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水滸傳》宋江不選擇招安,而是和方臘聯手,會是什麼結局?

劍斬妖孽


聯手也不過是自保,守著梁山,打家劫舍,大塊吃肉大腕喝酒咯,還能幹嘛→_→,朝廷肯定是拿他們也沒辦法,但想他們能鬧出多大陣仗也沒可能,宋朝一代沒鬧革命的基礎,宋江一心想歸順朝廷也不是沒道理,畢竟是讀聖賢書的,還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不光是為了守著梁山過日子。只可惜梁山好漢一腔熱血,無處安放啊。


GOZHAN


就算宋江不被招安,而是去和方臘聯手,結局也會很慘。


此時的方臘,不但兵多將廣,在軍事實力上並不弱於梁山。而且他已經稱王,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有了穩定的財政收入。

而宋江領導的梁山泊不論多麼厲害,他自己還只是一個強盜頭子。他佔領的地盤只有八百里水泊,他的財政收入就是靠搶劫和去周圍的州城府縣借糧。

他要和方臘合作,首先就要解決名分和軍費的問題。

因為雙方是以一種平等的關係合作,那麼宋江也要立刻稱帝,至少也要稱王吧。

別看他帶領梁山招安,眾兄弟還可以勉強接受(當然也有反對派),但是,他要當皇帝,稱王的話,不見得就能通過。誰都明白他當了皇帝意味著什麼,那就等於是從原來兄弟關係變成了君臣關係,宋江還沒有那麼大的魅力可以讓這些人心悅誠服,甚至他自己也經常因為自己的相貌和身份產生自卑感。而只靠李逵,花榮等寥寥幾個鐵桿粉絲的支持遠遠是不夠的。這勢必會引起梁山內部各個勢力之間產生分歧,甚至內訌,那樣的話,結果無法預料。


即便就算宋江過了這一關,兄弟們擁立他稱王,他也控制了梁山周圍的一些地方,建立起自己的政權,他和方臘一樣平起平坐。雙方之間的合作也會是貌合神離,各懷鬼胎。

這就像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時的局面。

孫劉兩家在有一個強大的曹魏政權作為共同敵人時,可以聯合起來成為盟友。而一旦失去這個敵人,或者三者之間構成相對比較穩定的關係時,這種盟友關係立刻就會分裂。

更何況,宋,方之間只是平等合作關係,不會形成統一的指揮系統,這勢必會造成推諉扯皮,戰場戰機的遺失——誰都想保存實力,為趙官家垮掉以後問鼎中原積蓄能量。

再退一步,即使就算這樣也把大宋王朝整得土崩瓦解了,宋,方之間最後還是會決一死戰。一國不容二主,古往今來一直在上演著同樣的劇情,別指望他們能各自為政,和平共處。

那就和《水滸傳》中描述的劇情一樣了,雖然最後梁山集團滅了方臘,但自己也損兵折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而當塵埃落定,宋江這個卑微小吏真要回到東京坐上龍椅時。不知道關勝、呼延灼、徐寧等這些前朝遺老會不會服氣,李俊,吳用這些野心勃勃的大佬會不會眼紅。另外,如果豹子頭林沖那時沒有病死,他會不會因為宋江的齷齪行徑,再次上演火併的一幕呢?吳學究煽風點火的能力可不是蓋的,宋江危險啊!


田獲三狐


題中說宋江不招安,而是去和方臘聯手,看上去好象不錯,有勝利的曙光,極可能在蘇.浙.皖.魯地區建立起一個同宋王朝長期並存的政權。

此時的方臘,不但兵多將廣,在軍事實力上遠超梁山。而且他已經稱帝,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有了穩定的財政收入。但實際困難重重,非我們想象那麼簡單。

一:先來看看梁山泊如不招安的結果:

水泊梁山有八百里水泊,人馬經兩代頭領發展壯大己有了數萬將士,但它有幾個致命的弱點:

1.沒有生產生活的必備一上地資源,礦山資源。這一缺陷造成所有物資糧草必須外來.外購.和對外掠奪!

2.梁山周邊經濟較落後荒僻,各項資源有限,稍加防範,就可斷絕梁山掠奪這條生路。

3.地形上的困局。八百里水泊既是梁山人馬不易被剿滅的屏障,但也是被圍困.堅壁清野的有利地勢,文人是梁山最重要的軟脅。只需數萬人馬,圍而不攻,不過兩年,梁山自散,兄弟們只得相忘於江湖!

4.沒有強大的資源供應城市。梁山周邊沒有大宋過大的政治經濟城市,沒有可以掠奪一切物資的中心城市,又不怕它威脅宋王朝政權。就讓他們再呆個十年八年,又能如何,最終還不是會自生自滅!

結論:梁山潛在危機己非常嚴重,宋江集團不在有資本時期向朝廷招安,如再抗衡下去,必然滅亡!

二:雙方合作中的諸多問題

宋方兩幫人馬雖然都有奪取大宋政權的意願,但兩者只是有些實力差異的竟爭對手而已,上下三千年,未曾出現過起義隊伍合作到成功的先例!最終還會上演你死我活的爭奪戰。並且強強合併,融合問題十分複雜,比如下面兩個合作基礎問題:

1.宋江同方臘怎麼合作:此時的方臘己稱帝多年,文臣武將,行政建制一應俱全。如與方臘匯合,一山不容二虎。各自為政不如還呆在梁山;如委託求全向方臘稱臣,不僅非宋江所願手下野慣了的多數江湖出身的好漢也不答應,甚至內訌火拼

2.理念如何一致方臘是正常社會體制運作,仕農工商兵一應俱全,各自幹好份工任務,獲取回報。梁山由於體量過小,體制是大號山寨形式,除了部分工匠外,全部是軍官士兵,按職務等級統一分配生活資料,甚至是按點到食堂吃肉喝酒,吃穿住用全部供給制。不存在勞作和收入問題。兩幫人馬在一起,沒衝突都不大可能!

結論:兩方几乎不存在合作可能,不僅不會壯大,而且極可能內亂,被官軍剿滅!

結局:依梁山宋江時壯大的勢力,己成為朝廷的心頭之患,很怕又成為第二個方臘勢力。必然會在未完全成氣候階段,剿滅在萌芽狀態下!

至於說與方臘合作,我認為是個偽命題。與其向與自己實力不相上下的造反政權招安,還不如向朝廷招安。也可博一光彩名節!


漁歌夜話


即便是與方臘聯手,以當時的局勢,也不可能會有更好的結局。

江南方臘

方臘的實力橫跨江南,在《水滸傳》中有弱化的成分,書中描述江“南方臘國”是一個有完整體系的反宋武裝實力。

財政上,能自給自足,擁有一套完成的財務體系,方臘生性豪爽,有非常強的組織能力,就當是的社會狀況,賦稅之重,可謂民不聊生,方臘的起義也算是順應了民意。

兵力上,他有將領30餘人,兵力也達到了將近10萬之餘。

環境上依靠險川,站的有利的地形。

梁山宋江

梁山是一個極為江湖的體系,但管理相對來說比較細緻,比如林沖要殺高俅的一幕,衝到寨門口,卻無法進入,可見梁山也是屬於,軍紀嚴明的。

財政上,梁山的主要經濟來源:1、殺富濟貧;2、梁山800裡水泊,物產豐富。

兵力上,將領100餘人,但兵力不足,將近6萬於眾。

環境上依靠水泊,地形有利。

雙方聯手的實力如何?請看下解:

方臘和梁山有著一個相同點,依照有利地形,易守難攻。

雙方如果聯手,有兩種情況:

1、休養生息,發展實力,共同反宋;2、以當時的實力,一起聯手攻宋。

首先,說一下前者,雙方修養生息,各自發展實力,等到一定的程度,一起進攻大宋,奪取江山,之後呢?一山不容二虎,兩者畢竟再次因為爭奪權勢而大大出手,而此時的樑上,絕對沒有政權完善的方臘,佔得優勢,所以,最後還會以失敗告終。

其次,說一下後者,依照他們當時的實力,聯合起來一共傭兵將近20萬左右,與當時宋朝的百萬軍隊顯然,不在一個頻道上,他們要是主動出擊,沒有了地形的優勢很快將會全軍覆滅。

最後,在說下,兩者不反,一直保持對立的局面,在這種形式下,宋朝覆滅之後,元朝當政,勢必還是會派兵剿滅,成吉思汗不比宋薇宗,手段定然讓他們難以招架。

所以,綜合上述即便是當時與方臘聯合,其結果也不會更好。


立水


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的時間都差不多,一南一北遙相呼應,歷史上兩支起義軍並沒有什麼交集。我們假設宋江沒有選擇招安,而是和方臘聯手,會是什麼結局?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三十六人在山東梁山泊起義,一年後的宣和二年(1120年),方臘在睦州幫源發動起義。宋江起義在北,方臘起義在南,一北一南遙相呼應,起義時間都差不多,兩股義軍如果能擰緊成一條繩,對北宋王朝會是不小的威脅。只不過北宋的農民起義規模都不大,且有其侷限性,宋江和方臘聯手,都避免不了失敗的結局。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兩股起義軍相距遙遠,官軍可以各個擊破



方臘起義的主要活動地點主要集中在皖南、浙東,盛極時候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擁眾達二十多萬人,這已經是北宋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之一。但是,方臘起義長期活動在睦州、處州、台州、婺州、越州、衢州等兩浙路地區,在起義過程中吸納的其他力量很有限,基本上就是屬於單打獨鬥。

而宋江起義,同樣集中活動在山東境內,先後轉戰於青、齊至濮州之間,攻陷十餘郡城池,鼎盛之時也曾擁眾十萬人,但規模無法和方臘起義相比。值得一提的,歷史上宋江起義冒似有意與方臘起義合作。從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起,宋江起義軍便攻取江蘇淮陽軍,經沐陽乘船進抵海州,結果遭到知州張叔夜埋伏,雙方展開了一場千人規模的登陸埋伏戰,宋江戰敗被俘。

可見,兩支起義軍沒能連成一片,其結果只能是給官軍各個擊破的機會。宋江義軍與方臘義軍相距遙遠,基本上就是屬於各自為戰,官軍完全可以集結兵力圍打殲滅。

正規軍的戰鬥力遠在義軍之上



北宋雖然是個重文輕武的王朝,但官軍好歹也經過正規訓練,戰鬥力肯定比宋江起義軍和方臘起義軍強。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都同時在宣和三年(1121年)遭到官軍的剿滅。

其中宋江在率領義軍進入江蘇後早已是強弩之末,北宋朝廷未派一兵一卒,僅以海州知州張叔夜,率千餘官軍輕鬆就團滅了宋江義軍,可見官軍的戰鬥力真不是由農民組成的義軍所能對付的。

而方臘義軍更荒唐,宣和三年(1121年)夏,在北宋剿寇大軍的圍堵下,方臘義軍雖還有二十萬之眾,但戰鬥力已是大大下降,“與官兵力戰而敗”。結果藏身青溪幫源洞之後,被初出茅廬,後來成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發現,七萬多義軍將士不戰被殺。方臘起義高開低走,終究敵不過訓練有素,戰鬥力彪悍的官軍。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幾乎難逃失敗的結局,其侷限性顯而易見。方臘起義與宋江起義的聯合,註定不會有好結果。方臘起義勢大,宋江起義規模小,二者的合作,誰聽誰的指揮調遣,就足以讓這兩支義軍產生內訌。

宋江與方臘的聯手,不能簡單的認為是強強聯手,相反,兩支起義軍聯手反而會加快他們的滅亡,因為他們基於平等關係下的聯手,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勢必會產生內訌,導致自相殘殺,讓官軍坐等兩敗俱傷。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如隋末的李密和竇建德,兩個人率領的義軍就基本上老死不相往來,也維持了較長時間。因此,宋江與方臘,合則不利,分則兩利。


大國布衣


水滸傳中,如果梁山好漢不被朝廷招安,而去和方臘聯手,結果會怎樣呢?結果會差不多,而且會做一個賊名聲,水滸就是出路。

在宋朝的四路反軍中,方臘、宋江、王慶、田虎四位,方臘最強,在江南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而宋江最弱。因為其他三路都佔有城池地域,而梁山沒有,只有方圓800裡不大一片水域,這片地域最弱,頂多相當於一個小縣。因為人口不多,不會超過10萬,而且幾乎沒有資源,只生產魚,和部分糧食,只能搶奪為生。梁山泊易守難攻,但如果圍困梁山就很難。梁山也很難攻擊別人,攻擊了也守不住,只能搶奪回山。

我們可以看到梁山沒有其他城池,那梁山為什麼不搶奪梁山周邊地域呢?因為他們沒有理想,沒有人才,沒有方略,屬於三無人才,只想等招安,所以梁山早晚是個奴才。想想梁山108將,他們的理想就是除暴安良,沒有一個搶城奪寨的系統規劃,即使出去打仗,一是為了搶東西,二是為了揚名,為的是等著朝廷的招降。

梁山為什麼最弱呢?除了以上條件,水滸也給出了暗示。梁山被收降以後,就去和金聯合打遼國,當然這是宋朝的規劃錯誤。其他就是攻打其他三路反叛了,而梁山只是宋朝軍隊其中一路,差不多是1/10的力量。而消滅了前三路,梁山沒有損失,那是宋朝朝廷幾路齊心協力的結果。而到了打方臘損失了多少呢?折損梁山好漢一多半,大概是2/3。一是說明方臘最能打,實力最強。另外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任務都將完成,梁山沒用了,需要良弓藏,走狗烹了。

反過來梁山和方臘聯合,基本也是這樣,因為朝代都是這樣,因為他們不是方臘的中央軍。所以梁山好漢這樣的結果差不多算是最好的,要不,可以做一個安善良民,度此一生。😄

【感覺方臘大王有些像普京大帝😄】



大志遠思想空間


嗯,會自相殘殺,讓北宋朝廷坐收漁翁之利。

方臘曾經稱帝,是有目標、有綱領的造反團伙,他的目標很明確,是要“打倒皇帝做皇帝”的。

宋江呢,目標也很明確,就是投機,儘量用一點蠅頭小利,換取功名、富貴,在既有的社會秩序中,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好吧,一個要徹底地造反,一個要以造反為名、博取利益,雙方的根本目標就是對立的。他們要是湊到一起,也只能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

但是,這不是一個可以妥協調和的矛盾。面對宋軍的征討,必須儘快做出決擇。你想想,戰火如焚,方臘要不顧一切攻城略地,宋江卻千方百計想保存實力,矛盾激烈不可調和,不內訌,又等什麼?


棲鴻看紅樓


宋江與方臘,雖然都是農民起義軍,但他們是不同的兩個政治集團,志向不同,氣度不同,利益不同,因此宋江與方臘沒有聯手的政治基礎和利益取向,基本上沒有聯手的可能。

宋江是以江湖義氣集聚的義軍,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生存,為了快活地生存,沒有改朝換代的想法,後來宋江來了就多了招安謀富貴的野心,政治格局極猥瑣,以致徹底淪為朝庭的爪牙。

方臘就不同於宋江了,方臘的義軍政治目標很明確就是改朝換代,沒有與朝庭妥協的餘地。但方臘只有政治態向,而無政治智慧,只有戰術而無戰略,結果註定是悲慘的。

假如宋江與方臘聯手了,必定是慘烈的內鬥,不等朝庭興兵鎮壓,就因內鬥血盡而亡。


學林金喜鵲


很高興能夠回答樓主的問題。如果真的按照樓主所說《水滸傳》裡宋江跟方臘聯手,我想在當時那些讀者會給施耐庵寄刀片。官方也不會讓其發佈這部文學著作。並且方臘跟宋江聯手也不會是朝廷的對手。為什麼這麼說,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1.《水滸傳》當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宋江,作者施耐庵寫了大量的描述,安排了大量的篇章給他。其目的是什麼,就是想通過宋江來表達作者那個年代朝廷的黑暗腐敗,和底層人民的生活困苦。宋江作為那個時代底層被壓迫的生活人民代表,可不能被描寫成一個不忠不義的人。雖然被壓迫,雖然反抗朝廷,對抗官府,那也不過是想讓朝廷知錯悔改罷了,善待他的百姓。並不是想徹底的推翻朝廷的統治。封建社會古人的忠君思想可是根深蒂固的,諸位不見岳飛乎。

2.就算宋江跟方臘聯手也不會是朝廷的對手。朝廷還有經略部隊那麼龐大的一隻兵隊還沒出手,宋朝廷之前幾次跟梁山交手,也不過小打小鬧而已。在者說宋江跟方臘聯手難免不會窩裡鬥,面和心不和,朝廷如果來軍隊了,宋江的人馬先上還是方臘的人馬先上還是個問題,就算打勝了,利益怎麼分配,這些都是問題。

綜上所述,宋江如果跟方臘聯手結局也不會太好,還不如歸降朝廷。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希望能夠幫到樓主。歡迎大家留言評論,發表不同觀點意見。我是清風文學,感謝大家的閱讀。



清風文學


無邊的爭鬥,無邊的斯殺,,所謂結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