筹备借款2000万日元;

1918年9月28日,参战借款2000万日元。

从中也可以看到,日本人借款的重心一在金融,二在铁路,三在矿产,看似是在支持段祺瑞政府的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可实际上却是在进行经济侵略。

日本试图通过给交通银行借款,插手并控制中国的金融体系,从而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铁路借款则是日本试图以此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枢纽,如果能够实现的话,这必然会更利于他们的侵略,毕竟运输物资和军队都少不了铁路;金矿和森林借款则是日本图谋中国丰富矿产的阴谋,日本一个蕞尔小国,想要进一步发展哪能少得了矿产资源?

那么,日本的“西原借款”最后为什么会打了水漂呢?

日本之所以借钱借得这么狠,是想着能够让段祺瑞尽快控制中国,只要段控制力中国,日本也能通过这笔巨额借款间接地控制中国,从而进行经济掠夺,甚至是破坏中国的金融体系,让中国的经济崩溃。

段祺瑞之所以同意日本人的条件,则是在空手套白狼,他虽然控制了北京政府,也有心统一中国,可谁能够保证他一定能够成功?

所以,日本人借钱给段祺瑞,想要获得他们想要的好处得建立在段祺瑞能够成功的基础之上,一旦段祺瑞失败,不论是这笔钱,还是日本人所拟的担保条件都可能会打水漂,日本人难道不清楚这一点吗?

不,他们当然清楚,但是他们仍然愿意冒险,因为高风险的同时也意味着高回报,只要段祺瑞成功了,那么这个1.45亿日元的冒险便能够换回数倍乃至数十倍数百倍的回报。

更何况,当时段祺瑞执掌北京政府,成了北洋军阀的头头,他能够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小,这才是日本人决定冒险的原因,所以不能说是日本被“骗”,只能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只不过,日本人没想到的是段祺瑞竟然输的这么快,段祺瑞政权一垮台,日本人的钱自然也就打了水漂了。

段祺瑞输掉了1920年的直皖战争,也就失去了北京政府的控制权,落难的段祺瑞拿什么还钱?

直皖战争之后,段祺瑞自身难保,只能静待时机,看看还有没有机会再次复出,所以对于“西原借款”,他的态度恐怕也只有四个字——

没钱!

不还!

不得不说,欠钱的确实才是大爷!段祺瑞没钱还,日本能拿他怎么样?他们真要出手暗算段祺瑞的话,以段的身份,只会激起中国人对日本更大的仇视,这会不利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所以,日本人只能对着段祺瑞干瞪眼,当然他们也希望段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崛起,然后还钱,只是这种可能性太低了。虽然段祺瑞后来复出了,但也不过是一个没实权的临时执政罢了。

段祺瑞垮台之后,轮到直系上台执政,曹锟和吴佩孚会帮段祺瑞还钱吗?显然更不会,钱是老段拿的,好处是老段的,曹、吴才不会傻到去帮段祺瑞还钱,他们更不会承认这笔借款的存在。

曹、吴不承认,后来的张作霖就更不会承认了。

所以,“西原借款”也就成了一笔收不回来的烂账了,只不过,日本通过“西原借款”也拿到了不少好处,实际上也没亏多少。


宁糊涂


说是日本人被北洋政府骗走了一亿四千万,倒也差不多,北洋政府总共是从日本人那里得到了一万四千五百万日元,换算成白银,就是当时的九千七百多万两,这么一大笔钱,自然不可能是日本政府缺了根筋就拱手送给北洋政府的,日本人得到的绝对不比失去的少。

先说当时的局势,北洋政府上台,欧洲战事一触即发,袁世凯在东方占着个北洋政府也算得上是无所畏惧,毕竟西洋人一时间也管不了他,当然了,北洋政府活络起来的同时,同为亚洲强国的日本,也在这一段时期发展迅速。

当时的日本,趁着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跟英国等国家剑拔弩张的机会,想要在中国强行占据一部分的利益,德国佬虽然看不起日本人,但这时候还真没有什么办法跟日本人死磕,于是就把租界还给了北洋政府,打算让北洋政府背这个锅。

这时候的日本内阁态度十分强硬,就差直接就动手了,其实日本人如果想在二十世纪初就动手,的确是早了点,日本人的经济基本上全靠加工业,毕竟人家那里物资并不丰富,如果不从外部得到资源,根本没法发展,这时候的日本人如果想要跟北洋政府死磕,结局想必并不太好。

实际上也是如此,当时的中国对日本就已经开始仇视,毕竟日本的行径已经触及了中国人的底线,一时间,国内抵制日货的呼声日益高涨。

日本当时的经济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对中国出口商品,这样一来,日本人损失惨重,紧跟着,日本内阁也倒台了。

新的内阁组建以后,一改过去强硬的态度,打算从内部慢慢的瓦解北洋政府。

他们用了怎样的办法呢?就是花钱。

日本人支持的军阀是段祺瑞,美名其曰为了实现段祺瑞的统一大业,实际上却是想在中国燃起战火,好趁火打劫。

日本人给了段祺瑞西原借款,段祺瑞也不敢接,但最后还是因为没有钱被迫接下了。

说白了,北洋政府虽然得到了日本人的钱,但内部局势却是更加混乱了,自从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慢慢的四分五裂,没有了过去那种强盛,日本人自然就更容易扶植自己的势力,在中国抢占利益。

更何况,前面也说过了,这笔钱是借款,有借有还,而且还有抵押物,中国东北地区的很多利益就在这笔条约中被割让给了日本人,所以说说白了北洋政府虽然拿到了钱,却失去了更多。


魏青衣


日本人向来以精明著称,但是在近代中国,日本政府曾被一位中国的北洋军阀用几乎是“欺骗”的方式骗走一亿四千日元。那时候的日元购买力还是很强的,甲午战败中国的赔款2.3亿两白银,折合成日元大概是3.4亿日元,也就是说这笔借款相当于甲午赔款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

民国时期1916年至1920年北洋政府实际当家人是段祺瑞,军阀背景的段祺瑞虽说当政期间没什么大功也没有大过,但有一件事儿可以载入史册,原来段祺瑞执政期间,愣是从一毛不拔的日本人手里忽悠来5亿借款,而且是一毛不还,最后日本人被段祺瑞军阀无赖的本色整的毫无办法,对于这笔巨款日本只能认栽。

先说当时的局势,北洋政府上台,欧洲战事一触即发,袁世凯在东方占着个北洋政府也算得上是无所畏惧,毕竟西洋人一时间也管不了他,当然了,北洋政府活络起来的同时,同为亚洲强国的日本,也在这一段时期发展迅速。

当时对于外界的帝国主义势力来说,在华寻找代理人,是尤为迫切的事情。但是,当时英法等西方列强因为战争因素,无力顾及远东情况,日本当时的实力,不足以吞并中国,为此,日本考虑通过代理人方式,逐步掌握中国,进而达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此时的段祺瑞需要金钱来武装军队,消灭南方的反对势力,而日本则需要代理人,由此,段祺瑞和日本一拍即合。

于是,日本寺内正毅政府,派遣背景较为复杂的西原龟三,同段祺瑞政府接洽,并经西原龟三之手,向段祺瑞政府,提供了一亿四千多万日元的贷款。段祺瑞政府拿东北地区矿藏、森林采伐、铁路修筑等权益作为这笔贷款的抵押。日本人支持的军阀是段祺瑞,美名其曰为了实现段祺瑞的统一大业,实际上却是想在中国燃起战火,好趁火打劫。



对于段祺瑞来说,毕竟当时的东北地区不在自己的实际控制范围,自己的行为,堪称空手套白狼,不费太大力气,就获得了一亿多的巨款。民国九年,段祺瑞政府倒台,之后历代民国政府均不承认这笔贷款的合法性,以至于1954年,西原龟三临死的时候,都没能拿回这笔钱。日本一心谋划的以段祺瑞来控制中国计划落空,之后开始选择奉系军阀张作霖作为主要合作对象。

再到了1927年,北伐成功,北洋军阀垮台,国民政府“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为理由,拒绝偿还这笔钱,也不承认日本从这一系列借款中获取的各项特权。日本派出特使佐分利贞男前去找老蒋,其当时身上携带有老蒋前往日本访问时与松井石根、田中义一等人会谈的密约。但是不想佐分利贞男突然在旅馆内“自杀”,密约也不翼而飞,最终这件事情也就成为无头公案。


独秀文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日本人没有被北洋政府骗走钱,而是被蒋介石赖掉了。

1917年段祺瑞为了编练自己的亲兵对付不听话的部下军阀,搞了个《西原借款》,一共从日本借款14500万日元。

当然,日本人不是做慈善,借此得到了很多好处。

贷款的抵押物包括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

其中,仅仅胶济铁路铁路一项,就为日本带来巨大的利益。

日本从1917年开始正式拥有胶济铁路,由此掌握了山东的核心地区。

1920年段祺瑞彻底下台,但这个协议仍然有效,日本人仍然借此控制铁路。

直到1923年1月1日,经过华盛顿会议协调的《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中日两国《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中国才以4000万日元的巨款赎回胶济铁路的所有权,但运营权利仍归日方(必须委任日本人为车务长与会计长)。

寺内正毅曾得意地说,通过向中国借款,日本所攫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可以说,《西原借款》是段祺瑞一生的污点。

然而,了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宣布“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由此,西元借款余下的1亿多日元,被蒋介石想方设法赖掉了。

日本虽不甘心,但到了抗战爆发后中日债务也就不存在了,所有欠款烟消云散。

所以,就日本来说,《西原借款》并不吃亏,对付腐败的北洋政府捞到很多便宜。

但最终被南京国民政府赖掉,则是日本始料未及的。


萨沙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赔偿了日本2.3亿两白银,当时的汇率为1两白银≈1.5日元,换算下来等于3.4亿日元。北洋政府从日本人手中借出来了1.45亿日元,相当于赔款的40%以上。



日本人找着北洋政府借款

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是《西原借款》,发生在1917年到1918年之间,当时的北洋政府首领是段祺瑞。

段祺瑞借款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当时的北洋政府太穷了。各地军阀纷纷割据,南方又有孙中山的北伐运动,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微乎其微,甚至很多政府的工作人员都开不出工资来。这一点在鲁迅的文学作品里也有提及。

段祺瑞上台之后,看到入不敷出的财政收入忧心忡忡。恰在这时,日本人主动找上了门,表示愿意借款给北洋政府。



日本人为什么主动找北洋政府借款呢?

说起这件事,日本人确实太精明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之后,再也没有列强入侵贫弱不堪的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20世纪之后,列强发现了一个不用动刀兵就能侵略的模式,那就是列强通过财团放高利贷,然后逐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比如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就通过借款的方式控制了中国的关税和盐税。这种方法不用动武,而且快捷有效。



尝到甜头的日本很快准备再来一次。而且由于一战的影响,日本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有大量的闲置现金,正好可以利用起来,加大控制中国的力度。

找上门的买卖不是买卖,既然你找着我贷款,那么贷款的条件就必须要宽松一点。因此段祺瑞向日本的贷款没有手续费,也没有佣金。当然抵押还是有的,北洋政府的抵押为东北吉、黑两省金矿、森林及铁路等权益。

最终,段祺瑞通过8次向日本贷款了1.45亿日元。



段祺瑞和蒋介石的赖账

事实上,《西原借款》从一开始段祺瑞就没有想还。《北洋人士话沧桑》中记录了一段冯国璋和段祺瑞的对话;

冯国璋知道段祺瑞的巨额借款后问段祺瑞将来怎么还上,并且说段祺瑞应该慎重一点。段祺瑞的回答是慎重一点是好的,不过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等将来咱们国家强大了,一瞪眼全拉倒。

段祺瑞的方法简单粗暴。当然还没有等国家强大起来,段祺瑞就下台了,军阀混战的时代就来临了,日本人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借款的问题了。



1927年,国民政府取代了北洋政府,日本人又看到了要回贷款的希望。于是派遣了日本驻华公使佐分利贞男带着当初的协定向蒋介石讨债。

蒋介石玩的更狠,直接派人把当初的借款协议偷走了。佐分利贞男因为无法向日本政府交代,在巨大的压力下自尽了,《西原借款》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是越关


这传说中“北洋政府骗走日本一亿四千万”的“给力大事”,正是民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原借款”事件:1916年至1918年,北洋段祺瑞政府与日本寺内内阁签订的一系列贷款协议,总金额高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由于经办人是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亲信西原龟三,因此史称“西原借款”。

这样一笔巨款,除了第一期的500万日元,在1920年偿还完毕外,其余的一亿四千万日元,北洋政府都是崩子儿没还,拖到北洋政府垮台,1928年国民政府在“全国财政会议”上一句“对于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就叫这笔数额巨大的“欠款”,就此不了了之。“北洋政府骗走日本一亿四千万”的说法,也从此长期流传。

其实,以《北洋人士话沧桑》里的记载,“借钱”的段祺瑞,当时就说过“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只要咱们国家强大起来,直接一瞪眼全拉倒”。再看最后结果,没拿回钱的日本,似乎是当了冤大头。但素来精打细算的日本,真能这么轻易上当?

这就要首先搞清楚:为什么北洋政府要借钱?为什么日本当时肯出这笔钱?

“西原借款”发生时的1916至1918年,是北洋枭雄段祺瑞风光无限的年代,却也是他主政的北洋政府,日子一年不如一年的苦年头。本来就是个军阀混战的时代,各地画地为牢,北洋政府连正常的税收都收不上。以段祺瑞心腹曹汝霖的回忆说:北洋政府当时每月亏空八百多万,月月拆东墙补西墙。名义上“中央政府”,眼看就揭不开锅。

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新上台的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派特使西原龟三前来“送温暖”:缺钱?你找我啊!

比起家徒四壁的北洋政府,同时期的日本政府,却正是钱包发鼓的时候:由于欧美列强都忙着打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未参战的日本,在亚洲吃起了独食,一战前债台高筑的日本,当时每年贸易顺差七亿日元,银行现金储备突破十五亿,摇身成了列强里的新土豪。手里有钱的日本,当然心思也活络起来:既然之前因为《二十一条》,闹的中日关系降到冰点,那这次就换个办法——用钱砸。
于是,在寺内正毅上台组阁后,其炮制的《对华借款方针》就火热出炉,表示要以大量资金投入,换取日本在中国的“有利的权益”。而“西原借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比起之前欧美列强的对华“贷款”来,“西原借款”确实很“良心”:比如当年袁世凯跟五国银行签订的《善后大借款》,贷款总额2500万英镑,但扣掉“佣金”等手续费,最后中国拿到手的,竟只有760万英镑。而“西原借款”呢?

中间没有任何手续费,段祺瑞政府拿到手的,就是实打实的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对于当时内外交困的北洋政府来说,这似乎是笔难以拒绝的钱。

当然,日本人可不是善男信女,借钱的目的就是“有利的权益”,而以寺内正毅本人的算盘说,他更想把段祺瑞变成亲日的傀儡。因此“在中国投资一亿日元,其效果可与其他国家投资五亿至十亿相匹敌”。所以在借款条件上,日本人也不停夹带私货:“西原借款”的八笔借款合同,以“参战”“交通银行业务整理”“电信”“吉会铁路”“山东二铁路”等为名义,条约细则深入到中国各方面,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所以,虽然段祺瑞心安理得的觉得“谁打算还他呀”!可日本也不傻,你不还?人家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找补回来。拿到钱的段祺瑞,放心大胆的用这笔钱维持政府开支,甚至招兵买马“武力统一”,北洋军阀的战乱也进一步升级。这些,恰是打着“借款”名义扩张对华权益的日本,最希望看到的。

而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西原借款”的大坑就已初现:当中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正当要求时,日本就搬出了“西原借款”关于山东问题的相关条文,直接让中国代表团陷入了被动里。

而其他的“借款条件”,更给日本侵华,打开了种种方便之门。比如“交通银行业务整理”这条,就让日本金融业拿到了对华投资的优先权,对华金融贷款暴增十倍。又比如“吉黑林矿借款”,日本出了点“小钱”,就拿到吉林黑龙江的林矿主权。“满蒙四铁路”这条,更叫日本控制了吉会线长开线等铁路线路。日本的对华投资与贸易利润,也从此滚雪球般激增。
这些借款协议,成了日本对华经济政治渗透的急先锋,看似被“赖账”,其实收获颇丰。

所以坚持“西原借款”的寺内正毅,虽说因此也受了好些攻击,但在他下台之后,依然洋洋自得表示:“(西原借款)实际上扶植日本对中国之权利,何止倍于二十一条”。确实,当年日本处心积虑逼签《二十一条》都没拿到的好些特权,却通过“借款”拿到了!甚至复盘多年后的抗日战争,好些个大坑,也恰是“西原借款”时挖下!

所以,
“骗走日本一亿四千万”的事情,与其说是“外交妙笔”,不如说,是一桩因为短视造成的,发人深思的外交教训。

参考资料:陈宇,黄佳梦《西原借款问题新探》 裴长洪《西原借款与寺内内阁的对华策略》、 钟鸣晨《北洋政府的财政困境与对日关系》、 曹汝霖《民初外交回忆录》、 王毓超《北洋人士话沧桑》、杜春和《北洋军阀史料选辑》


我们爱历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事?其实也不是啥值得夸耀的事,但搁当时那局势,属于拍死个蚊子赚回点血的事。当然如果不坑这小鬼子,也算是捞点汤吧,这事谁说的清楚呢?

那么接下来咱就对这些事,详细的唠唠,让大家伙体会一下这事。咱先对当时的大背景做个描述,便于大家伙理解。

背景

话说,1914年没事干的奥斯帝国的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和他的老婆两人没事到萨拉热窝溜达。这事大家伙也知道,这俩人搁敞篷车里被人给弄死了。就这事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就要说了:“这世界局势咱就这么开玩笑呢?就这么一点子事,大家伙就不能蹲办公桌底下好好谈谈,咋说开干就开干呢?不知道这一家伙得死多少人?”

您别介意俺说你,您这见识就有点浅了,话说这世界上哪怕是芝麻大点事,他的背后深处也不是表面瞅见的样子。

当时那扛着枪拉着跑满地球整抢劫的欧洲国家,陷入了发展的瓶颈。这些个臭不要脸的老牌强盗,把地球已经祸祸的不成个样子了,那地球上原本就那么些个地区,早就被他们划分的差不离了。

可后边那些个新崛起的强盗,他不干了,凭啥你占那么多地,俺年轻就没有地可占,这不行啊!

于是矛盾就埋下了。还有就是那沙皇老毛子,天天蹲在欧洲边上,瞅着欧洲的土地流口水,想着法的蹭欧洲的老邻居的便宜,抽冷子就想要把巴尔干半岛给弄到手里,所以您要以为老毛子要是不挑事,您这就是小孩子的想法,以为过家家呢太天真了。

还有那英国佬,欧洲传统的搅屎棍,他要是感觉欧洲太安静了,他心里憋的慌,总要找点事给欧洲这帮子老邻居玩玩。

所以欧洲这嘎达传统的敌人其实就是老毛子和英国人。

所以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个表面现象,这一家伙下去奥匈帝国不干了,回头就看自己家里的合约,找同盟联合起来说道说道这事。

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就整合到了一块。

啥玩意?老毛子不干了,俺不就是摸了摸巴尔干半岛,你就来事了?毛子不发火,你当俺是病猫?于是老毛子就拉了法国。法国,一个老牌的强盗,但已经开始走下坡的家伙,被后起之秀欺负的不要不要的家伙。

于是欧洲这嘎达就分成了两波人开干了,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人安耐不住了:“这老梁今天早上起来没刷牙,还是咋的了?人家题主问的是大华夏的事,你整老半天咋尽说些欧洲这破地的事,这不有病吗?”

这也能怪俺?因为大华夏各种利益的纠葛,其实就是欧洲这帮子强盗的利益纠葛,您不把他们的事整明白了,大华夏的事即使说,您也只能说个局部的,这不全面不是!

那么接下来咱再说说这国内的背景

好咱接着说,这欧洲可就热闹了,打的昏天黑地的。这搁到亚洲的时候,那蹲在太平洋上的小鬼子踩着他那破岛子乐了。

乘着欧洲强盗们顾不上亚洲的事,这就扛着枪拉着炮跑到大华夏地界打劫,这就要求重新划分他在大华夏的利益。

于是德国佬就收到了小鬼子那宣战书。

“你个臭不要脸的货,腿短的癞蛤蟆,这整的是想上天吃天鹅肉了,还是咋的?”收到宣战书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气的牙疼。

这不回手就把青岛归还给了北洋政府。这会那小鬼子正在进攻青岛的德国租界,而且准备悄摸兮的摸山东的大门。

那小鬼子八岐大蛇附体的日本天皇,彻底的撕破了脸,威胁袁世凯不许接受德国人的要求。这一家伙就把青岛给整到了手里,这还不算,还窜到了济南这嘎达遛弯。

而袁世凯被皇帝的宝座迷的五迷三道的,还惦着个脸想让小鬼子支持称帝,这不就有了后来的傻缺《二十一条》。

就这事一经纰漏,大华夏整个就怒了。袁世凯这就相当于把自己个搁到了火山口上了,就等着全国人民的愤怒把他嘣上天。

捎带着那些个亲日派,也怂了,缩了回去。

就这事小鬼子可不管,那态度硬的堪比金刚石啊。小鬼子那不要脸的形象已经刻入了大华夏子民的印象中了。

当然这个时候,小鬼子也想通过武力,进一步的紧逼大华夏做出让步,让他们在大华夏的身上再狠狠的捞一笔。

但这个时候,如果真要开干,他不见得能占多大便宜。毕竟那个时候北洋政府还是完整的一块,实力还是有的,大华夏的子民对小鬼子已经很愤怒了,请记住这个时候可不是满清,一说开打政府就先怂了。这时间点上一旦开打,那将是一致对外的民族战争,一口吃下去,你以为是蛋糕啊!这个时候的小鬼子还没有长成为二战时候的大粗腿。

而且搁欧洲地头上瞧热闹随时准备掺和一脚的英国佬,他也不愿意看到小鬼子在大华夏这块一家独大。这就和刚刚爬起来的美国佬对小鬼子施压。

二战的时候,小鬼子能撑起来打二战,他那破岛子上啥也没有,那是因为有美国佬屁股后面给的战略物资作为支撑的,要不他也撑不了那么长时间。这时间点上,美国佬可没有啥战略物资卖给他。光他自己还真打不起来。

这是军事上的,回头咱在看经济上的。这会大华夏全面抵制日货,就连商人都不愿意和小鬼子那商人打交道。那么小鬼子的经济主要是对华出口,这一家伙下去,小鬼子那毛毛钱损失可就惨重了,对华出口就减少了一多半。

得嘞!就这么一家伙,小鬼子那破岛上的经济也受不了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当时那内阁,就当了背锅侠,一口大黑锅整上去,这就下台了。

题主的问题

这后来上台的是一个叫寺内正毅,这货重新组建了一个内阁。这货玩的相对就温柔一点,没前头那货那么强势,但这俩货的本质都是一个德性。

这寺内正毅经济搞了一个日中经济提携的幌子,拿毛毛钱当子弹的玩。

这时间点上袁世凯已经死了,北洋政府也开始整分裂了,形成了一个个的军阀体系。这寺内正毅就挑了段祺瑞出来,拿出大量的毛毛钱给段祺瑞,资助他武力统一。

瞅见没武力统一,说的挺好听,小鬼子是站在段祺瑞的利益说事,其实就是让你大华夏再次陷入战乱,一帮子军阀打起来,水混了小鬼子才能摸鱼不是。

这钱一共是一万四千五百万日元,您要是还算成银子是多少呢?差不多就是九千七百万两白银。

北洋政府那会真没钱,这可是一笔巨款啊,一旦拿到了,弄点军队,整点公务员的工资,收买那些敌对势力,这就有了。

可段祺瑞一瞅当时那国内局势,他也不敢接这钱,大家伙恨透了小鬼子,您要敢接,这差不离就是第二个袁世凯的下场。

所以这钱分成了八次拿到了手里。

这就是有名的西原大借款,其实这款项段祺瑞借到了手就没有打算还。在《北洋人士话沧桑》中有这么一段记录。

冯国璋让段祺瑞在向小鬼子借款这事多想想,慎重一点,毕竟这不是个小数,以后怎么还。

段祺瑞回答,慎重一点是应该的,都是互相利用,等咱国家强大起来,一翻两瞪眼,咱赖账还不成吗?

可段祺瑞没有等到他想的强大起来,自己先下了台,军阀混战这就开始了。

到了1927年,国民政府彻底的取代了北洋政府。这小鬼子瞅见了要回这借款的希望,这就让当时小鬼子那驻华公使,带着当初蒋介石秘密签订的一个协议去找蒋介石讨债。

俺也不明白,这公使脑抽了还是咋的了,不知道为啥搁旅馆里头就自杀了,而且那协议也消失不见了,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当然其实这事还没有完,毕竟这借款没有抵押物是不行的。小鬼子通过这笔借款,控制了东北的吉会铁路、所谓满蒙四路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金矿及森林等以及全国的有线电信的财产和收入, 全部抵押给日本, 使日本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权益并控制了中国的电信事业。

而且那小鬼子以顾问的名义派遣大量的人员钻进了段祺瑞的部队中,为他训练军队,还拿到了所谓的指挥权。

那么这事是谁骗了骗,还真不好说。按照当时寺内正毅的说法,通过这借款他拿到的利益比二十一条还二十一条。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民国史档案资料的出版,掀起了一股民国史研究的历史浪潮。最令人惊讶的一段历史,莫过于“西原借款”。

作为侵略中国,罪行最多也最为贪婪的列强之一,日本恨不得将整个中国的资源都掠夺得一干二净,如此精明的日本政府,竟然被北洋政府硬生生的骗走了“1亿4000万”?北洋政府究竟如何“借得”这笔庞大的借款,日本政府真的有那么蠢,被北洋政府玩弄于鼓掌之中吗?

西原借款

或许很多人还对“西原借款”这一历史事件无比陌生,其实这个事件的起因,于1916年到19 18年日本所实行的对华侵略方针政策有关。

1916年的10月,随着大隈内阁倒台,日本新上任的总理大臣认识到了以前的侵华政策已经遭到了中国人的强烈抵抗,如此一来,导致日货在中国滞销,国内经济更是一落千丈。

而且,其他列强对于日本试图独霸中国的狼子野心,也早已经心生不满,甚至开始强烈谴责日本的行为。为了缓解日本与其他侵略帝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落实对华扩张政策,《对华借款方针》由此而生。

北洋军阀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据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可知,北洋政府从日本手中所借款的总数目共有8笔,总金额累计1亿4500万。然而北洋政府借完这笔款后,由于整个政府财政日益困窘,再加上主持北京政府的军阀如走马灯般的更换,根本没有办法偿还本金和利息,只能够一再一拖再拖。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直对于是否将此借款纳入外债范围之内产生了巨大争议,也一直没有给日本还这笔钱。直到1941年,中华民国对日宣战以后,国民政府声称,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切债务由此取消,西原借款自然在这一范围内。

日军入城

日本看似是做了一件傻事,然而深究西原借款的性质,会发现这笔借款是带有强烈侵略性质和政治目的,日本只是换了一种侵略方式,压根儿不是一种傻到极致的纯粹经济输出。

借款之初,北洋政府和日本政府在签订外债契约之时,日本政府就已经在合同中严格表明,这份借款利息高、借期短,就连借款的使用用途都做了明确规定,压根不是简单的经济借款,而是一场两个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只可惜日本忽略了北洋政府是个“泼皮无赖”的事实,才让这笔借款有去无回。

深陷国难的百姓

然而,貌似亏的“血本无归”的日本,又用这笔巨额借款,加深了中国的国难。这笔借款掌握在北洋政府的手中,这些政府官员把一部分借款用于中饱私囊,另一部分则用于军费支出,而购买的武器弹药,大部分还是来自日本。北洋军阀们拿着充足的经费参加军阀混战,进一步滋长了中国的内乱。

除此之外,由于合同里面的规定,导致北洋政府私自将大量合同约定的铁路、森林、矿山等国家资源押给了日本人,进一步加强了日本侵华的能力,更让国人脸上蒙羞。了解这些由于借款所造成的恶劣的影响才发现,到头来,傻子还是戴在了“北洋政府”的头上。


鸢飞九天2018


其实这是段祺瑞向日本借的一笔款,也就是“西原借款”,因为当时段祺瑞的北洋政府实在是穷的叮当响,但国内割据的那些军阀也不会给支持段祺瑞,所以段祺瑞当时苦的是一筹莫展。

虽然战争年代最好的东西是武器装备,但没钱的话连政府职员的工资都发不起,底下人也是要吃饭的,不然谁给你干活?

日本人主动借钱

1917年7月,段祺瑞当上了北洋政府的总理,他第一件事就是讨伐“护法运动”,但打战是需要花钱的,可是当时的北洋政府穷的响叮当,哪有钱?

于是,段祺瑞无奈只能想办法借钱,日本人此刻闻到了一丝商机,便主动借钱给了段祺瑞,这真实睡觉有人送枕头。这次借款是日本顾问西原龟山提议的,然后日本寺内内阁就答应借款个段祺瑞。

但日本人可不是那么好心借钱给段祺瑞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早在袁世凯政府时,日本就跟随欧洲那些国家借款给袁世凯,并从中获得高额回报,还获得了中国的盐税和关税。因此,尝到几次甜头后的日本人,又想再捞一笔,并且当时的日本经济繁盛,多出来的钱放着也是放着。

段祺瑞的算盘

段祺瑞的心机跟袁世凯可不一样,人家鬼的很。这次的借款过程中,段祺瑞提出的条件很苛刻,而日本现在也不缺钱,所以他们没有敢狮子大开口,包括连手续费都没给日本人。

他们只是提出要中国的铁路权,但此时那些铁路还没有建,而段祺瑞承诺的抵押物也只是口头上的约定,其中说的山东和山西的铁路、矿产、森林等权益让给日本,到最后也都被含糊过去了。

到段祺瑞拿到了1.45亿日元后,他把这些钱拿出一部分用来军费开支来壮大北洋军,剩下的四分之三全都拿来发工资了。

其实段祺瑞的算盘就是,从借款那一刻起他压根就没打算还钱。当时的冯国璋还担心还款问题,以后拿什么还给日本人。

段祺瑞说了这样一句话:“咱们对日本就是利用一时,谁还打算还给他们,到时一瞪眼全拉倒!”从这句就可以看出,段祺瑞就是死了心要骗这笔巨款。

日本人的算盘打空了

当日本内阁借款给段祺瑞后,他们的内心其实也是挺惶恐的,后来日本国内又发生了“大米动乱”事件后,寺内内阁下台,而借给段祺瑞的那笔巨款也在九年后,因为北洋政府的倒台而不了了之了,在那个时代的日元还是很值钱的。

日本方面对于巨款的损失有向中国索要,可是在1929年时,日本驻华公使利贞男因为要款没有成功,被日本国内谴责而内疚自杀,最后这笔借款的事也就没人在提起了,北洋政府垮台后,国内更是不愿承认此事。

因此说,精明的日本人这次是确确实实的被北洋政府骗走了1.47亿日本,这也是整个日本当时的羞于提起的“西原借款”事件。


大国布衣


历史上,北洋政府还真的曾经在上世纪20年代末,像日本政府借过一笔高达1.45亿日元的借款,那个时候的日元还在很值钱。而向日本人进行借款的,则是北洋军阀的段祺瑞,北洋政府在袁世凯病逝之后,一直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段祺瑞任北洋政府总理,勉强维持住了北洋的局面。

此次借款也被称为西原借款

在这个时期,段祺瑞所面临的状况并不好。首先要稳定住北洋内部,不能自乱阵脚,同时还要时刻提防南方的革命党,另外要开始培植自己的军队。虽然北洋政府相比南方的临时政府处境要好很多,但北洋也很穷啊,从建立开始一直处于财政赤字的危机之中。每天要支出大笔的资金,又找不到捞钱的地方。

所以此时的段祺瑞政府,急需一笔资金,度过财政危机。北洋政府为何不向西方列强借钱,偏偏选择了日本人呢?日本,从甲午战争胜利之后,野心不断扩张,想全面侵占中国。在中国日本的名声非常臭,三岁小孩都知道日本人是敌人。在这种民愤极高的情况下,日本要进一步入侵活动,显然会很困难,即便能以武力占领土地区,却难以得到安宁。

北洋军阀段祺瑞

日本新首相寺内正毅当选后,经过再三考虑,日本政府决定改变对中国的政策。用武力交战,远不如换一个更为缓和的方式。日本决定先从北洋政府入手。当时西方各国也没闲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正激烈。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暂时分不出手插手中国事务。日本隔欧洲又太远,想凑热闹也不容易,所以主要的精力还是在亚洲。

甲午战争后,日本得到了巨额赔款,工业发展更为发达,也攒下了不少钱。所以,日本人为了能开辟更大的市场,就选择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刚好遇到段祺瑞政府缺钱,很快双方就展开了协商。北洋政府成立了一家中日合资银行经手此事,日本为了避免其他列强插手,也以私人的名义,对中国进行借款。

一战时期的北洋

段祺瑞政府跟日本进行此次借款,段祺瑞自然不只是为了解决北洋政府的财政危机,也是为扩大自己的军阀派系牟利,为皖系军阀,拉上日本这个靠山,以便今后,对付其他派系的军阀和革命党。于是,从1917年到1918年,短短两年之间,北洋政府先后向日本共借款高达1.45亿日元。

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日本政府,其实都清楚,这笔借款一个赔不起,另一个还不上,但是日本人不是傻子,目光就比北洋政府更加长远。借款拉拢了北洋政府,这只是日本人的小目的。从长期来看,此次借款后,北洋政府为了进行抵押,把东北一带中国的铁路,矿产全部出卖给了日本人,甚至还包括了政府国债,有线电收入等等,之后经过日本的多年苦心经营,也为日本入侵中国打下基础。

段祺瑞掌权时北洋政府旧址

而北洋政府在出卖了大批国有资源后,短期来看,似乎有了一大笔资金,可以扩充军备,拉开和其他军阀之间的差距,又还有日本做靠山,但长久来看,这直接造成了国家利益的损失,日本人似乎这1.45亿日元,基本上等于打水漂了,但实际上,日本政府在这之后,在东北开设工厂,修建铁路,这都促成了日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等行动。

从日本在中国所取得的矿产,铁路资源的收入,也足以补足日本人在借款上的亏损,更重要的是此次借款,日本获得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上的特权。段祺瑞拿到了这批贷款之后,的确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北洋政府的财政危机,之后,大笔的资金几乎都用在加强皖系军阀实力上,这次借款,表面上北洋占了便宜移,但是也造成了东北地区的主权沦丧,到底是谁赚谁亏,一目了然。

国耻九一八事变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