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衰落,有说是儒学思想所致,可儒粉却说是统治阶层不理解儒学精髓,你怎么看?

用户3486437905


第一,中国衰落始作俑者是宋朝,宋朝大量篡改华夏典籍,以佛教教义替换华夏核心文化。

第二,建程朱理学,实为儒皮佛骨,“存天理灭人欲”,即为佛教戒色、食素之戒律,其后果是导致南方汉人身体素质急剧下降,遇外敌体力不敌,思想上被佛教戒律“以德报怨”钳制从而逆来顺受。以天竺秽法替换儒学传世,亡华夏文明之根基。

第三,地方建立宗法制,实为种姓制之翻版,彻底破坏自秦建立起的文官体制,导致中国社会一盘散沙,遇外敌溃而无守,引颈待毙。

第四,自宋全面佛教化之后,中国业已成为今日之印度,遇强敌必败。

第五,空想盛行,天朝上国之迷梦始于宋而终于清。后虽有王阳明等人强调知行合一,恢复华夏法统,但积重难返,于事无补。

第六,天竺秽法推行千年,至清终成大错,大威以惩自是输的体无完肤。华夏之败落宋为首恶,万毒之源。


羽图腾


我赞成第一种观点。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儒家思想倡导社会成员之间要讲道德、讲礼仪、讲诚信、讲和谐、讲团结。讲男尊女卑,上智下愚。讲等级、讲服从而不逾矩,讲中庸而不偏不倚。形成了一个没有战争,没有烧杀抢掠,没有反抗精神的比较稳定的社会。这是儒家思想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但儒家思想也有其阶级局限性,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讲等级,遵守礼制,因循守旧,愚弄人民群众,萌灭了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斗争精神,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守着古代四大发明而沾沾自喜,吃着祖宗饭,不思子孙衣。致使中国由强大变为弱小,由先进变为落后,最后竟然抵挡不住一个小小国家的侵略而屈辱投降,割地赔款。


夕阳红155908541


这纯粹是睁着眼说瞎话。

孔二秕理解"儒学精髓"不?

难道这位巫儒魔头不是统治阶级的重要一员吗?

他可是当过鲁国司寇摄相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啊!

相位,正是治国理政的中枢哟!

可就这位巫儒″圣人"摄相之后,除了杀人曝尸,贪污受贿,穷奢极欲 装腔作势,巧言令色(这点连他的马仔都看不惯),岐视女性等恶行之外,没见他干过一件人事,更甭说使鲁国富强了!

由于不靠谱,结果他干了几个月就被人踹下台,灰溜溜地亡命逃到齐国给高召子当太监去了。

他的儒术不是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放之四海而皆准吗?怎么连他自己的相位也保不住啊?

附:

巫儒邪术祸国殃民的十大罪错:

1,仇视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敌视劳力大众;

2,祸害中国教育;

孔二发明的教育私有化,摧毁了中国以官为师的官办教育体制。以盈利为目的私塾教育把广大人民群众挡在学校门口之外,使中国的文盲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

3,摧毁了中国科技;

中华文明中的二十大科技体系全部被孔二余孽们摧毁,到了明未,中国人连天文历法都不会编了,自明末到中华民国三百年,作为国家机枢的天文历法一直操控在外国人手里,更悲摧的是连易学基础一一黄历也全由外国人编制!

4,炮制极端专制的”铁幕政治"体制,使中华文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一去不复返。

5,极端岐视女性,以骇人听闻的残暴手段对待女性。


6,以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固化阶级差别,导致中国社会缺少正常的阶级流动,缺乏进步的活力和生机;

7,儒从巫出,巫术就是帝王偏术,权术。孔二秕言传身教的官迷教育,导致中国社会对权力的极端崇拜,使中国读书人全都成了不务正业的,专营屠龙之术一一″修齐治平"的废物;

8,把巫术世俗化,流氓化,政治化,使之成为盲目结社的江湖文化,圈子文化,窝里斗文化;

9,篡改,杜撰,伪造,损毁中国历史,使中国历史变得面目全非;

10,泛道德,泛伦理的说教本质上就是反人性的骗术,这种骗术必然会导致骗子横行。中国长期成为″骗子的天堂",与巫儒之术肆虐有全周延的因果关系。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跳大神的神棍董仲舒提出禁绝百家,独尊孔二秕的坏招被败家子刘彻接受以来,中华文明就失去了日新月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勃勃生机和活力,进入一天不如一天的衰期。以孔为圣,以儒为道的封建统治体系,搞了两千多年,把大中华搞成了愚昧落后,一穷二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造成了几乎亡国灭种惨局!

一种说教搞了两千多年还不能成功,只能说明它是垃圾!

附二:答读者

谢谢你用心批评。

我只回答你一个问题:教育问题。《礼记.学记》中讲:“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孟子也讲:“设为库序以教民,库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滕文公上》)。

我们都熟悉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子产比孔子约长三十岁,是同一时期人,可见孔子时代“乡校”是很普及的。“乡”的规模,有解释为一万二千五百家,有解释为三千六百家。

这里的家塾不是私塾,而是"二十户为一家,一家必有塾",孔二之前,″以官为师的″公办教育的普及程度,是超乎现代人想象的。

春秋战国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连百里奚这样的奴奴都能相国,与扎实的基础教育普及是分不开的。

可孔二兴私学之后,旧中国的文盲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盈利(束脩)为目的教育私有化,是国家义务教育的天敌,今天,凡私学发达的地区,公办学校都受到冲击,有的地方根本就办不下去了。以致于教育部最近下文:严格禁止以国学班的名义冲击义务教育!

可以肯定,如果盈利性私学横行,中国义务教育制度必遭毁灭性打击!

至于科技,孔二以六艺教学,中国自神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绝了六艺之外的全部学问的教学和研究,在此政策下,天下读书人都在制艺,请问:怎么发展自然科学?

再说,你觉得夫子一个,童子六七人的私塾教模,能进行自然科学教育吗?

至于你的其它问题,我已回答多次,恕不赘述。

再次谢谢!


文刀沐子


儒家害人!想一想中国社会历史上都是说假话的有市场,讲真话反而是怪胎!整个社会就是假大空,封建王朝历朝历代都是愿意听假话鬼话,大家都不讲真话。究其原因就是儒家的所谓所谓圣人思想,所谓的君子,鼓励人都想把自己装成君子,其实都是伪君子,一肚子男盗女娼,满嘴的仁义道德,大概是儒家思想培养下中国人的真是写照!

西方人真实,直接,社会风气和工作作风就业是能够直面问题和矛盾。儒家要你克己,要你忍让,其实就是让你不要表现真实的自己,让你为了所谓的面子,说假话,愿意听假话。不能真实的反应和包容人性的弱点,只是让你克已,自省,实质是违背了人性的规律,只能是让人装,让人假!而装和假就有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儒家最大的危害!

今晨思考,儒家害人,深恶痛绝!


被耽误的厨子


看到这个问题我又想起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当时就提出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回顾起来这些运动都和两千年前的孔老夫子有什么关系?孔夫子成了替罪羊,谁想出坏就拿孔子说事,真是天理难容,可曾记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云中子595


中国近代衰落就是儒学造成的,这不容质疑。儒学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历史作用是反动力—推动力—反动力。东周末年诸侯割据、战乱不断,奴隶主王朝势衰运竭。孔子周游列国,奔走呼号,理想是重振周制周礼,维护和延续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他的《礼记•礼运篇》就是其理想的真实写照:“天下为公”指的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绝非现代人意识中的天下苍生、黎明百姓;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要奴隶主贵族们“克己复礼”,放下私欲私念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共同利益;“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绝对不包括完全没有自由身份,只是具有人形的活工具-奴隶。言为心声,有感而发,我们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去望文生义地盲目拔高孔子及其思想。幸甚的是儒学在当时诸子百家中影响有限,终未能阻滞中华文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发展的步伐,此时它于历史长河中的作用是反动力。秦亡汉立,弃秦时“厉刑典苛”实施黄老“无为”思想,修养生息,经“文景之治”,内平吴、楚七国之乱,外御匈奴之侵。武帝刘彻即位,在国力恢复和发展、地主阶级力量强大的基础上,"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急需加强中央专制集权的政治要求。董仲舒趁机向刘彻推出了揉合有法、道、五行阴阳思想的儒学(公元前134年),说儒家经典《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强推“三纲五常”,发挥说“君人者,国之元也”,大一统要统一到君王身上,君之威至高无上,君与臣民之间是干与技、本与末之关系,绝不允许颠倒;说皇帝是应天之运,君权天授。君意代表天,至高至尊不容违逆,神化统治者。进而建议刘彻“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说百家之言让思想不一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必须统一思想。如此等等完全迎合了刘彻加强君主集权专制政体的需求,遂下令“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此后凡想入仕者必须学儒学,是做官必须的敲门砖。儒学在今后的二千多年中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与经济、政治紧密结合,三位一体构建和完善了封建专制制度,让中国的封建文明在世界上居于远远领先的地位。此时它于历史长河中所表现出来的是推动力。有种说法:读懂半部《论语》就可治天下,而历史事实反复证明这是谬论。君不见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更迭了多少王朝,如果它是治世治国的金科玉律,为啥再久的也不过三百余年?统治者内部父子、兄弟相戮频繁发生,可见“纲”、“常”也并非处理人伦秩序的灵丹妙药。后世儒生再怎么发展儒学,在“三纲五常”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五伦”、“四维”、“八德”、“十义”及“三达德”等都不过是细化它,在其汤碗中并没有加有新料。物及必反,时过境迁,单一的思想模式让专制、人治思想深入到社会活动各个方面,固化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当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而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者却仍在原地打转,甚至洋枪、洋炮、火燒都没能让其醒悟,对出现的新思想仍然残忍扼杀,比如维新变法。此时,儒学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是反动力。辛亥革命至今已百余年,中国历史经历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现在的改革开放,但以儒学思想为指导的封建专制制度带来严重后果仍很严重。尽管我们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直追,但经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对于巳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儒学我们绝不能抱着不放,更不能让其还魂,必须予以批判,坚决摒弃其中的垃圾。


一个了老无用之人


把近代衰败落后全推给儒家思想,太武断也太无知了,衰败原因是很多的。

儒家文化的兼容并包性可以吸收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行自我调整。

西方有长期的宗教战争,而儒家文化的兼容并包性却允许佛儒道伊斯兰等不同文化可以并行不悖,中华文明具有兼容性不具有排他性,这是我们的骄傲,不应妄自菲薄。

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一无是处的话,那中国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的时候大多又在采用儒家思想。

从历史上看,汉唐时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汉唐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唐代贞观时期尤其是中国历史的高峰,那个时候儒家文化开始向外辐射,影响力辐射到东亚。

那个时代,我们是自信的,包容的,儒家文化并未阻止我们民族的强大。

两千多年前孔孟创立的儒家哲学思想,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明进步之一。

儒家思想主要是关乎修身、立德和做人的学说,对于任何时代的人来说都是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的。

儒学概括了人性(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民族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及阶级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三种人类最重要的性质,也给我们中国人乃至整个人类提出了一套在这三种人类最重要的性质的基础上可以操作的修身治国的方法也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

但明朝的程朱理学以后,中华文明开始走向自闭和顽固。

我认为,程朱理学起阻碍了中华文明进一发展的思想原因。中国人把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归结于天,而程朱理学把这一观念发挥到了极致,把人性和创造力压抑到了临界,并压制了中华文明的蜕变和涅槃。

而程朱理学(四书五经)的推广是明清统制阶级,用力推广的,除了经学,自然科学就没有去发掘,没有向西方学习(入仕科举用不上),才是造成近代衰败的原因,西方的工业革命是自然科学近一百年的厚积薄发,这应该和制度有直接关系。

但程朱理学只是儒家学说理解的分支,不等同儒家,对儒家思想进行解释理解的门派很多的!

而孔子明明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很鼓励学习,创新,思考的。

两千多年前的学说不可能每一条在今天都有积极的作用。

但孔子说得好:苟日新、日日新、做新人。我们只有坚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就相当不错了!


蓉儿是妹纸


让那些孔乙己滚回古代去,别坐汽车看电视拿着手机躺在孔老二的墓地上,歌功颂德。

共产党员应该坚持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国今天的繁荣发展绝对于儒学没有一毛钱关系,反而恰恰是否定儒学而取得的。中国近代史,从西学东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是在突破儒学封建思想的束缚,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中国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艰苦奋斗出来的!

现在,有些人不思进取,迷恋封建专制主义思想,读了几本四书五经,仁义礼智信,摇头晃脑,就沉渣泛起,企图用封建思想偷梁换柱,否定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进而对封建思想借尸还魂,走回头路,其心可诛。孔乙己,阿Q悲剧重演,呀太可怕了!

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一次次的思想解放,一层层冲破封建主义的思想牢笼,血与火的抗争,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


榆树钱11


毛泽东主席对孔子有所批评,也有所继承,文革开始就批孔,到1976年,毛泽东还把朱元璋、曹操、孔子、秦始皇并列,重新评价孔子的贡献,如果孔子这么坏,还与朱元璋他们并列个毛,孔子思想岂是后世思想,宋之前,丧偶妇女,可以再嫁,宋朝后期,寡妇不能再嫁,孔孟原义教,提倡有仇必报,你看看现在,什么中日友好、中俄友好、中美友好,好了伤疤忘了疼。

儒家思想是怎么来的,很多人搞不明,他是来自于周公,批孔子批得厉害,即把周公忘了,整个儒家思想不代表是孔子思想,孔子个人思想,也不代表是整个儒家思想,孔子是继承周公之后,发展礼的代表人物,儒家思想是历代历朝的儒生借助周公、孔子本人思想发展而来,儒家有很多学说,都不是孔子个人的,儒分为八,源自于《韩非子·显学》,其文曰:“自孔子死后,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梁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漆雕开、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孟子、荀子这些儒家的人,哪一个人的思想是奴役老百姓的。

孔子的儿子死了,儿媳改嫁了,留了个孙子给孔子,也没见孔子要他儿媳,为他儿子守寡啊!孔子一向主张复古尊礼,可是没有拦着儿媳改嫁,可见孔子的复礼,不是古板的,现在人改嫁,春秋战国时,孔子也支持寡妇改嫁,或离婚改嫁,孔子的孙子就是离婚,之后孙媳妇改嫁,按当时儒家思想,改嫁的妇女死后,儿子是有权不去祭拜她的。

早期儒家甚至还提出过类似于现代“试婚”的观点。《礼记·曾 子问》中记载,新婚妻子三个月后才到男子家庙去拜见祖先,如果三个月之内双方不和谐,这婚姻仍可取消,这种对待婚姻豁达而自然的态度,是宋明儒学所不敢想象的。

孔子是崇文尚武之人,在春秋时期,孔子敢当齐景公的面,歌颂秦穆公称王,这在当年是大孽不道的,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孔子又评价秦穆公:“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其举也果,其谋也和,法无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爵之大夫,与语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虽王可,其霸少矣。” 秦穆公有君的样子,百里奚有臣的样子,秦国有这样的君臣,不应称霸,应该称王。 《论语》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鲁君不待孔子好,孔子离开鲁国。君若能与国的利益、民的利益一致,哪么就应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如果不一致,宁愿离开也不帮国君作事。

到了西汉,董仲舒把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三纲”的思想,“纲”就是支配的意思。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体现出高贵与低贱之分。 受宋明理学的影响,明清时期又出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说法,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明代小说中,而在清代小说与戏曲中更为常见。小说作者提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时,前面通常还冠以“常言道”“古语云”“自古道”“俗话说”之类的前缀,表明它可能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民间的一句俗语。至于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句俗语,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此语的流行,应该跟明清两代皇权专制的高涨、愚忠思想的渗透有关, 现在被歪曲了。

孔子本人思想,有一部分是受教老子而得出的思想,司马如相、班超、周瑜、陈庆之、王翰,这些哪一个不是儒生,《论语》中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某些人不断把孔孟原义歪曲,把自己的思想当孔孟思想,来奴役老百姓,孔孟创派的儒家“原教旨”,具有强烈的实践倾向、批判精神,是活泼泼、雄赳赳、气扬扬的,充满感性、真性、弹性、血性、积极性,充满生气、侠气、阳 刚之气、浩然之气。儒家亚圣孟子曾被宋儒批评“有英气”,指的就是孟子那种以个体人格为中心的倨傲风范,那种“说大人,则藐之”的狂狷人格,那种“圣人与 我同类,万物皆备于我”的主体意识的乐观向上心态,那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那种民重君轻的人民性和顶天立 地的大丈夫精神。 孟子?万章》。在引述《尚书?康诰》之语时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

这些英气勃发之言,岂是后世腐儒、陋儒、酸儒、犬儒、小人儒所能发?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如《论语》以直报怨的主张;如子夏在问孔子如何对待父母之仇时,孔子答曰:“寝苫,枕干,不 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等等。所以袁枚说过:“恩怨二字,圣人不讳。故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怨未尝不报也”。 直者,公平正直也。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八个字,已是侠气纵横了,难怪有儒侠同源之说。士在贵族制的三代为低级之贵族,春秋以降,礼崩乐坏,士失其职其所,游士日增,文者为儒,武者为侠。所以韩非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以儒与侠皆不利于君主专制也。 原儒的这种血性,儒学不是一个干枯的理论体系或抽象的学术传承,更不是后世尤其是宋明以后逐步内敛化、虚伪化、僵尸化、奴性化的奴才哲学、太监哲学、 帮闲帮忙学,它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一面,也有大复仇的壮烈传统、大雪耻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历史豪情!现在是被严重歪曲了,比如以德报怨,后面的 何以报德 他就不给你写出来,还以为说要对坏人好。


岳神通


我受你的邀请已经有点腻了,话说你到底受的什么教养,把你训练成现在这种问问题都只能摆两个选项做选择的思维模式?

你是在增益学问还是在操纵话题、诱导與论方向?

你要批判儒家理论,请针锋相对、明正典刑,别这个怎么说那个怎么说,人家说没说谁知道啊。

再者说,你设置这两选项是啥意思?是只能选一个?是不是如果不选“儒粉……”这选项,就得选“中国近代衰败就是因为儒家”以及你含沙射影的“摒弃儒家全身心皈依“西方文化””就能“重归光明”了?

话说你这立论可太便宜了吧,你连证据、逻辑、论证都不用,直接就把结论树起来了?你不觉得你需要稍微论证一下你的立论么?就是论证一下:中国近代的衰败,到底是儒家哪些理论的必然结果?对了,如果你顺带脚论证一下没儒家的地方到底为啥“被西方蹂躏”的就更好了。如果再能分析一下为啥西方文化蹂躏那么多“文明”,唯有华夏还能涅槃重生就更更好了。

最后,你的敌人不是“儒粉”,而是事实与逻辑,就是那个物之本末事之终始的逻辑。

不过,看你这个设问套路,事实与逻辑与你天渊相隔。

当然,看你这套路,还是颇有看点的。“有的人”,没有明确标定,“儒粉”却是已经带了偏颇立场的意涵,“可”字用的更是立现对偏颇“儒粉”对已然事实的绝望抗争。你这些套路,真正的有无中生有、乾坤倒置之能的“生花妙笔”啊。叹服叹服。



——此人无陈词滥调,无不知所云,无酸腐鸡汤,无缤纷喧嚣,唯有一点赤诚真意,一点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轻落玉指点赞,高抬贵手转发;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见,请评论中不吝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