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经常开车送领导,但是在车上和领导交流比较少,全程都比较尴尬,怎么办?

天道酬勤148081118


你是用私家车送领导?还是你的职业就是司机?这两个情况不一样啊!


道北周叔


我们单位有个同事,有一次我们一起去乡里扶贫,两个小时的车程,这个同事把领导聊得非常开心,深得领导喜欢。与此同时,还有这样的人,每次看见领导总不知道说些什么,或者说话总不在电子上,除了“对”、“是”,再说不出其他内容。

经常开车送领导,是和领导沟通交流的好机会,在保证领导乘车安全的情况下,有适当的交流。请注意:一定要适当,不要多说。要明白,开车送领导,第一要务是保证领导安全,总是和领导没话找话,会让领导觉得你做事情不够专心,反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其实,和领导交流,无非两个问题:话题和方式。

说什么?

很多人觉得,看见领导,总想找个合适的话题,但又不知道说些什么。其实,在不知道领导热衷的话题时,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

第一、请教问题。这是最保险,不会出错的方法。作为领导多少有点好为人师,当你以低姿态向领导请教工作中遇到的难点,提出你的困惑,请领导给你写建议,一定能够快速打破沉默。

第二、时事新闻。比如房价、教育、医疗、天气等常规话题,都可以和领导交流,但要注意,一定要对自己选的话题比较熟悉,或者有独到的见解,让领导对你印象深刻或是刮目相看,如果自己哆哆嗦嗦,说的云里雾里,那还不如不说。

第三、三个话题不能聊。不能聊领导的私事,除非领导主动提及,自己千万不要主动说。不能聊领导的痛点,比如领导孩子学习不好,就千万不要说自己孩子考双百的事情。尽量少聊单位的事情,比如单位竞聘、人员变动。这些敏感的话题尽量别聊,以免引起领导的反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有所帮助。


叶子默


从题目可知,题主对于开车和领导交流这样一小细节都非常关注,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好奇、有上进心的人。对于这样有心人的提问,我们也需要回答得用心。

一、解读原文背后的含义

“自己经常开车送领导”

——称呼为领导,而不是老板,这就排斥了民企的可能性。理论上说,大领导应该有自己的专车。在这里,题主说自己经常开车送领导。那么有这样几种可能性。一是领导级别不高,没有配司机。我认识一个科长,在单位也是一个人物,但是级别不够,为人又比较抠门,每次都找各种机会蹭别人的车。二是题主与领导关系紧密,主动靠上去甘愿当司机。三是由于加班或顺路的原因,经常接送。这个车,自然应该是题主自己的车。

当然,根据目前私家车广泛进入家庭的现实,领导居然要经常坐别人的车,还可以解读出一些信息,比如领导家里没有车,领导不会开车,领导抠门不想开自己的车,等等。

“但是在车上和领导交流比较少”

——看到这一句,连我一个外来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般来说,领导经常坐你的车,应该和你关系不错。感觉不爽,就不会上你的车。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有感情交流,特别是在狭小空间里。根据提问,猜测题主尝试过主动沟通,但是由于领导漫不经心,导致题主有挫败感。

如果交流比较少,多半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性格相差大,不是一路人,找不到话说。二是领导根本没把题主放在心上,层次不同,不愿交流。三是领导比较劳累,不想回答。前两种的可能性较大,第三种可能性较小,因为这是经常接送。

“全程都比较尴尬”

——两个人在小车这种狭小空间却全程无语,这种场景确实尴尬。但是,这种尴尬不是只针对题主,而是对双方。题主想发话,领导没有接话。如果在其他场合,当然无所谓。但是,题主是开自己的车送领导,付出了开车的劳动和油费,领导免费享受别人的业余劳动。沾了别人的光,还让别人难堪,长期不给下属面子,以至于让下属产生困惑甚至迷茫,不得不从网上找答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领导做得不地道,为人不会好到哪里去。

二、把握人际相处的技巧

重视与领导在一起的机会。

领导是上级,荣辱大权的掌握着、工作道路的领路人。任何有上进心的人,都会认真琢磨与领导搞好关系,获得领导信任,为自身成长进步铺路搭桥,至少不妨碍。

与领导搞好关系有很多方式,根本原则就是让领导感到你有能力,善于学习,工作上拿得起放得下,为人可以信赖。除此之外,私下搞好与领导的关系也非常重要。题主经常接送领导,没有将其视为负担和劳累,也是如此心理的反应。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题主很努力,领导很冷漠。甚至越努力,越冷漠,直到让人失去了自我。

学会彼此保留空间余地。

浮躁的社会让人迷惑。为了追求心中的目标和希望,我们不顾一切的奔跑。面对世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甘当隐士,而是选择主动进攻,生怕未经追求就失去美好。

但是,人与人之间终究还是需要一定的空间。这种看不见的距离需要时间打磨,也需要个性磨砺。即使一切都融洽,相互之间还有一层看不见的卡夫丁峡谷。

算了,还是说人话吧。题主主动性很强,目的性很强,领导对此早有防范,蜷缩成一个刺猬。故而,便宜照样占,话也不想说,就是不想牵扯太多信息,给你可乘之机。

看清自己的位置和平台。

茨威格: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作家冯唐说:“敢于做自己,敢于表达自己,敢于取悦自己,才能在世界上站稳位置,活出自己的格局。”

人生在世,唯有命运不可捉摸。活得洒脱一点,固然失去很多名利,但是人格是有尊严的。有尊严的人格就像脊梁,只有挺起身说话,走路才舒服,人才精神。

三、做好自己最重要。

因为工作关系,我也时常开车送领导。每次与领导相处,我都小心翼翼。因为关系是把双刃剑。说得好,无非就是多一些谈资,没有实质性好处。说得不好,直接引火烧身,非常不值得。

1、 安全第一。

你开车送领导,你当时的职责就是司机,要把领导安全送到目的地。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安全高于一切。除了车辆内况经常检查外,更多的是车辆运行中的安全。

说话虽然不至于导致车祸,但是说话太多还有一定隐患。有些人开车时说话还有一些怪癖,比如喜欢转头看别人。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惯性,就容易忽视前方复杂路况,是非常大的隐患。我以前有一个司机,就喜欢这样。结果,每次接领导或贵宾,我都不派他。

你把车开好,就是最大的成绩。在此基础上,领导愿意找你谈话就谈,不愿意谈就算了,不必勉强。说也要注意方式,两眼不要离开前方。前方路况简单就放松一点,复杂时千万不要说话,通过再说。

2、 回避敏感。

司机与领导经常在一起,了解不少秘密,有些甚至是通过司机去办的。任何单位的司机都有一个基本的潜原则: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问不说。制定这些规矩,就怕将来祸从口出。

有些人看不清自己的身份,以为领导问你几句就显得多么受重视和了不起。把自己了解的经济、财务、人事、高层等敏感情况说得滔滔不绝。领导越听越不安,你能把这些来路不明的情况夸夸其谈说出去,也能把和领导之间的秘密说出去。哪个领导没有自己的小秘密?这人就是一颗潜在的定时炸弹,必须尽快弄走。

3、 正面为主。

人对负面消息有天然的关注,因为这牵扯到生存。人与人之间最容易从天气变化引出话题,也最容易从负面消息中引出气氛。同仇敌忾,这个词就是这样造出来的。

沟通以和为贵,和就是正面消息。题主既然与领导在车内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产生交集,就会对气氛和环境产生共鸣。建议尽量汇报积极的、健康的、上进的,减少负面的、颓废的、消极的信息,以免影响开车心情。人在负面情绪下要比正面情绪下易受冲动,增大安全隐患。

同时,倡导正面为主与领导谈话,实际上是提倡一种务实态度,不要带过多个人关系。比如你和谁关系不好,就没有必要说他的坏话。领导不是傻子,别人是什么人,不比你更清楚?

4、 寻找共同话题。

很多人不会聊天,简称尬聊。领导刚说两句概念性话题,你马上找一个不靠谱的例子,非要领导接受,直接把领导怼回去。有的领导说话言简意赅,你却滔滔不绝,费话连篇。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持沉默就算不错,不挨揍已经烧高香。

你真要搞活气氛,就要学会主动寻找领导的兴趣点,制造共同话题。比如根据领导的年龄,赞美80年代英雄辈出;比如根据领导家有一个女儿,赞美养女儿有福;比如根据领导起得早的特点,夸耀健身的好处。总之,领导喜欢什么就说什么,不想说什么就不说,不要纠正和耍自己的个性。唯有如此,才能让领导对你保持沟通的兴趣。因为任何人都会对阻挠和妨碍个性的东西产生厌烦。

如果能够通过长期“合眼缘”的交往,相互之间形成默契关系,你这个车就没有白开。


朴素文明


开车送领导交流不多,全程比较尴尬,这只是你自己觉得尴尬,领导并不会觉得尴尬,没有话题就安心开车,尬聊影响更差。

许多员工和领导出去,开车带领导都会想找点话题聊,感觉不聊会很尴尬,内心斗争很激烈。其实,这是自寻烦恼,领导对于你而言,他想聊的话就会说话,不想聊才不说话的,领导并不会觉得尴尬。

我觉得职场中的这种情况要做好以下内容:

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过于纠结。

领导让你开车带他,那么对于他而言你就是开车的人,专心开车就是你的使命,没有必要过多的说话交流,他也不想和你交流。

以前自己在职场也有过类似的体会,跟领导坐车没话题说,领导也不说话,内心很纠结。但是后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是因为我们心态没有摆正,总把领导和自己放在一个水平来看,当然觉得不说话会尴尬。其实领导没有把你放在跟他相等的水平。

因为有时候除了大领导之外加上其他领导乘车,就会发现两个领导交流很多,全程都有话题可说。我才意识到,领导不交流是因为不想和你交流,说白了就是层级不够,觉得没有什么好聊的。如果自己强行主动的尬聊,只会自找没趣。

没有话题不要硬找话题,会让领导印象不好。

职场是一个需要处处小心的地方,尤其跟在领导身边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领导对于员工平时真正了解的机会不多,他们对人的印象主要就在于平时。言多必失。话太多一不小心就会说出不该说的内容,当然往往是你觉得没啥或者无意表露。但是对于领导来说他们是很记细节的,你的一句话或许对自己或者别人完成领导认识上的改变或印象。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说话。

总之,和领导单独相处有时候没有必要太过于纠结,放的自然点就可以,拘谨只会让领导对你的印象打折扣。

大家好,我是小福,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学习职场写作,一起交流职场心得。


小福的职场写作


同感!国有企业办公室人员。一把手领导都是正县级。有时候司机不在就是我们跟着出去。也不知道说啥,干脆就不说。领导问啥说啥,实事求是最好!领导们都活了一辈子,你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知道你想干啥。所以做真实的自己!


爱着这土地


领导不给你讲话你千万不要刻意去找话题。第一,会惹他烦。第二,言多必失


野草103397641


正常啊,因为你系司机,人家系领导。生活的圈子和受教育的情度不同,自然话题就少了,还有领导有很多事情也不想你知道的。沒什么不好啊,你最重要的是做好你的工作就行啦,在领导身边工作,最重要的是口要严哦。


越挫越311


问领导需不需要听歌还是听新闻,如果领导困,可以问他能否放点轻音乐,还有还脸色呗,脸挂着就小心开车,脸笑着就陪着聊聊,别搞的还拘束,没啥了不起。


金篦刮目


不知道是真的很尴尬,还是你自己心里觉得尴尬呢?反正我是没有看出来尴尬的点在哪里!开车本来就要全神贯注,安全的把领导送达目的地,任务就完成的很好,有什么尴尬可言呢?

首先,有句话叫“言多必失”,和领导的交流还是不要太频繁。

对领导来说,你就是他的下属,或者是他的司机,他并没有什么值得和你聊或者探讨的话题,所以一般不会主动和你说话。很多领导坐车都会选闭目养神或者处理一些琐碎事务,而你要做的就是确保车内空气清新、干净整洁,让领导有个比较好的坐车感受,然后把车开好就可以了。如果领导主动和你聊,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方式、语气,尽可能避免讨论工作尤其是涉及到对一些人的评价等等,附和好领导就可以了,小心说多了自己摊上事!

第二,如果确实觉得尴尬,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领导感兴趣的话题。

打个比方,如果你看到领导挺疲惫的,可以问问领导要不要给他送回家休息休息啊?或者要不要听点儿音乐缓解下疲劳啊等等,或者适当的恭维下领导,比如说领导您真是敬业,工作永远都干不完,要多注意身体啊之类的。不要天南海北的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最近上映了什么电影啊,那款游戏好玩啊等等,无异于作死。我想如果领导对你感兴趣,肯定会主动找话题和你聊的,尴尬不就打破了吗!

第三,打破尴尬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尴尬不尴尬,都是自己说的,也是你自己感觉的。我可以肯定的是,领导肯定没有什么尴尬的想法。所以说,是你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也许你觉得自己工作挺不错的,领导理应关心关注自己才对啊,只能说你太一厢情愿了!领导每天那么忙,除非你表现特别突出,否则他哪有闲工夫去关注你?再说了,领导的心思岂能让你轻易看透?他就算是关心关注你,也不见得要告诉你啊对不?所以,还是好好调整下自己的心态吧,既然经常开车送领导,那就多在车上做点文章,把领导送好送满意吧!

以上。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职场卡哇伊


:不能把领导作为平常人来对待,是觉得尴尬的原因所在。职觉从分析问题具体原因、怎样突破与领导交往心里障碍、怎样做好与领导交流的准备、怎样做好细节几方面为你解答。

原因分析:

领导的工作职务是他的社会属性,作为一个平常的人才是他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是在社会交往、工作环境中才更多得到体现。我们任何人,不管任多高的职务,首先是作为社会个体存在,作为普通人存在。乘车过程不是工作场景,甚至都不算公众场合,明明相距很近,在心里却要不自觉地把领导的工作距离感搬到车里,咫尺天涯,不尴尬才怪。

问题具体体现在这三方面:

(一)不清楚与领导交往的尺度在哪里,区分不了工作、生活场景,以致在领导面前要么唯唯诺诺,要么口无遮拦。题主所述情况,应该偏向于前者,因为感觉和领导有距离感,不知道和领导从何说起。

(二)不清楚该与领导聊些什么,想说点什么,却觉得大脑空白,无从说起。

(三)担心和领导聊天交流,会让领导认为自己开车不专心,没有首先保证行车安全。

职觉对题主所述情况是深有体会,乘车中陪好领导,让领导觉得乘车平稳安全、环境轻松愉悦,确实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职觉从把理论学明白、把工作弄清楚、把心态放平和、把主动权交给领导几方面讲讲化解尴尬的解决方法。

怎样突破与领导交往心里障碍

(一)把理论学明白。

a.需求层次理论。作为人类个体,依次有生理需求(包括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几方面,不论职务高低,只要作为人,这几方面,概莫能外。

在乘车这样的单一条件下,主要是在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两个层面,安全保障不是题设的重点,社交需求是需要题主主要做好的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尊重需求在这里不是很明显,因为领导和你的上下级关系明确,尊重需求在乘车的小环境里是客观事实,摆在那的,不需要再获取。

b.交往距离理论

专家研究认为,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分别是亲密接触 ( 0-46 厘米,适用于夫妻及情人之间)、个人距离 ( 46-122厘米,适用于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社交距离 (122-366厘米,适用于一般社交活动或办公场景)、公共距离 (366厘米以上, 适用于公共场所)。

(二)把心态放平和。你只要明白,领导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生老病死,也有退休的那一天,也有生活的烦心事,也有晋升考核的压力,可能并不比自己过得轻松多少。那样,心态就能逐渐平和下来,把自己摆到可以与领导对话的位置上去,也才能在与领导言语交流中保持轻松的心态,做到侃侃而谈,甚至穿插诙谐幽默的玩笑。

怎样做好与领导交流的准备

(三)把工作弄清楚。领导作为上级,经过多年的工作打磨,一般来说,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是熟悉的。你作为下级,开车送领导,交流往往是从工作中的某个方面、某个人开始的。所以,平时要把自己做的工作弄清楚,自己工作范围外的也要知晓一些,和领导交流起来,才不会因为接不上话而尴尬。

(四)把主动权交给领导。乘车环境下,和领导之间的直线距离属于私人距离范围,言语交流的尺度要与私人距离相匹配。把聊天的主动权交给领导,首先要做好领导的听众。领导心情好时,主动说点刚刚讲话的心得、参会的感受、对单位某人的评价、对时政的看法、对车窗外某城市建设的点评,配合他的角度和观点,顺着他说的方向聊,适当表达自己的看法。

怎样做好细节准备

(五)把细节做好。包括做好车内外环境卫生(勤洗车),准备纸巾、口香糖等日常用品,准备领导喜欢听的歌曲备用,把自己的手机铃音调小等等,让领导感受到被重视、受尊重。领导打电话时,主动保持沉默,关闭或调小音乐音量。重视乘车安全,行车平稳舒适。

总结:开车送领导,安全第一位,安全需求是比社交需求更起码的需求。要避免尬聊,就要在战略(心态)上平视领导,战术(技巧)上凸显领导,做到敢和他聊、能和他聊、能把他聊高兴。让领导在心里为你点赞,你的功夫就没有白费。但切记,看领导心情不好时,必须聪明地适时保持沉默,切莫不明不白地撞到枪口上。祝你和领导成为朋友,毕竟不是谁都有机会经常开车送领导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