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晚年自己都覺得進化論有誤,為什麼還有些人吹捧進化論?他們的目的何在?

重慶侯丞遠


我想說,達爾文的進化論,很多人並不是真的瞭解。



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證明人是猴子變的。這是三歲孩子都聽過的故事。


三歲孩子不識字,都是跟著大人學,而且是跟著連《物種起源》的引言都沒看過的大人,要是看過,他們一定知道達爾文寫在引言裡的這一段:


「在物種起源問題上進行過較深入探討並引起廣泛關注的, 應首推拉馬克。他明確指出,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物種都是從其他物種演變而來的。萬物皆變, 這是自然法則,而不是神靈干預的結果。」


按照明白團隊邀請到的《物種起源》的譯者與講者——中科院院士、人類最早祖先的發現者舒德干老師的觀點,達爾文這麼寫,其實是在很坦誠的講出一個事實:不管「自然選擇」還是「進化論」,都不是由達爾文最先提出來。


▲ 《物種起源》
作者: [英] 查爾斯·達爾文
譯者: 舒德干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


那《物種起源》到底有什麼新意呢?達爾文又憑什麼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舒德干院士認為,在達爾文的時代,進化論還不是已經有足夠證據的「科學」,只能算是一系列「猜想」。


《物種起源》主要講述並試圖論證早期進化論中非常重要的四個猜想:

◆物種漸變猜想

◆自然選擇猜想

◆間斷平衡猜想

◆生命之樹猜想


說起科學上的「猜想」,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數學的「哥德巴赫猜想」。其實,可以把思路向外延伸一下,更早更有名的「猜想」很多,比如:


「宇宙萬物都是盤古的血肉」


「大地是四方的,四個角上各有一隻大象」


還有一個類似的猜想,特別經典:「人是神創造的」。


科學猜想要戰勝這樣的猜想,肯定不能跟他們一樣瞎猜,要有所不同。


科學猜想,是用已知的科學進行必要的解釋,再對未知的科學進行猜想。這樣的猜想一旦提出,就要不斷接受「未知」的科學逐漸變成「已知」時的挑戰。或者說,新科學的補充。


《物種起源》就對「 物種漸變猜想 」進行了補充。



01.

拉馬克第一猜想


「 物種漸變猜想 」也叫「 拉馬克第一猜想 」,有兩層內容,一是物種可變,二是變化的途徑是漸變。就是說,這就是進化論。


拉馬克根據動植物形態比較首先提出了進化論。達爾文則用胚胎髮育、生物地理分佈和古生物學等幾個新的「已知」科學補充了進化論。


有拉馬克第一猜想,就有拉馬克第二猜想:「 用進廢退及獲得性遺傳猜想 」。流傳最廣的例子是長頸鹿的脖子,拉馬克認為長頸鹿需要長脖子吃樹葉,脖子就慢慢變長了。

▲ 長頸鹿打架,更多研究表明,長脖子最大的用途是求偶過程中雄性之間相互打架,「用進廢退」最經典的例子從根本上就不對。


達爾文十分尊敬拉馬克,補充證明了第一猜想,但他明確反對第二猜想,並在「 自然選擇猜想 」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猜想:生命之樹猜想。



02.

達爾文播種生命之樹


「 自然選擇猜想 」又叫「 威爾斯–達爾文–華萊士猜想 」。其實,上面提到《物種起源》裡的四種猜想,都有各自的別名:

▲ 自然選擇猜想實際是由威爾斯博士提出、達爾文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


也就是說,《物種起源》裡,只有「 生命之樹猜想 」才是純正的「 達爾文猜想 」。但舒德干院士認為,這也恰恰是《物種起源》最核心的、最有價值的科學貢獻。


為什麼這樣說?


還得回到拉馬克。


拉馬克的確反對「神創論」,但並沒有跟「神創論」徹底劃清界線。他仍然部分相信「神創論」,在他看來,一切生物漸變的起點,就是個類似《聖經》中的故事。


「神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
——《聖經 · 創世紀》


可見,拉馬克相信「 生命自發形成論 」。簡單說,他認為無論怎樣變化,生物種類的總數是不變的。如果創世時有一萬種生物,那現在就也有一萬種生物,每一種遠古生物都直線平行漸變成一種現代生物。

▲ 拉馬克的平行演化假說


達爾文運氣好,在拉馬克和他之間的五十年裡,「 生命自發形成論 」已經被實驗證明是錯的,於是《物種起源》最初版裡唯一的插圖,就變成了這樣:

▲ 生命之樹物種數量會隨漸變增加,再因自然選擇而減少。


生命之樹猜想,是完全拋棄「神創論」之後,生物漸變猜想和自然選擇猜想雜交開出的優勢花朵。


《物種起源》整本書的最後一句,更是以浪漫散文詩畫龍點睛:


「地球上所有生命皆源出於一個或幾個共同祖先,
沿著38億年時間長軸不斷分支代謝,
形成今天這枝繁葉茂的生命大樹。
天下生命原本一家親!」


進化論體系,就此初成。


「達爾文就提出來,所有的生命都有共同的祖先,然後不斷的分支,形成一個生命樹,所以生命樹應該是是達爾文進化一個很基本的思想,我認為比那個自然選擇更重要。現在生物學家所做的工作,特別是分子生物學家做的工作啊可以概括成一句話就是建立各級各類生物的樹,特別是分支譜系樹。」



03.

孟德爾差點打敗達爾文


孟德爾種豆子的故事,中學生物課本里寫得很清楚,這裡不多講。

▲ 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學三大基本規律中的兩個: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


問題是,時間上,進化論是在遺傳學前邊出現的,沒有遺傳學指導,怎麼研究得了進化?


嚴格的說,達爾文懂一點遺傳,卻不懂遺傳學。《物種起源》裡關於遺傳變異的論述,僅僅來源於觀察和經驗,而在孟德爾的數理實驗面前,這些觀察和經驗不堪一擊。


1900年,孟德爾遺傳定律發表,那之後的十年,被稱為達爾文進化論的「日食」時期。這一次,新的「已知」的科學,讓「 達爾文猜想 」命懸一線。


當然,達爾文的支持者們並沒有閒著。


早在1892年,自然選擇的強烈擁護者、德國胚胎學家魏斯曼就提出了「 種質學說 」,認為生物主管遺傳的「種質」與主管營養的「體質」是完全分離的,這已經非常接近孟德爾了。


1901年德弗里斯提出「突變論」,指出物種的形成途徑不僅有漸變式,更有大量的突變式。


最終,1928年,摩爾根發表《基因論》,指出原本抽象的概念「基因」是確實存在於細胞的染色體上的,並據此提出了「連鎖遺傳定律」。從基因層面部分解釋了「突變式」的原因。

▲ 1933年,摩爾根獲諾貝爾獎


《基因論》將孟德爾遺傳學發展到了可以探索物種變異、進化奧秘的新階段,這確實是對傳統進化論的挑戰,但「突變式」的發現和解釋也是進化論重要的補充和修正。


曾經,新的「已知」的科學,差點就打敗了達爾文的猜想。但後來更多「新知」的科學,反而驗證了達爾文,也成就了他更高的地位。


「孟德爾非常了不起,他創造了遺傳學,產生了後面的《基因論》一直到現在的分子生物學,然後影響到發育生物學,還導致產生了新達爾文主義。新達爾文主義可以概括成內在的遺傳學和外在的選擇學說相結合的新進化論。」



04.

進化論的持續進化


舒德干院士講道,進化論的故事,到1928年遠遠沒有結束:


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據此發展出的「中性學說」認為自然選擇在DNA層面毫無作用;


又過了20年,《物種起源》裡的第三種猜想「達爾文–艾/古猜想」裡的「艾/古」才剛剛跑出來用間斷平衡解釋寒武紀大爆發;


21世紀初,歐洲和美國科學體投入巨資,分別啟動了重建達爾文「生命之樹」的浩大工程……


今天, 在回顧進化論從「猜想」逐步轉型為「實證科學」的過程中, 我們會發現, 誘發革命並將它引向深縱發展的驅動力是幾個偉大的科學猜想以及人們對這些猜想執著的求證。


在科學的征程上, 人們須有繼續前行的勇氣和決心, 但在崎嶇山路上更離不開拉馬克、達爾文、孟德爾、摩爾根這些「燈塔」的指引。


「進化論到現在有兩百年,達爾文到現在也一個半世紀了,它幾乎是一個永恆的真理,不僅過去是對的,現在是對的,我想將來它還是站得住的,這樣的東西是不能放棄的。」


不斷質疑、不斷驗證、不斷獲取新知,這才是科學的猜想為什麼從來都不同於「瞎猜」。


「達爾文猜想」所紮下根的「生命進化之樹」,150年後,於今依然枝繁葉茂。


知識圈app


最喜歡看到這類問題了,又可以把當初寫來罵不相信進化論的智障們的回答再發一遍,哈哈。

首先,物種的演變不存在進化的概念,只有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演化。

比如大象,在冰河期,天氣很冷,那麼長毛的,個頭大的大象就容易生存下來,這些大象繁衍交配產生的後代個頭越來越大,毛越來越長,一點點就變成了猛獁象。然後冰河期退去,這些毛長個子大的大象生存越來越困難,那麼相對小個子的大象就容易活下來,交配繁衍。

所以,物種的進化不是玩遊戲的天賦加點,自己決定智力向武力向,而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

至於達爾文的學說為什麼叫進化論,那是因為一百多年前中國學者就是這麼翻譯過來的,其實演化論比進化論要更貼切,但這不是達爾文的鍋。所以拿進化這兩個字說事兒的,瞎聯想的反智們可以歇歇了。

第二,也是低級反智們糾結的主要問題,為啥有人類這種高智商生物存在,而地球沒有進化出其他的高智商生物。

這是典型的拿結果推導過程,和全宇宙是不是隻有人類的問題一樣愚蠢。正是因為有了人類,才給了你們問這個愚蠢問題的機會。剛才第一個問題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沒有進化這個概念存在,物種演化來源於漫長的自然選擇,人類的祖先論視力不如爬行動物、鳥類,論爆發力不如獅子老虎,論速度又不如羚羊野牛,從叢林走向非洲草原,或者是因為居住環境的變化導致叢林消失而被迫走向草原平原和這些動物一起生存,唯一的活路就是群居,使用工具,群居需要交流,交流需要思考,使用工具也需要思考,隨著交流的越發複雜,最後一點點形成了語言,而語言又需要記憶力。所以現實環境逼得這一支黑猩猩的大腦在一點點進步,那麼進步了幾百萬年,終於進步到今天這個程度,開始文明的積累。所以,自然選擇會讓物種的優勢留存、發展,就好像跑的快的腿部肌肉發達的羚羊能活下來一樣,那支進入了大草原的猩猩裡,腦子發達的留下來了,一個自然選擇的巧合,僅此而已。

第三,為什麼沒有中間過渡物種存在。

能提出來這個問題的,那就不是反智了,這是合理質疑。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物種、生物學是我們人為下的定義。其實生物就是DNA不同的排列組合,絕大部分在每個個體上確定下來,但每個個體DNA都有細微的不同。和它絕大多數DNA相同的可以結合留下後代,而不同的DNA累積到一定程度,就不會再能留下後代。自然演化從來沒有停止,我們看不到只是因為人類有記載的歷史還太短,達不到從一個物種到另一個物種的時間跨度。舉個例子,馬和驢現在能生下騾子,說明馬和驢的DNA現在絕大多數還相同,但是騾子已經不能生育了,所以馬和驢的雜交在不能產生後代的情況下,早晚有一天,它們的DNA會差異到連後代都不能產生。這已經是一個過渡物種的例子了,等到馬和驢產生生殖隔離的那天,現在的馬和驢都是以後的馬和驢的過渡物種。再舉個例子,狗這種動物人類馴化了幾萬年,因為人為的有意識選擇要比自然選擇快很多,所以現在狗的種類非常多。泰迪和黑貝都是狗,雖然現在還沒有生殖隔離,但它們之間沒有雜交後代留下,未來總有一天會產生生殖隔離,變成我們規定的生物學意義上的兩種動物。

我們的歷史只有幾千年,而我們的祖先從猩猩變成智人用了幾百萬年,幾千年在物種演化的時間跨度只能算短短一瞬間。而在我們有記載的歷史之外,就只能靠化石來研究。但自然環境下保存動物骨骸非常困難,所以我們能得到的化石數量對比地球生物幾十億年的演化史實在是少的可憐,可能連百萬億分之一都沒有,所以考古有斷代很正常,比如現在生物學家挖到了幾千萬年前類似老鼠的生物,就認為所有的哺乳動物就是這種動物演化而來。但有沒有可能同時代後來演化出大象的哺乳動物並沒挖到,或者演化出大象的那支就是幾十萬年沒留下化石,或者留下了化石還沒挖到,再發現就已經是大象了,我們都不得而知。

說了這麼多,都是用大白話在講進化論,能看明白最好,看不明白,我也沒辦法了。總之呢,進化論現在會被質疑,完全是因為人類的歷史太短,以後等人類的歷史長到可以見證一個物種演化為另一物種的那天,進化論就不會被質疑了。

對了,最後在對相信人是外星人造出來的傻缺們說兩句,我相信有外星人,但人類絕逼不是外星人造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藍綠色盲。早期哺乳動物都是夜行動物,眼鏡對於顏色的敏感度遠不如對於光線的敏感度重要,時間長了哺乳動物對於顏色的辨認能力就一點點退化,最後全變成了色盲,直到後來恐龍沒了,白天可以出來活動了,顏色感知能力才一點點再次出現。而色盲作為古老的基因一直就存在於所有哺乳動物的DNA裡,一旦出現,就早就一個藍綠色盲。說這個的意思就是,如果人類是外星人造的,外星人活兒得多糙,留著這麼多缺陷不改掉重寫。所以腦子發達和眼睛發達和肌肉發達一樣,都是演化的結果,誰也並不比誰高一等。但腦子發達會帶來智慧,這是其它器官做不到的,僅此而已。

還有人說鱷魚為什麼沒進化出智慧,幾億年就這樣?這是因為鱷魚已經是自然界食物鏈高層的生物,幾乎沒什麼東西可以給它造成生存壓力,你說自然界怎麼去選擇?一億年前它就已經有了驚人的咬合力,可以幫助捕獵的保護色,又沒有以它為食的天敵,所以它的DNA可以穩定的留給後代,突變的反而可能反而不利於生存。再或者突變的已經完全變成另一物種了,而鱷魚本身作為食物鏈的高層級,也留了下來。

本身不是生物專業出身,不過看不過一些常識都沒的人在這大放厥詞,所以談談自己的理解,也歡迎更專業的朋友來交流指正。




想和世界聊聊


達爾文從來沒認為進化論有誤。

希望你們不要繼續這樣如同智障一般傳播謠言了,不嫌自己丟人現眼麼?

所謂達爾文晚年拋棄進化論一說,源自霍普夫人於1915年發表的回憶錄(Lady Hope Story),此時距達爾文去世已有33年之久。

霍普夫人謊稱自己曾在達爾文臨終前與他會晤,達爾文向她懺悔,承認進化論是錯誤的、是他年輕時期的幻想。這位霍普夫人是位狂熱的基督徒,所以編造了這個故事。

達爾文的子女很早就闢謠過,根本就沒有這回事,達爾文臨終前也沒有改變過對進化論的態度。

另外,達爾文說人類起源於古猿,並不是說今天的猴子是人類的祖先。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以及猴類動物的祖先都是古猿,只不過在數百萬年曆史的演變中,有些古猿進化成人類,有些變成今天的猴子等動物。

人類和猴子都是現代動物,是古猿在進化過程中的不同發展方向。

總之,希望智障們不要出來丟人現眼。謝謝大家了~


HuiNanHistory


達爾文晚年始終堅持無神論,始終堅持進化論是正確的。所謂達爾文晚年的“懺悔”,是宗教人士編造的謠言,已經被達爾文的子女做了澄清。當然,達爾文也有他的苦惱,在達爾文活著的時候,對一些問題他還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這是因為當時通訊落後,有效信息不能迅速傳播。其實,當時做豌豆實驗的孟德爾已經寫了論文,對達爾文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了完美的解釋。但是很可惜,達爾文沒有看見論文。

其實,進化論分為達爾文的古典進化論和現代進化論兩種。達爾文是進化論的開創者,由於歷史侷限性,所以有很多粗糙的地方。這些粗糙的部分,被後世科學家不斷的修補,特別是分子生物學出現之後,進化論學說已經日趨完美。如今,現代進化論除了有DNA進化的證據,還與現代高等數學非常緊密的結合起來,很多現代進化論的觀點正是基於高等數學建立的,不懂高等數學的人,根本看不懂。達爾文無愧於他的時代,雖然他也有其侷限性,但依然是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對於貶低他的人,我只能報以蔑視。


懷疑探索者


您這問題問得,很明顯您一點也不瞭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達爾文的進化論確實不完善,也存在一定的錯誤,但不可否認的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將生物學推進了一個新的紀元。

很多人覺得進化論很可笑,覺得“人是猴子變來的”這種觀點極其可笑。確實,“人是猴子變來的”這種觀點極其可笑,這也不可能是達爾文進化論所要表述的觀點,這完全是對達爾文進化論的曲解。與其說是進化,不如說是演化。這個時間尺度也不是幾千年那麼短的,少則幾萬年,多則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當然,一些微生物的演化速度要快得多得多)。在這個時間尺度下,這些生物已經傳遞了無數個世代。

明白了這些概念,我們再來詳細說一下。一顆向日葵種子在鹽鹼地上發芽了,而它的母親生活在水土豐茂的地方,好吃好喝的生下了它。它的很多兄弟姐妹都和它一起來到了這片鹽鹼地,但只有它活了下來。這下,它面臨著生存挑戰,它艱難的發了芽,艱難的長出了葉子,艱難的開花,艱難的結果。但它的植株很矮小,種子也很少。它自己開始對抗鹽鹼地這種極端環境,並把一些技巧遺傳給了自己的種子。它的種子又開始在這片鹽鹼地上生長,它依然在頑強的生活,但比它的媽媽要好一些,因為它的媽媽給它傳授了一些技巧......這樣一代又一代,經過千百年後,當初的向日葵已經能在鹽鹼地上好好生長並生育後代了。這是對環境的適應,也是達爾文進化論所需要表述的科學現象之一。

現在的達爾文進化論是“現代進化論”,這是修正了達爾文進化論後所得出的結論,是科學的理論,也是我們科學家一直在遵從和研究的理論。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有完全不同的發現,但目前為止,進化論是正確的。


翦翳翎


早在1859年,達爾文便提出了進化論學說,在他看來,生物不是由神創造的,而是經過漫長的歲月的演變,從低級簡單生物慢慢變成高級複雜生物的。


但是呢,進化論不論是提出的時候還是在提出了160年後的今天,仍舊時不時有人質疑其真實性,為什麼呢?那是因為進化論提出的時候就是一個假說,而且這麼多年了,進化論也沒有完全被嚴格的事實所證明,所以有人懷疑那是理所當然了。

不過從目前看來,進化論的總體框架是沒有錯誤的,也就是有些不完美的地方,這或許是受制於達爾文所處的時代,不過並不能因為進化論不完美而對其予以否定。有人說達爾文晚年曾經就自己發表了進化論而開始懺悔,也不知道這是從哪裡得來的小道消息,進化論是達爾文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他怎麼會輕易否定,《物種起源》一書可是耗盡了達爾文大半輩子的心血,他怎麼忍心自我否定?


進化論一提出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反對的,因為進化論揭示了人是從古猿演變而來的事實,這就觸犯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線,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人類可是高於其它物種的存在,所以說什麼人是從猴子變來的這樣的話,完全就是將人和動物相提並論,一時之間恐怕沒有人能夠接受這個事實吧。其實啊,人類在幾十萬年前也只是地球上的普通動物而已,直到人類的智慧發展起來,人類才算是和其它動物拉開了差距。

有人或許現在會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如果進化論是真的話,那麼為什麼今天的猴子無法變成人呢?又或者說為什麼猴子沒有全部變成人呢?其實猴子變成人需要的不僅是時間,還需要特殊的環境,在幾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也就是猴子,為了躲避捕殺,為了生存繁衍下去,必須得不斷想辦法,生存的壓力迫使猴子向更高級的物種演變,而今天的猴子,完全沒有了當年的生存壓力,不能夠演變成人,也是情有可原了。


鏡像科普


我沒有查到任何資料有提到過達爾文在晚年覺得自己的進化論有錯。不知道題主是從什麼地方獲得的資料(請在評論區附上英文原文,相當多的中文資料都是不準確的)。

題主所謂的“吹捧”,那可能是因為這些人對達爾文的進化論表示贊成。畢竟進化論在當代科學界是受到基礎性肯定的,而且大量的研究都建立在進化論的基礎上。進化論的基礎認識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如果說要修正的話,可能只是少量的邊枝末節的觀點。

他們的目的,自然是想向普羅大眾介紹進化論思想。因為這個社會中還有很多人不相信進化論。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和人類獲得的證據,相信進化論的結論是最理性的選擇。因為沒有一種其他的理論能夠全面闡述世界上物種的關聯性,同源性和多樣性。而分子遺傳學更加明確的為進化論提供了事實證據。

上圖:地球物種進化樹。從半圓心(地球誕生之時)到半圓外圈(現在)是時間的推移。最左側是細菌,最右側是人類。中間的虛線是一些重大的地理事件,包括生物大滅絕。


目前人類的DNA譜系研究完全驗證了進化論的根本原理,並且依據進化論的邏輯建立了非常詳細的人類y染色體和線粒體DNA譜系,明確指出了基因遺傳和變異在人類進化當中的核心作用。而且這樣的常識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當中,現在花上幾百塊錢就可以到基因測序公司去做基因位點的檢測,從而瞭解自己的遺傳祖源。

因此達爾文的進化論沒有錯。大家應該積極的科普進化論的知識。改變錯誤的人類進化觀。


小宇堂


因為達爾文不懂生物,這150年以來的數萬數十萬的生物學家都不懂生物。只知道達爾文進化論有錯誤,卻不敢去想那是150年前、還在以銀針測毒、放血治病的時代的結論。

偏執且不知道讀書學習,說的大概就是題主這樣的人吧。達爾文晚年對自己的《物種起源》等著作進行過修訂,但可從未否定進化論整體思想,因為在他那個時代他就已經知道,進化論是從看得見的實物證據鏈中獲得的結論。這將近150年以來,生物學家們經歷了很多標誌性的事件,光學顯微鏡越來越出色,電子顯微鏡也慢慢出現了,DNA結構被初步搞清楚(沃森、克里克DNA雙螺旋結構),他們有了更精準的觀測工具去觀察生物的更本質的層面——核酸和蛋白質。

到了現代,達爾文進化論的思想依然被繼承下來,就是因為目前的證據鏈這種解釋是最正確最合理的。企圖把人類和其他生物區別開的人,永遠看不到地球生物全部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質構成主要生命物質的生命體。人類有智商也有了文明,但本質上依然是靠蛋白質執行生命功能,以基因執行繁衍和遺傳變異的生命體。同樣地還是在基因層面,基因測序已經表明,不管是人類還是最基礎的微生物,遺傳信息中都有相同的DNA編碼,而不同物種的區別就是個體染色體、基因數量、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的不同。

現代的生物學研究已經在分子層面證明,人類和很多物種有相關性,8%的基因來自逆轉錄病毒,與部分哺乳動物基因95%以上的相似度,可以說地球生命是大量相似而有少量差異的,相似是因為遺傳,差異是因為變異。現代生物進化論是在摒棄了達爾文時代錯誤觀點的基礎上,繼承了整體的思想,就是生物是由演化來的,而不是誰製造的。


來看世界呀


關於這些大科學家的傳言有很多,例如牛頓晚年相信神學、愛因斯坦晚年燒燬手稿、還有這個達爾文晚年否定自己的進化論,好多人對於這些傳言都樂此不疲的傳播,從來不去真正的學習瞭解一下。

在大約一百五六十年前你知道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擋了誰的路嘛?你應該想的到,達爾文的進化論擋了“神”的路,當時好多人都信仰人是由神創造的死後還想著被神帶到天堂哪!而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徹底打碎了這種幻想,人是進化而來並非神創造。

當然我們並不否認達爾文進化論一定會有缺陷的地方,這些有待後世之人去發展補充。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主要依據就是通過長時間對各種動植物的大量觀察數據,這不得不說是開創性的一步。

而達爾文進化論那點不完美也完全是由於時代的侷限性,不要忘記了那是一百多年前,只能從宏觀上的觀測數據積累去推出自己的結論。達爾文曾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5年的環球航行,接觸到了大量的動植物,這為進化論的提出打下堅實基礎。恩格斯曾把達爾文的進化論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另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轉化定律。

而現在的達爾文進化學說已經發展成現代綜合性的進化論,時代在進步科學理論也在進步,現在在正規的雜誌、學刊、各種論文中已經看不到質疑進化論的了。而現在質疑相對論的卻都難以上的了檯面,因為沒有數據只是一味的叫囂罷了!



科學黑洞


達爾文的生物演化理論,是人類認知的突破,他通過化石等證據找出了生命生存和發展的規律,建立起來現代生物學的基礎。

當然很多人,比如題主的思想,還在演化過程中,他們當然覺得人不能和動物相提並論,其實,人類在幾萬年前,也不過是地球上普通的動物而已,直到智人崛起,現代人類才走上了食物鏈的頂端。

達爾文在1831年開始的環球科學考察中,採集了大量的生物和化石標本,對它們的研究,使得達爾文對物種間關係產生興趣,並發展出自然選擇的演化理論。所謂自然選擇,是種群變化的機制,這種演化往往需要上百萬年的過程。

有人也經常會問,為什麼現在的猴子不會變成人,對於我們人類來講,歷史太短暫,根本無法觀察到數百萬年的演化歷程。當時達爾文的理論無法解釋很多自然現象,但是他的基本思想是正確的。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達爾文的進化論早已經進化成現代生物演化理論,通過化石,解剖學,胚胎學和現代基因技術,人們可以清楚瞭解到物種發展的歷程。現代科學發展至今,還有人有底氣去質疑達爾文,真是不可想象,中學教育普及的還不夠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