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为什么会疯狂的爱上二婚的刘娥,并金屋藏娇十余年?

今古讲堂


都别抢,我来答。

刘峨,史书上把她称为章献明肃皇后,后人评价她说“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么一位风光无两,且如吕雉、武则天一样临朝称制的女人按理来说应该出身名门望族,却怎么会以二婚的身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呢?

  • 刘峨其人

实际上刘峨的出身其实并不差,也是官宦人家,他的父亲刘通是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虎捷都指挥使,兼嘉州刺史(四川乐山)。但不幸的是,刘峨出生没有多久,她的父母亲便双双亡故,从此沦为孤儿,所以又把她称为蜀地孤儿。

刘峨从小寄样在母亲的家族里,长大后成为一名歌女,而且还被许配给了成都当地的一个银匠。倘若不是命运的决定,想来刘峨注定将要过上相夫教子的平凡人生活,然而有一年,他的未婚夫龚美却突发奇想带着她来到汴京谋生,这一趟远门从此改变她的生活。

龚美以锻银为业,纳邻倡妇刘氏为妻,善播鼗。既而家贫,复售之 。张耆时为襄王宫指使,言于王,得召入宫,大有宠——《涑水记闻》司马光

然而,来到京城北漂的两位小年轻日子却过的相当艰难,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她的未婚夫龚美就自作主张就打算把刘峨卖掉,让她改嫁他人,当时韩王赵恒(宋真宗)的指挥使张耆偶然见到刘峨,见她生的漂亮,又会唱歌,便将刘峨买下来送给韩王,以讨好对方。

在古代买歌女送给达官贵族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段,而赵恒见到刘峨以后,心里顿生喜欢,从此便与她日日幽会,耳鬓厮磨,受到赵恒的宠爱。但人的甚至毕竟不是铁打的,时间一久,赵恒的身体越来越虚,渐渐显露出憔悴的模样。

宋太宗赵光义见到他这么纵欲过度的样子,就派人去讯问赵恒的乳母这是怎么回事,得知赵恒每天和一个出身卑贱的歌女厮混在一起,顿时龙颜大怒,将赵恒找来痛斥一顿,要求他将这名歌女打发出去,但赵恒舍不得,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刘峨寄养在指挥使张耆家里。

搞得张耆为了避嫌,连自己家也不敢回,只好另外找了一处房子住下来。宋太宗此外又给赵恒赐婚,这位新娘是宋朝开国功臣潘美的千金,不过结婚之后的赵恒依然放不下刘峨,所以经常偷偷到外面去和刘峨幽会,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赵恒这是在外面包养情人了。

  • 大权独揽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驾崩后,身为太子的赵恒即位称帝,对刘峨心心念念的宋真宗立刻就把刘峨接到宫中来。但是当时皇后已经另有人选,起先的潘氏由于早亡,宋真宗后来又迎娶了郭氏,因此直到景德元年(1004年)才被册封为一个美人。

景德四年(1007年),刘峨终于迎来命运的转机,郭皇后去世,宋真宗随即便把刘峨册封为皇后。但是这个举动当时受到寇准、李迪、向敏中、王旦这些大臣的反对,理由无非是“以为出于侧微,不可”,简单来说就是出身太过卑贱了。

先是,上议立皇后,安仁谓刘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於相门——《续资治通鉴》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还是不顾群臣的反对将刘峨册立为皇后,刘峨这个人很聪明,颇有当年武则天的风范,她心思缜密,如王熙凤般做事有条有理,经常帮助宋真宗一起批阅奏章,因此很是受宋真宗的信任。

凡处置宫闱事,多引援故实,无不适当者。帝朝退,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续资治通鉴》

天禧三年(1019年),宋真宗病危,又恰逢星象中出现太白,占卜结果为“女主昌”,这和当年武则天活着的出现的异象是一模一样,贞观初年的时候,太白星出现,李淳风占卜的结果也是“女主昌”。

所以当时宋真宗也担心刘峨干政,就密令寇准去着手准备让太子监国的事情,但这件事最终还是泄露到刘峨那里,当时刘峨联合丁谓一起向宋真宗施压罢免了寇准,而这时候又发生太监周怀政准备发动政变的事情,结果又因为走漏风声政变失败,寇准因此再次被贬。

寇莱公探知此意,遂欲废章献,立仁宗,策真宗为太上皇,而诛丁谓、曹利用等——《东轩笔录》

当时宋真宗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忽然发现好几天不见寇准,所以还问身边的人寇准跑到哪里去了,结果大家都不敢告诉他这件事。

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宋史》

经过这一系列的手段,刘皇后逐渐大权在握,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宋仁宗即位,刘峨被尊为皇太后,在削除丁谓的宰相官职后,刘峨临朝称制,如吕后、武则天故事。当时她甚至毫不避讳的穿上了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龙袍,成为实际上的皇帝。

不过就是这么一位对权力十分感兴趣的女人,却似乎并不敢真的取代宋仁宗自己当皇帝,当时一个叫方仲弓的大臣上书请求刘峨像武则天一样称帝,后来成为宰相的程琳也献上《武后临朝图》暗示刘峨称帝。

但经过权衡之后的刘峨最终还是没有这样做。

先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宋史·列传一》

不过刘峨虽然断绝了做皇帝的念头,但是她还是非常喜欢穿龙袍,因为这件事当时还闹出了许多矛盾。譬如她穿着龙袍去太庙祭祀,大臣们就有意见了,问她:“太后必御此见祖宗,若何而拜?”

就是说你穿着龙袍是行帝王之礼,还是后妃之礼,所以搞的刘峨非常难受,后来不得不妥协,将龙袍上面象征忠孝与洁净的宗彝和藻图案去除,同时不佩戴帝王之剑。刘峨去世的时候,一直拉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宋仁宗感到很不解,问大臣这是怎么回事。

及太后崩,帝见左右泣曰: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奎曰: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帝悟,卒以后服敛——《宋史》

大臣参知政事薛奎站出来解释说太后不敢穿着这身衣服去见列祖列宗,这位大权独揽直到去世的太后这才结束自己的一生。但刘峨整体的评价是很不错的,虽然她把持朝政,但是没有干出祸乱国家的事情,譬如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就是在她的主持下发行的。

因此宋史评价她说: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围炉谈史


刘娥是宋真宗的皇后――章献明肃皇后。

历史告诉我们,除了开国皇后以外,守国皇后大都是出身豪门或者开国元勋家中的女儿。

然而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却出身卑微,并且是一个“二锅头”(结过婚的女人)。

刘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母早亡,15岁时嫁给了银匠龚美为妻。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刘娥经常跟着丈夫,摇着拨浪鼓沿街招揽生意。

夫妻二人主要是把银子融化,然后打造一些酒壶、戒指等物件。

有一年家乡闹灾,没生意可做,夫妻二人只好来到了开封寻找活路。

谁知京都同样没有生意可做,二人一日三餐难以为继。龚美很心疼妻子,如果这样下去两个人都会被饿死。迫不得已,龚美就把刘娥卖给了都指挥使张耆(qi)。

张耆见18岁的张娥长得很漂亮,他没有独占其美,为了仕途,就把张娥献给了宋太宗的第三子,当时的韩王赵恒(即后来的宋真宗,当时还是王不是皇帝)。

说也奇怪,有些女人生来就让人喜欢,赵恒一见钟情,随之疯狂爱上了刘娥。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刘恒不缺如花似玉的美少女,没必要爱上一个“二婚”。

也许赵恒眼光很独到,也许看出了刘娥将来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也许没有也许……

讲真赵恒爱得有点惊世骇俗。

刘恒不嫌弃刘娥,不代表他老爷子宋太宗的意思。

宋太宗赵光义发现近来三儿子面容有点憔悴,一打听才知道三儿子在王府金屋藏娇,养了一个“二婚”女人。

太宗勃然大怒,把儿子叫到面前一顿臭骂:“你丫的给我丢脸,什么黄花大姑娘没有,非要养个二婚低贱的女人,立马把这个女人赶出王府”。

老爸下了命令,赵恒不敢违抗,但又舍不得刘娥,怎么办呢?

赵恒灵机一动,他想了一个办法,把刘娥还送回都指挥史张耆家中,让张耆代他养着刘娥。

还别说这个办法挺不错的,赵恒时不时的去张耆家和刘娥私会,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赵恒在外面养了一个“二奶”。

期间太宗为赵恒娶妻郭氏,后来又为他迎娶了潘美的女儿潘氏为妃。

转眼十年过去了,赵恒和刘娥就这样偷偷摸摸过来了。

就在刘娥28岁时,太宗去世了,赵恒随之继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宋真宗。

没有老爸的约束,赵恒第一时间把刘娥迎进了宫,封她为美人。

就在这时,人们产生了疑问,赵恒为何疯狂爱上“二婚”的刘娥,并且金屋藏娇十年呢?

我一直认为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这就好比王八看绿豆一样。假如这个女人很优秀,这算不算理由呢?

刘娥后来做了皇后,她就是历史上的章献明肃皇后。讲真她和历史上的吕后、武则天的能力相差无几,但她没有吕后、武则天的冷酷无情。因此被史学家称之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事实却也如此,刘娥进宫后安分守己,和嫔妃相处很和睦,和潘美的女儿潘妃关系最好。

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过去了,在刘娥38岁时,赵恒的郭皇后去世,当时宋真宗想把刘娥封为皇后,但遭到了宰相寇准的反对。

原来刘娥没有生下皇太子,也就是说她没有资格当皇上。(母以子贵)

由于寇准的反对,刘娥封后之事暂且搁置了起来。

三年后,也就是在刘娥41岁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当时宋真宗的妃子李妃生下了一个儿子,真宗就想了个办法,把李妃的儿子抱给刘娥抚养,对外宣称是刘娥生下的儿子,起名为赵祯(即历史上的宋仁宗)。

包公戏《狸猫换太子》就是根据这段历史杜撰的,戏中把刘娥刻画成了吕后、武则天一样毒辣的女人,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既然刘娥生了儿子,寇准也就没有理由反对了,两年后,43岁的刘娥成了皇后。

由于赵家有种遗传病――精神有时错乱,真宗被这种病折磨着,于是就让刘娥帮助自己处理朝政。

刘娥治国之道远胜真宗,加上她不容易被权臣掌控,由此寇准一直反对刘娥临朝处理政事。

刘娥进行了反击,利用后起之秀、新贵丁谓打击寇准。

此时真宗左右为难,一边是寇准,一边是皇后,两边都不想得罪,真宗成了墙头草。

刘娥心疼丈夫,于是提出让太子监国,也就是让儿子赵祯接班,真宗欣然同意,真宗当上了太上皇。

赵祯继位不久,在刘娥50岁时,真宗去世。

由于赵祯年龄还小,刘娥再次临朝称制,也就是和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一样垂帘听政。

这时权臣丁谓已经把寇准发配去了边疆,不久寇准去世。丁谓成了宰相一手遮天,他岂能让刘娥染指朝政。

刘娥为了儿子的皇权,不得不和丁谓展开了斗争,最终斗败了丁谓,并把他发配到了边疆。

当刘娥大权在握的时候,她毅然把所有的权力交给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她自己退居二线颐养天年,没过多久,刘娥寿终正寝,享年64岁。

综上所述,宋真宗赵恒确实有眼光,一个出身低微的二婚女人,达到如此高度相当不易,这样的女人谁不爱呢?谁会轻易地放手呢?


秉烛读春秋


宋仁宗赵祯的母亲刘娥与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有类似的经历,都是有过一次不堪的婚姻后才入宫中的;宋真宗赵恒后宫佳丽没有三千也有好几百,斜乎在于他偏偏对二婚的刘娥情有独钟,自当襄王开始,就设法金屋藏娇与其秘密幽会,上位后,又苦心孤诣把刘娥立为皇后。



宋真宗为什么会疯狂的爱上二婚的刘娥,并金屋藏娇十余年?

刘娥值得爱,刘娥的父亲做过刺史,死得早,当时刘娥才9岁,但她已受过零星的初级教育,能识字。由于母亲死得更早,无奈做了银匠龚美的童养媳。刘娥14岁的时,龚美为了生计,就带着小媳妇闯京城,由于小时个有曲折的经历,使她懂得好多世故,再加上到京城见

过世面,使她日后擅长察言观色,善解人意。


或许天生有艺术细胞,她擅长击“鼗”,配上与生俱来的好嗓子,加上体态袅娜,妩媚动人;龚美以她为摇钱树,在京城卖艺,很快圈粉无数。当时,赵恒才14岁,正是情窦初开的懵懂少年,一天他在游玩时,偶遇了刘娥并迅速迷上了她,但为她惋惜,如此才艺出众的少女竟然沦落到这个地步,不免为她难过,王府指挥使张耆深悉小王的心思,主动做媒,承诺给一笔钱龚美,叫龚让出媳妇,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成交。


赵恒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初恋女孩,以后二人如胶似漆地缠绵在一起,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终于老爸知道了这事,并调查了刘娥的经历,勃然大怒,勒令赵恒把刘娥送走,又把元勋潘美的女儿赐了给他;无奈,他只好将刘娥安置在张耆家中,而对小王忠心耿耿的张耆只好在外面安身;赵恒虽然有了家室,但还是经常到张耆家与刘幽会,岁月飞逝,不知不觉过了十五年。


公元997年,赵恒登基,这一年他29岁,随后就把刘娥弄进宫中,而正妻潘氏这时已去世,刘娥已经30岁了,风华正茂,干练成熟,魅力徒增,温良恭俭有态度,琴棋书画有才华,赵恒想立刘娥为后。


但,刘娥出身低微,还是二婚,又没有子嗣。如果冒然立后,肯定会曹朝臣反对,真宗与刘商议后,便找侍女李氏为之代孕,随后生了一个儿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刘娥立即领来抚养,民间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来源如此。


由于在张耆家十五中,刘娥利用闲暇时光,读了很多的书籍,懂得了为人处事之道,对国计民生有 一定的认知与主张,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所以当皇后期间,每当真宗烦政时,刘娥就帮他批阅各种公文、奏章,

真宗对她越发喜爱。


希望星晨58298869


刘娥被称“有吕武之才,却无吕武之恶”,作为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大多是正面的!她确实有很多亮点。最大的就是出身贫贱甚至做过娼妓的二婚女人,她可以让宋真宗爱的疯狂,金屋藏娇十余年。

刘娥本是四川华阳人,从小成了孤儿,在外祖父家长大,十几岁就跟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从四川千里迢迢来到开封城。这个龚美生意也不是很好,眼看着自己都养活不了,就准备把刘娥卖出去,刚好韩王府招奴婢,刘娥就被卖进了韩王府。作为赵光义三儿子的韩王赵元休一眼相中了这个川妹子,被她迷的神魂颠倒。这件事很快被经验丰富的皇帝老爹赵光义知道了,当然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和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二婚女人厮混,于是勒令他把刘娥赶出去。赵元休没办法,只好把刘娥安排在管家家里面,管家搬出去住了,刘娥就这样成了赵元休没有名分的外室,这一藏就是十多年。



要说刘娥凭什么能让赵元休违背父命如此不离不弃?那首先一定是她的美貌,再就是刘娥不争不抢,知恩图报的温和秉性了。说白了就是正合了赵元休的口味,让刘娥嫁给爱情嫁给了权力!

或许刘娥真的有旺夫相,原本跟皇位无缘的非嫡非长的赵元休竟然当上了皇帝——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从此刘娥的人生就像开了挂。十几年没有名分没有地位甚至连个孩子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赵元休的宠爱,当这份宠爱攀上皇权的翅膀,一切就都有了——从美人到修仪到德妃最后到“母凭子贵”的皇后!有人说了,不是没孩子吗?嗨,不是说了嘛!皇权宠爱之下什么都可以有!“狸猫换太子”听说过吧,把别人的孩子给刘娥,不就有孩子了吗?!



一个最底层的女人一路登到权力顶峰,只有皇帝的宠爱是不够的,尤其是宋真宗晚年中了封禅的风,神神叨叨没办法执掌朝政了。刘娥从进宫后就善待下人尊重当时的郭皇后和其他嫔妃,人缘是极好的,关键她聪明好学,经常帮助宋真宗出谋划策,但是又不干预朝政。自己没有娘家人,也就没有外戚专权的事情发生,就连自己的前夫也被改姓刘和自己互称兄妹,为大宋效力,成为历史奇闻。

刘娥有吕武之才显然是对她人品的一种肯定,才能不见得真有那么好,说她没有吕武之恶也是因为她善待他人,尤其是儿子仁宗的生母李氏,把她封为宸妃死后以皇太后身份厚葬,对仁宗也是视如己出,让这个儿子眼睁睁看着自己霸占着皇权十几年不能亲政也毫无怨言。单从她穿黄袍戴天冠乘玉辂,难说她没有效仿吕武之心,只是没有吕武的政治背景,实力和文官们都不允许罢了。



刘娥临死前使劲拽自己身上的龙袍,相必是不愿意让真宗和宋太祖宋太宗看到自己这身打扮的。不管怎样,她传奇的一生没有让自己的家族遭遇吕氏武氏之难,能永保厚待算是很不错了。


墨梅逸清寒


她是从当街卖艺的歌女一步步成为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她是手掌天下大权的无冕女皇却坚持声称坚持不学武则天,她是北宋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女强人,也是宋朝诸位临朝太后中功劳政绩最杰出的一位。她就是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这位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丰富,足矣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后,她美丽聪慧,从一位当街卖艺唱戏的孤女成长为万众景仰的皇后。她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为仁宗朝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有吕后、武后的治国才华,却终究没有迈出那“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一步,也正因为如此,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以及后世的名史家、名人对刘娥的评价都很正面。不过在民间小说“狸猫换太子”中,她却被描述成了心狠手辣、偷换皇子的一代奸妃,被后世唾骂,实在是令人咋舌。

刘娥并非宋真宗赵恒之原配,而是宋真宗的第三位皇后。刘娥出身低微,最初曾经混迹于街头,靠着卖艺唱歌而生,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刘娥甚至还嫁过人,还曾被自己的丈夫卖掉,几经辗转,刘娥见到了当时还是韩王的宋真宗赵恒,初检刘娥的赵恒很快便被眼前这位与众不同共的女子所吸引。因此将其带回府中,后来宋太宗听说了儿子赵恒与刘娥的事情,对于这样门不当户不对的恋情,之宋太宗表现出了坚决的反对态度,他不仅命令赵恒断绝与刘娥的来往,甚至还强令将其赶出韩王府。赵恒无奈,只得听从。由于不忍心自己的心爱之人流落街头再次受苦,因此赵恒将刘娥安置于自己管家的家中,赵恒也经常在繁忙的朝政之余不时与刘娥相会。当然,这一切都是在瞒着其父宋太宗的情况下进行的。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59岁的宋太宗驾崩,韩王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真宗即位后便迫不及待的将刘娥接入宫中,因为当时宋真宗已经有了郭皇后等一批府邸嫔妃,因此初入宫中的刘娥并没有任何名分,但是相比于其它名正言顺的所为嫔妃,刘娥有着她最大的优势那就是皇帝独一无二的宠爱。刘娥虽然深受皇帝宠爱,但是实际上她却为人低调,不仅能够恭顺的侍奉皇后,对已起她嫔妃,刘娥也从来不争宠,这一点不仅让宫中嫔妃叹服,也让作为皇帝的宋真宗感到非常欣慰,因此对于刘娥,宋真宗除了宠爱之外还多了一些尊重。

郭皇后去世后,刘娥显示被真宗封为了四品美人。 之后,因为深得皇帝之心,刘娥又接连晋升为修仪、德妃。朝中很多人对于刘娥这样出身的人的迅速崛起产生了警惕,认为后宫专宠有可能引起外戚专权,但是宋真宗却不以为意,因为他知道刘娥是个孤女,没有父母,也没有其他家人。郭皇后驾崩后,皇后之位空缺,真宗欲立刘娥为皇后,,但是朝中大臣极为反对,但是由于真宗的坚持,四十五岁的刘娥最终还是成为了大宋王朝的皇后,

此时的刘娥早已经不再年轻,但是她却仍然能够深深的吸引真宗,凭的是什么?实际上凭借的就是刘娥的才华。刘娥虽然出身低微,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但是确是一个学习能力极强的人,并且对于很多国家大事、朝政事务的处理,刘娥总能够 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识。她才华出众,熟知政事。经常陪在真宗身旁批阅奏章,无论大事小事,真宗总习惯性的问刘娥意见,而她也每每都能给出令他满意的答案。

刘娥虽然热心于朝政,但是真宗在世时,刘娥并没有越雷池一步,反而是是恪守皇后本分,这也也正是有别于吕后的地方,刘娥终其一生都没有心狠手辣。 54岁的宋真宗赵恒去逝临终前真宗写下遗诏:“太子赵祯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权取”皇太后处分。”因此,刘娥以太后的身份,带着十一岁的小皇帝赵祯撑起了大宋王朝的天空。

掌权后的刘娥也并没有像吕后那样大封自己的娘家人,虽然追尊加封祖宗,不少刘氏家族的人因此也加官进爵。但是在治理国家方面,她不让那些刘氏姻族插手,甚至平日里的赏品都不许带龙凤图样,她自己说:“刘家人不能用这些。”


刘娥最初凭借是美貌征服了宋真宗,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美貌的失去,刘娥的才华和能力则成为了深深吸引宋真宗的地方,如果说容貌是女人的第一张面孔的话,那么一个女人的才华和能力则是她的第二张面孔。在宋真宗赵恒能够终其一生的宠爱刘娥,想必这两点便是重要原因吧


历史课课代表


宋真宗赵恒身边的女人并不少,可他偏偏最爱的是二婚的刘娥,甚至在他还是襄王时,一度爱得死去活来,并设法金屋藏娇秘密幽会,生怕被他老爹知道。当上皇帝后,又克服了重重阻力把刘娥立为皇后。这就非常奇怪,刘娥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能够让赵恒如此着迷呢?今古讲堂为您解答:

一,辗转流离,经历曲折。刘娥的父亲曾经做过嘉州刺史,早年随宋太宗伐北汉,死在路上。当时刘娥才9岁,幼时也受过一些初级教育。她的母亲死得更早,作为孤儿无依无靠,辗转做了银匠龚美的童养媳。

刘娥14岁的时候,龚美因生计艰难,就带着他的这个小媳妇到京城做了一名“京漂”。由于她至小经历过许多事,使她能够明白世理,尤其善于察言观色,讨人欢心。

二,天生丽质,精通才艺。刘娥很有艺术细胞,尤其特别擅长击鼗,又有天生一副好歌喉,善于演唱一些词曲,加之面容俊美,身材婀娜,龚美就让她在京城卖艺。当时汴梁城经济、商业、艺术都非常繁荣,刘娥年轻漂亮,才艺出众,很快就远近闻名,吸了不少粉。可以说,放到现代,就是一个刚走红的美少女歌星。试想:一个不满15岁的小萝莉,美貌加才艺出众,就算是在宋朝,也是稀缺资源。



三,初恋情人,秘密幽会。这一年,赵恒14岁,年纪比刘娥还小了几个月,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一天他和王府的一帮人在外面玩,偶然见到了刘娥,一下子就被她迷上了,这就是初恋,而且是一见钟情。并且深深惋惜,这么好的一个女孩竟然是别人的童养媳,从此,那个在街头卖艺的少女,就成了他的梦中女孩。

王府指挥使张耆看出了小王爷的心思,主动跑去劝说龚美把小媳妇让出来。龚美当时生活很困难,他更看重的是钱。听说王爷看上了他的小媳妇,趁机狮子大张口,要了一大笔钱,把刘娥送进了王府。这就叫一拍即合,一个要钱,一个要人。

赵恒得到了他梦中的初恋女孩,每天二人都如胶似漆的缠绵在一起。有一天,他的父亲宋太宗发现儿子最近明显消瘦,一调查,原来是因为一个银匠的媳妇,而且居然还是个卖艺的,顿时勃然大怒,勒令赵恒立即把刘娥送走。怕他再惹事,又为赵恒赐婚,把开国功臣潘美的女儿赐了给他。这对少年赵恒来说,让他硬生生和初恋分开,简直是生离死别!

他只好将刘娥秘密安置在张耆家中。张耆为避嫌,不敢回家住,在外面另找了一处房子安身。赵恒虽然有了正妻,可还是日夜思念刘娥,经常偷偷的到张耆家与之幽会,时间一晃就是十五年。


四,为立皇后,找人代孕。公元997年,29岁的赵恒登基为帝,很快就把刘娥接进了宫。此时,太宗赐婚的潘氏已去世。刘娥已经30岁,却越发有魅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关键的是,终于不需要偷偷摸摸的在一起了。

赵恒想立刘娥为后。可是刘娥出生又低微,又没有子嗣。应该说,这不是真宗的责任,真宗一生有6个儿子,还有几个女儿。所以他的生育能力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刘娥身上。

真宗和刘娥一商量,就找宫中的侍女李氏代孕,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由刘娥领养。这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原型。

后来,由于刘娥的关系,她原来的老公龚美也到了朝廷当官,刘皇后认他为兄长。

五,聪明伶俐,熟知政务。在张耆家中的这十五年,刘娥有大量的闲暇时光,这期间,她读了很多的书,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对有关国家政事的书籍十分感兴趣,琴棋书画更是学得样样精通,知识储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皇后期间,真宗经常为朝政而烦恼,刘娥就帮助他批阅奏章,处理朝政。

这就有点类似于汉武帝的母亲王娡,跟金王孙离婚后就嫁给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景帝刘启,并得到了刘启的恩宠。

真宗去世后,刘娥成了太后,因仁宗年幼,太后临朝称制,执掌朝政。因此,后人常把她与吕后、武则天并称,并评价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就是说,她和吕后、武则天一样有才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但吕、武二人做了不少恶事,她没有。

后来,仁宗的亲生母亲李氏去世,根据丞相吕夷简建议,以一品夫人的规格,着皇后衣装下葬,棺内盛水银,保持不腐。刘娥死后,仁宗才知道真相,想到自己一天都没能认自己的亲生母亲,就对刘娥极度痛恨。即追封李氏李宸妃为皇太后,并准备按照太后的规格重新安葬。但打开棺木一看,看见其母着皇后衣装,面目栩栩如生。他才深感:差点儿错怪了刘太后。

大家对宋真宗和刘娥的这段恋情有什么看法呢?


今古讲堂


因为他们是天生一对


般若晓杰


因为刘娥吸引了皇帝


坐看流光飞舞


因为刘娥有吸引他的地方,爱不需要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