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原本很火的三农自媒体人遇到了瓶颈,拉亲戚朋友一起出镜做自媒体,你怎么看?

一点三农


说实话很多自媒体特别反感,没有什么特色,也没有什么创新.更可气的是还有一些瞎编瞎折腾!自媒体平台是一个好平台,但是也要相应的规范一点,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最好做的能够带点技术含量,或者行业技术的!


艺商人朱正方


曾经看过一个头条很火的三农视频,拍他妈妈去山上挑柴火,而他的妈妈身体瘦小,走路脚弯不利索,身后背着很大的一捆柴,身子弯得头都要着地了!这哥们还一路走一路拍一路说,真的看不下去了!就这样拍着自己的老妈步履蹒跚的背着一大摞柴火到家,做饭!实在没内容可做就别做,看着真让人反感!


金妹6970


自媒体的大多数都会发展到卖东西,开始关注麦小兜,后来他卖东西我就取关了,其实我在头条上也买过东西,买的东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感觉还不如淘宝上买的,我也发头条,仅是分享一下而已,连最基本的认证都不申请,就只想记录下我的生活而已。


悠婉的露珠


现在做自媒体的人很多,特别是三农自媒体人很是火了一阵,为什么现在出现了甁颈?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是题材雷同,人们出现了审美疲劳。做吃的特别多,刚开始很火,人们有一种新鲜感,看久了,看多了,必然会厌倦。

二是人员素质局限。做三农自媒体的,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做的视频缺少文化的内涵,注定是走不远的,而且也没有创新。

三是独立做,没有团队支撑,力量有限。从拍摄视频的设备,拍摄技巧,后期制作,内容构思,策划等基本上都是自己在进行,实际上是粗加工。要想走下去,必须要依托团队的力量来运作,个人力量必竟有限。

四是环境限制。农村就那么大一片天,能制作的题材必竟有限。特别是要新颖、有吸引力的,越是后面越难。

最后,建议三农自媒体人一是要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二是要多出去走走,开阔视野。三是多思考,换角度去创新。四是要提高视频拍摄制作的质量,切忌粗制滥造,把自己牌子毁了。


简单145346278


我原先还喜欢泥土的清香。觉得她生活的真实而朴实。结果后来,她的妯娌美琴也拍了,她女儿也做自媒体了。这些都算了,她那个小儿子,才幼儿园,还以他的视角搞一个叫做二猪的什么的自媒体号。。。。无语死了。


青儿妹妹204514002


型男夫妻(袁勇周燕夫妇)这样的挂羊头卖狗肉,不知羞耻的无底线炒作的,假借三农的所谓网红。坚决抵制,抵制,抵制。希望平台梳理让三农回归到三农应有的样子,真正让给农民兄弟让土地增值增收。


用户1056503950896


三农自媒体走进我生活的是偶然间看到一个制作特色小吃的视频,当时还觉得特别的新奇,感觉这确实就是三农把所有天南海北的特色拍成视频让大家了解,就跟舌尖上的中国一样,那个时候我关注了好多三农头条号但时间越长越觉得有点变味儿,现在基本都是卖货,拍的视频质量越来越低,不排斥卖货但每一期都要用心去拍最好是特色的,不要把逛个街去十分钟的亲戚家也拍上,一定不要忘记是三农题材,如果偏离题材那么就会是这种结果


樱桃涵妞儿


不管现在还是以前我只关注王小的视频,喜欢看他们一家的喜怒哀乐,生活有情趣老的勤劳能干小的懂事孝顺。家庭团结和睦每个人都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这个家做贡献。王小几年来从不忽悠粉丝买农产品,靠自己的努力把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其它的三农视频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玉兔宝宝12


三农自媒体已经变味了!

每天都是些鸡毛蒜皮,吃喝拉撒,胡吃海喝,拿鱼摸虾,干正事的不多,已经脱离了三农的初衷。

三农视频的重点,应该是展现农村的新变化,农民的新生活,农业的新技术,可由于三农的门槛过低,谁都可以拍,因此三教九流纷纷进入,有思想,有技术的不多,也拍不出什么有深度的东西,因此只能拍些鸡毛蒜皮,等粉丝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便急功近利,利用粉丝的“”痴迷”,开始低价收购,高价卖东西,等粉丝醒悟过来之后,路子越走越窄,所以这种模式不会走的太远~


格林影像


我开始关注做三农自媒体有几个网上很红的几位,开始感觉还不错,最后看到他们的一家人或亲戚都开始做自媒体,就我的经验自媒体申请头条认证优质和黄V很不容易的,但他们的七姑八姨一上手都是加了黄V的,不知是什么门道,这近亲繁殖的平台让人很失望。为赚流量,和丈夫冷战的、闹离婚的,跟电视连续剧一样,天天是祥林嫂一样的诉说,也许这些有人爱看,反而有些正能量的视频没有人点击,这和平台的推荐也有些关系,不论什么平台还是要提倡正能量的内容为主流才能长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