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美军的航母战斗群,是先攻击其航母,还是先攻击其他舰艇?

军武文斋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是必须,也只能:先攻击其他舰艇。

这也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通常美军一支单航母战斗群是这样配置:一艘尼米兹级航母,36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4架E2C鹰眼预警机,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5艘伯克级驱逐舰,3艘攻击型核潜艇.

编队时,最前方是3艘核潜艇,在航母几百公里之外的水下开路,清除敌方的潜艇,并监视水面敌人,为航母编队提供情报。天上,有战斗机在航母前方1000公里的距离上掩护。海面,航母的前方要配置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而这些都是盾舰,带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的防空导弹。航母的两侧和后方各部署一艘驱逐舰,必要时还要再加上一条核潜艇。

核潜艇、战斗机、预警机、巡洋舰、驱逐舰,在航母的外围形成了几层防线。

现在想攻击航母、战舰,主流的武器是:反舰导弹。巡航式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的本质其实就是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它要么在低空掠海飞行,要么走高空,总之都是向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内向敌舰飞去。

从这种模式上我们就能看出来,巡航导弹向航母飞去,它是一定要遇到舰载机、巡洋舰、驱逐舰这几层防线的。因为这些武器是在航母的周围画了个防御圈,没有空隙。

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伯克级驱逐舰压根就是为了拦截巡航反舰导弹设计的。

理论上,高到大气层的边缘,低到距离水面10米,这区间的反舰导弹,盾舰都能拦。舰载机本身也能对反舰导弹进行拦截。也就是说,反舰导弹不管怎么飞,不管是从哪个方向来,都会遭到护航舰机的拦截。

所有只能是先打航母周围护航的其他舰艇,击沉这些舰艇以后,航母的防御圈出现缺口,才能再向航母进行攻击,别无他法。

这些盾舰的防空能力是极强的,而且是高中低三层防御。一条盾舰的火力通道达到24个,也就是可以同时对一批24枚反舰导弹进行拦截。一条舰拦截4批,就能打掉96枚反舰导弹。如果进攻的一方对护航盾舰置之不理,只是单纯的从它身边路过,去打航母,反舰导弹无疑会遭到巨大损失。

通过战斗机、战舰以及路上基地发射反舰导弹,向航母编队发起攻击,只能是先打外围护航舰。如果从正面强攻的话,至少得400枚反舰导弹才有可能穿透舰载机、预警机、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构成的防线,继而击中航母。问题目前地球上有能力同时发射400枚反舰导弹对航母编队进行饱和攻击的国家恐怕只有中国一家。而且这得是在家门口的情况下。但这仅仅是针对单航母编队。

在这里劝劝某些同学,军事,是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领域,它产生的数据都很大,就像阅兵时候说的那样:现代战争对物资的消耗是惊人的。军事领域的数据都很惊人,所以你想了解这些东西,胸襟得宽一些。一个远程火箭炮营一个齐射,1个亿的人民币就飞出去了......作为军事领域作者,经常有这样的苦恼:我一算这里面的账,就有很多人要疯......接受不了。估计这400枚导弹又突破某些人的心理防线了。

其实1枚反舰导弹就算200万美元,400枚也不过8亿美元,8架隐身战斗机的价格。而航母编队前方的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的价格马马虎虎算也得120亿美元。要是能把这4条舰敲掉,再打中航母几枚,其实已经是赚的盆满钵满了。问题是舰上还有人呢,再炸死、淹死几百美军......

常规的巡航式反舰导弹,它的攻击路线刚好和盾舰、舰载机的防御面重合,绕不过去。只能就近先打护航舰船。

我们也都知道最近反舰导弹家族出了个另类:弹道式反舰导弹。也就是中国的东风21、东风26。

有了这两款导弹,事情就另当别论了。弹道导弹是在大气层外飞行。它绕过了盾舰、舰载机的防御圈,在圈外飞。

这样,它就可以不搭理护航舰、机,直接对航母发起打击。航母编队的所有防空能力都在大气层以内,弹道式反舰导弹是屏蔽了航母编队几乎是100%的防御能力。

在巡航式反舰导弹面前,航母编队的防御能力极强,但在弹道式反舰导弹面前,几乎就是丧失了抵抗能力。

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以后,向目标砸下去,这个过程速度非常快,要达到10几倍,甚至20倍的音速。这么快的速度,瞄准,也就是制导,是个大问题。所以弹道导弹还是适合打大目标。就像东风26的解说词那样:可以打击大型海上目标。说直白点就是打航母。可以打击大型海上目标,潜台词就是如果打小一点的目标,就不那么可以了。

所以,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刚好相反,基本上是一定要先打航母,中心开花。

我上面铺垫了一句说谈军事领域问题大家最好把心量放大一点。因为之前我说用100枚反舰弹道导弹去打一支3航母编队。有人发评论说:你以为打红警呢?其实吧要是能用100枚弹道导弹击沉3艘航母,依旧是赚大发了。就算是5000万美元一发,100枚弹道导弹也不过50亿美元。中程导弹根本不可能这么贵。3艘航母多少钱?连航母带舰载机还有上面的人,最低要900亿美元。

而50亿美元也不过是250公里高铁的造价,中国每年建造的高铁要超过6000公里。

400枚巡航导弹8个亿,100枚弹道导弹50个亿。不到60亿的美元可以把美国海军打出亚洲......便宜的很。再翻10倍也划算呢,对不对?

当然,现在伯克舰也号称有反导能力。但反导,拦截弹道导弹,即便是对美国而言,也都还是在摸索阶段,远远谈不上成熟。反导只是:概念。拦截伊朗、朝鲜的弹道导弹或许有希望,拦截新型,能机动变轨的新式弹道导弹:不可能。

用常规的巡航式反舰导弹,先打外围护航战舰

用弹道式反舰导弹,直接打航母。

马岛战争阿根廷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驱逐舰,这件事对美国的触动也很大。之后的几十年,他们打造了带有宙斯盾系统的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更大的航母、预警机,其实就是在对抗巡航式反舰导弹的威胁。为了拦截反舰导弹,他们投入了几千亿上万亿的美元,而一分钱一分货,花了这么多钱,防御的效果也可以用风雨不透来形容。

美国的航母编队实际上是为了拦截巡航式反舰导弹,打造了一个半径1000公里,高度30公里的:防御球。反舰导弹只要进了这个球,就能被打下来。

而弹道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2000公里、3000公里,飞行高度可以达到上千公里,远远的超过了美军舰队这个防御球的半径。是在防御球的外面飞,飞到了头顶再掉下来......

评论区有个宝宝留言:打航母按你说的这么轻松,我们还发展航母干什么?然后我把他拉黑了。咱也不知道他这是咋看出来的。我用最简单的话总结一下:想用巡航式反舰导弹击沉美国的航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用弹道导弹打,还有机会。再直白点说,除了中国,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击沉美国的航母,包括俄罗斯。在家门口3000公里之内,中国有机会,有这个可能。咱也不知道人家是咋看出来的打航母轻松。另外一个人看出来我的意思,又说我吹中国,我把他也拉黑了......


但这里面还有个特殊情况:潜艇。

潜艇有机会切进航母编队里面,避开对方的潜艇、巡洋舰、驱逐舰、反潜机,直接向航母发起攻击,用鱼雷、巡航导弹打航母。

这个可能性:有!

但是:极低。

低到接近于零。非常难。这就是哲学问题了。潜艇能打中航母,这是极其意外的事件,属于奇迹。但战争中又经常会出现意外和奇迹。所以咱也不能直接说这事行还是不行。只能看临场发挥。

航母编队本身的反潜能力也是极强,它前沿的核潜艇就是反潜利器。驱逐舰、巡洋舰、航母上搭载的反潜直升机可以在几百公里之外建立反潜网络。战舰上还有声呐、鱼雷......这些东西对潜艇而言都是致命的。

正常来讲,潜艇不能和航母编队硬碰硬的打。

如果要打的话,也是以偷袭外围护航舰船为首选。


锐度何老师


为取得对他国经济制裁或军事制裁实质性效果,美国往往会将航母战斗群部署在其海域附近,并以其他舰艇为辅助,进行恫吓、威胁,如果还不能奏效,就悍然开战。鉴于此,航母、舰艇先攻击哪一个好呢?

由于航母的威慑力很大,能够搭载数十架战机,对受害国俨然是巨大的挑衅,有必要“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将美军航母实施“斩首”,消灭其核心力量。

但航母的打击必须快准狠,一招制敌,否则容易吃亏。对付航母的有效武器莫过于反舰弹道导弹了,如果能够拥有这样的杀器,必然会对美军构成挑战,给予重创,使其丧失战斗力。

而其他舰艇比较分散,不能达到在有效时间内摧毁美军主力的目的,也就不能保证在战斗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可见,实战中,打击美军航母无论从大局、整体等视角而言,都有必要先摧毁之,这样就能达到“群龙无首”,让敌军失去指挥中枢的作用。美军一旦失去航母巨大效能,必然惨败,落荒而逃。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江淮圣手


根据美军的作战条令,一个航母特遣舰队一般有1艘航母和4--6艘护航军舰组成,这其中包括最多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如果要对这样一个舰队进行攻击,那么应该首先打击航母。



对于一个典型的美国海军航母舰队而言,其90%的作战能力要来源于航母,因此要打击他们,必须首先压制和打击航母。美军伯克级驱逐舰在航母舰队中只承担舰队前哨和区域防空任务,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承担防空指挥任务,他们的任务都限于防空和反潜作战,而且还是在美军航母舰载机的防空圈之内的补充。


对于打击任务而言,这些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没有什么反舰能力,只有8枚亚音速、低射程、小装药的鱼叉反舰导弹,起不到太大的攻击作用,美军航母的舰载机才是主要的攻击来源,他一天可以出动上百次突击架次,主要舰载机F18,今后可以换成F35,都可以挂载空射型鱼叉反舰导弹,加上自身5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可以有效打击距离母舰600--700公里外的目标。


其实,从航母舰队实战的历史和演习的结果来看,打击航母舰队首先打击航母也是一个金规玉律。二战中,美军在中途岛战役中冒着巨大的舰载机损失,首先击沉了日军4艘航空母舰,虽然后面再没有攻击,但是已经足以让日军在中途岛吃下败仗,而日本海军发现美国舰队后,首先打击的也是航母。航母的第一作战目标是对方的航母,这是航母从诞生开始就一直遵循的铁律。


冷战中,苏联海军也把反航母作战作为重要的任务做准备,为此苏联建立了复杂的海上侦察突击群--导弹突击群--搜索突击群等战役编成,建造了现代级驱逐舰,无畏级驱逐舰,光荣级巡洋舰,基洛夫级巡洋舰和基辅级、库兹涅佐夫级载机巡洋舰,把反航母作战练到了极致。在苏联的设想中,首先打击的依然是美军的航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海战的主动权。


因此,如果战争明天就爆发,可千万不要记错目标,记住,一定要先打航母,这样才能赢!



海事先锋


“航母战斗群”,主要是“航母”!“航母”是航母战斗群的主体,要打击航母战斗群,当然要先攻击航母,航母被摧毁了,那么这个“航母战斗群”就失去了意义。

而航母战斗群里的其他所有战舰都是航母的“跟班”、“配角”和“保镖”。

但是,要攻击航母,首先要过航母“保镖”这一关,另外,就航母本身也是非常坚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可以击沉的。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

1、航母保镖:美军航母战斗群一般由:1艘核动力航母、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和1~2艘攻击核潜艇组成。航母保镖及本身在航母战斗群周围构成三道火力强大的“防护网”,强大的美军航母战斗群的有效控制范围可达1000平方公里范围。航母本身的舰载机构成“第一道防护网”,防护范围可达1500公里左右,对来犯的战机、军舰和陆上敌对目标展开首轮攻击,第二道防护网,则由航母保镖构成,由近300枚防空导弹构成的第二道防护网,从航母战斗群“内圈”10公里延扩至300公里半径,密集的防空火力,可使来犯的敌机、导弹基本损失殆尽,第三道防护网,由航母自身和“保镖”的近防炮和短距离防空导弹组成,航母本身及周边护卫舰艇上可以集合20门“密集阵”近防炮,射速都在1万发/分钟,使最后“漏网”的敌对攻击武器被摧毁。总之,一只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可以承受上百枚导弹和数十架战机的高强度打击。


2、航母本身:就航母本身来讲,也不好“对付”。还是美军;早在2005年,美军在东海岸的大西洋深处,放置了一艘退役航母“美国号”,8万吨,作为练手儿用,结果是,美军几乎使出浑身解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25天时间才将这艘8万吨巨兽击沉。美军动用了空中、海上、水下和陆地,十几个种类、几十枚导弹对“美国号”进行打击,最后,干脆使用十几枚了巨型鱼雷攻击,猛烈攻击了25天,这艘“美国号”还有一部分船体搂在水面,无奈,美军只好引爆了事先放置在航母上的高爆炸药,才使这艘“美国号”闭上了眼睛,沉入海底。由此可见,航母本身也是很坚固的,即便是“静止”状态,不是容易击沉的。

总之,打击美国的一个航母战斗群,真不是容易的事,世界上具备击沉美军航母条件的国家寥寥无几,即使有条件击沉美军航母,又有多少个敢于,,,,,?


东义义


美军一个实战部署的航母战斗群,一般会有十艘左右的护航和辅助舰艇组成。标准编制为:1艘现役航空母舰(尼米兹级)、2艘导弹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4艘导弹驱逐舰(伯克级)、1至2艘反潜护卫舰、2艘攻击型核潜艇和1艘供应舰。

航母战斗群的核心是航空母舰,航母搭载的舰载战斗机不但可以为整个舰队提供制空权保护,同时还可以对海对地发动空中打击。而编队功能性舰艇则需要具备为航空母舰提供防空反导保护和对陆对海对潜打击能力。

总之,航母和编队舰艇之间是一个有机的作战整体。对手如果选择先攻击自身没有反导防空能力的航空母舰,那么最先遭遇的却是航母编队外围舰艇防空系统的预警拦截。理论上,除了我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和俄中的高超音速武器之外,其他武器很少能有躲过美军舰队反导拦截系统的机会。

如果选择先攻击航母编队外围舰艇,那么首先要消耗掉提康级导弹巡洋舰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火力储备。但拥有这个能力的国家至全球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而且即便有演习战术和经验,也没有实战检验是否真的有效。而这个时候,航母舰载机将发挥对编队功能性舰艇的保护作用,并对敌舰队和陆上基地发动反击。

只有一种情况,可以不用考虑先攻击航母还是先攻击其他舰艇这个问题。那时就是在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因为一枚足够当量的核弹爆炸后,会让整个舰队瞬间沉没。不过真到那时候,讨论海战问题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高峰军事观察


用万伏高压电击弹先摧跨航母上的所有指挥系,电按钮发射系,让全航母停电,所有飞机也被强电击垮,不能起动!航母成了漂浮物了,重视科学家吧!


微笑11908


航母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航母舰载机组成,它们一般距离航母500至700公里左右,负责拦截进攻航母的战斗机、反舰导弹,攻击敌方水面舰艇编队以及反潜。第二道防线是由航母的护航军舰组成,距离航母大约在70至150公里左右。它们负责拦截突破第一道防线后的敌军飞机、导弹和水面、水下舰艇。这些军舰装备有先进的宙斯盾系统,区域防空导弹以及鱼雷、反舰导弹,搭载有反潜直升机,反潜导弹、深水炸弹等,水下还有攻击型核潜艇。最后一道防线就是航母本身携带的各类防空导弹、反潜火箭、密集阵近防系统和各型干扰系统,如红外诱饵弹,烟雾发射器,箔条干扰系统、电子干扰系统等。它们的作用距离都在航母本身10公里范围之内。一般来说,你想要打航母,就必需要突破这三道防线。但战争永远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对于我们来说,采取的可能是先用东风21D或者东风26从天而降破坏航母的飞行甲板,击毁它的舰岛,让航母失去战斗力,从而废了它第一道防线的武功。跟着我们的苏30MKK、歼15、歼16、轰6K等远程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在预警机、电子干扰机、潜艇及空中的各类卫星的协同配合下,用鹰击18、鹰击12等空舰导弹、鱼雷、反舰导弹等突破它的第二道防线。剩下的第三道防线就好办了,大伙一块上,打他丫的。


血染战旗红



说起美军的航母战斗群,我们先来看一看它的组成,一般会有十艘左右的护航和辅助舰艇组成。标准编制为:1艘现役航空母舰(尼米兹级)、2艘导弹巡洋舰(提康德罗加级)、4艘导弹驱逐舰(伯克级)、1至2艘反潜护卫舰、2艘攻击型核潜艇和1艘供应舰。那么假如我们攻击美军航母战斗群的话,是应该先攻击航母呢?还是应该攻击其他护航舰艇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1.如果首先攻击航母会怎样呢?因为美军航母战斗群的核心是航空母舰,如果放任航母不管,航母搭载的舰载战斗机不但可以为整个舰队提供制空权保护,同时还可以对海对地发动空中打击。此外,美军航母也是整个战斗群的指挥中心,如果首先集中火力将航母击沉,那么整个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其他战舰也就失去了指挥,形成群龙无首的局面,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2.如果率先攻击其他护航舰艇呢?因为美军航母编队的护航舰艇主要是为航空母舰提供防空反导保护和对陆对海对潜打击能力。那么首先要消耗掉提康级导弹巡洋舰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火力储备。但这一点极难做到,拥有这个能力的国家至全球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而且即便有演习战术和经验,也没有实战检验是否真的有效。并且这个时候,航母舰载机将发挥对编队功能性舰艇的保护作用,并对敌舰队和陆上基地发动反击。

综上所述,航母和编队舰艇之间是一个有机的作战整体。小编认为,如果打击美军航母战斗群应当首先打击编队的护航舰艇,如果选择先攻击自身没有反导防空能力的航空母舰,那么最先遭遇的却是航母编队外围舰艇防空系统的预警拦截。理论上,除了我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和俄罗斯的高超音速武器之外,其他武器很少能有躲过美军舰队反导拦截系统的机会。


米曹说事


敌方航母打你的国土,你就还以颜色,加倍轰炸敌国本土。炸敌国的机场丶港口丶仓油库丶军工厂丶电力系统丶交通系统,供水系统。炸敌国指挥中心。

打仗就是打后勤。

打仗就是炸敌国后勤。

次之,才是炸沉其凶手航母和补给舰丶船也。又次之才是其他舰船。

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打敌就往死里打。别手软,别客气(别温良恭俭让)!


大蝎子用户5950467594


航母还是护航舰?题主的问题好像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问题,但其实从进攻方的角度看,这两样其实并不是最需要敲掉的。对航母战斗群的打击,第一个对象是:预警机

航母的战斗力体现在它是目前在高强度对抗下唯一一种可靠的海上侦查工具,而航母的一大情报搜集来源就是预警机。可能很多题友会有异议:航母怎么会是一种侦查工具?又怎么会是唯一一种可靠的?且听小编我慢慢道来。

首先,小编先定义一下概念,高强度对抗指的是大国之间的直接热战,大家基本可以理解为世界大战了(大家都开始互敲航母,核大战就不远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低轨道星座会在第一时刻就被干扰乃至硬杀伤(这也是为什么至今战略武器不会依赖卫星制导而是会靠惯性制导,星空制导等可靠方式制导)陆基侦察机由于护航战斗机的航程问题无法遂行大洋侦查作业。此时航母,由于高机动性和自带的舰载机保护,可以在高强度对抗中获得较高的生存力和较可靠的侦查能力。

或许大家以前对于打航母有一点误解,打航母之所以难,从来不是因为威力够不够、打不打得沉,而是“怎么发现”。这一个问题直指航母生存力关键。

这是某兔的光学卫星拍摄的航母图片。当前人工智能检索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但具有比较完善的光学卫星星座的,就只有某兔与某帝了。如果没有这些技术,你能从原图中找到航母吗?(不是小编可以黑毛子,毛子从来不具备可靠的反航母能力,搞不出靠谱的光学卫星就捣腾出核动力卫星这样的奇葩怪物,最后还是要靠图95RT来yy硬闯)

在航母战斗群的体系中,预警机起着至关重要的哨兵作用。以E—2C为例,一般来说每次任务执勤时长约5到6个小时,在执行任务时其位置会相对航母战斗群前出,在警戒状态下航母战斗群会随时保持两架E—2C在8000米高度执勤,基本可以为航母摸清周边500公里的空情,如此一来的话很多yy出来的打航母土法就被绞杀了,比如说传统的巡航导弹攻击,快艇狼群战术等等。

从贝卡谷地等经典战例来看,四代机(经典俄标)之间的空战很大程度上依赖预警机的交战引导,谁的地图开得大,谁就有更大赢面。在上世纪80年代,财大气粗的美海军甚至有计划以S—3反潜机为平台开发带有共形相控阵雷达阵列的预警机以替代E—2C。

(转载自腾讯军事讲武堂)这个才是美海军对预警机的终极大梦,天线尺寸不再受盘子的制约,对隐身机的探测距离会比E2好看很多。E—2D是出于成本考虑应付新出现的隐身战机的。

由于美海军至今还没有可靠的隐身战机进入战斗力形成阶段,预警机在未来10到20年内的作用举足轻重。

如果在开战前夕迅速地敲掉美军的E—2C/D(按照小编的设想,可以用隐身机猎杀或者用隐身机搭配CEC+后方超远程空空弹),美军基本丧失了整场战斗的主动权。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美海军的舰载机只能以“机场保卫者”的角色被动的在舰队防空雷达范围内被动应战而无法主动出击,威胁进攻方的侦察机,为进攻方积蓄充足的进攻准备留出了时间窗口。此后不管是用高机动智能化的反舰巡航导弹饱和攻击还是用反舰弹道导弹“天顶星”攻击,战斗群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在此,小编还想与楼上的答主探讨一个可能的误区:航母战斗群对抗饱和攻击的制约因素不是防空导弹的备有量。许多位答主的回答中,都会说一个标准的航母战斗群会带4、500枚防空弹,所以没几个国家可以发动几百枚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

在标准—2盛行的年代,防空导弹依赖于火控雷达的持续引导,火力通道数极其有限,每一波次的接战数目很少,所以所谓“饱和攻击”才会有市场。但如今标准—6入役,主动防空弹成为大国海军标配,火力通道数大大增加,理论上的抗饱和攻击能力大增。但受制于地球曲率,护航舰只能在掠海反舰巡航导弹越过35公里水天线之后才能发现目标,所以接战批次很少,抗饱和攻击能力仍不能令美海军满意。

图:防空有句行话,“防空防空,十防九空”现在的防空弹动辄1、200公里的射程并不是针对高机动目标的。在滑翔段的最后几十秒中速度衰减严重,机动性极差,基本上只有打客机预警机等大飞机的份。在实际对抗中,远程防空弹的主要作用是将对方的侦察机驱离,将作战飞机赶到低空便于我方机群搜索清理。



直到CEC协同作战系统的出现,水天线的问题才得以解决。CEC系统的出现意味着“A射B导”具备实用价值。美军之所以如此重视这项作战能力的养成,侧面印证了预警机的作用。因为该系统相当于将战场上的每一个传感器集成为一架“超级预警机”,让舰队火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CEC系统的原理图,可见预警机的作用之大

图源腾讯军事讲武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