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以孝聞名,孝子黃香天下無雙,如何弘揚以黃香文化為主的中華孝文化?

掌上新雲夢


湖北孝感以孝聞名,孝子黃香天下無雙,如何弘揚以黃香文化為主的中華孝文化?

感恩邀答:

東漢黃香(字文強)《二十四孝——扇枕溫衾》的人物,因九歲母死,便一夜成人,懂得為人子之道,孝聞鄉里。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母死激起一番徹膚之愛,才有感人千萬年之孝傳。

世上只見父母對兒女有病痛恨不得以身替代,未曾見過九歲小兒,母死魂便相隨,忘記身在何處。

死裡逃生的黃香才有驚天之舉——扇枕溫衾待父親。

孝言、孝行皆出自至善仁性所致,是平時點點滴滴的雨露滋潤,一旦觸動了那個點才會激發出來的人性之善。

弘揚也必須是這樣的,那種持志以恆的將心比心,是這個孝道的全部內涵。我們就從這善小而為之,幼小而做之講明孝道便大孝也。

耽誤了幾天,敬請原諒。敬奉!


紹興李珍


古時候就有舉孝廉,孝可以被社會承認被國家委以重任。所以民風民俗孝是根本核心文化。

當今世界發達國家進入老年化,如何轉換人們的物質追求使更多人行孝道,這也是未來非常嚴峻的問題。

傳統文化裡有二十四孝,弟子規,三字經等等都是過去的兒童讀物,不僅僅是讀寫背,都必須要求每個孩子做到的!

反觀現在大人都感慨古時候兒童做到的,大人都做不到。還能要求什麼知行合一孝為本善。多數人還是想吃喝玩樂。

讀書讀經典是要指導大家去依指經書去行事。孩子們過去是幹活幫忙,在最下面的地位,然後是父母,在是老人。現在都反過來了怎麼會有孝呢。

不能孝者不能福

不肯孝者必多災

不會孝者白活世

不願孝者孤獨命

孝敬父母德成道

孝尊長輩財成勢

孝悌家親和成貴

孝慕師長功成就


大漢文化漢人子龍


作為一個孝感人,真的,是真的為我們孝感還沉浸在“孝”這個字中,感到惋惜。

孝,作為中國古代農耕社會的核心理念,其本源來自儒家的倫,倫者,秩序也,它講究尊卑有序。這在古代農耕社會中是合理的,幼中老三代,各自做好自的事,老者傳授經驗,中者勞動主力,幼兒是未來勞動主力。

所謂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根本原因是生產力低下,三代人能力協作,才可能過好一生,遇到災年,那就真看天了。

而進入工業化,信息化社會後,生產力大解放,物資相當豐富,所謂“孝”“倫”的根基就已經瓦解了。這時的“孝”若沒有新的解釋,僅靠農耕社會那些東西,是不會有年輕人聽的。

特別是信息時代,信息傳遞不再侷限於地域。新的思想的傳入,如個人主義。

這是大勢,擁抱不了大勢的東西,依舊抱殘守缺,固步自封,被淘汰的只有我們。

若是真想發揚“孝”文化,必須要賦予它新的東西,新的理念,新的生命。而這,才是我們孝感人要做的。


艾洛布


中國有句古話"百行之首,以孝為先”。可見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份量之大。萬世師表孔子更有“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的至理名言。而歷史上黃香更系中國傳統孝道的典範和代表。在當今社會出現了一個新興名詞“啃老族”就是就是年輕人不去工作,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全部都要父母去操辦。這個就跟中國傳統孝道背道而馳。在當今社會我們更加要提倡黃香的孝道精神。讓社會更加穩定。既然孝道精神是老祖宗留下來給我們的良好傳統,我們年輕人更加要學習和發揚光大。


廣州會隆軒


宏揚於“孝”,莫若知“敬”。

孝者,有小,也有大。

小孝孝父母。大孝效祖國。

孝父母:心中有敬不必下跪。

效祖國:行為不損是其基本。

我反對舊中國中宣講的“孝”,

都是有目的、愚蠢的“孝”。

孝,在於敬,有敬乃為孝。


卜耐夫哲學



哲學辨證


問:如何弘揚中華孝文化?

答:這事兒恐怕辦不成了。

理由如下。

《孝經》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清兵入關,強迫漢人剃髮,到那時為止,孝之終也。


趙日金141


如果是鼓勵出來的孝就沒有意義了。而且這些人搞旅遊開發弄的名號罷了。真的孝順。在那裡都能發揚光大啊。而且真正懂得孝順的人根本就沒有功夫理你這些虛的


朱哥哥zyx


不累的孝,沒有心裡負擔的,沒有道德綁架的自然而然的孝行才能長長久久!不用提倡,你自己做好了,被人們看在眼裡,就是榜樣的力量。其實,真孝是有大功德大福報的,人們搶著孝都來不及,可以消災消難,增福增壽,不孝那是要招災招難的。有些人的面相顯示大限到了,但是,卻還是活著,你只要去留意,此人肯定是又孝又善良又慈悲,一切都是那麼的不可思議!積德積福的前提是真不是虛,虛偽做作無功無德無福報還招災,所以,真心真意才是第一要意!


師太733628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