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水浒传》宋江不选择招安,而是和方腊联手,会是什么结局?

剑斩妖孽


联手也不过是自保,守着梁山,打家劫舍,大块吃肉大腕喝酒咯,还能干嘛→_→,朝廷肯定是拿他们也没办法,但想他们能闹出多大阵仗也没可能,宋朝一代没闹革命的基础,宋江一心想归顺朝廷也不是没道理,毕竟是读圣贤书的,还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不光是为了守着梁山过日子。只可惜梁山好汉一腔热血,无处安放啊。


GOZHAN


就算宋江不被招安,而是去和方腊联手,结局也会很惨。


此时的方腊,不但兵多将广,在军事实力上并不弱于梁山。而且他已经称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

而宋江领导的梁山泊不论多么厉害,他自己还只是一个强盗头子。他占领的地盘只有八百里水泊,他的财政收入就是靠抢劫和去周围的州城府县借粮。

他要和方腊合作,首先就要解决名分和军费的问题。

因为双方是以一种平等的关系合作,那么宋江也要立刻称帝,至少也要称王吧。

别看他带领梁山招安,众兄弟还可以勉强接受(当然也有反对派),但是,他要当皇帝,称王的话,不见得就能通过。谁都明白他当了皇帝意味着什么,那就等于是从原来兄弟关系变成了君臣关系,宋江还没有那么大的魅力可以让这些人心悦诚服,甚至他自己也经常因为自己的相貌和身份产生自卑感。而只靠李逵,花荣等寥寥几个铁杆粉丝的支持远远是不够的。这势必会引起梁山内部各个势力之间产生分歧,甚至内讧,那样的话,结果无法预料。


即便就算宋江过了这一关,兄弟们拥立他称王,他也控制了梁山周围的一些地方,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他和方腊一样平起平坐。双方之间的合作也会是貌合神离,各怀鬼胎。

这就像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时的局面。

孙刘两家在有一个强大的曹魏政权作为共同敌人时,可以联合起来成为盟友。而一旦失去这个敌人,或者三者之间构成相对比较稳定的关系时,这种盟友关系立刻就会分裂。

更何况,宋,方之间只是平等合作关系,不会形成统一的指挥系统,这势必会造成推诿扯皮,战场战机的遗失——谁都想保存实力,为赵官家垮掉以后问鼎中原积蓄能量。

再退一步,即使就算这样也把大宋王朝整得土崩瓦解了,宋,方之间最后还是会决一死战。一国不容二主,古往今来一直在上演着同样的剧情,别指望他们能各自为政,和平共处。

那就和《水浒传》中描述的剧情一样了,虽然最后梁山集团灭了方腊,但自己也损兵折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当尘埃落定,宋江这个卑微小吏真要回到东京坐上龙椅时。不知道关胜、呼延灼、徐宁等这些前朝遗老会不会服气,李俊,吴用这些野心勃勃的大佬会不会眼红。另外,如果豹子头林冲那时没有病死,他会不会因为宋江的龌龊行径,再次上演火并的一幕呢?吴学究煽风点火的能力可不是盖的,宋江危险啊!


田获三狐


题中说宋江不招安,而是去和方腊联手,看上去好象不错,有胜利的曙光,极可能在苏.浙.皖.鲁地区建立起一个同宋王朝长期并存的政权。

此时的方腊,不但兵多将广,在军事实力上远超梁山。而且他已经称帝,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但实际困难重重,非我们想象那么简单。

一:先来看看梁山泊如不招安的结果:

水泊梁山有八百里水泊,人马经两代头领发展壮大己有了数万将士,但它有几个致命的弱点:

1.没有生产生活的必备一上地资源,矿山资源。这一缺陷造成所有物资粮草必须外来.外购.和对外掠夺!

2.梁山周边经济较落后荒僻,各项资源有限,稍加防范,就可断绝梁山掠夺这条生路。

3.地形上的困局。八百里水泊既是梁山人马不易被剿灭的屏障,但也是被围困.坚壁清野的有利地势,文人是梁山最重要的软胁。只需数万人马,围而不攻,不过两年,梁山自散,兄弟们只得相忘于江湖!

4.没有强大的资源供应城市。梁山周边没有大宋过大的政治经济城市,没有可以掠夺一切物资的中心城市,又不怕它威胁宋王朝政权。就让他们再呆个十年八年,又能如何,最终还不是会自生自灭!

结论:梁山潜在危机己非常严重,宋江集团不在有资本时期向朝廷招安,如再抗衡下去,必然灭亡!

二:双方合作中的诸多问题

宋方两帮人马虽然都有夺取大宋政权的意愿,但两者只是有些实力差异的竟争对手而已,上下三千年,未曾出现过起义队伍合作到成功的先例!最终还会上演你死我活的争夺战。并且强强合并,融合问题十分复杂,比如下面两个合作基础问题:

1.宋江同方腊怎么合作:此时的方腊己称帝多年,文臣武将,行政建制一应俱全。如与方腊汇合,一山不容二虎。各自为政不如还呆在梁山;如委托求全向方腊称臣,不仅非宋江所愿手下野惯了的多数江湖出身的好汉也不答应,甚至内讧火拼

2.理念如何一致方腊是正常社会体制运作,仕农工商兵一应俱全,各自干好份工任务,获取回报。梁山由于体量过小,体制是大号山寨形式,除了部分工匠外,全部是军官士兵,按职务等级统一分配生活资料,甚至是按点到食堂吃肉喝酒,吃穿住用全部供给制。不存在劳作和收入问题。两帮人马在一起,没冲突都不大可能!

结论:两方几乎不存在合作可能,不仅不会壮大,而且极可能内乱,被官军剿灭!

结局:依梁山宋江时壮大的势力,己成为朝廷的心头之患,很怕又成为第二个方腊势力。必然会在未完全成气候阶段,剿灭在萌芽状态下!

至于说与方腊合作,我认为是个伪命题。与其向与自己实力不相上下的造反政权招安,还不如向朝廷招安。也可博一光彩名节!


渔歌夜话


即便是与方腊联手,以当时的局势,也不可能会有更好的结局。

江南方腊

方腊的实力横跨江南,在《水浒传》中有弱化的成分,书中描述江“南方腊国”是一个有完整体系的反宋武装实力。

财政上,能自给自足,拥有一套完成的财务体系,方腊生性豪爽,有非常强的组织能力,就当是的社会状况,赋税之重,可谓民不聊生,方腊的起义也算是顺应了民意。

兵力上,他有将领30余人,兵力也达到了将近10万之余。

环境上依靠险川,站的有利的地形。

梁山宋江

梁山是一个极为江湖的体系,但管理相对来说比较细致,比如林冲要杀高俅的一幕,冲到寨门口,却无法进入,可见梁山也是属于,军纪严明的。

财政上,梁山的主要经济来源:1、杀富济贫;2、梁山800里水泊,物产丰富。

兵力上,将领100余人,但兵力不足,将近6万于众。

环境上依靠水泊,地形有利。

双方联手的实力如何?请看下解:

方腊和梁山有着一个相同点,依照有利地形,易守难攻。

双方如果联手,有两种情况:

1、休养生息,发展实力,共同反宋;2、以当时的实力,一起联手攻宋。

首先,说一下前者,双方修养生息,各自发展实力,等到一定的程度,一起进攻大宋,夺取江山,之后呢?一山不容二虎,两者毕竟再次因为争夺权势而大大出手,而此时的梁上,绝对没有政权完善的方腊,占得优势,所以,最后还会以失败告终。

其次,说一下后者,依照他们当时的实力,联合起来一共佣兵将近20万左右,与当时宋朝的百万军队显然,不在一个频道上,他们要是主动出击,没有了地形的优势很快将会全军覆灭。

最后,在说下,两者不反,一直保持对立的局面,在这种形式下,宋朝覆灭之后,元朝当政,势必还是会派兵剿灭,成吉思汗不比宋薇宗,手段定然让他们难以招架。

所以,综合上述即便是当时与方腊联合,其结果也不会更好。


立水


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的时间都差不多,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历史上两支起义军并没有什么交集。我们假设宋江没有选择招安,而是和方腊联手,会是什么结局?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三十六人在山东梁山泊起义,一年后的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宋江起义在北,方腊起义在南,一北一南遥相呼应,起义时间都差不多,两股义军如果能拧紧成一条绳,对北宋王朝会是不小的威胁。只不过北宋的农民起义规模都不大,且有其局限性,宋江和方腊联手,都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两股起义军相距遥远,官军可以各个击破



方腊起义的主要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皖南、浙东,盛极时候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拥众达二十多万人,这已经是北宋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但是,方腊起义长期活动在睦州、处州、台州、婺州、越州、衢州等两浙路地区,在起义过程中吸纳的其他力量很有限,基本上就是属于单打独斗。

而宋江起义,同样集中活动在山东境内,先后转战于青、齐至濮州之间,攻陷十余郡城池,鼎盛之时也曾拥众十万人,但规模无法和方腊起义相比。值得一提的,历史上宋江起义冒似有意与方腊起义合作。从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起,宋江起义军便攻取江苏淮阳军,经沐阳乘船进抵海州,结果遭到知州张叔夜埋伏,双方展开了一场千人规模的登陆埋伏战,宋江战败被俘。

可见,两支起义军没能连成一片,其结果只能是给官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宋江义军与方腊义军相距遥远,基本上就是属于各自为战,官军完全可以集结兵力围打歼灭。

正规军的战斗力远在义军之上



北宋虽然是个重文轻武的王朝,但官军好歹也经过正规训练,战斗力肯定比宋江起义军和方腊起义军强。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都同时在宣和三年(1121年)遭到官军的剿灭。

其中宋江在率领义军进入江苏后早已是强弩之末,北宋朝廷未派一兵一卒,仅以海州知州张叔夜,率千余官军轻松就团灭了宋江义军,可见官军的战斗力真不是由农民组成的义军所能对付的。

而方腊义军更荒唐,宣和三年(1121年)夏,在北宋剿寇大军的围堵下,方腊义军虽还有二十万之众,但战斗力已是大大下降,“与官兵力战而败”。结果藏身青溪帮源洞之后,被初出茅庐,后来成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发现,七万多义军将士不战被杀。方腊起义高开低走,终究敌不过训练有素,战斗力彪悍的官军。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几乎难逃失败的结局,其局限性显而易见。方腊起义与宋江起义的联合,注定不会有好结果。方腊起义势大,宋江起义规模小,二者的合作,谁听谁的指挥调遣,就足以让这两支义军产生内讧。

宋江与方腊的联手,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强强联手,相反,两支起义军联手反而会加快他们的灭亡,因为他们基于平等关系下的联手,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势必会产生内讧,导致自相残杀,让官军坐等两败俱伤。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如隋末的李密和窦建德,两个人率领的义军就基本上老死不相往来,也维持了较长时间。因此,宋江与方腊,合则不利,分则两利。


大国布衣


水浒传中,如果梁山好汉不被朝廷招安,而去和方腊联手,结果会怎样呢?结果会差不多,而且会做一个贼名声,水浒就是出路。

在宋朝的四路反军中,方腊、宋江、王庆、田虎四位,方腊最强,在江南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宋江最弱。因为其他三路都占有城池地域,而梁山没有,只有方圆800里不大一片水域,这片地域最弱,顶多相当于一个小县。因为人口不多,不会超过10万,而且几乎没有资源,只生产鱼,和部分粮食,只能抢夺为生。梁山泊易守难攻,但如果围困梁山就很难。梁山也很难攻击别人,攻击了也守不住,只能抢夺回山。

我们可以看到梁山没有其他城池,那梁山为什么不抢夺梁山周边地域呢?因为他们没有理想,没有人才,没有方略,属于三无人才,只想等招安,所以梁山早晚是个奴才。想想梁山108将,他们的理想就是除暴安良,没有一个抢城夺寨的系统规划,即使出去打仗,一是为了抢东西,二是为了扬名,为的是等着朝廷的招降。

梁山为什么最弱呢?除了以上条件,水浒也给出了暗示。梁山被收降以后,就去和金联合打辽国,当然这是宋朝的规划错误。其他就是攻打其他三路反叛了,而梁山只是宋朝军队其中一路,差不多是1/10的力量。而消灭了前三路,梁山没有损失,那是宋朝朝廷几路齐心协力的结果。而到了打方腊损失了多少呢?折损梁山好汉一多半,大概是2/3。一是说明方腊最能打,实力最强。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任务都将完成,梁山没用了,需要良弓藏,走狗烹了。

反过来梁山和方腊联合,基本也是这样,因为朝代都是这样,因为他们不是方腊的中央军。所以梁山好汉这样的结果差不多算是最好的,要不,可以做一个安善良民,度此一生。😄

【感觉方腊大王有些像普京大帝😄】



大志远思想空间


嗯,会自相残杀,让北宋朝廷坐收渔翁之利。

方腊曾经称帝,是有目标、有纲领的造反团伙,他的目标很明确,是要“打倒皇帝做皇帝”的。

宋江呢,目标也很明确,就是投机,尽量用一点蝇头小利,换取功名、富贵,在既有的社会秩序中,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好吧,一个要彻底地造反,一个要以造反为名、博取利益,双方的根本目标就是对立的。他们要是凑到一起,也只能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但是,这不是一个可以妥协调和的矛盾。面对宋军的征讨,必须尽快做出决择。你想想,战火如焚,方腊要不顾一切攻城略地,宋江却千方百计想保存实力,矛盾激烈不可调和,不内讧,又等什么?


栖鸿看红楼


宋江与方腊,虽然都是农民起义军,但他们是不同的两个政治集团,志向不同,气度不同,利益不同,因此宋江与方腊没有联手的政治基础和利益取向,基本上没有联手的可能。

宋江是以江湖义气集聚的义军,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快活地生存,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后来宋江来了就多了招安谋富贵的野心,政治格局极猥琐,以致彻底沦为朝庭的爪牙。

方腊就不同于宋江了,方腊的义军政治目标很明确就是改朝换代,没有与朝庭妥协的余地。但方腊只有政治态向,而无政治智慧,只有战术而无战略,结果注定是悲惨的。

假如宋江与方腊联手了,必定是惨烈的内斗,不等朝庭兴兵镇压,就因内斗血尽而亡。


学林金喜鹊


很高兴能够回答楼主的问题。如果真的按照楼主所说《水浒传》里宋江跟方腊联手,我想在当时那些读者会给施耐庵寄刀片。官方也不会让其发布这部文学著作。并且方腊跟宋江联手也不会是朝廷的对手。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1.《水浒传》当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宋江,作者施耐庵写了大量的描述,安排了大量的篇章给他。其目的是什么,就是想通过宋江来表达作者那个年代朝廷的黑暗腐败,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困苦。宋江作为那个时代底层被压迫的生活人民代表,可不能被描写成一个不忠不义的人。虽然被压迫,虽然反抗朝廷,对抗官府,那也不过是想让朝廷知错悔改罢了,善待他的百姓。并不是想彻底的推翻朝廷的统治。封建社会古人的忠君思想可是根深蒂固的,诸位不见岳飞乎。

2.就算宋江跟方腊联手也不会是朝廷的对手。朝廷还有经略部队那么庞大的一只兵队还没出手,宋朝廷之前几次跟梁山交手,也不过小打小闹而已。在者说宋江跟方腊联手难免不会窝里斗,面和心不和,朝廷如果来军队了,宋江的人马先上还是方腊的人马先上还是个问题,就算打胜了,利益怎么分配,这些都是问题。

综上所述,宋江如果跟方腊联手结局也不会太好,还不如归降朝廷。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希望能够帮到楼主。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发表不同观点意见。我是清风文学,感谢大家的阅读。



清风文学


无边的争斗,无边的斯杀,,所谓结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