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时候,各大军阀割据一方,为何都没有选择独立?

娄本帅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应该还是大一统的思想导致。



历史上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曾经多次的分分合合。但是每次都是会有一个统一的结局。虽然一直都有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用文”的说法,但是在秦始皇嬴政实现大一统之后,几乎每个人都意识到了我们其实是一个整体。


所以,千百年来,无论国家面临着怎样的分裂,凡是有能力的人,最后都是期望着可以统一天下。而在此之前,他们或许可以自称为天子,但是都会有着将一统天下为己任的志气。

其次就是民族的凝聚力。

虽然说历史上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是在宋朝以后,民族的凝聚力就开始不断的增加,因为宋朝提高了汉族的地位,所以后来汉族对于国家,同胞的认可度也是越来越高。



自家兄弟再怎么打,哪怕是反目成仇那也是自家兄弟。当所有的事情都过去了之后,我们还是会走到一起的。


宋朝灭亡之后,虽然在元朝的时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断层。但是汉族的根,汉族的本还是被传承了下来,尤其在经过明清两朝的发展,汉族人民的凝聚力更是空前的团结,所以真正的分裂那就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

民国时期,虽然军阀混战,但是终究没有一个正统。而且他们也清楚,自己的实力不过是九牛一毛,即使他们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如果他们敢于独立,那么必然会遭到群起而攻之。这样的道理他们又如何会不懂。更何况袁世凯在世的时候,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又岂会那么容易就彻底的斩断了联系。



而且独立也不是历来华夏儿女的风格,一般都是对自己实力有着绝对把握之后自立为王,然后就是思考着如何统一天下,这样才对。


众森淼


没有外族势力入侵,中国不会分裂成多个国家!


从夏朝开始,我们就以一个统一的国家形式存在。所有原属于中国的领土,必须都要遵守中央朝廷的管辖,哪怕,这个管辖仅是名义上的。如果,某个地方政权敢宣布独立,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举一个简单的道理,在我们家里,必须都是我的人,绝对不允许陌生人住我家。至于邻居怎么样,我不管,只要不惹我就行。这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中国所有领土,都是我们的“卧榻”!

民国虽然军阀割据,但是,名义上还是听北京政府的领导。各路军阀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兄弟分家的矛盾,不会忘“祖”的。各路军阀都是中国人,谁也不敢明着搞分裂。谁要是公开宣布自己独立成一个国家了,马上就会被其他各路军阀征讨。

但是,如果外族入侵时,就可能出现多个“国家”。

民国军阀割据二十年,都没有出现第二个独立政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洋人们忙着欧洲事务,认为中国维持现状对他们最有利,可以让他们少分心。这就是洋人的“以华制华”策略。而日本人虽然对中国野心很大,但是,其实力还不能跟欧美列强硬钢。所以,中国维持了二十年的军阀割据,却没有分裂成多个国家。

但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之后,马上就在东北拥立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后来,汪精卫又在南京建立汪伪政权。此时,中国的领土是有三个“独立”政权。(对了,还有红军的苏区。)

没有日本人的入侵,不会出现这么多政权。

民国军阀割据,派系太多了,没有那个派系有“曹操”那样的实力。奉系张作霖够厉害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就进入北京了。1927年,其实力一度发展到长江流域。东部大半个中国都是张家父子的。但是,张家只维持了一年左右,蒋、冯、阎、李四大军阀就把奉系打的全线崩溃。

没有当曹操的实力,自然不敢宣布独立啊!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袁世凯去世以后,北洋将领没有一个足以震住其他人,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时期。除了有北洋系军阀之外,中国当时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非北洋系军阀。中国近代军阀割据时期,大大小小的军阀一共有几十个,但是绝大部分军阀也只是在国内割据,很少有军阀想着建立独立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受大一统影响。从秦始皇开始,统一就是中国历史的大趋势。统一之所以会成为中国历史的大趋势,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孔子。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成果,消除地方分裂的因素。其实,汉武帝时期也被称为大一统时代。汉武帝不仅完成领土上再一次大一统,更主要的是完成了思想上大一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儒家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与此同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为统治思想。此后大一统思想一直都存在于中国人心中,虽然中国古代曾经出现不少并立政权的情况,但是只要有机会,各个政权都希望由自己统一中国。到了民国时期,大一统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军阀的受教育程度虽不尽相同,无论是有知识的军阀还是大老粗军阀,大部分都受到传统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连当皇帝、当总统,组成新政府都不敢,更不用说独立建国。众多军阀都是傻瓜,他们不会干这种遗臭万年、被刨祖坟的事,他们承担不了这样的骂名,也不敢承担这样的骂名。这是他们不选择独立主要原因。



其次,军阀们没有独立的基础。中国各地区,尤其是传统的十八省,统一在一个国家内已经两千多年。统一的思想和我是中国人的思想已经深深植入每一位人心中。如果军阀想独立,势必会引起当地老百姓和全国老百姓的一致反对。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他们玩玩不敢轻言独立。而且中国各地已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个地方早就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被轻易分割。全国各地的老百姓都是炎黄子孙,大家在一起生活已经上千年,大家早就习惯了我是中国人。如果那个军阀胆敢独立,势将会快速灭亡。



第三,当时的军阀没有这个实力。大部分军阀不会独立,但是也保不齐个别人,不顾民族大义,甘愿做历史的罪人。外蒙古的一些贵族,曾经企图分裂外蒙古,后来北洋政府派军队收复了外蒙古。当时有实力的军阀希望消灭其他军阀由自己掌握全国政权,对于他们来说掌握全国政权要比独立更具诱惑力。没有实力的军阀只希望占据一块土地当自己的土皇帝。当个土皇帝的代价要比独立的代价小得多,也安全得多。

第四,国际关系。民国时期,近代国家概念已经为世界人民熟知。改变国家现有领土状况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一些军阀若想独立,也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当时没有哪个国家,为了承认一个所谓的独立国家而得罪中国。他们宁愿在国际上跟中国打交道,而不愿意跟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小国”打交道。想独立的军阀在独立之前也要考虑自己独立以后的各种事务,他们是不是能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就算个别国家别有用心地承认他们,他们又能维持多久。



第五,军阀也是中国人。如果抛开西方列强等国外势力。这些军阀和东汉末年的军阀一样,他们只是割据势力,他们也都是中国人。民国时期的军阀对内固然不断征伐,甚至是残忍杀害。但是总的来说这是中国内部的争斗,并不代表这些军阀不爱国。其实大部分军阀有爱国之心,他们也会为了祖国利益拒绝外国势力的诱惑。比如段祺瑞是一个大军阀,但是他的个人品质并不差,他有六不总理之称,他晚年拒绝和日本人合作。吴佩孚也算一个凶残的军阀,他最后因为拒绝和日本人合作而被谋害。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给当时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国历史进程。但是绝大部分军阀始终没有独立的想法。


依稀说史


其实独立的危害要远远大于不独立,表面上听起来独立似乎就是脱离了中央的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所欲为,不受管辖。但是相比于这些蝇头小利,各大军阀为自己谋划得更长远。

天下本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虽然历史上经过好几次的大分裂,但是统一乃是主流,不出一百年国家又会重新变成一个整体。照着这种情况来看,统一是大趋势。而若是军阀一旦宣布自己独立,就相当于其余全部的军阀对立。其他任何军阀都可以打着正义的旗号讨伐。虽然当时中国有几个大军阀存在,但是大多数的实力都不相上下,只够在自己的地盘上作威作福。一旦其他势力联合,独立的军阀肯定会被夷为平地。



在没有足够的实力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军阀都不会主动去冒这个险。而且成王败寇,虽然统一是主流,但是其过程的艰辛难以预料,稍有不慎便遗臭万年。而且就算有着强大的实力支撑,但是要步步为营方可取胜。只要棋差一招便是满盘皆输。纵观历史,齐恒公最先称霸雄踞一方,却没有想到最后称帝却是秦国。所以这种根本预料不到的事情,让很多军阀望而止步,只甘愿管辖自己的小地盘。

其次虽然各大军阀没有真正宣布自己独立,但是从现象来说已经算是独立。因为各大军阀所管制的地盘,税收和财务都被相应的垄断,已经算是当地的一个土皇帝。而且没有宣布独立,就属于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还会有补助之类的物品,可以说生活确实不错。



虽然军阀所占据的地盘管制着当地的老百姓,但是并不能代表老百姓也被割据了。这种情况若是放在秦始皇时期,或许在老百姓心目中出生在哪一个国家便是哪一个国家的人。但是历史经过了两千年,思想已经大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老百姓心目中只认可中国这片地方,却不认同一个独立出来的小国家。没了老百姓的支持,就相当于缺少了强大的后盾,连独立的想法都难以出现,又何况是单打独斗呢?

而且民国时期独立出来的国家也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是在中国恐怕国际认可的还是南京政府。作为一个三无背景新兴独立出来的国家,实在是举步维艰。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各大军阀都有一种民族归属感。虽然各大军阀时常开战,争夺地盘。但是他们也具有一致对外的民族气概。例如吴佩孚,段祺瑞张作霖都是铮铮汉子,宁肯死也不会像日本人低头的那一种。这一种气概使得他们不会脱离中国而单独存在。

爱国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思想,五千年的文化将所有人凝聚在一起。虽然民国时期军阀相互争夺地盘,但是他们都认同自己是华夏儿女,具有炎黄子孙的气


小镇月明


民国时期,各路军阀不是不想独立,而是他们不敢独立。

但这里说的不敢独立,只是说这些军阀不敢宣布自己要成立一个国家,如果只是脱离某个组织,还是有很多人干过的。

奉系军阀张作霖就曾两次宣布过独立。

第一次是他宣布脱离北洋政府,东北不再听从北洋政府的指挥。

第二次是独立是张作霖宣布与段祺瑞政府脱离关系,以后也不服从段祺瑞的指挥。

这两次独立,并不是说张作霖要成立一个新的国家,而是说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和北洋政府断交,他们不再是上下级关系。

如果要宣布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张作霖不敢,也没有那个实力。



在民国时期,各路军阀谁也没有能力彻底打败对方,甚至说他们连自保都很困难。

而且这些军阀也很清楚,这种军阀割据一方的状态不会持续很久,国家早晚都会实现统一。

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宣布独立,而且还要用一省之地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他们都清楚这样做肯定没有好下场。

到时候估计他的手下要反他,其余的军阀肯定也要集体讨伐他。

就像是袁世凯刚刚称帝,各地军阀很快就参加护国运动,把袁世凯赶下了台,袁世凯最后也郁郁而终。

各路军阀要想独立,还要考虑民族情感这方面的问题,只要不是丧心病狂之人,都不愿意成为民族的罪人。即使说他们宣布独立,当地的百姓也不会答应。


在民国时期,国家虽然动荡不安,但还有一大批爱国人士,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必须感谢这些人的付出和努力。


东方大史


翻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历史规律,那就是但凡王朝衰亡之际,总会有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的局面产生,如东汉末年、唐朝末年、五代十国、乃至近代民国时期,各路枭雄无不想逐鹿中原一统天下,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再度统一,而非是独立于中央帝国集权制框架之外。


那么民国时期,清政府倒台后,各路军阀有没有想独立的呢?

答案是有的,但是要分情况,就像蒙古地区、新疆、西藏这些相对偏远的国土,在清朝末年由于清廷外战屡战屡败,皇帝权威丧尽,对边疆的控制力大大削弱,加上域外国家的觊觎和干涉,所以就出现了边疆危机,如外蒙古就是在沙俄的一手策划下独立出去的,新疆、西藏也都遇到过此险境,不过由于疆藏地区涉及的列强利益关系比较广且复杂,所以未能独立成功。


其他内地各省的独立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独立”,它们只是独立于清廷的统治,独立于某一政治理念,寄托于搞割据混战再度实现大一统国家,而非是像外蒙古那样脱离国家。

这些内地各省的省长也好,督军也罢,都有一统天下,光宗耀祖的想法,但是都不敢效仿外蒙古搞独立,除了与长期以来的大一统观念有关外,还和内地的地理形态密不可分,达到了互相制衡的奇效。因为汉地十八省各省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没有像边疆那样有沙漠、草原无垠的地理屏障,反而距离比较近,交通还很便捷,而且各省的疆域大小都差不多,构不成那种尾大不掉的威胁,相反如果有人蓄意独立,则会成为各路军阀率先灭掉的对象。


而且当时民国的形势也比较复杂,并不单单是各个省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是南方和北方两大阵营之间的抗衡。前期北洋军阀和南方革命党之间势如水火般的斗争,后期是北伐军和北洋军之间的大战不休,就算一个割据军阀有心闹独立,也没有一统江山的实力,只能通过联合统一才能存活下去,之后军阀兼并战争扩大,出现了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他们都想着一统天下,谁也不愿意“卧榻之侧,容他人酣睡”,都想着一劳永逸灭掉敌人解决统一问题,根本就不会出现独立的情况。


纳兰谈史


自袁世凯称帝失败以后,中国再也没有一个能够震慑群雄的人物了。各地军阀相互割据,中国内部出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军阀。这些军阀为什么没有一个想要独立的呢?其实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来说说其中最主要的几点。


一、没有一个军阀拥有绝对的实力

民国年间出现的军阀有数十个之多,每个军阀之间的势力都不大相同,但是总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势力较小的小军阀,列如四川军阀,四川长年混战,短时间内都出现不了一个能统一四川的军阀,势力较小。这样的小军阀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保存自己的势力,不可能独立。还有一类就是属于势力较大的大军阀,比如张作霖,段祺瑞,冯国璋等等

二、大部分军阀们都有着民族归属感和爱国情怀

军阀们基本上都是汉人,中华上下五千年,朝代多以汉人为主,这使得他们拥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大家都是汉人,怎么能够分裂呢。大部分军阀还有着极强的爱国情怀,比如张作霖一直堤防日本,段祺瑞晚年坚决拒绝日本的合作,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等等。


三、独立肯定会变成众矢之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来,一直是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军阀这里举几个列子,比如东汉末年诸侯争霸,董卓先称帝,然后就引来了十八路诸侯的联合讨伐。而且人家十八路诸侯打的是匡扶汉室的名号,是正义之举,百姓也拥护他们。而你董卓是乱臣贼子,想要自己称帝,这不是找打吗?后来脑子一根筋的袁绍居然听信袁术的话还想称帝,又引来了曹操的讨伐,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其实北洋政府时期与东汉末年的情况极为相似,又有着袁世凯称帝的事件。有着这样的前车之鉴,我想聪明的军阀们,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


四、大家想的都是如何统一而不是独立

自古以来统一中华都是大业,大多数统一中华的人物都名垂千古。而企图分裂国土的人基本上都是遗臭万年。试问谁不想流芳千古呢?又有谁愿意遗臭万年呢?而且当时中国的国情十分复杂,中国急需解决统一问题,所以大部分军阀想的都是统一,而不是独立。况且独立还需要在国际上获得认可,这是非常难的事。

由此可见军阀们不想独立,而且大都都想统一中国。


卢大大先生


《建国大业》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里面就有一个情节,在渡江战役之前,蒋介石被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逼下了台,然和和解放军谈判,当时李宗仁白崇禧就是想划江而治,蒋介石和他的儿子蒋经国就谈到这一点,蒋经国当时也说到这一点和共产党划江而治,蒋介石就说出了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划江而治,把中国分裂,这样的历史罪名他不敢背。

在清朝灭亡之后,特别是北洋政府垮台之后的这一段时间,中国确实有大大小小的军阀太多了,就说北洋军阀大大小小的加起来恐怕上百个都不止,比如说一些大军阀就有,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冯国璋等等。当时西南还有滇系龙云,桂系李宗仁,湘系唐生智,西北还有西北三马,西北五马,新疆就有盛世才等人。

可以看到这些人虽然在历史上的名声都不怎么好,但是确实在近代这个军阀混战的局面下,却没有人闹独立,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实力不够,另一方面来说都有一颗爱国心,分裂国家的历史罪名蒋介石都不敢背,这些小军阀敢背吗?

清朝灭亡之后当时有北洋政府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权利,军阀虽然很多但是名义上还都是北洋政府的,后来国民革命军北伐,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一时期各个军阀之间还是混战不断,但是都没有独立。首先来说就是实力不够,当时谁敢独立呢?而且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中国军阀虽然很多,但是一旦有人独立的话,那么其他的各个军阀肯定联合起来顺势灭了你,你这不是给别人找借口吗?军阀混战不就是为了抢地盘吗?你这个就是在给别人找借口打你。

其次来说不管是北洋军阀,还是国民党内部的人,这些人虽然鱼肉老百姓,但是真正敢背叛国家的人有几个呢?出来汪精卫这等人,估计也没有多少人敢分裂国家了。


中国历史研究所


民国时期,可谓是军阀林立。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老军阀被打垮了,阎锡山、李宗仁、刘湘等新军阀又站了起来,民国几十年,实际上没有真正统一过中国。那么,这些国中之国的军阀,为啥没人公然独立呢?我觉得有一下三中原因。

一:大一统的思想早已融进民族的血液里。自汉武帝后,大一统已经成为仁人志士毕生的追求。民国时期,军阀们为了争夺地盘,打的是不可开交 。但谁的脑子里也没有过独立的念头,谁也不愿背负分裂国家的千古骂名,虽然他们在一方称王称霸,但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就是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二:出头椽子先烂。民国时期,军阀虽然称霸一方,但他们没有独立实力与能力。张作霖经营东北十几年,他敢冒天下大不韪宣布独立吗!借他十个胆也不敢。因为那样不仅会受到其他军阀的联合讨伐,他的内部也会四分五裂,因为谁也不愿做分裂国家的罪人,说白了,大一统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谁闹独立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必然落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

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别看军阀门跟蒋介石明争暗斗,离心离德 ,其实,这是中国的家事,兄弟之争。一旦小日本侵略中国,军阀立刻就团结到一起,共同对付小日本。云南王龙云出兵了,广西李宗仁也调兵遣将,就连西北的二马也派兵抗战。刘湘临死前更是留下了“日本一日不退出中国,川军一日不回川”的铿锵誓言。由此可知,国家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民国时期的军阀虽说整天为争夺地盘,打的昏天地暗。但是,他们谁也不愿、不敢独立。这应该感谢汉武帝的大一统思想,感谢儒家精忠报国的思想。没有这两个思想做后盾,中国早就像欧洲一样,四分五裂了。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在民国时期,很多军阀确实不敢提及要脱离的话题,但是也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军阀不敢触及这件事情,在民国时期,其实还是有一些军阀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脱离的外蒙古

比如外蒙古的军阀在清朝灭亡后,就一直闹腾不已地要主导外蒙古脱离民国的掌控。

在辛亥革命刚爆发的时候,他们就宣布了脱离。

只不过后来在北洋政府的军事压迫下,他们只能又重新接受了民国的统辖。

在1919年的时候,北洋政府的将领徐树铮甚至还为了收复已经实际脱离的外蒙古而率领军队席卷到了外蒙古草原上。

在当时,徐树铮确实已经收复了外蒙古。

只是这次收复的持续时间并不长,时间没过多久,随着苏联的崛起、随着苏联的暗中扶持,外蒙古又脱离了民国的掌控。

然后时间一直到了1945年,随着国民政府和苏联达成了相关协议、承认了脱离事实,外蒙古才真正脱离了出去。

脱离没成功的盛世才

除了外蒙古的军阀之外,新疆军阀盛世才也有过这样的举动。

在盛世才掌握了新疆之后,他一直与苏联有着密切的联系,期间几次前往苏联拜访过。

在1941年,盛世才曾向斯大林提出过要让新疆加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国的想法。

不过考虑到还想让国民政府帮忙牵涉日本人的问题,斯大林并没有同意盛世才的提议。

性质不同的溥仪

还有,伪满洲国也算是一次脱离。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彻底占领了东北,为了对东北实行傀儡统治,他们把溥仪从天津请到东北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

当然,手中无兵无权的溥仪算不得军阀,只能算作是一个傀儡。

其他军阀们不敢脱离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民国时期的其他军阀为什么不敢脱离的原因。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当时的一统思想浓烈,他们不敢提出这样的想法。

在秦朝之后,因为有着秦始皇构铸出来的一统观念,所以在历史中无论经历多大的变故、多大的分裂,我们中华国土最终都总能重新统筹在一起。

在所有人看来,分裂是最大的原罪,如果在情况不允许的时候,谁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所有人围而攻之。

而在民国时期,情况确实不允许军阀有这样的想法。

在整个民国时期,除了割据在各地的军阀,还存在着两个主导大局的主导政权,这两个政权分别就是从1912年到1928年统治民国的北洋政府和从1928年到1949年统治民国的国民政府。

这两个主导政权在统治民国的时候,想尽了一切办法地想铲除那些军阀势力以及把那些军阀掌控的地方控制在自己手里,只不过碍于军阀们反应激烈,他们才没有直接动手。

要是有军阀敢在没有外部势力撑腰的情况下提出了脱离的想法,他们绝对会在第一时间遭受到那些主导政权的打击而不会得到任何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军阀是肯定不敢提出脱离想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