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医生的日常:摘口罩 脱帽子……每一步都要洗一遍手

央视网消息:(记者 康彦龙 通讯员 张洁 曹翠峰)身在一线的80后男孩臧学峰是第一批进病房的队员之一。他这样介绍自己的状况“战况”。

防护服是我们应对此次疫情的一大法宝,既是保护医护人员,更是避免病情外传。到达武汉之后,我们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各种准备,其中穿脱防护服是关键,幸亏我们有传染病专家苑晓冬主任,他为人热情、仔细,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给大家讲解,然后指出我们穿脱过程中的错误。第一天我们晚上8点突然接到通知,第一轮入场收治病人,我们更是抓紧联系,在苑主任指导下,我们一直练习到深夜12点多。次日清晨8点半出发到达医院后开始熟悉场地,苑主任和领队丁新民主任发现防护流程有问题,积极协调院方再次紧急更改。

一线医生的日常:摘口罩 脱帽子……每一步都要洗一遍手

医护人员每说一句话,护目镜上就是一层雾

1月29日下午2时,我们开始做穿衣准备,提前更换好手术服,冒着瑟瑟寒风(所有窗户都是开着的,方便通风),但是发现居然没有拖鞋,病区护士长紧急从手术室调来5双拖鞋为即将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用,1.洗手;2.戴帽子;3.戴N95口罩;4.穿猴服(如果不是连脚的,先套黄色垃圾袋);5.戴第一层手套;6.隔离衣;7.外科口罩;8.第二层手套;9.戴护目镜;10.外鞋套。依照这样一个步骤下来,穿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工组一会儿就会发现,每说一句话,眼前的护目镜多一点雾水,而且开始明显感觉到鼻梁压痛,但是我很清楚,再疼也不能去碰。我尽量不去想这件事,由于说话过多,眼罩开始渐渐看不清了,就像隔着一层蚊帐,一层,两层,最后也就只能对着灯才能看清CT片子。

就这样我们坚持了4个小时,等我们出来的时候,我们的传染病专家苑晓冬主任已经穿好防护服,在里面等候我们出来,因为脱防护服是防护成败的关键,虽然之前我们反复演练,但是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摘鞋套,脱隔离衣,摘护目镜,摘外科口罩,脱猴服,摘N95口罩,脱帽子,每一步都需要六步洗手法洗一遍,最难的是脱猴服,必须要金鸡独立站稳,一旦倒了就非常危险。整个过程下来大概半个小时。

出来的时候发现手术服都是湿透的,风一吹更冷。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一整个白天没有喝水,所以进去时虽然穿了纸尿裤,还是没用上。从一线下来后就需要彻底洗澡半个小时。

洗澡中,我在感慨,我们人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分子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要想短暂的彻底隔离原来是这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