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快六岁了,脾气非常大,一天要发好几次脾气,大声哭闹!还动不动摔东西,怎么办?

若吥弃永相惜209


看到这个问题,做为一个宝妈我感同身受!孩子在不断长大,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发脾气,对他以后的性格形成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六岁小孩应该可以明白很多事情了。做为家长可以耐心跟他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想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脾气?是不是他有什么需求我们家长没有满足呢?在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中,一步步给他讲述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和方法。家长是孩子的风向标,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孩子的改变是离不开家长的及时引导与教诲的。

我的女儿今年8岁,脾气也非常大,但是她不会摔东西,我觉得这一点也还算好吧。我常常因为她的脾气而烦恼!有一次,我做好一家人的饭菜,还在厨房端汤,她走到桌子边瞄了一眼,跑过来皱着眉头对我说:“妈妈,怎么没有一个我喜欢的菜?”“你想吃什么?”“你都没有做。”“小朋友正在长身体,什么菜都要吃,不能天天只吃自己喜欢的菜呀。妈妈做了什么菜你就吃什么菜!”“那我不吃了!”气乎乎的说完这句话就跑回自己房间了。做为一个宝妈的我其实也很无奈,自己忙得一身汗,人家说不吃就不吃呢!你每天为她操碎了心,但是人家耍脾气还不领情。这算不算是“甜蜜”的负担呢?


宁静致远嘉子


儿子今年快六岁了,脾气非常大,一天都要发好几次脾气,大声哭闹!还动不动摔东西,怎么办?


认真把题主对问题的描述看了两遍,恕我直言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而且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看了一下大致有:说话不清,吃饭挑食,爱发脾气等。仔细分析一下,孩子在智力开发、安全感建立、性格的养成方面或多多少都存在着问题。




1、安全感建立不够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要在宝宝三岁之前建立,一旦错过将会事倍功半,甚至无法弥补且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孩子缺乏安全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容易生气,脾气暴躁。你说你家孩子脾气非常大,而且一天要发好几次脾气,正是因为孩子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他比别人更敏感。周围人的言行举止,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都容易引起他的动怒,这是孩子自我防卫的心里表现。



2、智力开发不到位


孩子3岁之前是智力开发的黄金期,正常的孩子一岁左右就开始学说话,说话早的孩子一岁半左右会说成句的话,两岁左右一般就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意。如果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话,就说明智力开发方面做得不够。5、6岁的孩子如果个别发音不到位或不清楚情有可原,6岁的孩子说话还不清楚就要引起重视了。



3、没养成良好的性格


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对孩子性格的管理越早越好,最迟必须在6岁之前。性格,简单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人的社会行为就是性格。具体地说性格就是一个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你家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表现出容易动怒、发脾气、摔东西,这些行为都不具备好性格的特点。之所以孩子一天发几次脾气,且经常摔东西,说明孩子缺乏管理情绪的能力。

对孩子性格的管理越早越好,最迟必须在6岁之前。6岁之前这种说法不是谁凭空想象的,是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我研究认为,从社会广泛角度来看,绝大多数是抚养性格培养这一部分存在问题,因为性格在心理学中属于个性部分,个性的问题都是终身的问题。后天性格在早年形成。孩子在18岁之前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意味着心理不成熟。真正培养孩子性格在孩子未成年前可以做,但是这18年的影响并不均等,最最重要的时间是在6岁。”李教授在多年从事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孩子的性格在6岁之前就形成了,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以后无论再努力就很难改变。


看到这里,请别着急,遇到问题光着急没有用,要认真分析孩子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我现在对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够了解,只能针对你所描述的孩子的情况提一点建议:



多陪在孩子身边


孩子虽然已经6岁了他毕竟只是一个孩子,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不管之前你对孩子的陪伴如何,从现在开始多陪陪他,对弥补安全感及性格养成都有好处。


无条件接纳孩子


无条件接纳不等于百分百的依从,也不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溺爱。当孩子动怒发脾气时,先冷处理,就是不理不睬,大人该干嘛干嘛,让孩子自己发泄。孩子一般发脾气、摔东西之后都会哭泣,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别离开,就坐在孩子对面看着他哭,感觉孩子哭累了就拿来毛巾或面巾给他擦把脸,假如孩子这时大哭,家长可以问:“现在哭累了吗,如果没哭够可以继续哭。”孩子要是停止了哭声,就抱抱或摸摸孩子的头,让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爱(注意:别在孩子面前说你如何如何爱他,只要做让孩子能体会到即可)。

等孩子发过脾气情绪稳定下来后,一定要跟孩子讲明道理。可以分析孩子的错误所在,也可以说说孩子发脾气的过程中父母的感受,再让孩子换个角度想想,如果父母在他面前发脾气、摔东西,他会这么想怎么做。

别以为孩子听不懂,凭6岁孩子的智商不仅能听懂父母的话,同时也能体会到父母的感受。



对症下药慢慢训练


其一,孩子说话不清,除了平时父母多和孩子交流以外,让孩子多跟同龄孩子在一起,孩子与孩子之间在玩中交流是最利于训练语言的。

其二,还有孩子缺乏安全感,父母要给孩子创设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平时父母不仅对孩子要有爱,对孩子要有耐心,要好好跟孩子说话;同时父母或家庭其他人员在交流中都要好好说话,让孩子能真真切切体会到家庭的和睦与温暖。孩子生活在宽松温馨的环境中,安全感慢慢就会建立起来。

其三,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首先家长要做表率,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无论对孩子对大人都不行,因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虽然孩子现在已经6岁了,毕竟还是个孩子,孩子好的性格养成为说是在6岁之前,并不是6岁就是分水岭,如果目前家长用心且有耐心,孩子的性格一定会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智慧奶奶


教育孩子真是头等大事,我一直认为如果孩子有这样那些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父母身上。

男孩子虽然一般都会脾气有点大,比较急躁容易激动,但动辄发脾气哭闹摔东西,这可真的不是啥好习惯,作为家长,别太纵容孩子了。

还有说孩子挑食什么的,这些问题存在于孩子身上,虽然也正常,但真的不是什么好喜欢。

想知道父母脾气暴躁吗?会经常呵斥孩子发脾气时摔东西吗?父母有在吃饭时说这菜好吃那个菜不好吃什么的吗?孩子都是有样学样的。再就是孩子发脾气了父母是怎么应对的呢?孩子经常这样发脾气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我觉得现在父母该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是否妥当。不要哄,不能宠,让他发泄,让他哭闹好了,先冷处理,等孩子安静下来之后,心平气和地询问他发脾气的原因,告诉他发脾气哭闹摔东西都解决不了问题,也告诉孩子怎么样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弄乱东西自己收拾,摔坏东西要有惩罚,让孩子长点记性的处理方式,这样以后慢慢他就会控制点自己的行为了。


风轻云淡地向前


幼儿性格表现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阶段性,这个跟幼儿的认知以及所在的在外环境有关。排除病因因素,如果单纯的为了得到某些目的,比方为了不吃饭吃零食,为了玩具等等发脾气这就是性格和在外因素决定的了。

家长不妨想一想,是不是幼儿小时候家长没有耐心,遇到幼儿不听话或者不讲道理的时候就发脾气,家长总是通过吼的方式或者更严厉的方式比方说打骂,去解决问题,总是想通过我是大人你就得听我的,我声音吼的亮你个小孩得听我的话,不许哭,不许闹!是不是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呢?如果是的话,幼儿就是一面镜子,他折射出来的就是一个家庭的教育及生长环境,他有这方面暴脾气的表现就再正常不过了。

再一个就是家长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了,没有对孩子乱发脾气,孩子却是个暴脾气,那是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家长的问题,你想一下,是不是孩子从小就是要星星你就给星星,要月亮你就给月亮?超市里看见喜欢的东西不给买就就地撒泼打滚,哭闹,直到你给买了为止!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他也想要,非要闹着你给买,在外面你怕失了面子都给买,在家你又心疼孩子,这闹到什么时候啊,头都大了,买买买,要啥都给给买只求他别闹了!?你只当他还小,网络上怎么说——他还是个孩子!可是等他大了你才发现,哎呀,他咋这样了啊?你再想改,难了!你发现他已经变的很火了脾气,稍微不顺心就大发雷霆了。

孩子都快6岁了,本身他这个年纪段正是建立基本的是非观的时候,他的控制能力也就是自制力还是不够坚强的时候,所以需要我们家长在傍边引导,哪些是错的哪些对的,对于自己的脾气控制也是要家长引导的,首先家长你得控制住你自己,你得耐心一点,他即便做的不好你也不能打击他,你要给他信心,慢慢讲道理,让他明白你对他发脾气他会不好受,同样他对你发脾气你也不好受,总的来说吧,就是家长要先做好榜样,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适当的控制自己的脾气,希望给你有所启发!


吾心fly


孩子快6岁了,爱发脾气,哭闹,还摔东西,可以说,这个孩子的问题非常大了,如果不及时纠正,以后就更难教育了。

01

孩子为什么爱发脾气,摔东西?

  • 对孩子过于溺爱。被溺爱的孩子,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周围的人、事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孩子就会哭闹、甚至摔东西,以此要挟大人。大人如果没有及时制止,反而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就会更加助长孩子的蛮横无理。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 家长对孩子管教太严。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对父母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婴儿时期的吃喝拉撒,需要父母的帮助;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需要父母的帮忙;到了幼儿园入园之时,同样需要父母的帮助,让孩子在入学之前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切的琐事,都需要耗费家长极大的耐心,稍有不慎,就会对孩子大声吼叫,并且限制孩子的自由,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威逼利诱孩子。当孩子正常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又无法用语言,或者害怕用语言说出自己的需求时,就会用行动表现出来,而这种行动就会是以哭闹、摔东西等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以期望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 来自家长自身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在孩子的身上,就能推断出孩子家长的性格,反之亦然。父母没有耐心,脾气暴躁,对孩子吼叫,甚至打骂,孩子都会记在心里,并且有样学样。所以,当发现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家长需要回顾反思自己在家里的行为表现,是否留给孩子不好的影响了。
    在我家大宝的身上,有一件事我就有特别深刻的印象:有一天我做了煮玉米,大宝吃的时候,我居然发现他把玉米颗粒上的皮吐了出来,我问大宝为什么不吃?大宝回答我说:奶奶吃玉米的时候就吐了皮的。我想起来,记得孩子奶奶有一次吃玉米的时候确实是这样做过的,没想到就那一次,就被大宝学了去。


    一件在我看来非常小的事情,孩子都能记在心里,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都能有样学样,更何况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何其之深。

02

如何解决问题?

当我们愿意去分析孩子的问题,并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之后,就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加倍地爱孩子,但不是溺爱。我们提倡无条件地爱孩子,但不是无条件的溺爱孩子,不是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我们要去分析、去理解孩子需求背后隐藏的秘密。比如:孩子发脾气、摔东西的时候,不要急着去责骂孩子,而是要冷静下来,分析孩子为什么有这种表现?是因为什么样的需求没得到满足吗?还是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亦或者当孩子不吃饭,挑食的时候,不要担心会因为这一顿饭不好好吃而饿坏了肚子,让孩子承担不吃饭带来的直接后果:没得饭吃。而不是追着孩子喂饭,或者强行给孩子吃,让孩子不高兴。一次这样,孩子就会抓住大人的软肋,并且变本加厉的要挟大人。


    我们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只要坚持一个原则就好:和善而坚定,而不是以暴制暴

  • 与孩子平等对话。不要以为6岁的孩子还小,凡事都需要包办。孩子从1岁开始,就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那时候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自己完整的表达,但是,也希望父母能了解和关注自己。所以,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我是老大”,“我说了算”,遇到事情,问问孩子的意见,孩子自己的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不管结果是好是坏,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父母,只要做一个倾听者,一个协助者就好。


  • 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我们自己的过程,育人育己。没有人天生就会为人父母,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不断的完善自己,弥补自己,才能做一个更好的父母。


03

总结、反思、回顾、坚持

任何一件事,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段艰辛的旅程,更何况是养育孩子,从开始之初,就注定了没有尽头。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并且不时的回顾和改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遇到任何困难、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坚持,要相信孩子,相信自己,孩子定会在我们的爱的包围下,健康成长。


【我是"海绵妈妈育儿",今日头条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海绵妈妈育儿


男孩子今年六岁,脾气大,一天发脾气很多次。喜欢摔东西。哭闹很大。

首先分析出来,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很差,或者家长从来没有教给孩子很好的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其次大声哭闹,可能是宣泄自己各种情绪的一种方式,也是在吸引大人的注意,得到大人的关注。

最后六岁喜欢摔东西,孩子的规则意识还不是很强。

所以作为大人就要从上面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

第一,耐心的倾听孩子孩子生气,愤怒,悲伤等情绪的原因,让孩子知道他的情绪,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给他更多安全感。另外让孩子进行正确的情绪表达,比如愤怒的时候可以跺跺脚,悲伤的时候画画。详细的可以看我的文章,里面有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第二,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否没有教孩子树立规则。或者没有耐心的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更多的是自己的情绪也不是管理得很好,把情绪或者处理情绪的方式传给了孩子。

第三,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做游戏,互相合作,慢慢给孩子调理情绪,和教育孩子一些规则。


思勤妈妈


关于孩子脾气大经常发脾气我有妙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4cc00002b4253f5184c\

新漂大晶晶


如果你的儿子,去医院检查过,身体健康,不是生理上的疾病。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是需要做心理辅导的。

孩子行为的背后,肯定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需求。至于是什么,要了解之后,才能确定。

影响孩子的行为原因有几个:

1. 父母的教育,说起这个,很多父母都反应很大,都会说,我有教育,是他,不听话。就这样,把自己的责任完全推在孩子的身上。但有没有问过自己,你的教育正确吗?

2.成长背景,孩子在怎么样的环境中长大?家庭环境,家族成员,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出了这些问题,关键在于父母,孩子年幼,来到这个世界上日子很短,很容易改变。很多时候责任在父母身上,除了孩子,父母也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心时代从心出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c20700011eba4b3bbb4c\

常南方


我怀疑是多动症,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看看是不是微量元素不平衡。我姑姑家的小孙子四岁不会说话,不爱吃饭,脾气真的很大,后来去检查一下,发现孩子钙高铅高,医生给开了一种药,我忘记是什么药了,吃过药不到两个月就有明显的好转。这种病越早越好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