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大学,一个月给多少生活费够用?

7度风


我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她上的是秦皇岛的一个大学,学费是每年4000多,她上大一的时候,我花1500给她买了手机,买齐了各种生活用品,然后我每个月卡里给她打1000块钱,基本够用。星期六星期天她有时候会出去打工,挣点钱买一些她喜欢的衣服和化装品之类的。大学寒假放的早她也去电子厂打工,她自己挣得钱留着自己花,我也不要她的。秦皇岛是旅游圣地。她有空的时候就去玩。过完年走的时候我会给她足够的路费,生活费还是每个月卡里打一千。大二的时候我给她添了两千还有她打工的两千多买了电脑,生活费有时候就给打一千多,半年下来花了八千多吧!我姑娘身体单薄,有时候爱头疼脑热的。总之,乱七八糟的费用不算,四年下来每个月平均1500元左右吧!这是我女儿上大学的生活费用,不过每个人的消费不同,我觉得一个上大学的孩子每个月的费用怎么也下不来一千元,这应该是最低的生活水平了,尤其是现在的生活费用越来越高,怎么也不能难为着孩子。如果有钱就多给孩子点。如果生活条件不是太好,那也要让孩子过得去是不。这是我的一点建议,仅供参考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青青芳草地


首先在哪里,消费地方不一样,我先说下江西南昌大学的,我在这读书,一次饭,5角饭(女孩子吃,)男孩子1元饭,蔬菜2元到1元5一份,肉3元,6元一次饭,早上差不多5元,一起一天17就给20元吧,可以喝个汤,一个月30天就600元,大学电费水费差不多一个月50,(用不了这么多水电,冬天洗澡会用很多适量加钱)电话费一个月差不多150元,打电话,流量你懂的。网费200元2兆,一个学期,一个月50元,,,一个星期就星期六星期天出去玩,看电影就40元,吃饭50一次吧,差不多一天一百,一个月8天,800元,可以不会出去,或吃玩用男朋友的,在加化妆品。衣服,一个月500元,给2千到1千8就差不多,如果你女儿不漂亮可以给1千3到1千5,我看见太多星期六星期天各种豪车到门口接学生妹,给几千,出去玩,星期一早上或星期天送回来的,女富养,男穷养,你知道的,实话实说别生气,如果北京上海那种地方还需要加钱,一线城市消费会高一些,老哥我说的算详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森林钢琴


我是最早一批留守儿童,今年三十了,我说说我的看法,1996年爸妈去西安做小生意,我跟奶奶一起,不知道爸妈给不给我奶费用,反正我几乎没有零花钱,一个月身上都不一定有五毛钱。02年左右我上的初中,第一个星期五块生活费,根本不够吃,一顿一个馒头就要5毛了,饿的真坚持不住,后来小姑给我往学校送粮食换粮票,也是够吃,从来不知道饱。后来几年爸妈开始给生活费,刚开始一个星期15块,到初三毕业的时候是一个星期25块。这之前的费用都是从我奶那里要的。06年去县城上的高中,一个月是300块生活费,爸妈给办的卡,每次就打三百,啥时候用完,啥时候要,随着年龄增长,总感觉问父母要钱张不开嘴,一直到09年上大学,大一大二,这两年每个月的生活费是1000。还是没有了就问他们要,每次要都张不开嘴,每次都是把钱紧着花,大三开始再也不想问父母要了,就出去打工,挣个饭钱也不用张嘴,后来出去工作算是彻底不问家里要钱了,这才算解脱了。之前一直很瘦,也吃不饱,记得在学校的时候,就不知道撑是什么感觉。后来自己工作,自己做饭,这才胖起来。现在物价高,一早饭可能要七八块,中午可能要15左右,晚饭15左右吧,一天以40块生活费,这是1200,一个月还要买洗漱,班费之类的,差不多也要1500左右了。每个地区物价不同,你可以让孩子去学校生活一段时间,看他需要多少。我想去上大学的孩子,都能理解父母的辛苦了,家庭条件好的就多给点,家庭条件差就少给了。


笑闻天下123


大学生应该要给多少钱生活费才合适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父母好好思考。

第一要看你的孩子所在的城市消费水平如何,这就叫做因地制宜,高消费水平的城市例如北上广深这些的,生活费当然要高一些,不然你就忍心让你的孩子在外面挨饿受冻?而且大学生不像中学生,大学里面除了学习还有一个就是交朋友,交朋友当然少不了去一些聚会,三几个朋友谈天论地,畅谈自己梦想中的人生。这些也都是需要钱。我当时高中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同学叫他出去玩,他不去。不是不想去,实在没有钱去,去了的话,自己又不知道要吃多少顿青菜豆腐才能缓过来,所以避免让你的孩子有这种尴尬我觉得父母给的生活费除了日常的饮食之外还应该要有自己的零花钱可以自由支配。

第二看你孩子平时的花销如何。

如果她以前都是那种习惯有零花钱的人,我认为你应该适当给多一点,不然她可能会觉得自己以前想要买什么东西都会较比容易,如今上大学了反而相反,容易心理上产生落差。

第三,女孩子的话我建议给多点。因为女孩子要买化妆品啊,姨妈巾啊还有各种各样的衣服啊,尤其在大学这样的小社会里,不能说是攀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且!压抑了那么久的天性!不少人都想尝尝爱情的滋味,又是一笔开销。

刚刚说到的物欲,我们家长要善于开导,现在很多女大学生裸贷的现象,就是因为沉迷物欲,又不够金钱支持,最后走上这条路,或者被渣男骗。

所以我觉得女生来说不单是钱的问题,更多是父母家人的关爱。


小王子6192


因为我家就在北京,所以说说我的理解吧:大学要是走读,中午在学校吃的话大概20吧,像北京大学或者清华、人大。一周有八天可能不在外面吃,大概440。通讯费每月100准够。交通费每月大概300。偶尔和同学们小聚一下的话,按每月两周一次,一次大概300也够了。给孩子的水果钱每月300也够了。大概也就1700左右全够。


梦归博雅塔


这得看家庭情况和上的什么学校地区差异都不一样。

我四姑家的儿子跟我弟是一届的,我弟去年毕业,表弟上的是郑州本地的大专,应该不是特别有名的学校,每半年学费应该是4000左右,每月生活费800,暑假寒假会去打工。父亲每月会挣4000到5000,有两个姐姐,都已结婚,偶尔帮扶,但是基本生活无忧。

我弟上的是哈尔滨的三本大学,因为不想复读高三,压力太大,所以每年学费1.5万,因为三本学校学费贵,普通家庭不会选,所以上这个学校的孩子家庭一般都不错,我弟寝室大部分同学生活费在2500元左右,我爸当时工资3500元,给他2500肯定不现实,经过商量1200元每月,买衣服了给到1500。大学四年从来没有打过工,算是溺爱了吧。


忘小虾


学校里的生活费并不高,女生600元足够了,但女生还有些其它花费,如零食、洗漱用品、化妆品、个人卫生用品、电话费、车费等算500元,这样就是1100元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如果不想让她花费太紧张1500就不能再多了,如果要让她学会节约把每一分钱都花好那就1000到1200之间。我身边同事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读大学都给的1500左右,节约的无论男孩女孩都花不完。我给我儿子是1100他也够花了,他说他有个同学父母每月给3000还要跟他们这些同学借钱花。所以看你女儿怎么花吧。


萝卜白菜81207966


孩子上大学以后,每个月给多少生活费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吧。

首先,我给孩子的生活费,从高中开始,从来都不是按月给的。

我都是这样做的,每年按照十个月的在校时间算,从家长群里看别人给孩子多少生活费,例如,他们班男生家长说每个月得要八百元生活费,我就给他预算八百元,一年就是八千元,加上学费书费,给他一万块钱,这个钱一次性全给他,事先说好了,他怎么用我不管,但是,如果没有计划性,提前用完了我也不再给。自己饿着肚子就好。

并且我明确告诉他,第一年是试用期,如果对自己的钱花起来没有数,不懂计划和控制,第二年别想这样子,自己没有节制的话,我会改为一周一次给的。

第一年,他就计划的很好,剩了两三千我也不会收回来,当然就当他自己的私房钱了。

我表扬他以后,询问了他的规划,觉得他自己很有数,觉得孩子和父母收获都很多。父母省心,孩子独立。

整个高中,都是如此。

上大学后,我先让他自己做个预算,让他自己估量出自己每年需要多少钱,学费书费住宿费都算上。

至于怎么预算,他会询问比他大一两岁的同学的。

最后预算出来后,我们再商议一下,我还是一次性给他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包括衣食住行,都预算在内,我们协商好了,记个总数。

然后,他为了避免自己控制不住,就把钱分为好几份,在某宝,有的买半年期理财,有的买三个月,还有的买一个月理财,手上留下当月生活费加一点点应急的钱。

并且得意地说,这样好了,想花钱都不到期出不来了。还能赚利息呢!

事情证明,每年一次和孩子结算上大学的费用。有很多好处:

第一,锻炼了孩子的财务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规划能力。他会明确自己每年有多少钱可以支配,先去掉学校需要交的费用,每个月最多可以用掉多少钱,对自己的费用一清二楚。这样他就不会三天两头买东西需要你来付账了。

第二,他会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生活中的各项费用。

第三,培养他的理财意识。

最后,可能读者会纳闷我到底平均每个月给孩子多少钱,我基本上是按照平均每月1500元生活费给他,其他要交的费用另算,基本上他都会有点剩余。事先也和他说明,如果谈恋爱的话,可以申请,适当增加一点恋爱经费。😄

总之,我觉得,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费,比生活费本身的多少更重要。





遇见花开花落


我上学的时候是一个月八百(五年前),当然,也有没到时间就用完的时候,吃饭基本在食堂吃,早餐五块以内,中餐十五块以内,晚餐十块左右,一天大概25(关键是我们食堂不贵,而且种类多),过得还算舒适。我弟现在是一个月一千(在读,大一生),其实他们学校所处的地区物价也不贵,但他们所处的学校太偏僻了,所以一天吃饭大概要花三十左右。但这都是有前提的,我和我弟手里都是有私房钱的,会在万不得已的时候零用,家里人也都知道。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不管给孩子一个月多少钱,都不能让他感觉到自己很贫穷,手里有钱就会有底气,父母给的生活费是定额,到一定时间一定会给,那肯定是在这个时间段内要花完,但自己的私房钱,是自己好不容易攒下来的,花了会心疼,但手里有私房钱,就不会太去计较每个月有多少生活费。但也有一些例外,平时已经花钱大手大脚的那种,是留不住钱的,不论是不是私房钱。


吃货隔壁王


这个问题很好。每当碰到钱的话题,都会让人们面对真实的生活。

先说说2000年初的行情吧。我身边同学平均生活费在500左右,不含衣服路费。但是,但是平均值只能反应当时人们家庭的普遍收入,对个体来说没任何意义。

先讲2个人,A和B。家都是南方那边的,一个省会一个县城。

A家里做生意,每学期1万元零花钱,他自己叫“零花钱”。一个学期具体花多少钱,他也没算过。但是他平时也和我们一样吃食堂,出去吃饭玩,他买单的次数比较多。当然人缘也特别好,毕竟不是每个有钱人都愿意给别人花钱的。那么困扰来了,会有同学管他借钱,让他请吃饭(没原因,只是因为他有钱),管他借衣服(没打错,就是借衣服)。慢慢地,他也开始装穷,装可怜。但是谁信呢。之后他的交际圈就收缩了,固定的和那么几个人来往了。

B父母是普通职员,还有个弟弟。他每个月多少的生活费,没人知道。因为家贫的谁会拿自己的短处来炫耀呢。平时吃饭,就是去食堂买张饼或者馒头,很少见他吃菜。一般他都会买了回宿舍吃,可能也不想感受到食堂那些食物的诱惑吧。还好学校每月有几十元的补贴。总之,他很节省,可以用清贫来形容他的大学生活吧。平时小的聚会基本不参加。他们宿舍的聚餐也不会让他摊钱(大学生还是更善良)。人际交往也就可想而知了(孤独)。上学期间没感觉到他因为经济压力自卑,但工作后才明白,谁到那个境地能没有呢?

再说一个C。C来自一个滨海城市,家庭中等收入。每月生活费600元。条件还不错。但他就是管A借衣服的那个同学。为什么呢?因为他要穿着名牌,出去泡妞(这词很不好,但他这么告诉我们)。其实C的父母对他管教很严格,而且生活费是每月固定时间打卡上的。离开父母独自进入大学生活后的C,心理起了变化。我刚开始不清楚为什么,因为刚入学他还是很规矩的。慢慢的可以看出来原因,在身边有A同学这样的环境里,心理对他自己的经济状况很不满意。而实际情况是,他已经比大多数同学经济条件好了。可是C变得越来越虚荣,最后成了全班同学的孤立对象。 毕业参加工作后的3个人的现状怎样呢?

A还是那么潇洒有钱,妻美子靓。

B考上公务员,经济条件也只比以前好些。

C傍了个有钱的老婆(从来没晒过老婆照片)。


现实就是这么无奈。没有反转,也少有波澜。

说这三个人,相信每个即将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都要接触到这三种人。而经济条件无非贫富中。有些人会潜移默化的受到身边的人影响,有些人会不自觉地影响他人。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出选择呢?

其实,大多家长的选择余地很小。

能选择的是,让离开家门的孩子面对的大学生活有个预判。

诱惑太多,现实太残酷。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早的了解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让孩子知道家庭除了固定的支出还剩多少,我们又给了他们多少。让他们明白他实际能得到的经济帮助到底是个什么范围。要让他们明白,高考完的那一刻,就是他需要独自觅食的开始,而不是“啊~终于结束了”的完全放松。不要觉得没面子,真相对孩子重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比穷人的孩子去借高利贷强太多。高校是个大熔炉,但再大的熔炉也不会让富人变穷,让每个穷人变富。教导孩子,别和别人比,人比人气死人,心理失衡对孩子造成打击。专注的学好一项挣钱的本事,比拿爸妈钱买名牌,炫耀强太多。一件名牌再贵早晚都会成为生活垃圾,掌握一项挣钱技能才是未来生活的出路。

孩子上大学,每个月生活给费多少呢?

力所能及吧。最起码保障孩子吃好饭,然后准备好就业基金。其他花销让他们尽量自食其力吧。当今做个什么都能指望上的家长,稀有。切记教导孩子莫嫌贫,勿爱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