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陶海亮


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他本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他对那些儒家经典是下了功夫去读的,那里面经世致用的道理他都能领略到。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大军气势汹汹来袭,长沙面临危机。左宗棠碰巧加入此次战役中,他巧用计谋和战略引得敌军节节败退,最后让太平天国军队甚至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就是在这次战役中,左宗棠的知名度开始提升,他慢慢地到了晚清政治中心舞台,成为了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就是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人,在为了筹集军费的时候似乎犯了个大错误。那就是向外国银行借钱,尽挑那些利息高的借。


这就很让人纳闷了,只要不是脑子有坑,都不会专挑利息高的银行啊。打仗本就是件极耗费钱财的事情,更何况左宗棠要去打的这次仗可是场硬仗,他要去收复偏远地区新疆。在古代新疆是历来不受统治者重视的,因为那里人少、荒地多,根本不会给国家带来什么可观的收益。所以当时左宗棠要去收复新疆的时候,是招到了朝中诸多大臣反对的。所幸,所幸慈禧太后最终还是赞成了。不过由于晚清统治者的不作为,再加上落后的封建制度双重加持之下,许多国家都来欺负中国。

西方列强又是叫中国赔地,又是叫割款的,这不就把清王朝的国库给挖空了嘛。既然国库空虚了,慈禧太后只好动用她自己的小金库。但要知道她老人家可是抠门的紧,所以拿出来的银子根本就不够。慈禧太后的意思是,既然是你自己提出要去收复新疆的,所以剩下的银子你得自己想办法。要想能够成功收复新疆,是需要斥巨资的。毕竟士兵们吃的粮食要钱,购买武器装备也要用钱。此外为了鼓动士兵们的士气,也是要用钱来进行激励的。再加上收复新疆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必须要动作快,才能抢占先机。


需要银子的数量如此之大,且时间还有些紧,左宗棠只好想到找银行借款。可是那些洋行又不是傻的,钱借的数量这么大,万一还不起怎么办?再说了清朝这个政权看起来气数已尽,说不定哪天就亡国了。到时候找谁还呀?所以很多银行就不敢冒险,纷纷都不愿意借给他。只有那些高利息的银行才愿意铤而走险赌一次,毕竟要是赌赢了,那就赚大发了。于是左宗棠无可奈地挑了那些高利息银行。


尚武菌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为了筹措军费,曾向洋行借款,借款的时候还专门挑选利息高的银行贷款。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左宗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无奈之举,同时也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



阿古柏入侵新疆

1865年,浩罕汗国派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南部地区,此时清政府由于内乱而无暇西顾,所以阿古柏便在库尔勒一带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后来阿古柏还入侵北疆,占领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等地。

1872年,沙俄承认了阿古柏政权,并且和阿古柏签订了通商协议,企图攫取新疆地区的权益。此后英国人看到有机可乘,所以转而支持阿古柏,和阿古柏签订了诸多条约,取得了很大一部分特权。



新疆形势危机之时,东南海疆也爆发了严重的危机。面对两面受敌的情况,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李鸿章主张的重点海防,停撤塞防之饷,匀作海防之饷。另一种是王文韶、丁宝桢等人提出的重点塞防,他们认为沙俄是心腹大患,应该全力注重西北地区。

面对“海防”和“塞防”的争论,左宗棠提出两者应该并重,既要海防也要塞防,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具体办法是优先稳定西北,不然陕甘地区的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无法裁减军饷,助益海防。反而会自撤藩篱,让敌人得寸进尺,威逼陕甘等地。



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

左宗棠的一番论述之后,得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支持,于是左宗棠西征之前,第一次上报了1000万两白银的军费预算。但晚清财政接近枯竭,东拼西凑仅拿出了200万两白银,这点银子对于西征大军而言杯水车薪,于是清政府命令各省协饷300万两白银,其余500万两准许左宗棠以海关税收为抵押向洋行借贷。

战争的消耗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上千万两的白银很快便被消耗一空,因此左宗棠不断催促各地的协饷,但各地协饷很大一部分迟迟不到。于是迫于无奈的左宗棠选择向英国汇丰银行贷款,而且专门找利息高的贷款,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征军费需求数额巨大,而且十万火急,一刻也不能耽搁。因此贷款需要的是资金量大、且放款速度快,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只有国外有实力的银行,而这些银行的利息一般都比其他银行的利息高出一倍甚至两倍。

第二;以高利息催促各省迅速交付协饷。当时借款的虽然是左宗棠,但左宗棠命令胡雪岩以各省的协饷票据作为抵押向洋行贷款,因此还钱的却是各省督抚。利息高一点可以让各地督抚尽快还钱,而且还可以迫使他们尽快凑齐协饷,避免左宗棠再次向洋行借款。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巨额,以及高利息的贷款获得英国人的支持。实际上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后,英国人已经进入了南疆地区,并且和阿古柏关系暧昧,签订了诸多条约。而左宗棠通过借贷大量高利息款项的方法,彻底将英国人绑在了清朝的战车上。最终英国人也放弃了支持阿古柏,转而选择支持清朝,并且供应给了左宗棠大量先进装备。

当然最后一点也有回报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意思,毕竟利息越高,胡雪岩从中获得的利润也就越丰厚,也算是胡雪岩为西征军费忙前忙后的报答。


我是越关


盛世凭功名,乱世靠打拼,这句话放在古代一点也不为过。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起义,也许左宗棠的大才就被埋没在了死板的科举考试之中了。以一个举子的身份当上了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成为“晚清四大名臣”,终清一代,没有这个先例。

要说左宗棠除了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兴办洋务运动之外,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而且对当今的中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贡献,那就是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

晚清的“塞防”与“海防”

晚清的朝廷完全没了前期开疆拓土的雄心,从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犹如一条四处漏水的破船,疲于应付,四处奔命。加上西方列强的崛起,让中国的国门大开,对于边疆的防守,清政府显然是有心无力。

不知道是因为政派的原因还是治国理念的不同,作为慈禧比较仰仗的人,李鸿章和左宗棠始终不太对付。

李鸿章主张要把所有的重心放在海防上,毕竟,西方列强才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尖刀,时刻能从海上入侵内地。而左宗棠却提出在加强海防的同时还要加强内陆边塞的防卫,李鸿章却不以为然,因为此时财政艰难,两手抓的后果只能是顾此失彼,两个都无法保全。

因此在新疆问题上,李鸿章的建议是:不毛之地不值得劳民伤财的大动干戈,舍弃新疆,全身心的防卫内地,才是万全之策。左宗棠对此大为驳斥,先不说“祖宗疆土,一寸也不能丢”的套话,就是新疆的战略意义实在是举足轻重。

左宗棠对慈禧说道:“丢失新疆,则蒙古失去屏障,失去蒙古,则京师危在旦夕”,也许是看到左宗棠如此的决心,这一次,慈禧完全站在了他的这一边,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收复新疆的事务。

收复新疆,万民敬仰

从同治三年开始,中亚的浩罕汗国在俄国和英国的支持下就开始入侵新疆,其首领阿古柏在占领新疆大片领土之后,公然在此地建号称王,此举立马得到了背后黑手俄国的认同,俄国也率先承认了阿古柏在新疆的“合法性”。

由于当时太平天国还未正式剿灭,清政府面对悍然的侵略事实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他们还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否平定太平天国,至于新疆就更加望尘莫及。直到同治14年,经过了太平天国运动数年以后,清政府才慢慢把收复新疆的议题搬上了朝堂,经过左宗棠的极力坚持,这才让中国又重新夺回了新疆。

对于收复新疆的战略,左宗棠提出了八字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因为当时在北疆,阿古柏的势力还比较薄弱,只能先收复北疆的乌鲁木齐才能站稳脚跟,与阿古柏进行拉锯。

而“缓进急战”则是左宗棠治军打仗的座右铭,意思是剔除掉冗兵冗员,加强部队训练,鉴于朝廷的财政困难,就只得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因为他知道,拖下去只会让朝廷失去信心,进而导致行动的失败。

可是大战在即之时,清政府又一次掉了链子。各省欠着左宗棠的军费就达到了2000多万两,慈禧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拨付给了左宗棠200多万两,要知道,这点钱都不够人吃马嚼十天的。

无奈之下,左宗棠只好向洋人借款,而且是专挑利息高的,经过八年三次的借款,左宗棠一共从洋人的银行中借的了1375万两白银,其中的利息要远比民间贷款高出数倍。

洋人为什么敢借给左宗棠?

与其说左宗棠专挑利息高的洋行借款,还不如说这是他不是办法的办法,为了打赢这场仗,没有什么是左宗棠舍不得的。但左宗棠是个聪明人,如此做法的确经过了他的深思熟虑。

首先,即使没有抵押,洋人也不怕你不还款。他们相信自己的坚船利炮,实在不行就发动战争武力催收,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彻底打掉了魂,高昂的赔偿款都舍得掏出来,还在乎这点小钱?

其次,左宗棠并不是以个人的名义借款,他把各地官府当成乙方,以后的所有还款也是由当地政府买单,谁让你欠我军饷不给呢?我的账你们可以不买,但洋人要是来催收,他们还真的不敢怠慢。

再者,例如法国、德国等国家,看着英国和俄国在前面分食“蛋糕”,不免自己有些失落,他们愿意借给左宗棠钱,实在是不想看到其他国家做大,而自己却分不到一杯羹。

最后,就不得不提及那个“日不落”的英国,不可否认,左宗棠的借款有一大部分是从英国的汇丰银行借来的,人们不禁要问,英国不是支持阿古柏吗?又为何借钱给中国?

其实这就要说起英国的坏心眼,英国是一个“唯我独尊”的国家,他发动战争唯一的目的就是纂取利益,清朝和阿古柏打的火热,自己两处的利息都能得到,何乐而不为?他巴不得两边打的不可开交,不停的向自己借钱,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只不过左宗棠顺利收复了新疆,让列强在中国西北边境的渗透暂时终止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新疆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左公实在是居功至伟,理应受到我们的铭记!


小小嬴政


我是来自乌鲁木齐的清谈小哥,我来解答这个问题。左宗棠会向外国银行借钱是有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原因。

收复新疆的总花费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从1876年到1878年,左宗棠率军到新疆打败阿古柏共花费白银2670万两白银;同时由于在1871年,沙俄侵占了新疆伊犁,清庭在1878年初打败阿古柏后,清扫阿古柏残余势力和驻军与沙俄对峙到1881年2月,清庭和沙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收复新疆才算真正完成,这期间又花费了2560万两白银,总计花费5230万两白银,相当于重建两支北洋水师的花费!而当时清庭的一年财政收入大概4200多万两白银,收复新疆相当于每年投入1000万两白银,那就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那么,这5230万两白银的来源?主要来自各省、各海关的协饷——光绪元年到光绪三年左宗棠收到的协饷约为1810万两,光绪四年到光绪六年收到的协饷数为1618万两,合计为3428万两白银。此外,从同治十二年(1874)到光绪六年(1881)的七年多时间里,左宗棠通过胡雪岩共向华商借款846万两,向洋商借款1375万两,总计借款2221万两。

国内原因

虽然清庭让各省、各海关摊牌协饷,但各省都磨磨蹭蹭,很多都是拖欠。为了解燃眉之急,左宗棠就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借钱,同时左宗棠为了逼迫各省、各海关尽快上交摊牌的协饷,就用这些协饷为抵押,利息越高越好,可以反逼他们尽快交钱

左宗棠曾在给好友的信中提到:生平以用饷为忧,以争饷为耻,至此颇切焦烦。

国外原因

左宗棠当时主要是从英国银行借钱,同治13年,左宗棠向英国丽如洋行、怡和洋行共借款300万两;光绪2年,又向英国汇丰银行借了三次款,分别是500万两,175万两,400万两。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当时从外国银行借款的利息是年息15%,甚至更高达到18%!借这么高的利息不是白借的。

左宗棠向英国人借钱还是为了在国际上争取英国的支持,毕竟英国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同时

沙俄是英国在世界地缘政治争夺上的敌人,此前的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法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抗沙俄帝国),之后的日俄战争,都是英国抵御沙俄帝国势力南下的战略,如果清国在新疆的收复中失败,那么沙俄帝国的“黄俄罗斯计划”就会实现,俄国人的势力就会拓展到南亚地区,新疆向南就是西藏,西藏当时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此外,如果清庭失败,那么统治危机的清庭会引发更多的政治危机,这笔贷款就很可能打水漂!


清谈小哥


左宗棠一心想要收复新疆,奈何自己兜里没有钱,清政府又舍不得挤出一点钱给他,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也只能借钱了。

对于收复新疆一事,阻力远比左宗棠想象中的要大很多很多。

实际上,来自钱的阻力甚至可以说是小事一桩,反倒是来自清政府内部的阻力更让他“寸步难行”,除了清政府内部的反对声音以外,还有英、俄两国在一旁搅浑水。

当时,李鸿章正在积极筹备海防,认为“东南海疆万里,一国生事,各国勾煽,一旦生衅,兵连祸结,防不胜防”,所以主张将战略重心放在东南沿海;再看新疆,“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每年还得投入几百万两白银,更何况即便收复了新疆,也不能长久,所以,这新疆要来何用?

好在左宗棠没有被李鸿章的诡辩吓住,而是痛批李的观点,始终坚持收复新疆。

他说“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利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宴然”,你李鸿章只知道退,你越退,别人越得寸进尺,你干脆将所有地盘送给别人算了!

总之,在左宗棠的坚持下,清政府最终还是同意了他收复新疆的战略,随后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清政府批准了左宗棠对新疆用兵之后,左宗棠所面临的难题便成了如何筹集军饷,毕竟打战太烧钱了。

从1875年5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1877年收复了新疆除伊犁之外的所有地盘,用兵七八万人,耗费了五千余万两白银,这钱从哪来呢?

借!

左宗棠也不想借,可是一则清政府虽然同意了用兵,可是对收复新疆之事仍然不是很上心,也不愿意在这多投钱;二则是清政府的口袋看上去鼓鼓囊囊的,可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特别是李鸿章提出海防之后,慈禧和李鸿章得留更多钱用于组建北洋海军,所以清政府实际上也没什么钱,自然没钱给左宗棠。

所以,左宗棠想要收复新疆,便不得不借钱!

实际上,左宗棠不仅向洋人借钱,也想华商借钱,更向别的省借钱,也即所谓的“协饷”。协饷是清朝军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一省用兵,各省筹钱!所以,左宗棠花掉的五千多万两白银多来源于协饷,除了协饷之外,左宗棠向华商借了846万两,向洋商借了1375万两,这2221万两白银中有1710万两是由红顶商人胡雪岩经手。

那么,左宗棠向华商和洋商借了2221万两白银,可为什么会专挑利息高的借呢?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左宗棠筹钱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可以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左宗棠负责打战,胡雪岩充当他的“钱袋子”,为他筹集和调拨军饷,两人可谓是合作无间,这才让左的“西征”能够顺利地进行,并且取得成功。

胡雪岩在帮左宗棠借钱的时候,之所以会选择利息高的借,原因也不复杂,不是左宗棠和胡雪岩专挑利息高的,而是他们没得挑。

清政府对收复新疆的态度不是很坚定,也没什么钱,左宗棠又到处借钱,这换了谁,谁敢轻易借给他?万一借出去了,收不回来呢?

所以,没实力的商行不敢借钱给左宗棠,有实力的自然会趁机坐地起价,这是市场机制所决定的,如果不能得到高回报,他们凭什么冒着如此高的风险将钱借给左宗棠?洋人到中国来不是为了当圣母,而是一头头掠夺利益的豺狼。

所以,左宗棠想要低利息的借贷?几乎不可能。

此外,胡雪岩虽说是左宗棠西征过程中的“钱袋子”,虽说他亦商亦官,但是也别忘了,他的本质始终是一个商人。

商人逐利,对于这一点,胡雪岩也不例外,否则的话他也攒不出如此丰厚的身家。

说白了,胡雪岩在帮左宗棠借钱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谋财。他出面和华商或者洋商借钱,和谁借或者不和谁借,这个决定权基本在他手上,因为左宗棠只负责最后的点头签字,并不会参与到商谈之中。

如此一来,谁想成为左宗棠和清政府的债主,便得经过胡雪岩的同意,胡雪岩又是一个商人,没点好处怎么能让他点头?

所以,胡雪岩在借钱的过程中吃了回扣,华商和洋商让胡雪岩吃了回扣,当然便得在利息上讨回来,所以利息自然也就高了。

左宗棠又急于用钱,哪还顾得上利息高不高?

左宗棠借的钱利息有多高?向洋人借的1375万两白银,到1882年还了833万两的本金,可是产生的利息已经达到了这部分本金的一半,可以想象利息有多恐怖了。

不过,左宗棠虽然付出了高额的代价,但是最终他也没又辜负人们的期望,成功地收复了新疆,这一滔天的功劳又岂是区区利息所能够遮挡得住的?

左宗棠凭此一功,便足可享誉千古了,壮哉!


宁糊涂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说这事,咱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事的背景。

背景

话说满清四大名臣,拢共四个人,俺最喜欢的就是左宗棠左大人。那脊梁骨一辈子硬朗,一辈子瞧不上李鸿章,俩人搁朝堂上掰扯,谁都不让谁。

其实这不仅仅是政见的分歧,这还包括了对挽救大华夏于危亡的道路分歧。

比如在1975年的时候,这俩人就为了一个国家是海军重要,还是陆军重要,进行掰扯,这一掰扯就掰扯了一年。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那你说海军重要还是陆军重要?”

要俺说,陆军很重要。为嘛呢?

海军这就相当于鸡蛋的壳,你再硬,一旦被突破了,里边的东西就的被人给搅和黄了。

你这鸡蛋壳软,但里边是硬的,你搅和一下,搅和的动吗?蹦不了你几颗牙咱就没完。

咱再退一步去讲,海军的建设,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那全部都是吞金巨兽,那艘船的投入那都是巨资,而且每次的航行,花钱如流水啊!

而陆军就不一样了,基本上就是一次性投入,人员的培训啥的,这和海军那都不是一个档次,调低一点蛮可以的。

而且陆军一旦建成,整个大华夏都可以进行调遣,咱海岸线上也可以驻守陆军,架上炮台咱就可以守海岸,海军呢?只能在海岸线上。

所以想拒敌于国门之外,陆军才是首选,投入小收效大。

所以当时为了收复新疆,也牵扯到了这海防和陆防的掰扯之中了。

过程咱就不说了,最终左宗棠胜出,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节制新疆三军,寻找时机收复新疆。

得咧,这收复新疆的事,算是订了下来。

钱的事

咱老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您这都要开战了,没钱这可整不开啊!

慈禧放开了口子,拨了二百万两给左宗棠使用。

咱一般人要听,嗬!这都二百万两了,当年康熙留给雍正的国库才六百万两,很多啊!

您要真有这想法,这就有点子小眼薄皮了,二百万两这要搁打仗身上,这就是毛毛雨啊,缺口大的很。

这不满清的朝堂下旨,让十五个省来承担其余的开销。

话说这旨意也就相当于口号,就看这十五个省的人接不接。结果呢?他们接了,负担三百万两,但打的是白条。

这没地说理去,人家答应给了,但这时间得往后压,可开战就在眼跟前了,你还往后压,这白条压根就没有用。

所以最终左宗棠左大人就选择了和大鼻子老外借钱,他就让胡雪岩来操办这事。

老外一听说借钱,而且还是满清来借钱,这很高兴。

大鼻子的银行一听说借钱是挺开心,但他们知道一件事,虽然慈禧同意了收复新疆,可满清对这事压根就不上心。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万一要是借出去了,拿不回来咋办?

所以小一点的银行这就缩了,这大一点的他到是不怕,就是麻烦一点,你比方说各个列强开的银行。

这事又急,所以这帮子敢借的家伙,这就坐地起价,开出来的利息那有个低的,这都是狼,就等着啃你一口才完事呢?

而左宗棠作为晚清四大名臣,那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啊,所以干干脆脆的就去借了英国人的,而英国人的利息是这帮家伙里最高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就要着急了:“为嘛呀?左大人难道不知道,咱大华夏缺钱吗?咋能这么干?”

这您就不知道这后边的弯弯绕了吧。

话说新疆这地这回的叛乱,这屁股后边压根就有英国人的影子。现在通过借款这事,就把英国人给绑到了自己的战车上。

如果这事因为英国人的搅和,咱输了,这借的钱,这就得掰扯好一会,麻烦。

你英国人整这么多事,土地你是肯定不要的,说道根子上不就是为了钱了,钱已经给你了,你还想咋样?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人绝对会减少对新疆叛乱的支持。

话说这些个叛乱,如果没有外来的这因素搅和,平叛其实是很快的。这不后来新疆很快就被收复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我是秋草独寻,有幸回答此问题。

可能很多人是看高阳先生的小说《红顶商人胡雪岩》看来写史的。实际上据史学界是不采纳此种说法的。

说明一点:左宗棠收复新疆无疑是爱国之举。同样,从历史角度来看,左宗棠也并非完人,他也会存在的问题,不过这些问题相对于收复新疆来说当然是小问题。收复新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既然题主已经问在这一个问题,我觉得也不必为尊者讳。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一事情会使我们后人,能够在先人成就的基础上更好的处理相应的事宜。

首先要明确的是,左宗棠肯定不是专挑利息高的借,

这一点,说到哪里也说不过去,当时的情况只是没得选。所以利息高也要借。所以专挑利息高的说法可以休矣!

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宝鋆

其次,要说明当时国家的局面

这是1875年确定的战略,朝廷就海防与塞防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如左宗棠代表陕甘总督的塞防,李鸿章代表直隶总督的海防,这是因两人的职责不一样,一个重海防,一个重塞防。

由于发乱与捻乱及陕甘回乱,1864年阿古柏入侵新疆,1870年俄国乘新疆叛乱之时,又侵占伊犁。由于朝廷一直忙于平定内地叛乱,直到1869年李鸿章平定捻乱,1874年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国内核心地区的叛乱相继平定,开始着眼于海防与塞防之争。

因鸦片战争、1870年的天津教案、1874年日本侵台等事件使得海疆成为中国当时突如其来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事实上最后中国的问题就是出在海防上。

力陈海防的军机大臣文祥

第三,清廷当时决策

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在加强海防的奏折中提到:“目前所难缓者,惟防日本为尤亟。以时局论之,日本与闽浙一苇可航。倭人习惯食言,此番退兵,即无中变,不能保其必无后患”。

由于当时百废待兴的缘故,朝廷年收益还不到4000万两白银。光福州船政局就花了到1870年时就已花500万两,江南制造局又至少是300万两,的确在财政上是捉襟见肘。

在这个问题上,最后军机处也形成两派,从清廷的决策过程来看,最终还是由军机处会同皇帝定夺,左李二人均为疆臣,疆臣没得圣旨不得入京,不可能参与决策。

张曜,淮军将领,为收复新疆大将


恭亲王与宝鋆主海防,文祥主塞防。经文祥意志坚决,两宫太后最终采纳海防与塞防并重的建议。而实际上从经费上偏重于塞防。因为只要仗打起来就是个无底洞。

最终,收复新疆总共花了5230两白银(见剑桥中国晚清史)。

恭亲王奕诉

所以,朝廷与左宗棠都没有料到会花这么多钱。海防与塞防并重之举是做不到的。

收复新疆必然就是捉襟见肘的事情。文祥于1876年病逝。中央就无人替左撑腰,恭亲王与宝鋆等因财政迥境,加之他们并非塞防倡导者,也没有办法供应如此高昂的军饷。

所以,左宗棠主张请旨朝廷借洋债以平定叛乱,因当时海关税必须由清廷中枢掌控,必须由朝廷拟旨承诺后才可作担保。

借洋债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很没面子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朝廷是不会同意的。所以不是恭亲王借不到,而是他们不愿掺与此事。

清廷贷款程序与还款情况

当时,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是1864年军机处恭亲王与文祥商议聘请的英国人赫德担任,他与英籍银行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贷款是需要海关作为总理衙门下属部门对于合同进行担保的。

经朝廷允诺后,左宗棠交由后勤总管江西候补道胡雪岩出面,借洋债7笔,合计1585万两。

幸好,到1879年,清政府因经济恢复较快、海关收入增长,可以岁入6000万两,其中海关税由1865年的600万两/年增加达到1600万两/年。这也是清廷敢于举债且后期能够按时还清的原因。

左宗棠西征贷款来源(资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实际上,由此表可以看出,第一经手人肯定为胡雪岩,而洋商所贷的利息完全不同。

胡雪岩贷款的问题

除了最后一笔胡雪岩所得回报为1.75%外,其他都要赚得多,最高时竟然是月息15%。而为什么最后一批会比较得利少呢?

1881年,因为左宗棠当时受到的言官弹劾及议论的高利息压力较大,当时所借军事用款要以各省督抚关税和协饷偿还,所以各省督抚之怨言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左宗棠可能已知道胡吃了回扣,要求胡不能吃得太过份,胡雪岩也就适当有所收手。

原因是什么呢,当时外资银行在上海金融市场内有公开的发行利率,总理衙门与海关税务司、沿海都督都很清晰,尤其是在1877、1878年这两次(由表上可以看出)。

为什么左宗棠会交给胡雪岩办理

左宗棠的性格是属于比较“护犊子”的人,相信自已人,也爱用自已人,即使手下人犯错他也是护得很紧,这一点其实当时一般官员包括曾、李等都是如此,这个不用讳言。

而且胡雪岩从1862年开始就一直为左军购置军械粮草、存取军费等工作,时间较长,胡雪岩又极会作人,很是讨左宗棠的喜欢,而且左周边的人也对其印象良好。

胡雪岩的回扣该怎样定义?

问题,胡雪岩这个回扣吃么高,那肯定不是一种爱国行为。这个要与左宗棠区分来看。

胡雪岩本人所借洋款之事后来闹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时任驻英公使,痛骂胡雪岩

连在英国驻英公使曾纪泽听到海关税务司英国人金登干所说,也为此气愤不已,在日记中写道“洋人得自息八厘,而胡道报一分五厘,奸民谋利,病民蠹国,虽籍没其私财,科以汉奸之罪,殆不为枉”。见(《曾惠敏公使西日记》)


其他项的借款利息

实际上,当时向外资银行贷款并不是没人贷。因为当时清廷的对外借款不是一次两次,象太平天国时期1862年起,上海道吴煦、江苏巡抚薛焕、李鸿章、张之洞都曾对外资银行借款,所以一般的利息行情多少,总理衙门、户部及海关及相关操办人员都很清楚,所以胡雪岩的借款事宜这一项就显得格外刺眼。

19世纪60年代清朝对外借款(《清代外债史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1853~1872年间,清政府举借外债19笔,总额536.1432万两白银,借款利息均在年息10%、月息8%以下。这些借款利率是较为公开的。

特别是1883年张之洞借款利息之低,使得朝廷言官更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是不是不给回扣,就很难贷款呢,看一下中法战争、海防的借款就知道了。

张之洞李鸿章中法战争外资银行借款(见《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中法战争借款,张之洞通过辜鸿铭所借军事借款,尽管很急,朝廷实付也仍未超过9厘,至1894年基本还清。

1885年,李鸿章通过伍廷芳向德商泰来银行借款500万马克办理海防借款,朝廷实付年息5.5厘,于15年内还清。

所以,左宗棠借洋款利息高的问题,出在胡雪岩实在是比较夸张的吃回扣,而辜鸿铭、伍廷芳却并没有如此。


胡雪岩并不止贷款的事,还有枪械粮草的问题。

不光是借洋款事宜,胡雪岩几乎垄断了西征军火采购,在采购军火时,其报价更是高得离谱。

1876年,左宗棠对于德国毛瑟枪感兴趣,要求胡雪岩在上海采购。

一支德国新出的毛瑟后膛枪,洋行出价20两一支,却卖给西征军100两。而左宗棠最后因为太贵,就放弃购买此类枪支,仍然采购旧式枪枪。(杨奎《胡雪岩事业兴衰之研究》)

只是枪械购买程序不需要经过朝廷,这一块较为简单。

而胡雪岩至少在贷款上吃掉利息数百万两银子,枪械的回扣就更不可计数,这也是他千万家产的来息。

实际上,可见看出胡雪岩在军火采购上有欺上瞒下行为,引起朝廷议论,战后,左宗棠也无法保他,慈禧也可借口引而不发,以对付左宗棠,这也为胡雪岩后来破产埋下了祸根。

1871年军机大臣成林、文祥、宝鋆(左起)合影

问题出在胡雪岩

1883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延煦上奏,称“阜康之为害不止一方,所没官款私款不下数百万”,接下来,就墙倒众人推纷纷,当时左宗棠正值两江总督任上,也是无可奈何。

所以,左宗棠西征为爱国之举这个毫无疑问,但借款利息高的事在于胡雪岩贪得无厌。而左宗棠因为与群僚的关系又不好,又只能依靠胡雪岩借款,导致此事的问题。

所谓李鸿章指使盛宣怀害死胡雪岩,更是很多人猜测的结果。(见姜鸣《胡雪岩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


补充说明,左李关系:没有想象的那样水火不容。

与曾左之间的矛盾是一样的道理。为了公事吵架之外,两人仍然是有大臣之风。与我们现在的同事关系其实是差不多的,只是左宗棠脾气较为火爆一点。

西征期间,李鸿章也派淮军张曜、宋庆部参与西征,并立下战功,主力刘松山也是曾国藩的湘军。1881年左到直隶李鸿章做客,亲自验看了北洋办电报一事,赞叹不已,也对李鸿章坚持修铁路之事极为赞同。

1872年1月23日,内阁学士宋晋指责左宗棠倡办福州船政局耗资太巨,要求停办,也是李鸿章上疏解围。

双方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也知道需要和衷共济。

1886年,左宗棠去世,李鸿章对天津海关道周馥说:“我与左宗棠,譬如走夜路,二人同行,虽有吵骂,毕竟有人同行,今时左宗棠已故,独我一人临夜路”。亲手写挽联: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

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而1886年,左宗棠在给朝廷的遗折中,也恳请皇帝与太后要大办铁路,建海军,其实大部分事情,两人是有共识的。



《胡雪岩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姜鸣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郭建龙

《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

《胡雪岩 .杭州市档案局》

《中法战争史论文集》

《曾惠敏公使英日志》

《清代外债史资料》


秋草独寻


1870年新疆被阿古柏占领,左宗棠第一个向慈禧提出要出兵收复新疆,打仗是要钱的,此时的清朝在多方赔款下,早已是国力空虚,尽管有慈禧的支持,但是囊中羞涩的国库最后也仅仅掏出了200万两银子。

打仗是要花钱的,这钱到底从哪里来,收复新疆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收复新疆这一场战役下来,花了将近5000多万两白银,其中清政府拨款200万银,各省筹集饷银2000多万,加起来3000万白银,而剩下的2000万白银来自银行。

▲左宗棠带兵出征油画

5000万两是什么概念呢?亚洲第一海军北洋水师从开始筹建到建成才花了2000万两,也就是说,左宗棠花掉了2个半北洋水师。


向银行借银是需要利息的,战争借款向来都是高利贷,而此时的清朝实力各银行也是看在眼里,更何况是把钱借给每打必败的清政府,洋人也打起了敲竹杠的心理。而左宗棠借起钱来,也是毫不含糊,只要有银行愿意借,不管利息多高,他都借,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同治13年,在清政府的同意下,左宗棠向英国丽如洋行、怡和洋行共借款300万两(年利银一分五毫)

  • 光绪2年,又向英国汇丰银行借了三次款,分别是500万两(月息1.25%),175万两(月息1.25%),400万两(年息9.75%)。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照片

左宗棠为何一定要选择英国的汇丰银行呢,其目的何在呢?

左宗棠借款的银行中,以英国的汇丰银行数量最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 新疆自乾隆收复以来,财政一直入不敷出,多靠其他各省援助,每年支援约200-300万两,称为“协饷”。1840年以后,清政府国家财政也开始变得困难,协饷数量大幅下降,到了同治年间,每年的协饷仅剩下44万两,导致新疆地方政府难为以继,给了阿古柏反叛的机会,左宗棠贷款后,将款项分摊给拖欠协饷的省份,以督促这些省份尽快还钱。

▲阿古柏占领新疆时的地理位置
  • 阿古柏幕后的支持者是俄国,而清朝仅以自身的实力,很难和俄国抗衡,而当时的阿古柏已经与英国结交,虽然英国并没有入侵新疆的野心,但是也不愿看到俄国占领新疆,从而威胁西藏,英国也想利用清政府打击沙俄,所以汇丰银行在其他银行都不愿意借钱的情况下,主动借款。

  • 英国当时是世界强国,左宗棠希望通过借款的方式将英国拉在清朝一边,让英国不再支持阿古柏叛军,转头支持清朝收复新疆的行动,从而抵消俄国在新疆的影响力,使俄国不能正大光明地帮助阿古柏势力。

▲阿古柏叛军占领新疆油画
  • 借钱打仗这事,只有赢了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但是输了,那就是一笔糊涂账了,左宗棠正是利用了这个心理,向英国借了这么多银子,逼迫英国将先进武器出售给西征军,助其顺利收复新疆。只有仗打赢了,借的钱才可能通过关税慢慢还清了。

借了的钱总是要还的,而且左宗棠并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去借钱的,而是以清政府的名义去借钱的,也就是说他拿的是慈禧的身份证和指纹去借的钱,以清政府的税收作为担保,而且还是向船尖炮利的英国借的,必须得在限期内归还,这也倒逼清政府想办法还银子。

▲左宗棠为表收复新疆的决心,抬棺出征

左宗棠向洋人借高利贷打仗,真是一石三鸟的好办法,成功将清政府和英国绑到了一船上,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保持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就凭这他当之无愧“左公千古”四个字。

《红顶商人胡雪岩》


雨霁视角


1875-1878年,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期,曾经向国外商业银行借款1375万两,华商借款846万两。最终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稳固了新疆的疆域,功不可没。

塞防和海防之争。

一、新疆被占。1864年,在太平天国和陕甘回族暴乱的影响下,新疆的维吾尔族和回族也相继起义,最后成立了伊犁、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和田等五个割据政权。1865年,浩罕汗国派遣阿古柏率军进入新疆,到1870年时,阿古柏已经占领南疆的全部和北疆的一部分,成立了“哲德沙尔汗国”(1867年成立)。大有一统新疆的局势,同时沙俄占据伊犁,英国人也觊觎南疆地区,和阿古柏签订了通商条约。(占据新疆大部的阿古柏像)

二、塞防和海防之争。对于收复新疆,清政府还是有异议的。直隶总督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重点建设海军,保护东南的海防;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塞防和海防兼顾,担心阿古柏在列强的支持下得寸进尺,步步紧逼,继续占领新疆以外的疆域。(左宗棠像)

说到底,就是朝廷的银子少,没法兼顾多事之秋的清朝疆域,最终收复新疆成为清廷的首选。虎视眈眈的沙俄对新疆的领土早就有吞并之心,自己建立汗国的阿古柏只不过是临时占据新疆而已。

左宗棠为何要挑国外利息高的银行借款?

慈禧太后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并且在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的事务。打仗需要银子,慈禧只给了200万两白银,300万两地方的协办军务的“协饷”,这些都是白条,没到位的。怎么办?

左宗棠经过深思熟虑后,向清政府申请向国外银行借款,得到了批准。左宗棠打算向国外银行借款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并且是利息越高越好,这是为什么呢?

一、向英国的汇丰银行借款。在政治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是支持阿古柏的新疆政权的,左宗棠打定主意向英国的汇丰银行借款,中间操作人是胡雪岩。在1877年、1878年和1881年三次银行贷款,利息在一分三,以各地的赋税还款。这一招将英国财团绑在了收复新疆的战车上,原来英国对待阿古柏态度比较暧昧,还给他武器,这下好,英国基本就站在清朝政府这一边,不再帮助阿古柏了。(汇丰银行图)

二、利息高,到款快。利息低的国外贷款,要求比较严,贷款不容易,而且贷款也比较慢,利息高的贷款到账速度快,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打仗这样的事情等不得,需要及时到款,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作战。

三、国外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打仗打的是后勤和武器,左宗棠的部队装备明显要优于阿古柏的部队,和原来清军的装备不在一个档次上。这也是贷款国外银行的好处,贷国外的款,购买国外的武器和装备。

四、还款由地方的赋税来还。左宗棠一心收复新疆,还款的事情分摊给各地的地方政府,由慈禧掌控,他就不管了。

利益才是列强永恒的推动力。

借款经办人胡雪岩为何倒台

胡雪岩在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主要是借款和后勤保障工作,功劳不小。战后。左宗棠为他请了赏赐,一件黄马褂,头顶上的顶子可以用红色的二品官员顶戴,也因此成为“红顶商人”。(胡雪岩雕像)

胡雪岩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受到外商的排挤,并且受到李鸿章派系的挤压。在向汇丰银行借款时,利息本来是四厘,他和汇丰银行的高官戈尔德密谋抬高利息,将多余的利息一分为二,由两个人私分。这个事情被有心的人挖掘了出来,据说是盛宣怀,并且汇报给清政府。胡雪岩因此被革职查抄家产,其实也主要因为他的后台老板左宗棠在1885年病故了。


穿越再现彼岸


这个借“高利贷”的故事发生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所以借钱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最后战争的胜利,为什么这么说呢?

  1. 1873年,左宗棠奉命向新疆进发,去向英国和沙俄开战以收复新疆。本来清政府在新疆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因为不同声音的出现让大军迟迟派不出来,本来是守卫自己国家领土的事,可有些人觉得边防花钱太多。幸亏左宗棠据理力争,才促成这次出兵。
  2. 可是积贫积弱的清政府只拿出了200万两经费打这次仗,大家试想一下,战争说白了打的就是经济,没钱肯定是会打败仗的。但是没办法,只有这么多,左宗棠可不想还没打,就这么输了。
  3. 怎么办?这给钱等不得,必须立马筹到,所以左宗棠就利用胡雪岩找外国银行借钱。

为什么要借高利息的钱呢?

  1. 利息越高,银行给的越迅速,大家都知道,战争中时间的宝贵,所以借利息更高的银行,钱能及时用到前线。
  2. 用借钱把英国人拉到自己的阵营。左宗棠借的高利息的钱都是英国银行的,所以英国自然希望左宗棠可以打胜仗来收回借出去的钱,同时对西征的部队提供了武器和装备上的帮助。
  3. 胡雪岩出面借钱自然从中吃了回扣,高息自然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