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方工作生活的南方人,你们是花了多久才适应北方的饮食的?

用户51962548830


我父母是南方支持大西北时候来西安的湖南人。可以这么说吧,他们一辈子都不适应北方的饮食习惯。但是为了生活没有办法,因为北方以吃面食为主,南方人以吃米为主,文革时爸爸经常用白面偷偷去农民家换大米,那时候把这行为叫投机倒把,发现要备抓的,只能夜里去。最不能忍受的是北方的干燥气侯与寒冷。还有没有腊肉与熏鱼这是南方人最魂牵梦绕的食物,虽然现在物流条件好了,什么南方的食品都有了,可做出来的味还是觉得跟湖南的不一样,餐厅里的湘菜也不正宗,因为我小时候也在湖南长了七,八年。这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嫁了个北方老公,一辈子两锅饭,再好的莱,老公都要吃一碗面。我却是哪怕吃咸菜也要吃一碗米,唉说起这不适应,真的两行泪。所以奉劝南方人,尽量在南方生活吧。


古都姐美食


我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在东北生活过一年,我觉得我过去就适应了,现在物资都流通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饮食。

都说东北冬天没啥蔬菜,所以那边人喜欢屯白菜土豆儿,去了发现,确实有人爱屯,都是老年人,我住的那栋楼,就有人把十来颗白菜都摞在家门口屯着。

其实真没必要,附近就有沃尔玛,里面啥蔬菜都有,家门口的菜场菜品也很丰富,我隔三岔五去买菜,都吃新鲜的,眼看着那家人屯的白菜一天一天的烂了,最后发黑,可能是老人改变不了以前的生活习惯,年轻人很少人屯菜。我还是按照自己的口味买菜做饭,菜的种类和我们江苏这差不多,就是叫法不一样。

比如带鱼他们叫刀鱼,而我们这的刀鱼是长江三鲜,要几千块一斤,包菜叫莲花白,柿子他们指的是西红柿,在我们这特指柿饼,吃角瓜鸡蛋馅儿的饺子,问了才明白角瓜就是我们说的西葫芦,而鸡蛋在饺子馅儿里叫鸡蛋,一旦被炒就叫木须,莴苣他们叫青笋,反正挺有意思,每天都有惊喜。我特爱吃东北大饭包,每次去沃尔玛就挑饭点儿去,先买一只大饭包,坐着吃完,然后再推着推车开始逛,顺便消食。

东北的烤肉,饺子,涮肉,价格便宜量又足,吃过最好吃的川菜居然是在东北,最爱吃的米线也是在东北,虽然现在满大街米线店,但吃起来总觉得不是那个味儿。现在我还经常在网上买东北酸菜回来炖大骨,包酸菜馅儿饺子。

唯一有点不适应是我从小到大吃惯了香醋,东北都吃陈醋,满柜台都是山西老陈醋,后来在一个大超市看到有我们家乡的香醋卖,于是经常去买几袋屯着。

说实话,也不知是不是东北水土养人,我在东北生活了一年,天天正常吃饭,从来不饿肚子,尝遍了周边美食,身材保持在90来斤,一点儿没发胖,一回来就涨了十几斤,还真怀念那段光吃不长肉的日子。


看小明


无法割舍大学几年的爱情,11年初放弃了广州的工作来了潍坊,13年跟老婆结了婚如今两个儿子,事业也都基本稳定。北方带来8年多,越来越不习惯北方的饮食,北方缺水,所以带叶青菜极少,一年四季菜市场就那几样,夏天吃芹菜,蒜苗,西虹市,冬天白菜菠菜。因为夫妻俩都要上班,丈母娘帮忙看孩子,所以跟老婆父母一起生活,最受不了是他们买菜一买买一堆,家里一个小一点的冰箱,一个双开门的冰箱永远是晒满的。本来就吃不习惯再加上滴辣不沾,所以每一顿饭对我来说都很痛苦(自己创业初期,没时间没精力自己做)。

咽不进去的馒头,安放不了的灵魂。为了事业,为了孩子坚持吧。


A拳台八角笼李俊


适应不了,逃回了南方,今年过完年去了西安。想着跟老公在一个地方,仅仅一个月,老公发现我快得抑郁症了。就赶紧让我回了成都了。怕我出问题,吃的不习惯,很多想吃的蔬菜跑很多菜市场都买不到,买不到新鲜的鸡肉,都是冷冻很久的。水果也买不到自己想吃的,因为怀孕了,可能觉得吃不到有些委屈,心情就不好。整天郁郁寡欢的。空气也干燥,天天流鼻血。也没有那么多花花草草,就觉得好郁闷,经常哭,所以最后不得不把我送回南方,我终于明白为啥老公一直想回来。过两年不管能找到多少钱的工作都让他回来吧,体验过了就理解他的痛苦了。


川妹子蓉儿


我广东的,去了大连,一年也没习惯,很多吃了三十年的菜找不到,而当地的有些菜又吃不习惯,所以每天买菜不知道吃什么好。

不过有几样菜非常让我惊喜。是叫樱桃萝卜吧?圆圆的、小小的萝卜,扎成一捆捆地卖,通红的萝卜配上绿叶,好漂亮啊!第一次见,感觉心都要萌化了,倒是没买过。

血肠,也是好好吃的。

羊杂汤,市场的小吃档煮的,很好喝。自己买回去就是煮不出来那味道,下了胡椒吧,汤一流,棒!

蚬子。10元4斤,我家乡不靠海吃海鲜贵,这个价位的贝壳倒是少有,买10元回去吃得过瘾。

扇贝,天呐,居然也10元几斤,买几斤直接煮熟蘸酱料吃,原汁原味啊,想想口水都流出来了。

鳕鱼,肉有点像蒜瓣,肉很香,不像其他鱼类肉本身没有味道,也是很美味。

好怀念当地的海鲜。







用户111074930792


潮汕人,在西安10年。记得刚过来,嫂子过来玩,回去跟我妈说,我们太可怜了,青菜每天都吃不了新鲜的。潮汕青菜是一天收两次,到市场不超过3小时,过午的菜,他们就认为不新鲜了。其它就不用列举了。食物上确实有很多不同,除了适应,是不是还可以有发现,包容的心态。我就觉得,西安这边的醋(无意中得到一瓶岐山醋,一下子改观了对醋的态度),辣子,小米(好的小米煮出来有一股奶味)西红柿(可能比不上甘肃,新疆的,但比南方好太多了),面条,腊牛肉(得买对的)还有好多。对一个新的环境,希望是不断的发现它的美,而不仅仅是忍受和逃离。


趟河的马


我是江西嫁山西12年了,04年到的北京北漂,用了将近一年才习惯了北方的生活,主要分几方面,第一也是最重要的饮食习惯,我还行可以吃面和馒头也能吃大锅炖菜,第二就是气候,刚来北京的第二个月北方的干燥就让我上火流鼻血,然后是重感冒发烧,后来知道喝水和用上加湿器才好点。第三就是南北方人的性格差异了,个人觉得北方人热心一些,普遍性格简单一些,但是觉得南方人说话更直接一些,公私分明一些,其他都还好,现在对我来说两头都是我的家,喜欢北方的冬天和夏天,因为冬天有暖气夏天不那么热蚊子很少,喜欢娘家的春天和秋天,春天景色好秋天好吃的多。


叶子154249047


现在物流极为快捷,物质也极大丰富,哪里还需要适应什么饮食。从食材到餐厅,想自己做还是出去吃,天南海北的什么都有。

我之前出生生活在南方,如今来北京已经20年了。对于饮食从没有不适应的感觉,相反还喜欢上了北方的蘸酱菜还有火锅的麻酱料,包括各色面食。

想自己做着吃就去超市市场上买食材,南方的各种蔬菜瓜果如今在北方都是随处可见。想去饭店吃,大街上啥菜系都有。


芝麻辰小七


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异巨大,有些人恐怕一辈子也习惯不了。尤其年令大的人改变习惯更难。笼统说差异主要是以下几点:1.主食:北方人以吃小麦面粉、玉米和杂粮为主,南方人则以吃大米为主。许多北方人偶尔吃点米饭尚可,你叫他天天吃米饭,他会觉得挨饿沒吃饱。反之,叫南方人吃面粉、玉米、杂粮,他也难以下咽。2.其他食材:南方人锺情的腊肉、腊鱼以及酸豆角之类制品,北方人难以接受。北方人要吃鲜肉、鲜肉、鲜菜。就是东北人吃的酸菜也与南方的酸菜味道大不一样。3.烹饪与调料:南方人炒菜喜欢加糖,做的面粉主食也要加糖,这点北方人难以接受。不少北方人吃南方的面食和炒菜觉得恶心反胃,而南方人则食之香甜。另外,南方做鸡鸭之类愿意火候轻。北方人则喜欢火候重,必须脱骨糜烂入味才好。至于西南各省喜食辣椒,北方几省喜食葱蒜等等更是不同。所以,北人去南方和南人去北方首先应有适应饮食的思想准备,至于气候差异姑且不论。看来这些南北差异虽然随着人口流动,恐怕也不是容易改变的。


用户121956007356


成都人在兰州呆了三年都不习惯气候是个问题,大问题是吃,在外面吃饭合口的很少,只有自己做饭,跟同事朋友出去玩我都要单独买份饭吃不惯西北菜味重油大全是每道菜都是老抽五香粉的味道[泪奔]后面就果断回来了,皮肤敏感的问题回四川休息了一两年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