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取代宋,到底属于政权、文化断代还是文明断代?

月影青霜


1279—1368年,短命的元朝作为第一个统治了中原及南方地区的非汉族政权,被视为中国王朝中的一个异类,在元朝不足百年的统治内,地方势力膨胀、中央权力斗争和士大夫离心离德都为其余王朝所少见。那么,与汉族文化差别巨大的元朝是中国文明的断代么?

元取代宋,谈不上政权、文化断代,更谈不上文明断代。

元朝虽然是一个地方权力极度膨胀,且法令严苛、贪污横行的衰朽王朝,但它的文化内核依旧承袭了儒家文化。

蒙古人虽然以极其顽强的态度抗拒汉化,但他们无法将原先的南宋与金地域改变成蒙古式的地区。因此元朝出现了严重的地区与中央脱节的现象。

一般而言,皇权在古代很难落实到乡村,需要乡村和地主作为皇权意志的代言人。但是由于蒙古松散的政治传统,省一级的行中书省也脱离了中央的掌控,地方大员除了要向中央提供赋税和劳工之外,甚至能够拥有独立的军队与行政机构。

因此,元朝时期即便读书人受到歧视,但下层依旧生活在宋朝灭亡之前的文明结构与文化模式之中,蒙古人对他们的影响,更多在于要缴纳更多的赋税和要遭受更严苛的法律的迫害,并没有从根本上将内敛保守的儒家文明转变为类似于蒙古的文明模式。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矛盾的王朝,它从未融入中国传统的统治秩序中去。

元朝皇帝出于维护国家统治和希望摆脱部落政治模式的目标,一面停止压抑科举;一面又对重视维持秩序的理学大力提倡,并且也有重用一些汉臣的举措。

虽然元朝皇帝试图效仿以前的中国王朝皇帝一样,通过祭天、讲学等方式转变成中国皇帝,但又随时受到势力强大的蒙古贵族的牵制。同时,地方与中央是割裂的,各省有一套自己的运转体系而不受到中央的节制与管辖,起初行中书省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地方权力过重,但是行中书省的长官又多大权独揽,反而增加了元朝的分裂倾向。

底层地百姓与原先的乡绅士大夫的生活并没有受到来自元朝宫廷的太大影响,

其实大元朝算是一个中央与地方、人民与官僚分离开来独立运作的、用胶水拼凑起来的一个泥足巨人

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的概念并不来自于元以后的中国古籍,而是近代日本的炮制,从20年代末开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日渐膨胀,于是当时的日本学界为了给军方入侵中国的行为造势,便炮制了一系列“崖山之后无中华”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

其目的是就是强行将日本装饰为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妄图以此麻痹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这套话术也为“七生报国”“八纮一宇”的侵略方针服务,更与日本的奴化教育政策密切相关。因此,所谓元代为中国文化、文明的断代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春朝青牛


元朝汉语的国号为“大元”,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大”字加入正式国号的朝代,之前的朝代“大”字只是尊称。蒙古语国号“大元大蒙古国”

元灭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极大,相较以前的征服者,元朝对于汉文化的吸收并不积极,反倒是对宗教有浓厚的兴趣,极力推崇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采取汉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并重发展的模式。

元代前期停罢了科举,官方语言是蒙語,汉人被列为地位最低的人,低于生活在元朝的色目人(对于西亚和欧洲人的统称),甚至朝鲜人。

政治上大量使用来自西亚的阿拉伯人,汉人政治地位低下,统治阶级变成了蒙古人和色目人。终结了自刘邦创立汉朝1400多年以来,中国的政权更迭一直在贵族士大夫阶层传承的传统,传统的政治秩序彻底崩溃,士大夫精英阶层从此一蹶不振,所以到了明朝才有了朱元璋这样的农民阶层出来重组政治秩序。

蒙古人带来的草原政治观念--君臣关系就是主奴关系,极大的影响了明清的君主制度,君权也在这时候达到极致。

元世祖忽必烈给日本的国书


宋朝发展起来的繁荣的商品经济亦被戛然而止,商品经济的高达发达是早期资本主义出现的基础。而早期蒙古人有个理想是把中国变成一个大草场,让我们一起策马奔腾,幸好没有付诸实施。

传统文化的崩塌却意外的带动了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元曲也在这个时候迎来蓬勃发展。

翻开关于元朝的史书会发现一大堆拗口的音译蒙古人名,已经说明了一切。

将原南宋国土划分为三大行省


所以很不幸元灭宋,是彻底的文明断代,这是汉文明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异族整体灭亡。蒙古人跟汉人不同文,不同族,不同文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外国人。

当然以上观点都是基于当时的元灭宋时期出发的,并不妨碍元朝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就像蒙古人在俄罗斯建立的钦察汗国,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儿帝国等,都是所在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一样。


PS:为什么蒙古人会在13世纪突然崛起,有一种观点是说,跟全球气候突然变暖有关,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罗山会社


元朝历时九十八年,历经五世十一帝,元取代宋完全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正常更迭,宋朝后期,政治腐败 军事孱弱,而那个历史时期的蒙古军队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别说以农耕生活为主的宋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骑兵的机动性和突击性往往使各国猝不及防,那就是最先进的军事力量才使蒙古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的,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将近2560万平方公里,元朝面积最大时是元武宗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时。元史载:那时的元朝南至如今泰国北部,西至喀尔什湖以西数百里,北至北冰洋(当时叫北海),东至白令海峡。面积为:北亚1400-100+蒙古与西藏突出地带和新疆突出地带东南亚突出地带以及朝鲜半岛300(也可能更大)+中国960=2560万平方公里。

元朝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对汉民实行的统治制度也是非常的严苛,十户一刀,初夜权,都是元朝统治暴政的罪证,对于中原文化和文明也是不遗余力的打击,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所以说政治上只是正常的更迭,但是由于汉族人口众多,文化影响深远,以及融合能力非常强,后期的元曲和散曲的文化形式也是建立在唐诗宋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并没有产生文化何文明方面的断代。


杨冰海


这个问题,首先确定一下,什么是断代。断代的意思比较宽泛,从历史角度来说,有断代史,二十四史都是断代史,记录了一个朝代的开始到结束,只不过是传记的形式写的断代史。断代狭义的理解就是一个朝代的开始到结束,广义上来讲,也可以认为是文明或者文化失去了传承,而形成的断代。比如古代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包括古印度文明。也可以称为断代。了解这个断代的问题,我们再回到问题上来看,元取代宋,到底是如何解读?


关于政权断代的分析

政权断代,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断代形式,也是狭义上的断代,秦汉唐宋这些朝代的更替,都可以算成是一种断代。因此,在史书中,会有汉书,唐书一类的。但一些朝代,比如秦朝,并没有秦书,但依旧会认为秦朝是一个朝代。因为断代体史书源于汉书。而从史记的观点看,将秦国的发展,列入本纪,将秦始皇的事迹。也列入本纪,可以看出秦汉交替,也属于政权断代。

元取代宋,也是一种朝代的更替,用断代史的观点看,宋朝从宋太祖开始,一直到宋末帝为止,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朝代的兴衰。因此,宋史被单独列出,形成断代史,位二十四史之一。

同样,元朝的性质也是一样的,元朝在灭亡时候,明朝也开始从元朝兴起一直到结束,进行史料整理编纂,同样也符合朝代更替的特点,因此,形成了断代史元史。因此,从政权角度来分析,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元朝更替宋朝,是一种政权的断代。


关于文化断代的分析

文化断代,是广义上的断代,意思就是文化失去了传承,而彻底消失。文化断代最典型的就是古印度文明和现代印度文化的差别。这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断代。

那么,从元朝取代宋朝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算是一种文化断代呢?那我们必须了解一下,文化的传承,是不是在元朝时被打断。

元朝国号的由来,源自于易经的大哉乾元。而忽必烈在建立元朝,确定年号时,也是传承了西周时期的易经文化,因此,从国号的选择看,元朝的国号,依旧是源远流长。

国号的选择以及国号的来源,可以看成是对一种文化的选择和认可。忽必烈在文化选择中,最终选出了中原文化的重要成果,也可以看出是一中文化传承。但在元朝统治期间,分成了四类人,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这样人想起来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时候,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也曾经出现种姓制度,两种情况非常类似,以至于人们会以为,这是一种文化的断层。

但我们分析元朝的人们的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就会发现。在元朝时期,中国文化非但没有断层,而且达到了另一个高峰。这个高峰就是元散曲和元杂剧的出现。

人们在分析各个朝代文化巅峰的时候,往往会有这样的说法,唐诗,宋词,元曲。这三种文学形式,可以看成是三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成就,也是后世难以企及的巅峰。但这三种文学体裁,又带有明显的传承性质,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词,盛唐时候的李白,晚唐时的温庭筠,都是写词的好手,温庭筠更是影响到宋朝婉约派的大词人。而到了宋朝,词不但发展成熟,并且词和音律更加完美结合,在北宋末年还出现了杂剧的雏形,称为一些达官贵人喜欢的娱乐形式。

我们再看元曲,无论是元杂剧还是元散曲,其文学性,绝不亚于宋词和唐诗,而形式,也传承于自先秦就产生的音律。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唱腔动听,文字优美,故事性文学性极强的元杂剧。而后来的明杂剧以及中国的戏曲艺术,全都源于此时的盛况。

可见,从文化角度来说,元朝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代,反而让文化更添新的活力。



关于文明断代的分析

文明断代,更是一种广义的断代,历史上像是古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都属于文明断代的范畴,因为除了遗迹以外,什么也找不到,就仿佛这些文明,从地球上消失了一样。文明断代和文化断代一样,根本在于有没有传承。

那么,我们看一下元朝,因为文明的范畴太广,我只说几个点上的事情。首先是钱币,钱币的出现,可以看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从元代出土的钱币看,元代的钱币和历代钱币的模式没有什么区别,就连上面的汉字,也没有太大区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可以看成是一种文明的认可。

除了钱币,另一个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瓷器,也在元朝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的元朝青花瓷更是无价之宝。同样,瓷器的传承也是源远流长,青花瓷根据现代考古发掘,可以确定,在唐朝已经存在,宋朝的考古发现中,也出现了青花瓷的残片,可见,青花瓷并不是元朝独有的,而是存在已久。而元朝,可以算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巅峰期,不但技术日趋成熟,品质也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景德镇也成了中国著名的瓷都之一。

从这两个很小的点,就可以看出,元朝时期,中国的文明也没有断层,而是进一步发展,并且更加充实。

由此可见,在元朝替代宋朝后,中国是处于一种政权的断代,和中国的朝代更替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元朝替代宋朝后,文化和文明没有断代,反而更加繁荣,形成了后世很多难以企及的高峰。


旧书斋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牵涉到对元朝的历史定位的问题。现在的学术界对于元朝的历史定位依然有很大的分歧,其主流观点主要分为两大类:

  1. 元朝是中国历史的继承者!大多数学者支持这一种观点,认为元朝是中国历史的继承者和推动者。把元史写入二十四史之一就是对元朝地位的肯定。他们认为元朝虽然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但是从忽必烈开始,元朝已经不再是野蛮的政权,开始吸收中原文明融入华夏文明的体系。比较有力的证据就是,忽必烈建立大元的年号,而且还附会汉法,创建了中统和至元两个年号,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宰相。忽必烈的这些改革其实都是汉化的表现。所以说元朝是中国历史的继承者和推动者。

  2. 元朝是中国历史的破坏者!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虽然只占少数但是却很有影响力!这些人认为元朝并不是在汉化而是想把汉地蒙古化,元朝的统治者对中原汉地采取了残酷的剥削和屠杀,而且实行四等人制对汉人进行迫害和压迫。他们认为元朝建立之后中原文明没有从宋朝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了很大的动荡和倒退。在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衰败。


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元朝是中国历史的破坏者,我认为元朝取代了宋朝造成了中原文明的断代,直到明朝取代了元朝才续上了中原文明的星星之火。我觉得在两宋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极大的繁荣,在经济上面,宋朝的商品经济极度的繁荣,百姓的生活也非常的富裕。在政治方面宋朝的政治还是比较开明,宋朝曾立下祖宗之法,重文轻武,善待文人,宋朝简直就是文人的天堂。日本的一些学者甚至将宋朝看作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然而相比于宋朝,元朝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文化上都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从政治方面元朝将蒙古人定位第一等,以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然而却把汉人和南人定为后等,成为元朝统治者剥削和压迫的奴隶。从文化上来说,元朝统治者放弃了科举取士。造成了选官制度的极端混乱,而且对文化也造成了破坏。经济上更不用多言了。所以我觉得元朝并没有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反而因为它的残酷统治而造成了中原文明的断代。


游史无终


在古代的历史当中,宋朝被灭之后,一直到明朝再次接班,整个中原的文化与文明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发生了巨大的断层。哪么元取代宋,到底是属于文化的断代,还是文明的断代呢?

很多人都说当时的元朝也只是统治了不足百年,中原的文化与文明都不足以发生巨大的改变,所以不存在什么断代的说法。

可为什么很多人都感觉到这不足百年的时候,整个中原不但没有再次发展出他们的辉煌,并且还稍微开始向后倒退了呢?

其实主要是制度发生了断层,在宋朝一直都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朝的天子其实权力并不大,我们从电视剧还有史书上都可以看到,宋朝的天子想在干某些事情的时候,朝中的臣子们会根据制度对天子进行各种的压制。

简单来说,就是在慢慢的实际人人平等,当时最流行的口号就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样的制度在古代看起来相当的搞笑,可是在宋朝却已经开始实行了起来。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大宋的经济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不论是朝中的臣子,还是民间的百姓,在生活方面都要比其他朝代的百姓更富余。

除此之外就是奴隶这种奇怪的货物,在大宋几乎是已经灭绝的,因为其生产力的低下,早已经被淘汰出了历史的舞台。

可以说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宋朝的时候,才算是把奴隶全部给取消。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元朝的统治,从而再次死灰复燃。

虽说元朝在入主中原之后,也是极度的提倡汉文化的传播。

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元朝直接把人分为四个等级,而汉族却是最低的层次,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算是再大力的提倡所谓的汉文化,又有什么用。

用一句很伤心的话来说,低等人的文化有什么值得我们来学习的,可以说这是从根本上直接掐死了文化的传播。

上行下效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领导们有什么样的爱好,下属们就会一起跟风学习。

虽然汉族文化传承了千年,而元朝的文化只是刚刚出现,可是当时作主的人却是元朝。

也就是说所谓的上等人全是元人,他们表面上对汉文化相当的爱好,实际上当两种文化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肯定是站在元文化这一边了。

在学习某种文化的时候,如果你带有巨大的歧视,可能这个学习效果还不如自生自灭来的好。

宋朝在自己的末年,经济几乎达到了巅峰,可是元朝入主中原后,整个天下变成了什么样子,几乎不用过多的描述,如果不是百姓活不下去了,谁会想着谋反这种九死一生的事情呢。

同样的道理,好不容易宋朝才出现了所谓的平等这种观念,但是元朝的出现,直接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可能在某些人的眼中,连奴隶都不如吧。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发现,文化断代了,不论是经济还是制度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断代。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还说元取代宋并没有对中原造成什么损失。

你不是在搞笑吧,原本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居然没有任何影响,只能说我们的理解方式有代沟。

可以说元取代宋,直接就让文化出现了断代,而文明就更简单了。

因为元朝的文明也只是刚刚生产,相当的不熟练,所以文明上面可能并不会有多少影响,而文化就不一样了,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所带来的影响几乎天差地别。


虎头山小妖


元取代宋政权属于断代,宋的法统属于华夏第二帝国(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唐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宋)。文化和文明属于半断代,忽必烈依靠汉人世侯和部分蒙古宗王夺取汗位后,蒙古帝国分裂为五个政权,中原汉地和蒙古本部为元帝国,政体为汉地传统和草原本位杂糅。

华夏文明道统按照血缘四成、文字语言三成、衣冠服饰三成来分析元朝。

元代皇帝虽然不像北魏、辽一样追认黄帝或者炎帝为名义上祖先,但《元典章》中规定:黄帝是开天辟地的先祖,国家应当祭祀。血缘方面可得一成华夏道统。

元代的第一官方语言是蒙古语,第一官方文字初期是蒙古畏兀字,后来是八思巴蒙古字。但在汉地汉文也作为官方语言并行使用,文字语言方面勉强可得一成华夏道统。

元代冕服、公服、仪卫服色、器皿、帐幕车舆、鞍辔等等,都有严格的等第,下不僭上。近取金、宋,远法汉、唐 ,大抵参酌古今,随时损益,兼存国制,用备仪文。蒙古人和汉族衣冠是一个体系,仅仅是发型不同 。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衣冠服饰可得两成华夏道统。

另外文化方面, 延佑元年(1314年),提倡汉化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复科举取士,史称"延佑复科"。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硕德八剌下令编成并颁布元帝国正式法典--《大元通制》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妥欢帖睦尔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综合以上可得元代文化和文明方面,华夏化当在四成左右,勉强算是半华夏化王朝。






来自边境之光


元取代宋,不是文化断代,更不是文明断代。严格意义上讲,连政权更迭都不是,那是国家统一。

下面我们请出当事人——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下江南檄》中说“ 宅中图大,天开一统之期;自北而南,雷动六师之众。先谓吊民而伐罪,盖将用夏而变夷;欲制江浙以削平,极汝海隅而混一。”意思就是说:我忽必烈才是中华正统,宋人就是南蛮。我要统帅大兵自北而南统一华夏。忽必烈最后一次南征更是说“毋使吾赤子横罹锋刃”。

忽必烈《中统建元诏》“朕获缵旧服,载扩丕图,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意思就是说:我穿上了老祖宗的衣服,用圣人的规矩、前代的定制来治理国家。从《春秋》里挑一个好词儿当国号。

这是一个皇帝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对国家属性的定义啊。

如果您说,忽必烈不能自证。好,下面清楚证明人,大元的终结者——明太祖朱元璋。

朱洪武《登基诏》“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就是说:宋朝天运终止了,沙漠上来了真命天子。大元朝传承了百来年,他们的天运也终止了。《明实录》中也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六合一家尧日月,三呼万岁汉衣冠”。高丽人李穑这句诗可以说很客观了。


唐山的老徐


元取代宋,属于正常的政权更迭,不存在文化断代,更不存在文明断代。其理由如下:1.取代宋的元的少数民族在两汉,唐朝时均属于统一的华夏,只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区别,不存在国家之间的区别;2.南宋晚期,朝廷、政府及其官吏腐败,民不卿生,奸臣当道,忠臣遭害,军队也丧失了战斗力;3.蒙古族的军队逐渐强大,所向无敌。在攻打南宋时,南宋本来就主张“议和”,致使军中统帅及士兵丧失了斗志;4.元朝建立后,也在实行汉化制度,法律、政策措施也基本仿照汉律,文化除少量的元杂剧之外,大多保留了汉族的文化;5.在文明方面,元朝统治者还继续保留了华夏以来的重农抑商、百家文化传统的文明方式;6.同时,在元朝中上期,也出现了多民族团结的大融合,经济繁荣欣欣向荣。但只是时间较短而已。

以上综合说明,元取代宋,应是正常的朝代更替,不存在文化断裂,文明断代的理由。


陈圣钢


元朝,蒙古族得天下。

中国历代不管那个民族得天下,都要重用汉族人,沿用汉立法,汉文字,保护汉族农民。

元朝,重武轻文,想以蒙族历史为主代替汉族历史,文化。从而使长久统治中国。并没有保护农耕,只是榨取,剥削农民。上下腐败不堪。

所以元朝至今没有留下太多建筑,书籍,可供参考的历史记载,应该属于各方面都有点断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