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三國演義》,越短越好,你會咋說?

老徐聊生活


誠邀,如題。這是個有趣的問題,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所寫的戰鬥那真是精彩絕倫,千百年來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那麼如果用一句話來證明你看過《三國演義》,究竟哪一句話更能奪得你的芳心呢?


俗話說千人千面,不同的人對於《三國演義》定然有著不同的認識。至於小編嘛,竊以為曹操那句"汝妻子我養之 汝勿慮也"更為合適。為什麼呢?

因為這句話如畫龍點睛一般,直接點出曹操“奸雄”的既定形象


為什麼說是既定形象呢?因為曹操的奸雄形象是羅貫中先生刻畫的,這與事實不同。當然這是小說與歷史學之爭,對比小編不作評論。

曹操是什麼時候說這句的呢?

此句出自三國演義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操軍相拒月餘,糧食將盡,致書於孫策,借得糧米十萬斛,不敷支散。管糧官任峻部下倉官王垕人稟操曰:“兵多糧少,當如之何?”操曰:“可將小解散之,權且救一時之急。”垕依命,以小斛分散。眾皆言丞相欺眾。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問汝借一物,以壓眾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頭以示眾耳。”垕大驚曰:“某實無罪!”操曰:“吾亦知汝無罪,但不殺汝,軍必變矣。汝死後,汝妻子吾自養之,汝勿慮也。”垕再欲言時,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門外,一刀斬訖,懸頭高竿。”曹操以糧官之頭換自己的威信,奸雄之名便躍然紙上。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俺也一樣,四個字



甘肅一飛


兩個字:張飛,關羽,劉備,曹操。

三個字:落鳳坡,華容道,借東風,衣帶詔,諸葛亮。

四個字:三姓家奴,赤壁之戰,水淹七軍,十面埋伏,官渡之戰。

五個字: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等

六個字:既生瑜何生亮,此地樂不思蜀等

七個字:折天子以令諸侯。

多字:燕人張翼德在此,天下英雄唯史君與操耳。



靜以致遠13


1.話說天下大事,和久必分,分久此和。

2.吾乃燕人張翼德是也!

3.子龍渾身是膽也。

4.群英會蔣幹盜書。

5.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6.寧叫天下人負我,休叫我負天下人。

7.即生瑜,何生亮?


大地青松


四字:蒼天已死、桃園結義、火燒赤壁、火燒新野、青梅煮酒、東吳招親、舌戰群儒、火燒連營、水淹七軍、白衣渡江、鐵索橫江、…

三字:連環計、借荊州、空城計、走麥城、赤兔馬、雙股劍、劉皇叔…

兩字:阿斗、廖化、姜維、大喬、小喬、貂蟬…

一字:漢、魏、蜀、吳、晉…


亮羽飛雲99


參湯……



陳道衡


灑家去耶!



亮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說實話,看到《三國演義》這句話時,忍不住淚崩了。

諸葛亮一生都在為北伐中原、興復漢室而奮鬥,可惜天不假年。他沒有實現興復漢室的理想,就在五丈原含恨而終,抱憾終身。

我常常在想,諸葛亮臨終前,會不會想起他在《隆中對》裡的那些豪情萬丈: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諸葛亮臨終前,還會不會想起他寫《出師表》時的思緒和感慨: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諸葛亮在《隆中對》裡,為劉備描繪出了一副三分天下的戰略藍圖,又在《出師表》裡回顧了自己追隨劉備這麼多年的經歷。他一直記得自己對劉備的承諾,那就是北伐中原、興復漢室。

諸葛亮一直在踐行自己的諾言,念念不忘的事,就是興復漢室,他也身體力行去實踐,可惜“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他最終還是無法兌現那個諾言。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袁衛宇


董卓被黃巾軍圍攻,劉關張上陣擊退黃巾軍,董卓問:現居何職?答:白身。卓甚輕之。詩曰:

人情勢力古猶今,

誰識英雄是白身。

曹操刺董失敗成了被通輯逃犯,陳宮捉放曹,途中殺呂氏一家,曹笑表白,我這個人"寧負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負我。"

煮酒論英雄,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軍與曹爾。嚇的劉備筷孑落地(因劉有獻帝衣帶詔),詩曰:

勉從虎穴暫棲身,

說破英雄驚煞人,

巧借聞雷來掩飾,

隨機應變信如神。

周瑜臨死嘆曰:

既先瑜,何生亮?

上方谷火燒司馬氏失敗,孔明嘆曰:謀事在於人,成事在於天。

劉禪:此間樂,不思蜀矣!


愛豆2老者也


吾有上將潘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