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这么热,南方人为什么很少吃朝族冷面?

智行合一


朝鲜冷面的做法

1、用冷水浸泡十分钟凉面,倒入矿泉水50毫升,汤汁料100毫升,酱料10克,搅拌均匀

2、准备黄瓜15克,香菜5克,西红柿5克,鸡蛋一个,倒入20克冷面,用沸水煮熟捞出,再用冷水过3-4次,倒入冷面、黄瓜丝、西红柿鸡蛋、鸡蛋、香菜,撒上芝麻即可。

初秋还是有些炎热酸爽的朝鲜族冷面,大家可以尝试吃一吃呦

相关视频





苏布达草原美食


饮食的地域性差别,一定要考虑各地区的物产差异。

冷面,最重要的原料是冰。世界上冰作为商品大规模被开发,是19世纪从加拿大到美国南部(如佛州、德州等)与加勒比海诸国这条线路,用的是木船,将加拿大冰湖中的冰凿出来,借助于船舱上的多层保温技术,大概损耗一半,总算可以将冰块送到热带地区。

人类开始通过水制造出冰,是电在普及了之后才实现,具体来说,是20世纪50-60年代,人工造冰才取代了人工凿冰,成为主要的冰源。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东亚的情况——

淮河以北,由于冬天寒冷,按地理分割线的规律,1月平均温度低于0度,冰源丰富;而淮河以南,冰就比较少了。在古代没有保温技术的时候,要想把冰保存到夏天,一般就是采用挖地窖或者直接在山里保存的方式。不管怎么保存吧,南方冻一冬天可能就十公分的冰层,肯定是不堪大用。甚至于我国北方地区,其实冰也不多,因为是大平原,没有山可以藏冰,挖地窖则需要很深,再加上特殊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天很热,保存难度很大。所以,古代中国,夏天能轻松吃上冰的地区,一是西北有雪山的地区,二是东北夏天很短的地区,而东北及朝鲜半岛正是朝鲜族聚居的地区。

南方的夏天比较湿热,还有个严重的问题是“瘴气”,其实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所谓“瘴气”其实就是各种微生物在捣鬼,所以南方人在消暑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这个问题。长期的经验,让南方人在夏天的时候,更愿意将水烧开了泡一些植物,如艾草、藿香等,用于驱除病菌的袭扰。所以,即便是有冰源,对于湿热的南方天气而言,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不说远的,南方的孩子们小时候应该都听过父母会说:冰棍吃了容易拉肚子。一方面,这当然是父母不想买的托词,但另一方面,吃了冰的东西会拉肚子,这确实是很多人的共识,主要也是因为很多细菌是冰冻所杀不灭的,而早先年的一些冰棍,就是自来水直接冻上的,能不致病吗?相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福建人在大夏天仍然会在一起喝热茶。

所以说,南方人传统上不吃冷面,一是因为没这个物质条件,二是长期养成的趋利避害本能。不过,随着物流水平越来越高,灭菌技术也越来越发达,冷面现在也算是非常流行了,特别是前些年韩国文化铺天盖地,南方地区想吃到冷面非常容易,传统美食观念也开始变了。


分子美食家


我吃过一次冷面,在大学城附近吃的。一个东北人开的小吃店吃的。老板一个劲地推荐,我向来喜欢尝试另类食物。

本来以为和陕西凉皮差不多,一吃,又冷又酸,还有股甜味。这味道完全接受不了。

我觉得拿南北饮食差异来说也不恰当,就像我说的凉皮也属于北方小吃,我能接受还很喜欢,但是冷面真的接受不了。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全国到处都有凉皮卖,却极少看到冷面的原因。冷面的口味太另类了。我觉得除了极少数那一撮人,绝大部分人都接受不了。毕竟很多地方都有那种只有当地人才接受的小吃,这个南北无关。很多南方人同样接受不了螺蛳粉,这也是一个道理。

冷面这类冷门的食物,喜欢的人就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就完全无法接受。像榴莲很多人喜欢也很多人讨厌。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不一样。自己吃自己喜欢的就行了,没必要非要别人一定认同。比如我就接受螺蛳粉和臭豆腐,不喜欢冷面和榴莲。


迎风抬杠被打脸


以前尝试过,一大碗吃没几口就吃不下了,扔了好浪费。以前在厦门工作时经常和同事去吃韩国菜,她东北的,外婆朝鲜族,比较喜欢点冷面和烤肉。冷面看着确实很好吃的样子,可是太冰了,第一次吃发现里面居然还有放冰块的,即使夏天我牙不好吃几口就受不了,肚子也难受,太冰了。挑战过两三次后来再也不点了。


就是喜欢好看的new


其实这个可以看做一个商机,去南方开个冷面厂,再开一些冷面店,顺便去做烤冷面,应该是有市场的。不过话说回来,前几天去北戴河吃了一碗烤冷面,还真就不行,相信东北正宗的冷面也要比南方的要好吃很多。所以我觉得南方不一定没人吃,很可能是做得不好吃。


scwsw


作为一个南方人第一次在北京吃冷面,那咸甜加果味的汤底真心吃不惯,说不出来的觉得怪异。那次朋友请客还特意带去一家据说特正宗的店,后来又尝试过几次,依然接受无感,从此不再吃。韩式其他菜品大多能吃,最爱烤肉。


慧心小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在朝鲜(注意是朝鲜),吃过正宗朝鲜冷面。

为什么南方人不吃?

其实一句话,吃不惯?

正宗朝鲜冷面,第一是冷,第二很多是杂粮面。

朝鲜美女告诉萨沙,朝鲜人很喜欢吃冷的东西。哪怕是冬天严寒季节,他们也酷爱吃冰冷的冷面。

正宗朝鲜冷面是冷的,这同比如徐州冷面(其实是热面)完全不同。

中国南方人一般不接受主食是冷冰的。

大家注意,朝鲜冷面不是单纯的冷,而是冰。

即便再炎热的地区,南方人也不可能吃冰冷的面条,还天天吃。

另外,南方人总体是吃米的。萨沙在18岁之前,基本不吃面条。

偶尔吃一顿,也是调剂调剂。

记得有段时间天天吃馒头之内,就感觉吃不饱,吃了多少也没用。

这是饮食习惯问题。

面食进入人体内,血糖增长和降低都比较缓慢,米则正好相反。

喜欢吃米的人,让他长期吃面是很难受的。

道理也是一样。

南方人吃的所谓面,大部分是诸如米粉、河粉之类,仍然是米。

其实,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无论哪个民族都是如此。

让南方人天天吃冰冷的朝鲜冷面(很多还是杂粮,比如荞麦面),就是要他们的命。

偶尔吃一吃作为调剂,还差不多。


萨沙


我是生活在东北的重庆人,夏天常吃冷面,不过我吃的冷面和题主说的冷面不是一种食品,我吃的叫大冷面,口味是牛骨汤熬制的鲜咸口的,也是正宗的朝鲜国冷面的做法,这种冷面国内餐馆在招牌上都会在冷面店的前面加上一个“大”字,以示区分,比较有名的有沈阳西塔大冷面,黑龙江鸡西大冷面等。再说南方同胞吃不惯的冷面,是酸甜口的,朝鲜根本没有,是国人改良后的冷面,味道确实很难吃,而且面汤基本是糖加醋再加凉水,也不卫生,爱吃这种冷面的基本都是北方女同胞。在东北还有一些餐馆为了招揽生意,同时销售大冷面和普通冷面,在食客点餐的时候会问:要咸口还是酸甜口的,这样的餐馆做的大冷面基本都很难吃,正宗的大冷面店是不卖酸甜口冷面的,如果有南方的朋友到东北想品尝大冷面,一定要记住,先看饭店招牌,得有大字,还要注意,基本大冷面店都是先到收款处付款,再拿票到窗口领面,如果是没有付款的开票台,吃完结算,并且问你要吃啥口的,基本都是假大冷面,建议不要吃,吃完会巨恶心。


释东岸


这边主粮是米,米的副产品是粉,广东有河粉,肠粉,潮汕裸条。广西桂林米粉,螺丝粉。云南过桥米线。南方稻米副产品多。面食吃的相对少。

南方人肠胃受不了凉,相对来说南方吃冷盘少。

冷面碱水味浓,南方人不喜。

南方人喜甜,不喜欢吃酸。

偶尔尝试,南方人还是可以吃吃,当主食就不行了。


职业-农民


首先你要明白冷面是朝鲜族的民族特色食品,朝鲜人多的地方这种美食才有基础推广流传开,这就是为什么东北人喜欢吃冷面的原因,因为朝鲜族在东北分布的比较广泛,人数居多。朝鲜族和俄罗斯族并非中国的原生民族,朝鲜族是当时朝鲜日据时期从朝鲜逃难过来东北的,经过繁衍生息,人数众多,在东北很多城市的人口比例都比较大,东北是中国朝鲜族的故乡。所以对东北美食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我从小就吃很多朝鲜族特色美食,尤其钟爱冷面和鲜族拌菜。南方人都没有朝鲜族聚集生活,从小也不吃冷面这种地方性美食,所以不流行。不过现在交通发达,人口迁徙比较多,美食已经突破了地方限制,在大中城市哪的人都有,所以基本可以吃到全国各种地方性美食。一个城市地方性美食正宗不正宗,好吃不好吃,就要看人口数量,比如要吃东北美食,就要去东北人就业和居住比例大的区域,一定可以找到正宗的东北美食!

比如:在深圳想吃口味比较正宗的朝鲜冷面就要找丹东烤肉,一般丹东烤肉店里都有冷面卖,口味在外面来说比较正宗了,尽可能还原了东北朝鲜族大冷面的精髓。冷面还有一个流派就是韩国冷面,口味更酸甜,对于东北人来说,更喜欢朝鲜口味,因为是小时候吃习惯的味道,不太适应韩国冷面的口味。

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说过,小时候的味道对一个人对美食的追求影响非常大,越贴近小时候的味道,越容易接受。所以你想一下,东北人从小吃冷面,连韩国冷面都不接受,让南方人突然接受一种从来没吃过的味道肯定更难。但好吃的东西,都可以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所以只要好吃,剩下的只是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