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儒釋道”的傳奇和尚姚廣孝,為什麼被後人稱為“黑袍妖僧”

明朝時湧現出了許多傳奇人物,例如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一位傳奇皇帝,又如陽明學派創始人王陽明,是明朝時唯一能與孔孟相提並論的人物。

今天,我們說的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不過後人卻稱他為“黑袍妖僧”,從妖僧來看此人是和尚身份。提到明朝的傳奇和尚,各位你們能猜出是哪一位嗎?

他就是精通“儒釋道”(儒家、佛家、道家)的道衍和尚:姚廣孝。他究竟有什麼能奈,竟然被後人稱作“妖僧”呢?

精通“儒釋道”的傳奇和尚姚廣孝,為什麼被後人稱為“黑袍妖僧”

一般來說,在古代被稱為“妖”的都是有通天本事的,能將大局力挽狂瀾,那麼姚廣孝究竟做過什麼“力挽狂瀾”之事呢?

在明太祖朱元璋駕崩之後,他的孫子朱允炆上任,根基未穩便急著削藩抓權。自古以來,“削藩”都是一件舉國重大之事,切忌輕舉妄動。而建文帝朱允炆此時削藩,對朝廷政局是十分不利的。

那些勢力弱的藩王雖然乖乖順服,而勢力雄厚的藩王卻不願輕易放下手中的一切。就如燕王朱棣,他封地的勢力還是比較強大的,怎會甘心就這樣拱手放棄?

但是如果要對抗的話,建文帝大軍也並非軟弱綿羊。所以在起兵之前,朱棣也是權衡了許久。畢竟,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起兵的話,成則為王,敗則身死。

精通“儒釋道”的傳奇和尚姚廣孝,為什麼被後人稱為“黑袍妖僧”

就在朱棣猶豫不決之時,道衍和尚姚廣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是起兵造反。朱棣本就倚重道衍和尚,現在他又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一切塵埃落定,朱棣決心起事造反。

自然,造反也需要一個好的理由,才能讓天下人心歸攏自己,這個起事理由便是“清君側”。戰事一起,雙方人馬廝殺不斷。建文帝的大軍也很是驍勇,三年來朱棣的人馬都被堵在封地內,難以擴展出去。

如果繼續耗下去,糧草兵馬的補給跟不上,那麼這次起事就將以失敗告終。關鍵時候,又是道衍和尚給朱棣出了一個建議,就是“避實就虛”,繞開建文帝大軍的重兵封鎖,矛頭對準南京。

這也是個一線生死的策略,如果大軍奔襲成功,就能出奇制勝。如果大軍在半路上遭到圍堵,那麼想要再退守封地便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精通“儒釋道”的傳奇和尚姚廣孝,為什麼被後人稱為“黑袍妖僧”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開手賭一把。燕王朱棣採用了道衍和尚的辦法,大軍直奔南京,最終取得了勝利。若不是道衍和尚的這個辦法,可能朱棣就死於戰火之中了。

由此可見,道衍和尚確有力挽狂瀾的本事,能想出非常人的辦法,這才被後人稱為“妖僧”。

那麼“黑袍”又是怎麼來的呢?一般來說,“黑”是有著貶義的意思,平常的僧人都是穿著紅色袈裟,為什麼到了道衍和尚這,一下子就變成“黑袍”了呢?其實,這主要與儒家學派有關。

精通“儒釋道”的傳奇和尚姚廣孝,為什麼被後人稱為“黑袍妖僧”

朱棣起事成功之後,朱允炆的建文政權覆滅,隨即永樂王朝興起。道衍和尚奇謀有功,自然深得朱棣賞識,一直在深宮中繼續為朱棣出謀劃策。

道衍和尚精通“儒釋道”三家之理,身有大才,不過道衍和尚終是以“和尚”的身份為朱棣效力,這一點使他遭到儒家學派的黑化。那麼儒家學派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在歷史上,儒家與佛教兩個流派幾經衝突,恩怨不斷。自漢武帝統治時期開始,儒家思想就成了統治者維護政權的利器,因此儒家思想也一躍成為正統思想。

而佛教的興起,自然給儒家學派帶來了危機感。若是皇帝信奉佛家,這尚且能容忍。但皇帝要將佛家思想作為治國理政的方針,那麼儒家學派就不能坐視不管了,這畢竟觸動到了自己的利益。

精通“儒釋道”的傳奇和尚姚廣孝,為什麼被後人稱為“黑袍妖僧”

現如今,姚廣孝以和尚的身份掌管朝政之事,這就是觸動了儒家代表人物的利益,常說“一山不容二虎”,更何況這還是朝堂,又怎能容忍兩個學派同時理國呢?

所以,朝堂上的儒家代表人物就刻意黑化姚廣孝,將他稱為“黑袍妖僧”。

其實這樣的稱呼也是有典故的,在《梁書》中曾有這樣的記載:本來梁武帝是信奉道教的,後來卻突然又改信佛教。梁武帝在位時曾廣修寺廟,因此他也被稱為“菩薩皇帝”。

後來,梁武帝更是受戒出家,而梁朝的宗廟突然失火。就這樣,儒家學者便將兩件事聯繫到了一起,認為是梁武帝太過寵信妖僧,遭到了上天的警告。

精通“儒釋道”的傳奇和尚姚廣孝,為什麼被後人稱為“黑袍妖僧”

而現在,道衍和尚姚廣孝深得朱棣的信任,掌管部分朝政之事。雖然朱棣沒有信奉佛教,但是他重用佛教中人,這就是引起儒家官僚不滿的地方。

但是這些儒家官僚不敢與朱棣唱反調,也只能拿道衍和尚來發洩了。所以,道衍和尚姚廣孝被稱為“黑袍妖僧”就是這麼來的了。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