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乒联总决赛冠军与亚锦赛冠军哪个含金量更高?为什么?

郑能亮7


我可能意见不一样,我认为亚锦赛的含金量比国际乒联高一点!

当今乒坛,国际上的种子选手几乎百分之八十左右都在亚洲,因为亚洲人体积小移动快,适合这种技巧性的运动!

这两个比赛出现的话,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就是

参赛名额!国际乒联的比赛每个协会国家控制名额在3...5人

而亚锦赛每个国家名额在7人左右,谁都知道,乒乓球是亚洲人多,竞争激烈。还是亚洲以外的人多竞争激烈呢,答案非常明显!

今年刚刚结束的亚锦赛我觉得中国队就十分被动!因为日本队,韩国队,还有中国台湾的小将都在崛起!而反观乒联的比赛,几乎可以说只要不碰到亚洲队 基本上稳赢,有威胁的也就德国,瑞典等一些老将了



小滕乒乓



这两个没有可比性!因为:

国际乒联总决赛属于世界型的赛事类型,可以把该赛事理解成巡回赛的压轴大赛。参赛的选手来自五湖四海,范围更加广泛,值得一提的是,总决赛开打之前还会举行颁奖盛典,评选出本年度最佳运动员和教练员等称号;

而亚锦赛属于洲际比赛,参赛选手主要来自亚洲区域,属于亚洲区域的重量级比赛。因此,从参赛范围上看,总决赛的影响力更大一些,级别更高一些。


这里还有个指标,积分指标。国际乒联总决赛的冠军积分高达2550分,跟世界杯单打冠军的积分相同。而世界杯属于世界三大赛事之一,因此总决赛的份量和含金量非常高,可以说总决赛是仅次于世界大赛之后的国际型比赛。

综上,你拿着国际乒联总决赛去跟亚锦赛比较含金量,很明显是不合理的。比赛的类型和层级不一样。真要比较,可以拿亚锦赛和亚洲杯比较一番,这两个同属洲际比赛。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期待您的点赞和关注。


国球第六人


【佛系侃球】国乒不易,多些鼓励。


看似一道简单的题,但却是一道“难题”。为何这么说?因为对于含金量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样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去衡量。就像一个物体,每个人的参照物不同,所看到的结果就不同,但它的本质却不会变。


这一题我乍一看,我的脑海里的直接答案就是——巡回总决赛冠军含金量更高


首先,从名字上就能看出,两个比赛的设定就不同。巡回总决赛是由国际乒联举办,是世界性质的。亚锦赛是由亚乒联举办,是洲际性质的。不能因为乒乓球项目现在亚洲处于强势地位,就认为洲>世界,这与事实严重不符。

有人可能觉得,那只是占了名头大的便宜,这个我不否认,因为题主的问题不是亚锦赛和美洲杯或非洲杯等进行同级别的比较,那我只能说,这就叫“官大一级压死人”,国际乒联就管着你亚乒联,你没处讲理。

其次,你认为的,或者是我认为的,不一定是正确的,至少要大多数认为,才叫普遍共识。人往往只用简单的强弱、难易来判断它的含金量,那只是个人的直接感受,更多的是站在自身的角度看待问题,有点以偏概全。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认为含金量巡回总决赛不如亚锦赛,亚锦赛不如全锦赛和“地表12强赛”,这是个人认为。再来说一些事实,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冠军大部分都是国乒选手。把这两部分相加进行逻辑推理,那所有的乒乓球赛事,含金量最高的,无疑就是我们的全锦赛和12强赛,那世界公认的世界性3大赛事,肯定有这2项。但事实呢?一个都没有,即使是我们国乒都没这么认为,因为含金量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有一个综合因素的考虑,绝非简单的难易能概括的。

再有,相互比较,不应有时效性。你现在看到的是亚洲处于强势地位,其中国乒更是霸主的存在。但你把时间推向上个世纪,亚洲也只是在五十年代,还有八十年代到现在是领先的,其余都是欧洲强,或者欧亚争夺。如果那时有题目中的赛事,答案还是亚锦赛吗?翻看历届巡回总决赛的冠军,同样有欧洲人的身影。

现在强,不代表过去强和未来一直强,如果乒乓球想要发展,差距只会越来越小,国际乒联也是一直这么做的,限制一家独大。

在简单说一下两项赛事参赛形式的不同,亚锦赛是协会报名,它可以有很强的目的性。比如这届我想锻炼新人,就可以报小将。我想打压别的协会的挑战,我可以全主力。我想培养接班人增加经验,可以报以老带新。而巡回总决赛是有门槛的,都是通过各公开赛“摸爬滚打”过来的,不是想进就进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巡回总决赛冠军的含金量比亚锦赛冠军的含金量高,现在看似亚洲强,但未来一定是百家争鸣。

祝福国乒!


佛系侃球


含金量肯定是国际乒联总决赛!

首先,总决赛是年度乒坛盛事,影响力就与亚锦赛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看参赛的选手,都是今年公开赛成绩的单打16强和双打8强!

能进到这个名单的本身就是世界级的一流高手,看本次总决赛的名单:

世界上一流高手基本都来了,除了亚洲众将,世界冠军波尔、奥恰洛夫、平野美宇、冯天薇,世乒赛亚军法尔克以及各洲际赛的冠军等人都有参加,整个技术水平要高出亚锦赛!

第三,总决赛的总奖金达100万美元,满满的含金量!


haiyangyet


这个没有争议,肯定是总决赛的含金量高,不管是夺冠难度还是荣誉地位,总决赛都明显强于亚锦赛。

首先来看两个赛事的参赛阵容。

国际乒联总决赛单打项目是取一年十二站公开赛综合成绩最好的男女各十六名选手参加,这十六人基本代表了当今乒坛的最高水平。

而亚锦赛每个球队只能派出男女各五名选手参加单打,而且还没有硬性指标,各队可以自由选派。

以今年为例,国乒有十名女选手和六名男选手参加了总决赛单打,其中有马龙、朱雨玲、陈幸同、王艺迪、何卓佳等实力强劲的选手都没有参加亚锦赛。此外,国乒女队的最大对手伊藤美诚也没有报名亚锦赛。

由此可见,两项赛事参赛阵容的整体实力明显有较大差距,总决赛夺冠难度要更大一些。

再就是荣誉地位的差距了。

年终总决赛的重要性仅次于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是毋容置疑的第四大乒乓球赛事。冠军荣誉虽然不如以上三大赛,但在国际同行眼里,也能勉强算是个世界冠军。

此外,总决赛单打冠军积分高达2550分,仅次于奥运会和世乒赛冠军的3000分,和世界杯是一样的。



而亚锦赛只能算是一个洲际杯,光是亚洲和它同级别的比赛就还有亚洲杯和亚运会,如果不是因为乒乓球顶级选手都在亚洲,它压根算不上什么大赛。

此外,亚洲杯单打冠军积分才1800分,和普通公开赛一样,还不如白金公开赛的2250分。

综上所述,总决赛和亚锦赛的含金量不是一个级别的。


三巴迷


毫无疑问是乒乓球亚锦赛的含金量更高,亚锦赛是以国家名誉参赛的重要洲际锦标赛,升国旗奏国歌的,二年一届。而总决赛就是一个商业的公开赛,以个人名誉参赛,每年都有,重要性与象征意义和亚锦赛不可同日而语。

好多水军说总决赛含金量更高,照他们的逻辑,总决赛都比奥运会含金量更高,纯粹一群逗比。


仁者无敌5356828


首先要弄清楚这含金量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从字面上讲,奖金高低就是含金量。那就很简单,不用比,用奖金数额说话就完了,哪个奖金高哪个含金量就高,哪个奖金低哪个含金量就低。

如果''含金量''主要是指技术高低的含量。那么肯定是国际乒联总决赛冠军的技术含量高于亚锦赛的技术含量。因为参加国际乒联年度总决赛的高技术水平球员包括了参加亚锦赛的高技术水平的球员。尽管在当今世界上,乒乓球领域的高技术水平球员大部分在亚洲,但却不是100%。其他各州也有一部分高技术水平的球员。具体名字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国际乒联总决赛的技术含量(含金量)要高于亚锦赛。


真牛46


国际乒联总决赛冠军的含金量要比亚锦赛冠军的含金量高。

档次

国际乒联总决赛是国际乒协一年一度举办的一项国际大赛,影响波及世界各国;

亚锦赛是亚洲乒协举办的一项洲际赛事,影响仅限于亚洲范围内。

规模

国际乒联总决赛在每年所有的赛事(国际乒协排名积分赛事)进行完以后所举办的一项赛事,仅限于国际最新排名前16名的选手参赛,其规模不亚于世乒赛。设立男单、女单、混双、男双、女双五个大项进行角逐,总奖金高达100万美金,冠军可获得2250分的排名积分,并且获得10万美金的奖励。

亚锦赛每年举办一次,设立男、女团体比赛、男、女单打比赛、男、女双打比赛、混双比赛七个大项进行角逐。参赛选手由各国乒协统一安排选送,一般各乒协限于男、女各4名选手参赛。

球员

国际乒联总决赛由于只限于排名前16的选手参赛,因此全世界的高手都汇集一起,冠军获得者自然是实力最强大的选手;亚锦赛只限于亚洲范围内的选手参赛,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亚洲乒乓球水平能够代表世界水平,但是一些欧美国家的乒乓球水平也不能低估,曾经的波尔、瓦尔德内尔等世界冠军就不属于亚洲,因此冠军获得者并不一定是世界最强选手,而且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远不如国际乒联总决赛,重视的程度也不如国际乒联总决赛。

总而言之,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力,亚锦赛都不济国际乒联总决赛,因此亚锦赛冠军的含金量远不如国际乒联总决赛高。


涉足篮球吧


世锦赛标签高,

总决赛冠軍技术含金量高!

赛事级别是符号,就像流通的货币纸币——价值符号。

赛事技术含金量是价值,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资本论这么说!

试看请回顾世锦冠軍所战胜的对手是哪些?

总决赛冠軍一路战胜的是何人?——其中世錦罐軍也在内!!!

世锦结束后尤其是近期世铞冠軍在总决赛冠軍面前两——连——败!

两个冠軍一个是标签一个是价值。


五谷豐登2


一般说起来总决赛分量更重,但是乒乓球运动水平高的国家都在亚洲,所以亚锦赛的含金量就比赛水平来说不亚于总决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