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鲁能和上港都是国企,为什么上港能这么造钱买人,鲁能却没这魄力?

裁缝刘大


今年各中超球队受足协新政的影响,都不太敢买球员,他们也只能内部消化,以前广州恒大喜欢购买大牌外援,特别喜欢抢购国内优秀国脚,但是今年也基本上没有购买,还不断向外售出,很多人认为恒大怕被处罚,只有这支球队不断购买大牌国脚,一口气购买了好几位国内有实力的球员,他们有什么理由敢如此大胆购买?

各队不敢买除了受规则限制之外,主要还是受资金约束,他们也不太想花大钱打造球队,特别是足协新政不准俱乐部使用企业名字,让企业也开始缩减开支,觉得没有必要啥!以前大投入,虽然看不到回报,但可以打广告,但现在这唯一的好处都没有,谁愿意投钱打水漂?

以前冬训期间恒大引进球员力度最大,但是今年基本看不到他们有什么大动作,反而不断赶老将离开,与往年相比的确有差别,但是这支中超劲旅不仅没有卖出球员,反而不断购进有实力的球员,包括外援和本土球员,很多人觉得这支球队太牛了,别人都不敢做的事情,他们敢,为什么他们如此牛?

这支球队就是上海上港,从最近的足球新闻来看,上港拿下买提江和于睿,特别是买提江这笔赚惨了,零转会费,而且身价也不高,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黄嘉俊、马超等人都在上港试训,外援方面还与洛佩兹传出绯闻,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至少从引援力度来看,还是挺给力。

为什么其它球队都不敢购买球员,唯独上港敢呢?黄强歪谈体育认为,上港是国营企业,他们有足够多的钱,也不在乎这点,虽然受足协新政的限制,但是他们以前的老总是现任的足协主席,怎么也要照顾一下自己的球队,难道还会受到处罚吗?黄强歪谈体育认为,其它球队不敢做的事情,他们敢,用网友的话来说,上面有人就是好办事,这是中国国情,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你们认为呢?


黄强歪谈体育


确实如你所说,近几年鲁能和上港投入相差很大,鲁能投入日趋稳定,而且鲁能也说过不会无缘无故解约外援,也是为了节省开支。上港近几年却在加大投入,对外援引进更是只挑大牌,转会费动辄千万欧元,球队的身价也仅次于恒大。

那么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毕竟鲁能不差钱,底气应该比上港足才对。可是现实就是鲁能在稳定投资,上港在加大投入。

我觉得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球队的定位不同。

鲁能作为中超传统强队,也有过辉煌的历史,要论获得的冠军数量也绝对是排在前三的,虽然如今有点没落,但前几年鲁能也有想过改变,和恒大比拼一下,当时引援虽然没有恒大的大手笔,但是还是投入不少,像洛维、塔尔德利这些放在当时也算是大投入的引援,主教练就不用说了,换的更是频繁,库卡、曼诺、马加特轮番挂帅,违约金不知道掏了多少。


不过后来球队成绩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反而由于人员、教练、打法的频繁变动直接影响了球队的成绩,一度濒临保级,后来马加特入主以后,铁血治军,慢慢把鲁能带入正轨。

我想俱乐部才慢慢意识到不是加大投入就可以有相应的产出,除非投入水平和恒大保持一致,不然很难有大的收获。与其这样,还不如把钱放在其它方面,提高俱乐部各方面实力,而不是用在引援上,因为金元足球迟早要过去的,最终还是要回到足球本身来。而且球队也不急于争夺冠军,毕竟曾经冠军也拿到手软,这也就没有了加大投入的直接动机了。

上港2012年底才冲超成功,其实升入中超也才不到7年,其实刚开始上港投入也不大,球队的实力也一般,后来上港入主之后才慢慢加大投入。

上港同时作为国企,有钱是肯定的,但是为什么可以有这么多的投入,就像其他人说的上港作为地方国企可能相比央企有更多的灵活性,到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想通过加大投入提高球队的知名度和成绩,同时可以作为上港集团一张亮丽的名片。


不过要想获得冠军,只有加大投入,这个投入还不是一般的大,毕竟如今内外援价格是水涨船高,引进一名大牌外援没有几千万欧元是不行的。但是既然想夺冠,就不得不买,不然也没有实力去争夺冠军。所以为了球队的成绩,为了获得更多的冠军,上港的投入才会这么大。不过我相信这不会是长期的投入,后续肯定也会日趋稳定下来的。毕竟你想要的已经全部得到了,你也就不会这么去拼了。

所以,鲁能和上港投入不同的原因主要还是球队的定位和目标不同。

这是我的观点,谢谢观看!

【老虎吃豆豆】


有什么观点可以留言一起交流!


酸辣说球


这个问题问得好!都是国企,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其实你要知道,国企很多,但不是都有钱。有些国企有钱,但他的打法是不一样的。国企的钱怎么花,这个与一把手,也就是那个拿笔签字的人有很大关系。恒大可以投入巨资买人,因为他们的钱实在是太多了。鲁能也不差钱,但毕竟钱也没有那么多,所以就……买阿瑙托维奇的钱鲁能也拿得出来,不过就是思路不同吧!其实你想想鲁能买佩莱、费莱尼、塔尔德利、吉尔也都是花了不少钱的,只是没有那么多而已。这个与魄力无关,签字的那个人也需要考虑影响的问题,如果钱花多了成绩不好怎么办?现在绿地集团也就是这么回事啊?投入不下,成绩却是非常差啊!中国足坛有钱很重要,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有钱不代表好成绩。因此,国企花钱也非常谨慎。鲁能这些年建设基地、足球、培养人也花了不少钱,总投入真不比上港少。你看看引进的汉族球员德尔加多,这个就挺有意思的。能没花钱吗?鲁能喜欢低调做事。


球哄哄


呵呵,鲁能不敢花大钱?笑话,就现在队里的外援来看,佩莱来的时候可是当时意大利国家队的在役主力中锋,费莱尼更牛直接被鲁能从曼联挖过来,比利时国家队的球员,去年还踢了世界杯的,世界杯季军的成员,德格斯来的时候是挂着巴甲最佳射手的头衔租借来的,据说现在已经买断了,刚走的吉尔来的时候也是巴西国家队主力中后卫。就这几个外援的水平绝对比北上广的外援只强不差,可以想到他们的转会费和薪水在中超也绝对是超一流,只不过鲁能的保密工作做得好,没被媒体报导过罢了。

现在之所以有鲁能投入不大、花钱不多这样的错觉,主要是因为鲁能在联赛里的成绩不佳,没有北上广那么风光。那么为什么鲁能这么好的外援和青训,成绩却总是差强人意,而且高水平外援总是发挥不理想,其实究其根源就是高层不正,根本就没把球队成绩放在第一位(高层的年薪肯定没有那帮下属们、场上的球员挣得多,心里肯定不平衡),弄来个既懂人事儿业务水平又貌似马虎的太守教练,于是接下来就又来了青岛帮和玄冥二老,这些人无厘头就成了场上的主力,要知道上场次数越多,挣得就越多,可是他们挣的钱敢都落入自己兜里吗?大家可以敞开了去想!

在看2011赛季以前,也就是恒大进入中超以前,当时还没上港,鲁能应该是中超里每年投入最多的球队,表现就是外援是最好的,内援也是最好的,而且从来没欠过薪(其它大部分中超队都有过欠薪),球员收入是最高的,当然成绩也是最好的。

所以说鲁能队没有大投入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橙红年代之酒


因为上港有足协,青训又有免费的徐根宝培养。而鲁能只能自己培养。而且崇明基地没钱了就会买球员,比如99/00球员上港是免费赠送的,申花是花钱买的,张琳芃也是卖出去的,武磊买进崇明培训到进入上港也就是进个门而已。看看鲁能青训球员出来多少,而且又不像上港足协那样有人照顾。


初心从未改变


呵呵 上港和鲁能虽然都是有钱的国企,上港不计成本的花大价钱引进大牌外援,有他们自己的道理。鲁能没有像上港那样的造钱引进大牌球星,这样做有鲁能的想法和道理。这个道理很简单,打个比喻就跟每个家庭过日子是一样的,有的人家过日子花钱大手大脚,有钱就花,没钱借着钱也照样花,那会过日子的人家即使有钱也会有计划的去花费每一笔开支,这就是两家的不同。


笑看风云121699306


鲁能目前的定位主要是结合自身优势图发展,而不是像其它队一样烧钱买外援争排名,像鲁能没有亚洲外援,在中超亚冠球队里好像很少见。

那这优势是什么呢,那就是青训。把资金投入到青训上,培养更多的年轻球员。

当然这样做在短期看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一是短期很难出好成绩;二是被别的球队挖角,辛苦培养的好球员外流。

但中国足球若要长远发展,只靠买外援,只靠归化是长久不了的,而是需要鲁能这样有担当的国企傻傻的做基础工作,才会有希望的。


山东桃爸


鲁能的后台已经退休,即便不退,和上港的后台相比,也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上。

鲁能之所以能撑到现在,大概也是因为不敢像上港一样投入。

中国足球,牵扯了太多的“名片”因素,完全不像篮球那么单纯只是一个职业运动。


微醺挑灯看剑


上港在金元足球的风潮中接手球队,考虑到徐根宝这波球员的实力,后续青训没有批量人才可以持续,就决定了上港必须砸重金尽快拿冠军,他们是有很迫切的刚需的。要不然过了这个坑就没有这个坎了!

鲁能已经有很多冠军在手,底蕴也足,在金元风潮中砸钱抢冠军,性价比很低,所以鲁能走的是稳定投资可持续发展路线。

双方面对的形式不同,各自的战略不同,决定了投资体量。

作为央企和地方国企的不同,花钱的审核或者灵活程度还是有去别的!

上港如果想把自己打造成如鲁能国安申花这么有底蕴的球队,这种巨资投入只能是短期的,阶段性的,长期稳定的投入和注重青训才能培养自己的底蕴和豪门气质!


傻不拉唧罗里吧嗦


鲁能大把花钱的时候其他球队还不知道在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