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生活,家庭面前,為什麼中年人如此焦慮?

小白78947


《告別“焦慮”:人到中年,如何在“得”與“失”中,學會平衡》


人到中年,會有來自職場、生活和家庭各方面的壓力,焦慮一方面來自急於求成、求而不得,另一方面來源於經濟生活壓力。


如果沒有在“得”與“失”中,學會平衡,那麼焦慮自然而然也就發生了。


接下來以我個人為例,談談我的焦慮,以及如何在得與失之間,學會平衡。


01 首先談談來自職場的壓力


我今年29歲,女性一枚,生活在18線城市,而在18線城市擁有著在父輩母輩人心中好評的“公務員”這個鐵飯碗,這個工作非常穩定,我個人覺得工資也非常穩定。


在職場上,我的壓力主要分為這幾個方面:


1、看不到的上升空間


在18線小縣城的單位裡,上升空間幾乎沒有任何彈性,除非你非常有能力而且有能力還需要機遇,這裡所說的機遇就是貴人推薦了(後臺)。作為29歲的女性,可能還談不上是中年,但是我的壓力也是很大,一旦過了35歲,上升的空間就更小了,在本來機會就不太大的情況下,我怎麼辦呢。


我的應對策略:認真的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讀在職研究生,提升學歷;考證,雖然對公務員不太有用,但是我也要把證拿到手。


在自己做出努力之後,如果有機會上升自然是好的,如果沒有,那就積累力量,等待著更好的機遇。


2、來自同事的壓力


在職場上,競爭無處不在,什麼樣的人都有,有的人表現的很明顯,有的人表面不在乎卻也暗自使勁去爭取。


女同事與男同事之間的競爭壓力:


傳統的觀念裡,似乎女性在職場上比男性要弱勢許多,因為女性會面臨生產、休產假的情況,而在這個期間,如果有人替代你,領導發現比你做的更好,那會重用別人也是理所當然的;


而如果女性爬到了比男性更高的職位,而且現代的女性都愛穿著打扮,難免會被說成靠色相提升職位,讓女性受到語言暴力。


來自新人的壓力:很多時候新人幹勁十足,而且能對工作提出一些創新的看法,中年人憑藉自身的經驗,不能忍受自己的做法遭受質疑,這時領導肯定新人的做法,便會遭受質疑,若這個新人能力很強,也很有心計,對於職場中人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應對策略:


理清楚自己的優勢:新人有創新精神、很有幹勁,而中人工作經驗豐富、人脈比新人廣,這一點是新人無法比較的,當自己的做法遭受到了質疑,中人應坦然面對,這時更應該不斷學習,是危機也是機會,正好給自己反省和學習的機會,給自己的工作灌注新的思想。


女性在休產假期間也應加強學習,維持與業務聯繫人的來往等人脈關係,迴歸崗位之前,提前調整好心態,適應上班制度。


02 生活中的壓力


來自生活中的壓力,主要是經濟上的壓力,生活開支大於收入,入不敷出,面對車貸、房貸、保險、子女教育等一系列支出,讓中年人無法承受;


再加上職場上的各種人脈交際應酬,或者生活中同齡夥伴的生活比較,會給自己增加無形的壓力;


人到中年,身體狀況肯定不如年輕的時候,如果體力不支,那無法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維持家庭生活。


應對策略:


1、開源節流,學習理財知識,根據家庭的收入情況和支出情況,合理規劃,控制不必要的支出,開源:如果有精力和擅長的事情,可考慮從事副業,但切記一定不能主副顛倒,副業應該是可以主推你的主業成長的。


2、學會拒絕垃圾社交:減少不必要的應酬,如果這個聚餐會讓你覺得不舒服,你就不要去了,說不定在聚餐上面喝醉了,一是對身體不好,二是喝醉了怕會對對方做出不合理的承諾,三是浪費了時間,沒有陪伴家人,喝醉了回到家,辛苦了一天的伴侶還要照顧你。


3、學會自我管理:對身體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人到中年的時候,特別要注意身體,要有合理的睡眠時間,再忙都要抽出時間鍛鍊身體,結合實際條件,可以是跑步、打乒乓球、籃球、羽毛球都可以,帶上自己的家人一起參與,既培養了感情,又鍛鍊了身體;定期體檢,發現問題能及時治療。


03 家庭的壓力


首先家庭的壓力有來自伴侶的壓力,如果你家庭幸福這就不在話下,如果你的伴侶失業、情緒不好,或者你們的婚姻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很多人是無法承受的。


應對策略:如果伴侶失業了,這個時候正需要你的安慰和鼓勵,甚至利用人脈關係給予幫助,你的伴侶有了好的職位,也給家庭增添動力;如果你的婚姻出了問題,那坦誠交流,尊重彼此,做出選擇。


其次,來自子女的壓力。


子女的學習成績不好,總是被叫到老師辦公室,這也會給父母帶來不好的心情,如果與子女的關係相處的不好,回到家裡,也不能放鬆。


應對策略:重新改變思維,想想作為父母自己哪裡作的不夠好,認真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孩子是不愛學習還是做出了努力沒有收穫,學習方法不當,總之,找到了問題,便就從問題開始解決。


人到中年,有來自職場、生活、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如果不在把控範圍內,會讓人覺得失控,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人生如沙,抓得太緊更容易流失。


人到中年,要能看清優劣,分清利弊,抓住當下的機會,做出努力,得之更好,失之亦然,在“得”與“失”之間,學會平衡,便能坦然;擁有未來的保障,有存款、有幸福的生活,我們努力過後,仍然能看見彩虹。


少女何十一


自從結婚後這一年多 我從一個年輕人的焦慮轉變為一個不一樣的焦慮,這個不一樣的焦慮我認為應該就是中年人焦慮吧,除了吃飯睡覺我開始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學習和工作,一天當成兩天用,有時候自己放鬆下來沒有工作或者學習而是用來玩,第二天會自己責怪自己,如果自己時間按照自己計劃的軌道上走,我的內心才會平靜。

所以將焦慮轉變為一個動力的來源,我覺得對我是一個成熟的轉變吧!加油吧少年!


外貿人蘭亭


我就是一個焦慮的中年人,今年47歲了,上有老下有小,母親已經80歲了,還好身體不錯,沒什麼病,但是沒有退休金,過年過節及平時都要給點錢給母親,孩子剛大學畢業,事業沒穩定,雖然不用我給錢,但是也幫不上家裡。老公有糖尿病,已經兩年沒工作了。所以家裡的負擔都是我一人挑著。房貸每月1300,車貸每月3200,自己還在交社保每月1000。最近還失業了,又碰到疫情,沒法出去找工作,急啊!能不焦慮嗎?


菲亮


很榮幸回答您的提問。在職場,生活,家庭面前,中年人很焦慮。

原因有以下幾點:

1、首先在職場。每個人都想能升職,升職了才能漲工資。可是在職場,中年人已經不是培養對象,而是下崗對象。如果下崗,沒有穩定收入,會影響家庭生活質量。如果不能馬上找到新工作,在家裡就是吃閒飯的,需要另一半養活自己,會增加家庭負擔。

2、其次在生活上。每天起早貪黑,做飯、收拾家、洗衣服等家務活一堆,還要輔導孩子功課,每一件事都要好好打理,感覺每天都像陀螺一樣,不能倒下,很累。

3、最後在家庭上。雙方父母年齡大了,身體都不好,有時需要看病、住院,家裡有一個人住院了,就會影響整個家庭的規律生活。有時需要請假,去照顧父母。有時需要陪床,晚上不能好好睡覺,第二天又要正常上班。

現在中年人是上有4個老人,下面有孩子,又要面臨在職場的競爭,生活上的不易,家庭中的各種現實問題,所以中年人很焦慮。

雖然生活不易,可是我們還是對未來充滿希望,努力加油。



大連二姐


在職場,生活,家庭面前,中年人如此焦慮的原因主要如下:

這是個人所能想到的部分理由,歡迎大家繼續深入剖析。

1、升值壓力大,這年歲數了,再不升職就完全沒有機會啦,心中焦慮急躁太多,時不我待啊。

2、同事壓力多,周圍同事升職的升職,加薪的加薪,這麼多年自己卻一直在原地踏步,心有餘而力不足也。

3、金錢壓力超大,別人一年百八十萬的掙錢,可恨自己就僅依靠那份菲薄的工資,除了能夠養家勉強維持生活外,其他一無所得。對於錢的期盼,恨比天高啊。

4、工作能力壓力轉強,現在已經過了三十而立,在四十不惑左右徘徊,學習能力轉弱,工作能力偏低。有時面對工作,內心真沒有底氣與自信,但表面還得努力裝出一付自己很強很行的自信樣兒,生怕一不小心就裝大了丟分

5、精神壓力莫名多,不曉得為了什麼,反正晚上總也睡不著覺,全不曉得想了什麼,思了什麼,這份低質量的睡眠一直陪伴著自身。

6、就業壓力沉重,總在擔心著失業,沉迷於萬一失業後能做什麼,還可以做什麼,幻想著再次求職的場景,構想著如何去面試。偶爾有突然的衝動想法,立馬準備寫份辭職書,然後再書一篇求職信。爺們真的不想再伺候你們啦!

7、生命壓力無法剋制,時不時會冒出一個念頭,測算下這個歲數的自我,還有多少日子可以活,不時的提醒自己一定要珍惜生命,珍愛當下。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可自我已經莫名其妙地就浪費了許多的青春韶華,不曉得今後的日子會不會能更好地吝惜珍愛。時間剩下的已經不多了,一時悵然,總在害怕死亡的降臨。

8、無聊壓力總會冒出來,工作無聊,生活無聊,吃的無聊,玩的無聊,活的無聊,所有的事與問題都用一個詞“無聊”來形容。用無聊的態度對待無聊的人生,這算不算是中年人的專利活法?

9、健康壓力一直在,自己的健康非常關注,總是對照書上或網絡中所描繪的疾病對號入座,恐嚇自己得病的情況一直存在,越想越對,越思越怕,無形健康壓力奪人命啊。

10、父母壓力愈來愈重,隨著父母親年紀增長,身體越來越弱,生怕他們得病,生怕他們出任何問題。子欲養而親不在,時常跳出來教訓自我。關愛父母,關心親人,父母在家就在,似乎個人在不在已經扔在了第二位。

11、配偶壓力鞭策自我。別人的愛人如何如何?買鑽石、裘皮、別墅、豪車等等,講究浪漫情調溫馨愛情等等,就算遇上那些不喜歡嘮叨的配偶,中年人也會給自己強加壓力。別人有的我們一定會有,沒有就得努力拼搏掙回來。可這份永無止境的追求,何時是個頭啊?

12、孩子壓力屬於說不出的痛。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不知道耗盡了多少父母的心血與精力?誰定的起跑線,哪裡的起跑公平,在跑的初期其實已經存在明顯的不公平啦。家境不同,環境不一樣,孩子能力互異,如何才能達到真正的公平?擇幼兒園、選擇好學校,補課加上課外班,天天起五更爬半夜的,大家小孩一起遭罪。入學關過去後,緊接著是考學關,總算畢業後還要斟酌就業關,好不容易入職了還得想結婚關,然後就是育孫關,這可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想想就煩,思思就累,中年人這輩子就算扔在孩子身上啦。

13、請各位深入探討接續下去吧。


綜上所述,

中年人累啊,勞心、勞神、熬健康。

中年人,收穫最少,付出最廣。

中年人,焦慮太多,惆悵糾纏。

可作為中年人,想多有用?思多有益?其奈如何?

中年人,一個字,“幹”就得啦。

車到山前必有路,人到難前必有輒。


山石峻


因為您在生活、家庭、職場扮演者不同角色,不同的角度帶來不同的壓力,不同的角色帶來不同的責任,人到中年,上有年邁的父母要孝順,下有幼小的孩子需要撫養成人,如果人到了這個年紀仍不能事業有成(非常成功),那就意味著著一生成功的幾率很難,幾乎微乎其微,那種迫切渴望成功的心理壓力讓人焦慮、寢食難安,可謂真的是身心疲憊!

但是雖然生活、職場給與我們的壓力很大,時常讓我們喘不過氣來,但是還是希望您能正視自己面臨的現實,其實中年人還是能權衡自己的責任,權衡自己在公司、家庭之間的位置,擺正自己的位置,從而迎難而上,克服困境,給公司及家庭帶來便利。

個人認為:

1、人到中年,雖然沒有了年輕人的朝氣蓬勃,但卻神采奕奕更加的沉穩與幹練

2、人到中年,雖然沒有了年輕人的幹勁十足,但卻有更加振作冷靜,多了埋頭苦幹腳踏實地

3、人到中年,雖然沒有了年輕人的衝動與狂熱,但是卻有中年人的穩重及經驗

4、希望人到中年,不說累,不言悔,已經把一切看得風淡雲輕,對公司的負責,對家庭的責任,你將一定能成為優秀的人

希望鄙人的幾點想法能帶給你豁然開朗的感覺,置身中年行列,我知道中年人的苦、累、無奈,深深祝福中年朋友們事業順利,家庭和美,也希望步入中年的朋友們不必畏懼,勇敢的敞開懷抱迎接人生中最豐富多彩的時刻,終有一天你會領略到,它將帶給你的是高度責任心。


職場勵志事兒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感謝一下頭條,是這個平臺給了我機會,謝謝!我想了三個方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劃分,中年人年齡界限為45歲至59歲。 1. 這個年齡範圍內職場生涯基本達到頂點,發展的上升趨勢逐漸減緩,當然不外乎那些有毅力,有追求的人士,我說的是大多數人,他們逐漸適應了現在的職場環境,熟悉了職場交往的程序,也具備了許多職場經驗,對所熟悉的行業領域知識豐富。就會行成一種沾沾自喜,夜郎自大的心態,高高在上,不求上進,甘於頹廢。在具備這種心理態度的同時,社會上一些競爭劇烈的事例也在敲打著他脆弱的內心,他會想到處於這個年齡範圍自己好像學到了很多職場經驗,是職場的老手,但內心還是恐懼的,雖然是職場老手,但是知識是不斷更新的,社會是不斷髮展的,自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遲早是會被時代所淘汰的,雖然是這樣想的,實際不願意進步也懶於進步,所以會有焦慮情緒的產生。 2.處在這個年齡範圍的中年人。生活收入穩定。假設一個人畢業24歲後就進入職場,到45歲時已經在職場摸爬滾打了21年,已有了些許積蓄,生活已然定局,稜角已被磨平,上升的信心已被喪失,就如開水鍋中的螞蟻,無處可逃,看到他人的進步、成長,必然焦慮。 3. 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成年人早已成家立業,生活穩定。夫妻已成親人,好像沒有了談戀愛時的激情與興奮,夫妻之間早已成了親人中的陌生人,如果不好好經營家庭,夫妻感情將會平淡激不起一絲漣漪,甚至會有第三方的插入。 孩子即將邁入高中,甚至即將進入大學的大門,對孩子的教育自己已無從下手,孩子叛逆,不聽話,對著幹的事常常發生,又沒有辦法來和解, 常常自責自己當初怎麼就不好好教育呢?基於這兩點,就會產生焦慮情緒。


放飛心靈實現夢想


很榮幸在這裡回答你的問題。

中年人一般都是處在一個上有老下有小這樣一個階段,對於在職場,生活,家庭中而產生的焦慮與不安,我想不外乎有如下幾個原因:

1.首先在職場上,中年人可謂是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階段,對上,上有領導,得處理好與領導的關係,聽領導安排。對下,面對一些年輕人,在工作中,難免在思想和行動上存在代溝,有時候相處起來可能不是那麼容易。處理不好這種上下級關係,產生焦慮是在所難免的。

2.日常生活中,一箇中年人,特別是中年男人,往往承受著來自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就像我們經常說,一個男人所承受的壓力,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3.在家庭面前,一箇中年男人往往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承擔著家庭的一切開支,可能有房貸,車貸,子女的教育問題等等等等。而且,在外忙了一天的男人回到家可能會經常得不到妻子子女的不理解,而且可能會存在一些日常的瑣事,處理不得當,這就又在無形中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最後,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家庭和睦,丈夫能夠多去關懷一下妻子,妻子能夠多盡一份對於家庭的義務,子女能夠多一份對父母的理解。營造美好家庭,從每個家庭成員做起!





北漂王同學呀


感謝讀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職場上:預則立,不預則廢。這話放在這裡的意思是有前瞻性的去看待目前的工作。首先,我們說吃皇糧的公務員,最直接的就是封官加爵,晉升問題。以前我們單純的以為“學而優則仕”,只要學習好鑽研精一定可以節節攀升。事實上中國的官場用“侯門似海”形容最為恰當。想受到高層領導重用,就得綜合業務水平高,還得會阿諛逢迎情商高,人脈圈穩(有絲縷裙帶關係),學歷反而不重要(畢竟我們還有個黨校函授什麼的備用)。其次,我們說說普通從業者(軟件開發,電焊,藍翔挖掘機,廚師,銷售等等),儘管術業有專攻,但是人到一定年齡以後,就會走下坡路,這個不得不承認(身體上,智力上,精神上都會每況愈下),可能會考慮到失業,薪水下調等一系列問題,所以會焦慮不安。

2,生活上:社交圈子方面,儘管會緯度放大,結交不同的人群,上到達官貴人,下到黎民百姓。實際上,居廟堂之高者不會為你心憂,處江湖之遠者不會為你共苦。真摯的朋友沒幾個,能陪你一起買醉掏心窩子有過命的交情的屈指可數,中年人開始考慮去偽存真,甄別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時就會發現生命不過是從生到死的過程,生活也索然無味,寡淡無趣,應了所羅門的那句: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有時老婆讓交家庭作業,晚上的夫妻生活也會變得力不從心,焦慮更重。

3,家庭上:中年人都是家庭中流砥柱。四十不惑以後,開始承上啟下。父母的贍養問題,兒女的成家立業問題,都會一股腦的擺放在眼前。

有的樂天派可能認為,中年人正值壯年,應該能屈能伸,寵辱不驚,過好每一天。俗不知,中陽無限好,只是近夕陽。



且聽風吟77063


在職場,生活,家庭面前,為什麼中年人如此焦慮?

人到中年經歷了人生的滄海桑田,生老病死,為夢想曾經付出不懈的努力,曾經以為只要我們夠努力,就沒有什麼不可以實現的。到了中年以後,才深刻的體會到什麼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小錢靠掙,大錢靠命”。在職場生活家庭面前,中年人之所以如此焦慮,是因為需要承擔太多的責任和壓力。

一、中年人在職場中的焦慮:

今天90後已經成為職場的主體,60後70後的中年人已經成為職場中的老人家。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也可以稱之為是人類歷史的規律,人到中年獨特的人生經歷形成了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接納新生事物、創新思維、探索精神方面普遍落後於年輕人。在很多新興的高科技、IT、互聯網、金融等行業,可以說都是年輕人的天下,在這一類公司員工平均年齡往往都在二十幾歲。很多公司在招聘時要求年齡不超過三十歲,高管不超過三十五歲。

我作為曾經的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劇透下HR是怎麼看中年人的:

身體健康:人到中年身體健康的原因導致很難承受高強度的工作量和工作節奏。哪家企業也不會願意他的員工三天兩頭的請病假去看醫生吧。

思維方式:中年人的思想變得相對固定、保守,不再銳意進取,容易形成經驗主義。在這個時代經驗是負債,學習才是資產。

工作投入:中年人拖家帶口,上有老下有小,顯然無法和單身的年輕人相比。在很多新興行業過去的經驗並沒有什麼幫助,反而一張白紙的年輕人更有優勢,他們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導致中年人不受待見。

用工成本:同樣的工作崗位,年輕人的用工成本會更低,因為他們更需要工作的機會和成長空間。有中年人在工作選擇方面就會更現實,更看重薪資福利。

人才培養:從培養人的角度來講,任何企業都會去培養年輕人而不是中年人,因為年輕人才代表未來。

二、中年人在生活、家庭中的焦慮:中年人的生活和家庭是分不開的,需要孝敬、照顧配偶雙方的父母,長輩,往往老人的健康是很大的問題,因病致貧的情況比比皆是;自身和配偶的健康問題也開始慢慢凸顯;子女的教育絲毫不敢懈怠,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省吃儉用都會投資在孩子的身上…

人到中年越來越理解人生的無常,失業、疾病、意外、死亡隨時會發生,導致中年人的危機感、焦慮感越來越大。

三、給中年人的建議:

1、 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即便人生有很多的無奈,但依然要看到美好;

2、 做好工作/事業、財務、生活、家庭、健康、學習、興趣的平衡;

3、 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標,放棄過去不切實際的空想、幻想;

4、 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更新思維、知識、技能等;

5、多和年輕人在一起,並虛心向他們學習。

賦能團隊發展,助力組織績效提升,我是行動學習促動師代志傑,歡迎大家關注我並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