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有座寺院,以一種竹子為名,來歷也與之有關

這座寺院不僅名字獨特,寺院的建築佈局也自成一派。


雲南省昆明市西郊的玉案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寺,名叫筇(qióng)竹寺。

筇竹,又叫羅漢竹,是西南地區特有的一種竹子。筇竹的稈很光滑,竹節突出且勻稱,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在古代,筇竹是西南一帶的少數民族獻給中央政府的貢品,僧侶們常把它做成手杖。

雲南省有座寺院,以一種竹子為名,來歷也與之有關

筇竹以及筇竹製成的手杖

筇竹寺以“筇竹”為名,確實與這種植物有關,更源於“筇竹傳奇,犀牛表異”的神話故事。

一塊立於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的石碑上,有碑文《重建玉案山筇竹禪寺》一篇,除記述筇竹禪寺的始建年代、創始人等信息以外,便講述了這個故事。

唐貞觀年間,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大理國,由高氏家族掌權。當時的統治者乃高光、高智兄弟二人。有一天,他們到西山打獵,一頭犀牛忽然從樹林了一躍而出。兄弟二人大喜,緊追不捨,追到玉案山的北面時,犀牛一下子沒了蹤影。他們四處尋找無果。高智無意中抬頭朝山巔望了望,只見山上雲霧繚繞,有幾個鶴髮童顏的僧人立在雲端。他們急忙爬上山,等趕到山頂,僧人早已無影無蹤了,只有幾支筇竹杖插在地上。高氏兄弟好奇,想拔起它們看個究竟,但使出渾身解數也拔不動。

雲南省有座寺院,以一種竹子為名,來歷也與之有關

通往寺院山門要走一段緩坡

到了第二天,高氏兄弟又到玉案山來看,只見插在地上的笨竹杖已長成青翠茂密的竹林。他們又驚又喜,認為山神顯靈,此地絕對是一塊珍貴的“佛地”。很快,兄弟二人在此建了一座寺院,招來僧人入住,取名“筇竹寺”。

史書上記載該寺大致建於唐宋年間,建立之初,並不為人所熟知。

到了元初,一位名叫雄辯的法師在此講經,首倡禪宗,才使寺院的聲譽逐漸擴大,成為佛教禪宗入滇的第一寺。不幸的是,筇竹寺在明永樂十七年毀於火災,三年後,得以重建,歷時6年建成了規模更加宏大的寺院群。

雲南省有座寺院,以一種竹子為名,來歷也與之有關

掩映在一片綠木之中的山門

筇竹寺依山就勢,坐西向東,乃四進三院式的佈局。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大雄寶殿、華嚴閣、天王殿等建築,兩側還有不少配殿、廂房。有意思的是,中軸線上的屋頂均採用黃色琉璃瓦鋪設,中軸線兩側的建築屋頂用的則是青瓦,體量也要小一些,如此設計體現了建築之間的主從關係。此外,進入寺院還需沿一段坡道緩緩而上,繞過院牆,方可抵達山門。這種欲揚先抑的手法運用到寺院建築中,實在是巧妙。

寺院內分佈了不少竹林,雖非筇竹,卻也與寺名呼應,置身其中,不僅涼意習習,而且為整座寺院注入了古樸的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