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死救了左宗棠一命的潘祖蔭,最終人生命運如何?

田貴溯


潘祖蔭,字在鍾,小字鳳笙,號伯寅、少棠、鄭盦;通經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是清代有名的書法家、藏書家。

一、潘祖蔭如何救得左宗棠

咸豐九年(1859年),在駱秉章幕府做事的左宗棠,因與永州鎮總兵樊燮發生糾紛,被樊燮上奏彈劾。咸豐帝接到摺子後,立即批示:“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准予就地正法。”加之,左宗棠在駱秉章幕府,以幕僚的身份代為處理了許多軍政要務,雖為戰時特殊情況,但畢竟是違制之舉。如果真要追究起來,左宗棠只有死路一條。

就在左宗棠面臨殺身之禍之際,不少人站出冒險為他說話。有胡林翼、郭嵩燾、顧文彬、潘祖蔭、肅順等人。其中潘祖蔭上疏咸豐帝,稱:

“楚南一軍立功本省,援應江西、湖北、廣西、貴州,所向克捷,由駱秉章調度有方,實由左宗棠運籌決勝,此天下所共見,而久在我聖明洞鑑中也。上年逆酋石達開回竄湖南,號稱數十萬。以本省之餉,用本省之兵,不數月肅清四境。其時賊縱橫數千裡,皆在宗棠規畫之中。設使易地而觀,有潰裂不可收拾者。是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宗棠為人,負性剛直,嫉惡如仇。湖南不肖之員,不遂其私,思有以中傷之,久矣。湖廣總督官文惑於浮言,未免有引繩批根之處。宗棠一在籍舉人,去留無足輕重,而楚南事勢關係尤大,不得不為國家惜此才。”

咸豐帝在接到上疏後,深受感動,然後徵求大臣意見。肅順說:“戡亂以來,湖南首當其衝,可不但能守住本土,且籌軍備餉,外援四境,凡駱秉章之功,皆左宗棠之功。”

然後咸豐帝不在追究左宗棠,而且左宗棠在皇帝心目中留下很深的影響。其中“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之語,廣為流傳。左宗棠為感謝潘祖蔭援救之恩,後來官至浙江巡撫、閩浙總督後,每年冬天,都會送1000兩“炭敬”給潘祖蔭,成為京官中所收“炭敬”最多的一份。另外,在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時,其幕僚袁保恆以700兩銀子收到西周大盂鼎獻給左宗棠,左宗棠跟著轉贈給潘祖蔭;從此,西周大盂鼎一直被潘祖蔭家收藏;解放後,潘家後人將鼎獻給國家,現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二、潘祖蔭的人生命運

潘祖蔭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潘世恩是乾隆時期狀元,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充上書房總師傅,進太子太傅,被稱為“四朝元老”;叔祖潘世璜是乾隆時期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官至補戶部浙江司兼雲南司行走;父親潘曾綬道光時期舉人,官至內閣中書、內閣詩讀等。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其祖父潘世恩80大壽,道光帝恩賞潘祖蔭為舉人。


咸豐二年(1852年),潘祖蔭考中探花(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咸豐四年(年),歷任國史館協修、候補侍讀、實錄館纂修。

咸豐四年(1854年),潘世恩在京逝世,咸豐帝分別賞其三個孫子潘祖同、潘祖蔭、潘祖保給進士、翰林院侍讀、舉人,並恩准祖同、祖保同年分別參加殿試、會試。

咸豐六年(1856年),潘祖蔭歷任功臣館纂修、會試同考官、侍讀、鹹安宮總裁、南書房行走、文淵閣校理,因捐備軍餉賞戴花翎。

咸豐七年(1857年),潘祖蔭歷任日講起居注官、侍講學士。

咸豐八年(1858年),英法聯軍入侵天津,潘祖蔭上書請戰,歷任陝甘鄉試正考官、國子監祭酒、侍讀學士。

咸豐九年(1859年),潘祖蔭任大理寺少卿。

咸豐十年(1860年),潘祖蔭上疏密保左宗棠,左宗棠被釋疑保舉曾國藩襄理軍務。

咸豐十一年(1861年),潘祖蔭署宗人府丞;出任順天鄉試副考官,官任戶部侍郎。


同治元年(1862年),潘祖蔭任光祿寺卿,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同年,潘祖蔭以光祿寺卿出任山東鄉試主考官。

同治二年(1863年),潘祖蔭任宗人府丞;疏請減江蘇賦額,蘇、松、太等獲旨準減三分之一稅額。

同治三年(1864年),潘祖蔭在會議何桂清罪過時未列銜,由於上述原因,受牽連,遭部議受貶。後起用,補都察院左副御史、署理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

同治四年(1865年),恭親王被劾獲譴,潘祖蔭為其求情。而後,潘祖蔭任禮部右侍郎。

同治五年(1866年),潘祖蔭任刑部右侍郎、左侍郎,補工部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

同治六年(1867年),授潘祖蔭工部右侍郎,奉命赴盛京察看皇陵建築。

同治七年(1868年),潘祖蔭署理吏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進呈《篆書說文》、《藝文備覽》各四函,同治帝賜名文綺,任經筵講官。

同治八年(1869年),潘祖蔭轉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

同治九年(1870年),潘祖蔭署吏部右侍郎,因捐備軍餉,賞正一品銜。

同治十年(1871年),潘祖蔭任會試知貢舉,武舉會試副考官。

同治十一年(1872年),賞頭品頂戴。

同治十二年(1873年),潘祖蔭因隨御駕謁東陵,丟失戶部行印而革職留任;後任順天鄉試副考官,因偏袒中舉的徐景春,被革任降二級調用。

同治十三年(1874年),特旨賞潘祖蔭翰林院編修、南書房行走;而後,潘祖蔭報效銀兩,復職留任;因進賦冊為慈禧太后祝壽,得以候補侍郎。


光緒元年(1875年),潘祖蔭授任大理寺卿。

光緒二年(1876年),潘祖蔭授任禮部右侍郎。

光緒四年(1878年),潘祖蔭調戶部。

光緒五年(1879年),潘祖蔭任工部右侍郎,又調刑部;出任玉牒館總裁,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三庫事務。潘祖蔭歷任戶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太子少保,刑部尚書等職。此間,主事吳可讀以死請為同治帝立嗣,潘祖蔭奉命集議,與徐桐等申明議不建儲。

光緒六年(1880年),潘祖蔭任國史館總裁。偕惇親王奕誴參預解決中俄新疆糾紛,與俄國交涉定約後,提出條陳,上奏善後五事:練兵、簡器、開礦、造船、籌餉。

光緒八年(1882年),潘祖蔭任禮部尚書、軍機大臣上行走,兵部尚書,江西學政。

光緒九年(1883年),丁父憂。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丁母憂,服闕。出任順天鄉試主考官,署兵部尚書。

光緒十二年(1886年),潘祖蔭擢升工部尚書。

光緒十五年(1889年),慈禧歸政,光緒帝大婚,賞潘祖蔭太子太保銜,並加二級。

光緒十六年(1890年),以工部尚書出任會試主考官;同年,因積勞病故,享年61歲,賜諡號“文勤”,贈太子太傅。


安定郡小書生


他是大學士潘世恩之孫。與潘世恩、潘世璜一起被稱為書法“蘇州三傑”。光緒年間官至工部尚書,數掌文衡殿試,在南書房近四十年。在收藏界,人們叫他“潘神眼”。他收藏的國寶級文物大盂鼎目前存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大克鼎目前存放在上海博物院,都是我國青銅器藏品中的至尊。

至尊。

  潘祖廕生長於北京,祖籍蘇州。他的祖父為乾隆癸丑科狀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學士。他的父親潘曾綬,字紱庭,官至內閣侍讀。他的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

  1848年,潘祖蔭18歲,恰值祖父潘世恩80大壽,道光皇帝恩賞潘祖蔭為舉人。1852年,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1854年,歷任國史館協修、候補侍讀、實錄館纂修。1856年,歷任功臣館纂修、會試同考官、侍讀、鹹安宮總裁、南書房行走、文淵閣校理,因捐備軍餉賞戴花翎。1857年,歷任日講起居注官、侍講學士。1858年,英法聯軍入侵天津,上書請戰,歷任陝甘鄉試正考官、國子監祭酒、侍讀學士。

  潘祖蔭後半生在京,身居朝中高位。提攜了許多對國家有用的幹才,這些人後來成為著名人物,左宗棠就是其中的一個。

  據說,光緒初葉,潘祖蔭主持刑部,有司員聽說潘祖蔭好文雅,想巴結一下,忙寫詩數十首,恭楷錄在正堂上,見面時,作揖呈上。潘祖蔭當時翻閱,一見首篇題為《跟二太爺阿媽逛廟》八字,不禁狂笑,冠帽上的纓子幾乎掉下來。那個巴結的司員面無人色,忙倒退而去。

  光緒十六年,順天州縣水災,潘祖蔭與府尹籌放義賑、添設二處粥廠。秋天,潘祖蔭患病,仍不忘上奏請撥銀米以備災民過冬,皇帝答應他的請求並且施行。潘祖蔭病情更嚴重,不得不告假,三日之後,潘祖蔭積勞病故,年61歲,官至工部尚書。

  皇帝賜諡號文勤,贈太子太傅。寶坻士紳集資為潘祖蔭立祠,由地方官春秋致祭,皇帝下詔同意。潘祖蔭的墓在江蘇蘇州木瀆區




趣味外國曆史


潘祖蔭,字在鍾,號伯寅,潘大人出身於官宦之家,其祖父為乾隆癸丑科狀元潘世恩,官封太傅及武英殿大學士,其父親潘曾綬,官至內閣侍讀,其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這家世背景,當時不知豔羨多少寒門子弟,但這地地道道的官三代的身份,並未使潘大人飄飄然,不思進取,雖然其舉人是在他祖父潘世恩80大壽時,由道光皇帝恩賞的,但咸豐二年得中的二甲第三名可是真才實學考上的,可見潘大人的才華也是了得的。在他為官之時也是一心為國為民,勤勤懇懇,雖然沒有立下不世之功,但也為大清朝的長治久安,做出過不少貢獻,向皇帝進諫過不少治理國家的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在整治官吏方面他也,唯才是舉,在懲治無能貪腐之輩時雷厲風行,左宗棠相信瞭解清朝歷史的人都不會對其陌生,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在左宗棠被彈劾期間,潘大人與其並不相識,但知其是大才,所以不顧自身安危,力保左宗棠,使其脫離危害。

要說潘大人這一生,可以說是官運亨通,雖然有過官場波瀾,但也都一一化解,晚年時也是身居高位,光緒十六年,順天州縣水災,潘大人主持賑災,在這期間不慎患病,然而還以患病之軀,仍然奮鬥在一線上,最終由於病情嚴重,不得不告假,三日後,因積勞病故,享年61歲,皇帝賜諡號文勤,贈太子太傅。


曉磊愛文史


潘祖蔭,字鳳笙,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1830年。潘祖蔭出身名門世家,他的祖父為乾隆癸丑科狀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學士。他的父親潘曾綬,官至內閣侍讀。他的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1852年,潘祖蔭在會試中金榜題名,又在殿試裡考中一甲第三名,成為探花,點了翰林,步入仕途。


此前,潘祖蔭並不認識左宗棠,犯不著為了他冒險將密奏送給咸豐皇帝。不過,潘祖蔭深知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不願意一個國家的棟樑之才白白犧牲。於是,他將郭嵩燾的摺子密奏給咸豐皇帝。不得不說,郭嵩燾的摺子寫得真是好,尤其是“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感動了咸豐皇帝。左宗棠由此化險為夷,逃過一劫。

左宗棠對於潘蔭祖的救命之恩,感激不盡。1868年左宗棠奉召進京,覲見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時,還專程到潘蔭祖處下跪謝恩。

潘蔭祖大驚,連聲稱不敢當。左宗棠說:“我不是跪你,我是跪你在奏摺中所言‘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潘祖蔭救下了左宗棠,左宗棠隨即時來運轉,以一名落榜舉人的身份,歷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陝甘總督、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要職,封爵二等恪靖侯,步入人生巔峰。

潘祖蔭是一名很有責任感的官員,屢次奏報朝廷,彈劾不稱職和行為不端的大臣。補鹽運使金安清、欽差大臣勝保、直隸總督文煜、提督孔廣順、總兵閻丕敘等文武大臣在潘祖蔭的彈劾下,撤職的撤職,降級的降級。潘祖蔭“直聲震朝端”,在朝廷內外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潘祖蔭的職位也得到了遷升,歷任光祿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宗人府丞、工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太子少保、刑部尚書、工部尚書等職。

光緒皇帝,潘祖蔭擔任刑部尚書時,有司員聽說潘祖蔭好文雅,寫了數十首詩工工整整地用正楷謄寫,獻給潘祖蔭。潘祖蔭翻閱時,發現裡面有一首詩題目是《跟二太爺阿媽逛廟》八字,不禁狂笑,冠帽上的纓子幾乎掉下來。


1890年,順天州縣發生水災。潘祖蔭奉命與順天府尹一起賑災。期間,潘祖蔭患了重病,仍然牽掛災民,請求朝廷撥發銀米,以備災民過冬。3天后,潘祖蔭因病情加深,不幸病故,享年61歲。


道中道道而道


對於潘蔭祖的救命之恩,左宗棠感激不盡。後來,左宗棠入京覲見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期間,還專程到潘蔭祖處下跪謝恩。潘蔭祖大驚,左宗棠說:“我不是跪你,我是跪你在奏摺中所言‘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潘祖蔭是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與來自湖南的左宗棠從來沒有交集。潘祖蔭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是乾隆時期的狀元潘世恩,官至武英殿大學士。他的叔祖是乾隆時期的探花潘世璜。他的父親也官至內閣中書、內閣詩讀等。

1848年,潘世恩八十大壽,道光皇帝賞了一個舉人功名給潘祖蔭,讓他至少少讀三年書。當然,潘祖蔭也很爭氣。1852年,潘祖蔭入京參加會試,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步入官場。

咸豐皇帝很欣賞潘祖蔭,把他安排在南書房行走,隨時隨地找他商量國家大事。當時,郭嵩燾與他同在南書房。左宗棠事發後,郭嵩燾先是找到在朝廷裡炙手可熱的肅順,請他幫忙。肅順雖然是滿洲鑲藍旗人,但一直對漢人抱有好感,曾國藩、胡林翼、郭嵩燾等人就是在他手上提拔起來的。肅順告訴他:“必須等大臣們有疏保薦,我才好開口。”於是,郭嵩燾找到了潘祖蔭,請他代為上疏。

郭嵩燾告訴潘祖蔭:“左君去,湖南無與支持,必至傾覆,東南大局不復可問。”

這番話,說服了潘祖蔭。潘祖蔭轉而上疏咸豐皇帝,稱:“楚南一軍立功本省,援應江西、湖北、廣西、貴州,所向克捷,由駱秉章調度有方,實由左宗棠運籌決勝,此天下所共見,而久在我聖明洞鑑中也。上年逆酋石達開回竄湖南,號稱數十萬。以本省之餉,用本省之兵,不數月肅清四境。其時賊縱橫數千裡,皆在宗棠規畫之中。設使易地而觀,有潰裂不可收拾者。是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宗棠為人,負性剛直,嫉惡如仇。湖南不肖之員,不遂其私,思有以中傷之,久矣。湖廣總督官文惑於浮言,未免有引繩批根之處。宗棠一在籍舉人,去留無足輕重,而楚南事勢關係尤大,不得不為國家惜此才。 ”

這一番話,介紹了左宗棠在駱秉章幕府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分析了湖南面臨的嚴峻形勢,絲絲入扣,把咸豐皇帝打動了。咸豐皇帝徵求肅順的意見,肅順說:“戡亂以來,湖南首當其衝,可不但能守住本土,且籌軍備餉,外援四境,凡駱秉章之功,皆左宗棠之功。”

一語中的。左宗棠不但成功逃過一劫,還因為“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之語,名滿天下。

可以說,潘祖蔭救了左宗棠一命。對此,左宗棠常懷感激之心。左宗棠後來帶兵打仗,官至浙江巡撫、閩浙總督後,每年冬天,都會送1000兩銀子給潘祖蔭,作為“炭敬”。這是京官中所收“炭敬”最多的一份。

不僅如此,左宗棠還送了潘祖蔭一份大禮。

道光年間,陝西出土了一件珍貴的文物西周大盂鼎。左宗棠擔任陝甘總督時,他的幕僚袁保恆以700兩銀子買到了西周大盂鼎,將它送給左宗棠。左宗棠知道西周大盂鼎的價值,轉贈給潘祖蔭。此後,西周大盂鼎就一直在潘祖蔭家裡流傳。


小土豆也叫馬鈴薯


“潘蔭祖大驚,連聲稱不敢當。左宗棠說:“我不是跪你,我是跪你在奏摺中所言‘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1859年,左宗棠差點腦袋不保。

當時,在湖南巡撫駱秉章處擔任幕僚的左宗棠,掌握軍政大權。駱秉章樂得當甩手掌櫃。一次,零陵總兵樊燮來訪時拒絕向左宗棠行禮,左宗棠暴脾氣當場發作,踢了樊燮一腳,還大罵:“王八蛋,滾出去!”

樊燮將這件事引為奇恥大辱,在湖廣總督官文的支持下,上京告狀。此事驚動了咸豐皇帝。咸豐皇帝下令對左宗棠進行調查,稱:“左某如果有不法情事,即行就地正法。”

清朝一直嚴禁幕僚干擾軍政要務。左宗棠在駱秉章的放權下,處理軍政要務,屬於違規之舉,如果朝廷真的追究起來,不但左宗棠腦袋不保,連駱秉章都有可能受到牽連。因此,誰都不敢輕易為左宗棠求情。就在這時,左宗棠的好朋友郭嵩燾等人站出來,為營救左宗棠積極奔走。郭嵩燾找到了在南書房行走的大理寺少卿潘祖蔭,請他將一封密奏送給咸豐皇帝。

潘祖蔭,字鳳笙,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1830年。潘祖蔭出身名門世家,他的祖父為乾隆癸丑科狀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學士。他的父親潘曾綬,官至內閣侍讀。他的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1852年,潘祖蔭在會試中金榜題名,又在殿試裡考中一甲第三名,成為探花,點了翰林,步入仕途。

此前,潘祖蔭並不認識左宗棠,犯不著為了他冒險將密奏送給咸豐皇帝。不過,潘祖蔭深知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不願意一個國家的棟樑之才白白犧牲。於是,他將郭嵩燾的摺子密奏給咸豐皇帝。不得不說,郭嵩燾的摺子寫得真是好,尤其是“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感動了咸豐皇帝。左宗棠由此化險為夷,逃過一劫。

左宗棠對於潘蔭祖的救命之恩,感激不盡。1868年左宗棠奉召進京,覲見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時,還專程到潘蔭祖處下跪謝恩。潘蔭祖大驚,連聲稱不敢當。左宗棠說:“我不是跪你,我是跪你在奏摺中所言‘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潘祖蔭救下了左宗棠,左宗棠隨即時來運轉,以一名落榜舉人的身份,歷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陝甘總督、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要職,封爵二等恪靖侯,步入人生巔峰那麼,救下左宗棠的潘祖蔭,有著什麼用的人生命運呢?

潘祖蔭繼續在朝廷裡任職,深得咸豐皇帝信任。

潘祖蔭是一名很有責任感的官員,屢次奏報朝廷,彈劾不稱職和行為不端的大臣。補鹽運使金安清、欽差大臣勝保、直隸總督文煜、提督孔廣順、總兵閻丕敘等文武大臣在潘祖蔭的彈劾下,撤職的撤職,降級的降級。潘祖蔭“直聲震朝端”,在朝廷內外獲得了很高的聲譽。潘祖蔭的職位也得到了遷升,歷任光祿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宗人府丞、工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戶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太子少保、刑部尚書、工部尚書等職。

光緒皇帝,潘祖蔭擔任刑部尚書時,有司員聽說潘祖蔭好文雅,寫了數十首詩工工整整地用正楷謄寫,獻給潘祖蔭。潘祖蔭翻閱時,發現裡面有一首詩題目是《跟二太爺阿媽逛廟》八字,不禁狂笑,冠帽上的纓子幾乎掉下來。司員見此,面無人色,忙倒退而去。1890年,順天州縣發生水災。潘祖蔭奉命與順天府尹一起賑災。期間,潘祖蔭患了重病,仍然牽掛災民,請求朝廷撥發銀米,以備災民過冬。3天后,潘祖蔭因病情加深,不幸病故,享年61歲。


稗官野史館


左宗棠說:“我不是跪你,我是跪你在奏摺中所言‘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1859年,左宗棠差點腦袋不保。

當時,在湖南巡撫駱秉章處擔任幕僚的左宗棠,掌握軍政大權。駱秉章樂得當甩手掌櫃。一次,零陵總兵樊燮來訪時拒絕向左宗棠行禮,左宗棠暴脾氣當場發作,踢了樊燮一腳,還大罵:“王八蛋,滾出去!”

樊燮將這件事引為奇恥大辱,在湖廣總督官文的支持下,上京告狀。此事驚動了咸豐皇帝。咸豐皇帝下令對左宗棠進行調查,稱:“左某如果有不法情事,即行就地正法。”

清朝一直嚴禁幕僚干擾軍政要務。左宗棠在駱秉章的放權下,處理軍政要務,屬於違規之舉,如果朝廷真的追究起來,不但左宗棠腦袋不保,連駱秉章都有可能受到牽連。因此,誰都不敢輕易為左宗棠求情。

就在這時,左宗棠的好朋友郭嵩燾等人站出來,為營救左宗棠積極奔走。郭嵩燾找到了在南書房行走的大理寺少卿潘祖蔭,請他將一封密奏送給咸豐皇帝。

潘祖蔭,字鳳笙,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1830年。潘祖蔭出身名門世家,他的祖父為乾隆癸丑科狀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學士。他的父親潘曾綬,官至內閣侍讀。他的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1852年,潘祖蔭在會試中金榜題名,又在殿試裡考中一甲第三名,成為探花,點了翰林,步入仕途。

此前,潘祖蔭並不認識左宗棠,犯不著為了他冒險將密奏送給咸豐皇帝。不過,潘祖蔭深知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不願意一個國家的棟樑之才白白犧牲。於是,他將郭嵩燾的摺子密奏給咸豐皇帝。不得不說,郭嵩燾的摺子寫得真是好,尤其是“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感動了咸豐皇帝。左宗棠由此化險為夷,逃過一劫。

左宗棠對於潘蔭祖的救命之恩,感激不盡。1868年左宗棠奉召進京,覲見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時,還專程到潘蔭祖處下跪謝恩。

潘蔭祖大驚,連聲稱不敢當。左宗棠說:“我不是跪你,我是跪你在奏摺中所言‘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潘祖蔭救下了左宗棠,左宗棠隨即時來運轉,以一名落榜舉人的身份,歷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陝甘總督、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要職,封爵二等恪靖侯,步入人生巔峰。那麼,救下左宗棠的潘祖蔭,有著什麼用的人生命運呢?

潘祖蔭繼續在朝廷裡任職,深得咸豐皇帝信任。

潘祖蔭是一名很有責任感的官員,屢次奏報朝廷,彈劾不稱職和行為不端的大臣。


擺渡文人007


做為洋務運動的領袖左宗棠1859年以幕僚的身份在駱秉章幕府做事,因與永州鎮總兵樊燮發生矛盾,被樊燮告上京城,為此左宗棠還差點被咸豐皇帝砍了腦袋。

左宗棠遇事後,不少官員冒著殺身之禍為他說話。潘祖蔭其實和左宗棠並沒什麼來往交際,其實是郭嵩燾說服潘祖蔭轉而上疏咸豐皇帝。潘祖蔭見咸豐皇帝說“楚南一軍立功本省,援應江西、湖北、廣西、貴州,所向克捷,由駱秉章調度有方,實由左宗棠運籌決勝,此天下所共見,而久在我聖明洞鑑中也。上年逆酋石達開回竄湖南,號稱數十萬。以本省之餉,用本省之兵,不數月肅清四境。其時賊縱橫數千裡,皆在宗棠規畫之中。設使易地而觀,有潰裂不可收拾者。是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宗棠為人,負性剛直,嫉惡如仇。湖南不肖之員,不遂其私,思有以中傷之,久矣。湖廣總督官文惑於浮言,未免有引繩批根之處。宗棠一在籍舉人,去留無足輕重,而楚南事勢關係尤大,不得不為國家惜此才。 ”此話一說打動了咸豐皇帝。

為此潘祖蔭算是救了左宗棠。左宗棠心存感激每年都會送銀兩給潘祖蔭最為“炭敬”。不僅如此,左宗棠還將自己珍藏的大盂鼎送給了潘祖蔭。





小菜看歷史


“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這句讓左宗棠揚名天下的話,誰說的,潘祖蔭說的,30歲的小年青,時任從四品的大理寺少卿,他們倆人其實沒有交集,只是年青的潘祖蔭看到近50歲的左宗棠,在麻木不仁的官場,用卑微的身軀默默付出,還要受到無辜的排擠和陷害,惺惺相惜,於是向咸豐皇帝連上三道奏摺,力保左師爺。

圖為左宗棠像。

1860年,左宗棠已經快50歲了,還在蟄伏,儘管是省府的高級幕僚,先後輔佐張亮基、駱秉章等地方大員,還給了個四品待遇,但始終是個吏,當然左宗棠贏得了名聲,駱秉章巡撫湖南時,只經營為官之道,衙門均交給幕僚左宗棠,時人戲稱,湖南巡撫是一官兩印,可以看出左宗棠主持著湖南的事務,權力很大。

潘祖蔭,1830-1890年,晚清重臣,他還是藏書家、金石家。

一個幕僚權力之大,必招來忌恨,時任永州總兵的樊燮仗著是湖廣總督官文的親戚,在地方作威作福,但左宗棠不買他賬,不與來往,樊燮就用民間傳言向朝廷誣告左宗棠是個劣幕,擅用巡撫職權,他以為自己貴為滿八旗,扳倒一個小小的幕僚很容易,咸豐帝看到彈劾的摺子也很惱火,地方上主官太腐敗,竟然讓一個小幕僚主政一省,立刻下令嚴查,如屬實可就是法辦。

圖為蘇州潘祖蔭故居,2014年經過修繕後,稱為探花府。

正在這個時候,八竿子打不著的潘祖蔭,向咸豐上疏三道,讚揚其輔佐湖南之功勞,力保左宗棠,當時彈劾左宗棠的摺子如果做實,隨便是條都是要殺頭的,潘祖蔭此舉是在用身家性命來挺身而出,緊接著湖北巡撫胡林翼也上疏保左宗棠,在南書房值班的郭嵩燾也向咸豐求情,於是咸豐抱著試試的態度,看左是否真是人才,於是將他交給了曾國藩,隨治湘軍,這才有了正式建功立業的機會,僅一年後,左宗棠就升為浙江巡撫。

大盂鼎,國寶,我國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當年左宗棠感謝潘祖蔭搭救之恩,送上此鼎,解放後潘家後人將大孟鼎贈於國家,現藏於國家博物館。

其實潘祖蔭也不是一窮二白的二愣子,來頭還不少,他爺爺是乾隆朝狀元潘世恩,官至正一品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四朝元老,死後追太傅,他父親潘曾綬是內閣學士、侍讀,皇帝的近臣,他們家族是蘇州4大家族之一的潘家,而潘祖蔭在咸豐2年以科舉探花入仕,後官至工部尚書、兵部尚書,晉太子太保,是一位晚清重臣,1890年潘祖蔭去世,賜太子太傅,諡號“文勤”。


圖文繪歷史


看百科上講,潘祖蔭因病而故,享年61歲,清朝皇帝還賜了諡號。具體他的生平,我就不表了,可以去查百科。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為何他能救了左宗棠,是不是“冒死”而救。

先說險些要了左宗棠人頭的彈劾案:左宗棠逼走了太平軍,守住了長沙,一戰成名。人怕出名豬怕壯,同僚對他多有非議。我想,左宗棠當時也有點有恃無恐,出口成髒,得罪了永州總兵樊燮。結果被人捅到皇帝那裡,這裡面免不了莫須有的罪過,添油加醋。咸豐皇帝要把他就地正法。

好在左宗棠的上級駱秉章是位清正之人,就往朝廷託關係疏通。最終給潘家送了厚禮,又憑藉一些過去的交情,潘祖蔭答應幫忙,保住了左宗棠。但是為何官職為正四品大理寺少卿的潘祖蔭有這麼大面子,就要從他爺爺潘世恩說起了,潘世恩自乾隆五十八年狀元及第,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四朝,受到皇家的信任和器重,幾乎把朝廷各重要官職都坐了一個遍。可想而知,門生弟子數不勝數,在朝廷的勢力不容小覷。由此看來,潘祖蔭正如他的名字,承蒙祖上榮光,又加上他自己努力,在皇帝面前說點話,還是有用的。細究起來,左宗棠也罪不至死,估計皇帝也沒真想殺他,就差一箇中間人求情,給皇帝一個臺階。因此也談不上冒死,估計就是舉手之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