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已辭職,文在寅會因此下臺嗎?

紅霞174685962


韓國總統很少任期之內下臺,多數情況是下臺以後遭到打壓或者清算,被稱為“青瓦臺詛咒”。文在寅也不例外,很難逃脫“青瓦臺詛咒”,不太可能在被趕下臺。朴槿惠屬於例外,是韓國第一位被彈劾下臺的總統。更為重要的是,自由韓國黨在韓國國會佔據多數席位,無法通過彈劾程序讓文在寅下臺。
文在寅與曹國

文在寅及時止血,曹國主動辭職,至少會平息大多數韓國人的憤怒。在10月3日到5日之間,自由韓國黨發動了300萬韓國人走上街頭,要求文在寅與曹國下臺。10月14日,曹國宣佈辭去法務部長的職務,成為了韓國曆史上最短命的法務部長。儘管在曹國辭職以後,還有聲音要求對其進行徹查。但觀察室認為,如果文在寅暫停對韓國檢察系統進行改革,不論是文在寅,還是曹國,都能夠度過此次危機。

事實上,不論是曹國,還是李國,又或者是張國被文在寅任命為法務部長,都會鬧出很大一場風波。文在寅有對韓國檢察系統進行改革的競選承諾,任命曹國為法務部長就是對了完成這項工作。所以,韓國檢方在9月底對曹國的住宅進行了搜查,實際上就是其內部反對改革力量的一種反擊。韓國檢方如果與自由韓國黨結盟,共同對付文在寅,恐怕身為現任總統,文在寅也難以抗衡。


曹國主動辭職,表明了文在寅向韓國檢方服軟的態度。曹國辭職以後,文在寅也基本上度過了這一次危機。但文在寅面臨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面,那就是韓國經濟發展形勢不容樂觀。2018年,韓國經濟增長2.7%,比預計增長3%,少了0.3%。原計劃,2019年韓國經濟增長2.4%-2.5%。但韓國與日本從7月起就爆發了貿易爭端,韓國經濟極有可能在2019年零增長。

如果韓國經濟在2019年0增長,那文在寅面臨的危機就會更大。文在寅的好友盧武鉉在總統任期內,韓國經濟年均增長5%以上,卸任以後卻落得個跳崖自盡。盧武鉉落得如此下場的原因在於,他任內推動各項改革,得罪的人太多。而文在寅在盧武鉉任期內擔任青瓦臺首席
幕僚,很多政策其實出自文在寅之手。現如今,文在寅竟然要削弱韓國檢方的權力,下臺以後豈會安度晚年?

盧武鉉與文在寅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文在寅能否逃過“青瓦臺詛咒”?


美國觀察室


曹國被逼辭職,說明文在寅總統在巨大的民意輿論壓力下也被迫做出了讓步,或者叫認了錯——他已經公開講話向民眾道歉。這就等於是文在寅在政治上已經把自己與曹國徹底的切割開了!雖然是被迫的丟卒保帥的無奈之舉

常言說的好:知錯即改,善莫大焉。至於下一步曹國是否被檢方抓捕,文在寅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所以之後的曹國自身的一切行為與文在寅無多大關係。所以,文在寅暫時不會下臺,國會更不會啟動彈劾,除非自己主動辭職。



曹國辭職,讓文在寅總統灰頭土臉無地自容——徹底打亂了文字寅的司法改革部署,又讓文在寅陷入了濫用職權的嫌疑,反對黨肯定會乘勝追擊,肯定會痛打落水狗,而且借題發揮,仍然要求文在寅下臺——不惜發動更大規模的民眾集會抗議。也就是說,雖然曹國人走了,但事兒還沒完。文在寅的大麻煩才剛剛開始。這就好比是逆水行舟一樣,一旦倒退,則面臨著船翻人亡。所以文在寅一直在曹國的任用問題上死扛,想著僥倖躲過一劫,可誰知還是沒有賭贏!



文在寅會如何應對呢?又會使出什麼么蛾子呢?當然是要打出朴槿惠這張王牌了——也該到打出的時候了。為了徹底減輕自己的壓力,為了轉移民眾和反對黨的視線,文在寅也只能從朴槿惠身上做文章——讓她保外就醫或者特赦,這都不是不可能。目的只有一個——彌合政黨間的分歧,舒緩民眾的情緒。

事實上,韓國首爾這幾次百萬人以上的大集會遊行,參與者大多都是朴槿惠的鐵桿粉絲們。目前保守估計朴槿惠的鐵粉在3%左右,即有兩三百萬人。這些人為爭取朴槿惠的權益,也抗爭了1000多天。現在韓國形勢突變,在野的自由韓國黨成功的利用這一點,所以抗議文在寅的浪潮就成了燎原之勢。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韓國檢方內的一股強大的保守勢力正在與自由韓國當合流,他們聯合鬥爭,第一階段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趕走了曹國。那麼接下來第二階段就要逼宮了,所以文在寅萬般無奈之際,只能再次做出更大的讓步了。


書中有毒


綜合韓媒報道,儘管曹國12日已辭職,但10月14日晚上仍然有400多名民眾繼續在青瓦臺附近靜坐示威。示威民眾的目標是:要求文在寅及其政府下臺。一位抗議者表示,“文在寅政府在處理貪腐官員問題上,是否有足夠誠意? 文在寅政府是否是一個正義的政府?我們不斷地問,這是正義的嗎?回答吧,文在寅!對於這個你不回答的問題,我們要一直問下去。”

10月12日,文在寅執政前景蒙上了一層最大的陰影,韓國上任僅一月有餘的法務部長曹國雖然辭職了。親信被推下臺,文在寅好像已經卸掉“定時政治炸彈”,但文在寅下臺的危機並沒有解除,確切地說,他的執政危險才剛剛開始。

(頗受詬病的文在寅三大親信)

1

留下涉嫌違憲的把柄

文在寅是總統,曹國是由總統提名的,而且強迫國會通過。被韓國大部分民眾反對的曹國能夠在國會獲得通過表明韓國是個大政府小議會的國家。這種政權形式容易讓總統錯誤性地擴張權力。但是韓國的民眾並不認同這種權力結構,他們認為總統的權力不應該凌駕於議會之上。所以,對於這種總統權力模式,韓國民眾高興時就沒事,不高興了就認為總統違憲(濫用職權),比如文在寅提拔曹國,在韓國民眾看來就屬於濫用總統職權的嫌疑,因為韓國憲法並沒有明確規定總統享有大於議會的法律條文。這是財閥集團在設計總統權力時故意留了一手,而不是想不到,這方便財閥集團隨時插手政治。





2

解除曹國職務等於坐實了濫用總統職權的“罪名指控”,反對派及在野黨會揪住不放

文在寅由於想擴大權力推行自己的政策,實現韓版“強國夢”,深深得罪了韓國統治階層——韓國大企業財閥和美國在韓勢力。韓國的大企業財閥統治階層在韓國議會擁有較大的勢力,韓國的政體框架就是他們建立的。朴正熙能統治韓國十八年,背後就是大企業集團及美國勢力支持的。眾所周知,朴槿惠時代造就了韓國“漢江奇蹟”從此韓國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漢江奇蹟”的實質是用國家實力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出口型大企業。當初為韓國企業提供資金、技術、產業份額及市場的就是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如果沒有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特意扶持,韓國根本就搞不起出口型工業並快速走向發達國家的行列。美國為什麼會大力扶持韓國呢?當初是出於政治、軍事目的的需要。美國當初設計了日本政治、經濟、軍事及思想文化框架並獲得巨大的成功,之後美國又把日本模式植入韓國,而且也取得了成功。美國本來從大盟友日本利益角度考慮並不想扶持韓國,但在蘇聯幫助下的北方政府在經濟上卻取得輝煌的成就,在上世紀50——80年代,北方政府的生活水平(編者注:不是經濟水平)幾乎與當時日本扶持的日本的生活水平差不多。這讓仇視社會主義陣營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非常的擔心,為了把紅se陣營比下去,美國下決心大力打造韓國,並把一個年人均GDP僅100美元(60年代)的韓國迅速變成一個發達國家。韓國從赤貧國家變成發達國家僅用了20年的時間。這會大家應該明白韓國為什麼那麼快就成為發達國家的真正原因了,也應該明白為什麼說韓國真正的掌權者不是總統而是大財閥即美國勢力。



3

損害了韓國統治者的利益,他們不會善罷甘休

韓國的真正統治者並不是韓國平民政府,更不是韓國總統。韓國是個特殊的國家,與日本有些相似,即非完整主權國家。富有而文明,但是這光鮮亮麗的外衣是美國給的。如果美國即西方盟國想讓這兩個國家變成貧窮落後的國家,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很簡單,兩招就可以搞定。一,封鎖市場。二,封鎖能源。三,採取政治敵視封鎖政策,瓦解搞臭日韓。四,封鎖出海口。別小看美國,美國還真的可以做到。別說別人,特朗普大王就想這樣做。

日韓是出口型大國,但是消費市場狹小,加起來還不及印度,印度的進口額已超過5000億美元。當然,C國的進口額已上升到2.4萬億美元,比美元只少3000億美元。這就是為什麼美日韓及西方各國不敢真正得罪C國的原因,特朗普雖然吹牛逼,但還是不敢執行他的貿易關稅政策,因為他一旦真的那麼幹,美國出口至少將下降一半。

美國沒給安倍地毯踩,也沒給文在寅地毯踩(只踩上一邊腳),美國敢這樣幹說明美國可以左右這兩國的命運。特朗普那麼隆重的對待印度總理莫迪,看上的就是印度龐大的進口消費市場。

文在寅真正的危機就是得罪了財閥及美國兩大勢力。他們隨時都可以發動幾十幾百萬的企業員工上街逼宮總統,然後通過議會來推動總統下臺或卸任後入獄,以威懾那些企圖從他們手中奪走真正統治權力的韓國總統。這就是難以破解的青瓦臺魔咒。朴槿惠被國會彈劾時,韓國十大企業集團代表就在國會聽證會上一致同意通過彈劾案的。

沒但從朴正熙以後,韓國曆任總統都想從財閥和美國手中奪下實權,但可惜都失敗了,而且都不得善終。是什麼力量具有如此超強的能耐呢?是韓國民眾的示威嗎?不是,示威者只是個政治道具,他們背後的大財主和美國勢力才是主角。試想一下,一兩個記者和幾個學生能扳倒依靠朴槿惠的崔順實嗎?崔順實現在還翻案成功了(即將輕判),而且勝利地把主要罪責推到朴槿惠身上(可能加罪)。崔順實何許人也?韓國的大地主兼大房產商人,家族企業財富至少500億美元。韓國是個標準的企業財閥掌控實權的國家,那位總統企圖跟他們鬥都不會有好下場。

韓國大企業與美日的關係非常緊密,文在寅逼美國交權、撤軍和與日本搞貿易戰是他們所不願意看到的。韓國大企業財閥需要美國的市場和美國盟友的市場,需要日本的技術產業配合才能生存。不是韓國企業沒有研製半導體的能力,而是他們與日本的產業分工(可以減少很多成本)的需要。

總之,曹國之事已被大財閥及反對派抓了“把柄”,非常危險,他們隨時都可能再發動反擊,如果文在寅還企圖當“實權總統”的話。

(在野黨女國會議員剃光頭抗議)

4

如果真惹毛大財閥及美國勢力,文在寅終難逃青瓦臺魔咒

曹國下臺,文在寅將如驚弓之鳥,其此後的改革將不了了之。文在寅想改革最被韓國民眾寄以厚望的檢察制度,但他沒有先徵求民意和尊重民意。韓國韓野已明確反對了,但他還利用黨派力量壓制國會通過任命案(文在寅的共同民主黨佔國會多數),這是他的死結,已蓋棺定論的死證。

文在寅不想敗於民意,但他還是屈服於財閥及美國勢力,因為他們既可以操控大遊行向青瓦臺和國會施壓,又可以直接向國會近百名的自家議員發號施令。總之,文在寅奈何不了他們,在現行韓國體制下,任何一個韓國政治團體(黨派力量)都奈何不了他們,更何況他們的勢力還滲透了所有韓國的厲害部門。沒辦法,他們有錢,而且韓國經濟靠他們支撐。沒有韓國大企業集團,可以說韓國將回到上世紀60年代。

不說別的,韓國軍隊在誰的手中就以說明一切。沒有美國護著,沒有美國的軍事裝備和技術支持,韓國軍隊能有今天嗎?韓國大企業能有今天的安全環境嗎?韓國軍隊靠誰發的高薪?真正的指揮權在誰手中?文在寅以一黨之力量能撼動美國及財閥利益集團嗎?答案是不能。

文在寅還有近三年的執政時間,高處不勝寒,其實他每一天都非常難受。

所以,貴為總統但掌握有限行政大權的文在寅也極有可能難以逃脫大財閥及美國勢力的“魔咒”,如果文在寅敢一直忤逆他們的意志的話。


神碼人生大國觀察



文在寅的抗壓能力確實比較差,在最大在野黨自由韓國黨、基督教保守團隊、檢察機構等等的保守派勢力的政治惡鬥的強壓下,竟然向對手屈服了,丟車保帥,接受心腹愛將、法務部長曹國的辭職,極大地打擊了他的威信,影響了他的改革者的形象,民心流失,支持率下跌,他未來兩年半的執政之路將更加艱難,但他並沒有涉嫌犯罪的醜聞、把柄,頂多是用人失察,遭到保守派彈劾的可能性很小,被趕下臺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但是,文在寅卸任總統,喪失權力後,他的下場會不會像他的前任們那樣,不得善終?這個就很難說了,因為他已經徹底得罪了與總統權力平行的另一個權力——檢察權力。

文在寅在競選總統時提出了很多的政見與政策承諾,其中之一便是改革韓國的檢察系統。他擔任韓國總統快兩年半了,是時候向選民兌現他的這個政治承諾。他認為親信中的親信、青瓦臺首席民政秘書曹國是主持韓國檢察體系改革的最佳人選。即使曹國陷入給女兒入學走後門、設立並運營私募基金謀利等醜聞,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依然力排眾議,於9月10日任命曹國出任韓國法務部長,開啟司法改革。


9月21日起,以最大在野黨自由韓國黨為首的保守派勢力發起了多次的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抗議,要求曹國辭職、文在寅下臺。與此同時,檢察機構對曹國進行窮追猛打式的調查,甚至趁文在寅去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之際,搜查了曹國的私宅——這可是韓國第一位法務部長遭到下屬的檢察機構的搜查,試圖找出曹國涉貪、犯法的證據。

在這一輪的要求曹國辭職、文在寅下臺的政治鬥爭中,文在寅面對的政敵實際上有兩個,一個是自由韓國黨,另一個是以檢察總長尹錫悅為首的檢察體系。相對而言,檢察體系對文在寅、曹國的壓力與殺傷力更大。所以,抗議沒多久,文在寅就扛不住了,接受了曹國的辭職,這對文在寅的總統權威的打擊很大,他的改革者的形象極大地抹黑了,許多中間選民對他大失所望,不再支持他,導致他近期的支持率大跌,只有42.5%了。

在韓國,幾十年來一直存在著兩種平行的權力:國民直接選舉出的總統權力與非國民選出來的總檢察長權力,甚至許多韓國人將檢察官稱之為總統之上的總統,視為是民主進步的攔路虎。因此,韓國被稱作檢察官共和國。

檢察體系只是行政部門的組成部分,在韓國為什麼擁有超乎想象的權力?韓國立國後長期實行獨*裁統治,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將這種殘暴統治推向巔峰,給廣大韓國人留下不可磨滅的恐懼與憎恨。1988年,韓國推翻了獨*裁統治,實施美式民主。

為了抑制總統的權力過大,像獨*裁統治時期那樣可怕,想盡辦法在國家制度、法律等等層面給總統的權力帶上緊箍咒,最重要的措施一個是規定總統的任期只有一屆五年,不得連任;另一個則是給予了檢察總長及檢察官幾乎無限的權力,韓國檢察官的權力似乎比總統的權力更具威懾力與殺傷力。

朴槿惠因為失心瘋地引進薩德反導系統,遭到進步派力量的強烈抗議,進而被捅出“閨蜜干政門”的醜聞。期限,傳聞只是在輿論與民間發酵,但在檢察機構的介入了,發狠地調查朴槿惠及閨蜜崔順實等相關人等,終於找到了朴槿惠犯罪的證據。

有了朴槿惠犯罪的鐵證,進步派才在國會彈劾朴槿惠,接著,韓國憲法法院罷免了朴槿惠的總統職務。被趕下臺沒多久,檢察機關指示警察機關逮捕了她,關押在首爾拘留所,隨後,檢察機關起訴朴槿惠觸犯了18個罪名,法院陸續審理。

其中,朴槿惠干涉選舉一案已經作出了終審判決,她被判刑2年,她的身份變成了已決犯,並正在服刑。其他的多項罪名也在審理當中,可能還會獲刑二三十年。

如果沒有檢察機關的支持,以及發狠的調查,朴槿惠犯罪的證據可能不會被找到,她或許就不會被彈劾、罷免,並淪為囚犯。在韓國,檢察官的權力往往是令人談虎色變。

文在寅指責韓國的檢察系統偏離了政治中立的原則,以及存在許多弊端,鐵了心要對其進行改革,這是他任命把改革檢察體系視為己任的曹國的主要原因。只是,在自由韓國黨、檢察機構的聯手打擊下,曹國被迫辭職了,文在寅改革檢察體系的信念遭到了重擊。

文在寅還是比較清廉的,至少至今沒有貪腐醜聞傳出,這與朴槿惠有著雲泥之別,他在總統的任期內遭到在野派的彈劾的可能性不大,被罷免總統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他還是做完總統任期而卸任的。

但是,文在寅極力要改革檢察體系,徹底得罪了韓國的檢察機關,他卸任總統,喪失權力後,會不會遭到檢察機構的報復性清算,最後也像朴槿惠、李明博那樣淪為階下囚,就不好說了,至少這種危險還是比較高的。


飛狼


韓國司法部長(法務部長)剛乾了一個月,就匆忙辭職,目的是為了保住文在寅,而不是加速文在寅辭職,故而,文在寅不會因為某一位下屬離職就下臺。

本人昨天在一文章裡已經說了,曹國本該早辭職,現在才走人,有些遲了,對文在寅的損傷已經造成,不過辭職是最好的方式,否則就是“養癰為患”,對文在寅的繼續執政沒有一點兒好處。今天有媒體報道,文在寅所在的共同民主黨支持率為35.3%,較前一週下降3個百分點,已連降2個月,創7個月來新低。黃教安所在的自由韓國黨支持率上升1.2個百分點,達34.4%,連續2週上升,創5個月來新高。而文在寅的支持率已到40%,。本人認為,文在寅的支持率看似在下降,但其基本盤依然維持在40個點左右,說明最基礎的支持者沒有鬆動沒有拋棄沒有失望,還有的當然是搖擺的民眾,他們見風倒,今天表示反對,說不定過幾天,突然發現,誒,文在寅還不錯,民調時有表示支持了。

曹國走了,反對派失去了靶子,反對的民眾失去了目標。街頭集中散步的人會慢慢散去,街頭看燭光表演的人群會越來越少。文在寅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小。

況且,如今的韓國總統並不好當,面臨著內憂外患——內憂1.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值大,據說今年要出現負增長,全世界都如此,韓國無法獨善其身。2.日本卡脖子的貿易糾紛至今沒有任何轉圜跡象,報道說在世貿組織過堂一次,沒結果。而自己也沒找到破解的良方。3.曹國辭職,表明文在寅想對檢察體系的改革暫時受挫,下一步該怎麼辦?是認輸還是從頭再來?外患,4.美國的保護費。人家張口就是50億美元,談判了一個回合,後面還有多少次交鋒,對方是不是讓步,都是未知數。5.兄弟之間的合作現今變成了半拉子工程,韓國只能撮合,無法左右。6.和日本的貿易糾紛如何處理。諸如之類等等,當然不止這些。

在美總統眼裡,文在寅還無法脫身,諾貝爾和平獎需要他和安倍的共同努力,這項艱鉅任務擺在那裡,豈容他臨陣脫逃?

曹國走就走了,就不挽留了!


見腫消世界


據韓聯社報道,上任僅35天的韓國法務部長曹國宣佈辭職,在韓國政壇引起不小的震動。



8月下旬,文在寅提名曹國為法務部長後,很快就曝出曹國為女兒上學走後門的醜聞。但文在寅不為所動,堅持己見,最終於9月9號仍然任命曹國為法務部長。

曹國擔任法務部長後,保守派發動多起要求文在寅下臺、曹國辭職的示威遊行。保守派喊出的口號是反對文在寅搞獨裁、破壞民主。文在寅原本認為,曹國所涉事件性質並不算太嚴重,且已過去了十多年,那時曹國只是一名教授,並未擔任重要的公職。而且,曹國是文在寅親信中的親信,能力也非常突出。文在寅一直把他作為左膀右臂加以重用,幫助自己推進司法改革。所以,文在寅才頂住巨大壓力,堅持任用曹國。不過,讓文在寅沒想到的是,這一事件持續發酵,情形和朴槿惠被彈劾前很相似。



可以說,文在寅面對這樣的反對聲浪,壓力很大,也是一籌莫展。如果繼續讓曹國留任,會讓保守派緊抓不放,這對曹國和他本人都沒有好處。而選擇讓曹國辭職,保守派就不會因此緊盯曹國不放,而自己也會減輕巨大壓力。

其實,保守派抓住曹國問題不放,主要目的還是針對文在寅,想借這件事整文在寅,促使其下臺。如今,曹國不得不被迫辭職,雖然文在寅失去了左膀右臂,對其推進司法制度的改革也是很大的打擊,不過,曹國的辭職卻能使矛盾不再繼續激化,避免自己更加被動。



其實,這次由保守派發起的集會遊行雖然規模也很大,但要迫使文在寅下臺是不太可能。文在寅任命的曹國確實有些問題,但性質真的不算太嚴重。更何況,截止到目前,保守派還未抓住文在寅的什麼把柄。文在寅不會因為曹國問題而辭職,在他本人沒有大的過錯的情況下,也不可能通過彈劾使他下臺。所以,這次反對派發起的反政府遊行示威只是讓文在寅很被動、有些難堪罷了,而不會對他的執政地位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威脅。

韓國的政治鬥爭一直很激烈,這次因曹國事件所引發的示威遊行只是兩派鬥爭的延續,以後肯定還會發生。應該說,文在寅這次是小負對手,保守派暫時佔了上風,但這顯然並沒有對文在寅造成致命打擊,文在寅不會因為這件事而被迫下臺。


高山流水116820061


10月14日下午,上任才35天的韓國法務部長曹國突然辭職,雖然從表面上看暫時舒緩了示威民眾的敵對情緒,但更大的危機還在等著總統文在寅。如果保守派緊盯不放,隨著事件發酵,文在寅不是沒有下臺的可能性。



曹國的辭職,是文在寅平復抗議民眾的無奈之舉。

自10月3日以來 ,韓國爆發了3次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人數規模達千萬之巨,這次遊行集會示威活動由自由韓國黨發起,他們所喊的口號是:徹查曹國,文在寅下臺,釋放朴槿惠。主要原因是曹國的女兒涉嫌上大學走後門,曹國的親屬涉嫌不當集資盈利。


熟悉韓國政壇的人都知道,曹國是青瓦臺首席秘書,是文在寅親信中的親信。文在寅任用曹國的目的,是為了推進韓國的司法改革,而曹國既是法學教授出身,又是文在寅的親信,可以說是推進韓國司法改革的不二人選。這也是總統文在寅頂著壓力任用曹國的主要原因。

文在寅為什麼要推進司法改革呢?主要是由於韓國檢方的權力太大,韓國權貴階層的特權太大,目的是通過司法改革,削減韓國檢方的權力,削減韓國權貴階層的特權。一方面,是為了自己能夠平安著陸,下臺後不被遭清算,以此逃脫“青瓦臺魔咒”;另一方面,是為了削減韓國權貴階層的特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但是,文在寅總統的司法改革,觸動了檢方和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一致反對。於是,自由韓國黨和保守派進行聯合,便發動了大規模的遊行集會示威活動。

曹國雖然辭職,但是保守派絕不會善罷甘休。

法務部長曹國的辭職,意味著總統文在寅主導的司法改革不得不暫時告一段落,但也並不意味著韓國保守派可以就此罷休。他們必然會藉此機會窮追猛打,逼迫文在寅總統下臺。



如果經過韓國檢方的調查,法務部長曹國確實有問題,那必然導致保守派向韓國檢方施壓,先徹查曹國的問題,而後再順藤摸瓜查找總統文在寅的問題。一旦文在寅總統有問題,那被彈劾調查的可能性非常大,下臺的風險非常高。

如果經過韓國檢方的調查,文在寅和曹國沒有問題,那保守派的目標也已經達到。因為文在寅所推動的韓國司法改革只能算是中途夭折,文在寅在下臺之後想實現平安著陸將變得遙不可及,必然遭受被清算的命運。這是自由韓國黨和保守派所樂意看到的場景。



因此說,曹國的辭職,並不意味著事情的終結。讓文在寅總統頭疼的事情還在後面……


小甜嘟爸爸


(總統文在寅)

曹國辭職的做法,對於首爾廣場民眾的反對之聲,如火如荼的民眾示威遊行,等於釜底抽薪, 隨著曹國離去,沸騰的民意就會逐漸平息,文在寅不會因此而下臺。

這位法律專家、文在寅親信、首爾青瓦臺民政首席秘書,從9月9日被文在寅任命為韓國法務部,到10月14日辭職,僅僅35天。可能是韓國曆史上最短命的法務部長。

曹國辭職迫於無奈,背後應該得到總統文在寅的授意,也是文在寅政府逼不得已的選擇,在當前緊張形勢下,也是唯一可行之路,如果不這樣做,如果文在寅堅決與民意對抗,可能危及總統執政之路,甚至有可能引發法院總統彈劾。

文在寅自2017年五月份擔任總統後,立志進行司法改革,因此任命親信曹國擔任青瓦臺秘書,就是為他最終出任法務部長鋪路。8月份,文在寅提名曹國為法務部長人選,如果不是在此期間曹國爆出濫用職權、貪腐醜聞,曹國的法務部長職位就會穩如泰山,可能現在正對韓國檢察機關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曹國)

文在寅倡導司法改革的出發點沒錯,出身於法律教授的曹國肯定有工作能力,但錯就錯在曹部長底子不乾淨。文在寅曾經以“工作能力出眾”為由,強行任命曹國上任,引起韓國多名議員在國會門前舉行剃髮抗議,這是整個事件的導火索。9月26日,韓國檢方趁文在寅在聯合國開會期間,突擊搜查了曹國在首爾的住所,扣押了他的私人電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自由韓國黨”的指導下,首爾廣場連續爆發幾百萬人的示威遊行,口號也從曹國辭職,逐漸轉變到文在寅下臺。
(首爾廣場示威民眾)


沒有消息報道文在寅與曹國貪腐案有任何聯繫,或權錢交易,曹國辭職,這場風波就會漸漸平息,文在寅不會受到牽連。當然,這一切韓國檢方不會輕易放過,要等徹底深究之後才會知道最終結果如何。

這場風暴震驚了韓國社會,引發了民眾對文在寅政府的不信任指責。雖然呼籲文在寅下臺之聲高漲,但曹國是責任人,民眾的主要矛頭也全都指向曹國。文在寅對此只是連帶責任,如果非要批判文在寅,可能會背上“任用親信,無視腐敗”之責,僅此而已。單憑這條罪名,構不成下臺的條件!


夢裡青山1


歷史上當過韓國總統的,沒有一個人能逃脫青瓦臺魔咒。要麼被彈劾,要麼被逮捕,要麼被流放。總之無一人安度晚年。所以就目前形勢來看,曹國已經辭職文在寅也面臨很多壓力,他很有可能會重蹈朴槿惠覆轍。


文在寅下臺以後被清算的概率很大,但是在臺上被彈劾的幾率很小。

韓國的總統大多數是執政結束以後被清算或者被流放。像朴槿惠這樣任期還未滿的就被彈劾入獄的很少。調解會因為親信干政案而被捕入獄。現在又因為肩部疼痛難忍,被迫出獄治療。生活窮困潦倒,每天都是在度日如年。曹國辭職以後,文在寅下臺的概率有多大?對此我有如下兩點看法。

  1. 文章也是一個平民總統,他和韓國很多財閥勢力勢不兩立。他上臺以後要改革韓國的檢查系統,所以他不顧眾人的反對,火速任命

    曹國為韓國法務部長,試圖通過曹國的才華和能力對韓國的檢察系統進行系統的改革。因為眾所周知,韓國總統都難逃青瓦臺魔咒,最後的推手就是韓國的檢察官,因為韓國的檢察官擁有很大的權力,甚至可以凌駕於總統之上。
  2. 文在寅現在處境艱難他只有把改革繼續到底。開工沒有回頭劍文再也竟然走上了改革檢查的道路就必須要堅定地走下去因為他已經出動了既得利益那些利益團體肯定不會放過他他只有堅定地把改革走下去清除青瓦臺魔咒才有可能保住自己的執政地位。否則他很難逃脫魔掌下場跟韓國第一任女總統朴槿惠一樣。

希望文在寅可以清除青瓦臺魔咒成功的完成執政任期安享晚年。

獵鷹追風


9月9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強行任命緋聞纏身的曹國為法務部長,在韓國掀起軒然大波;10月14日,自稱為檢察組織改革鋪路已盡到最後責任的曹國宣佈辭職,再次在韓國掀起狂風巨浪。那麼,又一個問題來了:曹國辭職,文在寅會因此下臺嗎 ?個人認為,不至於。

文在寅強行任命官員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一人兩人,這點打擊應該還能承受。文在寅在就職演說中強調,要加強朝野團結,但文在寅很快就不顧在野黨議員的反對,利用總統權力強行任命了不少官員,比如韓國外長康京和,目前在國際舞臺上非常活躍。曹國只是文在寅強行任命官員的一個,雖然是文在寅親信中的親信,對文在寅治國理政會有一定影響,但文在寅不至於被一個曹國、一個法務部長擊垮。如果作為一個韓國總統,文在寅連這點膽量和胸襟都沒有,還當什麼韓國總統?


文在寅是韓國提前選舉出來的總統,這在韓國曆史上絕無僅有,也許文在寅從來就沒有想到過會主動辭職。不要看文在寅平常面帶笑容,而且特別喜歡作秀,作秀功夫也非比一般;但文在寅外柔內剛,只要文在寅要乾的事情,估計十頭牛都拉不回來。比如,文在寅不承認朴槿惠政府與安倍政府簽訂的慰安婦協議,那就堅決不承認,無論日本如何騰挪跌宕,文在寅始終不為所動;又如,文在寅敢同時對三任韓國前總統——朴槿惠、李明博、全斗煥進行政治清算,證實了文在寅不是等閒之輩,沒有非凡的膽識豈能做到?所以,曹國辭職,文在寅心痛是肯定的,但不可能擊倒文在寅,文在寅的字典裡沒有“辭職”二字。


韓國目前的局勢還需要文在寅,文在寅不可能下臺。日本對韓國進行兩國建交以來的首次經濟制裁,韓國沒有成功應對的先例,但文在寅此前的應對措施,得到了韓國在野黨和韓國民眾的支持,文在寅的支持率一度上升到54%,韓國出現了朝野團結、上下齊心的局面,這不能不說是文在寅執政能力的體現。面對美國落井下石,文在寅敢於對美國說“不”,而且敢於向美國說出“韓美同盟重要,但韓國民眾利益更重要”的話,不是一般的韓國總統能夠做到的。儘管文在寅對美國也有奴顏媚骨——美國一聲令下,文在寅突然就要求部署剩餘四輛薩德發射車,但相比其他韓國總統而言,文在寅對美國的強硬在韓國是前無古人的,這大大提升了韓國民眾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個曹國辭職,文在寅還有更多的曹國可用;一個法務部長不幹,還有更多的人想幹法務部長。曹國的辭職總體上對文在寅不利,但從另一個側面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曹國與文在寅連升三級提拔的韓國檢察總長尹錫悅矛盾已經公開化,讓文在寅很為難;曹國辭職,其實解了文在寅一道難題。


既然已經當了韓國總統,既然韓國目前面臨內憂外患,文在寅就只能硬上,不管前面是地雷還是萬丈深淵,文在寅只有勇往直前,別無選擇。如果文在寅因為曹國辭職而辭職,不僅會成為韓國政壇甚至世界政壇的笑柄,而且文在寅會被釘在韓國的恥辱柱上。文在寅,只有大膽往前走,車到山前必有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