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晋绥军部队出身的楚云飞,为何能够成为中央军队的师长?

郑晓奇


不奇怪啊,地方部队出身到中央军任职奇怪吗?吴奇伟是粤军出身,最早是张发奎的部下。1931年就在中央军中任第四军的军长了。1933年任中央军中的中路军纵队司令。当年红军在黔北作战时主要追击红军的就是薛岳和吴奇伟的部队。二占遵义的时候,吴奇伟本来想坐等王家烈和红军厮杀,在看到红军占领遵义老城后不去救援,任由红军进攻遵义新城,结果自己的部队一上来一触即溃。另外除了吴奇伟还有王陵基等川军将领,投靠老蒋后也在中央军中任职。还有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最早是奉系军阀张宗昌的部下吧?后来在中央军中做兵团司令,也算是由地方派系到中央军中任职吧。


啦啦啦小小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楚云飞的原型,可能是晋绥军的陈长捷。

其实对于蒋介石来说,对于人才的重用是不分派系的。

比如著名的大将薛岳,本来是粤军投资张发奎的部将,跟随张一直反蒋。

老蒋打垮张发奎以后,由于人才难得,将薛岳收归麾下,一直给予重用。

实际上,直到抗战之前,国内军阀还是很多的,蒋介石中央军不过60万,想要剿灭他们难度很大,只能借机利用。

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仍然有大量的地方军阀将领,有的是自成体系,有的则被蒋介石收归己用。


比如著名的黄百韬,是军阀徐源泉的手下,曾经在北伐战争中和蒋介石交手。

抗战期间,黄百韬在军阀鹿钟麟麾下服役,担任。因才能出色,被蒋介石重用。1941年,他任第三战区参谋长,1944年,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最终成为兵团司令。

黄百韬是标准的杂牌,他的上级徐源泉是著名的狗肉军阀张宗昌的部下,属于鲁军系统,是国内军阀部队的笑柄,一般认为没有战斗力。鲁军的成分复杂,很多团长级别都是原来的土匪出身。

而黄百韬却被蒋介石重用,发给他面见的通行证的序号是14,相对数百名高级军官来说已经非常靠前。


除了这两人以外,例子还有无数。

以晋绥军的军长陈长捷为例,虽然抗战中颇有战功,但人际关系不好,在山西混的并不好。无奈下,他改投傅作义麾下,也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蒋介石任命陈长捷为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及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天津攻城战中被俘。


萨沙


当然是说小说戏剧的情节。

楚云飞是山西人,却是黄埔五期毕业。黄埔五期1926年9月入学,1927年8月毕业。这个时期的黄埔学生军名号已响彻云霄,吸引3000多各地学子及有志青年。

楚云飞大体就是两种情况之一,一是阎锡山派遣来学习的基层军官,以探听黄埔虚实、拉拢关系(阎锡山可是老蓝党),二是有志高中毕业生或大学生,自愿自费去广州的。

毕业之后,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则当然应该回阎锡山处。第二种情况则可能是军校派遣回原籍参加当地军队。特别情况则还可能是,楚云飞因是北方人,遭遇1927年的分红事变而自愿回山西效力。

抗战结束后,楚云飞作为五期这样老资格的黄埔生,完全可以借整编的机会得到老师同学的推荐去陆军大学进修,因此趁机名正言顺地脱离晋绥军(事实上,晋绥军内部派别斗争非常激烈,少数黄埔学生都混得不怎么好)。陆大毕业后,楚云飞自然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中央军体系。而因为缺乏在中央军的服役资历,黄埔五期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时才担任师长,基本符合背景设定。


四川達州


这一点其实在都梁原著里面就有体现了。关于楚云飞身份这一点在亮剑小说第二章和第十一章当中都有体现。其中在第二章当中,作者曾表示楚云飞是黄埔第五期,阎锡山手下少有的几个黄埔系出身的晋绥军军官。第十一章当中文中描述:因为在抗战中战功赫赫,所以保送进入南京陆军大学将军班,毕业后脱离晋绥军作战体系。这就已经是作者本人的意思了,换句话说,都梁认为楚云飞一是黄埔生,二是战功赫赫,所以脱离晋绥军进入中央军这很正常。

当然如果抛开小说看历史的话,实际情况可能跟小说当中有很大出入。

▲都梁小说中的原文表述

首先强调一点,不论中央军还是晋绥军,虽然都是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但本质上都是军阀部队,具有很强的军阀习气。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两点:地缘政治和任人唯亲(其本质上就是军阀部队实际上是军阀的私人武装)。这里面最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国民党军统当中的江山帮,担任军统高层的人员多数是浙江江山人,这其中很多都是一起长大撒尿和泥玩的兄弟,讲究的是靠人脉和关系维持军统的稳定。晋绥军其实也差不多,当时在山西就流传这样一句话: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这就是说的当时阎锡山对于山西人的一个地缘亲性。

楚云飞虽说是个山西人,但本身是上过黄埔军校的,接受的是蒋介石一方面的教育。阎锡山跟蒋介石本身就是面和心不和,互相提防对方的一个情况,毕竟1930年中原大战的时候,阎锡山就是倒蒋联盟的主力。对于上过蒋介石派系黄埔军校的楚云飞自然是提防的,所以当时只给了楚云飞一个团长干这很正常。

▲蒋介石连傅作义都能拉拢,还拉拢不了一个老学生楚云飞?

至于楚云飞之后脱离阎锡山的晋绥军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两个原因的共同结果:第一是原文中提到的楚云飞战功高,日后保送进入南京陆军大学;第二其实就是当时蒋介石对阎锡山队伍当中高层军官的不断拉拢和破解,

这也是军阀部队的一个特点,利益至上,在这种拉拢当中,原先跟阎锡山一条裤子,给阎锡山当晋绥军第7军军长和太原守备司令部司令的傅作义也就被拉拢去了。而楚云飞作为蒋介石在黄埔五期的老学生,最初受到拉拢也很正常,而且楚云飞在晋绥军当中一直得不到重用,脱离晋绥军作战体系这也是很明智的选择。

▲毕竟他楚云飞也是要面子的人


铁匠工坊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都知道,与李云龙纠葛颇深,战功也十分卓著的国民党军将领楚云飞,原来是山西王阎锡山晋绥军的团长,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却成为了蒋介石中央军的师长,为什么不属于同一派系,楚云飞却能够在国民党中央军中任职,并高升为师长呢?

楚云飞

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姑且不说楚云飞是黄埔军校五期出身,本就属于蒋介石最信任的嫡系,单就楚云飞在抗战期间卓越的功勋,就足以让他进入蒋介石的眼帘并极力拉拢。

因为,一旦楚云飞选择加入中央军,对于蒋介石而言,他不但多一名才华横溢、功勋卓著的大将,同时也极大削弱了老对头阎锡山的实力,简直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民国时期,各军阀头子为了牢牢的控制麾下的部队,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类似办军校、强调血缘,甚至使用封建迷信、宗教等手段,也屡见不鲜。而他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强调地域之别。

军阀割据的民国

因此,在山西王阎锡山的部队中流传着“会说五台话,才把洋刀挂”的说法,因为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人,蒋介石也有重用浙江人的传统。这也是为什么楚云飞明明是黄埔军校出身,却回到山西晋绥军中任职的主要原因。

但是,地域之别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罢了,并不是说你与哪个军阀头领是老乡,就一定会被重用,能力依然是军阀们最为看重的一点。因此,在国民党中央军中也有许多非黄埔、非浙江人出身的高级将领。

而蒋介石中央军能够不断壮大,其实也是蒋介石不断的挖各军阀墙角,增强自身实力,削弱军阀实力的有直接关系。

蒋介石

北伐胜利之后,成功占据大半个中国的国民政府,分为了四大派系,分别为占据西北的冯玉祥西北军;占据华北各省的阎锡山晋绥军;占据广西、湖南、湖北等省份的桂军,和占据了江浙地区的蒋介石中央军。

但是,虽然占据了中央政府的大义,但由于崛起太快,根基薄弱,此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在国民党四大派系中实力并不占优势,兵力也比之西北军更远远不如。

然而,蒋介石就在接下来的数次大规模军阀混战中,都奇迹般取得了胜利,甚至在中原大战中,以一敌三,击败了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的联军,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三大新军阀

中央军能够不断的扩大兵力并取得胜利,与蒋介石不断招揽各军阀的将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在此之后,蒋介石“挖墙脚”的手段更是炉火纯青,这也成为蒋介石不断削藩,削弱各地军阀实力增强中央权威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因此,无论是十年内战期间还是抗战期间,或者到了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从未停止过削弱各地方军阀势力,抗战爆发之初,非中央军的杂牌军,占据了当时中国军队2/3的兵力,然而到了抗战胜利时,非中央军部队已经不足全国军队的一半。

楚云飞不过是无数个主动或被动投靠蒋介石中央军将领们中的一员。他既不是军衔最高的,也不是兵力最强的,甚至算不上最优秀的。随着各军阀部队中优秀的将领不断被挖走,各地方军阀部队势力也因此不断衰落。按照这种趋势,如果没有共产党,蒋介石的确有可能真正的将当时的中国由名义上统一做到真正统一。

穿着晋绥军军服的楚云飞

因此,虽然“山西王”阎锡山一直牢牢控制着山西,但是,晋绥军中依然有多名大将先后离开了阎锡山,选择加入中央军。例如曾为阎锡山立下大功的原晋绥军将领商震、徐永昌等人,在中原大战之后选择加入中央军。

阎锡山是十三太保之一、以善守闻名天下的傅作义,后来也离开阎锡山派系,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拥有4个兵团、12个军、52个师,麾下约60多万大军,其实力比之老东家阎锡山,只强不弱。

同样出身晋绥军的傅作义

因此,楚云飞投靠中央军,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这既是蒋介石增强中央权威、削藩的结果,也是阎锡山打压晋绥军内部非嫡系部队,使得楚云飞等一大批才华横溢,却不受信任的将领心灰意冷,转投他方的必然结局。


鸢飞九天2018


蒋委员长是个很喜欢挖墙脚的人,只要他认可的人才,就会极尽之所能的进行拉拢。

晋绥军作为当时的重要派系之一,蒋出于招揽人才和拆散晋绥系的目的,对晋绥军出身的人才进行拉拢,算不上是什么稀奇事。比如徐永昌上将,他在中原大战期间,担任过晋绥军总指挥,没少给蒋介石添堵。


但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并没有记仇,而是竭力的拉拢。徐永昌脱离晋绥军,转投中央军后,立即得到重用,不仅在抗战时期高居军委会四巨头之一,并且还在抗战胜利后,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美军密苏里号军舰上接受日本政府的投降

当时,四巨头之一的何应钦在南京受降,徐永昌在密苏里号上受降。徐永昌能代表中国政府与盟国一起接受日本投降,并且还是排在美国之后,英国之前,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蒋委员长没有交给何应钦,而是交给晋绥系出身的徐永昌,这就足以说明蒋的用人准则了。

真正的人才,并且对蒋忠诚可靠,蒋必然会予以重用,授以权柄。



除了徐永昌之前,晋绥军出身,被蒋重要的还有商震、傅作义。

商震是晋绥军的元老,但是一直受排挤。中原大战后,商震带着九千人投了中央军,也是随即受到重用。1943年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举行的首脑会议时,商震作为首席军事代表也陪同参加了这次会议。他能以蒋介石首席随员身份参加如此高级别的盟国首脑会议,充分说明蒋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傅作义是阎锡山的心腹,堪称晋绥军的头号打手。抗战胜利后,傅作义脱离晋绥系,也很快受到重用。解放战争后期,傅作义担任国民党军华北地区的总司令,麾下部队中甚至包括了中央军的第四和第九两个兵团,蒋介石把华北的军政全权都交给了他,其兵力和权力已远远超过了老长官阎锡山。



由此可见,当年蒋介石为了削弱地方派系的实力,壮大自己的人才体系,对派系将领进行极力拉拢,不算什么稀奇事。

《亮剑》虽然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但是楚云飞的人物特点:善战、有才华、对领袖的绝对忠诚、完全够得上蒋介石对派系将领拉拢,并委以重用的择才标准。

因此,不用太过于纠结《亮剑》到底是不是小说,是不是虚构的,楚云飞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原型。


只要知道楚云飞是黄埔五期生,抗战期间屡立战功,他是一个有才,并且是一个对自己的信仰绝对忠诚的将领。

这样的人才,在抗战胜利后被保送至南京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毕业后脱离晋绥军,担任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任少将师长,是很正常的情况。


Mer86


千万别小看晋绥军这支队伍,尽管在“山西王”阎锡山的手中,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只能算中等偏下,但在民国军界却是“人才辈出”。莫说楚云飞当一个小小的第89师少将师长,晋绥军出身的高级将领中除阎老西外,成为战区司令长官和“剿总”总司令的也不乏人在,比如曾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商震。



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下野后避居大连,山西省长由他的老部下商震出任,商震由于出身陕军和功高盖主,其实早已失去阎的信任,与晋绥军中阎锡山的嫡系将领也是矛盾重重,为此一口气撤换了25个县长。在阎锡山的幕后操纵下,山西军政两界发起了“驱商运动”。商震怒而率领旧部9000余人东出娘子关,自此脱离晋绥军系统。

蒋介石对文武双全(精通英语)的商震早就有意延攬,立即明令其为第32军军长,既给枪又给钱,很快发展到3万人马。从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商震历任第2军团长、第20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办公厅主任,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等职,陪同参加开罗会议,鬼子投降以后再出任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妥妥的的中央军嫡系大员。




《亮剑》給楚云飞设置的身份是黄埔五期毕业生,事实上在黄埔开始办学的1924年,阎锡山还跟着北洋政府瞎混呢,所以黄埔早期的山西籍学员真心不多,黄埔一期秘密投考的几人中出类拔萃的只有徐帅,其它赵荣忠、郭树域等人要么过早战死要么另谋出路。

四期以后学员数量虽有增加,但返回晋绥军任职者仍然寥寥,类似于楚云飞这样的少壮派军人,转投中央军是非常可能的,这是因为:



阎锡山的部队并不重用黄埔生。


阎锡山虽然“算是”国民党,其实是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他把晋绥军更看作是自己的私人武装,多用保定系山西籍军官,以及系统内培养出来军事干部,什么学兵团训练团的,甚至是任人唯亲:“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因此对于国民党正统教育出来的黄埔生并不感冒,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阎锡山身边的骨干将领没有一个黄埔生就是明证。

延伸说来,《亮剑》中楚云飞拥兵5000仍然是个上校团长,其实剧中暗里已经说明阎锡山并不真正的信任和重用他。





蒋介石坚持不懈挖掘阎家墙角。

阎锡山虽然在1931年以后不再扯旗反蒋,但他毕竟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对蒋介石统一军政的方略而言,仍然是必须打击和削弱的对象,有机会下手绝不客气,当然也包括对山西军官团的挖墙角。不止是商震,晋绥军重将徐永昌,投奔国民政府后官至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是抗日战争时期“军委会四巨头”之一,1945年9月2日曾代表中国在密苏里号上受降,位高而权重。

还有我们熟悉的晋绥军第35军军长傅作义,也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逐渐脱离阎锡山在绥远自成体系,抗战末期已是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与二战区阎长官平起平坐了,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在华北的军职已经高于“老东家”阎锡山,这三位陆军二级上将衔“中央大员”皆出自晋绥军门下,很是说明问题。



鬼子投降后一批杂牌军嫡系化。

抗战胜利后在整编全国军队的进程中,确实有一批地方派系的部队被吞并和嫡系化,其中川军数量最多,比如最后增援淮海战场的第20军、孙元良他叔掌握的第47军等部,都是在抗日战争中分划到各战区作战期间,被逐步同化和“中央化”的,有粮有饷有装备,何乐而不为?而阎锡山的晋军在日寇的打击和重庆的挤压下,到1945年只有10万余人,官多兵少的情况也造成一些将领外流。

所以无需去考证《亮剑》里楚云飞的什么历史原型之类的,他的履历更像是蒋阎关系的一个缩影,山西籍黄埔生的一个代表,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黄埔生存在,蒋介石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挖到中央军去,给个师长当当没什么了不起。再者说了,淮海战役国民党参战部队几乎全部是中央军,如果楚云飞不到场,李云龙跟谁演对手戏去?


度度狼gg


抗日悍将楚云飞能从晋绥军分配到中央军的王牌师,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抗日战争后晋绥军大量被中央军兼并;其二、楚云飞黄埔军校的身份与众不同;其三、楚云飞个人的军事能力出众。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楚将军升任中央军89师师长,25军军长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抗日战争中,全国各地军阀皆纷纷抗日,服从中央政府的调遣。蒋介石趁抗战需要,不断的将地方军阀进行压缩、收编,进一步削弱了各地军阀的实力,比如战后四川军阀就式微了。晋绥军在抗战期间被蒋介石分划成阎锡山、傅作义两部分,楚云飞是阎锡山的直系部队。在抗战中,晋绥军虽然英勇抗日,但仍然不断的丧师失地,最终只能守住晋西地区。抗战胜利后,山西部分地区被中央军直接控制,楚云飞应该是这个时候被中央军收编著的。

楚云飞是黄埔军校五期毕业生,蒋介石算是楚云飞的校长,而中央军的主要军官大部分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民国时期关系十分重要,有同校之谊可以更好的上升,可以得到校长委员长的大力提拨。比如胡宗南将军,在抗战中战绩不好,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是因为他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受到蒋委员长的高度重视,所以一路提拨,成就了民国军事上的五个第一。楚云飞的黄埔军校身份可以让他在中央军中如鱼得水,故他能当89师的师长。

最后楚云飞也算是一个悍将,军事素质十分过硬,政治觉悟十分高,在抗日的大局上一点含糊,在对三民主义的信仰上一点不动摇。楚云飞可以算是国军中的一名佼佼者,他到中央军中任职,凭着他的出色能力,自然能步步高升。楚云飞这样的军事将领,无论到那支军队中都能受到重用,何况他有黄埔军校的光环在头顶上!


大秦铁鹰剑士


这很正常!因为老蒋不是战略家,所以弄得乱七八糟,但往中央军提个部队,从晋绥军调往中央军,还是小菜一碟的。

楚云飞毕业于正规院校,理论过硬,在战场上单对单,集团对集团,是把好手,在晋绥军是嫡系部队。但是,对中央来说,老蒋那儿比阎老西子那儿强多了,从待遇上,名声上,装备上,都要强很多。调支部队很正常,名义就是调防,军费老蒋出,阎老西子是没有办法的,名义上必须听中央的,阎老西子只是地方大员。老蒋以中央的名义把阎老西子调出山西,也没有问题,只是没做。比如把阎锡山调往广西,把李宗仁调往山西对调,或者再加上一个人,或者加上几个,就能调的乱七八糟,什么广西王,山西王都不存在了,只是老蒋没有这韬略,所以他不是战略家。为什么老蒋会统一呢,矬子里面选将军呗。

老蒋比较喜欢纵横捭阖,以为自己是老手,其实他不是,他比较擅长连横,纵合就差远了。他会人盯人,人看人,人人自危。他没有远大理想,就像下棋,只能看两步,目光短浅。就像看问题,他看到了现象,就解决现象,而且觉得并不高明。比如有人反对他,他的手法不高明,直接杀掉,他以为没事儿了。有点像,赵高给胡亥出主意。比如,胡亥说自己觉得有人看不起自己,赵高说杀掉。他不问为什么,怎么办?怎样办好?所以天下很快就没了。

纵横捭阖是门大学问,调楚云飞是个小问题。



大志远思想空间



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在解放战争中再次相遇,是在淮海战役中。楚云飞时为国军第五军下属的八十九师任师长,已经脱离了晋绥军,而李云龙在解放军华野二师任师长,也脱离了原来的中野。

解放战争中,很多地方军出身的部队都被编入了国军各部队参战,有些是以师为单位被编入中央军,有些是以军为单位,还有些是以中央军为骨干,配属地方部队,但兵团司令出自地方部队,有些还成为各个战场的国军主力。

比如桂系的两个主要的军,也就是第七军和四十八军,也被改编为国军整编师,并且沿用原来的番号,也就是整编第七师和整编第四十八师。而且这两个整编师是国军在中原战场的主力部队,和整编七十四师,整编第五军和整编十一师,都是国军中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


也有些部队是以师为单位被编入了其它国军二三流部队。比如黄百韬的整编二十五师,就是典型的以地方部队编组起来的,但是战斗力在国军中原战场上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后来的黄百韬兵团被歼灭的时候,下属的五个军,除了二十五军,还有六十三军和六十四军是粤系出身的部队,一百军也是川军出身,但改编更早,而四十四军则是更纯粹的地方部队,淮海战役前才被临时编入黄百韬兵团。

邱清泉成团被歼灭的时候,手下的部队就包括第五军,七十军,七十二军,七十四军,其中的七十军和七十二军都是川军出身的部队,七十四军则是在孟良崮战役之后重新编成的。并且,七十二军中还有一个源于东北军的一一二师,所以邱清泉在给各个部队分配任务的时候,对这个师总是有所保留,就是害怕这个师突然战场起义,但这个师一直战斗到了最后。

还有东北战场上的国军中,除了新六军和新一军两个主力部队之外,也配属了大量的地方部队,尤其是滇军部队。比如曾泽生的六十军就是在抗战结束后第一批被派到东北战场的部队,而且总体来说表现也还是不错的。后来范汉杰接手锦州防御的时候,锦州的主力也是孙渡的兵团,而这个兵团的主力就是滇军。


华北战场除了陈长捷兵团之外,其它的部队也基本上都是地方部队为主,尤其是出身于晋绥军的傅作义,在抗战时期表现就不错,甚至被老百姓称为七路半部队,解放战争中也对华北解放军部队造成比较大的损失。这个战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不以中央军为主力的战区。

尤其是在1947年之后,国军机动兵团部队损失比较大,所以从各个地方部队都抽调了不少部队,甚至是一些国军主力兵团也会配属大量地方部队,有些原来的国军主力军下辖的师,也经常配属一两个地方部队出身的师。尤其是有些国军原来的主力部队在遭遇部分被歼之后进行补充的时候,经常把地方部队直接调整补充进去。

不过,在解放战争中,晋绥军除了在华北和山西之外,并没有参加其它战场的作战。这是因为,晋绥军当时部队数量有限,加之阎锡山很怕中央军进入山西后会影响他对山西的控制力,所以并没有将晋绥军调出来,中央军也没有进入山西战场,山西境内的国军基本上都是晋绥军。也就是说,楚云飞作为一个晋绥军团长出身的军官,并没有出现在华东战场的机会。而淮海战役中,国军的几个主力兵团中,也没有晋绥军出身的师长以上军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