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并不一定发热,为什么有些地方还用体温作为排除依据呢?

@所有都在


首先更正一下,体温是不能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排除依据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虽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但也有非典型表现的患者,比如少数患者以轻度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也有以头痛、心慌、胸闷、四肢肌肉酸痛等为首发症状的。

我们之所以在很多地方看到以体温作为初步筛查手段,是因为绝大多数感染者还是以发热为主要表现,通过测量体温,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初步筛查。当然,进一步确诊,还需要查血常规、拍胸部CT、做病毒核酸检测等等。

什么?不发热也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你是不是有点慌了?其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为重要的筛查依据,还要参考是否有与确诊患者接触史、是否有疫区暴露史。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来讲,如果没有与确诊患者及潜伏期患者亲密接触,平时做好防护工作,也不用过于惊慌。


关注重症行者-阿锋,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重症行者阿锋


今天下午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某日报拜访的时候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全国出现了一些没有症状的人,没有发热的人,也就是所谓的"隐形感染的人",然后怎么防止隐形感染和传染。题目说的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不一定发热,那为什么还🈶很多地方用体温来排除呢?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并非用体温排除,而是用体温筛查!这一个正着说,一个反着说,但仔细想想这个很不一样哦!为什么要测体温啊?那是因为很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发热啊!所以,体温筛查手段,但是并非确诊手段。测体温仍然必不可少!



其次,我们不能捡个玉米丢个西瓜。什么意思呢?没错,有些患者是不发热,但是发热的居多,我们要把握这个多的。同时,正如钟院士以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指南所提到的,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并不是唯一症状,也并不能确诊患者。发热的患者多了去了,不能说发热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同时,不发热的患者也有,那怎么办?第一,要问病史,问问患者有没有去过武汉,有没有接触过可疑患者或者确诊患者。第二,要做核酸检测!如果满足了第一条,那么就必须做核酸检测!



总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毒者"确实很可能比较隐蔽,但是他们只是少数,多数的还是有典型的发热症状。所以,测体温不能少!!!但是,体温并非排除标准。


普外三角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在上个月的二十七号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主要是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要表现!当然,随着确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也有发现有些患者没有发热。那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一定发热,但是为什么还要用体温作为排除依据呢?



第一,体温并不是排除依据!

题目说量体温是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依据,这句话是不对的,是极其不严谨的哦,没有任何专家教授说过不发热的病人就可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哦。

第二,为什么还要量体温?

没错,有些病人是不发热的,但是别忘了大部分病人是发热的!!!作为筛查,我们肯定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发热的患者!比如十个病人里面有七个或者八个人是会发热,而另外两个人不发热,那么我们肯定先抓住这七八个发热的人。为什么?一来发热的人占多数嘛,把多的人筛查出来,那就不会漏掉太多。二来测体温好测嘛。不发热的病人可能只有乏力、酸痛、纳差、咳嗽、咽痛等症状。



第三,不发热的患者怎么防控?

很多人关心的是这个问题,不发热的人我们怎么发现?说实话,如果真的不发热,又没什么症状,那真的很难防!这也是为什么让大家戴口罩,让大家洗手,让大家少出门,少聚会的原因!因为有些患者确确实实可能不发热!但是,别急,别怕!不发热不代表不发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数在一周之内就会表现出症状,严重病历可以底热或者不发热,但是它会有呼吸困难嘛,它有接触过感染者或者可疑患者的经历嘛!所以,对于不发热的患者我们肯定需要综合判断,需要结合病史,特别是否有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是否湖北方向来的这种情况。


最后提醒一下,最近口罩用的多,请正确处理⬆️⬆️⬆️


骨科木匠刘医生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随着新闻的普及,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有一部分患者,确实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没有发热症状,可能仅仅表现为轻度的干咳,但是大家要知道,这种情况是个例,大部分的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首发的症状还是以发热为主。

我们对于新型病毒感染的认识还很浅,面对这种新出现的病毒,专家也在探索、研究的路上。

根据最新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治疗指南第4版,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有少部分的患者呢,会表现出来一些卡他症状,比如鼻塞、流鼻涕。


另外现在比较令人关注的一个点就是腹泻,相信大家经常看新闻的话,应该知道美国在今年的2月1日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美国第1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治疗的过程,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当中发现其有明显的腹泻症状,而且给予其进行了粪便的检查,结果其粪便检查病毒核酸阳

就在当晚,深圳医院也发现在患者的粪便病毒核酸检查阳性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有媒体也采访了钟南山院士,钟院士表示不排除有经过粪-口途径传播的可能,这是我们需要非常关注的一个点,期待后续的研究结果!

为什么要筛查发热病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严格的关注发热的病人呢?其实这个举动并不是为了要给患者确定诊断,是筛查

而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部分的患者都是以发热为主,我们要把可疑的病例筛查出来,筛选出来后给予其进行相应的检查,明确其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后将感染的患者隔离出来,给予科学系统的治疗,而且这样才能切断感染途径,不使已经感染的患者再感染其他的人!

这样才能尽量减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逐渐的将这次疫情控制住。

如果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的患者,可以采取简单的退热治疗,指导患者回家继续观察。

您以为那些没有发热的可能感染者就被忽视了吗?

请大家相信,我们的流行病学专家和感染科专家不仅会关注发热的病人,对于这些不发热的病人,获得的关注有可能要比感染的病人还要大

如果在感染的患者接触的病例当中,确实发现了这种只有轻度症状不发热,但是经过病毒核酸检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将会获得更大的关注

因为这一类的患者,他自己有可能并不知道已经感染了病毒,但是由于他或者是她的抵抗力比较强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因素,导致其仅仅存在着一些非常轻的症状,比如干咳,没有发热,那么他会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如果其能好好的在家休息还好,一旦这个人是个不靠谱的主儿,到处乱窜,随便接触其他人,甚至是个大咧咧的人,口罩都不戴,他触摸过的地方,他的一个喷嚏,就会感染更多的人!

这样他就成为了一个

超级传播者,所以必须要给予更大的关注,严格筛选出这样的人士!

说句心里话

面对这次广泛传播的疫情,如果我们想要战胜它,真的需要我们全民所有人都重视起来,只有切断了我们每一个人可能被感染的小链条,最终才能彻底切断病毒感染在全国的大链条,最终得到这场战役的胜利。

作为医生,对于这次疫情看的真的特别的重,因为这次病例感染的特别多,如果将确诊人数和疑似人数累积起来,已经超过了3万人,全国所有的省份都有感染的病例。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有很多人根本对这次疫情不在乎,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聚集性病例,就在今天,我们这边确诊的一个患者,明明知道家里有武汉归来的亲属,仍然积极的参加家庭的聚会,最终被感染,其所有家属都要被隔离,具体有没有其他的感染者仍然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其在潜伏期的这个过程当中接触了很多人,相当于一个人不在乎,结果导致了n个人受累。而且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

这种情况,说实在话,真的恨的人牙根痒痒!

在这里谢医生,真的想跟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说句心里话:

求求您了,求您尽量减少外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多人聚会,请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出门的时候要戴口罩,回家的时候要先洗手,在便后也要洗手,室内多通风,要科学合理的饮食,科学合理的休息,不要熬夜,尽量不要伤害自己的抵抗力。

咱们就坚持一段时间,啥时候,钟院士告诉咱们可以好好出门了,咱们再动!

也请必须要上班的诸位,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尽量规避感染风险!
相信,只要我们都对自己负起责任,那么就是对整个社会负起了最大的责任!


有句广告词特别适合现在的情况:你好,我好,大家好!

您觉得呢?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了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它让大家不得不宅在家里,而且出门必须要带口罩,这种疾病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截止到2020年2月2日国内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数达到了14489,相对于昨天而言,人数增加了2000多,根据这些数据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数仍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可能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公共场所,有专门的人员给通行的人测量体温,虽然很多人不是医学领域的,但是他们依然知道这是在排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如果发现了就把他们送到定点医院。而根据一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权威解读,有一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没有发热,这样做是不是不妥呢?今天我站在医学的角度来解剖一下相关的知识。

1.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还是有发热症状的:

我们需要注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而感染性疾病一个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所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言,它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就是发热。

虽然会有一些人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没有发热,但是这类人群是比较少见的。我们不能忽略大多数人的情况,而去考虑那种比较少的情况。

2.用发热来初步排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是比较方便、经济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看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个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而虽然会有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没有发热,但是这类人是比较少见的,我们不可能去考虑少数情况而忽略大多数情况。

再者,我国人数是比较多的,很难做到对每个人都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检测,因为我们只能着重对于那些高度怀疑的人群进行筛查,所以也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测量体温的。另外,如果对每个人都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检测,不仅仅花费高,而且还很花费精力,这样的话就不得不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而相对来说,测量体温对患者进行初步筛查的行为是比较明智的。


对于发现体温升高的人,医生会先进行初步的诊断,看看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临床上能够引起发热的疾病比较多见,我们也不可能就根据发热来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3.对于那些不发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医生是怎么样发现的?

在医学领域是存在着很多不同于寻常的疾病的,有不少疾病的症状也是不典型的,这就给医生的诊断增加了难度,但是即便如此,大多数医生还是能够诊断这种疾病的。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侵犯了人的肺部,即便不引起发热,也会有很多人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的,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基本是可以诊断明白的。如果患者再合并有和相关病人的密切接触,再结合相关的检查,也是不难诊断的。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你好,对于感染新冠状病毒的人大部分还是发热的,是该病的典型症状,根据询问患者有没有武汉归来人员接触史、疑似或确诊病例接触史、疫区暴露史及体温测量可以对这病做个初筛。少数不典型病例会是腹胀、腹泻、胸闷等症状,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1、现在各个医疗结构、交通管制区域为什么要用量体温作为筛查新冠状病毒的方法?

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大部分患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的首发症状是发热,以腹泻、腹疼等不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还是占少数。通过测量体温,结合询问患者有无武汉归来人员、疑似及确诊病历接触史、疫区暴露史,可以初步筛查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而且测量体温简便、易行,成本低,也利于执行。当然我们也要知道发热的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冒、流感等也能引起,所以说检查出来发热,也不要惊慌,只是单纯的在家受凉了,没其他疫区归来人员接触史、疫情暴露史,可能口服些退烧药、感冒药观察观察,如果好转了,可能就是普通的感冒了。




2、那些没有典型症状的人筛查不出来怎么办?

随着对这个病的了解,潜在感染的患者的不断确诊,有些因腹泻、腹痛去消化科就诊的,最终在粪便里查出来病毒核酸阳性,而这些病人虽然没表现出来发热,却是有传染性的。这些病人确实在初步筛查的时候可能会被漏掉,而且因为自己没表现出来症状,自己也不知道被传染了,随着接触人员的增多,甲传乙,乙传病…很可能最后成了超级传播者。所以这类患者就诊时,对于他的暴露史的询问就很重要,甚至于现在这个特殊阶段,对于不能完全排除该病的,我感觉做个常规的粪便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都不为过。随着以消化道症状就诊,最终确诊该病病人的发现和治疗,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不能排除粪-口传播的可能性,对于这个事情的证实,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还在研究中,这就要求我们,上过厕所要及时冲水、上厕所后及时洗手,按照七部洗手法达到清洁的目的,对于卫生间,特别是马桶式时,要注意消毒。作为非医务人员,能做到就是一定要做好自己防护,宅在家,宅在家。出门时戴口罩,戴口罩,上厕所后及时冲马桶、高质量洗手、消毒马桶,降低被这些隐性患者传染的可能性。



小结:医院、交通管制区域及其他限制人行通道用测量体温筛查该病的原因是大多数新冠状病毒患者还是以发热为初始症状的,而且温度的测量也方便易普及。随着对新冠状病毒的认识,目前不能排除粪口传播途径,所以我们除了宅在家不出门,要加强注意的还有便后及时洗手、及时冲厕、注意消毒马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以医院为准!用心码字,认真回答问题,感觉还可以的话,点个关注吧!

有温度的规培生


最近感冒了,怕的要死心想没事,至少没发烧没咳嗽,这都好的差不多了,又看到这个又下一哆嗦,哎这个春节过得太难了。




徽豫姑娘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相关内容:发热、乏力、干咳是主要先发症状,所有确诊患者中有超过90%的患者是以发热为第一症状来就诊。

正因为超过90%的患者都是以发热为第一症状,所以才凸显出了检测体温的重要性,只要把发热的人先找出来,你就已经至少筛查出来了90%以上的患者。



体温检测操作简单,成本低,不用耗费太多的人力和物力。

现在疫情爆发,全国的医疗人员和资源都很紧张,对于疑似患者的初步筛查很多地方都没有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但是检测体温操作简单,居委会的大妈也很容易就掌握了,也没有什么成本消耗,所以检测体温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



那么剩下的10%没有出现发热症状的怎么筛查

其实也不难,只要结合有没有疫源地接触史就行了。出现一些上呼吸道症状、腹泻的人,同时还有去过武汉或者接触了武汉来的人就应该进一步进行医学检测。




医学扫地僧


#关注新型肺炎,宣传相关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传染性超过非典,且处于潜伏期的病人具有传染性,排查感染者是斩断传播途径的主要措施之一,对病人进行隔离,也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那么,许多地方采取测体温的方法,有效么?

冠状病毒是新型的,它的很多特性还不清楚,非典经验、医学发展,科学家很快研发出来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这是目前检测最“准确”的方法,也有公司开发出来“试纸”,还没投入使用。生产试剂盒的能力有限,如果有充足的试剂盒,排查就要好多了吧?

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3-7天,短的1天,最长有14天。什么是潜伏期?就是病人已被感染,但没有任何症状,包括发热。潜伏期病人没症状、不能检测,怎么才能知道呢?依据流行病学史,比如接触过疫区、或者感染者、疑似病人,自行隔离,这是最好的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病人症状最主要是发热,大约90%的别人都有发热,其次是咳嗽,发生率大概是50%-60%,还有胸闷、气短、乏力、腹泻、头痛等等情况。发热发生率最高,因此测体温就是相对有效的办法!

全国Ⅰ级响应,覆盖14亿人口,请自觉配合医院、超市、车站等地方测体温!为你,为大家!我是 ,感谢您的阅读!


刘永毅医生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症状就是发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