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38岁女医师:大疫如大考,我还会再上场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该干还得干。现在还在隔离期,希望能早日归队。”2020年1月31日晚,电话那头,刘宁(化名)的语速很快。38岁的她,是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的一名主治医师。一个多月来,她和同为医护人员的丈夫,一直在抗击肺炎的最前线。

看病、开单子、研究治疗方案……被感染前的半个多月里,刘宁和协和医院感染科的每位医生都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里高强度地工作着。这也是新型肺炎快速传播的时期。“发热门诊的病人像井喷样暴增,而隔离治疗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一层装不下,两层,两层装不下,三层。最后感染科整个四层楼都成了隔离病房。”刘宁说。

刚开始处在一线的,还主要是感染科、呼吸科、急诊科、大内科、ICU等科室的医护人员,门诊办公室、医务处、后勤保障部门、保卫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确保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运转。但随着病人的增多,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体量的不断扩大,最终,医院几乎所有科室的医护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参与到这场与病魔的战役中。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38岁女医师:大疫如大考,我还会再上场

图说:刘宁(左二)与医疗组同事在重症病房前

在这半个多月里,刘宁和她所在的医疗组接诊了20多个病人:有20多岁的影院服务员,有40多岁的工程师,有30多岁的二胎妈妈,有60多岁的退休阿姨,也有70岁左右来武汉办年货的老太太。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情况都慢慢好转逐渐康复,但也有回天无力的。1月16日,70岁左右的老太太入院,来时病情就已经很重,再加上自身基础病多,治疗了四天,1月20日确诊感染新型肺炎后送往金银潭医院。刘宁当时跟的车,车上老爷爷一直抚摸着爱人的头发安慰着鼓励着。但很快,金银潭就反馈,老太太病故了。

“她家人完全无法接受,从生到死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刘宁说,“搁谁都很难接受,生离死别确实来得太突然了。”

在给重病人气管拔管后的第三天——临近除夕,上完夜班后,刘宁开始感觉胸闷、刺痛。刚开始没有发烧,还高兴地在朋友圈报了平安,没想到到了下午,就烧了起来。感觉不对劲后,她赶紧去医院做了CT:肺部有局限性磨玻璃样影,考虑病毒性肺炎。

“估计中招了。”在感染科工作多年,刘宁有这个敏感性。两天后,咽拭子核酸检测提示阳性。

“刚开始还想瞒,但后来想肯定也瞒不住,所以就直接说了。”刘宁将这事告诉了家里人。父母和爱人都很担心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相信科学,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没病多注意,有病早干预,我相信自己不会就这么被打败!”刘宁自我劝慰。

“要做好自我防护。弦绷得再紧一点。”刘宁说,“作为一名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生,居然倒在了临床一线,实在是一件很惭愧的事情。”

刘宁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短不一,初期症状可以不典型,但随之而来的肺部改变又很常见,治疗周期较长。所以才会出现病人的累积难以入院。

但随着定点医院不断地扩大,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成,刘宁相信,这种紧张局面应该会逐渐得到改善。“大疫如大考,结束铃还没敲响,中场休息以后,我还会再次上场,与科里的老师们共进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医务人员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1月26日开始,由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母公司字节跳动,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2亿元人民币成立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已经全面启动运行。

截至2020年2月1日,已经有47位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获得资助。其中,45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感染的一线医护人员,获得了每人10万元的资助;2位因抗击疫情不幸殉职的一线医护人员,每个家庭获得100万元的资助。刘宁是第三批收到基金资助的医护人员之一。

(应受资助者要求,文中刘宁为化名)


申请方式

2.打开今日头条、抖音搜索“字节跳动医务救助基金”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38岁女医师:大疫如大考,我还会再上场

基金介绍

往期资助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