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們是如何訓練自己思維方式的?

鵝城縣令2011


要想知道牛人們是如何訓練自己思維方式,我們首先要知道,牛人們常用的思維方式有哪些,接著再去尋找訓練方法。

所以阿胖這篇回答將從:

  • 大多數牛人們都在用的思維方式有哪些
  • 以及這些思維方式如何訓練

這兩個方面來與你分享。

一、成長型思維

與成長型思維相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

所謂成長型思維是指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更多考慮的是事情是能夠變化的,我們能夠通過怎樣的努力把一件壞事情變得更好。

而固定型思維恰恰相反,指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更多考慮的是事情是沒法變化的,是怎樣就是怎樣,當事情變得不好了,相信自己無論如何也是沒法改變的。

馬雲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

先相信,後看見


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看似沒法變化,但只要你相信他能夠變化,並願意付出努力,那事情總是會變得更好的。

牛人們正是因為具備了成長型思維,當遇到了大家都無法改變,並且不看好的事情時,他們卻一直相信,並堅定的執行下去,從而取得突破。

訓練方法:成長型思維相對於固定型思維來說,最重要的一個點是相信事情是變化的,有彈性,所以,等下一次,當你陷入固定型思維的陷阱當中時,你可以做一個極端性的思考,如果這件事情,並非我所想的這樣,而它是有彈性的,那我應該怎麼做?這樣長期堅持訓練你將會具備成長型思維。

二、多元思維

多元思維是指通過學習多個行業的知識,並對其進行融合,形成一個多元的思維模型。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一句話:

在一個拿錘子人的手裡,所有問題都是釘子

什麼意思?當你只具備一種錘子思維時,你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用錘子把釘子錘進去。


但實際上這個問題可能是需要把釘子拔出來才能夠解決,你可能就會因為錘子思維而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並讓它越變越壞。

所以很多牛人都會學習各個行業的知識,讓自己具備多元多元思維模型,以防掉入能力陷阱當中。

訓練方法:在訓練方法中我們主要講一講多元模型,我們應該要去學習哪些行業的知識呢?

可以先來想象一下,你現在的行業內容在山腳這個高度,然後你離山頂有1萬米,你首先要學的行業知識就是山頂的知識,離你現在所在的位置1萬米的知識,當然這個距離並不代表知識高低,而只是代表遠近,離你現在知識最遠的知識是你首先要學的。

接著再一步一步靠近,學習離你現在的知識5000米,2000米,1000米,500米,50米,這類知識。

之後再把你所學的這些知識的核心模型,一一列舉在紙上,進行一步一步的連接。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拿財務和自媒體,這兩個行業來說,怎麼連接呢?自媒體的核心有寫作、運營、數據分析能力等,財務的核心數字模型,那數字模型與數據分析就能結合在一起,等你對自媒體做數據分析的時候,你可以用財務中的數據模型進行分析

三、決策思維

第3點,我們要說的是決策思維,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說,決策要有什麼要學習的嗎?決策又有什麼思維嗎?決定誰不會做啊?

是的,人人都會做決定,但是你要快速,準確的做出一個好決定,沒有一套系統的方法論是無法做到的。

而人生又是由無數個選擇與決策組成,很多時候,在努力相同的情況下,誰的決策思維更優秀,誰的命運就會更好。

而那些牛人之所以牛,在他們已經足夠努力的情況下,不斷的做出正確高效的決策也是讓他們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有必要去學習決策思維。

決策思維的定義是一種能夠讓你快速,準確的,不糾結的做出決策的思維方式。

訓練方法:決策思維的訓練方法,做假設演繹法

當你面臨選擇是ABC時,你可以對ABC做一個延伸的演繹,演繹出結果之後再進行決定。

比如現在不是畢業季嗎?很多大學生選工作時,就可以用到假設演繹法。

在目前,已知的範圍內,我如果選擇a行業,以後的發展路徑會怎麼樣?b行業以後的發展路徑會怎麼樣?c行業以後的發展路徑會怎麼樣?都想出來之後放在本子上對比,這樣子就能夠清晰明瞭,也不糾結了。

四、逆向思維

第4點我們來聊聊,逆向思維。

我們有時候會遇到很多難題,你用普通的正向思維,根本無法解決,而很多牛人在這個時候用逆向思維,可能事情一下子就會被解決了。

什麼叫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就是指你在正向的基礎上反過來思考,舉個例子,如何獲得成功?這是一個特別難的問題吧。

有人可能花一輩子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是如果你用逆向思維去思考,反過來那就是,如何獲得失敗?這一個問題會比如何獲得成功更加容易解決,就比如,天天打遊戲、重度拖延、嫉妒別人、心態爆炸這些都會讓你獲得失敗,等你知道了這些點之後,你避開這些點,那也就說明你沒那麼容易獲得失敗了,當你沒那麼容易獲得失敗,你也就相對變得成功了。

訓練方法:反著來。

逆向思維的訓練方法是你反著來就行了,你的問題,列在本子上並把這問題中能夠替換的詞語都替換成它的反義詞。

就比如如何獲得成功,我替換一下就是,如何獲得失敗?

接著再把失敗的點,全都羅列出來,然後遠離這些或者失敗的點,那你不就成功了嗎?

五、高效思維

大多數牛人們都是能夠掌控時間的高手,他們的效率通常都非常高,這也是阿胖分享給你的,第5點,思維方式,高效思維。

什麼是高效思維呢?也就是,他們在儘可能的一份時間產生多份價值,而不是用多份時間產生一份價值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就拿一些大佬出書這件事來說,他花了一年時間籌備出了一本不錯的書,這是他花的一份時間為一年,但是他把這些書賣出去,不僅增加了他的收入,還增加了它的影響力,並且可能在他20年後30年後死後,還可以給他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這就是一份時間,產生了多份價值。

訓練方法:那我們平常如何訓練呢?當你每次要做一個行動時想想這個行動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這個好處,你儘可能的去,找出3點以上,如果找不出3點,你就不要去做這個行動,除非是,不做這個行動你就會產生無法承擔的後果。

或者是這個行動經過你怎樣的調整,他可以對你產生3種以上的好處。

總結:掌握好

1.成長型思維

2.多元思維

3.決策思維

4.逆向思維

5.高效思維

這五種思維,你也可以變牛!


阿胖: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專注自我提升·閱讀·思維,每一篇文章與問答都是乾貨滿滿,如果你的問題,在我頭條號裡找不到答案,那就算我輸!

阿胖讀書


如何訓練自己的思維,如何訓練自己的心智,這個問題曾經摺磨了我很長很長的時間。即使我很想努力,但無從努力,用不上力,很糾結。

我自己用了一個最笨的辦法,答案是【知識層】,關於思維有哪些知識層,有哪些書。關於心智有哪些知識層,有哪些書。

這是我最關鍵的策略和手段,很笨吧。我常說笨人笨辦法,雖吃力但能從根上見效。這種方法很費力,但確實可以做到厚積。


第二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輸出知識層,開始一個人自己做PPT,自己寫一些關於心智、思維的文章。輸出的過程其實是對學習到的知識精細化處理的一個過程。


第三點,深度閱讀,把一本精典的書給真正讀通,持續的讀,直到自己離開了這本書,還能很清楚的知道這本書是講什麼的,通過自己的語言也能夠把它寫出來,講出來、畫出來【畫出一些圖表述這本書的理論、核心理念】。這種讀書方法其實很合算,第一遍讀的時候,花的時間最多,收穫卻很少,只讀一遍是虧本生意。讀第二遍時,花的時間會減少到一半,收穫卻會增加很多【賺錢的生意】,再往後讀【花的時間就會更少了】,收穫卻滿滿當當,最合算了。這時在實際的讀書中總結出來的。


最後會出現一個問題,通過讀書,你會學習到很多思維【系統思維、還原法思維、邏輯思維、水平思維、複利思維、假設-否證思維、問題思維、機會思維】等等,但這些思維你要去整理它們,讓它們在你的腦袋有序,後邊就設計了一個認知框架,當然,這個認知框架是假的,不存在的。但我必須透過這個假的認知框架來整理各種思維,讓它們在腦袋中有序。就好比芒格的思維複式框架,但芒格的思維複式框架,只是提出了這樣的一個思考方式,後邊就通過幾個簡單的要素、聯繫、結構,硬生生的設計出一個認知框架,我把這些不同思維、思維方法、心智模式,一些廣義的工具,都給安置到這個認知框架。

我們來看看我整理的這個認知框架。

為什麼要把思維的訓練重心放在相應的知識層。這裡邊有自己的一些視角和看法。

存量,通常人們對思維和心智的瞭解都很淺薄,更多的時候是臆想。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存量基本為0。學習是流量,知識層的學習就是要把這塊的存量做大。如果不從知識層入手,偶爾看看文章,也能學到一些思維模型及思維方法,但都流於表面。對存量的影響基本沒有。通過知識層的學習【流量】,先把【思維、心智】的存量做大。這個時候,各種花樣、技巧都是次要的,理論很重要。當存量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確實會扭轉自己的認知,

為什麼很多【思考與創新】培訓無效。因為【培訓】只是暫時的流量,對整體【知識存量】影響不大,通過一次的培訓,很難有大的改觀。但如果一次的培訓,能夠激活大家對【思考與創新】的重視,在後邊慢慢增加【這塊知識】的存量,最終培訓還是有效的,培訓不能替代持續的學習。培訓的意義個人認為是幫助大家【整理存量的結構】而無法實質影響存量。

把學到的關於【思維、心智】的知識層,在大腦裡模擬,經常反覆演練。

在意識層次的反覆演練,最終會貫徹到潛意識,意識層次在訓練潛意識,讓潛意識變得更加會思考。


認知框架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小編先和大家說個段子,大家仔細品味一下。

男B問女A:親愛的咱們今天吃什麼?

女A:隨便呀,聽你的

男B:吃火鍋 女A:太辣一身味

男B:吃燒烤 女A:上火不好消化

男B: 。。。那你到底想吃什麼啊

女A:隨便啊,我都可以!

直男多直

這種分分鐘逼死直男癌的節奏,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呢。這一切的根源在於男女思維模式的差異化,男性思維一般是線性思維方式,女性一般是發散性思維。因為思維模式的不同導致了男女差別。

所以,想要了解思維方式,先要學習什麼是思維。

看不懂對不對。其實思維方式,它是思考問題的根本方法,與它相對應的概念有思維方法、具體思考方法。思考方法是面對具體問題時的具體方法論,不是思維方式,而是具體行之有效的思維工具而已,思考方法多種多樣,而思維方式卻只有兩種:線性思維方式、非線性思維方式。

牛人思維是如何煉成的?

牛人如何思考?面對簡單問題時,他們幾乎不用思考,和普通人一樣,用線性思維就能解決問題。面對複雜問題,綜合情境,龐大系統時呢?當你理不出頭緒,找不到真正問題,無法對接具體理論,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時,牛人總能通過思維方式破局,這種思維就是非線性思維(相互連接的,非平面、立體化、無中心、無邊緣的網狀結構,類似人的大腦神經和血管組織的),複雜思維,跳躍思維。

想要擁有這種存在於電影中的超級大腦嗎,其實很簡單:

1、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要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不要被各種表面現象牽著鼻子走。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從關鍵處著手解決問題。要堅持按原則規矩辦事,不要過多考慮感情、關係等其他因素。還要堅持說實話說短話,少說空話套話長話。擅長聯想,思維會跳躍,能觸類旁通,用已經習得的知識、經驗、方法去快速試錯,會聚焦,找到切入點去鑽研,會借用各種力量幫助思考。

2、豐富你的知識儲備

知識框架,知識鏈,知識系統的組合使用,各學科相互交叉,理論和現實相互融合,各種情景例子相互印證的活知識。這些都是知識儲備的要求,牛人之所以可以把知識融會貫通,最主要的就是他們可以把知識網狀化,模塊化。而不是零碎的,靜止的。積累這樣的知識有助於你打破知識思維固話,從而產生跳躍、創意、頓悟。可以多閱讀、多理解、多摘抄一些富有邏輯性的文章。

3、富有創造性思維

前兩者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其實人類進步的來源就是創造

牛人牛在思考效率高,反應速度快,深入而全面,面對複雜問題能破局,對簡單問題研究的深,這裡面有思考方法問題,本質卻在知識儲備和思維習慣。人們習慣了線性思維,習慣了世界的連續性法則,一旦去掉線性,打破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繫,需要靠創意、想象、頓悟打破常規,進行創造性思維時,簡單思維已經無能為力了。


AI研究所


其實牛人曾經也是一個普通人,只是因為經歷改變了,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從而提升了自己的認知高度,說出來的話自然一針見血,直達本質。

那麼,這種能力是怎麼練成的?

1.從自身經歷內省和覆盤

其實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很多事情,普通人對這些經歷沒什麼感觸,走過了就過了,而牛人不一樣,他們會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反思和覆盤,不斷從中提煉出有助於成長的經驗。

這個覆盤和反思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深度思考的體現,通過對內的探索,他們會把經歷化為成長路上的養分,滋養自己的思想境界,從而達到普通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就拿自媒體興起這件事來說,牛人在運營平臺時會不斷做覆盤和總結,成功的經驗是什麼,把他總結並分享出來,失敗的經驗是什麼,如何去避開?並把它變成成功路上的踏腳板,這是牛人的思維方式,也是他們越來越牛的原因,如果你對什麼都不思考,不總結。

那麼再過十年二十年,你的生命也不會出現什麼爆發性的成長。

而牛人經常思考和總結,他們一年的生命相當於普通人十年的經歷。因為他們常思考,常反省,對生命自然有新的領悟,他們的人生每一天都是新的,而不是一直在簡單的重複。

2.讀牛人的書

如果你觀察過牛人,就會發現他們幾乎每天都在讀書,比如李嘉誠,比如窮查理,比如孫正義,都是出了名的讀書達人。

為什麼越厲害的人越需要讀書呢?因為每本書都包含了很多智慧,那些過來人留下來的經驗,就像良師益友一樣給我們優秀的建議,也能夠告訴我們哪些坑不能踩。

讀牛人的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你的視野會更大,看得也更遠一些,因此牛人都喜歡從書本的海洋裡汲取前人的智慧,用以拓寬自己的思維能力。

3.行萬里路

牛人絕不會閉門造車,把自己侷限在一畝三分地裡,相反,他們很愛走出去,去看看牛人都在做什麼,從別人身上學到更多優良的品質。

有句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不讀書,那麼你走得再遠也只是一個郵差,如果你不走路,讀再多書也只是紙上談兵。

因此,讀書跟實踐缺一不可,只有這兩者相結合,才能最快地提升我們的成長速度。

走出去,是為了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在行走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那麼幾道風景,那麼幾個陌生人,那麼幾件事,深深撼動你的靈魂,給你的世界打開一片新天地,至此,你的思維自然也會豁然開朗。

我是蘇樂,多平臺認證優質作者,青雲計劃得獎者,前500強企業文案策劃,國家徵文一等獎得主,專注分享寫作變現和職場提升方法!歡迎關注我,2019年一起學習躍遷!

蘇樂愛寫作


介紹兩個對我極為重要的思維方式:

一、『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是說做一件事情是從目標往回想,將目標作為思考的起點,然後制定對應的行動計劃。

為方便理解我舉個賣雞蛋的例子:

一個家庭每年需要吃300個雞蛋,一個雞蛋1塊錢,那一共就需要300塊錢,現在我200塊錢賣300個雞蛋的消費券,也就是說你花200塊錢就可以買到300個雞蛋,並且在這一年裡,你任何時候拿消費券來,都可以換到新鮮的雞蛋。

這是我們先確定的消費券模式,接下來就是印出消費券去拉客戶,假設最終拉到500個客戶,500個人願意買你的消費券,那麼總計收入就是10萬元。

再拿出8萬塊去買雞,按照能下蛋母雞的價格,100元一隻綽綽有餘了吧,接著再簡單修一個棚,買飼料把雞養起來,這樣你就有了800只能下蛋的雞。

假設每隻雞每天只下1個蛋,這樣你每天就會有800個雞蛋,除去每天需要送給客戶的410個雞蛋,還剩下390個雞蛋可以賣掉,這390個雞蛋就是你的純利潤。

當然這個故事不是讓你去空手套白狼,而是擁有目標思維,以終點為起點,先賣雞蛋再養雞。

我在剛走出大學校園的時候懷著滿身的抱負,投入到了自己喜歡的IT行業準備大展拳腳,我知道自己必須要特別努力,才可以獲得超出同齡人的成功。

我每天早上7點起床背英語,每週看2本書,晚上1點之後還要開始寫作,我覺得我這樣努力老天一定不會虧待我吧,因為我知道,想要得到的比別人多,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直到有一天,我的上司,也就是我當時的老闆對我說了一句話:“你的目標是什麼?”

我當下就愣了一下,說出了“財務自由”這四個現在想起來又愚蠢又好笑的詞。

為什麼說很愚蠢,因為我當時並沒有樹立目標,隨口說了一個任何人都可以樹立的不具體的目標,這樣的目標沒有實現的辦法,他僅僅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唯一的作用就是支撐著我埋頭苦幹,就像上述例子如果只知道買可以下蛋的雞,卻不知道下一步應該幹什麼,註定只能是無用功。

隨後,我認真反思,基於當時的崗位設立了一個具體的目標,從目標出發,我需要做些什麼,目前還差些什麼,還需要提升哪些能力,要提升這些能力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基於目標反向思考,一步步推出我現在要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以及接下來的每一步。

建一棟大樓最科學的辦法就是畫出施工圖,基於圖紙再做勘察,測量,每一步都是按照圖紙上的規劃再走,而不是在接到任務的時候大喊一聲:兄弟們,開幹。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說到“以終為始”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為基礎的。所有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的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的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思,然後付諸實現。

就像是建大樓的時候,先要基於心智進行第一次創造設計出大樓,也就是“終”,之後再進行實際的,第二次創造,從“始”出發。

第一次創造就像是一張地圖,畫出了這張地圖再走進迷宮,地圖是“終”,走進迷宮是“始”,拿著地圖走迷宮才不至於盲目,走了這一步不知道下一步該邁向哪裡。

當別人還在看著腳下的時候,你已經看到了終點。

2、壞事情不會導致壞結果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激發事件A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

通俗來講就是人的消極情緒和壞的結果並不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不好的事情直接導致的,而是你對於這件事情的不正確認知和消極看法。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感情上備受打擊,心情低落,他找到了一個心理醫生做治療。

醫生問了他一個問題:“有一天,你坐在公園的椅子上休息,旁邊放著你最心愛的一本書,這時候過來了一個人,徑直走過來,坐在椅子上,把書壓壞了,這時候你是什麼心情”

“我一定很生氣,會罵他怎麼這麼沒有素質,隨意損壞別人的東西?”

“那我再告訴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麼想?”

“恩..那他是盲人的話就不會看到凳子上有東西了,我看他過來得時候就應該把書收起來,萬一凳子上有什麼尖銳的物品那就慘了。”

對於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會導致我們不同的情緒,也就是說,讓我們痛苦或者難過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於這件事情所產生的的消極評價。

再舉一個我切身的例子,

我跟一個同事在街上逛街,碰巧迎面看到我們領導,不過他沒有看我們,徑直就走了過去,我當時心裡想著可能領導有事情沒注意,或者他平時走路沒有左顧右看的習慣,而我的那位同事確一整天都不開心。

事後他跟我講說肯定是上次他有件事情沒做好被批評了,領導故意不理他,下一次應該就不會派活給他了,又可能還會故意找茬。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自己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所幹擾,那位同事一整天的不開心僅僅是因為自己對於事情的不正常推理,他的消極認知影響了自己的好心情,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以後的工作,而我並沒有覺得這件事情有什麼不妥。

自從認識到這一點之後,再碰到困難,遇到情緒爆發的時刻,我都會先想一下,是這件事情惹到我了,還是我對這件事的不正確看法導致我的情緒失控。

失戀的時候不是在想我失去她了,生活沒辦法繼續了,我付出了為什麼得不到,而是去調整自己因為失戀這件事產生的情緒,我恢復單身了,應該去塑造一個更好的自己,更加積極工作生活。

因此,當你的情緒被幹擾時,學會轉化情緒,也許自己不該這麼想,或者有自己沒看到的地方,換一種想法,就是另一種結果。

—以上—


框架君


常常有人問我,我反應有些慢,如何鍛鍊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讓自己更加才思敏捷,表達更溜。

行走江湖,總得有兩把刷子,而最基本的兩把刷子就是內外兼修——內在的思維邏輯,外在的溝通表達。而這兩者都有一個核心,說白了就是要快速、高質量的輸出。一方面是反應要快,另一方面是質量要高。

人的思維都會有惰性,畢竟思考是要費腦的。但逼自己,會讓那些原本費腦的思考路徑,慢慢輕車熟路,像老司機一樣簡單。

最快的成長是挑戰性實踐,逼就是要有壓力、有挑戰,典型的壓力場景有:

  • 公眾面前:比如在公眾面前演講、分享、講課,在眾目睽睽下展現自己,需要能夠頂住別人的目光。

  • 公開展現:好比寫日記和公眾號,同樣是寫,這兩者千差萬別。日記一個人看,隨便寫;公開發布的,得接受群眾檢驗。

  • 付費輸出心理諮詢師一般不會免費幫人諮詢的,不是因為木有愛,而正是負責。因為付費和不付費,對輸出者而言,那是完全不一樣的要求。在付費的情況下,一定會更負責,更關心,對自我要求更高。


  • 權威面前:在前輩、權威面前,一般人還是慎言慎行的,思考說話都會深思熟慮。

  • Deadline從來都是這樣子,交作業了,考試了才來突擊。

很多人會害怕和逃避壓力,不自覺得逃離這些場景。但其實,如果能戰勝這些場景,你的能力提升了。

所以,真心想要提升自己,無論是思維表達還是其他,都需要尋找壓力場景下進行訓練,尤其是在壓力場景下,輸出倒逼自己輸入。

分享幾個我經常使用的壓力場景訓練方法,讓你思考和表達敏捷性倍增,我把它概括為“聽說讀寫”四大法(好俗好熟的名字,但很實用):

1.聽:加倍速聽

聽能非常好的利用碎片化時間和多任務同時進行,比如洗手間、地鐵上、跑步時等等。

但壓力狀態學習方法不是普通的聽,而是加速聽,可以加速到1.25-1.5倍速聽,強迫自己提高思考和接受的速度。

可以有慢到快,逐步提升,但不建議提高到2倍速及以上,一般人難以接受了。

大叔上下班時間很多都是在聽得到中度過的,我現在習慣的是1.5倍速。不僅可以節約很多時間,也讓自己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快速思考和內化。

2.說:公眾演講+付費問答

2.1 公眾演講

說我最推崇的是公眾演講,很多人來講,眾目睽睽挑戰是非常大的。但一直記得一位企業家導師對我講的——“要當總裁,先上講臺”。慢慢從講臺上瑟瑟發抖到侃侃而談,這其中需要經歷很多講臺。

很多思考型的人,想很多,但決策很慢,糾結很久。公眾演講會逼著你快速思考和組織你的思維和語言。所以把握各種公眾演講和分享的機會吧,如果有什麼技能或優勢,也可以去各大平臺作一些線上分享。

2.2 付費問答

很多人都聽過羅輯思維60秒語言,看似很簡單,但嚴格控制時間,其實更加不容易,需要在60秒內說清楚,還得讓人感覺有料。

普通可以利用一個通過這類方式進行訓練,那就是分答。分答是60秒語言問答,不僅控制時間再60秒內,還是付費的,這就對內容要求更高了。對於小白用戶而言,價格可以不用定太高,定位一個細分切入點,也可以組團相互提問。玩法可以看秋葉大叔的《分答:1分鐘讓你的知識變現》

3.讀:刻意學習

真如Scalers所說:我們需要《刻意學習》。書需要分閒書和刻意學的書。讀書,一要刻意,二需要Deadline。需要逼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完。

在思維訓練上,推薦三本書:

· 成甲的《好好學習》

· 李忠秋的《結構思考力》

· Scalers的《刻意學習》

4.寫:刻意寫作

說話可以不經過大腦,寫就難了。寫更像一個雕刻的過程,不斷可以打磨自己的思維和組織語言。但同樣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是不行的。

彭小六從一個普通的IT到,快速崛起到簡書一哥,靠的就是簡書日更。他堅持的理念就是——先做到,再做好。逼著自己每天寫,每週一篇讀書筆記,持續練習了40周。

互聯網的好處就是提供大量的平臺——簡書、頭條、公眾號、一點資訊、大魚號、百度號等。

這種公開的練習,跟你寫日子完全不一樣,日記寫了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再翻開看看,或者只是你一個人在看。接受群眾的檢驗,你自然會提高你的要求。

思維是有惰性的,想要提升,你得逼一逼自己。

更多職場乾貨,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職場大叔(微信號:iri365)

職場大叔Allen


牛人們是如何訓練自己思維方式而後成為牛人的呢?這兩天我讀的一本書,書裡有些內容正好說的就是這個問題解答相關,我給分享大家看看:



高手三種常用思維:

1.系統思維:

在遇到問題時,大多數人都是圍繞問題本身尋找辦法解決問題表象,而高手則會把問題放在整個系統中去考量,謀求解決問題根源。

2.迴路思維:

與一般人相比,高手擅長分辨自己是否處於一個迴路之中,並且擅長搭建正循環迴路來替代負循環迴路,從而解決現實難題。

3.層級思維:

普通人跟高手最大的區別,並不是財富或者技能方面的差別,而是思維和勤奮層級方面的差別。

與普通人相比,高手懂得利用更底層的規律和時代發展的趨勢,放大努力,借勢破局,來實現跨越式成長。



這裡面的內容是取於古典老師《躍遷》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另外作為中國最知名專業的職業規劃導師,古典老師還有一部非常有名的書,那就是《拆掉思維裡的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買來看看!


我是陳問禪,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關注我,一起讀書,攜手共找有趣靈魂!


花花大宇宙


美國經典電影《教父》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人與人主要的差別在於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不同,造成不同的命運。思維方式不是天生就有的,大多是通過後天鍛鍊,如何鍛鍊我們的思維方式呢?

先發散再收斂

當你遇到一件事的時候,先用發散性的思考,想到儘可能多的選項,然後在裡面選擇一個好的的答案。

比如你要回家,回家的路有各種有多種選擇,有高速、有低速、有國道、也有省道。每種選擇都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然後根據天氣或者路況,從中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案

刻意練習

很多事情你不擅長,做不到? 不,你只是缺少刻意練習。

李叫獸,90,百度曾經最年輕的副總裁,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會,百度公司1億元收購,他曾經在他的公眾號,提到他的的方法論。

(1)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

當你學到一個知識的時候,就停下來尋找聯繫,找出至少5個現象都被這個理論來解釋。

(3)構建知識的多種用法

當接觸一個新的知識的時候,不光要去想哪些現象可以對這個知識進行解釋,還要想起我的哪些行為可以被這個知識改為。

(3)探索事物背後的原因,就是看到一個事物,我們不管只是看到表面,還要思考背後的原因。

不斷覆盤

不斷覆盤,覆盤是棋類術語,是指下完一盤棋後,重新按原來的走法,重新走一篇,其發現自己的錯誤。什麼情況下犯了錯誤,為什麼會犯錯?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主持人董卿在一次採訪中說,有一次她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回到家後,坐在地上三個小時,把整個節目在腦海中重新復演一遍,什麼時候說的什麼話,嘉賓說了什麼,他自己又說了什麼?換種方式會不會更好一些,也正是這種不斷的反思,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增加更多的經驗,也就是把事情做得更好。

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加油吧


於觀潭


面對一個你不懂,或知識儲備不夠,信息不對稱,全新的沒有經驗的新場景、新問題、新挑戰時,你該如何思考快速破局?這都是思維方式問題!

牛人面對未知,複雜情境,不熟悉的問題時和我們一樣迷茫,只不過他們擅長聯想,思維會跳躍,能觸類旁通,用已經習得的知識、經驗、方法去快速試錯,會聚焦,找到切入點去鑽研,會借用各種力量幫助思考,這種發散的,跳躍的,組合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思維方式正是非線性複雜思維。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在細分領域或許又用到經驗,線性思維等。


我們普通人能解決簡單問題,面對複雜問題時往往力不從心。能否有創造性思維,無中生有?能否有批判性思維,去偽存真?能否有邏輯思維,排列組合歸納演繹?


牛人牛在思考效率高,反應速度快,深入而全面,面對複雜問題能破局,對簡單問題研究的深,這裡面有思考方法問題,本質卻在知識儲備和思維習慣。


普通人積累的是知識點,零散,牛人腦子裡是知識框架,知識鏈,知識系統,是各學科相互交叉,理論和現實相互融合,各種情景例子相互印證的活知識,而不是零碎的,靜止的,死的知識點。


把知識用活,在各種情境下碰撞應用的過程恰好是思維過程,聽、說、讀、寫都是思維運用的過程,他們能鍛鍊思維,拓展思維,卻代替不了思維方式本身。


好的思維方式不是學來的,而是在聽、說、讀、寫、練的過程中頓悟的,是個人經驗到的,不是靠學習學到的。


我可以描述梨子的味道,但你必須親口嘗一下才知道梨子的真正味道,大約好像有可能不是思維方式本身,你可以模仿,可以借鑑,可以看看牛人如何去想,然後跟著做一遍,馬上就明白了。

思維方式是種技能,如同游泳、騎自行車一般,一旦學會就永不忘記,它需要你親自思考一次,養成習慣,自然變成牛人思維。經常思考,多讀多練,把經驗感悟知識存乎一心,每個人都可以侃侃而談,都能看透現象認識本質,都能獲得近乎於道的答案。


下面介紹幾種思維提升的方式:

第一、向優秀的人學習

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生活中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比較同樣的事情,優秀的人是怎麼面對處理的。

我的文友魔眼睛,就是位特別歷害的角色,她身兼數職,她既能照顧好孩子家人,又能將工作乾得很出色,又在簡書當審稿編輯,又要兼顧公眾號更文,又要每天關注悟空問答,寫書評,問答文稿質量都那麼高。

我們問她為什麼精力那麼好?能兼顧到這麼多面,而且還都做的不錯。她的回答是早睡早起,充分利用不被打擾專注的時間寫文看書,用做家務和路上的時間聽課,用更多零碎的時間思考。是不是特別有自律和規劃?牛人就是這樣的思維方式。充分利用時間和精力。


第二、以終為始的思考方式

通常普通人思考問題只考慮眼前利益,目光短淺。而牛人考慮問題從長遠出發,深思熟慮。這就是商人和企業家的思維方式。商人更注重眼前利益,而企業家要考慮長遠的投資和持續的營利。

牛人的思維方式是先想到結果,提前做好準備。比如看天氣預報,明天要下雨,就會提前備傘。而普通人不去關注天氣預報,等下雨了,才想起要買傘。這樣是不是牛人的思維方式更為快捷,是有備而來。


第三、通過互聯網和書中學習

如今的網絡教育,網絡文化豐富多彩,只要好學,打開電腦,邊接互聯網,世界就在眼前。想學什麼都有。要勤于思考,對自己懷疑和不明白的知識,要及時查找補充知識的缺口。

比如看小說,看一些思維工具書,都可以拿來已用。也許一兩個月沒有什麼明顯的成效。但這樣的學習力持續上一兩年,那絕對的不一樣了。會明顯的提高對事物的認知水平。人生將會上一個臺階。


第四、實踐中學習

就象來悟空問答回答問題,這是一項特別能訓練人的思辯能力的實踐活動。每天會有不一樣的問題擺在你面前,看到問題,你首先必須要思考吧,在自己的想法基本上,你還可以借鑑別人的觀點,然後再融會貫通,形成自己更完善的思維結果。這樣天長日久,腦力也會大增,俗話說腦子越用越靈。


第五、持續的健身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這話不假,絕對的真理。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會提升人的大腦反應速度,會增強人的腦力活躍度。我有明顯的感覺。去年一直堅持跳廣場舞,運動結束後,回家大腦的思維特別活躍,隨手寫個文章,那感覺字詞就從腦子裡自動蹦出來一樣。


持續的腦力勞動和健身運動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堅持了半年的閱讀寫字活動。現在和夫君打乒乓球,夫君說:喲,你的乒乓球技術還提高了啊,其實很久都沒有打過了。我自已感覺打球也反應快了,進步很大。原來球的速度稍微快點,我根本就反應不過來,球都不知哪去了,而現在,我只少可以碰到快球了。


牛人重在專注,勤思苦練。找到一種自己的方式,恐怕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思維本身沒法統一。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本人5年自由職業程序員一枚,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善於學習

不是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一出生就很厲害的,這受制於家庭和所接觸到的人的影響。所以當遇到更牛的人,我們想的不是這個人是怎麼做到的,而是要想,這個人的思維習慣是什麼。拿我們這一行來說,有很多年輕的技術大牛,30歲就做到了大企業的架構師職位,上百萬年薪。而很多人40歲還是月薪3000,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差別呢。根本原因在於思維方式不同,大牛更希望提高自己,技術上的問題都要研究一下原理是什麼,普通的人只是每天坐著重複性的工作,現在會的和10年前會的一個樣子,所以輸入沒有提高。所以學習牛人的思維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善於總結

遇到問題要善於總結,現在已經不是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候的計劃經濟了,很多事情都發生了改變,如果對世界還不瞭解,無疑會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要了解社會趨勢,善於總結。比如現在這個時代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所以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選擇上。而我提出新時代要有新思維,要認識到普通人對事情的認識還是很有限的,事情的發展和本質,不一定就像自己想的那樣,一定有其他的方面我們沒有看到,所以要改變自己頑固不化的思維,善於改變自己的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