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裡面“被吊打”的日本軍隊,屬於乙種師團,是日軍中最差

抗戰爆發時,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類,很多人想簡單地認為甲類師團為主力,乙類師團是支援隊,丙類師團是預備隊,丁類師團是維持隊,戰鬥力依次減弱。

其實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我們今天就來簡單聊一聊這個情況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抗日神劇裡面“被吊打”的日本軍隊,屬於乙種師團,是日軍中最差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日文資料裡面除《昭和二十年的中國派遣軍》外並無完整的“甲、乙、丙、丁種
師團”表述,但有甲編成師團或甲師團編成、甲等師團、重裝備師團、重師團等說,且涵義
有不一致的情形。

而考慮到1942年後日軍全部24個兩旅團師團中的20個在中國關內編成,推測甲、乙、丙、丁之說可能僅存於中國派遣軍,且無文件規定的準確涵義。

抗日神劇裡面“被吊打”的日本軍隊,屬於乙種師團,是日軍中最差

甲、乙、丙、丁的劃分主要看部隊任務性質以及炮兵情況 並不是固定的等級,但是總體上還是穩定的。

如第27師團,武漢作戰時期是野戰師團轄支那駐屯炮兵隊以及山炮兵第27聯隊,支那駐屯戰車聯隊,這是不折不扣的甲種師團。

但武漢作戰結束後調到河北東部駐屯,那時支那駐屯戰車隊,支那駐屯炮兵隊,轉為新的炮兵與戰車單位,第27師團改為駐屯地守備任務,這時就是丙種師團。

抗日神劇裡面“被吊打”的日本軍隊,屬於乙種師團,是日軍中最差

後來又入滿洲參加關特演承擔對毛子戰備任務,這時就又是甲種師團。1944年重新入關,參加大陸打通作戰,此時還是甲種師團。

可以這樣說,只要是野戰用途師團有炮兵聯隊都稱做甲種師團,無炮兵聯隊只有炮兵隊的野戰師團為乙種師團,非野戰任務駐屯師團為丙種師團,純粹治安用途師團為丁種師團。

抗日神劇裡面“被吊打”的日本軍隊,屬於乙種師團,是日軍中最差

其實日本昭和時期起初常設師團不分甲乙丙丁,只有十七個師團,分別是近衛師團,第一至第十二、第十四、第十六、第十九、第二十師團。

這些師團都是日本的老牌部隊,訓練比較完善,兵員質量也較高,同時擁有最精良的裝備。有些抗戰老兵說這些精銳師團的士兵,其用三八大蓋能夠跟著你的腳印打,戲耍你一番之後才將敵人射殺,其精銳程度可見一斑。

抗日神劇裡面“被吊打”的日本軍隊,屬於乙種師團,是日軍中最差

而有的常設師團本身還有一定數量的裝甲部隊,戰時還能得到海軍、陸軍航空兵的支持,其每個師團人數都在2.7萬人以上,基本上每個師團都在重大戰役的時候衝鋒在前,包括那個被人們誤解的大阪師團。

除了近衛師團是天皇的御林軍駐守日本外,其餘16個師團全部參加了侵華,每個師團都犯下累累罪行。

抗日神劇裡面“被吊打”的日本軍隊,屬於乙種師團,是日軍中最差

但是隨著侵華戰爭的深入,其控制的佔領區面積過大和戰爭傷亡也較為嚴重,常設師團不夠使用,就把原先充當預備隊的戰鬥力相對弱的師團和傷亡情況比較嚴重但又重建的師團稱乙種師團。

乙種師團一般作為支援作戰的單位,其戰鬥力只是相對於常設師團較弱而已,而且有時其取得的戰果比常設師團還要大,其編制有第十三師團、第十五師團、第十七師團、第十八師團至第110師團。

抗日神劇裡面“被吊打”的日本軍隊,屬於乙種師團,是日軍中最差

而丙種師團類似於新兵部隊,是在1943年之後日本的整個戰略局勢急轉直下的產物,其番號在第110至第300之間,約有230個左右。

這些部隊是可以說兵員質量堪憂,是前幾次徵兵挑剩下的次品,其戰鬥力可想而知,其大部分作為日本本土防禦部隊使用,也有一小部分精銳參加侵華。

抗日神劇裡面“被吊打”的日本軍隊,屬於乙種師團,是日軍中最差

而最後我們要說到丁種師團,那就是抗日神劇中各路“武林高手”的主要對手了,他們可能是在所有日軍裡面軍紀和戰鬥力最差的一批了,主要充當日佔區的掃蕩隊和治安維護隊,番號比丙類更沒有規則,主要成立於1939年後期,全部都用於穩定佔領區。

雖然名為師團,其實多為新編或獨立混成旅團擴編而成,但絕對不是抗日神劇那樣隨意遭受欺負的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