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逼宫,最后如果十三爷不出现,雍正还有后招吗?

潜水22011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八王爷与关外的铁帽子王联合进逼雍正,并且带领着军队进入京城。

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雍正在八王爷一派人的质问中没有丝毫还手之力,连朝中的大臣都没有几个能说出话来,而当十三爷出现之后局势开始倒向雍正一边,仿佛是十三爷救了雍正。

那么如果十三爷不出现,雍正还有后招吗?一定是有的。

一:雍正还有着宫中亲兵可以调用。

在这一次逼宫事件中皇宫之外的守卫大臣隆科多虽然表示支持八王爷,但是皇宫之内还有着几千名宫中亲兵是直接属于雍正的。

也就是说,如果当形势已经变得极其危急的时候,雍正完全可以调集这些亲兵进入大殿之内将八王为首的这些人干掉。

当这些首领死掉之后,那些被铁帽子王带进来的军队自然就会乖乖的听从雍正的命令,这次危机便可以瓦解。

二:雍正作为一名皇帝为了分散权力,在隆科多统治的部队之中必定培植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历代皇帝为了减少风险都会在军队之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雍正做为一名千古皇帝在隆科多的宫廷侍卫部队中肯定也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更何况隆科多并不是雍正一手提拔上来的将领。

所以,虽然说隆科多名义上代表着他统帅的部队,但是他手下的部队并不是铁板一块,一但真的需要走到刀兵相见的地步,隆科多能不能调用自己的那些人都成了一个问题。

再加上进入宫中还需要征得图里琛手中的亲兵同意,一但爆发冲突,八王爷一行人就如羊入虎口一样,这次危急也可以随着八王爷一行人的死而得到解决。

在电视剧中,雍正正是因为手中掌握着京城之中的军队而丝毫不畏惧八王爷的咄咄逼人,并且自己身为皇帝,天下还有着那么多听从自己命令的大臣军队,更加不惧于八王爷的那些八旗军队。



所以,在《雍正王朝》中,如果十三爷最后不出现,雍正也可以顺利的解决这次麻烦。


小司马迁论史


如果真发生如电视剧中类似情节,炒米抱歉地告诉各位,怕雍正是没有后手了。


雍正一度处于被动状态之下,几次差点跌倒。虽然被九爷骂结巴的状元郎和张廷玉等人都曾直言助阵。但此刻,其实已经不是靠言语可以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就是靠兵马在谁的手里。直到十三爷胤祥被抬进来之后,给了雍正一个眼色,意思兵权已经全部掌握了,雍正的脸才有一丝血色。

而胤禩敢于逼宫,在于他暂时掌握了京城内外所有兵权。


四位旗主王爷借整顿军务为名,利用弘时骗了弘昼“误传圣旨”,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在《雍正王朝》里,这两支京畿卫戍部队是北京城城外的除此无他的部队。)而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又掌握了紫禁城内的皇家卫戍部队和京城公安武警部队。他利用巡捕五营的人马全部换防了侍卫营人马(《雍正王朝》里提到的御林军)。所以里外里的军权都在胤禩的掌握之下了。


但十三爷胤祥有着其他人没有的特权,那就是无论城里城外那支部队,里面都有胤祥的人,而且由于雍正对胤祥的信任,曾经特旨城外两营(仅仅城外两营,其实也多亏了这个特旨,最终救了自己)只奉圣旨和胤祥的手谕。所以胤祥可以随时接管城外两营的兵权。

但胤禩虽然暂时掌握军权,即便杀了雍正,他也不能自立为帝。他只有两种操作:


一是逼迫雍正同意所谓的“八王议政”。
雍正一旦同意”八王议政”参与议政的八王,里面铁定包含四位关外的旗主王爷,他们有兵权入股,而且暂时听胤禩的,那么剩下四个名额,他们最多留一个席位给雍正,剩下的都是八王胤禩的人,所以胤禩最终夺得实际拍板权,也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将雍正的权力转移给自己。


二是逼雍正退位,将皇位禅让给弘时。然后自己把持朝政,弘时因为有把柄在胤禩手里,所以弘时便是一个傀儡。但弘时也是有野心的,而且这个方案里也是有漏洞的,所以对于胤禩而言这是下策。所以他选择了“八王议政”。

雍正如果没有老十三解围,那他的最终选择可能是坚决不同意”八王议政”的方案,转而双方妥协,进入下一种模式,即禅位弘时。然而有没有新转机,就得靠弘时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历史上没有“八王逼宫”;弘时也没有把柄落在胤禩手里,因为“恩科舞弊案”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么惊险的一幕是不可能发生的。胤禩集团的力量实际上无法对雍正形成实际威胁。最终雍正的所有政敌都集中在雍正4、5年全部解决掉了!


炒米视角


八王议政逼宫,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八阿哥胤禩,憋出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个大招。此时的胤禩和雍正都已经处于晚年阶段,两人斗了一辈子。在胤禩看来,登不登上宝座、过不过把皇帝瘾,都已经无所谓了,重要的是不蒸馒头争口气,最后压过四哥雍正一头。因而,胤禩所有的计划,最终目的都在于打压雍正的气势,从精神上让雍正垮塌。扶植弘时推其登上皇位,为的是让雍正受到来自于儿子的背叛;联合旗主王爷否决雍正的新政,是准备全面推翻雍正多年来的理想和政绩;以满洲亲贵、朝廷百官、兄弟儿子的架势策动逼宫,更是置雍正于孤家寡人的处境,让其感到深深的孤独。可以说,八爷党的险恶用心,一层比一层狠毒。而且在具体的逼宫安排上,胤禩布置得也是相当的充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点胤禩是有相当深经验教训的。


逼宫有风险,更有难度。雍正皇帝的身份,本身就能对八爷党形成绝对性的优势,胤禩等人能够将局面搞成对峙,甚至一度占据先机,已经是很厉害了!只不过胤禩毕竟不是杀伐果断之人,他输也是输在这点上。如若他能像篡夺曹魏江山的司马懿一样,对胤祥、对雍正痛下杀手,也许八王议政又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大琦子


我觉得《雍正王朝》中的八王逼宫,雍正实际上已经赢了。老十三的出现,只是给雍正的胜利盖棺定论,保证他能完胜罢了。而老十三即便不出现,雍正也依然可以惨胜。

理由有三。

第一,

逼宫党的目标不一致,这伙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根据电视剧里面交代的剧情,逼宫党大致分两派:一派是关外的四位旗主王爷,他们逼宫的目地,不是要杀雍正,而是逼雍正交出部分权力,停止新政,恢复祖宗制度,为旗人多谋利益。

杀雍正,或者逼雍正退位,他们不敢,也没有那个必要。

另一派逼宫党是老八、老九、老十、弘时和隆科多,他们逼宫的最低追求,是把雍正拉下皇位,扶弘时上位。如果能杀掉雍正,他们当然更高兴。(不包括隆科多)

当议政逼宫开始后,这伙人一拥而上,七嘴八舌的,怼得雍正面红耳赤。

但是别看他们怼的欢,当老八开口后,这群人立马就分裂了。为什么会分裂呢?因为老八在逼宫前,他跟旗主王爷说的是“以八王议政取代军机处辅政制度”,他没有把逼宫的真实计划告诉四位旗主王爷。四位旗主王爷对老八的真实心思是全然不知的。


于是,当雍正和老八彻底撕破脸后,旗主王爷们就懵了。比如睿亲王,他在朝堂口水大战开始后,他就没有说过一句话。因为他发现,自己好像貌似被老八利用了。

因此从这个情况即可看出,逼宫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团结,如果老八敢犯浑,四位旗主王爷是不会支持他的。而从逼宫的资本来说,四位旗主王爷才是逼宫的主力军(他们有四千兵力),老八只是光杆司令。

另外,隆科多跟老八其实也有分歧。他虽然被老八拉拢了,支持老八逼宫,但他行动的指导思想,仍然是“逼雍正退位”,也就是不听雍正的命令。

杀掉雍正,他隆科多也是不敢的。

所以,老八要实现把雍正挤下去的目地,实际上很难。如果旗主王爷们和隆科多都不支持他杀雍正,且雍正命令图里琛守住大殿大门,来他个鱼死网破,到最后逼宫党必然会先分裂。


第二,雍正打赢了“嘴炮”,挽回了百官对他的支持

从剧情上看,雍正最伤脑筋的不是隆科多带兵逼宫,而是百官都不支持他。百官的态度让他很心寒,对自己的坚持产生了动摇。

但是,由于逼宫党故意混淆概念。明明知道八王议政的实情,却故意不说,因而这也就给了张廷玉绝地反击的机会。

当张廷玉一番慷慨陈词,不仅在理论上推翻了八王议政的合法性,让关外四个旗主王爷从心理上认输了。同时,也让看热闹的百官开始往雍正一方倒。最终只剩下气急败坏的老八、老九、老十,这三个人还在嘴硬。

但是此时嘴硬已经没有用了,因为关外四个旗主已经在心理上产生了动摇,百官也产生了动摇。就凭隆科多带的那几百个兵,显然是不可能应对的了后面复杂的局面了。

第三,逼宫党没有完全掌握兵权

逼宫之前,老八跟老九、老十等一干心腹说自己之前的失败,是因为没有兵权,这次他拉拢了隆科多和旗主王爷,他有兵权了,他就能兵谏了。

问题是,他真的掌握了兵权吗?

先说四位旗主王爷。实际上,四个旗主王爷并没有取得丰台大营的兵权。他们只带了四千人马,以协助关内驻军整顿旗务的名义进驻了丰台和西山大营而已。他们的兵力跟两大营原有兵力,不是一个量级。

这四千人的作用,只是在逼宫的时候,造成一个已经控制了两大营,给雍正一种自己失掉了兵权的心理错觉。如果真闹翻脸,这四千人被缴械,是分分钟的事。

再说隆科多,他其实是兵谏的关键人物。

PS:有一个误解要先解释一下。不少人以为八王逼宫是在皇宫内进行的,隆科多控制了北京城的防务,有北京城做掩体,京郊两大营一时间打不进城内。但其实电视剧里面的八王逼宫,设定场所是在北京城外

畅春园的澹宁居,不是在北京城里面。隆科多也没有把步军统领衙门的两万兵马都调到畅春园逼宫,他只是带了几百个人而已。

试想一下,几百个步军统领衙门的兵,就能造反吗?这点人撒到北京郊外,怕是塞牙缝也不够吧。

并且,步军统领衙门的兵进驻畅春园,隆科多的名义也是保护皇帝,不是造反。如果真的造反了,怕是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也会瞬间军心涣散。

所以,我还是重复前面提到的观点:在大殿之内,真正拥有武力优势的,不是老八,不是隆科多,而是雍正和图里琛。因为隆科多虽然控制了畅春园的外围,但是大殿里面的防务还是由图里琛负责。

虽然说图里琛这个人也不是啥好鸟,一贯的见风使舵,但谁胳膊粗,他是明白的。放着雍正这个现成的皇帝他不保,去投靠不靠谱的逼宫党,他除非失心疯了才会这么干。


说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八爷党的智商问题了。康熙驾崩时,八爷党一伙人就是因为一起行动,没有留一个人在外面呼应,导致京郊大营的兵权被老十三夺了去。八王逼宫时,又是一窝出动,不在外面留人,又被老十三带兵勤王一锅端。这智商也是没谁了。

总的来说,电视剧中的八王议政逼宫,雍正并不是完全没优势。他只是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干这狗急跳墙的事而已,因为这会有辱他身为皇帝的面子。但如果逼宫党敢跟他狗急跳墙,他必然也会狗急跳墙。


Mer86


第2019章 畅春园八王爷突发难,澹宁宫雍正帝挽狂澜

却说畅春园内外,已被隆科多手下的几百人把的严严实实。惟独议政的澹宁宫内外,依旧由图里琛带侍卫把守,皇帝才暂时性命无忧。

在张廷玉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关外远道而来的四大亲王面红耳赤。尤其是张廷玉说道愿与八王爷同时辞官归乡,着实的将了八王爷一军。这四位亲王看在眼里,低下头沉默不语,嘴上不再提什么八王议政。这四大亲王中,有的人依旧稀里糊涂,但是也不缺明白人。

睿亲王与其他旗主三位王爷上朝之后,越看发生的情形越不对劲。尤其是在八王与张廷玉一番舌战之后,八王爷根本不想辞官归隐,睿亲王终于明白他们这从关外来的四个王爷是被这位所谓的八贤王利用了,心里道:“哼,什么八王议政,根本不是八个亲王议政,我看就是你这个八王爷自己议政,看样子你这八王爷是想取雍正而代之啊!谋逆是万万不能的!”

想到这,睿亲王刚要说话,又看了看八王和隆科多,还有边上另外三位亲王,又咽了回去,眼下隆科多控制了畅春园外围,其他三位王爷的态度不明,看来还得从长计议,看这情形,一时半会完不了。

果不其然,八王爷依旧在那里慷慨激昂,说到兴起,也不管张廷玉刚才已经戳穿了八王议政根本就是个不存在的东西,直接从座位上一跃而起,指着雍正的鼻子说:“皇上四哥,你即位以来,失德失政,不然你为何害怕八王议政!”

老九和老十见此情形,也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应和着他们的八哥——他们眼中那个应该当皇上的人。一时间,张廷玉刚刚压住的局面又乱了起来,朝堂之上嘈杂震天。

喧嚣之中,儋宁宫梁柱子之上人影晃动,旁人都在关注八爷党的说辞,加之人影无声无息,根本没有人注意头上柱子的情形。只有雍正帝一人看在眼里,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下来,厉声说道:“都给我住口!”八爷见雍正如此镇静,似又恢复了往日九五之尊的威严,十分诧异,但是九爷、十爷却傻愣愣地根本没有注意,依旧吵吵闹闹喊着八王议政。

这个时候,睿亲王站了起来,大声呵斥道:“陛下说了,住口!你们难道还抗旨不成?!”睿亲王也是个练家子,声音异常宏亮,立刻镇住了场面,不过,更重要的是,一下子把九爷、十爷这些人喊愣了,这才不再吵嚷,两个人加上八王不解地望着睿亲王,那眼神分明是在说:“你是哪头儿的?!”

睿亲王哪头儿的?当然是雍正这边的,在雍正察觉柱子上的身影同时,多年习武的睿亲王也敏锐地察觉了到,上面来了两个人,手里似乎还拎着什么东西。再一看雍正的表情,瞬间明白发生了什么。于是乎,在雍正说话之后,立刻起身附和雍正皇帝陛下的口谕:住口!

澹宁宫大殿如死一般肃静,站在外围的朝臣们看着这些满洲贵胄,都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你们都下来吧!”雍正皇帝一声令下,柱子上的两个人旋即跳了下来,落在地上,宛若轻羽,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两个黑色包袱,囫囵地包着什么东西,圆滚滚,湿乎乎。

“叩见陛下!”两个人一落地,立刻跪在了陛下面前。

“还愣着干什么,快把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看看!”雍正皇帝一声令下,两人将包袱轻轻一抖,包袱里的“好东西”瞬间滚落在大殿之中。

众人上前一看立刻汗毛树了起来,有人啊的一下,失声道:“人头!”关外那四大亲王,认出了那四个人头,正是他们派去接管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四个参将。

睿亲王跪在地上:“奴才死罪,陛下开恩”,其他三个亲王也跟在后面,高喊:“陛下开恩!”

“陛下,锐健营尽在陛下掌控之中!”“陛下,丰台大营兵马已在畅春园外,随时听候陛下调遣!”梁上下来的两个人跪在地上,向雍正请命。隆科多见情况不妙,就想开溜,被门口的图里琛薅着领子扭了回来,一把扔在地上。

雍正看了一眼他这位舅舅隆科多,从牙关里崩出三个字:“押下去!”又扭过头去看了看四大亲王,道:“你们四个可知罪?”

“奴才们知罪,奴才们也是被人蛊惑。”睿亲王边扣头言道,其他三位王爷依旧是随声附和。

雍正皇帝想了想卧病将亡的老十三,看了看孔武的睿亲王,随即说:“朕看在眼里,睿亲王睿智勇武,忠君侍主,留在朕身边襄理政务,其余三人,出关去吧。念你们被人蛊惑,且不加罪,罚俸一年,下去吧。”

被人蛊惑?被谁蛊惑呢?这事情很明显。以贤明著称的八王爷一听,眼睛黯淡了下来,也顾不得什么君臣之礼,一下子瘫坐回了椅子上,九爷、十爷这俩迟钝的王爷也大概看明了情况,杵在那楞楞地看着他们心中本来要当皇帝的八王,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怎么办?还容得他们怎么办?失去了军权,他们还能怎么办?此时此刻,已经不需要他们办什么了,雍正皇帝就替他们办了。

“来人,将他们几个送回去,严加看管!”雍正帝一声令下。

八王看了看还在发愣的两个傻王爷,愤愤地说:“还愣着干什么,走!”说完,瞅了一眼雍正,哼了一声,走出大门。九爷和十爷也傻哼哼地跟了出去。

雍正帝终于再也忍不住,指着三个人的背影,顾不得皇家体面,破口道:“你们是猪,你们是狗,你们是阿其那,你们是塞思黑!”

听得在场的人齐刷刷的跪下,山呼万岁,殿堂之上,又复往日威严。雍正帝看着又一次向他摇尾的众臣,坐回龙椅,望着从柱子上下来的两个人,缓缓说道:粘杆处侍卫护驾有功,忠心之至,朕心甚慰,赏...


北玄武


有啊,就是玉泉山后的血鹰。

血鹰手下有两支军队,一支是“血滴子”,另一支是血骑。



《雍正王朝》播了那么多集,大家不感到奇怪,为什么大名鼎鼎的“血滴子”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当年康熙在位时,宫庭安全和随身侍卫由图里琛负责,而康熙外出的时候,狼瞫则率领一支铁骑暗中护卫。

狼瞫铁骑与康熙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这支部队的其中一部其实就是表面上的负责后勤的那支辎重运输车队。



这支部队的组织很严密,成员都是由以前战争中曾经受过战伤的士兵挑选出来抽调组成,几乎个个都是死士,武艺高强,训练严格,以一当百,待遇也远远高于其他部队的战士。只要他们出现在战场上,必然是一场击溃战。他们打仗是从来不要俘虏的,所过之处,必寸草不留。 当年二征葛尔丹,夜袭大营,击杀葛尔丹大妻的就是这支狼瞫铁骑的一部。

康熙出行时,他会每隔一段时间向附近的辎重队要一种特殊的供给――经书。如果超过一定的约定时间,没有接到来取经书的旨意,这支部队就立刻露出本来面目,全副武装,顶盔披甲,带上兵刃,迅速向康熙的位置靠拢,以防不测。


雍正也一样,与玉泉山血鹰军保持联系的靠的大太监李德全。

每天皇宫向玉泉山取水的那支运水的车队就是血鹰军的小分队。那支取水车队的车上会覆上黄旗,做为皇家标志,但其中一辆车的黄布幔是外镶白边。宫中发生异变,皇帝遇到危险,李德全就会让这辆车把黄布幔的白边换成红边布幔,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示警信息传达出去。

当玉泉山值队的警卫发现警示信息,就会迅速告知血鹰,盘据在周边的血骑和血滴子就会立即集合起来,领命出发,迅速入京,瞬间把皇城搞得天翻地覆。



营救皇上脱离险境是血滴子的任务,而血骑则会把所有敌对武力杀得片甲不留。

血鹰部队的人员也是由以前的战斗部队中曾经受过战伤的精锐战士严格挑选组成,忠心耿耿,武艺高强,还拥有最精良的兵器和马匹。以前的步兵战士就成为血滴子,而骑兵战士则加入血骑。选拔严格,训练更是十分残酷,是精锐中的精锐。血滴子大约一千余人,血骑则约有一万三千多人。



雍正接手康熙的皇位以后,自然也接手了康熙遗留给他的这些神秘武装,这支血鹰部队的战斗丝毫不亚于当年的狼瞫铁骑,甚至更强。


馋嘴肥猫铲史官


先别扯什么粘杆处血滴子之类的,那个毕竟没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真正出现过。

仅就电视剧的形势来判断,如果雍正和老八彻底撕破脸,玩狗急跳墙的话,他还是有一些胜算的,至少五五开。

首先,老八的阴谋已经被张廷玉揭穿了,而且四个铁帽子王也基本被分化瓦解了。这里会有人反驳,说张廷玉毕竟没有枪杆子,而老八却手握京郊两个大营的兵力和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的人马。但我们不能把今人的思维套用在古代社会,中国古代是一个讲究“名正言顺”的时代,如果你名不正言不顺,即便是手握枪杆子,你自己都觉得心里没底,你的对手就会趁势分化瓦解你,要不然为啥中国古代会有那么多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退敌的例子呢?



第二,在君主权威达到顶点的清朝,老八名不正言不顺,还想把雍正拉下马,这个难度的确有点大。清朝是一个君主专制强化的朝代,大臣张口自称“奴才”,动辄三跪九叩,杀你头你还要谢恩领赏,说错话你也必须奉承,做臣子不是在辅佐皇帝,纠正皇帝,而是在配合皇帝实现其意志。以当时的情势来看,八王议政已被拆穿,四个铁帽子王已有退意,老八只能靠着“皇帝失德”硬撑,老九甚至有意把铁帽子王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说“没有谁另起炉灶”。这时候如果老十三没出现,只要雍正借着老九的话,以皇帝之尊问罪于铁帽子王,铁帽子王十有八九会倒向雍正,朝臣们都是墙头草,到时候朝堂内的舆论形势肯定会为之一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没有老十三出现的情况下,雍正依旧有夺回兵权的可能性。有人会纳闷,不是说京郊的两个大营已经被关外铁骑共管了吗,而且宫廷已被隆科多带来的人马换防了,哪里还有什么胜算。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京郊两个大营的兵权是共管,并非彻底被夺,而且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当时丰台大营的提督不听令,老八说圣旨明天就到,并抬出弘时和弘昼来压人,这才勉强听令,关外的兵马和参将才顺利进驻。可时间一长,转天一旦没有圣旨到来,听令于雍正和十三爷的丰台大营提督势必起疑,以这种高官的觉悟,他完全有可能自作主张,将关外军马拿下,并组织兵力迅速警戒,或立即向澹宁居靠拢,随时准备勤王护驾。



再有,朝会并不是在紫禁城开的,而是在澹宁居开的,这个地方位于京郊畅春园,所以它并不完全被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所控制。用隆科多自己的话说,今天朝会出入的人多,才把步军统领衙门的人调来,把图里琛的御林军给换防了。于是这里就出了问题,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只知道是去维持秩序的,并不知道隆科多是叫他们谋反去的,如果丰台大营的勤王兵马赶到,与图里琛的御林军协同,告知他们真相,并威吓他们放下武器,你觉得他们该怎么办呢?

依我看,雍正如果能获胜,有可能会是这样的模式:

继续依靠张廷玉等老臣与胤禩等人拖时间,如实在不行就以皇帝之尊赦免铁帽子王之罪,并令图里琛就地拿下老八、老九、老十和隆科多等人,等丰台大营护驾人马一到,雍正就能取得全胜。

当然,抛开剧情,以雍正的性格,我猜他应该还是会有后手,比如像康熙的狼覃这样的秘密部队,其中居间联络的应该是雍正的大太监李德全。



因为李德全曾在朝会进行中提醒雍正说道:“皇上,要不要退朝?”有可能这是想告诉雍正:赶紧撤吧,我都给你准备好了。


达摩说


历史上实际上是没有八王一震这么一出的,要像电视剧里设计的那么简单就能够架空皇权,皇帝就没人敢做了。下面的人一旦执行错了命令就是灭九族,没有皇帝的兵符或者圣旨,即便是皇帝的儿子亲自打招呼作证,军队也不敢接令的。

按照当时电视剧里面设计的情节,雍正已经是强弩之末,无计可施了。

雍正能够最快调动的人马就是西山锐健营和九门提督的内卫部队,西山锐健营已经被胤禩骗弘昼作证假传圣旨,让关外的王爷派人接管了兵权;九门提督兼领侍卫内大臣隆科多已经倒向胤禩,并且将禁军换防。

禁军统领图里琛虽然是雍正的人,但是他的人被换防了,而且就他那点禁军防范一般刺客,处理个作奸犯科的还行,真要跟九门提督的内卫部队打仗,根本不顶事。

所以雍正一听说了军队失去控制权的情况时已经是方寸大乱,打了弘昼一耳光,完全失态了。那个时候的慌乱和紧张导致他六神无主,一屁股坐在了台阶上。

军权的控制不是过家家,说翻就能翻的,一旦失去了军权,皇帝就是孤家寡人,你即便有天大的聪明都没有用。最后只剩下张廷玉等极少数的文臣出来维护雍正的权威。但是权力就是那么残酷,即便张廷玉舌灿莲花,却也改变不了任何形势。

所幸有多年政治经验和治军经验的十三爷胤祥在路上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果断去西山锐健营夺回了兵权,这才反转了局势。否则雍正就算不被当场拿下,也会权力尽失,成为傀儡。

雍正对八王爷说“如果十三弟有什么三长两短,你和你的那些同僚们就是要自绝于列祖列宗,自绝于朕”那句话的意思应该是:你们的所做所为就是猪狗不如,无颜见列祖列宗,更无颜见朕。


谢金澎


《雍正王朝》八王议政逼宫的场景,若不是最后十三爷的出现,雍正很可能被逼就范了。

八王议政前戏

几场双方对峙的戏,是《雍正王朝》的精华,非常精彩。有别于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是个体单挑一个阵营,而“八王议政逼宫”这幕,是“雍正”阵营与“八阿哥”阵营之间的群殴,教练分别是雍正与八阿哥允禩。处于暗处的允禩,因在夺位上的失利,一直耿耿于怀。出任总理王大臣,“八阿哥党”势力遍布朝堂,一直等待时机,扳倒雍正。

雍正用人备受争议

时值雍正在西北用兵,推出新政上,使用了年羹尧、李卫、田文镜,触及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当然了这些人在施政上,也有些失当。先是年羹尧虽然平叛有功,但也耗费了大量军饷,致使国库空虚,其次嚣张跋扈,擅杀朝臣。出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因推行新政方式不当,造成河南生员罢考乡试。受到大部分文武官员的抵制,但雍正选择了袒护他们,与百官周旋,甚至不惜杀人来维护。

八阿哥允禩设局

于是,允禩觉得机会来了,先借雍正三阿哥弘时之口,以整顿旗务为由,宣盛京四大铁帽子王进京,以“资深王爷”增加砝码。其次,又借雍正五阿哥弘昼之口,由四大铁帽子王参领,共管丰台大营和锐健营的兵权,基本控制了紫禁城外军事力量。最后,勾结九门提督隆科多,又控制了紫禁城内的防务。

雍正处于下风

面对以“资深王爷”、当代王爷组成的“八阿哥”阵营,雍正阵营只有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等少数汉臣,身份地位上出于下风。加上允禩有计划的部署,起初使得在朝堂之上的占得先机,以咄咄逼人的气势,上来把雍正打个措手不及。


张廷玉力挽狂澜

扛过三板斧的雍正阵营,首先由状元王文昭对东亲王永信予以反击,但一个回合便KO了,被九阿哥允禟骂得口吐白沫。

要不说是“姜还是老的辣”,张廷玉先是回顾了后金的“现代史”,驳斥了东亲王永信关于“八王议政”的说法。说明康熙朝将八旗、汉军兵权统归与中央,是因为八旗分权会造成八旗的同室操戈,对于大清的统一不利。其后又对九阿哥“侮辱汉人”的说辞发难,反问作为上书房大臣的自己,是否也是满人的一条狗,争取了百官中汉人的支持。最后的是与八阿哥的对飙戏,压轴的是张廷玉反问八阿哥“我们两人同时挂冠去而,归隐山林。只怕八爷舍不去离去。” 如此,靠着张廷玉的三板斧,挽回了雍正阵营的颓势,双方打成平手。


危机解除

但危机尚未解除,因为“八阿哥”阵营还控制着紫禁城,直到十三阿哥的出现。

十三阿哥的出现说明了两点:

1、雍正阵营取得了紫禁城外丰台大营和锐健营的兵权;

2、从隆科多手里,重新取得紫禁城防务的控制权。

后记:

鄙人才疏学浅,以为八阿哥在暗,雍正在明。等八阿哥朝堂之外控制了兵权,朝堂之上主导了局势。雍正才恍然大悟,仓促应战,实在看不出雍正还在什么后招。只能说八阿哥说的“九成把握,还有一成是天算”,一语成谶。这天算便是雍正五阿哥,弘昼看似放荡不羁,但却将紫禁城外防务的不正常,告知十三皇叔,才有了雍正阵营后来的反制。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在雍正帝的预料之中,当然有后招!

有人说,雍正帝本身就不是弄权高手,这样解释就是过度解读!当然,杨角风也不否认过度解读这么一说,但是说雍正帝不懂权术的,那就真的是小看他了,不懂权术他如何能从险象环生的九子夺嫡中胜出呢?

在讲八王议政逼宫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一、

雍正帝刚刚即位,就接连收拾了以隆科多为举荐人的诺敏,以老八胤禩为举荐人的张廷璐。

至此,隆科多和老八胤禩就失去了举荐权,再也没有举荐过其他官员了,即使举荐,雍正帝也一概不采纳。不仅他们,连张廷玉经过弟弟张廷璐的事,也不再举荐新人。也就是说,雍正帝此时已经牢牢把握住人事任免权,无人能夺走。

随后雍正帝接连发布了好几条任命,包括提拔李袚、提拔年羹尧以及提拔孙嘉诚等。可以说,在那个时间点上,提拔这几个人都是得当的,也有利于朝廷。

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几股势力,反而成为阻拦雍正帝推行新政的顽固势力,并且日益壮大起来……

雍正帝既然提拔他们,当然也不怕他们闹事,至少会派人监督,比如年羹尧身边的岳钟琪,伊兴阿,李袚和孙嘉诚身边的刘墨林。

前面一个大家估计没有疑义,怎么刘墨林也成了雍正帝的心腹探子了?

前一期我们也讲了,新科前三名,早早就被雍正帝预定好了,科举之前就派出了神秘道士通知了这三人。

比如刘墨林,好几次给雍正帝秘密汇报问题:

比如孙嘉诚弹劾年羹尧事件,当天晚上,雍正帝问刘墨林怎么回事,刘墨林回话:

“回皇上,孙嘉诚上这个折子纯粹是因为看不惯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和八爷他们没有关系!”

比如清流派后来发现刘墨林反对参田文镜,于是一伙人要连他都一起参。再比如李袚后来被罢官,刘墨林去送行,他连理都不理,刘墨林委屈的跟雍正帝在一起喝闷酒……

二、

雍正帝收拾了老十四胤禵,收拾了老九胤禟之后,反对势力暂时消失,至此,他开始推行新政。

刚才也提到了,随着雍正帝新政的推行,本来属于他这一阵营的年羹尧反而成为了新的反对势力。同时朝中的清流派也越发强大起来,雍正帝正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完成自己的目的。

孙嘉诚为什么要执意弹劾年羹尧,说到底,雍正帝故意激怒的成分也在里面。

还记得年羹尧进京的时候,老八胤禩喊的那一嗓子吗?

“百官跪迎!”

官员们并没有马上跪下,直到喊第二遍才跪下的,这就说明这不是提前预演好的。一方面确实是老八胤禩故意给年羹尧下套,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会不会是雍正帝默许的呢?别忘了,他就在城墙上面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切。也就是这一嗓子,激怒了孙嘉诚,导致他跳着脚喊着要参他。

如果一开始,雍正帝还没有预料到清流派的强大,直到孙嘉诚求下雨来后,雍正帝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

孙嘉诚在太阳底下暴晒的时候,谁都在陪着他呢?

都是一群清流,这里面就有后来被砍头的李绂好友谢济世和陆生楠,当然还有一个替雍正帝打探情况的刘墨林。这些人明知雍正帝反对孙嘉诚犯上,可惜仍然陪着他,其实说到底,就是在抱团反抗雍正帝,反抗皇权。

这下,大家明白雍正帝为什么要把孙嘉诚派往西北送死了吧?

以及后来又为什么要执意杀掉李袚以及谢济世和陆生楠了吧?

当然,杀李袚也是故意杀给老三胤祉看的,最终以饶李袚一命为代价,让具备免跪特权的老三胤祉再次跪倒在雍正帝面前,至此,清流一派,包括清流一派的领袖老三胤祉彻底被连根拔起。

三、

雍正帝处死年羹尧,还是派的李卫去的,这也说明,自己阵营也需要敲打一下,让他们明白,谁才是主子!

现在再看一下敢反对雍正帝的势力还有哪些?

就只剩下老八胤禩这个大钉子户,以及一些关外王爷了,当然后来的弘时是个小喽喽,他的死活全在雍正帝的一念之间,不足为惧。

这时候敢反对雍正帝的只剩下自己人了,也就是旗人,其实雍正帝不仅是大清的皇帝,他同时还是蒙古大汗,还是各旗旗主。

要想把这伙人控制住,其实还是相当难的:

这群人是既得利益者,大清的建立也是这些人的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可以说改革最难的就是这些人。而且雍正帝都亲自下田耕种,都授予满族老农五品顶戴了,也不起作用,这些满人都懒散惯了,宁可把田租出去,也不自己种。

朝廷要是收他们的税,收多了,他们就闹事,收少了,他们就兼并土地,农民闹事,确实很难执行。

这时候,雍正帝怎么办?

其实很好办,只需要控制军队便可,再说白一点,只需要控制住八旗旗主便可。进一步说明白一点,就是既然大清律治不了你们这些旗人,我用军法总能治住你们吧?

整顿旗务,说到底,就是雍正帝要动用军法控制旗人!

而这才是压倒那些权贵的最后一棵稻草,也是逼着老八胤禩等人发动八王议政逼宫的最终手段。

用雍正帝自己的话讲就是:

“要是脓包,迟早得挤了他!”

四、

有人说老八胤禩逼宫的时候,明显雍正帝无牌可打了,要不是老十三胤祥及时赶到,他就真的麻烦了!

其实不然,至少有以下几个疑点:

老十三胤祥凭借着病躯一到两个大营就能接管,说到底并不是他接管,而是那两个提督控制住了局面,他去或不去,都能控制局面。不要觉得那俩提督是傻子,军国大事,别人刚刚共管,密报就已经呈递给雍正帝了。

雍正帝整顿军务的时候,刻意让老八胤禩和弘时联系旗主,并把弘历派往了江南李卫处,用意不言自明。说到底雍正帝也顺便看看弘时这小子靠不靠谱,如果不靠谱,连他一起拿下,难怪老十三胤祥都说:

“遇到皇上这样的一个好父亲,弘历真是有福啊!”

这句话让人非常费解的,把弘历派出去就是好父亲了?说到底,就是雍正帝不想让弘历看到兄弟们之间的互相残杀,这一点是老十三胤祥最不愿意看到的,而又不得不面对,所以才这样说。

再看后来图里琛进来给雍正帝报信,说自己手里没兵了,相信看了这么多期谈雍正王朝了,图里琛是怎么精明的人,不用多说。他作为雍正帝的御前侍卫大臣,他会让手底下的兵听隆科多的放下武器?

其实他就是故意这样说,目的仍然是终极试探大殿上谁是雍正帝一伙,谁是老八胤禩一伙,而之前雍正帝也是一个个观察谁是忠臣,谁是奸臣,目的是一样的。而且大家仔细看最后压着叛军进来的人,都穿着什么?

黄马褂啊,你还相信图里琛的兵都被撤了吗?

再说雍正帝担心老十三胤祥去哪,不要以为他等着老十三胤祥去带兵,说到底他担心的是这个:

“他不是被什么人劫持了吧?”

五、

因为这一切都在他安排之中,唯独老十三胤祥不见了,万一老八胤禩抓住了老十三胤祥,以此威胁,怎么办?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对老八胤禩这样说:

“要是十三弟有什么三长两短,你和你的那些同谋们,那就自绝于天地,自绝于列祖列宗!”

等到见到老十三胤祥没事,他才松了一口气,老十三胤祥点头意思是说自己控制了军队,而雍正帝看来的意思却是“我没事”!

更重要的是,不要以为那四个关外王爷都是老八胤禩一伙的,这中间早就被雍正帝插入了一个卧底,雍正帝办这事最擅长了,这个卧底就是睿亲王。

大家要注意整个八王议政逼宫的过程,他的面部表情一直是木木的,唯独等到老八胤禩终于按耐不住蹦出来以后,他的面部表情开始变得诡异起来。

当张廷玉跳出来痛斥老八胤禩以及其余各位王爷的时候,别的王爷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唯独这个睿亲王,环视了一眼各位王爷,不经意间露出了一丝微笑,而这个微笑,就是胜利者的微笑!

而且在老十三胤祥还没有来之前,雍正帝夸他,他还是笑着跪下谢恩的!

倒是老九胤禟一看慌了,马上心虚地说了一句:

“这睿亲王进京,和其他三位王爷一样,在一起一同议了整理旗务的纲目,还一起建议了八王议政,并没有谁在背地里另起炉灶啊。”

他越是说没有谁背地里另起炉灶,就说明这个人就是在另起炉灶!

如果这些理由还不能让你信服,请看雍正帝在貌似最艰难时刻的这个表情,这是大难临头的表情吗?这明明就是胜利的微笑啊!

所以,这一切都是在雍正帝预料之中啊,唯一没有预料到的,就是老十三胤祥没有到大殿,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就像之前老十三胤祥对老八胤禩协同旗务整顿时提出的疑问一样,雍正帝可是这样回答的:

“让他去办,翻不了天!”

看完分析,你还觉得雍正帝不会权术吗?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